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高职教师 本科院校教师 生活质量 心理症状

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是由原来基础较好的中职改制而来,其特殊性也早就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特殊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以随机的方式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等共8所职业院校取了261名教师作为被试。同时,为了突出高职院校教师生活质量的特点,以同样的方式从云南师范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中选取了193名教师普通高校教师作为比较研究样本。此次调查发放了550份问卷,回收了517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为454份,有效率为82.5%。

(二)方法与内容。选取的是李凌江、杨德森所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该问卷共74题,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进行测量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生活质量越高。

同时,本研究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教师的心理症状进行测定。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得分越高,症状就越严重。该量表的主要指标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精神病性10个因子。

(二)统计与分析。问卷回收后,将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高职院校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生活质量的差异

根据表1显示,在四个维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得分方面,昆明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均明显低于昆明市本科院校教师。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

(二)单因素分析高职教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1、不同年龄段高职教师生活质量的差异

由表2可见,不同年龄段的高职教师在四个维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分方面存在不同差异,三者之间的差异到达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生活质量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的

2、不同学校性质及不同性别高职教师生活质量的差异

由表3可见,女性高职院校教师生活质量稍低于男性高职院校教师,但除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在躯体功能维度的差异显著之外(P<0.05),其他三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

3、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及其总分的相关

由表6可见,生活质量各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生活质量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平均分的相关系数为-0.76,相关性同样非常显著。

4、对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症状自评量表因子

从表5可以看出,高职教师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对于其生活质量影响以强迫和抑郁两个症状因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三、讨论

切尔尼斯(Cherniss)研究了因为自己的学生没有取得优异成绩进而产生无效感和沮丧感的教师之后,得到了结论: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是一定要有成效的,如果没有成效的话,教师会感到压力并且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倦怠[3]。因此面对较差教育环境及基础较差学生的高职教师,更比本科院校教师易产生无以为继的感觉。

本研究发现,不管是从生活质量总体情况还是其四个维度上看,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新加坡学者Kau在其研究中指出,总体满意度和年龄呈正相关[4]。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教龄较短的教师还处于一种工作经验、财富、人际关系等方面积累的时期,而教龄较长的教师则已经开始享受这种积累。

从以往研究看来,女性对于生活质量的评价尤其是躯体功能方面的评价大多是低于男性的,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女性相对而言更容易身心疲惫,也很容易形成“女知识分子家庭角色功能不良”[3]。

Bradbum奠定了幸福感评估的情感取向模式,他将情感成分两个结构成分,即正性情感成分和负性情感成分。他认为,幸福感就是这两种相互对立然而又同等重要的彼此独立的结构成分之间的平衡,正性情感增加一个人的幸福感,负性情感降低一个人的幸福感,总的幸福感正是这两者之间平衡的结果,即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之间的平衡[4]。幸福感,正是评价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心理症状正是一些负性情感的集合,因此从Bradbum的幸福情感评估模式来看,自然不能片面地说生活质量是随着症状的减轻而提高的或是说症状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减轻,把心理症状看成是对生活质量唯一的影响因素。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通常各症状因子得分显著偏高的(如大于2)的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得分都不会高,而生活质量比较高的高职教师,通常情况下心理症状的各症状因子的得分也都不会显著偏高。所以,通过该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提高生活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改善一定的心理症状,而改善心理症状应该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进忠.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团.基础教育参考,2004,9.

[2]张河川,李润仙.中年教师心身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3):14-16.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85-02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是各种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我国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衰患者,患病率达0. 9%[2]。在美国,约有500万心衰患者,并以每年增加50多万新病例的速度增长[1]。不断恶化的症状、体能的下降、治疗的副作用。反复住院以及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等都可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由传统的以治病为目的转变为以有利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类生活条件、提高人们QOL为最终目的[4]。因此,对心衰患者的治疗一方面是要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病死率、再住院率及心功能恶化,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减轻患者病痛,提高QOL[5]。

1 生活质量的概念

QOL主要是用来评价个体身心健康水平和个人功能完美状况的。到目前为止,QOL的定义缺乏理论上的统一。以往应用较多的是Levi[6]提出的“QOL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良好生活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量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来表示的”。目前比较公认的是1993年WHO QOL研究组下的定义:QOL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体验[7]。

