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主要就是以创新为核心,以前的教育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教学的进步所以我们要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现代教育技术呢?以下就是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简介。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21世纪20年代,我们也称其为电化教育,其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使用幻灯片、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后来逐步进步发展,其是与传统教育技术相对应的,但是随着技术的扩展其包含的范围也扩展的越来越宽,主要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新出现的教育技术。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等。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能够积极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力和接收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大脑的功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我们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拘泥于书本上,其通过现代技术加工变得更加实用。现代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成为目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
二、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
过去,高职学校的教师仅仅是通过自己对课本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重要的教学内容,然后通过口述或者电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其存在的很多不足,那么伴随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任其无休止地扩展下去,我们要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改革。最终为以更好地体现高职的教育特色和优势为目的。虽然,最近几年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步走进校园,但是在其实践中我们还是不免发现了一些问题。
1.在教育教学中呈现出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问题
随着教育技术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渐被多数教师所认可,但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进行教学、怎样才能运用得好、又怎样才能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及特色已经成为当今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虽然部分教师已经使用现代教育的手法来教学,但是他们依然不能完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法,对现代教育理解的还是十分模糊,部分教师仅仅是把书本上的内容通过扫描直接做成PPT进行教学,这与传统教学除了教育使用的媒介不同其余就没什么两样了,这样教学的后果是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打瞌睡等,其教学的效果反而变得越来越差。
2.实践教学中呈现出的问题探讨
高职学校的教学主要就是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法,教师通过对学生专业的强化、技能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现在大多数教师还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来辅助实践培训。他们仅仅在理论授业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学校中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教师更要对实践过程加以探讨,要能够把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3.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呈现的问题探讨
传统教学的模式早就十分完善,尤其是在其教学管理制度上可以说无可挑剔,但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现代教学却十分不受用,我们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一套管理制度,要对使用现代教育进行学习的学生进行机体监控,防止其在上课时偷懒。要及时的对学生的管理进行跟踪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要充分的发挥出现代教学技术的优越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改革实践的思考
要想能够让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稳定的构建,我们必须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以他们为指导充分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教育。学生多数还是要靠自主学习才能进步,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尽快的接收现代教育的这种先进学习模式,让其能够充分的利用时间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完全自主的进行学习。
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教授给学生的是理论知识,还有现代的科学技术,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现代科技有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五方面进行表现的:第一,现代教育技术要想在教育领域完全的到有效的发展,就必须要对现代教育加以改革,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探索出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第二,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只限于理论,其比传统教育更优越的地方在于其也更加注重实践,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现代技术人员的培养。第三,现代教育技术主要通过科技媒介进行传播,其主要媒介即为网络计算机,教师可以把其要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通过媒体实现课堂教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第四,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十分先进,它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通过采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变得爱学习。还能够避免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缺点,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双赢的目的。第五,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需求,社会的进步也带动了学生的进步,高职学生也更加追求自身素质的培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学生对现代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必将成为21世纪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2.快速加强现代教育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其具备了信息丰富、内容充实等特点,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领域,能够充分的拓展学习的范围。其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高职学校的教师要努力的改善动手实践课的学习环境,做到要充分的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践课,要用现代的科技影响现代学生的思想,不要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才能更多地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四、结论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院校;电气控制与PLC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84-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更新,在建筑、医疗卫生、制造业、交通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电气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与发展,使得社会对于能够理论结合实际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几年来,我国众多高职院校都增设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全面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打下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概述
(一)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目标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具备电气控制与PLC基础知识,能够具有初步对中小型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机电设备等进行一系列的安装、维护、调试和改造的基本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培养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踏实严谨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作风。
(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性质与其作用意义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高职院校中集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应用为一体的一门中心课程,也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既有应用型又有实践性的一门技术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技术知识,也为今后考取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为社会提供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过程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由于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一门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的技术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但是,目前,在很多的高职院校中,很多院校使原本应该联系在一起的电气控制与PLC分设成两门独立的学科,分两个学期前后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将电气控制与PLC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理论知识都比较抽象,因此,学生们随着时间流逝会渐渐淡忘这些知识,逐渐地,他们就会对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觉得课程枯燥乏味,使得教学效率也随之降低。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一)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是以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而进行的一个多媒体环境。