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

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西班牙语 阅读策略 独立学习

中图分类号:H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96-01

作为精读课的延展和补充,西班牙语阅读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西语感知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扩大词汇量和语言知识,丰富文化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好的阅读课应当有别于基础语言教学,在扎实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过程中尽力拓展他们的自发性阅读意识和能力。

一、阅读课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多数学生只注重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结构等基本语言点的理解,对于篇章布局、阅读能力、信息归纳或探索缺乏能动意识。这种现象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原因:

(1)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本科阶段设置的各门课程虽各有侧重,但交叉配合、渗透融合。学生在精读课上学到的词汇表达、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是其他实践拓展课程的基石,语言知识的积累不足会影响到其他课程上的技能训练效果。通过课下预习及工具书查阅,虽然大部分学生可以达到完成书面阅读理解的基本任务,却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延缓了阅读技能的开发及培养。

(2)阅读内容难度过高。理想的阅读材料生词量和篇幅适度,难度通常应大体与精读课的M度趋于一致,或略有延展和拔高,这有利于学生激发求知欲、扩大词汇量、巩固已学语言点。此外,内容材料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阅读价值,以便于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或课外阅读。反之,阅读语料不当,容易形成学生的消极阅读心理,进而阻碍阅读技能的实践和阅读目标的达成。

(3)阅读课等同精读课。阅读课强调的是整体理解和阅读速度的养成,不等同于逐字逐句地理解或翻译文章,因而教师应首先树立正确的泛读课教学意识,将精读课与泛读课从本质上区分开来。

(4)隐性教学为主。在阅读课上,很多教师习惯通过布置、讲解习题或主题讨论开展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完成习题和活动结束阅读任务,缺少明确指向性的阅读技能和策略的分析。对于某些学生而言,阅读课更多地沦为一种换了形式的汉西、西汉查词运动。

二、加大显性阅读策略教学

针对阅读课现存教学模式的某些弊端,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新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维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表明:显性阅读策略训练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意识,提高阅读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将阅读技能的训练实现显性化策略教学,即:通过知识点学习和技能发展培养阅读策略;教师既要设计学习活动,又要设计策略训练活动。

在阅读实践中,按不同的体裁,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加强元认知策略训练。通过信息重整、释义练习、假设推论、观点评价、文体欣赏、延展创作等多种训练形式,学生不仅要知道可以通过归纳、演绎、分类、比较等方式学习西班牙语语言现象,知道可以通过构词法、上下文、联想、猜测等方式学习西班牙语词汇,更需要能够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

三、发掘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西班牙语阅读课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阅读策略的引导者和规划者,无法代替学生感知阅读能力训练所带来的体验。加之阅读个体的不同状况,学生必须独立自主地完成阅读拓展任务,内化领悟阅读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飞跃。一般而言,独立创新的阅读过程可以细化为三种阶段。

(1) 阅读前:学生通过习得的阅读策略,根据文本的整体结构激活先前阅读认识,确定文本的类型、题材、性质,得出相应的阅读目标,甚至联想到相关主题的知识。

(2) 阅读中:根据阅读任务和时间,学生能够独立恰当地选择通读、略读、跳读、扫读、猜读、悟读等具体方法,通过词性、句法、曲折变化、标点、细节描述甚至外部知识进一步矫正阅读思路,补全阅读疑点。

(3) 阅读后:经过概括、提取、整合信息,借助阅读文本中出现的某些必备的生词,通过习题或问答等课堂活动验证阅读认识,收获阅读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施用的策略训练会得到更大提升,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不仅优化课堂阅读学习过程,更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验式阅读教学 有效构建

一、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概况

所谓体验式阅读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某种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体验式的阅读教学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感意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进入那种意境,从而品味到知识的独特味道,得到情感的感悟、升华及熏陶[1]。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构建

1.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书本是作者或编纂者对某种东西的记载或描述,小学语文课本是汉语知识的开端,通过从小学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为以后的汉语学习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阅读语文课本则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基础步骤,通过有效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书本作者或编纂者对某种东西的记载或描述里所包含的理解与感悟,是对语文知识的再度体验。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与语文课本之间就好比处在同一条线上的两端,通过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与语文课本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融为一体,也就是以学生的亲自体验为主,以老师的引导为辅,通过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体验到书本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内涵及作者或编纂者的感悟,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与熏陶[2]。

2.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1)从情境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意境,首先教师应根据语文知识内容及学生习的兴趣点所在,创建相应的知识意境,通过这种意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思考。其次,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阅读及绘声绘色的演讲,再加上高科技多媒体视频或音频技术的适当运用,将语文课堂学习打造成一个氛围活跃、思维广阔、情景引人入胜的情感基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2)在对话中得到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切交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对话,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深切的交流,从而得到更深的体验。首先由老师提出一个观点,设置一个关于某个知识点的对话场景,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这种交流是不同观点的碰撞,各种心灵与情感的交融,从而使学生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独特的生命价值,获得情感上的感悟与享受,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是多方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是通过阅读体验生活、体验心路历程、感悟人生及生命的历程。

