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总体要求
在党的十报告中,同志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本州建州70周年,也是本州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第5个年头。我县要认真落实“大宣传”“大总结”活动,并按要求充分运用媒体资源,注重融合传播,形成全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宣传”“大总结”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声势。
二、组织领导
为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宣传”“大总结”活动的落地落实,决定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三、工作措施
按照生领办文件统一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宣传”“大总结”活动分为两阶段实施:
(一)2020年7月10日至10月10日为“大宣传”阶段。
各单位采取主动邀请,主动供稿方式,积极与电视台、日报社、县电视台,县级自媒体等州、县媒体联系,迅速掀起生态文明宣传,营造“州庆”良好氛围。
(二)2020年10月11日至11月10日为“大总结”阶段。
各单位报送的总结报告应包括基本情况、工作回顾、存在的问题、下步打算等内容。同时提交经验和启示,并收集、整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照片、对比照片、工作照片或视频资料等,随总结报告一同报送县生态文明战略办公室。
四、相关要求
“大宣传”活动请各单位自行选择宣传题目、宣传内容、宣传媒体,并在活动时间范围内至少推送2篇报道。“大总结”活动,请于11月10日前报送,县生态文明战略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宣传”“大总结”活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组长要亲自上手抓,将“大宣传”“大总结”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穿5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确保宣传报道出色出彩,形成良好社会影响。
(二)精心策划选题。各单位要及早动手,深入挖掘报道素材,加强选题策划,力求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特色写得生动鲜活。
试点工作在区人大、区政府的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照市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建设宜居”的工作要求,按照“生态打造宜居,低碳引领生活”的总体思路,分别在新建成居住小区、城区成熟生活小区、改造后老街巷小区等三种类型的小区试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探索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营造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着力提升小区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融。
二、试点工作原则
1.基础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客观事实,在古城保护、绿色创建、老新村改造良好环境基础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要充分发扬我区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中的优良传统,在试点工作中注重运用新型科技和新型理念,大胆创新,结合实际打造生态出本小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亮点。
3.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试点工作中既要注重加强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态势。又要注重生态宣传教育和低碳知识普及,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4.注重引导与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整合各类资源,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类组织及广大群众共享共建生态文明。
5.注重导向与分步达标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较高的技术导向框架下,脚踏实地逐步实现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但近期的试点任务目标必须完成。
三、试点工作任务
承担试点的单位要按照《区生态小区试点建设导向》的要求,结合所在小区的实际,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元素,形成小区的主题特色。
(一)小区主要承担运用老新村改造成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通过老新村改造过程,加载生态及低碳的元素,充分体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示范小区。(由街道办事处承担)
(二)养一小区主要承担建设生态与低碳生活体验小区的试点。通过环保基地的建设,引领小区生活,增强小区的生态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低碳生活的体验小区。(由街道办事处承担)
(三)苑小区主要承担在新城建设中形成生态文明的展示小区。通过新城生态理念的规划建设,在试点小区增强生态文明人文环境元素,展示区新城建设中的生态概念和绿色生活的新家园。(由街道办事处承担)
相关部门试点工作任务详见分解表。
四、试点工作步骤
城区生态文明小区试点工作,是在当前推进转型升级和“三区三城”建设大环境中的试点探索,也是市人大赋予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时间紧、要求高的实际,试点工作分为调研准备、组织实施、总结评估三个阶段。
(一)调研准备阶段:
由区环境保护局根据创建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市人大“决定”精神和相关文献,领会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小区调研,听取专家、承担试点单位及人大代表的意见,形成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和试点工作导向及评估方法,明确选择试点的单位和试点的内容,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必要的实施经费。
(二)组织实施阶段:
试点工作方案经区人大、区政府同意后,在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区环境保护局负责牵头,指导各承担试点工作街道制定各试点小区点的具体实施计划,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配合试点承担街道按时落实工作任务;在区人大的督促指导下,由区环境保护局认真组织实施进度的检查,适时召集阶段性工作会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试点内容和调整工作任务。
(三)总结评估阶段:
工作任务完成后,在区人大、区政府的领导下,区环境保护局邀请专家和人大代表参照试点导向,采取综合评估的方法,对三个试点小区进行初步评价。对存在的不足部分,指导各承担试点任务的街道进行进一步完善。相关街道办事处认真做好所在试点小区的经验总结和台帐资料,积极做好迎接市人大领导的指导视察准备工作。
五、试点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生态小区试点建设是我区落实市委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的实践,是城区向生态文明升级的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新概念的探索,没有可借鉴的捷径。相关部门、相关街道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把试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全力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总结试点工作的先进经验,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为加强组织协调,本次试点工作在区政府分管区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区人大相关工作部门负责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区环境保护局承担试点工作牵头协调的责任,具体指导试点小区的实施,统一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发展现代林业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的保持及涵养水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对于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尤其是生态文明。而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可以极大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在重视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强现代林业发展,达到美化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复杂性非常高,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社会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合理运用科技,将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而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现在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林业,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流失治理、修复生态环境及治理荒漠化等一些方面,需要现代林业的支持。现代林业有利于实现空气的净化、风沙的固定及水源的涵养,有效的促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创作了条件。第二,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的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采取各种策略来加强绿化工作,提高生态产品建设以有效推动现代林业体系的发展,达到美化环境,提高生态产品的建设力度,最终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3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在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由于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非常密切,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采取有效策略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增强生态文明建设。
