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防范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从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行为没有发现,从而作出错误审计结论,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抽样审计是现代审计采用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为审计节省了时间,但是由于样本与总体特征上的差异性,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给审计带来错误的结论。即使采取详细审计的方法,由于审计人员道德、业务水平的高低以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审计结论也可能会与客观情况不一致。因此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

2.审计活动始终存在审计风险。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这是由于产生审计风险的因素涵盖了审计的过程。如抽样的技术局限性,内控结构控制力差,对项目的虚假注释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如果没有被发现或是被接受,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结果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审计风险就只存在潜在阶段。由于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的因素,以及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认识的不同,对审计的结果不加以验证,审计风险就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但并不说明审计风险是不存在的。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取证模式由最初的账目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取证审计,它的发展表明: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审计风险的可控性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通过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方法去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工作能力。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日益复杂及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提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越来越广的知识面及专业判断能力。审计是一个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的职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应是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在审计过程中具有运用应有的技术进行工作的能力。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除了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工作能力外,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结论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风险意识、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遵守职业准则的要求,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保持职业关注,进行扩大范围审查。

3.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控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为前提。出于成本角度的考虑,一些审计人员会放弃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依赖样本来进行审查,甚至放弃相当部分的样本资料,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会因为样本的特殊性导致主观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离,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

(二)客观原因

1.审计职业环境。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原有的审计法律法规由于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规范力度不够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在审计过程中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这种缺失使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加大了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的难度,以至于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复杂化,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现代审计的范围除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外,还增加了内控审计等其他方面的内容,使得审计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企业的经营管理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比较完善能防止错漏但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如果出于成本效率的考虑企业就会放松内部控制,这会审计信息发生错漏的几率增加,增加审计风险。此外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原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是决定审计质量的根本因素。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通过建立过错追究制,坚持谁违法谁负责的原则,以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抵抗经济利益诱惑的能力。审计人员要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按照审计程序操作;其次要倡导终身学习得思想观念。审计机构要定期对审计人员培训,不仅要学习审计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管理、法律等知识。审计人员要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审计职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情况不断出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新任务。为了保证审计执法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审计准则,有关监督内容和条款应尽量具体和细化,审计准则要不断完善。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程序,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使审计行为有法可依;各级审计机关都要坚持独立审计的原则,实行审计机关垂直领导机制,可以强化监督力度,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事实等信息应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予以公告,以提升审计的公信力,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局面。

(三)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和技术创新

在审计准备阶段就要开始考虑审计风险,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加强审计前调查和制定实施方案。要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在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间找到平衡点。在采取抽样审计过程中,要具备设计和使用抽样方案的能力。审计人员通过学习运用最新的审计技术,加强技术创新,采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分析性复核技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等方法,以审计技术方法创新降低审计风险。在面对审计的不确定因素时,审计人员要对产生审计风险的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减低审计风险。(作者单位:广西区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栾岚、边丽丽、张晓铭.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2] 闻庆新.浅议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及防范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04期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 审计风险和含义

近年来,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会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承担的审计风险也日益加大。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其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果忽视审计风险的存在且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审计风险,必然会引起很多不良后果,如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表达的不当,可能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损害;影响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形象;严重时可能会助长会计造假和舞弊行为,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等等。

二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淡薄

法律赋予审计部门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部门的审计对象从受托的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和管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扩展到经营活动,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审计责任也随之扩大,审计责任从检查账表的正确性扩展到证明被审查的经营活动是否有重大舞弊行为、是否有重大损失浪费问题等。审计承担的责任越多,审计风险就越大。虽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诉讼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增加了一定的认识。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执业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

2.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整体不尽如人意

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与其职业需求相适应的能力,包括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两方面。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水平,在审计过程中,还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我国注册会计职业起步较晚,有丰富经验和较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界所占比重较小。经验不太丰富的审计人员难免有过失或无意误断的情况出现,造成审计风险的加大。另外,注册会计师在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某些注册会计师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审计过程中任意简化程序,放宽尺度,甚至为客户偷逃国家税收。

