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第1篇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方法、学业与职业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认知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和专业成长成才的发展路径,从而让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近些年来,学校在全校层面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且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但是,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认知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初步探索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1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环境科学专业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等教学方向。多年来,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教育一直沿袭聘请各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做报告和专业实验室参观的模式。从现有课程教学现状看,存在以下的问题与困境。

1.1教学模式单一,形式单调,缺乏实效性和吸引力

环境科学目前的专业认知教育缺少对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尊重,存在与新生认知能力脱节的问题。由于新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思考相对较少,进入高等学校后对于专业通常缺乏全面、系统地认识。但是,单纯的学术带头人作报告的授课形式缺少具体和感性的指导,没有起到专业教育的效果。而且讲座形式单一,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1.2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专业认知教育的基本目标一方面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为此,系统地专业认知教育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但是,目前的专业认知教育内容单一,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

1.3导向不明确,应以就业为导向

目前的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教育是以专业介绍为导向的,缺乏实践与深入了解。随着现在就业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科学的专业认知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引导新生关注就业并做好准备。因此,如何使今天的新生在将来更好的立足于社会,是专业认知教育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专业认知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实施面向就业的教育,让新生具有一定的就业紧迫感,进行职业的规划。

2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教育的潜在危害

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教育导致了很多潜在的危害。具体总结如下:

2.1新生专业意识模糊,专业思想淡薄

尽管经历了专业认知教育,但是对于专业依然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对专业产生困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情绪。在对大一、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环境科学学生调查中发现:不仅在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专业认知模糊和专业方向不明确等问题,高年级的学生依然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模糊不清的专业理解以及对未来从事工作缺少明确的认识,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

2.2受到错误信息的指引,导致对专业的错误理解

当获取正确的专业认知途径受到阻碍时,一些明显有商业倾向的信息也会影响学生对某些专业的判断和了解,从而导致盲目的选择和抵触。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心理。此外,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大多是从学长的咨询中开始的。而上一级学长对专业的认识也只是一知半解,这样的信息传递是不客观的,也不符合专业认知规律,错误的信息势必让新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怀疑和否定。

2.3盲目的转专业趋势

近几年,转专业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对转换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很多人转专业存在着盲目性。这些非理性源于没有准确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未来就业去向。正是无法全面分析、评价各方面因素,面对转专业这一发展机会,专业意识淡薄的新生难以做到非常理性地抉择。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教育中不容忽视。

3改善环境科学专业认知现状的措施

针对环境科学认知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改善措施,构建形式灵活和富有成效地专业认知课程体系:

3.1以完善的课程体系牢固新生的专业观

在专业认知过程中,增加导论性课程内容,聘请本领域学术带头人以及著名学者针对大一新生的认知特点做前瞻性讲座;实现和优秀毕业生零距离接触,以毕业生的切身经历引导大一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实验室内开展高年级优秀学生、研究生和大一新生的互动接触,从而实现个性引导。形式多样专业认知形式,体现出课程的互动性,使专业认知教育更有效。

3.2以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为了避免专家讲座过于单调和专业化而导致的讲座信息和学生理解之间出现真空地带。在收集丰富的专业素材,并整合优秀课程资源后,依据新生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建设影音文件。影音文件是基于新生认知规律的再整理,并且具有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呈现方式更具吸引力等特点,学生能更轻松地接受,并加以深刻理解。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第2篇

>> 大学生节水意识与行为的调查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劳动法律意识和人文精神文化底蕴的现状调查分析 “90”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杭州大学生校园低碳生活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我防范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调查分析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广东省大学生节水意识调查与教育浅析 边远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分析 “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与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关于日本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休闲意识的调查 安庆皖河中学学生体育习惯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大学生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分析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03-18.

[2] 王忆,廖昕.当代大学生节水意识及其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8(2).

[3] 白玉华,张兴华,章小军,等.高校用水现状与节水潜力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1(6).

