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豆粉;家蚕;摄食抑制物质;去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S883.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5-0129-05
Study on Removal Methods of Feeding Inhibition Materials in
Soybean Meal for Silkworm
Gu Yinyu, Li Huaxiu, Shi Xinqin, Qiao Peng, Wang Anjie, Zhang Fenglin, Lou Qinian, Guo Guang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264002, China)
AbstractThe defatted soybean meal,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for artificial diet, contains silkworm feeding inhibition materials, and they can be removed by ethanol and hot water extracting method. The ethanol extracting conditions were using 75%~95% ethanol, extracting at over 50℃ for 4 hours with the ratio of soybean meal to ethanol of 1∶10, and treated by microwave oven or stirring. For the hot water, the condition was over 50℃. Extracting by both ethanol and hot water was better than by ethanol or hot water only. The conditions were firstly extracting with ethanol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ditions and then filter pressing, drying under low temperature, and then extracting with 50℃ hot water, after that, centrifuging, getting rid of the supernatant, and drying under low temperature in the end. Using the artificial diet prepared with the soybean meal extracted by this method could improve the setae dispersion rate of the silkworm larvae after hatching for 24 hours, the raise amplitude was smaller for better feeding silkworm, and continue feeding by this diet could decrease the silkworm weight; the raise amplitude was greater for worse feeding silkworm, and the weight of 3rd instar larvae was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KeywordsSoybean meal; Bombyx mori; Feeding inhibition material; Removal method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养蚕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日本在1990年稚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已占45%以上,但我国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人工饲料稚蚕饲育,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饲料配方是主要原因之一。家蚕一代杂交种和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普遍优于中系品种已成为业内共识。中系品种的摄食性差直接导致了蚕种场不能应用人工饲料,而且国内现有的饲料配方不能适应多数现行品种,影响了人工饲料育的推广。研究认为,人工饲料中的重要原料脱脂大豆粉中含有家蚕摄食的抑制物质,但经甲醇、乙醇或水浸提后,可提高家蚕的摄食性,促进蚕体生长发育[1-5]。但对于浸提的温度、时间、方法等没有相关报道,本试验对采用乙醇和热水浸提大豆粉进行研究,以期获得高疏毛率家蚕人工饲料。
1材料与方法
1.1蚕品种
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及中系原种菁松A、荆研和鲁七的秋制浸酸冷藏种。
1.2人工饲料配方
桑叶粉45%、大豆粉30%、淀粉14.8%、绿枝粉5%、VB 1.5%、VC1.5%、柠檬酸2%、氯化胆碱0.2%。其中,除桑叶粉和大豆粉外,其它原料分别为化学试剂级、食品级或饲料级。
1.3大豆粉处理
1.3.1乙醇浸提处理①乙醇浸提温度试验:浸提温度设为30、50、70℃,其它浸提条件为75%乙醇,大豆粉和乙醇1∶10,搅拌,浸提4 h,浸提1次。
②乙醇浸提时间试验:浸提时间设为1、2、4、24 h,其余浸提条件为75%乙醇,大豆粉和乙醇1∶10,搅拌,30℃,浸提1次。
③大豆粉和乙醇比例试验:大豆粉和乙醇的比例设为1∶2、1∶5、1∶10、1∶20,其余浸提条件为75%乙醇,搅拌,30℃,4 h,浸提1次。
④乙醇浓度试验:乙醇浓度设为55%、75%、95%,其余浸提条件为大豆粉和乙醇1∶10,搅拌,30℃,4 h,浸提1次。
⑤浸提方法试验:浸提方法设为搅拌、超声、微波炉,其余浸提条件为75%乙醇,大豆粉和乙醇1∶10,30℃,4 h,浸提1次。
⑥浸提次数试验:浸提次数设为1、2、3次,其余浸提条件为75%乙醇,大豆粉和乙醇1∶10,搅拌,30℃,4 h。
1.3.2热水浸提处理温度设为30、50、70、90℃,大豆粉和热水比例为1∶20,搅拌,浸提5 min。
1.3.3乙醇和热水两次浸提处理先用75%乙醇、50℃、1∶20、2 h,搅拌,浸提后压滤,50℃低温烘干,再用50℃热水、1∶20、搅拌后离心,去上清液,50℃低温烘干。
均以未浸提大豆粉配制的人工饲料为对照。
1.4人工饲料制作方法
分别将大豆粉经浸提处理和不做处理的人工饲料干粉加2倍清水,经搅拌调和均匀后装入25 cm×17 cm聚乙烯塑料保鲜袋,饲料厚度约为3~4 mm,压成平板状后用封口机封口,再采用蒸锅100℃熟化灭菌50 min,冷却后待用。
1.5饲养方法
采用9 cm培养皿饲养。收蚁与1龄采用平板育,将已熟化的两种饲料分别放入培养皿内压平消除缝隙后收蚁。每个蚕品种每种饲料重复3皿。黑暗饲育,温度30℃,湿度≥70%。
1.6调查内容
24 h疏毛率,在收蚁后24 h计数疏毛蚕头数与收蚁蚕头数,然后计算二者的百分比;3龄蚕体重,在3龄盛食期随机选取10头称重,计算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2.1乙醇浸提温度对家蚕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30℃温度下浸提,菁松×皓月24 h疏毛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菁松A 24 h疏毛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在50~70℃温度下浸提,菁松×皓月极显著高于对照。可见,实际操作中乙醇浸提选择50℃即可。
2.2乙醇浸提时间对家蚕的影响
由图2可知,无论是杂交种菁松×皓月还是中系原种菁松A,浸提1~24 h处理24 h疏毛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并且,菁松×皓月24 h疏毛率在浸泡4 h 和24 h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浸泡1 h 和2 h 处理;菁松A 24 h疏毛率在浸泡2、4 h 和24 h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浸泡1 h 处理。可见,实际操作中乙醇浸提时间采用4 h左右即可。
2.3乙醇浸提比例对家蚕的影响
由图3可知,大豆粉和乙醇1∶2浸提处理,菁松×皓月24 h疏毛率和对照差异不显著,菁松A 24 h疏毛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大豆粉和乙醇其他比例浸提处理,菁松×皓月和菁松A 24 h疏毛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1∶10和1∶20处理较好,但1∶20乙醇用量较多,成本较高所以实际操作中乙醇用量在1∶10以上范围内进行选择。
2.4乙醇浸提浓度对家蚕的影响
由图4可知,乙醇浓度在75%和95%时两个家蚕品种24 h疏毛率之间未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所以乙醇浓度在75%~95%即可。
2.5乙醇浸提方法对家蚕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两品种家蚕24 h疏毛率均以微波炉处理效果好,优于搅拌,超声处理效果最差,所以实际操作中有条件可采用微波炉,没有条件可采用搅拌。
2.6乙醇浸提次数对家蚕的影响
由图6可以看出,浸提次数之间差异不显著,可能由于浸提次数太多导致其它营养成分过度流失造成,所以实际操作中浸提1次即可。
2.7热水浸提温度对家蚕的影响
从图7可以看出,50~90℃热水浸提处理两品种24 h疏毛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70~90℃效果更好。所以实际操作时热水浸提温度可依据试验要求及成本承受力在50~90℃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2.8乙醇和热水两次浸提对家蚕的影响
从图8可以看出,采用热水和乙醇两次浸提的24 h疏毛率普遍要高于单独采用乙醇或热水浸提的效果。其中对杂交种,三种浸提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中系原种的效果就比较明显,乙醇和热水两次浸提极显著优于热水浸提,热水浸提优于乙醇浸提。
