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殖业风险点及解决办法

养殖业风险点及解决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殖业风险点及解决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殖业风险点及解决办法

养殖业风险点及解决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保险;滞后;对策

一、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保险经历了一个时断时续的坎坷过程,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进入了一个全面萎缩期。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标准,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由于分散经营的农户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农户中参加农业保险的又很少,由于没有保险来“转嫁”风险,除政府给予的救助外,剩余所有农作物的损失都由农民来负担。随着中国农业市场化开放程度的提高,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国农业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和经营规模较低,技术落后,市场信息匮乏,农民很难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市场供求信息。这些状况导致农业市场风险源更多,范围更广,不可控制性更大。

自从各保险公司向商业化转型后,对属于政策性险种的农业保险,国家不再给予补贴。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营,使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业务风险集中,再加上农业保险的综合赔付率较高,很多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在逐利心理的作用下,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在灾害多发的地区和年份进行战略性的收缩,压缩了农业保险承保的范围、数量和险种,而在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地区和年份,则热衷于开办农业保险业务。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从1995年10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主要是规范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对农业保险的规定是很笼统的,如其中的第149条规定:国家支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目前中国没有一部系统的农业保险法,而缺乏立法支持的农业保险是很难顺利发展的。总之,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主体缺位,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需要,发展滞后。

二、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

1.农民收入不高,保险意识不强。由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各户实行分散经营,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大,因此农民收入不稳定且普遍较低。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末中国农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2%,人均耕地面积1.41亩,比2003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0.02亩,中国农民年人均收入2936元,在扣除必须缴纳的各类税费、子女教育费用、生活开销、购买化肥农药饲料等必需品外,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很少。有关调查显示:按农业受灾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一般为8%~10%,甚至更高,而农民可以承受的保险费率仅为4%,大大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虽然有的险种价格相对便宜,但保险期限短,续保不够方便,农民自然不热衷。目前中国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特别是部分地区仍受到“养儿防老”、“靠天吃饭”等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投保保险是加重生活负担,没有认识到办理保险是转嫁农业风险、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农业保险的意识淡薄,这就造成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不高,使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限制了农业保险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导致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2.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低、风险大。中国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但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低、赔付率高、风险大,政府对其财政补贴又很少,农业保险连年亏损,许多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此类业务。据保监会提供的统计数字:2004年中国农业保险业务共取得保费收入3.77亿元,同比减少0.88亿元,负增长18.86%。在保费减少的同时,农业保险的险种也在不断减少,已由最多时的60多个下降到不足30个。目前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和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这与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很不相称。同时,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业保险业务近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保险赔付率达到88%,而农业保险盈亏平衡点上赔付率是70%,远远高于平衡点上的赔付率,业务逐年萎缩。因此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3.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保险是一项法律性很强的工作,中国现行的《保险法》由于制定时间较早,涉及农业保险内容较少,没有根据现在农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及时修订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发展缺乏法律法规保护。由于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农业保险目标不明确,范围涉及面窄,没能覆盖所有的农业领域,不能为农民、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没有设立明确的部门或再保险机构,缺乏风险分散机制而处于经常亏损的境况,严重挫伤了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同时,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农业保险法》,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业保险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影响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另外中国缺乏有效的农业保险政策倾斜和支持。国际上农业保险发展较好的国家,政府对农业保险都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如实行免税政策、对保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农业保险计划等。而在中国,农业保险除了免除营业税外,国家尚无配套政策予以扶持。

4.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中国目前的农业保险组织不够健全,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原保险。中国虽在少数几个省份开办农业保险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在全国范围内仍然较小,不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商业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众多的优势;而且,险种数量少,种类不全,在险种的开发上缺乏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保险业务层次少、组织形式单一、方式方法死板,缺乏生机和活力,未能充分调动保险人、投保人的积极性。中国农业保险缺乏灵活的组织形式,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业保险由于高风险者的存在要求较高的保险费,而低风险者因为不甘支付高于分担其低风险所需要的保费不愿参与农业保险。另外没有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农业保险的发展缺乏组织保障,发展后劲不足,不能有效地调动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对农业保险的要求,导致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三、发展中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1.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保险意识,打好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力度,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科学种田的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保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力宣传保险知识、投保的好处,使农民更新观念,增强保险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针对在农业保险初期农民农业保险意识不强的情况,还可以实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保险形式,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养殖业实行强制保险,国家可给予一定保险费补偿、政策补贴等,对其他农产品则采取自愿保险的原则。

