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起源的理论

生命起源的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起源的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命起源的理论

生命起源的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医生培养 管理

1 关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卡曼(a.k.karman)首先提出,后由赫西(paul hersey)和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发展的一种流传较广的领导行为的情境理论,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不仅考虑领导者的风格,而且考虑到其下属的“成熟度”,注重下属的差异和成长阶段。该理论的主要精神是强调对于不同成熟程度的员工,应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做到最有效的领导。这个理论不只适用于企业,同样可以启发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加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四种具体领导风格。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使用的两个领导维度与菲德勒的划分相同: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认为每一维度有低有高,从而组成以下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一种是命令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低关系),即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第二种是说服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高关系),即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第三种是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高关系),即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第四种是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低关系),即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或支持,通过授权鼓励下属自主做好工作[1]。

(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下属成熟度的定义。赫西一布兰查德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下属成长的不同情况,根据人们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意愿和能力,把下属成熟度(readiness)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这些人对于执行某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他们既不胜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第二阶段:这些人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他们有积极性,但目前尚缺足够的技能。第三阶段: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第四阶段: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成熟度受到责任心、成就感、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等的影响。

2 医学人才的群体特征分析

“医学人才” 包括医院引进和自行培养两部分,但他们有这类似的共性,他们的成长在很多方面符合领导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下属成熟度分析的特点。

(1)文化程度高,接受新生事物快,发展潜力大。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年轻富有活力,思想开放,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与程度很快;容易被组织文化所同化。

(2)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对于挫折准备不足。大部分人对自己是充满信心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大部分人对于人际沟通的技巧和策略不熟悉,这使得他们在工作初期遇到很多挫折,甚至自暴自弃。这些尤其是部分引进人才的在初期面临的挑战。

(3)个性张扬,追求绝对公平。对于稍具被一些基础的人,他们常常会高估自己水平,并在不经意间表露出强烈的个性;在收入待遇等方面追求绝对公平,选择市场上的同等技能、学历人员作为比较对象[2],忽视历史组织的相对规则;注重自身的权利和权益,对不尊重自己人格的行为非常敏感;对于问题愿意表露自己观点。

3 医学人才的成长周期及相应管理策略

(1)临床轮转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其到临床工作后,首先会有一年左右的临床轮转实习期。应该说,这一年里医生对于单独执行某任务,常常是既无能力又不情愿,他们既不胜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划分,此期间的医学人才成熟度在第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用命令型领导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

(2)住院医师阶段。对于大多数医学人才而言,这一阶段是必经之路,时间2-5年不等。这一段时间,医生逐步开始熟悉工作的内容,有愿望独立工作。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划分,此期间的医学人才成熟度在第二阶段:这些人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他们有积极性,但目前尚缺足够的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用说服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高关系)对他们进行管理,这一时期的领导方式除了必要的命令之外,主要通过说服、感情沟通和相互支持来完成工作。从管理实践来看,大学生在本阶段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业务能力薄弱和人际沟通技巧缺乏。要求该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强化基本素质、岗位技能和人际沟通技巧为主,特别是在人际沟通技巧上,领导干部要为他们树立榜样。

(3)主治医师阶段。这一阶段时间在2-5年不等。这一阶段的医生进一步熟悉了工作流程和规范,常常可以独立处理一些问题,业务水平增长很快,同时意识中容易出现自我主义,渴望独立。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划分,此期间的医学人才成熟度在第三阶段,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用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高关系)对他们进行管理,在管理上,应该让他们参与更多决策事,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地方大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这个阶段是创造条件让他们逐步展现自己优势,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

(4)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阶段。这一阶段的人才应该说基本独立了,工作能力和平衡各种关系相对成熟,逐渐进入人生的辉煌时期。这些人常常开始或已经处于各专业的领军地位,懂得如何自控。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划分,此期间的医学人才成熟度在第四阶段,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用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或支持,通过授权鼓励下属自主做好工作[1]。这时期的管理工作要赋予他们较多的权利,鼓励他们自主做好工作,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4 结论和实践

我院人事科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借鉴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知识,从领导者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成熟阶段的医学人才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激励,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新毕业的学生,我们引导各相关职能科室和相关的带教人员,注重从临床轮转期开始逐步培养;对引进的人才,包括硕士、博士,我们注重从相应的阶段介入,充分考虑其成熟度,给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帮其设定职业目标,加速其成长。几年来,医院的人才引进工作顺利,尤其值得骄傲的是,目前人员流动性明显减小。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人力资源工作有效的激励了引进人才何以学生,对医院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医学人才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一阶段有自身的特点,在筹划对他们进行培养或者引进,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成熟度,考虑用不同阶段的指导策略进行工作,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更是激励员工稳定工作,推动医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生命起源的理论范文第2篇

