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跌倒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老年人 跌倒 原因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32-01
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是指个体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变;是指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上、地板上或更低的地方[1]。其发生的原因不包括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老年人跌倒是自身机体各组织器官衰退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自主性损伤[2]。为此如何做好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及干预阐述如下。
1 跌倒的原因分析
1.1 内在危险因素
内在危险因素是指主要来源于患者本身的自我因素,其隐匿性和不可逆转型决定了其须经医护人员仔细询问后方可获知[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老化、功能退化,各组织器官的认知、感官、运动等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突发事件,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严重后果。
1.1.1 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减低、身体虚弱、反应差,受到环境改变、疾病的影响更易发生跌倒。老年人发生跌倒机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2 病理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心理及认知因素、一系列脑组织损伤,组织器官功能损伤及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等一系列疾病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增多。在其众多病例因素中,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为主要病理因素。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前庭、嗅觉及本体等感觉,视力、视觉分辨率、视觉的空间、深度感及视敏度下降,触觉下降,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下肢关节的位置觉下降等均可导致平衡能力降低。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协同运动能力下降也会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3]。
1.1.3 心理因素
老年人自我认知欠缺,对自身能力过高估计和对危险性认识不足,不愿麻烦护士和家属以及对所有事都勉强为之等因素皆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沮丧、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可削弱老年人对外界因素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4]。
1.2 外在危险因素
1.2.1 环境因素
据相关资料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其中51%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是否危险及老年人对环境是否适应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两个主要方面。影响老年人跌倒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室内环境因素:光线不足,地面潮湿,凹凸不平,房间内有障碍物等一系列因素会增加跌倒的危险。(2)户外环境因素:雨天,道路拥挤,行人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3)个人环境:不舒适的穿着及行走辅助工具、居住环境的改变,交通损伤等可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
1.2.2 药物因素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和不良反应。如口服降压药物过量,可能出现降压供血不良综合征。镇静、催眠及抗惊厥类药物可导致老年患者本体觉下降、意识混乱、反应时间延长等,影响运动功能。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利尿剂、奎尼丁等药物可干扰前庭正常功能,增加跌倒的危险。而且服用大量不同种类的药物会发生药物联合作用,这进而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更大。
2.1 跌倒后现场紧急处理
老年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求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立即将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硬物,防止舍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立即保证平稳,尽量平卧[5]。
2.2 一般护理
根据病人病情,做出相应护理措施。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预防不必要的危险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跌倒后病人的长期护理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供相应的基础护理;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协助其进行锻炼、康复训练,促进其身心功能恢复,身体健康。
2.3 做好心理护理
亲人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对跌倒的患者做好人文关怀,应以和蔼的态度及切实的行动来帮助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慢慢走出恐惧的心理。根据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6]。
2.4 健康指导
正确评估危险因素,通过制定针对性措施,来减少和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同时,老年人需要不断增加防跌倒的意识。告知家属及患者本身相关护理知识。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合理用药,在适当的范围及条件内用药,以避免不必要的突发事件发生。同时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及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5 加强住院患者跌倒的防范
对住院老年患者实施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告知患者、家属及陪客注意事项。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跌倒预防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使预防跌倒的护理工作更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更好地预防住院患者的跌倒,增强了医护双方的责任意识和提高护理管理的内涵质量[7]。
3 结语
近年来,老年人跌倒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老年人跌倒的护理重点在于正确的评估和预防,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评估工具。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寻求测评的客观依据,以便科学、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更大限度地满足其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5-1027.
[2] 王莹洁,林梅.影响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的行为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09(29).
[3] 张娜,李电东,邓洪斌.免疫系统的衰老及机制[J].国际老年学杂志,2014,35(1):27-31.
[4]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人民出版社,2008:124-128.