养殖业风险点及解决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苏北农民 SWOT分析 创业策略

一、苏北农民创业的背景研究

从近几年的苏南、苏北地区 收入增长幅度比较来看(表1),苏南苏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量呈上升趋势,但两者上升的幅度不同,前者明显大于后者,苏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5825元增长到2007年的9293元,5年增幅为3468元;而苏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为3527元,2007 年为5352 元,5 年仅增加了1825元。而且,苏北与苏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有不断扩大之势。

注:根据2003年~2007 年《江苏统计年鉴》整理。

注:根据2003年~2007 年《江苏统计年鉴》整理。

从表2可以看出,2007年较2003年,苏北地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为55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仅为1825元,两者之间的收入差额已从4625元扩大到8303元。苏北城乡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缺乏非农就业途径和非农就业收入,缺少持续增加的稳定的收入来源,仅仅依靠农业收入主导的人均纯收入增长明显缓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苏北农民的收入不仅落后于苏南地区农民的收入,而且远远落后于该区域内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从目前情况看来,苏北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性收入、财产收入和创业收入,根据苏北农民的收入结构及其未来不同收入渠道的前景来考虑,农民创业是增收致富缩小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

苏北农民可依托家庭组织(或者亲戚朋友关系形式的松散的非正式组织)或者创建新的组织,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依托农村,通过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或从事新的生产活动开展一项新的事业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发展(郭军盈,2006)。由此可见,农民创业对进一步挖掘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苏北农民创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原是一种对单位或行业的优势(Strategy)、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发掘有利的、充分利用和发挥的因素,避免不利的、需要克服和改变的因素,以及不利的、要避开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SWOT分析苏北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农民创业策略选择模式,然后根据各项模式结合苏北农民的实际,提出有利于该地区农民创业的策略选择。

1.苏北农民创业的优势(Strategy)

(1)区位优势

苏北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靠近苏南和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交通体系完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新的交通运输能力建设与提高直接辐射到苏北地区。“泛长三角”规划的提出与实施,使得苏北地区不仅能够接受长三角发达的科技、教育、金融和产业体系的援助,而且苏北农民具有发达地区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优势,实现创业和获得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苏北地区与苏南等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相比,具有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农民创业成本大大降低;在长三角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推动下,直接带来传统资源、劳动密集型和相对低层次产业创业的成本降低。

(2)技能优势

苏北农民熟识当地的环境、需求和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情况, 具有丰富的种植业、养殖业传统经验和相关产业链生产经营优势,再加上在外务工过程中积累的技能和特长,使得农民容易在那些风险小、投资小、规模小的劳动密集型农业领域创业成功。

(3)心理优势

农民自身就具备从事农业领域生产的能力和技能,外出打工的经历使得农民创业的灵活性和期望满足程度相对较高,在传统就业领域和就业方式与创业之间转换的成本较低,也更加激励苏北农民自立自强,诚信进取,积极应对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

(4)人脉资源优势

苏北农民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和人际观念,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利用家庭、亲戚以及社区资源,以家庭为单位,自我组织进行创业,或者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种植业,或者干个体。农民把家族管理应用于经营管理,这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创业初始阶段是非常有效的, 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当农民从事个体经济时,其可以利用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各种农业组织推广销售其产品或服务,从而起到宣传促进作用。

2.苏北农民创业的劣势(Weaknesses)

(1)思想观念落后

苏北农民大多还残留小农意识,市场意识不强,农民的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开拓精神、战略眼光、风险规避能力、应变能力、自信心、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等相对于其他创业群体来说都偏低,这些也可能成为其创业过程中的绊脚石。

(2)文化水平较低

苏北农民受教育和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法律、经营、管理、财务及相关的创业必备知识,导致广大农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消化新技术、把握新信息的能力较弱。

(3)技能培训缺乏

农民创办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不足,大部分农民具备的技能是自己在打工过程中积累的,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化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转化能力;单一的工作经历缺乏多样性,这些因素都是苏北农民创业的劣势。

(4)创业资金短缺

苏北农民因其观念、教育和技能等方面的劣势,使其获得资金的难度很大而获得资金尤其充裕资金的能力大大降低。据调查,80%的苏北农民只能依靠有限的自有储蓄作为创业资金。而农民又缺少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的生产资料和固定资产,使得农民创业缺乏信贷支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苏北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3.苏北农民创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政策扶持和优惠

