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信息 公众参与 电子参与 信息资源管理

[分类号]G203

1、引 言

当代,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国都在关注信息社会和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指所有发生于社会的公共领域,由公共事务管理机构依法进行管理,具有公共物品特性,并能为全体社会公众共同拥有和利用的信息…。公共信息资源不仅属于公共产品,拥有公共性,同时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又具有信息的特殊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如何在公共信息资源高效开发的同时,保证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公平性成为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围绕公共信息资源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当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多从政策、法律的层面,从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角度来讨论,这些研究可以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提供宏观框架。但是,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涉及到社会各团体、各阶层的利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社会学的角度,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社会参与的过程。历史证明,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很有可能导致专制,公众参与式的管理模式能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研究选择以社会学为基点,以彰显“公共性”和“社会互动”为出发点,以电子参与(E-Participation)为主线来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探讨,试图为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与公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引入电子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意义上公共资源管理属于政府管理的范畴,这种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化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又加之政府作为利益集团从本质上具有自利性,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少问题,甚至存在、损公济私的行为。由于局外人式的监督很难真正发挥效用,这需要公众和其他一些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协同政府进行管理。另外,公共信息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范畴,具有公共性。市场机制的良好运行是以私人物品为基础的。而公共物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可能会造成公共信息资源市场管理的失灵。但是公共信息资源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其中有一部分是能完全商品化和盈利化的,这样就为企业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空间。

2.1 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及改良方法

提供公共信息资源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之一。政府是公共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政府部门掌握着80%的公共信息资源。但长期以来,出于安全保密和部门利益的考虑,不仅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观念、内容、方式、途径、渠道以及程序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而且单一化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也使公共信息资源一直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难以为社会所利用。更为突出的是,政府作为公共性的实现者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作为国家实施公共权力的载体应当是公共的;但是政府本身是具有实体性的,有明确的成员和固定的场所,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这种特定的实体有一定的自利性。西方的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自利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政府就像一个纯粹交换经济中的市场一样,完全被视为汇总或平衡个人对公共政策之需求的一种制度,政府公共性缺失具有内在必然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政府面对的社会管理、经济调控、公共服务等领域对公共信息需求的复杂性与难度大大增加,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社会对公共信息需求越来越高,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信息的数量在日益增长,信息需求的种类也日益多样化,单单依靠政府对公共信息管理统一调度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②公众对公共信息资源的要求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取,比如公众希望获得个性化的公共信息服务,这依靠传统管理和服务模式根本无法做到;③为了更好地治理信息社会,政府需要将有关社会管理、经济调控、公共服务的信息快速、广泛地向社会传输,而传统公共信息滞后并而且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成本高昂,单单依靠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引入电子参与的内生动力之一。

通过电子参与管理公共信息资源意味着:①政府组织已经不是惟一的主体,管理的主体扩展到政府以外的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权力运行方向发生变化,从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统治,转向上下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关系;③形成了多样化的社会网络组织,从事公共信息资源的共同管理;④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和工具向适应协同模式要求的方向改变。电子参与的核心是强调以“多中心”治理观念替代传统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单中心”的思维模式,这是参与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整个管理实践行动的出发点。

2.2 公共信息资源市场管理的缺位可以通过电子参与来弥补

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选择,市场机制能够按照最优化原则通过供求关系、价格、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衡来推动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公共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的两个显著特征是:利用的非排他性和非抗争性。非排他性指不能轻易地把其他人排除在公共信息资源的分享和利用过程之外;非抗争性是指给定一定数量的公共信息,额外增加一个人使用不会导致公共信息资源生产成本的增加,即使用者(或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公共信息资源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公共信息资源的非排他性是其社会公共物品属性决定的;而非抗争性则是由于信息载体的低成本,公共信息的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导致公共信息的扩散传递非常容易,社会其他成员消费获得它的成本几乎为零。由于这种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了公共信息资源不能像其他资源和产品一样,可以完全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是现在人们也在考虑通过消除信息资源的公共产品特性,例如通过法律、技术等手段,使得公共信息产品能在市场上像其他产品一样的流通。带有盈利性的公共信息资源可以在政府的监管下由企业等盈利性机构进行管理。电子参与的管理方式能引入企业等盈利性组织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公共信息资源的市场管理机制提供了空间,可以通过市场调节的有力武器――供求关系、价格、竞争,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E-Partidpation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公众参与最早起源于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