2 生活质量的测量方法

生活质量量表有两大类,一类为普适量表,另一类为疾病特殊量表。

普适量表的优势在于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在各种人群的QOL评价,从而对不同人群、不同临床试验进行QOL比较。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该病本身特性可能对QOL的影响,从而丧失了一些敏感性。用于心衰患者QOL研究的普适量表很多,常见的有一般健康调查表(MOS SF-36)、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SF-12和中华生活质量量表(ChQOL)等。其中,SF-36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QOL标准化测量工具之一。它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包含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8个领域。共36个条目[8]。该量表现有4个版本,其中,美国标准版使用得较多,中文版在我国也已经普遍使用[9]。龚开政等[10]的研究显示,中文版SF-36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时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

疾病特殊量表则更多的关注疾病本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不时会遗漏许多重要信息。常用的测量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特殊量表有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严重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QOL-SHF)、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表(KCCQ)、左室功能不全问卷(LVD-36)等。其中最常用的是MLHFQ,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y Cohn博士于1987年开发,含有疲倦等身体领域条目8个、沮丧等情绪领域条目5个和其他领域条目8个,共21个问题,所有条目都是6阶段评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己被翻译为多种语言,使得量表的研究结果具有国际可比性。中文译本已由朱燕波等[11]开发出来,经评价研究,LHFQ中文译本是有效的、可靠的。其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条件是:调查对象是基于临床选择的知情同意者,调查方法是自填法结合个人访谈,由患者自我评价QOL。

由于两类量表各有优缺点,目前多推荐在一个研究中同时采用一个普适量表和一个特殊量表来测量生活质量[12]。

3 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众多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心衰患者的问卷调查与正常人群的对比分析,无一例外地发现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偏低。一项对社区居民的大规模调查显示,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任何其他心血管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关节炎、抑郁等慢性病患者[13]。为了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要了解其影响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 1 社会人口学方面

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一定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14];性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论也不统一,Riedinger等[14,15]的研究发现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比男性差,但亦有研究发现在生活质量方面男女心衰患者没有差别[16];患者体重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肥胖者往往呈现低生活质量[17];有配偶者较单身者生活质量高[18];体力劳动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危险性是脑力劳动者的2. 4倍[19]。

3. 2 疾病相关因素方面[19,20]心功能等级越高,生活质量越差:随着心衰年限的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的危险性也增加;运动耐力越强,生理功能越好,整体生活质量越佳;伴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3 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Bennett等[21]的研究显示65岁以下的男性相对于≥65岁和妇女获得的社会支持最少,且社会支持的变化影响着生活质量的变化;而抑郁作为心衰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22]。

3. 4 其他方面:心衰患者常常伴随许多症状,可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呼吸困难、疼痛、水肿、疲劳、焦虑及抑郁等常见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做了大量的报道[14,22]。最近,对睡眠障碍的研究较为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约有40%~60%心衰患者伴有阻塞性呼吸困难和潮式呼吸等器质性睡眠呼吸障碍[23]。Brostrom等[24]的调查发现,心衰患者的睡眠习惯普遍发生改变,入睡和睡眠保持困难,并导致日间困乏和疲倦,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

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性研究方法多为同一样本干预前后比较或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对比。

4. 1 健康教育:在很多情况下,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他们缺乏相关知识有关。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教学途径帮助他们获得相应的知识,改变以往错误的行为和想法,有助于形成健康的行为,进而提高生活质量。Kutzleb等[25]对心衰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每日体重管理、饮食及服药指导等,结果显示,病人能有效进行疾病自我管理,大大改善了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张悦等[26]通过对128例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明显地改善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使其能更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和康复计划。林育群等[27]通过加强对心衰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和要求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良,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总日数及降低死亡率。

4. 2 运动训练:金菊林等[28]的研究证明适度的运动训练对心衰患者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作用,这与Toda[29]的研究结果相同。李宏等[30]的研究表明,坚持每日2次或2次以上的6 min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心理症状,最终改善生活质量,对促进心衰患者的康复亦有着重要作用。李莉等[31]的研究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她们发现,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4. 3 控制饮食:控制饮食是一种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在Colin[32]的研究中,65名心衰患者被分成两组,30名患者在干预组,35名在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低钠饮食(2~2. 4 g/d),并严格限制液体的摄入,每日不超过1. 5L。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正常饮食。6个月后,相对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5 小结

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心衰患者的要求,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目前,关于生活质量量表及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己经很多。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做好心理和各项相关,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04 update[M].Dallas: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3.