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民自主创业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尤其鼓励和支持农民在农业领域的创业活动,如淮安市楚州区正式出台优惠政策,围绕创业指导、信息服务、项目推介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创业农民绿色通道”,促进农民自主创业。 该政策规定,对农民初创的企业,注册资本达3万元即可登记注册,且可以分期到位;区农业、国土等部门做出高效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农副业用地规划,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农民创业。

(2)市场准入门槛降低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政府不断减少政策性进入壁垒,打破行政性、行业性垄断,为农民创业者营造平等的创业氛围;农民创业的门槛降低,限制也减少;政府的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创业审批程序简化,工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 并为创业活动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项目等。

(3)产业结构调整机遇

在苏南产业结构升级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层次较低产业和项目机遇下,直接带来传统资源、劳动密集型和相对低层次产业创业的成本降低。苏北农村地区二三产业相对欠发达,苏北农民可以利用这些机遇在第三产业尤其在服务业领域挖掘创业机会。

4.苏北农民创业的威胁(Threats)

(1)城镇化进程缓慢

苏北地区小城镇发展呈现规模小、起点低、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不突出等特点,从而导致城镇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配套服务能力弱,进一步阻碍了小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和非农产业的发展,降低了农民在非农产业领域创业的机会。

(2)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限制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受农民创业领域限制,可能存在的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的弱点,不论是商业金融机构还是民间资本,都缺乏对农民创业的投资意愿。而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中,农业银行基本上是向农民吸储,不放贷,仅有信用社有面向农民的小额贷款,但手续繁多,要求严格。很多情况下,农民因融资不畅不得不放弃创业项目。

(3)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各地政府为苏北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机会不多,农民技能系统的、持续的培训体系和方式尚未建立,这就造成了农民创业的技术制约,最终导致农民创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大提升。

(4)保障机制缺乏

创业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项目,尤其对于思想、受教育水平、把握市场能力不高的农民创业风险更大,面对较高的风险,在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保证苏北农民创业权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的前提下,农民创业的意愿较低。

三、苏北农民创业SWOT 战略决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苏北农民创业本身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同时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挑战,SWOT 分析为苏北农民创业提供了四种策略,即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

1.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策略)

这个战略组合强调依靠苏北农民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外部机会,即实力型策略。这是广大农民朋友期望采取的策略,也是目前大多数苏北农民所处的战略区域。各级政府要加大税收、信贷等政策执行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立足农业及相关产业开展创业活动,同时加强创业服务,为农民创业提供信息、技术、人才服务,合理引导农民创业。苏北农民应该正视自己的实力和优势,自立自强诚信进取,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经营优势。

2.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O策略)

这个策略组合突出要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即争取性策略。政府部门应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创业意识,扶持农民创立成本小、见效快的零售服务企业,推动农民创业。虽然面临众多的创业机会,但苏北农民自身存在明显的劣势,应设法弥补不足,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积极寻求发展。

3.利用优势,挑战威胁(S-T策略)

这个策略组合指出要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即抗争性策略。苏北农民创业面临诸多威胁,但又具有明显的优势,应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面对外部威胁,分析威胁的来源,积极挖潜变被动为主动,如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及时掌握市场最新信息,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农业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

4.克服劣势,回避威胁(W-T策略)

这个策略组合强调应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即防御型策略。面临强大的威胁,又存在明显的劣势,农民在创业时只能改善自身条件,回避威胁,如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利用民间资本,采取合资或合作方式开展创业活动。

通过分析可知,苏北农民在创业时可采取S―O 为主并与S―T ,W―O 和W―T 相结合的策略:

政府方面,加大相关政策执行力度, 以引进和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为契机,鼓励农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多种经营方式,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依托土地进行创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农业及相关产业链或延伸服务业开展创业,帮助农民开拓创业渠道;加大对农民创业培植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与农民创业培植相关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在融资、信用担保、信息咨询、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方面多为农民创业开绿灯,搭建一个更加优越的服务平台。

对于苏北农民自身而言,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用超前的眼光看待问题,抢抓机遇,把握好每一次培训学习机会,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努力学习法律、经营、管理、财务及相关的创业必备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技能,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生产经营优势,选择合理的创业项目,并不断把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参考文献:

[1]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5):77~80

[2]马 驰 喻文婷:农民创业的SWOT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