2.9乙醇和热水两次浸提大豆粉对其他家蚕品种的影响
本试验还采用2.8中乙醇和热水两次浸提的大豆粉配制的人工饲料进行其他中系品种如鲁七和荆研的24 h疏毛率和3龄蚕体重试验,从收蚁至调查采用1次育,试验结果见图9和图10。可以看出两个品种24 h疏毛率均为两次浸提处理高于对照,对于人工饲料摄食性差的品种如荆研来说,提高幅度较大,可以从4%提高至80%以上,对于人工饲料摄食性好的品种如鲁七来说,24 h疏毛率提高并不大。而如果继续采用该饲料饲育,荆研3龄蚕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明显低于鲁七,但鲁七3龄蚕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
3 讨论与结论
在以往相关报道中,有采用70%乙醇[7],也有采用90%、95%乙醇[1,6],本试验中75%和95%都可以,试验结果的不同可能与浸提操作、试验品种等不同有关。在所有条件中,浸提比例影响较大,所以在具体操作中,浸提比例至少要在1∶10以上,最好能达到1∶20。乙醇用量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是生产中,可以采用该大豆粉配制收蚁和1龄用饲料,2龄以后可更换为普通饲料,因为随着蚕的生长大豆粉中忌避因素的影响减少[2],这样可以减少成本。另外对于摄食性好的品种,长期采用这种饲料会影响蚕体重,所以更换饲料也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文I中还有采用甲醇浸提的,因为甲醇对人体有伤害,可操作性差,所以生产上建议采用乙醇和热水。大豆粉中的家蚕摄食抑制物质有醇溶性的,也有水溶性的,所以采用乙醇和热水两次浸提效果较好。两次浸提的顺序建议先乙醇后热水,因为采用乙醇浸提后,很容易出现乙醇挥发不彻底的情况,这样会极大地影响疏毛率,而采用先乙醇后热水浸提,可以避免上述情况。采用乙醇浸提,大豆粉和乙醇很容易分离,但是采用热水浸提,如果浸泡时间较长就很难分离,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离心机,没有条件可以减少浸泡时间,10 min后就沉淀倒掉上清液,然后低温烘干。
虽然采用该大豆粉可将荆研的24 h疏毛率提高到80%,而且3龄蚕体重也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是仍然低于其他摄食性优良的品种,说明大豆粉中的摄食抑制物质仍有残留,该方法可使部分摄食性较好的品种接近生产水平,但对于摄食性差的品种若想使其达到生产水平仍需继续研究。
影响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因素众多,如品种、个体,蚕种的滞育性、性别、发育阶段、龄期、饱食或饥饿程度、转青卵和蚁蚕冷藏处理,人工饲料的硬度、粘度、脆度、酸碱度、成熟度、含水率等理化性状,饲料的加工、调制、贮存,给饵后放置时间、给饵方法、给饵次数、给饵量,及饲养密度、眠起处理、饲料保质措施、养蚕容器等[8],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浸提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伊藤智夫. 蚕の人工料と大豆[J].化学と生物,1975,13:242-248.
[2]蔡幼民,王红林,何家禄,等. 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 饲料理化因素对家蚕摄食和生长的影响[J].昆虫学报, 1978, 21(4):369-383.
[3]张传溪,吴友良,松原藤好.人工饲料中脱脂大豆粉的精制度对小蚕的影响[J].蚕业科学, 1995, 21(2): 82-85.
[4]崔为正,徐俊良,王彦文,等.大豆粉中家蚕忌避因子的阻食机理及理化性质研究[J]. 蚕业科学,1999,25(2):102-107.
[5]Ito T, Horie Y, Nakasone S. Deterrent effect of soybean meal on feeding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J].J. Insect Physiol.,1975,21(5):995-1006.
[6]崔为正,徐俊良,高腾,等.大豆粉提取物对桑蚕摄食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8,24(6):667-669.
[7]今西重雄. 精u大豆粉末(ソルピ`)を用いた人工料が原蚕の成育及びb卵性に及ぼす影[J].Qz螅1988,135:77-85.
[8]崔为正,张升祥,刘庆信,等.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及生产实用化进展[J].蚕业科学,2016,42(1):3-15.
山东省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现状与治理成效潜力分析
董红云1,朱振林1,李新华1,杨丽萍1,张正2
(1.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
对山东省11个地级市40个县的盐碱地分布面积以及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盐碱地广泛分布,可分为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两种类型,总面积为5 926.73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营、滨州、潍坊和德州市。其中轻度盐碱地2 655.07 km2,占44.80%,中度盐碱地1 718.13 km2,占28.99%,而重度盐碱地面积达1 553.53 km2,占26.21%。全省盐碱耕地3 863.80 km2,盐碱荒地2 062.93 km2,盐碱地利用率高达65.19%。除东营市河口区外,山东省各县市盐碱地改良利用率普遍较高,2000―2010年间山东省累计投入31.80亿元,治理改良盐碱地2 532.67 k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2.39×104 t。本研究还对山东省较成熟的盐碱改良模式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为今后盐碱地改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东省;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潜力
中图分类号:S156.4(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5-0134-06
Analysis on Distribution, Utilization Status and
Governance Effect of Saline-Alkali Soil in Shandong Province
Dong Hongyun1, Zhu Zhenlin1,Li Xinhua1,Yang Liping1, Zhang Zheng2
(1. Shando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inan 250100, China;
2.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area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saline-alkali soil were conducted systemic investigation in 40 counties of 11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t turned out that saline-alkali soil was widespread in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coastal and inland saline-alkali soil. The total area was 5 926.73 km2,and it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Dongying, Binzhou,Weifang and Dezhou. The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saline-alkali soil area were 2 655.07, 1 718.13 km2 and 1 553.53 km2 accounting for 44.80%, 28.99% and 26.21%, respectively. The area of saline-alkali arable land and saline-alkali barren land were 3 863.80 km2 and 2 062.93 km2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aline-alkali soil reached up to 65.19%. Except for Hekou Region in Dongying City,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aline-alkali soil in all 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generally higher. During 2000-2010, 3 180 million yuan had been inves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manage the saline-alkali soil, and it had added the improved saline-alkali land of 2 532.67 km2 and th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32.39×104 tons. In addition, we introduced the relatively effective model for improvement of saline-alkali soil and analyze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ement,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aline-alkali soil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Shandong Province; Saline-alkali soil; Distribution; Improvement; Utilization potential