3.1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现阶段,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保护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增加。森林的稳定性也在不断的增强,有效的促进了林业的发展,很好的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仍旧存在着很多的违法现象,导致一些森林被破坏。很多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改变林地用途,非法占用林地,对森林资源产生严重破坏,对整个林地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针对施工项目涉及到的林地,必须要严格依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来看展,对用地规模进行有效控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荒等问题。加强政府林地增长指标的考核工作,考核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森林质量和数量的升降、管理效果的优劣等,将各种责任落实到部门,保证森林保护工作的高效落实。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现代林业发展和建设的核心,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
3.2增加现代林业发展方面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增加发展现代林业的资金投入,真正落实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资金,从而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第一,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逐渐提高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资金的预算,从而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进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快速进行。第二,提高一些有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道路、机械设备等。加强在森林防火、林木种苗、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第三,商品林补偿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增强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现代林业发展方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3]。
3.3加强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上的应用
重视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上的应用,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生态建设,加强林业生物能源和林业生物产业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林业技术,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到林业建设上,从而保证林业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此外,还应该提高对构建林业创新服务体系及科技服务品牌的重视,建立新品种测试基地、质检中心、林业实验室等,通过科技来有效推动现代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4]。
3.4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减少环境污染及一些地质灾害的发展。针对一些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应该提高处理力度,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根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措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4总结
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充分认识并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应该不断提高两者之间的联系力度。通过提高在林业建设的资金、科技及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从而确保我国现代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作者:唐敏 单位:新疆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阿勒泰分局
参考文献:
[1]张健榕.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林业产业,2016,(05):39-40.
[2]孙晶.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01):196+199.
【关键词】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方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更加发达的人类社会文明状态,其坚持的是健康有序的原则。本文主要就是从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出发,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指标体系。
1.城市生态建设的含义
所谓城市城市生态建设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加入生态以及环境的内容,让人工环境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城市的人工环境建设必须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至上,自然环境是人工环境的媒介,人工环境的建设必须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可以反作用于人工环境的建设,两者可以实现整体有效的统一,这也是城市保持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生态建设主要以人工系统自身的组织结构以及发展规律为前提,坚持实现生态建设在城市空间上的融入为原则,把城市发展的生态,以及经济效益等其他方面的效益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期推动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2.城市生态建设形势与现状
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取得迅猛发展,但是在生态建设方面却缺少足够的重视,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对于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逐渐开始显现。但是,人们的现代化生态意识却还没有真正培养起来,人们对大多数破坏生态的行为以及现象很多都是保持容忍,有时直接不管不问。所以在我国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困难程度非常大。我国当前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过程,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研究机构,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没有进一步研究,实践经验匮乏,还不够丰富,存在对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误解,匮乏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其他方面的深入认识。大多数城市只是单纯的追求类似“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以及其他内容。尽管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生态退化,在环境质量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其整体上同生态城市的内涵还有很大的区别,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建设生态城市的水平[1]。
3.城市生态建设的指标
一般来说,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分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其中,生态经济是环境和经济相融合的基本表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表现以及物质基础;生态文化利用文化理念制约着社会行为,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源泉;生态制度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在法律规章制度上的保证。
4.评价方法及分析
通常对指标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归一化处理,根据城市的各项指标参数值,确定指标的高低值,使用归一化方法对指标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设定第i个指标的原始值Xl的对应的高值水平为Ki,低值水平为km,那么归一化的指标为Ri,对于不同特点的指标归一化公式为:首先是效益型指标,其次是成本型指标,最后使用AHP原理对不同指标经过构造互相判断矩阵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具体的矩阵记为:
其中Cij体现评价某项评价目标时,第i个指标的关键性对第j个指标的关键性的比值,通常采取1-9标度法表示Cij的值,Cij的取值从1/9到9分别表示在评价某项目标时,i指标同j指标的重要性从极端不重要到非常重要,同时利用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点同对应的特点向量得到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5.评价实例
本文从山东济南市的生态城市为实例来进行充分的评价,表一是济南市2008-2013年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不同指标参数。
表1济南市2008-2013年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不同指标参数
指标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人均绿地面积(m²/人) 7.1 8.1 8.3 9.1 9.8 10.1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7 39 39.5 40.1 39.1 36.5
城市空气质量(天/年) 278 292 234 210 258 311
环保投资GDP比率(%) 0.03 0.05 0.25 3.17 1.04 2.76
6.评价影响和总结
通过对济南市生态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分析出济南市的生态城市的具体指标参数,其主要是建立在在科学认识城市生态建设内涵的前提之上,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等角度对济南市建设实践进行具体的分析,使用建立的城市生态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济南市生态建设的现状进行评价与深入研究,从中可以找到济南市生态建设具有的优点和阻碍,为济南市生态建设提供可以充分参考的资料,另外通过评价可以对济南生态建设的不力方面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的具体对策与方法,这样才可以不断的提高济南市在社会生态以及文明等方面整体的发展和进步[2]。
综上所述,本文从城市生态建设实际的现状入手,根据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前阶段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本文的实际研究结果,不但可以为经济发达城市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方法,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其地区生态文明指标参数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3]。
参考文献
[1]叶林生.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5):13-20.
一、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1、生态基础
2012年,国家批准临沧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云南省首个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地级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789.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65%;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5.6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9%。
2、环境基础
一是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减少1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6.56%,城镇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全市主要河流、水库水质全部符合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与“十一五”末相比,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二是资源利用方式逐步转变。全市重点排污行业――制糖业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经济、深化污染治理、落实节能减排上探索出了一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25亿元,实现了制糖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全程控制、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单一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三个重大转变,解决了占全市90%以上的工业废水COD排放问题。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2012年全市8县(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临沧市中心城区烟控区、噪达区覆盖率分别达91.3%和80.26%。
3、制度基础
临沧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临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森林临沧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为全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1、自然条件的制约
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依然突出。比如:临沧耿马县92%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0%,是临沧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地质灾害严重;人为不合理的干扰仍然存在,森林面积虽有所增加,但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植被生态防护功能不足,生物入侵和有害生物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
2、思想观念的制约
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全民维护生态安全的家园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够强。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足,生态观念仍然较为淡薄。环境保护仍然以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线,尚未转化为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行动。环保宣传教育、生态创建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创建活动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3、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制约
全市经济规模小、质量差、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仍占主导,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行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约因素多,经济发展压力大。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生态环境主要以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为主,环境治理落后于经济发展。
4、其他制约因素
一是对各级政府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考核机制体制不健全,过于看重对GDP的考核评价,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评价相对缺失。二是自然资源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相关资源产权制度的政策法规不配套,产权化制度与渠道不完善,产权市场化程度低,权属与功能存在错位。三是自然资源用途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过低,没有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保护和管理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四是生态补偿力度不足,补偿领域窄、措施少,资源价格和现有补偿标准不能客观反映资源消耗和环境效益。五是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区域生态较为脆弱,边建设边破坏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
三、推进临沧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1、避免对生态文明内涵理解的两种误区
一种误区是将生态文明内涵仅仅停留在生态层面上。从理论上讲,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不仅包括生态建设,还应包括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发展生态产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等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的建设内容。以生态市建设为例,生态立市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通过生态立市确立战略目标,利用生态建设成效和基础,将生态立市逐渐转向生态富市,在生态富市的基础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强市。另一种误区是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作为对立矛盾的文明来理解。生态文明在文明的物质内容上虽然不能超越更不能抛弃工业文明,但是它却可以利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和创富能力去弥补工业文明自身的不足。生态文明既不反对技术进步和技术运用,更不反对经济增长,甚至认为没有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