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问题 ,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levant land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is more, but the theory foundation weak,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evaluation measure and method of a singl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enough attention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development standard relatively slow progres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land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technical level is imperative. This article mainly in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in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that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easures.

Key words: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technical problems,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00年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逐年加快,实现平均每年增加1.95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并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通过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和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探讨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中外学者和政府专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述。有专家与学者认为,所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只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要把节约土地放在首位,少用地,提高用地效率,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

(2)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通过合理有序地置换土地,达到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和集约程度的目的。

(3)土地集约利用可从相对性和动态性两个方面来理解,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相对概念,它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用地模式;同时,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改造世界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只有深刻理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

综上所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狭义上理解,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指增加土地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而从广义上理解,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指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由此可见,土地集约利用有个合理限度问题,并非投入越多就越集约、效果越好。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

(2)广义的土地集约利用定义体现了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比狭义的概念内容更丰富,界定更准确,定义更科学。

2 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用地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整体效应未充分体现。一些地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公用设施、公共建筑的建设过分强调规模。有些地区工业用地除生产及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

(2)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土地闲置比较突出。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用地的不良习惯,宝贵的土地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且有数量较大的存量土地未开发建设或因征地矛盾未解,无法供地,长期闲置。

(3)违规违法用地突出,一些不合法现象严重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一是“以租代征”,用农用地搞非农业建设。二是突破开发区范围,擅自扩大开发区面积,有的还以各种名义新设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等。三是在没有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擅自先征地、供地、施工建设。四是盲目搞新农村建设,由于缺乏科学引导,建房无序、滥占乱建问题严重。

(4)监管机制不完善,缺乏全程监管机制。有些地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跟踪监督还不够。

3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1)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数量,减少建设用地供应压力。通过大力整治旧村庄,开展规模化土地整理工作,确保粮食耕种所需的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断提高;对浇灌条件好的、适合粮食生产的农用地要整合,成片开发整理,形成优质田、高产田;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渐提高农用地质量和生产力,逐步实现农用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对工业区内、城市内部等零星分散田,新建项目确需占用该田的可考虑满足开发建设;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并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即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应补充新开发耕地,实现占一补一。

(2)科学规划用地,规划制约用地。只有将节约集约原则贯穿到规划当中,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土地的浪费。严格制定、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并与城乡规划相衔接,转变土地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树立合理规划、长远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整合用地资源,优化利用结构。各建设项目均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在规划的建设区域内进行用地审批和动工建设,严格监督建设用地项目规划预审和审批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集约用地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项目坚决不予供地,从源头上阻断浪费土地行为的发生。

(3)落实用地控制各项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用地控制指标主要有容积率、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绿化率及办公等配套设施占地比例。其中投资强度,即单位用地面积投资、产出强度是衡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指标。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调整提高用地投资强度等指标,在出让前设定具体条件,在出让后强化监管。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达不到投资强度等控制指标的土地开发主体应责令限期改正,仍不改正的,可加收原出让金一定比例的违约金直至收回土地。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切实承担起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4)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效率。认真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把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首先要全面清查,摸清底数,让闲置土地无处藏身。然后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处置方面,主要对城市内影响较大,闲置时间较长的闲置土地进行疏理,在分析找准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每

一块地的处置方案,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从处置闲置土地的实践来看,采取收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强力措施,但收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督促开工,加快建设才是目的,只有让闲置土地盘活起来才能达到发挥土地效益的作用。

(5)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使政府掌握了土地的“统一收购权”,逐步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供应,有效调控土地供需市场,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也是推行招拍挂出让等市场方式配置土地资源的现实需要,这使城市政府既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又直接掌握着一定量的土地储备,可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有计划地适时适量供应土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提高。

4 结束语

总之,土地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集约节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全力支持和保障发展,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孙文盛.谁给我们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一百例.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责任落实;监督