盐碱土是土壤经过盐化和碱化过程形成的盐化土和碱化土,因其含有较多的盐碱成分,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土壤板结、结构差、土壤pH值增高和有效养分缺乏等现象,土壤盐碱化过程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土壤生态过程以及动植物的生长[1,2]。盐碱土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普遍存在,面积达9.55×108 hm2,占全球总面积的10%,且以每年100.0×104~150.0×104 hm2的速度递增,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世界性问题[3,4]。
我国是受土壤盐碱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达9 913×104 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0.3%。全国各省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沿海地区[5,6]。分为东部滨海盐土及滩涂、黄淮海平原盐碱土、东北平原盐碱土、半漠境内陆盐土和青新极端干旱漠境盐土,受地理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各地盐碱土面积、盐化程度和盐分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强烈的表聚性[7]。
山东省盐碱土主要包括黄淮海平原盐碱土和滨海盐碱土。黄淮海平原内陆盐碱土多呈斑块状插花分布,盐分表聚性强,经过长时间的农业开发投入和不断改良,盐碱土面积逐渐缩小,盐碱化程度也明显减轻[6,8]。近百年来黄河不断淤积形成新陆地――黄河三角洲,黄河河口以年平均2.2 km的速度向浅海推进,滩涂面积和滨海盐土则不断增加[9]。滨海盐碱土向海岸线方向延伸,逐渐由非盐碱土变为弱盐碱土、中盐碱土和强盐碱土,含盐量和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高,盐碱荒地广泛分布[10]。
我国耕作历史悠久,农田资源已被充分开发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改良利用盐碱地资源,提高盐碱地利用率,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是解决我国耕地资源锐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优先开发缓坡丘陵地、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和“综合运用水利、农业、生物以及化学措施,集中连片改良盐碱化土地”等政策部署。为推进山东省盐碱地治理利用,亟需对山东地区盐碱地资源和改良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山东省盐碱地改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调查区域与方法
针对山东省盐碱面积分布较大的县(市)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青岛市等11个地级市40县(区),调查面积达11.40×104 km2。调查形式采用实地考察、发放调查表,访谈和咨询地区相关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1 500多份,L问人员达6 000多人。调查主要内容为被调查地区盐碱地的面积、分布、改良利用情况和改良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收集2000年以来的资源投入、盐碱治理成效与粮食增产相关统计资料和数据。
2盐碱地现状与治理
2.1盐碱地分布与利用现状
2.1.1盐碱地分布现状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显示,山东的盐碱土主要类型包括滨海盐土、沼泽盐土和潮盐土[11]。本次调查结果(表1)显示,山东省共有盐碱地5 926.73 km2,占山东总面积3.78%。山东省的盐碱地根据其成因和分布规律,可分为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两种类型。滨海盐碱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营、滨州和潍坊市,其面积和所占盐碱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东营市2 263.33 km2,占比38.19%,滨州市1 619.33 km2,占比27.32%,潍坊市688.67 km2,占比11.62%,三市盐碱地的全省占比超过75%。少部分滨海盐碱地还分布在烟台市(主要在莱州)和青岛市(主要在胶州)。内陆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滨州市部分区域和德州、聊城和菏泽市等黄河冲积平原地区。其中德州市555.0 km2,占比9.36%,聊城市244.0 km2,占比4.12%,菏泽市319.34 km2,占比5.39%。中部济南、济宁和淄博市(主要在高青县)亦有小面积盐碱地分布,面积分别为34.67 km2、114.00 km2和17.34 km2,分别占0.59%、1.92%和0.29%。
山东省盐碱地中轻度盐碱地2 655.07 km2,占44.80%,中度盐碱地1 718.13 km2,占28.99%,而重度盐碱地面积高达1 553.53 km2,占26.21%。重度盐碱地主要是滨海盐碱土,集中分布在东营、滨州和潍坊,占重度盐碱地总面积的92.35%。其中东营市961.33 km2、滨州市324.87 km2、潍坊市146.67 km2,分别占山东省重度盐碱地总面积61.88%、20.91%、9.44%。内陆盐碱地以轻度、中度为主,德州轻度盐碱地453.6 km2、中度盐碱地79.87 km2、重度盐碱地21.47 km2,分别占德州市盐碱地比例81.72%、14.39%、3.87%。聊城市轻度盐碱地144.00 km2、中度盐碱地58.66 km2、重度盐碱地41.33 km2,分别占聊城市盐碱地比例59.02%、24.04%、16.94%。菏泽市轻度盐碱地215.34 km2、中度盐碱地65.33 km2、重度盐碱地38.67 km2,分别占菏泽市盐碱地比例66.06%、20.04%、11.86%。济南、济宁、淄博、青岛和烟台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小,盐碱度较低,其中青岛和淄博没有重度盐碱地分布。
2.1.2盐碱地利用现状我国尤其是黄淮海平原盐碱土治理改良工作开始较早,于20世纪80年代便在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盐碱农业发展战略以及水盐运动等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黄河三角洲形成较晚,近几年滨海盐碱良利用才得以全面系统开展,但成效卓著,形成一系列成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和方法,实现了山东省生态和经济协同健康发展。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盐碱耕地3 863.80 km2,盐碱地的利用率高达65.19%。盐碱荒地2 069.93 km2,其中未开垦利用过的盐碱荒地1 601.8 km2,开垦过后撂荒的盐碱荒地338.87 km2,无利用价值的盐碱荒地仅为117.47 km2(表2)。即山东省共有5 809.26 km2的盐碱耕地和盐碱荒地需要持续进行改良治理和利用。盐碱耕地的开发利用多基于轻度盐碱地,其中轻度盐碱耕地占盐碱耕地的61.06%,中度盐碱耕地占27.75%,而重度盐碱地改良利用仅占11.19%。相反盐碱荒地中轻度盐碱地仅占14.35%,中度盐碱地占31.31%,重度盐碱地达54.34%,未利用的比例较高。滨海重度盐碱地比例较高,盐碱地利用率较低,平均利用率为59.81%,而内陆盐碱地平均利用率高达84.06%。
2.1.3主要县市盐碱地分布与利用现状针对盐碱面积分布较大的地区进行详细调查,主要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德州市等11个市40县(区)。结果显示不同地市盐碱地分布情况不同,治理利用模式和成效存在很大差异(图1)。
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共有盐碱地2 263.33 km2,以滨海盐碱地为主,在各辖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口区盐碱地面积最大,占比57.15%,其次是垦利占17.21%,利津占9.36%,广饶占8.53%,东营区占7.80%。盐碱耕地占东营市盐碱地总面积比例为46.95%,各县区盐碱耕地占该县市(区)盐碱地面积比例差异较大,河口区占28.39%,垦利占65.81%,利津占60.06%,广饶占74.83%,东营区占94.34%。除河口区以重度盐碱地为主、利用率较低且主要以盐碱荒地形式存在外,东营市盐碱地利用率普遍较高。
滨州市地貌类型包括黄泛平原、滨海平原和渤海湾滩涂。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黄河冲积平原,共有1 619.33 km2。滨城、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和邹平县(区)均有分布,其中无棣、沾化、惠民和邹平县(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别占滨州市盐碱总面积的20.58%、11.94%、19.63%和16.47%。无棣和沾化分布有大面积盐碱荒地,而惠民和邹平的盐碱地以盐碱耕地为主,其次滨城、博兴和阳信的盐碱地面积较小,分别占6.71%、6.33%、4.32%。盐碱耕地占滨州市盐碱地总面积的69.53%,各县区盐碱耕地占该地盐碱地面积的比例均大于50%,分别是惠民占100.0%,邹平占100.0%,滨城占83.67%,博兴占78.39%,阳信占61.40%,无棣占60.24%,沾化占51.79。滨州市盐碱地利用率普遍较高。
潍坊市共有盐碱地688.67 km2,主要分布在寿光、寒亭和昌邑3市(区)。其中寿光盐碱地面积较大,占潍坊市盐碱地总面积54%,其次是昌邑占37%,寒亭占9%。寿光、昌邑和寒亭的盐碱地均分布有盐碱荒地,盐碱耕地面积占潍坊市盐碱地总面积比例为76%。各县市(区)盐碱耕地面积占该县市盐碱地面积比例分别为寒亭84%、寿光80%、昌邑69%。盐碱地利用率较高。