分法,指在一个民主体系中,公民的核心作用应是在界定“国家意志”时的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至今的新公众参与运动(new pllblicinvolvemenl),以美国总统约翰逊颁布的伟大社会法案为现代公众参与时代开始的标志。同样,政府所承担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职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全部职能,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中大量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甚至是服务性职能事实上已经由企业及第三部门承担。公众参与到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的社会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参与的广泛应用,公众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条件更加成熟。电子参与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在公众参与上的应用,指为了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质量与可接受性,通过电子参与公共服务系统支持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电子参与方式优点如下:①参与人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极大地降低了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成本;②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知识传播与接收的优势,人们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背景知识更加了解,使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③电子参与方式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参与方式,参与人在一种平等、互动式的环境中进行讨论,有利于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决策的可接受性。

总之,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引入电子参与,有利于借助于信息技术,调动公众站在社会治理者的身份,协调各组织、各阶层的利益来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克服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维护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4、基于E-Palljdpation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引入电子参与,首先要明确其目标、原则、工具和流程等要素(见图1)。

4.1 目标

公众参与式的信息资源管理最终目的是实现整个社会最大限度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保障政治上的公平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政治上的公平性是指必须保证社会各阶层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机会与权利。经济上的合理性是指要用尽可能小的管理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管理受益。

4.2 原则

管理过程必须遵循的原则有:①平等协商原则,公共参与体现着开放、民主、公正的精神,对于公共资源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纠纷要本着平等协商的态度,尽可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②权利平衡原则,公共信息资源的权利主体较为广泛,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或损害他人使用公共信息资源的权利,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要照顾所有权利主体的共同利益,坚决反对独占垄断权利的现象;③最小省力原则,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公民参与过程中花费时间和精力尽可能小,如果公众参与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必然会加大交易费用,必将影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

4.3 参与主体

在不同类型的公共参与中,对参与者的组织是保证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和提高参与质量的前提。一般而言,可将公共参与中的主体分为4种类型:

4.3.1 有组织的团体 比如,政府、企业或某个专业委员会,他们具有特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的目标,参与目的是为了集思广益,制定出高质量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案。

4.3.2 多个有组织的团体 比如,某个信息行业的委员会,此委员会成员可能由多个有组织的团体参加,他们参与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方案,结果最终往往是兼顾多方利益,多个团体达成一种妥协性质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案。

4.3.3 无组织的公民 指一般的公众用户。对于一群无组织的主体来说,公共参与的组织将变得非常困难,不仅确定公民参与场所非常困难,也缺乏与每个成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因此,对无组织的公民,引入公共参与的目的在于了解公民对于公共信息资源使用的要求和呼声,或者通过最终的投票来行使表决权。

4.3.4 三种形式的混合体 这是最常见的公民类型。

4.4 方法

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采用的电子参与方法具体包括:①关键人物接触法;②电子建议法;③网上调查法;④网络公民会议;⑤电子咨询委员会;⑥电子调解。这些方法有利于公众意见的交流和共享,才能在公共信息管理方面形成集体意识或共识,从而化解各阶层的利益冲突。

4.4.1 关键人物接触法 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向公民中的“关键人物”征询建议是公众参与的最基本形式。管理者可以通过e-mail、电子公共服务系统中的公文流转软件、点对点视频(ppp-Video)等方式向他们提出问题,由他们对特定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关键人物接触法的核心环节是要甄别和确定关键人物的名单,名单的确定要针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各主题的特点,选择此领域中的权威人员。

4.4.2 电子建议法 所谓电子建议,就是公民通过网站上公布的意见反馈信箱、电子留言版、公共论坛等方式主动提出建议。通过这种途径,公民自发地与公共信息管理机构联系,要求提供某项公共信息服务,或表达改进建议,或提出要求。

4.4.3 网上调查 网上调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公众参与途径。对于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网上调查法,可以参考如下原则来选择:①在公共信息管理的某一问题上,管理者对于公民持有的观点或意见不确定;②针对某问题的行动方案已经被明确界定;③针对某一问题,存在多个有组织团体和无组织团体构成的复杂公民类型。

4.4.4 网络公民会议 当引入电子参与方式来支持决策的制定之后,公共信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BBS、电子公告牌、e-mail等形式对外公布公共信息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约定集体参与讨论的时间,并在约定的时间共同展开讨论。这种方式就像传统的“公民听证和公民会议”一样,最容易操作,也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子参与方法。