人多地少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很多地区还存在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加上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更是加剧了土地供需方面的矛盾。因此,切实保护耕地,加快土地的节约集约化,从而走出一条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路子是关系国家利益以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求。

1 集约节约用地责任的落实与监管的必要性

土地集约节约的实施经过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尖锐,如何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土地的集约节约方针,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的努力方向。

1.1 集约节约用地责任的落实与监管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条件

从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出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因此,要建立有效的责任与监管机制。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加快,又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如何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更好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节约集约用地的落实,需要各级部门的努力,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这一政策,从而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创造条件,加强监管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1.2 集约节约用地责任的落实与监管是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有效手段

土地管理法的贯彻实施,以及在日常的清理整顿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证明了加强集约节约用地责任的落实与监管是很必要的。从2003年之后,各级政府开始进行了各种清理整顿工作,加大力度对不合理的行为进行整治,有效地避免了很多的滥用土地现象,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据此可以看出,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仍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那么加强责任的落实以及监督与管理势在必行。

1.3 集约节约用地责任的落实与监管是保证政府责任的有效方式

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就土地利用的规划、计划、指标、价格等作出管理规定外,还必须依靠严格的责任与监管制度作为保障。现有的规定看出,政府部门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各级部门的职责、考核以及监督等缺少具体明确的规定,缺乏有力的执行力度,很容易出现责任主体不清、执行力度不够的情况,因此,土地集约节约政策的实行,需要责任的落实以及监管。

2 集约节约用地应坚持的原则

2.1 明确责任划分

集约节约用地责任要坚持明确的责任以及职责的划分,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全过程进行规划,这项个工作涉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土地的规划、计划、农地转征用和供地审批、价格等工作环节,其中起作用的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因此,要根据政府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与措施。

2.2 严格监管制度

以严格的监管制度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落实,监管制度要根据国情并且要在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对土地管理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土地节约集约政策的实行,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监管工作,保证政策的科学化、权威化的实施。

2.3 科学评价体系

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且经过科学的测算论证,从而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作为有效监管的具体标准与衡量指标。

3 集约节约用地责任的落实与监管措施

3.1 严格规范土地的出让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的土地利用一般是采用出让、划拨的方式的来进行。并且为了更好地对土地的流转就行监管,建立节约集约的用地机制,还需要对土地的转让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监管。对经营性用地,要求严格的按照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的出让制度,对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在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土地使用权划拨的方式转让。首先,国土资源部要定期的对土地的开发以及了利用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价,以严格完善土地的利用以及调控制度,更好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其次,可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对土地的转让方式以及利用情况进行社会的监督,以更好地监督土地的使用,保证集约节约用地政策的实施。

3.2 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制度

为贯彻土地节约集约政策的实施,各省市要对土地的规划、计划、指标以及价格管理等作出政策性的规定,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做到责任清楚、职责明确。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用地的紧迫性,转变传统的用地观念,增强责任感,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将节约节约用地政策落实到各项决策中。政府要从依法监督检查、完善监管机制以及健全政府责任多个方面进行部署以及制度方面的创新,通过严格的责任制贯彻落实节约节约用地政策。

3.3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土地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应该形成上级对下级、监管部门参与的行政体系。政府的各项政策要想落到实处,就要实行严格的监管措施,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国土资源部要定期的对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进行考核,及时的掌握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对那些闲置的土地以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进行严厉的惩罚,以增强监管力度,对土地集约利用成绩优异、工作突出的部门,可以进行表彰。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与社会监管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及时的对集约节约用地的信息进行公开,对地区性的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指标以及具体的项目指标,定期进行,便于公开的查询,从而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透明性,接受社会的监督,以更好地完善监管体系。

4 结语:

明确的责任,严格的监管,将形成一道有力的屏障,保证集约节约工作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以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劲松.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国土资源导刊,2006(02)

[2]尹胜哲,何军,刘旭伟.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J].科技致富向导,2011(13)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节约集约

提高现有工业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耕地, 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为此切实提高现有工业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尤为重要。