德州市地貌类型为缓平坡地、封闭型洼地及洼地边沿,土壤含盐量均在0.3%以上。共有盐碱地555.0 km2,在乐陵、宁津、夏津、禹城、陵城、庆云、临邑、武城、平原和齐河共10县市(区)均有分布。各县市(区)盐碱地面积占德州市盐碱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齐河40.79%、禹城12.44%、夏津9.95%、乐陵7.12%、平原12.88%、武城5.59%、陵城4.89%、庆云4.42%、宁津1.03%、临邑0.89%。其中盐碱耕地占盐碱地总面积比例为96.72%,各县市(区)盐碱耕地在该地盐碱地中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表明德州市盐碱地主要以盐碱耕地的形式存在,大量盐碱地都得到有效治理与利用。
2.2盐碱地治理成效与潜力
2.2.1主要盐碱地成功改良模式 近年来,山东省在盐碱地改良治理中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大量治理盐碱地的技术和经验,尤其在滨海盐碱地治理方面成效更为显著。
2009年东营市从荷兰引进暗管排碱技术,改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暗管排碱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将淋洗土壤而渗入地下的含盐水排走[12]。利用专业埋管机将具有滤水、排盐功能的PVC管道埋于地下1.7~2.0 m深处,把碱水引到暗管,然后集中排到明渠,从而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土壤的毛上升,抑制返碱降低土壤的碱性。
“台田-浅池”型综合土地利用模式(挖土成池,筑土为台,台田种植,浅池养殖)基于广泛分布黄河沿岸盐碱地的台田耕作,是一种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在盐碱地上筑台田,抬高土地耕种层,拉大与地下水的距离,避免地下水通过蒸发把盐分带到土壤表层,通过引水和降雨灌溉,使台田中的盐分下降,并随排水沟排走,达到永久性排碱效果。通过“池塘-台田-排碱沟”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台田种植农作物、坑塘养殖水产品的“上农下渔”立体生态体系。
在重度盐碱地区,还成功开发出稻田养鱼模式。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水源充足、无排水出路、土质较粘、土壤含盐量0.5%~0.8%的重度盐渍土适宜发展稻田养鱼模式。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氮素利用率,而且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生物活性。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13]。
此外种植耐盐碱林木和牧草也是重要的改良盐碱地措施。造林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造林地土壤密度、孔隙度、含盐量和土壤生态[14,15]。黄河三角洲地区和菏泽、聊城等黄河冲积地区均开展了一系列造林抑制土壤返盐的治理措施,并构建了抑制土壤返盐效果显著的农林复合模式。
2.2.2盐碱地治理成效调查显示2000―2010年间,山东省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累计投入31.80亿 元,与当地群众相结合,通过兴修水利工程、修筑台田、开展配套栽培措施等,累计治理盐碱地2 532.67 km2。大部分盐碱荒地变成了盐碱耕地、中产田和稳产高产田,改良后的盐碱地一般种植粮食、棉花、水稻及经济作物,根据调查的产量和改良面积,2000―2010年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2.39×104 t。其中东营市累计投入6.38亿元,累计治理改良盐碱地387.33 k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86×104 t。德州市累计投入8.90亿元,累计治理盐碱荒地311.80 k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5×104 t。滨州市累计投入3.75亿元,累计治理盐碱荒地555.20 k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79×104 t。潍坊市累计投入2.50亿元,累计治理盐碱荒地67.67 k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69×104 t。盐碱地治理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棉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山东省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2.3盐碱荒地利用潜力山东省尚有2 062.93 km2盐碱荒地,但各地区因地制宜,均已探索出较成熟的盐碱改良模式。基于治理现状,调查当地农民和政府对现有盐碱荒地的未来利用情况(表2)发现,无利用价值的盐碱荒地面积仅为117.47 km2。
东营市盐碱地面积最大,但东营市台田-浅池模式发展成熟,台田种植粮棉与果蔬,浅池种植稻藕,养殖禽鱼与虾蟹等,现在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东营市的支柱产业。调查显示,农民普遍认为所有盐碱荒地具有利用价值,未来均可得到高效开发利用,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
滨州市可利用盐碱荒地占盐碱荒地总面积89.77%,无利用价值的盐碱荒地占10.23%,其中盐碱面积较大的无棣可利用盐碱荒地213.33 km2,尚有6.67 km2盐碱荒地难以利用。而沾化地处渤海湾南岸,土壤含盐量高,作物产量很低,但近年来积极引进作物高产新品种以及耐盐苗木,建设“渤海粮仓”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耐盐碱树种育苗产业园区,成功改良利用盐碱土地资源,提高地区粮食生产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当地农民普遍认为沾化虽盐碱面积达180 km2,但均具有利用价值。
潍坊市可利用盐碱荒地128.67 km2,占盐碱荒地总面积82.48%。德州市可利用盐碱荒地14.67 km2,占盐碱荒地总面积81.48%,聊城市可利用盐碱荒地52.67 km2,占盐碱荒地总面积85.87%,菏泽市可利用盐碱荒地71.33 km2,占盐碱荒地总面积76.43%。对于滨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盐碱地资源精细经营,可用其发展水产养殖及观光旅游业等。内陆盐碱地可采取农水结合、农林牧结合,运用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业、特种种植(果蔬、花卉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利用率。由此可知山东省具有较大的盐碱地治理潜力。
3山东省盐碱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土壤盐碱化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应加大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力度,探索盐碱地资源利用的多种途径,以推动盐碱化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社可持续发展。山东省的盐碱地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盐碱地开发利用缺乏统一、长远的规划,开发无序,经营粗放,重治理轻保护,导致已经治理改良的盐碱地重新发生盐渍化,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盐碱地治理投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高标准、高资金工程无法实施。由于成本太高,即使一些比较成熟的排碱技术也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业灌排体系不完善,存在标准低、老化失修现象。调查发现山东省盐碱地集中分布地区,农田灌溉普遍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方式,浪费有限的淡水资源,并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浅,土壤次生及原生盐碱化严重,从而导致盐碱化―引水压碱―盐碱化的恶性循环。
再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咸水(微咸水)资源和盐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传统的盐碱地利用主要是采用水利工程措施改良,通过抽提地下水,淡水压盐,降低地下水位,实现盐碱地改良。在思想观念上,过分强调盐碱地治理与改造,研究发现,采用适宜的微咸水灌溉,虽会降低粮食产量,但可节约淡水资源,充分发挥盐碱地的利用价值[16]。
耐盐植物可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能在改善土壤质量、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不可低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17,18]。白刺、柽柳和碱蓬等均是重盐碱地上生长的重要植物种类,研究显示具有很好的生态修复功能[19,20]。在东营市、滨州市等地调研发现,当地广泛种植刺槐、白蜡等纯林或混交林或枣树和梨树等经济林,以及苜蓿和柳枝稷等牧草,但对碱蓬和柽柳等重盐碱地植物资源利用较少,人们普遍没有重视其生态价值,严重影响了盐碱地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耐盐植物开发利用,对推进盐碱地区农业调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牛世全,杨婷婷,李君锋,等. 盐碱土微生物功能群季节动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J]. 干旱区研究,2011,28(2):328-334.