3.审计对象的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增加了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参与审计项目,对其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是被审计单位。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尽管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不完善,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规范,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较为普遍,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起码的诚实与信誉,甚至贿赂审计人员,使其失去独立性,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的利害关系人的目的,使得注册会计师会面临着种种陷阱,稍有不慎便会得出错误的审计意见,面临着遭到审计报告使用者提出法律诉讼的风险。

另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网络化和数码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为会计业务提高新技术装备和手段的同时,也给被审核单位的会计造假提供了更高的违法犯罪手段,使审计对象更复杂,审计难度加大,潜在风险更多。

4.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监管不力,职业规范体系仍不完善。很多会计事务所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职责不明的问题,责任、权力和报酬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实行科学的等级管理。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纪行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警告、暂停执业、撤销等行政方式,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较轻。

同时,会计事务所缺乏内部质量控制也是导致财务报告风险的一个直接原因。我国很多会计事务所没有建立或执行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和质量管理措施,以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时没能遵守职业准则的要求,从而带来审计风险。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越来越重要。

1.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总是存在的,由于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必须承担一定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但同时尽管审计风险在客观上是普遍存在的,但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会计师要正视审计风险,积极防范和利用审计风险。

我国应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场合,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宣传教育,使之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了解审计风险的基本特点及各种具体表现,分析各种审计风险可能引发的审计失败及应承担的审计责任,使每位注册会计师牢固树立和强化法律责任观念和审计风险意识,自觉谨慎执业。

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敏感性,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例如,当发现被审计单位产品销售困难、资金周转不灵、承包指标难以完成、兼营业务较多等问题时,注册会计师必须增加检查程序,收集更多的证据,以降低检查风险。

2.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建设

首先,注册会计师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了保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必须具有诚实正直的品质,并且不受任何与客户及其管理当局或所有相关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其次,注册会计师积极掌握行业专门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努力控制审计风险。现代审计要求审计师必须术业有专攻,审计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由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中心转向以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为中心。审计师要分行业审计,必须掌握常用的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知识训练。同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时刻重视各种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尽量熟悉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同时,事务所内部必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培训。我国的审计行业普遍存在审计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从业的质量难以保证。为避免审计工作失误而造成的损失的审计公诉,事务所必须对缺乏经验者进行行业业务技能培训。

3.注册会计师要谨慎选择审计对象

注册会计师应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要选择正直的企业,从源头上控制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选择被审计单位之前一定要对企业的历史情况有所了解,并评价它的品格,弄清委托的真正目的,尤其是在执行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时更应如此。同时谨慎对待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纵观中外历史上很多涉及审计人员的审计失败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的企业。

4.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度和审计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应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得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人指导、监督、负责、考核,实现共同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尤其在实施审计之前,注册会计师应与客户签订约定书,约定书须写明委托方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以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从而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因为有时虽然审计人员依法实施审计工作,但因被审计单位未能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资料,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错报和漏报,也会导致审计人员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

为切实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应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建立审计项目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应制定完整、严格的审计方案,有助于审计人员把握审计重点,防范审计风险。审计方案拟订时,除按照审计方案编制的一般方法将此项目应当审计的主要内容写进去之外,还要针对该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找出审计风险的控制点,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结果编制合理的审计方案,对审计的范围、重点、方法、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进行详细规划,使审计人员能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操作规程,防范审计风险;其次,建立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度,实行复核制度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复核发现审计事实是否清楚,收集的证据是否真实全面、审计评价是否恰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它可以从制度上防止由于审计工作中疏忽而出现的差错,如发现差错可以及时修改、完善,从而有效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潜在的审计风险较大,必须通过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和风险意识等措施,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芩秋.新会计法对审计风险的影响[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2(6)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第3篇