[4] 陈润羊,齐普荣.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对策研究.中国林业教育,2007(1).

[5] 薛必春.浅谈高校水资源管理[J].节能,2003(6).

[6] 李天煜.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8(1).

【作者简介】

赵世勇(1993.2-)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率;就业形势

近年来,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就业率持续下滑。一方面,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无业可就”;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心仪的人才,造成“有业难就”。面对这样的供求矛盾,如何破解是摆在广大高职毕业生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1.学历层次存在差距。随着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扩招,计算机专业的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很多企业将学历作为招聘的第一道门槛,只要招聘人才就提出要本科以上学历,使得一些本来适合高职生就业的岗位被高层次的人员挤占了。同时,一些企业将员工的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作为企业的门面,并简单地将学历高等同于综合素质就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2.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确有一定差距。同时,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过窄、陈旧等情况,实习基地建设也不够完善,导致大多数高职生毕业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需要较长时间培训才能胜任工作。一些高职生只注重技能,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3.企业要求逐年增高。受到经济因素和计算机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余地增加,其招聘标准也是逐年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不仅要求高职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和学生往往过多侧重于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自身素质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4.就业观念不科学。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工作期望值普遍较高,找工作时,对自身特点和未来社会需求不明确,对工作薪金、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是否稳定等诸多实际利益的考虑多于对事业发展的考虑。部分高职生闯劲不足、竞争意识不强,还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一厢情愿地认为学校会为自己安排好毕业后的工作。缺乏对于市场现状的分析和预见,使得他们丧失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应对当下的就业形势

1.做好知识储备。就是要拿好“双证书”。首先,要拿好学历证书,就要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各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同时,还要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拿好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一种手段,是提高企业认可度的重要方法,是打开企业大门的敲门砖。只有把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更多选择机会。

2.做好意识储备。就是要有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服务意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首先看重高职计算机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水平,其次才考虑专业技术水平,这就给高职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课题。一个人能力水平再强,如果工作态度不端正,缺少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频繁跳槽,没有原则,也得不到认可。同时,计算机项目很多是团队的项目,个人只是整体一部分,团结协调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善于配合、善于协作、善于服务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3.做好能力储备。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信息化投入比例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高职生在工作中要有较强的再学习、再提高、再创新的能力,不断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还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及时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周旋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4.做好信息储备。大学生就业,最关心最重要的是把握信息。一个是自身信息,就是要对自身有科学、全面的评价,充分认清自己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而后才能科学合理地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还要适时对个人目标与现状存在的差距进行评估,找出提升自身价值的方法和路子。另一个是把握市场信息,就是要动态、持续性地分析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了解就业形势,掌握政策动向,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

三、结语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招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体育教育专业,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男女就业不平等的现状,分析男女差距,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男女不平等的就业误区,目的在于使女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自信心,明确就业方向。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女生 就业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通过访谈了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去向,就业困难,就业方式,从而获知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现状。

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男女大学生存在的差距,从而推断出来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就业的方式。

4.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及特点

1.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2]

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2.体育教育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及目标

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2]。

(二)体育教育专业男女生的比较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男生在思维品质,科研实践能力极其显著的优于女生;女生在学习成绩上极其显著的好于男生,在情绪调节能力上也较男生更好[3]。

在发展目标上,女生比男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积累,而男生则更加倾向于获得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男女在职业定位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

(三)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现状

1.体育教育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有关研究发现,一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但是有一定的压力,70%以上属于正常[4]。研究表明从2008到2010年就业率呈不同程度的递减。

2.体育教育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体育教师就业市场明显供大于求,从事教师行业的更是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从事教师专业的比例却明显要偏低[5]。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大环境下,报考公务员、研究生是大学生寻找就业出路一项明智的选择。

(四)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的因素

1.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即是指男女生面对就业共同遇到的因素,它包括供需矛盾突出,期望值过高,就业信息不畅通[6],体育专业受到偏见,毕业学校知名度的影响,及毕业生个人因素等。