1.导入新课:教师询问学生对有关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

【设计说明】教师用通俗易懂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先畅所欲言,说说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从而导入课堂教学,为后来由浅入深的探究作准备。学生回答后,概括出目前主要的几种观点。

2.(多媒体显示)上篇:万物从何而来? ――人类的追寻之路。

神创说:西方――上帝创造万物论;中国――女娲抟土造人。

外星起源说:生命起源于其他星体,后来才被带到地球上。

地球自身进化说:生命起源于地球自身的演化。

3.重点介绍生物进化学说。

(多媒体显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继承发展了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观,并用大量事实进行了论证,指出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诞生标志: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

赫胥黎发展生物进化论: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论证了“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它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教师:这些观点到底哪个有道理呢,我们先回顾150年前人类起源大论战,看看前人的观点与争论。

【设计说明】结合多媒体显示的长颈鹿进化演示图引导学生概括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进化论的观点分析问题。

4.(多媒体显示)你的祖父是猴子变过来的吗?1860年6月30日,英国教会在牛津大学精心策划了一场关于进化论的辩论会,这就是在人类科技史上著名的“人类起源大论战”。

【设计说明】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赫胥黎代表科学的进化论一方,威尔伯福斯主教代表神创论的一方,双方的根本分歧在于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威尔伯福斯主教猛烈攻击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理论是“猴子理论”。

了解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与宗教的区别,了解人类认识不断提高是科学进步的结果和表现。

5.介绍前人的观点与争论后,教师询问学生今天支持哪一种生命起源观点,然后教师也来讲解自己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追寻过程。

(多媒体显示)上篇:万物从何而来? ――我的追寻之路。

童年时代:从小父母外出打工,我是奶奶带大的,奶奶一直生活在农村,没学过文化。自从听了奶奶讲的女娲抟土造人传说后,我就相信了神创论。那时家乡的习俗,过年时要到神庙先祭神,还要跪拜,仪式结束后再准备吃年夜饭。

少年时代:学习了进化论,又特别喜欢外星科幻作品,相信进化论和“外星起源” 的观点。彻底批判神创论, 同时对于一些与神有关的祭祀活动也很反感,有一次因为过年时不肯去神庙祭神和奶奶吵架。

中年时代:时光飞逝,如今已经快到中年,回首万事,对很多问题进行了思考。对神话故事也有新的看法,特别要把一般的神话故事同思想区分开来,现在过年时, 我会先去祭神,再吃年夜饭。也许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也许是为了让奶奶高兴吧。不过老家的神庙已经倒塌,村里人就在家里简单祭神,没人再去重修神庙了。如今我觉得研究地球生命自身的进化比研究外星起源更有实际意义。如果地球生命起源于外星球,同样会面临着一个外星的生命是自身进化还是神创造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也特别敬佩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为科学所作的探索与努力。

【设计说明】教师讲解自身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作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参与课堂讨论,把本节内容有机贯穿起来,并以自身不断成长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践新课程倡导的教师真正做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的理念。

6.(多媒体显示)材料分析:阅读下面达尔文的生平材料介绍,概括达尔文作为一个科学家具备了哪些优秀的科学品质?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材料及回答略)

7.进化论还无法解决的三个理论问题,体现了进化论的局限,说明科学理论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进化,从而讲解生命科学其他领域的探索情况。(材料略)

8.(多媒体显示)下篇:万物归向何方?

思维拓展:目前生命万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很多生物正在快速灭绝,面对这一切,你认为地球上生命是该留在地球还是向外星移民?为此作为拥有高等智慧的生命――人类该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概括)

(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2)大力发展航天技术、空间技术,探索未知的外星世界等。

【设计说明】增加这部分内容使课堂教学前后对应,让学生通过人类对生命起源及其发展的认识对生命未来发展问题进行关注,来培养崇尚科学、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对生命起源问题教学的升华。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笔者运用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追寻之路和笔者自身对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的追寻之路两条线索,以及“万物从何而来”和“万物归向何方”前后对应来进行课堂教学。其中教师自身对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的追寻之路和“万物归向何方”这部分内容都是作者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开发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本节课中教师作为一个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对生命的起源问题展开探究,并且以教师自身三个阶段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作为另一条教学的主线以平等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探究,最后通过简短的“万物归向何方”问题的讨论实现探究的升华,把一堂介绍生物科学知识内容的课设计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课。