[5] 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S].2011.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78-02
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1]。跌倒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并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跌倒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2]。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由于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平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跌倒,因而,脑血管病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有跌倒史的老年脑血管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1 临床资料
在本科住院期间有跌倒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45例,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7±5)岁。意识清,能独立行走,排除疾病急性期。45例患者中有7例导致骨折,11例导致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未产生其他严重后果。
2 跌倒相关危险因素
2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3]。本组病例中有25例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跌倒,其中因地面潮湿滑倒9例,夜间起身如厕因病房光线过暗致跌倒6例,穿着拖鞋活动不慎跌倒6例,下床时因扶助活动餐桌(该餐桌底安装万向轮)致跌倒4例。
22 疾病因素 脑血管类疾病有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性血压过低等原因使老年住院患者偏瘫、脑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患者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发生跌倒[3]。本组病例中有11例由于疾病因素导致跌倒,其中脑梗死偏瘫患者5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例,小脑梗死步态不稳患者1例。
23 药物因素 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可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4]。本组病例中有9例由于药物因素导致跌倒,其中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过量出现“降压供血不良综合征”3例,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而未及时进食出现低血糖3例;失眠患者服用安眠药于次日晨下床时感失衡2例,焦虑患者服用抗焦虑药后出现全身无力而跌倒1例。
24 生理因素 女性跌倒的机率约为男性的2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5]。
25 心理因素 一些老年住院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对所有事情都勉强为之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
26 其他因素 患者跌倒还可发生于较长时间卧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引起短暂性脑缺血而发生跌倒。
3 护理对策
31 重视环境的改善 病房布局合理、安全,房间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灯光直射,夜间熄灯后护士及时打开夜灯,地面应平整,保持干燥。护士协助发放患者衣裤,避免衣裤过长、过大,着鞋合适;病区的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设扶手;与维修组联系后将活动餐桌的轮子均安装刹车,患者入院后教会使用。
32 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宣教 要重视入院宣教,包括环境宣教、安全宣教、药物宣教、疾病宣教、锻炼宣教等。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可以采取多次宣教,通过提问的方式让老年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应向高危患者及家属讲授跌倒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落实好陪护。提醒老年患者生活起居做到: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预防跌倒的发生。如脑梗死偏瘫患者,护士要指导患者缓慢起立或坐下、上下床及肢体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并给予更多的照顾,将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取之处等。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嘱其改变时动作要慢,定时监测血压,有头晕、头痛、头胀时及时告知医生。对于脑供血不足、小脑功能不全等平衡功能障碍者,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如厕等应随时有人照顾。视力、听力差的患者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对于有过跌倒史的患者,嘱其记住过去跌倒的方式、时间、地点,从而加以预防。指导患者穿防滑拖鞋,选择合身的衣裤,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嘱患者行走时要有人搀扶,24 h专人陪护。老年患者外出检查,一定要有护理人员陪同。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慢性疾病,减轻老年人平衡功能的损害,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让老年人掌握自己有哪些跌倒的因素,给予预见性的指导,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研究表明:增加体力活动,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重要作用。活动多的老年人因跌倒引起的麻烦明显低于不活动者[4]。指导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增加髋部活动和平衡操有助于防止跌倒[5]。
--------------------------------------------------------------------------------
33 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勿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4 心理护理 鼓励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对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跌倒的危险性,发现困难及时求助于医务人员;对于发生过跌倒的患者,约有50%跌倒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恐惧心理[6]。因此,要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跌倒,克服恐惧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
4 讨论
据统计,每年有20%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其中5%~15%的跌倒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7]。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人文关怀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是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措施。