1. 工程造价审计的风险

首先,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是指特定事件,措施或者行动对特定的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而施工过程中的多变性容易造成审计期间工作忽略和疏漏。一个基建工程项目的实施,要经过很多复杂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的约束而出现多变性。同时建筑材料价格的起落,政策法规的启废调整,也可造成工程实施的多变性。这显然给审计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和难度,审计人员如果对某个细节忽略或者疏漏都会给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次,工程造价审计的滞后性容易造成审计质量下降和工程造价不实。工程造价审计滞后性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审计机制的滞后,基建项目种类繁多。这些项目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要开展对这些项目的审计,需要专业知识比较全面的审计人员实施。很多审计单位对基建项目的审计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极少系统的开展工程造价的审计。第二,介入审计的滞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审计单位对工程造价审计的介入,大部分在时间上是滞后的。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风险:(1) 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及业务之间的不配合所致。(2) 由于企业领导过多干预,以及诸多利益集团谋私利,相互联合造成的。

2、应对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解决审计中人员的问题

工程造价审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宽,同时包含有技术和经济的内容,所以,通常工程造价的审计需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不仅涉及到相关单位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某些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所以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因此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同时熟悉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审计法规和建筑造价法规, 如何谨慎处理审计法规与建设合同之间的矛盾。充分体现工程造价审计人员执法专业水准。造就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各级审计机关必须根据当前工程造价审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挑选和充实人才,切实配置必要地审计力量;其次,通过个中不同的渠道和方法,把专业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工程审计人员有更多地学习机会。同时由于工程造价审计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客观公正地披露和评价审计事项。遵守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是我们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一环,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力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办事。审计风险问题的根本是审计执法质量问题,也就是审计人员素质问题。优良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降低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保证。

2.2 建立并落实责任机制

在对工程造价审计的过程中建立落实责任机制。首先,审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审计责任,对每一事项的形成和终结、每个有关数据的咨询和取证以及引用法规、政策的准确程度都必须符合审计的要求和程序。特别在审计工作分合过程中的工作结合部,防止由于彼此的依赖出现遗漏。其次,从个人分工负责来看,审计组长要对该审计事项负总的责任,要认真贯彻领导交办事项和整个审计方案的实施,同时还要及时了解掌握全组工作的进展合状况,对重要问题要亲自参与鉴证、取证和定性,努力协调解决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疑难问题,把审计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审计员也应该及时准确的向分管的领导和审计业务会议报告审计工作的情况,如是反映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争取领导及时协助排忧解难,并作到准确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审计员还要分清与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关系,妥善保护自己,不要因责任划分不清招惹审计风险。

2.3坚持依法审计

在工程造价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坚持依法审计,准确运用法律、法规。依法审计应该贯穿于整个审计项目的始终。从每个项目的选定到审计的结束,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依法办事,尤其是在实施审计检查和提出处理定性期间,正确地运用法律法规是防止小题大做和避重就轻乃至出现地关键。这个环节抓好了,能真正体现审计机关客观公正地审计宗旨和执法水平,并且可以从客观上切实的降低工程造价审计的风险。

2.4认真做好审计过程中的各个实务性环节

首先,工程量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是施工单位多计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审计人

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还应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要做好工程量的计算。特别注意有无重算、漏算、虚增工程量的现象。对招标工程,首先看变更是否真实,变更签证是否有效。然后确定工程量是否重复计算,对照标书和其他资料对变更部分增加的工程量进行重点审查,该减的要减下。修缮工程应坚持现场测量工程量。在审计工程量时注意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工程的立项过程是否正确,有无多列、少列或错列现象。二是审计工程量计算规则

其次,做好收费标准审计。主要从把握工程项目的四个要素入手:第一,审计实施合同。比如施工企业是否按照合同规定的取费标准进行操作,是否导致工程造价的多计。第二,审计单位工程造价。审计查证时应该注意掌握市场的价格行情。掌握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的平均造价情况。第三,审计工程费用的计算过程。重点时审计各项费用在计算时所确定的基数是否符合地方的文件规定,取费系数是否与工程类别或施工企业资质一致,费用内容有无重复计算的问题等。第四,审计设计变更是否真是,设计变更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要求。