一、加强存量挖潜,着力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省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处于放量增长,一些地方和单位习惯于大手大脚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比较多,低效粗放、闲置浪费的现象较为突出。为此,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花大力气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深度开发利用、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把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作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任务来抓,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转用指标盘活管理、批而未供土地核销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组织开展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通过“落实项目供应一批、异地置换盘活一批、完善手续补办一批、查清情况核销一批”等方式,加快已批准农转用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尽快形成有效供应。

二、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不足

1.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在政府层面,部分地方政府“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少数市、县仍然未能改变过多依赖土地资源、获取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政绩等眼前局部利益的冲动,仍然没有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发展质量、从追求发展的规模扩张向追求发展的效益增长转变。面对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强调土地要素外延扩张的保障方式,而忽视存量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在用地主体层面,缺乏节约集约用地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土地资产在保有环节成本偏低,加上土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三重属性,在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过程中呈现了较强的保值增值陕,部分企业“借项目占地、占多用少、占而不建、建而不用”以及低效利用土地、坐等土地资产升值,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引导用地主体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主动意识需要下更大的工夫。

2.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对节约集约用地是软要求多、硬约束少。体现在土地供应管理上,现有的土地供应政策缺乏对土地需求的药束和引导,缺乏土地需求合理性、节约集约科学性的更效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措施。由于供需环节衔接不够紧从源头上加大了土地供需矛盾,加大了耕地保护压力,加节约集约用地管理难度。在土地保有环节,土地保有成低,多占少用、浪费土地现象缺乏经济制约措施,使得土用者难以在主观上形成以节约集约用地促进转型升级的动力。在工作推进机制上,节约集约用地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未形成,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还不够强,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节约集约用地模式(以威远建业集团建设天科煤化工业园为例)

1.以龙头企业为中心,走工业集中发展之路。天科煤化工业园是在四川威远冶金化工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逐渐扩展而成的。2003年,县政府把威远冶化公司及其附近区域规划为严陵镇工业集中区,并提出以威远冶化公司为中心,建设冶金化工分园区的构想,从而催生了天科煤化工业园。在开发建设中,改变过去粗放用地的方式,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达到“因地制宜”地实现“地尽其用”的目的,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目标。

2.天科煤化工业园节约集约用地在环境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效。公司投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视和加强环保工作,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建成了废水处理设施2套;废气治理设施2套;煤气净化脱氨、脱硫、脱苯装置5套;消烟除尘装置2套;COD、氨氮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已通过省环保局验收。2004年又投资1751万元对难以治理的焦化废水进行彻底治理,通过了由省经贸委、省环保局联合组织的废水达标验收。焦炉配套硫铵装置工程。投资850万元,利用喷淋式饱和器新工艺,用H2SO4吸收煤气中的氨,以替代洗氨工艺,大量削减废水中COD及氨氮含量,使焦化废水在原处理系统得到更有效的净化处理。产品:①硫铵,产量4350t/a;②煤气,干煤气量16000Nm3/h、煤气处理率100%,③废水量由原来的45 t/h 减少为9t/h;大大的减少了焦化废水量。

四、依法推进工业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

1.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国务院要求各地要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 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 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处理好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 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2.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 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 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 要按照出让或者划拨土地价款的 20%征收土地闲置费。

3.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积极复垦利用废弃地, 对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 以及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使用的原划拨土地, 应当依法及时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除可以继续划拨使用的以外, 经依法批准由原土地使用者自行开发的, 按市场价补缴土地价款。国务院规定要严格落实被损毁土地的复垦责任, 在批准建设用地或发放采矿权许可证时, 责任单位应当依法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复垦费。

4.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 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对新增工业用地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 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 不再增收土地价款。财政、税务部门要严格落实和完善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税收政策。

五、结束语

如何准确、科学、客观地评价工业企业用地效益,是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丽. 工业用地节集文章怎么做 [ N ].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8.02.15.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用地观念;土地;节约;集约