4.4.5 电子咨询委员会 电子参与也可以通过电子咨询委员会的方式来实现。电子咨询委员会由利益集团的代表组成,其中包括商业组织、劳工组织、政府官员以及公民组织。这实际上就形成了参与中的“共和体”结构,电子参与针对于那些代表较大公民群体利益的少数个人,而不是向所有人开放。

4.4.6 电子调解 当利益团体之间所追求目标的分歧非常明显,或彼此间不信任感十分强烈,或相关团体的数量过多。此时可以选择电子调解的方法,通过多方沟通来调和利益冲突方的矛盾,最终对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案达成共识。

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各种参与方法的优势,必须对每种方法的特点了然于胸。电子参与优于传统参与方式的地方在于:这些方法的组合几乎可以同时行,而组织者仍然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控制;不同方法之间的讨论还可以相互穿插,以取得更具代表性和更高可接受性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方案。

5、基于E-Partidpation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架构

为了应对复杂、动态的公众信息需求,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架构应该是一种灵活、弹性的形式,应当建立在对目标、原则、主体的详细描述、对工具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将这些关键要素整合的基础之上,其模式架构如图2所示:

第1步: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是针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和机会识别,从而使问题更加清晰。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草拟方案等。电子参与方法包括关键人物接触法、电子建议法和电子咨询法,对应的电子工具包括e-mail、点对点视频、留言板、在线调查、聊天工具等,通过这些方法提出质疑、发现问题。

第2步:具体目标规划。具体目标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确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预期实现的具体任务,主要由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如政府信息主管部门负责人、信息行业协会负责人、高校科研专家等)来完成。在这一阶段,常用的电子参与方法包括关键人物接触法、电子建议法和网上调查法,对应的电子工具包括e-mail、点点视频、留言板、在线调查等,通过这些方法对具体目标达成共识,并统一规划。

第3步:议程设定。议程设定的目的是对公众参与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详细设定,包括参与流程设定、参与人员选择、经费安排、时间进程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对应的电子工具包括e-mail、电子公告牌、留言板、聊天工具、公共论坛等。

第4步:决策生成。决策生成过程包括一系列保证决策可接受性的机制,比如,专家咨询、风险分析、调查分析和执行计划制定等。这是公众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常用的电子参与决策模式是分散参与式电子协商、团队参与式电子协商或整体参与式电子协商。分散式电子协商是指参与的对象是分散的、无组织的个体,这种形式最民主,但是由于众口难调,协商成本比较高。团队参与式电子协商指参与对象是有组织的团体之间,通常是为了某一集团的利益而协商。这种方式便捷、高效,但是带有维护集团利益的色彩。整体参与式电子协商是指某一集体的内部协商,这一方式的协商成本较低,但是民主精神欠缺。电子参与方法包括关网络公民会议、电子咨询法和电子调解法等,常用的电子工具包括e-mail、电子公告牌、电子投票、聊天工具、公共论坛等。

第5步:决策执行。决策执行是指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意见或者决策规划等的实施过程。常用的电子参与决策模式是电子参与式决策,电子参与方法包括关键人物接触法、网络公民会议、电子建议法和电子咨询法等,对应的电子工具包括e-mail、电子公告牌、留言板、聊天工具、公共论坛等。

第6步: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是指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决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执行过程的监控以及对用户反馈的应对。电子参与方法包括关键人物接触法、电子建议法、网上调查法和电子调解法,对应的电子工具包括e-mail、点对点视频、留言板、电子投票、聊天工具等。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公共信息 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 信息政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趋势的推进,公民信息意识的觉醒,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为当前信息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要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首先应当界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可以说,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依托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秉承了公共管理的精神理念。本文试图沿着这一方向探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1.1公共信息资源概念及其特征研究

“信息”一词定义繁多。《大英百科全书》中写道,“信息现象渗透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信息的多样性使得迄今为止所有要为信息下一个统一定义的企图都落空了”。要想给公共信息资源作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概念界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美国《公共信息资源改革法案2001)中把公共信息资源等同于政府信息资源。有关人士或从知识产权角度出发.或从社会性角度出发,或从政府角度出发定义公共信息资源,定义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概念阐述必然不同,但基本都反映了政府信息或行政信息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一思想同时。定义的不同也反映了公共信息资源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的主要构成是指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的集合,包括政府法规信息、政府公务信息、教育信息、公共健康信息、文化信息、农业信息、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环境信息等。范围再扩展一点,各种经济组织产生的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信息也属于公共信息资源,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