[2]李新,焦燕,杨铭德. 用磷脂脂肪酸(PLFA)谱图技术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J]. 生态科学,2014,33(3):488-494.
[3]赵可夫,李法曾,张福锁. 中国盐生植物[M]. 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Kovda V A. Loss of productive land due to salinization[J]. AMBIO -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1983,12(2):91-93.
[5]王遵亲. 中国盐渍土[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6]杨真,王宝山. 中国盐渍土资源现状及改良利用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15,47(4):125-130.
[7]俞仁培,陈德明. 我国盐渍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土壤通报,1999,30(4):158-159.
[8]石元春,李韵珠. 盐渍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干旱区研究,1986(4):38-44.
[9]赵延茂,宋朝枢.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10]李颖,陶军,钞锦龙,等. 滨海盐碱地“台田-浅池”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5):154-160,167.
[11]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中国土壤[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2]于淑会,刘金铜,李志祥,等. 暗管排水排盐改良盐碱地机理与农田生态系统响应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2):1664-1672.
[13]张凌云,赵庚星. 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13(1):32-34.
[14]丁晨曦,李永强,董智,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2):84-89.
[15]刘云,李传荣,许景伟,等.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刺槐混交林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5):107-113.
[16]马文军,程琴娟,李良涛,等. 微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73-80.
[17]王善仙,刘宛,李培军,等. 盐碱土植物改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1-7.
[18]王宝山. 逆境植物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耐盐性;急性毒性;回避反应
中图分类号:S15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7-3722-04
Salt Tolerance of Eisenia fetida in Soil
WU Yu-peng,ZHANG Ning,SUN Zhen-ju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The salt-tolerance of Eisenia fetida was determined by acute toxicity test and avoidance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C50 of NaCl solution for E. fetida was 1.12%(mass ratio) 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filter paper test. When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saline soil was 2.23 mS/cm and 2.62 mS/cm, respectively, the death rate of earthworm was 50% after 14 d. Earthworm showed avoidance behavior when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artificial saline soil and natural saline soil was 1.67, 2.43 mS/cm respectively.
Key words: Eisenia fetida; salt-tolerant; acute toxicity; avoidance behavior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是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造治理及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前对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研究耐盐性、利用劣质水进行灌溉、覆盖改良盐碱地和化学改良盐碱地等方面[2],土壤动物对盐碱地改良作用的研究则较少。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蚯蚓能够促进废弃物分解、有机物质矿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促进微生物发育、促进生态修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在盐碱地中通过蚯蚓加强土壤培肥和种植,可以巩固盐碱地改良效果、促进盐碱地的持续利用[4]。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蚯蚓对不同盐分含量土壤的耐受能力,旨在为蚯蚓在盐碱地地区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动物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由北京上庄蚯蚓养殖场提供,预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大小相同、具有环带、体重0.3~0.6 g的健壮成体作为试验用蚯蚓。将直径15 cm的滤纸铺于1 L烧杯杯底,加少量水,以刚浸没滤纸为宜,并将所挑选的蚯蚓清洗干净,放于烧杯中,用保鲜膜封口,解剖针扎孔。将烧杯置于温度(20±1) ℃、湿度(75±7)%的人工气候箱中清肠24 h。
1.1.2 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包括人工盐碱土和自然盐碱土两种。人工盐碱土由人工向自然普通土壤中添加NaCl获得,自然普通土壤采集于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绿化地,自然盐碱土壤采集于天津市河滨新区海河大桥附近。土壤采回后在阴凉处风干,研细,过2 mm筛。测定土壤基本性质如表1[5]。
1.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NaCl,分析纯,北京化工厂;HPG-280H人工气候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DDSJ-308A电导率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参照蚯蚓急性毒性试验方法[6]和蚯蚓回避试验方法[7,8],分别进行人工盐碱土和自然盐碱土的蚯蚓耐盐性试验。
1.2.1 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关键词:肾叶打碗花;野生植物;生长特性;观赏价值;滨海地区;秦皇岛市
中图分类号:Q949.777.1;S682.1+9;S601(222QH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8-4039-02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Ornamental Value of Wild Calystegia soldanella
WANG Ying,GONG Ru-ying,PENG Hong-li,XU Ying-bi
(Environment Mangement College of China, Qinhuangdao 066004, Hebei, China)
Abstract:Wild Calystegia soldanella(L.) R. Brown along the coastal area of Qinhuangdao city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plant and discuss its ornamental value in landscaping. It was considered that C. soldanella had grea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suggestion on its application in gardens of coastal area was put forward.