最后,主材是工程直接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取绝大多数费用的取费基础。在主材用量上高估冒算的手法,一是多计工作量提高主材耗用,二是偷工减料,采取虚开发票、抬高价格的方法套取工程款。在审计时要控制施工单位在价格上的高套,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表和各类材料的使用时间,对应当期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因此做好主材差价审计异常的重要。对于按系数法计算的差价部分,注意材差系数的变化和材差计算的基数规定,以地方有关主管部门每季度下发的文件为审计标准,注意材差系数计取的时间与施工进度一致。以审计材料用量和材料的实际价格为主。对那些可以据实调整的材料直接审查施工企业的原始票据,特别对装饰材料加强审计力度。材料单价的计取,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造价审计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泄露 信息不对称 内审外包机构 内审外包合同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将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化已经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选择,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要研究上市公司内审外包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应从研究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着手。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意义

1.基于委托―理论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基于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单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委托人)依据一种明示或者隐含的契约形式,雇佣其他行为主体(人)为其服务,并提供给人一定的信息、授予其一定的权利,根据人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针对上市公司内审外包业务,一方面上市公司由于人才的缺乏、公司业务精力有限等原因,内部审计职能不能完美的实现。另一方面,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催生了许多机构的产生,例如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行使内部审计外包的工作,能够使企业更好利用其优越的人才资源、审计资源。

2.基于受托责任观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基于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包括两方面:一是受托方接受委托方的委托,对委托方提供的资源进行管理并承担有效管理与使用受托资源的责任;二是受托方负起真实可靠地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与结果的责任。受托责任双方应以恰当的方式、有效的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积极履行双方责任。

3.基于成本费用理论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也是基于成本费用理论的选择。成本费用理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达成交易应支付的费用总和。成本费用来自各个方面,对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其成本有:搜寻成本(搜寻会计师事务所信息以及整理审计资料的成本)、议价成本(与会计师事务所商讨服务价格过程中的成本)、决策成本(内部审计外包合同中约定的服务价格)、信息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泄露可能造成的成本)、监督成本(审计过程中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进行监督需要的成本)、违约成本(对于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支付的费用)。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现实意义

1.获得高水平的审计服务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业务不断发展。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聚集着大批专业的审计人才,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他们能够在内审的过程中敏锐洞察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将精力集中于公司主要业务

现在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是公司主要业务的竞争力。内部审计业务以外包形式能够使上市公司集中主要精力发展公司的主要业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企业的核心业务中。

3.适应审计业务的新变化

内部审计外包能够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的审计技能、获得更加先进的审计技术,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的具体表现

上市公司将内审职能外包出去既基于委托理论、受托责任理论、成本费用理论,又是为了获取高水平审计服务、集中精力于公司主要业务、适应审计业务新变化。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面临着一些风险。

(一)信息泄露风险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审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企业重大经济事项的制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等。调查表明,上市公司在考虑企业内审外部时首先会考虑内审资产的专用性,日常的财务审计工作专用性程度低,只需用规范的审计技术,而风险评估审计以及企业绩效审计则更加复杂。上市公司一般愿意将日常的财务审计工作交予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而对于其他资产专用性强的审计交给内审机构则是出于信息安全保密的需要。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弊病,在市场中,与相比买方,卖方能够更加了解相关信息。通过给信息数据缺乏的一方传递真实可靠信息,掌握较多信息数据的一方可以在市场交易中获益;同时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尽力从另一方获得信息。

(三)审计机构选择风险

上市公司选择的审计机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效果的好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的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选择合适的审计机构是为了降低审计成本、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提高内审效率,发挥内审评价和建议功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成功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基于审计机构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审计风险;成因分析;风险防范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审计在我国经济行业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了。为了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我们需要予以重视,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一系列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降低审计风险,完成审计任务。