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具有经济性、智能性、规律性、整体性、非均衡性等特性;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公共信息资源具有公共消费性(共享性)和外部性特征。此外,公共信息资源还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公开性等特性。

1.2公共信息资源的类型研究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以按多种类型划分。如根据公共信息资源本身特性的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公共信息资源、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公共信息资源和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公共信息资源;根据形成方式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分为政府自产性公共信息资源、政府购买性公共信息资源和社会生产性公共信息资源;根据受益者需求范围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划分为全国性公共信息资源和地方性公共信息资源等。

1.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是指公共信息资源的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还包括普通公民。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的结构、类型、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改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加速信息流通,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

1.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其特征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1)社会公共服务事业部门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劳动保障、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服务等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管理;(2)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包括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如标准信息资源、专利信息资源、文献检索系统、信息搜索引擎等应用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有学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性,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层次性和动态性。层次性表现在根据反映对象的时空角度可将公共信息资源划分为社区公共信息资源、地方性公共信息资源、区域性公共信息资源以及国家或全球性公共信息资源等层次,不同层次的公共信息资源数量和权重也是不同的。动态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的公共信息资源范围是不同的,公共信息资源和私人信息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公共信息资源的复杂特性意味着在管理方法上应根据类型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行政机关和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以追求公共利益,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宗旨;(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具有政府一社会互动性;(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集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1.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运行研究

主要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计划、预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1.6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的预测研究

准确把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也是研究的重点。信息技术革命和民主进步推动着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向网络化和公开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标准化、个性化的趋势。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研究

2.1社会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很大,导致各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化程度、公民民主意识、信息教育水平等社会信息化建设明显失衡。正确认识现状有助于根据实情制定信息政策和发展策略,营造和谐的信息环境,采取更公平有效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社会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属于社会调研的范畴,有一整套成熟的调研方法可供借鉴。

2.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管理主体复杂多样。建立一套结构完善、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包括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性质、纵向的隶属关系及横向的协作关系、人员配备、职责划分等。

2.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所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这些方法有:生命周期管理法、内容管理法、环境扫描法、信息审计法、信息系统设计法、项目管理法、人力资源管理法等。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除了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特性,所以以上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变通。同时,公共管理中的技术与方法也可以被借鉴用于对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

2.4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研究

广义的讲,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有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组织存贮与检索技术、信息传送与服务技术等。技术开发主要在计算机信息科学领域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把这些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

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外部环境研究

3.1政策的研究

信息政策是国家为管理和发展信息事业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准则,是对信息系统运行机制进行调节的一整套政策体系.是国家对信息活动和信息事业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目前,我国在信息政策研究中比较集中探讨的问题包括信息政策概念内涵、信息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国家信息政策建设策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信息政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信息政策的体系结构、国外信息政策研究、不同国家信息政策的比较研究以及如何从信息政策的内在联系上构架一种合理的信息政策体系。就信息政策所面对的对象出发,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需要解决地域信息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信息化、信息安全与保密、国际信息流通、信息管理体制、科技情报、图书馆、大众传播问题、出版问题、信息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政策问题。

3.2信息法学的研究

信息法学主要研究在信息产生、传播、收集、处理、存贮、应用、交换等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转让信息所形成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目前,信息法学学术研究方面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几个热点研究领域有信息自由与平等、信息共享与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信息犯罪、信息网络中的法律冲突、信息法律制度建设等。狭义的讲,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有所区别,信息政策作为社会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具有灵活性、动态性、阶段性的特性,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而信息法律则具有稳定性、时效长、普遍性的特点,具有法律的强制力。信息政策对信息法律有指导作用,是信息法律的基础,信息法律则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两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有不同的功能优势。广义的讲,信息法律也属于信息政策体系。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保障信息来源的公开透明、信息渠道的规范畅通、信息权利的公平及可实现。

我国的信息政策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科技情报、信息技术和知识产权三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扩展到信息安全和网络规范、个人隐私,进入21世纪后电子政府和电子商务立法在信息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信息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国家级立法较少,宏观规划多于微观规划,定性的目标性的阐述多于定量的具体的措施,但加强信息政策制定、执行的力度已取得共识。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审议中,《图书馆法》的制定也在进行中。 