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相关的生理变化,也包含一种或多种病理性的因素及内在因素和环境的联合作用。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韦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73
[2]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5,5(5):56
[3]张玉兰,马腾宵,王勇琴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6,5,23(5):29~31
[4]库洪安,詹燕,于淑芳,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9(2):143~144
[5]季淑凤,朱慧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63~65
[6]田洪江,易磊老年病治疗预防与调护[M].北京:中医古藉出版社,2006:171~174
[关键词] 老年人;跌倒;预防
随着老年期高龄人口的增多,因老化组织器官功能的衰退和老年慢性病所引起的跌倒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维护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那么在老年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不可忽视。
跌倒是指平地行走时摔倒在地或从高处摔倒在地的现象,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欧美国家每年就有40%--45%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跌倒一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于第六位。
老年人跌倒多发生在室内,主要是室内、卧室和厨房内;少数发生在室外,主要是街沿和台阶处及下雪天。老年跌倒后轻者可并发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臼等,重者可出现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甚至丧失生命。
预防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应在评估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措施,总的原则是去除或纠正危险因素。
跌倒的预防措施
1.评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观察老年人的平衡功能的测试及跌倒预防指数的检查,筛选出易跌倒的危险人群,帮助其分析可能的诱发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2.改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2.1布局房间布局简洁,家具稳定、摆放适当。
2.2地面平坦、无水、不滑,避免打蜡,卫生间洗手盆、浴缸、坐便池附近铺设防滑砖。
2.3通道走廊宽阔,无障碍物。
2.4楼梯:设置扶手,台阶平整无破损、高度适宜。
2.5照明:开关方便、老人易触及,室内光线充足且分布均匀、不闪烁,尤其是浴室、卧室和楼梯处
2.6睡床:床的高度和床垫的松软度适宜。
2.7卫生间:坐便高度适宜,邻墙设有扶手。
3.指导日常生活
3.1穿着:衣、裤、鞋要合适。走动时尽量不穿拖鞋。穿脱鞋、裤、袜时坐着进行。
3.2行动与活动:走动前先站稳再起步。日常生活中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危险性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走动。进行日常活动时要有人照顾,外出时要有人陪同。
使用坐便器的方法:双腿站稳,双手把住扶手,然后缓慢下蹲身体。
3.3跌倒后起身的正确方法:先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再匍匐向前爬行,慢慢移到坚实可支撑的平面并向上引申。
3.4夜间安全防范:反应迟钝、有性低血压的老年人,最好在睡前将便盆放于床旁。意识障碍、身材高大或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的老年人,睡眠时可在床边加床挡。发现老年人睡向床边时,及时将其推向床中央。
4.运动锻炼:规律的运动锻炼可减少10%的跌倒发生率。运动锻炼的形式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活动能力和个人兴趣选取,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平衡操、运动操等。
5.重视相关疾病的防治积极防治可诱发跌倒的疾病,如控制高血压、心律失常、癫痫发作,以减少和防治跌倒的发生。
6.合理用药
7.避免给老年人使用易引起跌倒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和剂量,缩短疗程。
8.心理护理:通过教育,是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在不能及时主动向他人求助,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9.健康指导:加强健康教育,向跌倒高危人群、家属及照顾者讲授跌倒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老年护理;跌倒;意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13-03
小脑对于躯体平衡起着调节功能,小脑出现问题,走路时身体就会不平衡,这也是造成一些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原因[1]。在视觉方面,大多数老年人的视力也已经渐渐退化,老花眼更是普遍现象,对距离的评估不良,对黑暗的适应力不好,看不到路面状况,因而容易跌倒。同时,有些老年人因为低血压或是其他原因会形成头昏,尤其是从床上很快地站立,即从卧位过快变成站立位时会使老人失去平衡而跌倒。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罹患了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糖尿病,这些疾病也会影响老人行走时跌倒,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血糖偏低时会头昏,造成老年人容易跌倒。另外,老年人跌倒,除了本身的心理与生理因素之外,外在环境也存在危险因素,例如地板过于光滑、灯光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老人跌倒。笔者对160例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08年1~2月住院的160例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入选标准为意识清晰、认知正常、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者。
1.2 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调查表共有3个部分:第1部分调查老人一般情况和跌倒状况,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状况、静态站立和走路步态、疾病史、服药史以及在近1年内的跌倒状况;第2部分为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量表,共有23条目,主要调查老年人情绪与心理(2条)、周围生活环境(10条)、生活习惯(11条)等方面的预防跌倒意识,每条目有2个选项(1为“意识到”,0为“未意识到”),满分为23分,得分越高则预防跌倒意识越强,其内容效度索引(content validity index , CVI)值为1.0,其信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值为1.0 ;第3部分为老年人预防跌倒行为量表,共有23个条目,主要调查老年人情绪与心理、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预防跌倒行为,每条目有2个选项(1为“做到”,0为“未做到”)满分为23分,得分越高说明预防跌倒行为表现越好,其CVI值1.0,其 Cronbach's α值为0.65。通过访谈进行资料收集,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等。由于资料呈非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推论性统计分析,应用秩和检验比较有无跌倒史老人的预防跌倒意识及行为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老年人的预防意识与行为的相互关系。
