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育生物学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改革应该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校内外各种资源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在面对各种资源,各种信息的时候,该怎么去挑选、处理这些信息资源呢?教师要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那些能体现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发展需求的,有利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探究的信息资料,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应用和开发。
当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时候,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开发课程资源的最终目的应是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究性活动服务。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师应该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由此可见,教师是构成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自然界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还要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和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潜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扩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对众多的课程资源如何选择、利用,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挑战。
三、学校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占据着主要的地位。除了生物学课程资源外,教师还应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于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课程资源。当前,生物学是科学的前沿学科,教师如果只靠教材上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渴求的。
因此,教师除了利用校内的生物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生物学教学软件、生物学图书及报刊和各种生物学实践基地。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调整图书结构,改变服务方式,为学生服务。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校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充分地挖掘和利用。
作为一个现代的公民,掌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生物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教师应该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信息,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好各种信息和信息的处理能力。比如,利用网络搜索信息,使学生能从因特网上得到各种学习信息,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帮助很大。学生如果能利用好教材外的学习资源,就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扩大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
四、校内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基本要求
1.加强探究性实验资源的建设
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室多是为做验证性的实验而建设的,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这样的实验室设备可能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教师应对现有的实验室加以改造,一方面可对现有的仪器进行改进,增添新的实验器材,另一方面应开发多种形式的实验资源,以支持学生随堂探究实验和课外动手实验。教师利用简易材料自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废旧的泡沫、塑料制作生物学模型和教具。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加其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发探究性生物实验资源,还可以通过营造实验环境氛围来实现。教师可在实验室里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将生物学最近的新发现、新进展的研究成果陈列出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制作的模型、标本展示出来;学生可亲自养殖动物、种植花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验室中感悟生物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开发来自学生的课程资源
(1)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搜集的信息途径很多,但如果向学生提供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很深奥的信息,就不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那些与生活联系很密切的信息。
如教师可结合生物教学开展调查家庭种植花卉、植物的种类,分析家庭垃圾的类型和分类处理的方法等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决策意识和生物科学的素养。
在课程改革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我对农村生物课程资源进行了初步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做到不简单的“新教材”,而是更好地“用教材”,使课程实施的空间更广阔,课程内容更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农村的教学环境。
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艺术
1.语言直观简洁,千万不要嗦
例如,介绍资源概况时,用准确的数字来表述。
2.语言形象生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描绘
例如,介绍“血液循环途径”时,我利用双手表示毛细血管网,胳膊分别代表动、静脉,身体代表心脏,同时加以解说,让学生一听就懂。认识雌性符号“”时,告诉学生,女孩喜欢照镜子,让学生想象“”像女孩子手中的镜子;认识雄性符号“”时,告诉学生男生好战,它“”像一支待发的箭,这样的语言学生一听便知晓了。