生命起源的理论范文第3篇

关于《物种起源》读后感热门范文   今天,我读了《物种起源》,这本书是达尔文写的。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着作。《物种起源》大概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品,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本书中详细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物种起源》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达尔文的观点是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这点我非常同意他的想法。生物有进化,物种也有变化,本不是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进化学说,也不是达尔文创建的,在他以前已有着漫长的历史。不过达尔文加上他观察所得的新材料,总结和发展了进化学说,提高了它的科学性,彻底击毁了科学思想界中的宗教统治,建立了生物学的真正基础。在解释万物及生命起源的时候,所有的理论都是要靠信心来接受的,也既是说,都是信仰。要接受不相信上帝的信仰,应该是需要更大的信心,需要克服更大的障碍,因为这些信仰里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

  我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很适合我们中小学生阅读,我们还应该学习达尔文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关于《物种起源》读后感热门范文

  我们在探讨信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对进化论的争论,有些人把之当作不争的事实,而有些人则认为其一文不值,有时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得不可开交。可是,大多数参与这一争论的双方都没有读过进化论的经典著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我在尝试着读这一本书,那些有意无意的争论我能从那里明白许多!

  首先:什么是生命的起源这是这本书最为基础的一个问题。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述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达尔文相信所有的物种都是由简单的生命单位演变而来,但最初的生命是怎样来的呢一个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实是达尔文认为它们是被创造的。在这本书里,我发现这样一个结论,大概意思就是,他在经过类比以后得出结论,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机生物都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始生命,而这个原始生命则是"被吹了一口气"而来的。这与圣经里创世记里讲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气而得到生命的写法有点相似。

  基于这一结论,我们能够明白,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所理解的理论。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基于这一结论,我们能够明白,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所理解的理论。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相信上帝是违背科学和理性吗

  达尔文得出了上帝是生命起源的结论,这是发自内心的信仰,还是一个不得已的结论,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常听说诸如"相信上帝是不科学的"或"科学已经否定了上帝"之类的话,但这些话本身不必须就是科学的,至少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商酌的。正如达尔文一样,我们会思索、探讨最初的起源的问题,但如果不承认有上帝的话,将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人们往往会不得不以很不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在解释生命起源的时候,所有的理论都是要靠信心来理解的,也既是说,都是信仰。要理解不相信上帝的信仰,应当是需要更大的信心,需要克服更大的障碍,因为这些信仰里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这也许是为什么许多现代科学的奠基人,诸如牛顿、伽利略、法拉第、爱因斯坦、及达尔文等等,都相信上帝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不相信上帝的自由,但要用科学和理性来作为这些事的依据那里有似乎有些牵强吧!

  关于《物种起源》读后感热门范文

  在东方,一直流传着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西方,则相信上帝创世说,也同样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然而,达尔那部惊世骇俗的巨作:《物种起源》则扭转了一切。为世俗中迷茫的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物种起源》使那些远古的传说,在它的面前不攻自破。它摆脱了科学的束缚,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解放;它引领了时代潮流,使自然科学迅速崛起;它惠及了后世,更使我们明白了拼搏的重要。虽然在这条人们慢慢认知科学,了解科学的道路上,存在着诸多坎坷,但阳光总在风雨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物种起源》经得起岁月的推敲,经得起后人的考核。“生命只有一个祖先,因为生命都起源于一个原始的细胞的开端”,这多么令人难以置信,但世界就是如此奇妙,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粒小小的受精卵,则诞生了我们……读着《物种起源》如让思想插上智慧的翅膀,在科学的天空翱翔,亲身感受着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物种起源》使自然科学迅速崛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引领着这原本保守的时代,使它走在世界前列,李卜克内西对此做过生动比喻:“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物种起源》中的进化论引导着人们深入研究,为分子遗传学生物学开拓了道路。由此,进化论不愧被称为19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有了它的推动,自然科学迅速崛起,如虎添翼,科学领域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社会又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这无不显示着它的辉煌。读着《物种起源》感受着先人的智慧,科学的伟大,在它面前我就像沧海中的一粒粟,在这巨作的震撼下,望洋兴叹。

生命起源的理论范文第4篇

在中小学非常重视“主科”和“副科”的地位问题,“主科”的地位高,因此所拥有的课时和被重视程度就高,相应的“副科”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中学生物算不上是“主科”,因此在课时的保证及学校给予的重视和建设方面就很弱。因而关于生命教育的开展自然也是困难重重。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一)中学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优势