中图分类号: 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19-0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水平的高低是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集约增长方式的重要尺度。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强调“要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切实转变用地观念,科学规划用地”。显然,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之重。

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东西帮扶、突破菏泽”工程的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鄄城县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县把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用地观结合起来,把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破解这一矛盾的突破口,不断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机制。据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1998年全县耕地面积66821.33公顷,2008年66942.52公顷,十年间耕地增加121.19公顷。在各项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中保持了耕地总量稳中有升,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型的新路子。

一、主要措施

我县在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方面,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围绕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按照“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合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实行了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的方式,并强化了行政、经济等措施,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政府主导,政策引导

自1998年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特别是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来,我县认真执行《鄄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对于耕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主动转变传统用地观念,深入开展内涵挖潜。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国土、财政、农业、建设、林业、水务、环保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土地的规划、开发、保护和利用,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网络。县政府把耕地保护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一项重要内容,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定期检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提高了各级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00年以来,县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土地管理的文件,从政策层面调动内涵挖潜工作积极性。先后制定了《全面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意见》、《闲置土地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有关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努力限制乡(镇)村建设规模,避免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引导立足存量资源,开展内涵挖潜,走资源节约型的科学发展道路。

(二)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点,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解决了发展经济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主要存在以下典型方式:

1. 耕地的节约集约

我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保护耕地的意识明显增强,政府把耕地保护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非农业建设用地选址时,首先考虑是占用耕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到了能用未利用土地的决不占用耕地,能少用耕地的决不多占耕地,耕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十年来,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建设中节约耕地105.6公顷;另外在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鼓励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全县未出现荒芜耕地的现象,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县。

2. 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农村居民点大多是在原来小农经济基础上自发形成的,部分村庄分散发展,村庄布局混乱,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较差,土地占用量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开展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群众多年的愿望。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山东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用地增加相挂钩的政策。我县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对全县部分村庄进行了建设用地整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旧村改造试点。引马乡作为全县旧村改造试点,自1991年以来,历届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全乡共有49个自然村,目前40个自然村全面完成旧村改造,实现了排房化,村内安装了路灯,通上了柏油路和修建了下水道,铺设了自来水。基本形成了5院5化:敬老院、卫生院、幼儿园、文体大院、农机大院;5化: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乡耕地由原来的2706.07公顷,上升到3313.33公顷,净增耕地606.66公顷,每年土地收益增加1000多万元。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走上了通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

(2)回填空心村。如红船镇温刘庄、彭楼镇周洼村都是典型的“空心村”,村庄内空外撑,土地利用率低。两村都采用回填“空心村”的方式,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居民用地困难,具体做法是:由村集体将村内空闲地、废弃宅基地和超标准宅基地统一收回,按照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户重新安排宅基,仅对村内个别妨碍村庄规划的住宅限期拆迁,既解决了住宅困难,又没有占用耕地,同时也避免大规模拆迁。今年以来,红船镇温刘庄回填“空心村”36户,利用起村内坑塘,节约耕地1.33公顷;彭楼镇周洼村利用村内空闲地安置村民21户,并结合退地复耕,增加耕地4.12公顷。

目前,回填“空心村”是我县农村村庄节约集约用地主要的方式,我县不少地方都采取将村内土地统一收回,统一安排的方法,限制村庄规模膨胀,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

(3)建设中心村。李进士堂镇有9个自然村位于黄河滩区,近年来逐渐进行了整体搬迁,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村村相连、路路相通的中心村。原来的旧村址进行了全面复耕,占用耕地和复垦耕地相抵后,净增耕地64.37公顷。目前,我县沿黄乡镇滩区群众,实现了滩区村庄整体搬迁,基本上完成了旧村址的复垦工作。