3.语言诙谐幽默,可愉悦学生的心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皮肤时,可引入我面子薄,一接受表扬和批评时脸就红,可诙谐地说,其实是我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其内血流又加快了。在讲反射弧结构时,先引言:人们常说“你反应迟钝”,在生物术语中,可不直接叫迟钝,叫反射弧太长。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中,学生轻松愉快,又可以学到一些生物知识,知道生物现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来实现语言的魅力,并且还会鼓励学生和我一起去开拓。
(二)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室
1.将生物实验室当作展览室来使用
在初中生物中的第一节课,先带领学生到“展览室”感受一下生物课将来会学到哪些知识,运用哪些教具、实验仪器,因此课前在实验室中布置好中小学所有的生物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叶片结构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和学生自制的模型等。实验用具如显微镜、放大镜、参看解剖器、载玻片、盖玻片等。标本如学生自制的腊叶脉书签、各种永久的涂片、切片和装片等。一次小小的参观,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对生物实验产生兴趣,借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运用模型教学、实验操作,相信这有机的一体教学活动,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而获取生物知识。
2.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场所
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固定的班级。偶尔的实验室针对长久的教室,很大程度上能激活学生有些已“休眠”的细胞。实验室,它能让学生感到轻松,能自由活动,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灵感”很容易闯进学生的脑海。所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完成实验,学生的精神状态,活跃程度都会提高。当然,更有利于实验探究的完成。例如,制作叶片的切片并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就都兴奋地在实验室等待,在我部分的讲解和介绍后,有的迫不及待,有的一丝不苟,有的共同协作(切的切,调镜的调镜),来进行实验,当学生通过显微镜看到那奇妙的世界(植物细胞)时,个个兴奋不已。在他们观察叶片结构的表述中是那么形象,“椭圆的细胞聚在一起像海绵”“长柱状细胞排列像栅栏”“两圈相环的是叶脉”等等。在上交的作业叶片结构图时,从中可见他们的细心,他们对相关知识和实际结合多么好。
实验室进行实验来协作教学,效果真的太好了。可让学生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实验室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资源。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能对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进行考查,是检测学生能力和积极性的好方法。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药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程,是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主要理论溯源,为此抓好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意义显著。独立院校生源有其独特性,如常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反馈抽象复杂,内容繁杂,深奥难学等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乱为清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注意力,为快乐与高效的《生物化学》课堂提供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比喻教学法;框架式教学法;生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9-02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包含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内容,是医药行业与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主要理论溯源,为此抓好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意义显著。笔者在中医药独立学院从事生物化学一线教学十几年,热衷于教学改革研究,拟将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题进行归纳并针对中医药独立学院的需求与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提出“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提升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
一、生物化学教学瓶颈与独立学院生源的独特性呼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涵括的知识众多,有动态生化、静态生化、机能生化等,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突显出的问题为:(1)学生难于理解《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相关概念,认为它们是生涩的、模糊的、抽象的,例如呼吸链等;(2)学生难于理顺生物化学中的知识结构,断然以为其内容纷乱繁杂、混乱无规律,例如各种代谢途径等;(3)学习过程容易碰壁,难于坚持,不少学生索性放弃本课程的学习。独立学院的学生较其他本科生而言,存在文化基础底子较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容易沉迷网络游戏、学业难于完成、综合素质不过关带来的上岗能力较弱等独特性。大部分中医药类独立学院的中医专业、护理专业、针灸推拿等专业中文科生居多,理学类课程教学计划难以实施,而《生物化学》对化学基础及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在课堂收效欠佳为此,寻找适合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源特点,有助于破除《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瓶颈的教学方法有待探索。
二、“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融入《生物化学》教学的适用性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日常生活与大自然中众多现象与生物化学内容相关,通过“比喻教学法”建立桥梁,化“生涩的、模糊的、抽象的生化内容”为直观与趣味。生物化学知识之间存在联系,通过“框架式教学法”归纳总结,将貌似“纷乱繁杂,混乱无规律的生化知识”系统化与清晰化。
1.“比喻教学法”为快乐《生物化学》课堂提供保障。比喻是将某些具有相似点的事物、现象或原理放一起比较,从而获悉某一新的事物、现象或原理,通常以浅显易懂的去阐明生涩难懂的,以便于形象并简单地表述新事物、新现象或新原理。“比喻教学法”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比喻手法引入,巧妙地将学生们所熟知的、感兴趣的、容易理解的事物、现象或规律与未知、生涩、深奥的事物、现象或原理进行特征比较,通过类似点而深入浅出地解释疑难点,最终帮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喻教学法,具有形象性、引导性、趣味性等优点,拥有化生疏为熟悉、化生涩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构建直观易懂桥梁的作用;具备引导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路、促使学生类比并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具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专注力的作用。比喻教学法将是《生物化学》教学中“晦涩、难懂、抽象”知识点的克星,将为快乐《生物化学》课堂提供保障。