[2] 顾东风,黄广勇,何 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3] Ekman I, Fagerberg B, Lundman B.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ense of coherence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comparison with healthy controls[J].Heart Lung, 2002, 31 (2): 94-101.

[4] The WHO QOL Group.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QOL-BREF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J].Psychology,1998, 28 (3): 551-558.

[5] Shephard RJ, Franklin B.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life: a major goal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J].Cardiopulm Rehabil, 2001,21 (4):189-200.

[6] Levi L, Anderson L.Psychological stress: Population,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M].New York: Spectrum Publications, Halsted Press, 1975.

[7] WHO.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M].Geneva: WHO,1993.

[8] Ware JE.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M].Boston MA: The Health Institut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1993,465-470.

[9] 王素华,李立明,李 俊.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1):4-8.

[10] 龚开政,张振刚,朱 宁,等.SF-36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182.

[11] 朱燕波,折笠秀树,郑 洁,等.心功能不全QOL量表中文译本信度效度的初步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337-339.

[12] Dempster M, Donnelly M. Measuring th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with ischaemic heart disease[J].Heart, 2000, 83 (6):641-644.

[13] Hobbs FD, Kenkre JE, Roalfe AK, et al.Impact of heart fail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comparing common chronic cardiac and medical disorders and a representativepopulation[J]. Eur Heart J, 2002,23 (23):1867-1876.

[14] Jaarsma T, Halfens R, Tan F, et al. Self-car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rt failure: the effect of a supportive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J].Heart Lung, 2000, 29 (5): 319-330.

[15] Riedinger MS, Dracup KA, Brecht ML, 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o gender differences exist?[J]. Heart Lung, 2001, 30 (2):105-116.

[16] Riegel B, Moser DK, Carlson B, 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are minimal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 2003,9 (1): 42-48.

[17] Evangelista LS, Moser DK, Westlake C, et al.Impact of obesity o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 Eur J Heart Fail, 2006, 8 (7):750-755.

[18] Luttik ML, Jaarsma T, Veeger N, et al.Marital status, quality of life,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Heart Lung,2006, 35 (1): 3-8.

[19] 李 伟,刘克强,沈 彬,等.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3-406.

[20] 廖江涛,丁家崇,王志强,等.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04-406.

[21] Bennett SJ,Perkins SM,Lane KA,et al.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J].Qual Life Res,2001,10(8):671-682.

[22] Ola BA,Adewuya AO,Ajayi OE,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Nigerian out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 Psychosom Res,2006,61(6):797.

[23] Parker KP,Dunbar SB.Sleep and heart failure[J].J Cardiovasc Nurs,2002,17(1):30-41.

[24] Brostrom A, Stromberg A, Dahlstrom U, et al.Sleep difficulties, daytime sleepines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J Cardiovasc Nurs, 2004, 19 (4): 234-242.

[25] Kutzleb J, Reiner D.The impact of nurse-directed patient educ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in people with heart failure[J].J Am Acad Nurse Pract, 2006, 18 (3): 116.

[26] 张 悦,严 静,龚仕金,等.心衰患者的自护教育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评价[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5):50.

[27] 林育群,蔡文阳,林婵兰,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6,6(7):102-103.

[28] 金菊林,涂鸿华.运动疗法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1):1041.

[29] Toda G,Shibata S,Nakamizo R,et al.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training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exerci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lcular dysfunction[J].J Cardiol,2004,44(5):179-187.