2 结果
2.1老年人一般情况资料
见表1。
2.2老年人跌倒状况
在本次研究中,27.0% 老人(43例)在过去的1年里有跌倒史,且均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共发生104次跌倒,平均(1.53±1.14)次,其中有一位老人1年内共发生8次跌倒。有跌倒史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9.09±4.66)岁,无跌倒史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6.25±6.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与行为
见表2 。
2.4 有无跌倒史的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和行为差异
见表3。
2.5 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与行为关系
见表4。
3 讨论
3.1 老年人跌倒状况
本次研究显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27.0%,且有跌倒史老人平均年龄高于无跌倒史老人,相关研究支持本结果。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容易发生跌倒。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随增龄而上升,每年有30%~40%老年人发生跌倒[2-3]。本研究中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占88.1%(141例)。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神经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低血压也可导致头昏、体力不支而跌倒,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险越大[4-6]。本研究中长期服药的老人占85.7%(137例),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服用降压药物后,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下降,心排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老人易出现头昏跌倒。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老年人跌倒发生在室内。相关文献报道跌倒最易发生在卧室床旁和厕所,由于起床时发生一过性眩晕或视物不清、站立不稳而跌倒[6-7]。本调查显示腿脚无力、障碍物绊倒和头昏跌倒是跌倒的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骼系统功能降低、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尤其是股四头肌力量下降)而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移动功能下降,易引起跌倒[8]。
3.2 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与行为
表2显示,老年人都有一定的预防跌倒意识和行为,但环境对跌倒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由于环境意识的极差很小也就是大多数人在环境方面的意识得分集中,而环境方面的行为极差很大,得分很离散,这种资料分布特点影响了相关分析,所以未呈现有统计学意义。环境作为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外因相对是稳定的,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意识到居住环境要便于自己日常生活,避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但在行为上有时会忽略[9]。
3.3 有无跌倒史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和行为差异
本研究显示,无跌倒史老人的预防跌倒意识和行为的总分、情绪与心理和生活习惯分值均明显高于有跌倒史老人,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跌倒史老人相对于有跌倒史老人具有较高的预防跌倒意识,能较好地重视情绪与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对跌倒的影响,并能较好地控制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改造居住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建议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加强预防跌倒知识及措施的教育,强化对跌倒危害性的认识,鼓励老年人切实做到各项预防措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3.4 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与行为关系
本研究显示,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总分、情绪与心理、生活习惯得分均与行为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跌倒意识越好的老人能更好地控制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改造居住环境,避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在日常生活起居、外出活动和身体锻炼等方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在老年公寓中应进行避免跌倒的宣传计划;制作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在老年人活动多的场所如社区、公园、医院进行宣传并发放,提高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从而促进其预防跌倒行为的有效措施,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27.0%,且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上升。跌倒主要发生在室内,主要是由腿脚无力和障碍物绊倒所致,跌倒主要造成软组织损伤、心理害怕和骨折。无跌倒史老人的预防跌倒意识和行为均明显优于有跌倒史的老人。提高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可促进其预防跌倒的行为,从而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跌倒可引起老年人心理、身体损害和社会经济影响。在生理、情绪和心理、疾病、药物、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多种引起跌倒危险因素。跌倒的发生率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8]。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应从提高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抓起,促进其预防跌倒行为的实施,从而避免或减少跌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Fader G,Cryer Cr,Donovan S,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in people over 65[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0,321:1007-1011.
[2]蹇在金.现代老年学精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6-90.
[3]姜旭文,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348.
[4]张键,伍爱婵.广州3个城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1,9(5):257.