(4)关闭复垦粘土砖瓦窑场、充分利用窑场废弃地。我县原有粘土砖瓦窑场127处,占地面积达565.67公顷,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每年毁坏耕地266.7公顷,成来了毁田大户。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停粘土砖瓦窑场的要求,自2006年以来,我县加大对砖瓦窑场的治理力度,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窑场,以及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低效窑厂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全县共关闭砖瓦窑场57个,腾出土地207.1公顷,复垦形成耕地123.5公顷;还使菏泽九洲生物肥料有限公司、菏泽黄河纺织有限公司、鄄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七个项目在原窑场废弃地上建成并投产,节约耕地83.6公顷。

3. 国有闲置、低效用地的节约集约

我县原有二十五个乡镇,1990年精减合并后变成十六个乡镇,被撤并的九个乡镇驻地的国有土地大量闲置,面积达253.8公顷。几年来,全县共有86家企业采用出让改制、扩建等方式,充分利用闲置、低效土地,解决了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实现利税2.36亿元,实现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新转变。如西双庙乡利用原粮所,引来鄄城亿达发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700万元,梁屯乡利用原乡政府引来菏泽木森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建厂,投资2650万元,招收当地农民工160人,从事家俱生产。鄄城镇利用原丝绸厂,引来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建成阳光花园小区。现在全县闲置、低效土地部分得到了开发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仍然遇到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大量耕地,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难度大

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实利益,取决于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生产方式和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群众水平受能力等因素,由于我县经济水平较低,实施困难较大。

(三)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成本较高

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投入较高,土地开发、补偿费用较高,实施比较困难。

三、对策和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以发展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保护耕地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土地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土地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在遵循国家土地法规的前提下,完善地方配套法规,推进土地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健全土地执法体系,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从根本上遏止执法违法现象的发生。

(二)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各项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落实。

(三)强化土地市场管制,逐步建立土地市场秩序,形成土地市场机制,保证市场公平竞争,运用价格杠杆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

(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引导使用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逐步提高全民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总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政策和社会经济现状等诸多因素,需要政府统筹、各行各业参与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2] 邵继樟.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经济发展[J].浙江国土资源,2009.25(5).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 影响因素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59-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缓解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实行的依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等特点,而附加价值高、占地规模小的服务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同时,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经济开发区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使得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再加上资金和资本的限制,使得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面临重重困难。

(二)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我国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培养用地主体的节约集约意识。一般,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出让转让由政府实施,而土地收益也是归政府所有,这就导致政府对土地的利用缺乏一定的责任感。而农村土地虽然规定的是集体所有,却没有明确归哪一集体所有,因此容易导致土地不法利用情况的出现。

(三)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机制不合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和条件下,各个地区为了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而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工业用地产生恶性竞争,工业用地价格往往低于征地的开发成本,造成企业对节约集约用地无法产生紧迫感,直接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产生不利影响,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

(四)空间规划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空间规划体系不健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和领导各空间规划的区域规划,导致节约集约用地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落实。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各空间规划的方法、目的、管理主体以及编制时限有所不同,容易造成规划内容重叠交叉,再加上管理上各自为政,使得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二、政府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严格落实基本国策

人多地少决定了我国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政府从节约集约用地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做到两个集中,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的集中以及工业向园区的集中;其次,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工作的并举,在允许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加大对土地的整理和复垦工作,增加耕地资源的面积;此外,要强化对用地审批过程的管理,对土地使用进行严格管制,减少违法用地情况的发生。

(二)积极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土地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必须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控制土地市场并放开房产市场。同时,还要协助建立公正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充分了解和掌握土地市场运作规律,使征地商实现要土地找政府向要土地找市场的转变。

(三)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土地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最为关心的基本问题,因此在征地的过程中以及土地使用的各个环节,政府要着力解决好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以及以后的养老保障问题,并且要处理好农业生产发展问题,保证不会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避免危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发生,做好征地补偿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

在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的过程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一项有力措施就是要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现象的发生,为此政府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严格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原则编制土地控制标准,实现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其次,要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尽可能地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进行正确的城市定位。此外,要重视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对土地利用不合理状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五)创新国土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