[30] 李 宏,陈务贤,梁 榕,等.六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6,28(7):1111-1113.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 肝癌;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92-02

笔者所在医院对2012年1-12月收治的45例肝癌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7岁,平均(58.5±22.5)岁,受教育程度分别为本科及以上9例,大专5例,高中及以上21例,初中及以下10例。干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7~76岁,平均(59.5±22.5)岁,受教育程度分别为本科及以上9例,大专5例,高中及以上21例,初中及以下1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均经本人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全身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

1.3.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1)个性化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通过与患者多次的沟通与交流,摸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点,便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性格开朗、心理状态较好、对自身患病情况已完全知晓的患者给予鼓励,对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进行介绍,同时介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对于性格内向、心理较为脆弱、对自身患病情况已完全知晓的患者应先给予心理安抚,对他们讲解一些抗癌明星的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抗癌信心。教会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包括播放一些轻音乐、瑜伽式的冥想训练、深呼吸等放松方式来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随时保持一种乐观,向上,开朗的心境。对于对自身患病情况完全不知晓的患者,采用委婉和谨慎的方法与其进行沟通。(2)加强对疼痛与不适的干预。肝癌患者由于癌组织增大,压迫正常组织,患者表现为慢性持续闷痛,化疗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与患侧卧位,以减轻腹壁,在疼痛时疼痛时指导患者以胸式呼吸,尽量深呼吸,减轻腹部压力,减轻疼痛,如疼痛还不能缓解,可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药物。(3)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食低脂、清淡、高蛋白、易消化无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

1.4 观察指标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价其生活质量,量表共6个领域,每个领域4个方面,共100个问题。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功能状态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独立性领域和精神支柱领域5个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高与死亡率高的重要器官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胃癌与食管癌,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1-3],肝癌患者确诊后根据情况一般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结合化疗、介入治疗等,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药物不断问世,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4-6]。但由于肝癌在目前尚无法根治,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晚期肝癌患者不会伴疼痛及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身体的不适与心理安抚是对稳定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是极其重要的[7-10]。

生活质量的概念非常抽象,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高低无法用固定的仪器及仪表来测量,旁人也无法判断,只能由自己来评定的[11-14]。WHOQOL-100生存质量表是全球通用的、科学的评价生存质量的标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研究用此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心理领域等五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抗癌信心,并传授科学的方法,教会他们克服不良情绪,同时加强对疼痛与不适的干预,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的疼痛和不适,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增进抵抗力与免疫力,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贵邦.对肝癌介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50-851.

[2]包世敏,陈小珍,邝碧娟,等.护理于预对肝癌患者综合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28-29.

[3] 王裕珍,樊俭,杨兴华,等.社会支持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2):3341-3342.

[4]郭丽萍,程光荣.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514-515.

[5]胡丽璇,梁敏,张春燕,等.护理干预对巨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19(2):43-45.

[6] 滕丽莹,黄桂敏,黄秋环,等.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72-1474.

[7]周玲.康复护理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197-198.

[8]王品楠.整体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08-209.

[9]张志君.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9-40.

[10]郭枫.护理干预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7):1358-1359.

[11] 陈俊华,冯国菊,轧春妹,等.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6):749-751.

[12]李少丽,冯国琴.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2):1345-1346.

[13]刘传蓉.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70-171.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0-0006-02

The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sleep quality and lif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nea syndrome

FU Jianfen FU Jiangtao HUANG Qingli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Surgery, Lishui People’s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leep quality and lif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nea syndrom, and study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All 90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90 normal adults were col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We analyzed the sleep quality and life quality by questionnaires. Results The score of sleep quality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 of life quality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ositive correlation were fou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clusion The higher score of sleep quality, lower score of life quality ar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nea syndrome. The essenti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clincial work.

[Key word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nea syndrome; Sleep quality; Life quality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并具有一定危险的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2%~4%。OSAS是指成人夜间睡眠时阻塞性呼吸暂停时间>10 s,患者7 h睡眠呼吸暂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5次以上[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发展可引起机体长期缺氧,造成各个器官的损伤,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发生变化。我们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评分,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差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耳鼻喉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男67例,女23 例,年龄29~65 岁,平均47.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5例,糖尿病病史31例,扁桃体肥大14例。入组成员中肥胖者占83%。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②有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③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较好地理解问卷中的问题。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精神安定剂、催眠剂与抗组胺药物等易加重打鼾的患者;②患者合并有其他躯体疾病可能会影响睡眠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同期收集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成年人做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7~65岁,平均47.1岁。两组在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调查方法