(3)在不断反思中得到体验,使学生得到认识的提升。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着重点在于体验二字,而在阅读体验过程中需要反思与总结,这种反思可以是对某种抽象真理的反思,也可以是对经验的怀疑,更可以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某些不足之处进行的反思总结,而在这种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之外,还提升了对自己的认识、对语文作者或编纂者的认识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相应地学生的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才真正达成。

(4)在实践中得到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课程,要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就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学生要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在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中,比如班级黑板报的设置,校园广播的安排播报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学生在熟练掌握语言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比如在校内写板报稿、竞选演讲稿,或者在家里写信及生日祝语等,同样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当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在实践当中更能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行概况分析,探讨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从情景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话中得到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切交流,在不断反思中得到体验,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及在实践中得到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希望本文的分析探讨对我国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范文第3篇

一、“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在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方面,具有填补基层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相关空白的科学价值。

纵观国内对小学语文教学1+X课程与课型的研究,清华附小主要是1+X课程体系建设,“1”即整合五大领域,打破学科界限;“X”:即个性,促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X”是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既有必修也有选修,包括学校个性课程和学生个性课程。总之是以学科间的整合研究为主。山东潍坊主要是小学语文 “主题教学”研究,其中语文以“1+X+Y单元主题教学”为主。而就阅读教学研究而言,有课题的学校主要研究的是“1+X”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这种新的阅读教学形态,将改变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一些弊病,意味着最大程度地“让读”“让学”,显然,“1+X”群文阅读不应该是“教”的展示与表演,而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他们确定以“学”为出发点的“学情视角”,依据当前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的“促学”系统。但观察和研究上述研究,都没有发现他们有单就基层学校的涉及语文阅读能力的1+X培养模式研究。因此,开展“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所产生的经验和成果,具有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的理论价值,也能为其他学校后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一)能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一是由于强调语文课堂内外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类似文章阅读的结合,自然增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使过去单一课文文本灌注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进逼教师不得不进行课堂教学形式、阅读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使其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开放阅读,广泛阅读,被迫强调多一些默读和浏览,多一些小组对话和讨论,多一些比较阅读,多一些探究思考,结果就要切实改善课堂“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思索的乐趣,进而鼓动学习的动机。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在,在学生“理解不到”和“揣摩不出”的地方给予指导。这种以“学”为导向的课堂,必须驱动学生“学的活动”。并依据“源自学生的带有共性的提问”组织“学的活动” 一堂好课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这就自然有利于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语文、解读文章的主管能动性,从而加强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灌注式、纯教师主导似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并研究相关课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培养其语文阅读能力,能强化学生关于语文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一是能强化其语言运用密度。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四个层次:认读、理解、积累和运用。其中运用是核心。二是能促进其思维发展速度。通过1+X阅读语言学习和训练,能促进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速度。三是态度养成,即通过丰富的阅读对学生起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训练、评价和内化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优良的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怀的作用。

(三)能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对语文阅读教学科研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并研究相关课题,能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能增强基层小学从自己学校的生源、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出发,引导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的一些课类、课型、知识类型等方面具体而微地把教学实践与科研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教学的反思、创新、探索、实践和总结,并由经验和反思升华阅读教学的理论层面,掌握“1+X”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操作,并以此引导教师其他方面的科研和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对类似学校的类似研究和阅读教学实践起到引领作用

对阅读教学实践能产生的影响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通过相关课题研究,能对类似学校的类似研究和阅读教学实践起到引领作用。找到培养基层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既提高本地和研究者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同时其培养模式又因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为其他基层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开除一条研究与实践之路,或者说可推广到其他学校,引起其他学校的而深入研究和实践,进而提高其他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

总之,研究“1+X”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践价值绝不止阅读内容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系统更新,是通过“1+X”对学习内容的重构,实现阅读内容结构化,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从而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双改革。

参考文献:

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0-02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即教师依托"批注式"阅读法,并基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阅读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的一种阅读指导的教学策略。批注式阅读是学生边读、边思、边批注、边总结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极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是迎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种阅读方法,能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把握课前阅读,激励学生进行自由、自主批注

课前阅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它关系着整个课堂阅读教学的成败。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第一步便是课前阅读批示。课前阅读批注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课前批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某一句话或者某个词的用法标注在与之相对应的位置,还可以将某一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划出了,也可以对整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评述。