Key wods: Calystegia soldanella (L.) R. Brown; wild plan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rnamental value; coastal area; Qinhuangdao city
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L.) R. Brown]又称扶子苗、肾叶天剑、滨旋花,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打碗花属(Calystegia R.Br)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的沿海地区,也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地区及大洋洲海滨地带。肾叶打碗花耐盐碱、耐瘠薄,耐旱性很强,多见于海滨沙地或海岸岩石缝中[1],大多生长在距离海岸不远的海岸沙丘或海滩上,常年受海雾侵蚀,基本都是野生状态[2]。由于肾叶打碗花的茎具有匍匐性,覆盖性很强,因此具有很高的护滩抗风性能[3]。故而肾叶打碗花在滨海城市的园林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生物学特性
肾叶打碗花为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地下茎较粗,地上茎光滑或近光滑,平卧,不缠绕,有细棱或有时具狭翅。叶互生,肾形至近圆形,长1~2 cm,宽2~4 cm,先端圆形,有小凸尖,基部凹缺,边缘波状,叶柄长于叶片。花单生于叶腋,具花梗,花梗长于叶柄,有细棱,长2.5~5.0 cm;苞片卵圆形,紧包于花萼外,比萼片短,长0.8~1.5 cm,顶端圆或微凹,具小短尖;萼片近于等长,长1.2~1.6 cm,外萼片长圆形,内萼片卵形,具小尖头,5片,宿存;花冠漏斗状,直径3.5~4.5 cm,粉红色,冠檐微裂;雄蕊5枚,花丝基部扩大,无毛;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卵圆状,长约1.6 cm。有种子4粒,黑褐色,长6~7 mm,表面无毛,亦无小疣[2,4-7]。
2 生态习性
肾叶打碗花喜欢温和湿润气候,也耐恶劣环境,适应沙质土壤,是我国温和气候区沿海地带盐碱土的指示植物[6]。肾叶打碗花是浅根性植物,根系集中在5 cm左右深度的土层,常生长在土壤酸碱度偏中性的粗沙砾地里,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沿海一带的砾石海滩上[2]。肾叶打碗花是一种卧地生长的草本植物,每年在4月上、中旬萌发,在秦皇岛市一般于6~8月开花、9月前后结实,主要借海潮传播种子繁殖后代;但是在秦皇岛市生长的肾叶打碗花大部分不结果,主要以根扩展繁殖[4]。肾叶打碗花总是作为沙质、沙砾质、砾石质土地的优势种或伴生种出现在海滨地带,在靠近海岸的花岗岩、片麻岩或片岩组成的砾石土上,特别是海水浪花经常可以到达的山坡上,有时以单一群落出现;作为伴生种常出现在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灌草丛的海滩上,有时与生活力极强的砂钻苔草(Carex kobomugi Ohwi)组成海涂沙生草地群落,或与泌盐灌木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等植物组成不同的建群层片结构群落出现[8]。可是在距海岸稍远的沙土台地上,由于海水浪花不能经常到达这里,虽然可看到砂钻苔草、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 Schmidt ex Miq.),但见不到肾叶打碗花的生长,这可能是由于肾叶打碗花根系太浅,不像砂钻苔草和珊瑚菜根系深,可从底层吸取盐分,而海水浪花又不能经常到达这里,使盐分供给不够所致[9]。所以它是一种近海沙滩地上的好盐植物,具有很高的护滩抗风性能。每到春末夏初,植株碧绿、喇叭状花粉红盛开,如绿带镶嵌在开阔的海岸带上,赋予滩涂草场以美丽的季相,为单调的海岸线凭添一番野趣[10]。
3 观赏价值
肾叶打碗花在每年的6~8月开花,花大、艳丽而且花期长,十分耐看;而它那亮绿的叶片呈小巧的肾形,叶脉明显,使之成为粉红色花朵最好的陪衬,因而整个植株的观赏价值较高。每到春末夏初,叶绿花红,赋予滩涂草场以美丽的季相。同时,肾叶打碗花具有耐盐、耐旱、耐瘠薄的特性,加上成蔓性、缠绕力强,可以引种到海边旅游区作为一种地被花卉加以应用[4,7,11]。如在盐碱地上将其作为岩石中的点缀,能充分展现海滨的原始气息;将其作为岩石园的造景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其他经济价值
4.1 饲用价值
肾叶打碗花叶片所含的蛋白质很丰富,灰分和脂肪含量也较高,钙和磷的比例接近于平衡。加上其茎蔓粗壮、茎叶脆嫩、叶片肥厚、纤维素含量少、气味纯正、适口性好、覆被性很强,为牛、马、驴、骡等多种家畜所喜食[6],据研究,肾叶打碗花在花期的茎叶鲜重比为1.0∶1.1,茎叶干物质重量比为1.00∶0.98,干叶重占茎叶干物质重量的49.00%,茎叶干物质达12.50%,整个生育期间茎叶干物质重量变率小,直到枯黄前期,其青饲价值也不减,青饲期长达150 d之久。晒干后是大家畜及兔、羊越冬的好饲料,放牧青饲或调制干草均为良好牧草[6],并且其生长快、产量高,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花前期放牧或刈割,其再生草量可达第一次收草量的75%以上,初果期刈割,再生草量也可达花前产草量的一半,直到夏末秋初才逐渐失去再生能力[6]。肾叶打碗花营养期的叶面积指数可达1.45,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的夏季,光能利用率较高,生长快,生物量大,其单一群落的鲜茎叶产量可达52.5 t/hm2,这在土壤条件比较差的近海盐性沙滩地上是一种高产的植物[12]。
4.2 药用价值
肾叶打碗花还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药资源,其全草及根状茎都可入药,性味微苦、温,具有祛风利湿、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咳嗽、肾炎水肿、风湿关节疼痛等病症[13,14]。为了充分挖掘该资源,有关单位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生态价值
肾叶打碗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饲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外,还具有生态保护价值,是一种良好的滨海沙生植物。
4.3.1 保护沿海滩涂 可用于盐碱地绿化。由于肾叶打碗花茎蔓粗壮、生命力顽强、覆被性很强,耐盐碱、耐瘠薄、耐旱,能够抗高强度的海风,具有很高的护滩抗风性能[15]。所以在海滩上经过翻耕、整地、播种栽培,能很快形成植被[16],这样能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盐碱环境的绿化与植被修复。
4.3.2 改良土壤 人工在沿海沙地补种肾叶打碗花,不仅可以美化海滩,还可以使盐碱荒地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含量[15],从而改良沿海沙滩盐碱地的土质[17]。
5 肾叶打碗花在滨海地区园林应用上的建议
5.1 与岩石和假山配置
由于肾叶打碗花生性强健,适应能力强,可与海边的岩石或园林建筑里的假山相配,起到对岩石坚硬线条的软化、平衡作用[18];而且在海边盐碱地将其作为岩石中的点缀,可充分展现海滨环境的原始风貌[19]。
5.2 做盐碱地地被绿化材料
肾叶打碗花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绿化面积大,可粗放式管理,用作盐碱地地被绿化材料是不错的选择。肾叶打碗花在盐碱地绿化布局上可片植形成独立的块状模纹,而且娇美粉艳的花朵可形成自然美丽的花坪,达到色彩缤纷的渲染效果,体现出朴素的自然美感[20]。尤其是滨海沙滩前缘的绿化,其淡淡的粉红色花朵和嫩绿可爱的叶片可将海滩点缀的异常秀美,能形成如诗如画的植被景观[21]。
5.3 建立滨海野趣园
肾叶打碗花的适应性强,在粗放管理的野生植物景观中配置最为适宜。在滨海地区园林应用方面,尤其是滨海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疗养区、休养所等处,可布置、栽种大片的肾叶打碗花群落,为海边单一的自然色调凭添一番绚丽的野趣[22]。
参考文献:
[1] 贺士元.河北植物志(第二卷)[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 赵可夫,李法曾.中国盐生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 刘 茹,刘庆华,王奎玲,等.肾叶打碗花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3):64-67.
[4] 高建平,赵丽珍.黄骅市盐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9,11(3):22-24.
[5] 张风娟,陈凤新,李翠兰.渤海湾盐生植物区系的初步调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9(4):14-20.
[6] 邓 琳.黄河三角洲优势盐生饲用植物――风花菜及肾叶打碗花[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35-6836,6856.
[7] 马成亮.肾叶打碗花及其近缘种的根茎解剖与开发利用研究[J]. 昌潍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7(2):15-18.
[8] 杨永利,徐 君,富东英,等.滨海重盐渍荒漠化地区生态重建生物技术模式的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2):359-363.
[9] 张风娟,陈凤新,高玉峰.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盐生植物资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17(2):17-19.
[10] 张建峰,宋玉民,邢尚军,等.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6):124-129.