在计算机的虚拟世界中,其具备了多养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地亲身去参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一些社会、自然或物理等系统的结构和其各自的动态,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进行观察和体验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在电脑上虚拟出来,而且不具备任何的危险性,为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二)网络教育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网络教育本身具备大量的信息共享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教学的质量含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学校通过网络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同时还打破了时间、地点的控制,时时刻刻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教育平台和条件,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利用网络教育技术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习的内容能够更具体、更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将理解、感知、巩固和运用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通过图文并茂和声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感官刺激,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具体化,将事物的宏观与微观通过多媒体进行放大、拉进距离,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这些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使学习与娱乐合为一体。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可能地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作用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和学一体化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指导,合理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优势能够充分的发挥和体现。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项目,让学生在任务的作用下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查阅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任务进行计划和步骤的制定;当学生遇到实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及时地向教师进行咨询询问,为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做铺垫。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完成不同的项目,使学生不但学习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等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倾向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和学一体化。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实践教学方式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使知识理论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地掌握和熟悉技能,为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提供了发挥的机会,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逐渐的增加。为了能够充分地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参加的实践项目进行整合和优化,通过不同的实践项目,实施多层次的渐进式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的同时进行了训练。比如,从专业基础技能到核心技能、从一种技能到多种技能的综合教学,使学生能够从原来的实验室训练逐步向工作岗位实习进行转变,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观念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传统教育的还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的观念进行了改变。目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从改革教学模式开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等渐渐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本身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但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开放化,而且还能使教学过程实现个性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能够使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出一批批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牛宏伟.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
[2]何朝阳.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
关键词:生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18602
0引言
我国于2001年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在10年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11年,我国又颁发了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比较前后两次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新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有增无减,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实验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会存在一部分内容因为材料、器材、设备的局限性,无法直接让全班学生都亲身参与,学生更是无法对部分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以及亲身感知上出现偏差,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突破。而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以及信息的生动活泼性,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生物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多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果充分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普及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这些内容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述和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也无法使学生突破教学难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习兴趣。生动、真实的形象使难懂的内容更具体化,更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难点。如在进行“人体血液循环”教学活动中,人体心脏的活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以及物质交换过程及方式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讲述或者是借助于模型都不能使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然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人体心脏、血液循环的过程制作成Flas,伴随着心脏的搏动血液由左心室流出经过各级动脉血管在组织细胞处进行物质交换,再沿各级静脉回到心脏的右心房(伴随血液颜色的改变,指示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由右心房到右心室再进入肺部(伴随呼吸,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完成交换,血液颜色变化)再进入左心房到达左心室,完成整个循环。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的工作模式以及交换的过程。
再如“尿的形成和排除”,无论老师怎么形象比喻,学生始终如同雾里看花。然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和Flash课件,学生很容易直观地感受到肾单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方式,从而解开思维难点,增加学习兴趣,为学生突破抽象的教学难点提供帮助。
2变静为动,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生物教学中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以及生物的发育生长等内容,如果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草履虫的运动、生殖、排泄等生命活动以及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制成Flas或者是视频,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多角度的信息来源,加大课堂信息量
初中的生物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为贴近,但是受各地气候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没有直观感受。因此,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显得空洞而乏力,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时,要充分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各类生态系统的区别和特点。对于没有直观感受的学生而言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如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寻找更多的有关知识,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即可充分了解世界的奇妙与纷繁,真正掌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而不同的生态系统又演化出不同的生物类别,共同构成了纷繁多变的世界。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动力去认识、去保护我们所处的生物圈,达到教学效果。
4设置趣味性课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与大家的生活紧密相连,但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得课堂干瘪而无生气。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设置一些题目,通过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如:“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就可以成立学习小组,由各小组对所查找的知识进行陈述,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点评。