当然,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阅读知识对整篇文章进行自由理解,并将那些自己认为优美、有价值或者自己在理解上有难度的标注出来。当然,例如,在朱自清《春》的课前阅读中,学生们可以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划出来,并将"朗润"、"涨"、"红"、"赶趟儿"等重要词汇标出。当然,在课前阅读批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即要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大意。学生的课前批注虽然可以自主进行,但必须在理清文章脉络和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只有理清了文章大意,学生的阅读批注才更加具有针对性,才更加有效。

2.课中点拨指导,明确批注式阅读教学重难点

在课前阅读批注时,很多学生已经在课本的相应位置密密麻麻地作满了批注,但这些批注仅仅是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关键点,要想真正对这些"关键点"进行验证,还需要教师的"课中点拨"。在课中批注环节,教师要明确目标,基于教学重难点内容重新指导学生的批注,这时考验一位教师基本教学功力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善用技巧,灵活授课。

众所周知,学生的课前批注是零散而随意的,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批注进行汇总,筛选出有价值的作为教学内容来讲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让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不能解决的批注类问题,继而让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然后,教师再将各个小组汇总的批注内容进行重新汇总,讲解。其次,在教学重难点处进行精心指导,耐心批注。例如,在朱自清《背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中心,提出以下问题:"课文总共三次写到'背影',每次提到是在什么时候,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分别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这对表现课文中心主旨有什么作用?"这种问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课文的细微处入手,寻微探幽,进行细节性的批注,这种指导不仅提升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重视课后批注,在反思与对比中实现查漏补缺

课后批注是既课前批注、课中批注后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指引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与对比找出自身在整个批注式阅读中的不足与缺陷,继而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在课后批注环节,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对整个阅读教学(从中心主旨、遣词造句、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即重新提示一些重要内容,提醒学生检查是否批注过。第二,及时回答学生关于批注阅读的难题。第二,鼓励学生通过对比各自的批注查漏补缺。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后批注环节,学生A将自己的批注同学生B 做了对比,发现了自己将一个重要问题遗漏了,这一问题是:"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在该篇文章中,景物的描写十分重要,而A同学在批注过程中竟然遗漏了,但幸运的是,通过与B同学进行对比,A同学的批注又变得全面而具体了。可见,课后批注的对比对查漏补缺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课后批注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不懂的内容趁机提出来,确保阅读难题无处遁形。

综上可知,批注式策略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读"具有双向的促进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励课前阅读批注、指导课中批注、反思课后批注等三方面实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高效进行。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即多点勾画、多点批注、多点反思,让批注式教学法为学生阅读插上成功的翅膀,最终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率的自信阅读。

参考文献:

[1]魏梅芳.与文本对话 引自由表达――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析[J].甘肃教育,2016.

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效率 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30-01

教师在不断思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教师就要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学习的一些特点,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就要知道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将教学的具体内容直接呈现出来,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就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到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促进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1 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自身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能够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真正的学习到阅读知识以及技巧,帮助学生促进自身的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之中,首先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感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学生们在学习《珍珠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自己认为的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珍珠鸟的模样,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多媒体教室还可以帮助学生矫正一些字词上的发音,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上便显得更加出色。

教师同样也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回答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不断提高,提高自身的阅读学习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更加稳固,还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加能够融入到阅读学习当中,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肯定是的教学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关于阅读的比赛,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教师同时也要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较为合理的阅读问题给予一定的肯定,提高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自信心。

2 重视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对于阅读技巧的探索,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自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学习技巧以及阅读知识,阅读教师中最重要的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进行更好理解,或是让学生有更好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使教师不断创新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的记忆,良好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学习就像是盖高楼,只有地基打得稳才能够该更高的楼,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自此的不能忽略的,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尽量少绕弯路,教师要更好地指导学生去记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学习,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像是在重点的地方进行标记,进行形象记忆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

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理解,学生只有更好的理解阅读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自己的亲人是什么样子,而伯父就像是另一个父亲一样的存在,可能看上去比较严厉,但是心里是真心爱你的,学生通过这种情感的体验,就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更好把握,同时促进学生的想象,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也是一种提升。

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在阅读上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班级中可以树立一个学习榜样,这样能够带动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教在班级之中树立权威,教师要做好自己,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

3 反思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不断了解,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创新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加强学生在阅读上的训练,例如:教师在每一次晨读上都鼓励学生大声的进行课文朗读,这样你呢狗狗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阅读知识。

教师要更加重视对教师的反思,不断思考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能够进行更好的创新,这有利于促进阅读教学效率。

教师要重视对阅读教学的完善与创新,紧随时代的发展,将学生的学习地位突出起来,提高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自主能力,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席丽新.创设情境 注重训练 有效生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