近年来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教师都开始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中学生物探讨的是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等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1.教学目标上的优势[4]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在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下,中学生物的课程目标彰显着生命教育的优势。2.教学内容上的优势[5]中学生物教学内容涉及生物的起源和发展,人体的构造和卫生保健等知识,这些知识无疑都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发展,生命体的结构和地位。在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生命教育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3.教学方式上的优势中学生物教学涉及课堂教学、科学实验和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生命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指导和传授,而更多的是一种活动与体验。因此多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生命教育的开展。中学生物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多样性这一特点,因而在生命教育中占有优势。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可行性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中小学,教师的授课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为传递知识和经验的第一场所,课堂也是生命教育的传播场地。中学生物课堂中涉及自然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构造及卫生维护、遗传的奥秘、死亡的必然性和生命系统的和谐性等知识,这些知识背后都隐藏着生命教育的众多题材。因此,生物老师要善于挖掘知识背后的深刻含义,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相关的知识和考点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背后的生命意义。这要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或是单纯地讲解生命教育有效得多。

2.在科学实验中渗透生命教育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很多科学实验。科学实验不仅能科学解释知识理论,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生物实验,学生能够自己观察和感受很多生命现象,从而理解其本质。而老师要善于利用实验,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生命的内涵。亲身观察与感受达到的效果是再多理论的讲解也无法达到的。因此,在科学实验中,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老师应该确定实验目标,除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不能忽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生命教育。

生命起源的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变与不变

历史是变数的总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个变量的总和,正是由于这无数次的变才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地向前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就必须应时而变。

在当我讲述《启蒙运动》时,有两个人物引起了我的注意:霍布斯,17世纪英国卓越的思想家,机械唯物论的创始人之一,15岁入牛津大学学习,19岁毕业后任教,讲授逻辑学;另一位是孟德斯鸠,19岁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这两位年龄和我们的学生相仿,但都是少有所成,也都是“启蒙运动”的健将。“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这与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相似性。假如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的话,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要比欧洲晚了三四个世纪。

还有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就是当面对一棵参天大树时,经济学家说它可以做好多东西,买很多的钱;画家则说它是一个很美很好的绘画素材;而历史学家则说它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可以通过它来考察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不同指标。不同的人对这棵树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其实作为教师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当面对这样的情景时,我的学生可以这样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但结果真的很遗憾。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了,当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他们这是什么,80%左右的学生告诉我这就是一个圆圈呀。而同样的问题去问幼儿园的学生,答案就有许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难道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期望看到的结果吗?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梁启超发出的时代最强音,他认为只有变法才能图存。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教育改革的作用也提升到关乎国家、民族的存亡的高度。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种说法我们老师并不陌生:“学生是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是园丁,人类的工程师。”可是我们教育的现状、学生的现状又如何呢?所以,如果再不进行彻底的教育改革,那么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把这一切看做是一场病,那么维新运动时我们得的是急性病,而现在我们得的是一种慢性病。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的,结果对一个国家还是民族来说都是事关存亡的。

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变?我们教学应该怎样变?我们的课堂应该怎样变?“五环节教学法”就是我们的变。其实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西方的探索是比较早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即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知识,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它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并参与帮助学生知识的获得。这对于我们大力提倡有效课堂教学的今天,还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应用“发现学习理论”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是“发现学习理论”还是我们新教材的编写,都注重了学习情境的创设。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为重要。而情景教学就目前来看可以达到这一要求。下面我以历史必修三《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这一课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把“发现学习理论”与历史教学二者结合起来。在教材最前面目录上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关于生命的起源,西方的传说上帝造人说。教师在这儿可以再创设一些情境:如东方的女娲造人说;自然发生说;化学起源说;外来说等,通过这些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到底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不用教师提醒,学生的关注点自然就回到课本去了,哦,生命是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下面教师就接着提问:“既然生命是进化而来的,它是如何进化的?在进化的过程中它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很快就找出了答案:“生物现存的物种有着共同的原始起源,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进化而来的;在进化过程中它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这就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应用“发现学习理论”中的“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

好多人认为这些环节更适合用到数学等理科类的教学中去,历史怎么可以假设啊?历史必修三《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这一课的导学案中有这么一道判断题:“达尔文进化论不能适应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假设达尔文的进化论,即后人归纳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可以适应于人类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希特勒曾说过“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那么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大屠杀就是合理的;还有现在的美国,它凭借它强大的综合国力和遍布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对其他弱小国家或地区发动的战争就是合理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合理的。这显然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共赢世界是不符的。教师引导学生假设,辩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达尔文进化论适用于生物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

三、应用“发现学习理论”转变学习方式

应用“发现学习理论”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形式,要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寻求、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升。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备创新意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