3-3标准的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标准是从行业角度、技术层面出发,保证信息的公开和共享,规范信息提供者的行为,保障公共信息资源可获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涉及的主要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公共信息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从业人员标准等。

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公民信患素质教育

4.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展要从加强人才培养入手。美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于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和工商行业的企业管理领域,追求管理传统,以管理理论统帅相关学科知识。而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于图书情报机构,思维习惯与传统根植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众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也是图书情报专业改名而来,这使得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脱离管理实践.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1)根据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实践确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性强而又相对稳定的有机的课程体系,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2)建立从中专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构成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以适应基层操作、中层管理、高层规划等不同层次工作的需要;(3)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4.2公民信息素质教育

对公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要使人们能够确认针对信息的需求。提出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认潜在的信息资源,制定成功的信息搜索、获得、评价、组织策略,并将新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公民信息素质教育还应包括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信息伦理,又称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界探讨信息素质教育局限于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和讲座,主要讲解图书馆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同时简单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等,手段相对单一,内容陈旧,并且很少涉及到信息伦理教育。与此同时,业界缺乏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来规范和衡量整个教育过程,评估教育成果。对公众普及信息教育,也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优化

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信息资源管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设施对社会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地搜集、整理、分类,以便于使社会上各生产要素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而狭义的概念主要是强调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雏形便是原先的档案管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企业内部信息的管理,还包括了企业外部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逐渐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也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即企业信息化构建方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主要表现在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及信息运用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范围。企业进行信息管理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来解析:

1.人员信息化方式

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而言,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管理。企业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渠道进行人员的甄选、培训、激励、管理等,使企业内部员工的职能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人员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节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还为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高效的渠道。

2.组织信息化方式

是指将信息化建设运用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上来,使原有的公司管理架构不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按照信息流的传递方向进行严格、正规、有序的管理。当然组织信息化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间、企业于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组织信息化大大减少了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资源的浪费,还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效率。

3.产品信息化方式

是指企业利用信息化建设渠道获取的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的商品中来,从而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产品的信息化最终导致企业的产品中信息含量逐渐增加,而物质比重逐渐降低,从而使企业产品由物质产品转向信息产品,信息化产品的增多也在逐步推动社会向电子信息化时代迈进。

4.信息技术化方式

指企业将传统的信息流管理转向网络环境下运用先进技术管理信息流的管理方式。主要形式是企业运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包括业务的处理、生产管理、客户交流等都是按照自动化管理方式进行的。信息技术化方式是企业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结构模式

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在企业中不仅要按照技术管理的模式进行,还应当强化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理念,构建而成的信息资源管理三维框架,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1.技术管理模式

技术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实用性、先进性、高性价比性等原则,促进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以促进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确保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有效运用。所以,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技术管理概况为以下内容:借助于网络环境进行企业所需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从而得到企业所需的具有决策指导意义的信息;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企业的销产业链中,并结合智能化设备进行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防火墙以及信息加密技术,来确保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外部引进先进软件的同时加强企业适应性软件的开发,从而实现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序化管理。

2.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从经济适用性角度出发,来监督并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用。它主要结合经济学中相关信息资源的成本以及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规律来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以保证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信息资源管理能够起到为企业创造经济增长点的效果。信息资源的特性超越了物质特征所包含的价值,因此随着网络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信息产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合理高效地配置信息资源;结合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的经济效益;结合信息资源分析商品成本、价格变动规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了解掌握宏观政策变化等。