[11] 李红柳,杨 志,孙贻超,等.天津滨海盐生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1):60-63.
[12] 王春娜,宫伟光.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04(5):38-41.
[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纂委员会.中华本草(第二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4] 宋 佳,倪士峰,巩 江,等.打碗花属药用植物药学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11):322-324
[15] 王 苗,齐树亭,葛美丽.盐生植物对滨海盐渍土生物改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98-2899,2954.
[16] 王贵霞,李传荣,杨吉华,等.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118-120.
[17] 辛 华,曹玉芳,周启河,等.山东滨海盐生植物根结构的比较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8(5):49-53.
[18] 黄明勇,张民胜,张 兴,等.滨海盐碱地地区城市绿化技术途径研究――天津开发区盐滩绿化20年回顾[J].中国园林,2009(9):7.
[19] 张 璐,孙向阳,尚成海,等.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18):180-185.
[20] 赵振冲,王奎玲,李泽群,等.盐生植物在滨海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5):39-40.
[21] 陈时选.海岛乡土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3):60-62.
[22] 于东明,高 翅,臧德奎.滨海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及应用研究[J].中国园林,2003(7):77-79.
收稿日期:2011-12-26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0226727;11276742)
从高级厨师半路出家的他不是正儿巴经的科技工作者,却是盐城市区拥有发明专利最多的人:为了一种叫做海蓬子的植物,10多年间,他的脚步遍及从启东港到连云港,从新疆到内蒙古,从日、韩、澳到北欧地区,人称“海疯子”;如今,他开创的盐土农业产业及相关产业链,不仅在沿海荒滩上种出了高价值的绿色产品,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他,就是来自江苏盐城的张春银。
“滩涂能种菜,海水能灌溉。”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曾说:“21世纪将崛起海水灌溉的陆上耐盐植物和现代盐土农业,这些耐盐农作物将为人类创造巨额财富。”
目前我国除有4000多万亩沿海滩涂外,尚有盐土面积6亿亩,有1平方公里以上的盐湖831个,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经试验和探索,种植盐生植物是围沙压碱改造西北地区荒漠盐碱的新途径,这也为盐生植物种质资源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高级厨师到盐土农业践行者
沿海滩涂曾被称为“农业死海”,是农民眼中的废地。而在江台,盐土农业的兴起却让滩涂变成了耕地,海水代替了淡水浇灌作物,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兴起。
说起这场绿色革命,人们自然就会把目光投向盐城市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张春银。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春银“结识”了海水蔬菜海蓬子(海蓬子:拉丁学名为Salicornia Bigelovii Torr)。从此,张春银就一头扎进茫茫盐碱荒滩,用激情和执著让生于北美的海蓬子在中国东部沿海扎下了根。
现年50岁的张春银,早在10多年前,就是餐饮行业的知名人物了。他拥有三个头衔:“江苏省饮食业技术能手”,1999年全省只有两个人获得该称号;江苏省中餐烹饪高级评委;烹饪业“国家级高级技师”,也是烹饪行业的最高头衔。
他在盐城市经营的数家宾馆、饭店每天都是高朋满座,在餐饮界颇有名气。张春银对食品安全问题尤为关注,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他接触到了海水蔬菜这一领域,因为自己从事餐饮行业多年,十分看重膳食的合理营养。海蓬子在欧美国家被作为传统的保健蔬菜,誉为“减肥草”,所以他才对这种无污染、不占农田、不用淡水、有着多种营养价值的作物情有独钟。从此“不务正业”,先是将赚钱的餐饮业委托别人经营,最后索性将整个店盘出去,自己一心一意专注于研究和开发盐土植物。
舶来海蓬子扎根盐碱地
可是滩涂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到处都是野草荒滩。什么样的蔬菜品种适合在此扎根生长呢?
20世纪90年代末。张春银听说海南、福建等地从国外引进海蓬子试种失败的消息后,马上赶去考察,一眼就相中了这种神奇的作物。
海蓬子又俗称“海芦笋”、“海虫草”、“咸草”等,是美国亚历山大环境研究室历经20多年研究,从1300多种盐生植物中选育出来的最优品种,其生长过程全部使用天然海水直接灌溉。在欧美国家,海蓬子作为传统的保健蔬菜,被美称为“减肥草”。它具有翡翠般的色泽,鲜美、成成脆脆嫩嫩的口感和独特鲜美的海鲜风味,有“植物海鲜”的美誉。但当时在国内,提到海蓬子却知者寥寥,张春银成了海蓬子最早遇上的“中国知音”。
2000年初,张春银丢掉20多年烹调好手艺。一头扎进海边小茅屋,一门心思倾心研究海蓬子的种植技术,成了一名不知名的农业土专家。在倾其家庭千万元积蓄的基础上,又通过抵押房产、请朋友担保等从银行贷款700万元,用于开发和科研。
没有技术,他自己查阅资料学;没有经验,自己泡在基地做实验;没有规律。自己一天天摸索……张春银和他的合作伙伴不仅突破了这个,而且将海蓬子生长周期从220天可缩短_到120天,也可将生长周期延长至370天,使海蓬子原只有2个月鲜菜采摘期提高到7个月,终于,密密匝匝的海蓬子在盐城滩涂上扎下了根。现不但市区区有三十多家高档酒店使用海蓬子鲜菜。更重要的是通过海蓬子等盐土植物的种植,走出了一条滩涂边改良、边利用、边收益的道路。
从滩涂种植到盐湖生态治理
查干诺尔湖位于北京北面600公里的锡林郭勒草原上,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原来由大小两个湖组成,大的是咸水湖,小的是淡水湖。由于种种原因,大湖2002年春季干涸了,80平方公里的干湖盆全是白茫茫的盐碱粉末,在风的作用下会形成破坏力极强的盐碱尘暴。干涸了的查干诺尔盐湖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一眼望去看不到边,白茫茫一片,是个寸草不生、飞鸟不到的死亡之地。可是,到了春天,西北风一刮。它却尘滚九天,把锡林郭勒的蓝天搅得昏黑。这些滚滚黄尘在高空和其他各路黄尘会合后,随着西北风直下北京。它们成了北京尘暴最主要的尘源地之一。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和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教授早在2002年考察查干诺尔湖时提出生物治理的思路。
2007年,盐城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与环保志愿者郑柏峪教授合作,在查干诺尔湖地区尝试应用“绿海碱蓬1号”治理风沙。碱蓬是先锋植物,能淡化土壤,阻挡风沙,促进植被的演替,最终能将干湖盆转成为草原盐碱。因为碱蓬不但耐碱,而且非常耐旱。2010年7月,“绿海碱蓬1号”覆盖了3万亩查干诺尔湖的底部,这标志着绿苑公司提供的碱蓬种子及其配套技术,为我国西部干盐湖生态治理提供了一条具有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治理渠道。通过示范,绿苑海蓬子公司将在我国西部盐湖地区开展一场规模宏大的生物治理工程。
科技创新获得广泛肯定
“小时候家里虽然有地,但老家(东台)盐碱地上长不出粮食来,常常饿肚子,那时就想,什么时候能将遍地的盐碱霜变成真金白银。再去换饼让家人吃饱,那该多好啊!所以有了钱,我就把改造盐碱地当成人生最想做的事。”张春银说。
张春银成功了,他的事业前景又更明朗了。国内首个开展盐土植物生长研究的盐土农业企业院士工作站正式设立。国家农业部、科技部专家纷纷来绿苑调研情况,支持盐土农业。其中,农业部支持成立“耐盐优质种源繁育基地”,科技部支持成立“沿海耐盐种质资源库”……在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他的“盐土农业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从近200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初创项目组一等奖,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十二五”规划中,也被投资公司选为重点投资项目。
在其后的几年中,张春银把蛋糕越做越大,公司先后引进、培育成功