在进行调查前征得所有患者及对照组成员的同意自愿进行,调查员为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时间为30~60 min,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睡眠质量的调查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由23个题目构成,分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是否服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部分,总分0~21分,每部分按0~3分计分,“很好”计0分,“较好”计1分,“较差”计3分。累计得出PSQI总分,≤5分为睡眠质量良好,>5分为睡眠质量不佳,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的调查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8个角度,即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每个角度的得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高表明生活质量好。发放量表90份,回收90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6.12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并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以α = 0.05为统计学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调查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x±s)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的比较

调查中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梦魇、尖叫、肢体动作、入睡困难、片段睡眠、打鼾、夜尿次数增多、日间过度思睡的发生率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析发现,观察组8个角度的评分,即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

2.4 观察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应用线性相关分析对观察组中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评分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二者呈正相关性(r = 0.48,P = 0.0293)。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睡眠时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塌陷阻塞为特征,通常伴随着血氧饱和度降低,表现为睡眠中出现打鼾、憋气、睡眠结构紊乱、白天嗜睡等症状[2]。由于机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常引起各类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过度的白天嗜睡、晨间头痛、思维迟钝、认知障碍等并发症。有研究指出OSAS患者中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加重[3],并且OSAS与脑血管病有很高的并发率,高达70%~75%[4]。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例中,因脑卒中与心肌梗死造成的死亡率要比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睡眠质量的量表,应用较广,同时适合中国人应用。SF-36是评定生活质量的一种简明量表,可对人群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行综合测量[5]。

本实验结果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且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梦魇、尖叫、肢体动作、入睡困难、片段睡眠、打鼾、夜尿次数增多、日间过度思睡的明显增多,提示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应当引起临床的关注。实验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存在着正相关性,提示干预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使干预更具有针对性和协同性,达到更好的效果。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负性情绪将伴随整个治疗的始终,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观点认为呼吸暂停引起入睡后醒觉或由深睡转为浅睡、醒觉的增强,可以降低肌张力而加重上呼吸阻塞[6],这种阻塞可引起睡眠质量的下降,也因此引起生活质量的普遍降低。因此临床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变化,并依据不同的症状及表现进行综合性的干预,努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重塑患者的生活方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下,睡眠质量下降,且表现为较多明显的睡眠障碍。由于生活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具有正向协同作用,因此临床中进行心理干预时,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引起的继发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包海荣, 余勤, 刘晓菊, 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势化蛋白1水平变化[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31): 71-73.

[2] 林其昌,黄建钗.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8,14(24):3761-3764.

[3] 朱章剑. 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1):84-85.

[4] 王升,鲁娟娟. 脑血管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关系[J]. 中外医疗,2011,10(6):122.

[5] 张晓雯,蔡晓岚,潘新良,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5(1):97-100.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白血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病人往往因化疗副反应、病情、心理压力等不能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血病病人的生存期逐渐延长,病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2]。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照顾白血病病人的责任主要由其直系亲属承担,在支持病人完成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照顾者作为最重要的照料者和社会支持者,其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病情和转归[3],对照顾者心理状态的研究对白血病病人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实体瘤病人的生活质量研究较多,但对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研究较少[4],为此本研究应用我国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描述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水平,同时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描述白血病主要照顾者焦虑及抑郁水平,并探讨两者相关性,以期为护理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及宁波市共5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白血病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以下简称照顾者)207对,进行问卷调查。病人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及以上;②由临床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及血常规、骨髓象报告诊断为各型白血病。照顾者纳入标准:①为病人的亲属,承担病人主要照顾责任(24h中照顾病人时间最长);②年龄18周岁及以上;③照顾时间1个月以上;④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病人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心、肺、脑功能衰竭者。照顾者排除标准:①领取报酬者;②近期遭遇其他重大应激事件者。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1.2.1.1一般资料调查表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咨询5名副高以上职称临床护理专家后,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分为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两部分。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疾病史、化疗疗程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及与病人关系。1.2.1.2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由Zig-mond[5]和Snaith于1983年编制,主要应用于医院非精神病性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筛查。该量表为14个条目的自评量表,由2个分量表组成,7个条目评定焦虑(HADS-A),7个条目评定抑郁(HADS-D)。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4级计分(0分~3分),每个分量表的计分范围为0分~21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快速筛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已经在国内外肿瘤病人中广泛应用[6]。1.2.1.3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是国内于1990年制定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试行草案[7],量表内容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等12个条目,采用1级~5级评分,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得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差,反之亦然。满分60分,生活质量极差为小于21分,差为21分~30分,一般为31分~40分,较好为41分~50分,良好为51分~60分[8]。1.2.2资料收集参与调查研究者经统一培训,向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后发放问卷,并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研究者当场检查确保无遗漏并收回,若有遗漏,则要求调查对象立即补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4份,收回210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207份,有效回收率96.73%。1.2.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对白血病病人及照顾者的一般资料、病人生活质量及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描述各变量的相关关系;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均为双侧概率。