2.特殊因素

特殊因素即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不公平因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对男女性别的偏见[7],男女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8],用人单位考虑的现实原因及用人误区等。

三、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一)一般对策

个人主观准备方面:根据社会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坦然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良好的个人能力是成功人生的开始。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事业生涯始终。增强就业选择的机会就要从提高自身的能力入手。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有利于克服择业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客观条件方面:提高培养价值观的效能,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二)特殊对策

为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除了需要一般对策以外,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女生更要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灰心气馁,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女生就业的竞争力,社会各界更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正确看待男女性别问题,摒弃社会遗留对女生的歧视,企事业单位要更加注重能力,选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企业需求;SWOT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28-04

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后,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处于升级与转型中的环境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社会对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要求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1]。针对目前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育弱化趋势明显、工程性缺失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促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参与工程实践,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4]。但是,这些实践活动由于培养规划相对单一,多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导致学生的兴趣减弱,重视程度降低。同时,当下高校、企业、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的认识与实践之弊,存在企业参与内在动力不足、相关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性系统实践平台缺乏、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积极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环境工程学科对于工程实践能力有特殊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学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在一起[5,6]。然而,从就业来看,全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旺,媒体对本专业就业的悲观言论较多;按“复合型”人才衡量,不少环境工程本科生知识面不够宽,对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较少,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比较肤浅,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仍是本科生就业的主流倾向,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更注重监测和设计类方向[7];从课程设置来看,随着环保设施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小型化和一体化设备增多,以传统水处理、固废处理和烟气处理为主的专业学习在缺乏自动化控制等专业背景下较难适应市场需求,这些可能都会导致就业渠道窄就业难的问题。同时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有更为具体的与学生就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8,9]。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带队实习体验,结合一次学生参与某企业畜禽养殖废水工程前期调研的社会实践为例,提出了应用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采样SWOT分析方法对这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1.社会实践实例概述。社会实践中,大学、企业和学生三者的主体地位如何规定对保障社会实践环境发挥作用极其关键。在基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模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大学和企业为辅助,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找准企业需求与大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结合点,不能让大学生实践成为企业的负担而流于形式,而是找到适应于学生能力并能够主动参与的项目环节,既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以下结合学生参与企业畜禽养殖废水工程项目为例具体介绍。

畜禽养殖污染在我国农业污染源中占的比重最大,是当前愈演愈烈的面源污染最大的贡献者。太湖流域城市养殖业多分散在城郊和农村,尽管由村镇主导的养殖场形成一定规模的片区,但独家独户的经营导致各家排污及处理处置措施各不相同。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和环保理念的差异化,先前建设的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满足养殖业的需求而大量闲置,污水就近排放和下渗到地下水,严重影响村镇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夏季严重的臭气影响周遭居民生活,导致村民矛盾冲突不断。因此,地方政府委托企业进行污水设施改造。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亟需对现有环境现状、处理设施及管路进行清查。但实际中却发现,在短期内完成方案制定,这种规模化养殖和分散化经验的特点,需要耗费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政府和企业均抽调不出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此类调研。这就形成了企业对具有专业背景调研人员的需求,与此同时,大量时间呆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亟需了解当前的环境现状和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因此就形成了企业需求与大学生兴趣的结合点。

从该实践模式的特点来看,基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模式应与现有的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促进本科生就业的目的。

2.实践模式的基本路径。根据本专业组织的类似以上养殖废水调研的几次实践案例,总结得出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良好的组织实施是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以下有几点基本的经验提出分享。

首先,实践意向提出后,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从专业背景的学生中挑选有兴趣的学生,又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畜禽养殖水处理知识的培训,为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保障。

其次,为解决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时的不自信心理,学院为实习配置了2位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对当地畜禽养殖现状及生态环境进行了大量的资料调研,从专业的角度做足了准备。