5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中学教学各学科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生物教学同样需要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进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复习时,在内容上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内容,而不同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各自不同的适应方式,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内容。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容量、便于展示的特征,通过大量的事实帮助学生理解“保护色、警戒色以及拟态”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6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显著的特征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帮手和学生学习的有力推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owerpoint、Flas、网络资源等优势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毕竟是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制造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教学,例如一些现实中可以实现的过程就应该尽量在现实教学中实践,打消学生的误解,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热爱自然的情怀。在教学中只能使教育技术成为教师的辅助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验;实践;有效性
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笔者在本文中就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
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毕业论文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 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擅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物质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擅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一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摆脱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实践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媒体的主流,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
2.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自助化”教学理念
构建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由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演变至今,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局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囿于固有的教学理念,研究、学习并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并转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助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环境构建和应用领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
总之,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论文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引入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采取新手段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基础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
[2]《初中音乐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3]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全国音乐教学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
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教育技术在一大批学者的带领下,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成就。各个分支研究成果璀璨。但一路走来,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从教育技术在中国安家落户以来,它的发展始终是以速写的方式进行,各个方面没有制定各种具体的标准和量表,没有定量,只有定性,从轮廓到轮廓,没有细节,没有黑暗面,只有大概的样子和形状。如此一来,中国的教育技术研究也就无法落到实处,无法真正地走入课堂去指导教学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技术研究则走务实路线,从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形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立体图;由一个一个的研究细节到具体实施再到考核量表,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使用这些研究成果,如何落到实处,如何走进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又如何使之量化,并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取得相应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中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阻碍中国的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和教师的实际应用两个方面。
理论研究方面,由于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大部分的理论知识、概念和技术都是由老一辈教育技术人从国外引入,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们将这些知识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了本土化。前人在引入和日后的研究过程中,将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方面,忽视了具体实施方法、可操作性和各种量表的介绍,造成了中国现在的教育技术严重脱离实际教学,前人研究得到的这些理论可操作性、可实施性较差,很难走入课堂、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即使能够进行实施,也很难通过定量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各个环节没有可以进行很好评价的量表和标准。而且大多数学者的工作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进行具体的实验,总是浮在水面。
在实际的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方面,由于理论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致使绝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不能在学者们的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很好的教学和评价。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各种多媒体设备,希望教师通过课程整合,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在借助多媒体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等各方面的能力。但现状是,大多数任课教师信息素养严重不足,在信息技术方面不能与时俱进,对当前的信息技术了解甚少,更谈不上有效和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在课程设计中不理解什么是整合,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整合,为什么要整合,整合的意义、价值到底是什么及怎样对整合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价,然后再做相应的改进。信息技术应该重在利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运用到课堂中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而不是目前表现出来的那样,大多数教师将多媒体变成了黑板搬家的工具,教学内容、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之间有着明显的断层,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设计、整合,将这些要素融为一体,发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价值。
实际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在上课前将教学内容做成电子文档,上课时只是简单地通过PPT这样的媒体方式呈现出来,丝毫看不到整合的影子和信息技术的价值。事实似乎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使教师的压力更大,而是上课更加轻松,边演示PPT边讲解就可以,写板书的日子已经成为了过去。他们完全误解了多媒体,误解了整合,也不知道如何整合和评价,各种设备和技术所具有的价值被这些误解完全淹没掉。教师尚且缺乏必备的信息素养,又何谈通过这些教师来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
二、如何解决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该将以下问题贯穿在研究过程中,以实际的运用为最终目的。首先,在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引入相应的操作方案、实施的步骤、实施的典型例子、评价量表、评价方法和最后获得的实际效果,不要只注重理论的引入,而忽视后续的操作。其次,学术界的研究也要注重操作性,力求每一个研究成果最后都能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如何研究、研究的成果如何实施、如何促进教学、怎么评价。每一个研究都进行量化分析,制定相应考核表格,得到最后的量化结果,并进行实际操作,走入课堂,而不能纸上谈兵,忽视可操作性和在实际教学中的价值。不要为写论文而研究,而是在研究中解决了相应的问题并形成论文。学术界与实际教学之间的鸿沟,使教育技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难以尘埃落定,实现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在各种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之能够很好地指导或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使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入到教学中,但大多数教师却对各种媒体和新技术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两者间的巨大矛盾也使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难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狠抓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或培训是关键,所谓“名师出高徒”,只有信息素养较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利用媒体和各种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评价结果的学生。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教学设计原理;二是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学习;三是课程整合;四是培养寻找资源的能力;五是评价方法的学习;六是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将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结束语
我们下一代教育技术人应该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走务实路线,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务实主义者,从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将每一个研究成果都落到实处,通过制定各种具体的实施步骤、细节、量表,让这些理论研究真正走进课堂,指导教师进行课程整合,发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价值,培养具有高信息素养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马士兴.谈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与不足[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