2结果

2.1病人及照顾者一般资料

照顾者焦虑水平本组白血病照顾者HADS-D得分为9.58分±4.23分,焦虑者HADS-D得分≥8分138人,其中轻度焦虑者HADS-D得分8分~10分60人,中度焦虑者HADS-D得分11分~14分43人,重度焦虑者HADS-D得分15分~21分35人。

2.2照顾者抑郁水平

本组白血病照顾者HADS-A得分为9.45分±4.48分,抑郁者HADS-A得分≥8分138人,其中轻度抑郁者HADS-A得分8分~10分58人,中度抑郁者HADS-A得分11分~14分50人,重度抑郁者HADS-A得分15分~21分30人。

2.3病人生活质量情况

本组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为41.99分±6.65分,12项条目中,得分最低的依次为面部表情、日常生活、疲乏和治疗副反应;得分最高的依次为自身对癌症的认识、疼痛和对治疗的态度,见表2。2.5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与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由于白血病照顾者焦虑及抑郁得分均呈非正态分布,故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与病人生活质量得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照顾者焦虑水平与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s=-0.137,P=0.049),照顾者抑郁水平与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s=-0.147,P=0.034)。其中,照顾者抑郁得分与病人面部表情、治疗副反应、日常生活及对治疗的态度呈负相关,见表3。

3讨论

3.1白血病照顾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析

Bigatti等[9]指出,照顾者不仅要承担病人生病后无法继续的工作,还要面临新的照顾责任,这些角色的转变常导致他们产生较严重的情绪问题。国外研究结果显示,20%~50%的癌症病人亲属可能存在情绪障碍[10];而国内学者调查显示,我国癌症病人亲属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提示癌症病人亲属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其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关注[11]。本研究白血病照顾者中,焦虑者及抑郁者均超过2/3(各占66.67%),且半数以上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问题(56.52%),说明白血病照顾者群体焦虑及抑郁水平较高,其心理问题更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3.2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情况分析

生活质量研究在癌症病人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耿静静等[13]采用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eu)对120例急性白血病住院化疗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急性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较差,其中功能状况的得分最低,得分最高的是社会/家庭状况。林荣桂等[12]采用欧洲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对82例门诊白血病病人进行调查,发现85.4%病人生活质量自我评价不能达到完全满意。本研究中,白血病病人生活质量尚可,分析原因可能是采用了国内专家自行开发的生活质量量表和本组病人中有部分生存期较长、病情发展较缓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以及本组病人中大多患病时间较短有关。生活质量评分最低的依次为面部表情、日常生活、疲乏和治疗副反应;面部表情是内心感受的最直接反映,虽然生活质量总分情况较好,但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可能并非如此;化疗的副反应、繁杂的检查治疗以及疾病本身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干扰,也造成病人经常感到疲乏而需要得到他人的照顾。得分最高的依次为自身对癌症的认识、疼痛和对治疗的态度,说明病人生存欲望较强,对疾病的认知与态度较积极,这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3.3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与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照顾者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与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即照顾者焦虑或抑郁越严重,病人的生活质量越差。说明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影响着白血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病人的心理状态、病人对治疗副反应的感受、病人日常生活及对治疗的态度产生负性干扰。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自癌症病人确诊起,医务工作者即应将其家属作为关注及服务对象[14]。照顾者作为病人住院期间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其心理状态随时都可能对病人的治疗、生活产生影响,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白血病照顾者,对存在负性情绪者及时开展护理干预,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