3.人文管理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一主要原则,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人文管理模式就是指企业根据其信息化战略建设的要求,注重员工的信息行为,重视企业信息文化建设,并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环境,从而保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革新。信息资源管理在进行资源的整理应用过程中也应当重视人与社会等因素,将社会行为学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因为机械化、程序化的信息系统无法解决类似于员工的信息需求、员工的信息行为及信息价值评估等与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总结来说,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模式包括:企业员工信息化理念的素质教育、信息系统中专业型人才的配备、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以及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活动规划;制定相关的信息政策,以确保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用效益;解决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及相关法律方面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常用模式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1.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B2B是指企业之间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在信息系统相互沟通基础上的合作关系。B2B之间可以通过专用的系统网络,来实现相互间数据信息的交流、传播,为开展商务活动提供便利渠道。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所建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于相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该系统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商务关系,及时了解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情况。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是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构建的,它需要在网络上建造一个虚拟现实的企业间业务运作系统,在该虚拟系统上,相互关联的企业间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交流信息,如上游企业可以直接通过虚拟系统了解企业的原材料需求量及未来发展趋势,而下游企业也能更好地开展产品的加工、销售活动,这一系列环节就构成了电子商务的一体化运作体系。在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公司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及时,产品库存的适量,往往授权供应商和经销商访问企业的外网来获取相关数据,从而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提高准确的信息。这样的管理方式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它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也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基于B2C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B2C即“企业对客户”是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网络零售业务,正如日常生活中为广大消费者所接触到的“淘宝”、“亚马逊”“京东”、“聚美优品”等网上购物平台,他们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日常的经营销售活动,所有业务行为都是在网上进行的。简单的说B2C就是网上商店,消费者不用去实体店,在网上即可寻找到适合的商品,逛街、消费、支付一系列行为都在网上完成。随着B2C商业模式的普及,其优势也在日积月累中更加彰显,因此基于B2C的电子商务在商贸交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B2C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在Intranet构建CRM(即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客户的需求、教育背景等等数据,将存储到企业的后端数据库,客户数据库的存在,有利于企业方便获取客户的基本信息中第一手资料,减轻了企业在进销环节的压力。数据库则是由企业进行专门管理的,企业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获取的有用信息都会存储于数据库中便于企业实时应用,数据库也为储蓄客户信息、分析客户需求、指导企业运营提供了便利的工具。CRM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客户关系、了解同行业企业客户信息资源、分析客户需求、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3.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不同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范围相对较小,也更加便于管理运作。因此针对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就是信息流的高速运转,只有信息流达到高速运转,才能保证企业在生产线、现金流等方面的高速运转,这样才能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中最普遍的运用的就是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企业的所有资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供销链管理,从而达到对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实现科学管理。ERP系统将企业的内部运营与外部信息资源系统相连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从而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敏锐,为企业获取市场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系统更加方便了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管理活动,ERP系统作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各个子系统及各个部门都能获取实时信息,更推动了企业从事后治理到事前控制的改变。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改进

对企业而言,只有完善内部管理系统、掌握及时的信息资源、紧跟时代创新的步伐,才能使企业在信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对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还需要结合时展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优化改进。

(一)基于B2B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优化

实现基于B2B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基于Extranet的网络化模式

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技术使企业和其它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基于Extranet的网络化模式不限于供应链环节内的成员,它可超出供应链之外,特别是包括那些组织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供应商和客户。由于传统的B2B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在信息资源共享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Extranet的网络模型的构建是弥补不足的关键。

2.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框架

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框架便于提高企业间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它要求企业间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标准必须一致,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存储及分析应用规则必须一致。这样才能在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共享环节发挥有效作用。

3.优化信息环境

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下的,当然信息的流通也需要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供应链环节上的企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信息流得到高效快速的运作,才能提高企业间的共同竞争力。

(二)基于B2C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也只要是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但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商品与现实商品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亲身感受,在B2C的平台中,信息的流向也是企业的主动推出与消费者的被动接受,从而造成很多交易活动的无效性和网上交易平台的混乱。所以,企业在构建CRM(即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之外还应当建立ERP系统,严格控制企业在销售、库存、配送、第三方物流及售后各方面的运作,从而提高企业自身在电子商务行业中的竞争力。另外,随着B2C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用户及消费者用户的不断增多,网络系统的承受能力在接受不断的考验,同时也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这就给IT系统的升级发展提出了要求。

(三)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

在企业内部中,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依赖于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资源的利用也是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完成的。因此信息资源主要掌握在这些专业人员手中,而无法得到其他人员的重视。当然,对于信息资源的不重视也就意味着与创新型资源擦肩而过,企业员工对信息知识的不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知识创新水平。因此,要想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体系,首先要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流的传递速度和质量。组织结构的改变、权利的下放方便了知识型人才创新才能的发挥,从而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进程,也为企业实现知识创新提供了条件。其次是重视企业文化的革新,企业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内部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对企业组织文化进行革新主要是为组织提供一个开放的、可信赖的内部信息共享环境,鼓励员工实践和自主创新。

四、结论

从本文上述研究可知,在网络环境下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在应对当前企业发展来说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认识。因此,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还有待优化改进,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的额加强。而我国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就目前而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不能赶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国内外企业都在迫切的寻求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所以说,我们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李长云.供应链核心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2007(8):44- 46.