2.“框架式教学法”为高效《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保障。框架的引申含义为:事物中发挥重要支撑与保护功能的基本元素所构成的整体结构或轮廓。“框架式教学法”是将“课程中的知识归纳并构建成框架”引入教学设计,将教材中的流线式的知识内容系统化、框架化,甚至网络结构化,让学生清晰地牢固地掌握知识,使学生头脑中呈现知识有机整体的教学方法。框架式教学法的首要特征为整体性,与传统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同,提倡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局部,帮助学生摆脱迷茫,系统性地掌握知识技能;框架式教学法的第二特征是反思性,集中体现在对同一框架的反复使用与讲解上,例如生物化学中“糖代谢途径的框架”在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等糖代谢途径的讲解中均会被展示或提及,这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利于增加思维速度与跨度;框架式教学法的第三、四特征是高速性与生成性,高速性表现为学生课堂中的高度热情、积极思考、快速掌握知识技能,表现为教师不断用新角度,系统地、有序地教学思路高效传授知识;生成性体现在弹性化教学设计中,在框架的支撑下,学生可自主联想或探索与框架相关的知识内容,最终为高效《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保障。
三、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科学引入“比喻教学法”与“框架式教学法”的两点建议
优质教学的关键在于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故建议以下两点:
1.紧扣当今学生的兴趣点,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医药领域应用,积极思考,巧用比喻,切实发挥“比喻教学法”的效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师者切不能忽略当今学生的兴趣点与我们大学时期的兴趣点或许存有偏差,所以师者备课前,应该“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知识背景等。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医药领域应用,积极思考,巧用比喻,切实发挥“比喻教学法”的效用,例如讲解酶与医药学的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几张血液化验单与蛋白酶药物说明书等,实实在在地说明理论与医药领域应用的关系,例如讲解生物氧化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将之比喻为“体内的燃烧”,其燃料是营养成分(糖、蛋白质、脂肪等)与O2,其助燃剂是蛋白酶,其产物为CO2与H2O,其功效是为机体蓄积化学能ATP与热能,其特点是“没有硝烟”的缓慢的燃烧。
2.合理构建“生化知识框架”,框架大小以学生适用为宜,适时启发学生思考,避免填压式满堂灌。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构建“生化知识框架”应与教学目标相符,以适合学生思维跨度为宜,并非越大越好。合理构建“生化知识框架”需要根据教学不同阶段与学生对知识不同掌握程度,构建不同层次的框架,服务以教学质量。其次,在“框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避免填压式满堂灌的教学情形,不要忽略该教学法的启发思维的重要效用,通过框架启发学生思考,并且适时让学生构建框架,给予学生动脑动手机会,教会学生归纳,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科学融入《生物化学》教学中,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凌乱为有序,将有效地缓解或化解当前《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的问题,提升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将为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提供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倩,王宁,李仲.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0):869-870.
[2]敖梅英,梁文龙,周枫.独立学院创新“寝室联系员负责制”管理模式及其价值[J].科技广场,2010,12(10):152-156.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结合生物教学的相关内容,突出介绍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许多重要发现、发明、创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讲到水稻时指出,我国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殷商遗址中就有水稻碳化的颗粒。学习到酵母菌的应用时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酵母菌酿酒的国家等等。近代中国辉煌的成就更是不胜枚举,如被誉为世界“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的培育,小黑麦的培植,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等等。辉煌的成就势必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喜爱生物,树立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
二、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物质基础的知识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和生理作用,这时可采用稻谷晒干、蔬菜晒干干制作菜干等常识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刚收割的稻谷和新鲜的蔬菜晒干后质量会明显地减少,正是由于稻谷和蔬菜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的水分,并且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由于自由水能自由流动,可蒸发而散失,因此晒干的种子和菜干损失子大量的水分,只剩下少量的结合水。晒干种子不容易发芽正是由于缺乏自由水使胚细胞中各种生化反应很难进行,细胞新陈代谢极为缓慢。把晒干的稻谷放到试管中再加热,会发现试管壁上附着有小水珠,正是由于晒干的稻谷种子细胞中还含有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不能自由流动,也不容易蒸发,但烘烤时,结合水可从细胞的化合物中脱离出来。
三、强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生物学在相对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门实验学科。所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是初中生物教师的当务之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的设备装置和设计原理,掌握操作程序和操作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出现了错误,能按照实验原理、操作程序,认真分析原因,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意识。另外,我们应组织学生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定期活动,其中小组长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可以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实验的准备工作,带动全班学生做好各项课内外的小实验,并帮助老师进行检查等。这样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创造性的发挥。