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现状分析,将帮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审计风险问题。我国到目前为止在审计风险方面仍然不够完善,有许多细节问题没有做出解释和分析,同时对于我国现有单一规模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存在也缺乏探讨。从总体来看,国内审计行业起步较晚,尚未建立较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影响了我国审计行业的后续发展和审计人员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可能。在审计风险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执业有着巨大的压力。面对风险压力的严峻挑战,研究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有很多,下面就事务所不同规模来进行分析。

1、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是事务所职员分配不合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CPA数量极少,没有相应制度去制约其手中权限,同时CPA的自身素质相差较大,其职业道德、实际操作能力并无保障。同时一些中小型事务所不重视内部人员的培训和后期教育使得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跟不上时代的高速发展。

二是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过弱。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规章制度、管理方式没有大型事务所那么严格完备,内部控制作用微弱甚至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正是因为中小型事务所内部控制过弱,导致其发展不顺,当接到大单时更容易违背会计原则,。

三是监管措施不到位。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互查措施流于形式,同时我国对应承担的损失赔偿的范围及计算方法、民事责任等没有明确规定。审计违规惩处力度不够,服务对象法律意识薄弱。

2、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是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审计质量监控不严,管理力度不够,内部控制难以实现。如果管理阶层的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指令不能得到下级很好的贯彻,那么也就意味着其审计难度也越大,其审计工作面临的失误与差错会增大,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为了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需要有力地实施我国颁布的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竞争过度,CPA专业技能缺陷及道德底线放大。大型事务所CPA数量远超那些中小型事务所,难免出现人员的竞争,但过度的竞争易导致团队合作难以进行,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进行和结果。同时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求的学历较低,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薄弱,很可能会影响将来在执业过程中的判断能力。有的会计人员为了应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最低要求,甚至找人代替上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要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那是不可能的。

三是由于大型事务所其规模之大人员之多,国家对其监管力度难以到位。法律法规难以对其人员进行实质性约束,挑战法律法规的会计人员不在少数,相比于中小型事务所,其行为更难被发现,有些甚至在管理层的默许之下,整个团队一起做假账。由于我国会计行业对审计方面的监管力度不足,惩处力度不到位,审计人员经常因金钱诱惑而违反法律法规导致审计失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具体的民事责任、损失赔偿范围及方法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约束,而且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审计工作的监管效果薄弱。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面对固有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固有风险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重要部分之一,审计人员在评价固有风险时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是完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环境遏制会计作假行为的发生,给予会计人员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师行业的外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进行严格的检查,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业务质量。另外审计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聘用需要一个检测过程,有能力、有素质、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是第一选择。最后还需要健全我国审计行业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利于审计工作的后续进行。

2、面对控制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防范控制风险的 主要方法是:一方面应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控能力,主要注意对资金的调控、成本费用的调整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权利的平衡点,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职业能力、道德水平,加大内部控制。最后被审计单位应对内部员工实行奖惩制度来保障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建立一系列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便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效果有一个统一的测评。

3、面对检查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检查风险是一项可控的风险,基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会计师事务所需按照国家法则要求来收取审计费用,不能任意降低费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应按照规范的收费标准,规范的审计收费可促进审计市场的良性竞争,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的利益也能得到一定保证,降低其违规工作的可能,减少审计风险。其次应控制审计工作的良好质量,这对于审计风险的防范作用是十分有效的。最后对于重大决策和重大违纪问题,应根据情况分类处理,使审计项目组对审计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向会计师事务所领导进行汇报,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良好交流将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4、面对职业道德风险、专业技能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将有效地减少审计风险。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技能建设对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事务所应制定职业道德书供内部使用从而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建立职业道德自省组织,加大惩罚力度,加强从业人员自律性,建立一个文明诚信的行业;定期开展会计人员培训和突击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

四、结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改变,导致国内的经济也越发的复杂了,而这些变化都加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以及风险的产生,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压力也越发巨大了。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现状分析、成因分析以及防范分析对审计风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从大型、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角度出发,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道德风险、技能风险五个要素阐述了防范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审计风险。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3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