[2] 刘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6(25):89- 90.

[3] 王伟军,甘春梅.Web2.0 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变[J].情报科学,2009(8):1126- 1132.

[4] 刘平.基于价值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5] 黄飞飞.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型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6.

[6] 许亚湖.企业成本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 84.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exploitation and using of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ults, and the problems in confidential work, and discus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测绘成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密

Key words: mapping results;information resources;exploitation;using;confidentiality

中图分类号:P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083-02

0 引言

地理信息测绘成果的开发利用工作,就是针对本单位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挖掘有利用和开发价值的测绘成果,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服务。测绘成果信息资源不管在经济领域、军事领域还是在科学领域对国家各部门生产发展、国家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测绘信息成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诸多便利和途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危机,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时刻在窥探国家测绘信息资源,稍有不慎将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形势,探索测绘信息资源开发和保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值得我们思索与探讨。

1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特征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是为测绘工作提供基础图件而开展的测绘工作活动中形成的科技资料,具有测绘专业领域的科技档案特征。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是由踏勘、设计、施测、验收、技术总结等几个方面的纸质、电子资料组成。最终形成的成果勘界图、宗地图、地形图等在较长时期内具有现行作用,成为测绘工作、生产建设活动的依据。

测绘成规信息资源中的地形图、c之记、控制点成果以及航测数据都能多次用在统一测区内的不同测量任务中,节省了一大部分人力和物力资源。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类目众多,其中包括比例尺编绘、大比例尺测图、航测地形图地理底图编绘、各种比例尺的图件、水准点成果、三角点等,存储资料涉及摄影、硬盘和数字化存储,测绘信息多为影像、图表和文字形式。

2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保密工作现状

2.1 专业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匮乏

作为专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员,首先要掌握基础理论和测绘专业知识和,理解贯策保密职责,还要有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具备了这些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在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挖掘新的潜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测绘成果信息资料管理人员人数比较缺失,缺乏专业管理能力。

2.2 缺乏管理规范标准

测绘资源存储归档一直沿用地质矿产部1984年的《测绘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该规范已无法适应现今高速科技发展的需要,对现在许多新兴的高科技项目没有适用办法因而制约了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3 缺乏保密管理意识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军事科技,势必产生一些涉及保密的科技项目资料,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等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稍有不慎将会被窃取,被不法份子利用,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阶段各单位测绘成果信息数据只是处于数据整理状态,没有一套完整的保密规程和拥有专业保密素质人员严格的把关。虽强调内部提供利用,但保密性差信息资源流失情况存在。

3 措施及建议

3.1 建设高素质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队伍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要求管理员必须认真细致,并且持之以恒。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历史连续性的管理工作,需要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但同时也要求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对测绘专业知识、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的熟练掌握,并且还要不断学习和应对新知识,新的信息网络技术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去。

3.2 运用先进科技开发利用测绘成果信息资源

通过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提高了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充分体现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但同时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提条件,必须了解信息资源的特性及其利用价值,掌握资源规律性才能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开发利用。这就要求开发一套适合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处理信息的功能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形成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互补的检索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能通过对电子档案进行编辑及时、高效、准确地完成各项要求。

单位一般采用以图表式的数字汇集为主要方式,将本单位测绘成果信息资源与外单位成果信息资源重新组合,有限的、分散的、不完整的信息加以系统地整理与集中,使之在结构上趋于合理、在配置上趋于优化。

3.3 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保密措施及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测绘信息成果借阅是最基本、常用的服务方式,管理部门必须营造规范的阅览环境,为用户提供物可靠的检索工具,明确标示测绘信息成果管理要求中借阅方需要承担的义务,特别要强调要求其严格遵守信息保密协议,保证信息完整、安全。复制服务是提供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同时也保护了原数据不会遭到破坏。但测绘信息成果的拷贝不能违背各项法律、法规,要履行拷贝的审批手续,而且要加盖单位的印章以示负责,电子文件拷贝原则上应是利用者需要什么就拷贝什么,原载体上的其他电子文件信息不应与利用者所需的电子信息同时拷贝,避免把载体上存储的电子信息全部拷贝;应严格履行批准、登记、签收手续,数量上加以控制、时间上加以限制,并加强负责监督外借资料的保密与安全。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要对利用者关于信息资源的检索问题、资源内容的系统完整程度及其查找线索、检索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有关信息资源的知识等进行指导;电子档案在线利用方式具有快捷可靠的特点,通过以网络为支撑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单位局域网,实现测绘信息资源收集、整理、查找、利用管理的现代化。