四、掌握原理,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生理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介绍了卫生保健常识。如体育锻炼对人体各系统健康的保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原因、意义,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介绍脊椎时,学生知道了青少年是脊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坐得正、立得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脊椎的正常发育,也有利于保持学习的正常环境。又如介绍了吸烟、吸毒的危害,教师就应要求学生不要有试一试的想法,一旦上瘾,就难以戒除,势必摧残自己的身心健康。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原理,这对增强他们身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给生物教学一点生活味,将生物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励学生们热爱学习、主动地学习生物学,让生物课堂动起来。以下我结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几个成功案例与大家分享:
充分利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实例,适当地引入课堂,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请同学们思考,盐拌黄瓜、糖腌西红柿,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呢?如果青菜有点蔫了,该怎么办?随着老师的引导,有的学生还补充说市场上卖菜的商贩不时地给菜洒点清水,就是为了保持青菜的水分。这两个例子说明植物细胞既能吸水,也能失水。接着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加以证明。讨论中,有一组创意非常好:从中间将萝卜横切为二,各掏一个大小相近的洞,放等量清水和盐水,并预测:放清水的萝卜液面会下降;放盐水的液面会上升。当学生通过体验同样的水中加入不同勺食盐其咸淡程度,理解了浓度的概念后,教师再给出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概念,学生很快推断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在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接着,我以生活中的拔河为例形象地加以说明,力量大的一方将对方拉过来,也就是水会总往浓度大的一方去。在生活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乐趣。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小;机头的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又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
新闻热点拓眼界。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让教材紧跟时代脉搏,还会创设出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让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习“病毒”时,触及社会敏感话题——禽流感。让学生谈及所了解的有关禽流感知识,引入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如禽流感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为什么禽流感难以控制?药物可以治疗禽流感吗?吃鸡蛋和鸡肉会传染禽流感吗?从中学会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我们对待禽流感,基本上是‘杀光’政策,这是对人类的保护措施。可是这样下去,鸟类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一直在宣传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在自然界中和人类的地位是平等的,而现在的措施又是与之相悖的。我们有权利这样做吗?我们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日常概念辨真伪。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缺乏某些科学性认识,常会对相关生物学知识形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要及时地更正经验性错误,让学生感到科学的价值、知识的力量,激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极大热情。例如,人们习惯地认为“歪瓜劣枣”(即形状不周正)更好吃。在完成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后,请学生探究“歪瓜劣枣”的原因。原来,果实发育所需要的生长素来自于发育着的种子。在发育较差的一半瓜中有种子发育不好,为果实发育提供的生长素较少,所以“歪瓜劣枣”属于果实发育不良,与口味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并补充相关内容:生活中我们不免会碰到一些形状奇怪、颜色特别的瓜果,例如连体西红柿、特大号草莓、特别红润的油桃、歪裂的甜瓜,等等。这些畸形瓜果虽然有些口感不错,但却大多是长时间滥用肥料、催熟剂或膨大剂等造成的。长期食用这种瓜果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最好莫吃那些奇形怪状的“歪瓜裂枣”。在教学中指出实践生活中常见的科学性错误,学生在对日常概念的思辨中,积极联想思考,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 脍炙人口的诗句,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稍作改动,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才更符合科学。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蜻蜓点水、枯木逢春等)、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来说明生物学道理。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学生也会惊奇地发现,生物学这么有用,生物科学离我们这么近,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更加喜爱生物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生活就是最直接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来源。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就能使其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和起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情境的带动,有了思维灵动的充实,生物课堂便会一改往日的沉静,鲜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