[5]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4.
[6]库洪安,舒军萍,崔伯燕,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对预防跌倒的认识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3.
[7]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7-398.
【关键词】老年患者 跌倒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91-0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每年大约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过跌倒,15%发生2次以上,并伴有骨折、软组织损伤和脑部伤害等,特别是身体衰弱、有肢体功能障碍却有一定活动能力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的痛苦和负担,而且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1]为了减少住院患者在院跌倒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在院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改进和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上半年在院跌倒的老年患者共计8例,其中因护士对跌倒风险评估不足致跌倒的2例,患者依从性差致跌倒的2例,因疾病原因导致跌倒的1例,因家属陪护不到位跌倒的1例,因病房设施损坏致跌倒的2例。跌倒患者的年龄均大于65岁。其中3例发生严重后果,其余5例均产生不良影响。
2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
2.1护士的主观因素 护士对患者的入院宣教不到位,且有的老年人接受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的理解护士的安全知识宣教。另一方面,科室年青护士多,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不足,未能认真的落实相关的防护措施。
2.2患者依从性差 自信心和跌倒时的情绪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个性好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尝试去做,这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概率。另一方面对于跌倒的重视不够也是导致跌倒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虽然老年人接受了预防跌倒的教育,但是大多数调查对象觉得跌倒和自己无关。
2.3疾病原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维持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均有减退,造成步态的协调性、平衡的稳定性和肌肉力量下降。另外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前庭功能、本体感觉下降,加上活动越来越少,跌倒风险随之增大。任何能导致步态不稳、肌肉功能减退或晕厥前期状态、晕厥的急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跌倒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服用多种药物可增加跌倒风险。事实上,老年人常常由于合并多种疾病而大多服用多种药物,并且通常同时服用如降压药、降糖药及镇静安眠药等单个就可能诱发跌倒的药物。另一方面害怕跌倒的心理,又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增加。[2]
2.4家属的重视不够 家属及陪护人员缺乏防范跌倒的知识,对跌倒所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部分陪护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疏于照顾,这些均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
2.5病房设施损坏 病房内的凳子,病床,走廊及厕所的扶手等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如若损坏未及时维修,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跌倒。
3对策
3.1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认认真真落实在院患者的安全宣教。可通过向护士讲解一些跌倒的实例,对护士起警醒作用。另外要经常对年青护士进行风险防范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制定了在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每周对在院的老年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得分采取动态的防范措施。
3.2教育老年人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动作。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安全的生活行为方式。如注意走路速度、拐杖的适当使用、夜间起床不要太急等。平稳做事更能增强自信,从而减少跌倒的危险。光知道自己的活动能力还不够,老年人在活动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防跌倒准备。自己需要干什么,一定要事先想好,并制定好行动的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活动能力明显受损的老年人尤其重要。需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方式方法,活动过程中有无可能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应对措施,如果发生跌倒该如何求助等。虽然繁琐,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跌倒的风险,减轻跌倒的损害,并在可能跌倒时得到及时救助。
3.3凡是能够引起跌倒的药物老年人尽量不用或慎用,或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优先选择对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较小和不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老人服用镇静安眠药时,在其未完全清醒时最好不要下床活动。老年人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跌倒的发生。
3.4适当的看护能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除了看护人员的直接帮助可以避免跌倒的发生,减轻跌倒的损害外,在有人看护的条件下,老年人的活动更有信心,可避免担心、恐惧、慌乱等导致的跌倒。有经验的看护人员能让老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活动,并且在必要时给予身体、心理上的支持,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
3.5环境干预措施 病室内的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提供适合老年患者居住的良好环境,设立无障碍通道,走廊设立扶手,厕所设有扶手。[3]
4小结
针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原因进行分析,我院各科室实施上述对策后,于2012年下半年对在院的老年患者跌倒的情况再次进行分析,跌倒患者2例,1例因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致跌倒,1例因患者的疾病原因致跌倒。由此可见,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后,在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几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宋岳涛. 老年跌倒及预防保健【M】.1版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