通过实行双套备份、控制利用方式、控制利用权限、加强拷贝管理等有效措施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网和各级公众信息网,在解决网络安全和信息资源保密问题的前提下,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相关行业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4 结论

测绘成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保密方面的工作既能产生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有宏观效益、又有微观效益,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安全保障,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雪萍.地质测绘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J].地矿测绘,2008,3(90):47-49.

[2]杨云光.推进地理信息开发利用 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N].长治日报,2010-08-29(002).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范文第5篇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生产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逐步实施,涵盖了生产、工艺、质量、仓储、财务、营销等相关的大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当前,企业的管理目标逐步向精益管理深入,其中也包括了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精益管理,尤其是各内部部门电子文档等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需要信息化在这方面的有力支撑。本文借助作者开发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来加强企业知识资源精细管理。

二、问题来源

信息资源管理,具体说来,就是如何将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知识信息分类管理,达到集中管理、数据共享、权限可控,以替代频繁邮件传送、纸张打印等繁琐的管理。给业务管理提供一个可快速寻求支撑的知识信息化工具。关于部门信息资源管理需求,是各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的,信息中心也曾尝试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探索,包括采用局域网络共享文件夹等,但总不能满足管理部门关于集中灵活存放、查看下载权限控制、源文档保密等要求。本文经过研究新方法、新技术、整合了各部门的管理需求,最终建立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基本满足知识文档管理需求。

三、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信息资源管理建设,主要是结合关键部门业务处理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可在企业范围内推广的知识资源精细管理的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使用与推广,逐渐寻求快速高效的资源管理的有效模式,以提升部门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需求分析

根据各业务部门知识资源管理的需求,并对需求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形成分析报告,对资源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文档集中存放、文档格式灵活、用户权限管理、文档分类、文档权限灵活可控、信息保密、自由快速检索等。

2.功能设计

根据用户的需求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设计理论和实现技术,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的具体功能。

1)系统管理:实现用户注册与维护、用户密码修改、用户功能权限设置、系统菜单的设置等。同时为增强系统可扩展性,提供技术支持功能,满足系统有新需求时,可简单操作便即可实现。

2)文件管理:实现文件分类维护、类别权限维护、文件上传与维护、文件查看。文件分类维护,是管理员可以对所有文件进行分类的管理,分类应具备无限级别自由分类,每一类下都可挂接文档。类别权限维护,是指对每一个文件类别,可以指定用户可以查看、上传、下载的文档权限。

3)文件查看:文件查看是本系统的入口,也是用户最常用的系统功能。文档查看要实现三种管理功能:一是按照权限查看文档;二是源文档保密,无法通过本地找到源文档;三是查看采用完全绿色查看,即不需要安装任何阅读工具即可能查看文档。

3.技术架构

本着“把复杂留给设计、把简单便于用户”的原则,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具体实施可细分为数据库层、业务逻辑层、实现层、展现层四个层次。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开发工具采用、C#、JavaScript、CSS等多角度不同的语言工具。其中,不同工具用途不一样,互相补充。为架构,C#为主题开发语言,JavaScript为用户较好的交互体验,CSS为界面友好设计。

4.重点技术问题的解决

1)无限级别自由分类:技术实现方式为依托开发工具,进行反复的优化设计和多次试验,找出实现无限级别分类的一个通用程序方法。

2)用户对类别的权限设置:需要结合部门的需求,并考虑未来需求、系统必须具备相应的扩展性,设计完善的权限管理方法。

3)无障碍绿色文档查看:实现文档查看是本系统的一个技术难点也是实现文档保密的重点。本系统通过对国内外非阅读器方式提取文件查看技术进行研究,利用程序代码的控制,在不安装文档阅读器的情况下,快速查看文件,并具备文件查看的各种功能,例如缩放、跳页、缩略图方式等。同时采用加密方式对文件进行存储和提取,没有权限的用户不能获得源文件。

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