了“绿海碱蓬1号”、“绿苑海蓬子1号”和海英菜、海水芹等30多种耐盐蔬菜,菊芋、油葵、海滨锦葵等10多种耐盐特种经济作物,黑麦草、狼尾草、紫花苜蓿等耐盐牧草,培育种植成功近百种盐土植物优良品种(品系)。拥有7项专利。
绿色市场蕴藏巨大商机
海蓬子的国际市场价格为每磅8美元,国内的低成本优势非常明显。相比之下,海水蔬菜深加工的利润更高,一小瓶35克装的海水蔬菜调味品在德国超市售价可高达14.83欧元。
近几年,张春银的绿苑公司已经成为盐土农业领域屈指可数的龙头企业,然而如何成功突破科技创新这条“生命线”,做大做强企业,这是张春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寻求技术依托,绿苑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同建立赵其国院士领衔企业院士工作站,设立了盐土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为盐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后盾。
他还通过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借助高校院所的技术优势联合攻关,逐渐完成了产业化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研发。在盐生植物选育方面,先后引进近百种盐生植物,从中筛选、驯化出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在土壤检测及作物栽培方面,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苏北滩涂海水植物优质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盐生植物鲜菜。在产品深加工方面,引进微波杀青和超微粉碎工艺技术。开发出海蓬子青汁、粉、茶等系列产品。在产品销售方面,公司与多家有机食品连锁店合作,保障了销售渠道的畅通。
在科技创新思路的指引下,绿苑公司逐渐成为盐土农业研发的领军企业,一举承担了多项研发课题。
论文关键词:引黄灌区,泥沙处理,泥沙利用
从1951年3月人民胜利渠开工建设到现在,经过60多年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地区的引黄灌溉工程对当地的经济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黄河中下游水中泥沙含量很高,当地在引水的同时把大量的泥沙也引到了灌区中,这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1]。因此,如何将引水中的泥沙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成为影响灌区经济能否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1 泥沙处理的几种方案
引黄灌区在泥沙的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泥沙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单一的措施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够达到少引、少淤的目的。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主要工作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减少渠首入沙和渠间淤沙。
1.1 渠首防沙
1)合理的引水口选择:对于合理的引入口选择,弯道凹岸水深最深、水流速度最大、弯道横比降最大的断面处是引水口的最佳选择[1-3],弯道强环流能大大减少入渠的泥沙[4]。
2)引水口防沙措施:采用防沙闸、拦沙潜堰、拦沙坎、导沙坎、悬板分层、活动叠梁和橡胶坝引水防沙工程等引水口防沙措施[5],可有效减少入闸泥沙量,减少渠道淤积。
3)沉沙池沉沙:黄河下游多数采用在靠近渠首位置设置沉沙池,使部分粒径较大的泥沙在泥沙池中淤积下来。沉沙池多建于低洼地和土质差的地方。该方案有施工简单,用工少,土建费用低等优点。在我国水利工程中,采用的沉沙池按照平面布置分主要有直线形、曲线形、条渠形和混合形等。沉沙池多采用以新代旧和以挖待沉两种方式运行[6]。
4)排沙漏斗排沙:主要由溢流侧堰、进水涵洞、进水闸、圆形漏斗室、水平悬板、排沙廊道等建筑物组成[7],是利用立轴型螺旋流排沙完成水沙分离,可排除推移质粗颗粒和悬移质细颗粒两种类型泥沙,且结构简单、排沙耗水量少等优点[8],其综合性能优于条渠和复合型厢形沉沙池等排沙设施。
1.2 渠道的减淤处理
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渠道减淤技术主要有:(1)通过选用可靠的设计参数,进行合理的渠道设计,使用渠道、渡槽、涵管等多种输水输沙工程形式,改善输水输沙线路,避免发生渠道淤堵;(2)利用水沙调度,集中大水量对渠道进行冲洗;(3)人工除淤或利用挖泥船等机械措施进行辅助清淤;(4)通过对现有渠道进行工程改造,包括加高进口段渠底、渠道衬砌、调整纵横断面形态等,提高输水输沙能力[9]。
2 泥沙的利用对策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黄河水中多泥沙的现状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在减少泥沙进入渠道的同时,如何将清淤的泥沙有效的加以利用,才是保证引黄灌溉工程最大程度造福灌区人民的根本。
2.1 农业利用
黄河细沙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和有机肥料,杂志网这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在灌溉时利用浑水将细沙输入田间,对于改良土壤结构和改造盐碱地十分有利。黄河流域引洪淤灌就是泥沙资源农业利用的途径之一[9-11]。引洪淤灌的主要形式淤灌结合种稻,从而改良利用低洼盐碱地。如小开河引黄灌区,经过几次大规模淤改措施,原本无法耕种的大面积背河洼地、盐碱地和贫瘠的土地变为棉花的生产基地,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2]。
2.2 建筑材料利用
长期以来,为实现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利用[13-15],科研人员对黄河泥沙的资源情况,物理、化学和工艺等性能,以及工业应用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研究[16],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如黄河抢险用大块石、墙体砖、空心砖、内燃烧结砖、蒸养砖、免蒸免烧砖,黄河淤泥黑陶、彩陶制品、多孔材料,黄河泥沙保温隔热材料的研究及黄河沙在日用陶瓷及玻璃工业中的应用等[17-18]。据分析,淤沙含SiO2约70%左右,制成的灰砂砖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均能符合部颁标准[13]。水泥属钙质胶凝材料,但是随着石灰石质原材料的减少或消失,硅质胶凝材料将成为未来的主流。黄河泥沙属于硅铝资源,能制备多种材料,可以成为我国新型、稳定的矿产资源。同时,高附加值材料的制备也将促进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19]。如果把适宜的黄河泥沙进行胶凝化[20],把其转化为胶凝材料,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硅酸盐水泥的唯一替代品,黄河泥沙的利用前景会非常广阔[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城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用土。采用黄河泥沙资源作为建筑、市政建设用材料,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变废为宝,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总之,该黄河泥沙利用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黄河水少沙多的局面,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3 修复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藏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在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形成地面沉降带,造成裂缝、崩塌、沉降等地面变形,矿区大面积的土地塌陷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如果引用黄河泥沙对适宜的塌陷区进行填充,恢复塌陷区原有地貌,应当是一种值得认真考虑的治理途径。这样,既可以保障能源开发的顺利实施,又可以造地复耕,恢复土地使用功能,避免生态环境破坏和诱发其他次生灾害,保障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同时也可减少泥沙在河道中的淤积。
3 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