第三,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学生参与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设置,针对调查方式进行了多方位的讨论,例如如何将专业的词汇转化成农民易懂的问话、农民对排水量不知的情况下可通过记录用水量或水费等信息间接得到等。这次讨论基本解决了由于调查方式不同而导致村民不配合等问题。

第四,实践应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场调研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询问调研,分两阶段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初始阶段分大组调研,遇到尴尬老师及时化解;第二阶段当学生逐步适应进入角色,多分几组加快调研进度。实际中学生亦主动要求多分组而积极参与调研。学生的积极主动多源自兴趣和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这次实践学生的认真和敬业超出预期,获得了企业和民众的一致称赞。

最后,实践结束后应及时归纳总结,进行个人感想汇报和实践成果展示,可以海报的形式向全院师生展示实习的成果和实习期间的逸闻趣事,既锻炼了学生的宣传和组织能力,又推动了实践方式的宣传。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实践取得初步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实际中得到了学校和锻炼。

二、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战略管理中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也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和路径改革中得到了应用[10,11]。这种将各种主要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罗列出,并依次按矩阵形式排列,再经过系统分析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其中,S代表模式的优势或长处(Strengths),W代表模式的劣势或弱点(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为全面把握这种实践模式的内部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对这种实践模式进行了四个维度的剖析,构建了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SWOT模型(见上页表1)。

根据SWOT分析,可以发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存在较大的优势,一方面迎合了企业需求,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契合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实习的兴趣。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项目来源、时间地域限制、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偏弱等。目前,随着我国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学校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模式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机会。

三、实践的意义和成效

尽管目前我们从事这种实践教学的机会还较少,并且SWOT分析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实践本身来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模式能够解决当前多数实践内容偏离实际和缺乏导向性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重视度。在我们的社会实践安排中,学校和学院应帮助学生从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角度寻找实习的机会,让实践性特征明显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尽管这种实践模式可能还需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探讨,但从实践主体学生的角度来看,可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成效。

第一,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在知识与社会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将所学习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正如学生在实践体会中写的那样,“通过现场调查倾听当地养殖户的心声,真真切切想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使每个人能够保证自身产业利润的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新常态。从“四个全面”的战略思路来理解,环保也应该走向新常态。以往的学生实践更多的关注城市环境污水和垃圾等处理技术,针对当前已拉响警报的农村环境污染认识较少,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需求,来适应当前环保的新常态。同时,环境工程是一个随时代快速演变的专业[12],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重度复合态势,环境工程教学实践应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产业市场的新动向,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第三,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本次实践让许多城市学生初次意识到了农村环境保护的任务之艰,开始思考从主流倾向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向其他类型就业渠道的关注。实际上,我国的环保产业,尤其在许多民营企业为主的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将呈现出接受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强烈愿望[13]。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机会,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结论

以学生参与某企业环保工程的一次社会实践为例,介绍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及其组织实施过程,并借助SWOT方法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分析。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发展,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较大的优势和发展机会。根据实践成效,认为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引入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能够改变教学实践中导向性缺失的现状,不仅能提高企业对大学生实践的支持力度,而且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实践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环境保护新常态中确定正确的择业方向,拓宽就业渠道,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涛.新常态下环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保护,2015,(1):32-33.

[2]李春杰,贾金平,王文华,等.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2):18-19,22.

[3]孙红文,戴树桂,徐建,等.以重点学科为依托 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南开大学环境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7):11-13.

[4]牟蕾,李辉,刘西林.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1):79-81,91.

[5]张文杰,游少鸿,王敦球.日本大学本科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浅析――以熊本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128-129.

[6]陆建刚,周宏仓,张慧,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206-210.

[7]张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调查与调整对策[J].大学教育,2013,(9):38-39.

[8]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0-94.

[9]王晟.面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9-174.

[10]郝文静.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工作创新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01):135-138.

[11]邱延峻,许军华,蒲波.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SWOT分析与战略路径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2015,(149):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