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 心理问题 提示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73-02

当今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社会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诱惑,若没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状态,很难适应时代潮流,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是在必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制定各种措施和政策以保证全面进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也基本在这一阶段趋于成熟。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若不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于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有效促进因素。”[1]因此,要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就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在学生时期甚至人的一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血液地和事业上的成功。”[2]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还要加强他们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的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样有广阔的社会前景。

2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学校应建设一个一定档次的心理咨询室,购置必要的设备和软件,有效进行各种心理咨询和辅导;此外,应出资培训一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应资助心理咨询室进行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到系部、班级、全体学生中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问题的出现。

民办高校心理咨询室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心理素质培养计划的实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和咨询,还担负着向全校教师普及心理知识的任务。[3]心理咨询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忧解难,开发潜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把握机会,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近年来,随着许多民办高校心理咨询室的不断完善,服务活动的不断展开,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心理咨询已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3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

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都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以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把知识、经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以课堂教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4]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民办高校应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并开始讲座、选修课、专题报告等宣传形式,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现实和客观环境,塑造完善人格。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训练,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强的自我调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5]

4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队伍建设

高校“三级体系”的构成为:第一级是学院心理咨询室,主要对第二、三级网络进行相关支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以及个体咨询等工作的开展,对心理委员开展培训活动等;第二级是各系心理辅导站,由各系学生管理工作负责人任站长,根据学生总数指定一名或两名专职辅导员老师负责日常工作,辅导站成员为各班级心理委员;第三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班级),在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一至两名,辅助辅导员开展相应工作。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各级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要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一支以专业心理教师为主,以其他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为辅的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和问题。[6]另外,必须通过各类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工作水平、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适与人格的提升,才能有效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和加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是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

5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更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民办院校,具备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会潜移默化的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心理话剧展演等形式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有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总之,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都将有助于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健全优秀品格和增强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

6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学生入学之初,应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全面调查和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分类、归档、调查、跟踪,以至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干预。同时定期约请部分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做进一步的面谈分析诊断,区别出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另外,做好该部分学生和日常个体咨询的学生档案,有助于的日后的跟踪和教育措施的再调整,切实有效的做到学生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及时干预,有效避免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

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通过以上几点途径和对策能很好的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恋爱观。

参考文献

[1]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孟晔. 浅论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集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04):111-112.

[3]姚本先等.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4]姚本先等.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范文第2篇

已有研究证明,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并已成为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二位死因。大学生的暴力行为也是一种较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是指有意地伤害他人或自身身体和精神的行为。

著名的“挫折―攻击”理论模型的创立者多拉德认为,攻击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必然前提。修正后的“挫折―攻击”模型,其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它只是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造了一种唤醒状态或准备状态。

攻击有两种指向:一种是指向自身,即自伤、自残或者自杀;另一种是指向他人,即暴力(攻击行为)。大一学生入校后需要在生活、学习、人际等方面进行适应和调试,在这期间会遇到诸多挑战,也必然会遭受挫折。因此,本研究在结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等因素,分析其与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关系,为日后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及帮助。

一、对象、工具与方法

1.对象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某高职院校面向大一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问卷率为87.78%。其中男生59人(37.3%),女生99人(62.7%)。问卷由各系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主持施测, 由被试大学生现场独立完成。问卷的发放和填写采用网络和纸质两种方式。

2.工具

① EPQA是在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及其夫人编制的艾森克人格调查表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该表共85个项目,由E、N、P、L四个量表组成,主要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三个维度,其中E维度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强度密切相关,N因素与植物性神经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②暴力风险:攻击问卷(BPAQ),该问卷在对攻击性的测量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该问卷各条目5点计分,共29个条目。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4个维度。③自杀意念: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由夏朝云编制,包含26个条目,包括绝望、睡眠、乐观和掩饰4个因子。④SCLl-90,共90个项目,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⑤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个体进行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方式,其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调解着应激同身心健康的关系。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主成分: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各含10个条目。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 Y果

1.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总体状况

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总体状况如表1所示。

2.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户籍差异比较

经表2数据分析显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学生在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得分及各因子中未见显著差异。

3.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差异比较

经表3数据分析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暴力风险的敌意因子上呈现差异显著,其他各因子及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总分上差异均不显著。

4. 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与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结构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表4显示,大学生SCL-90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200~0.502之间。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均分与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其他与绝望、睡眠、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敌对与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掩饰呈显著负相关。除恐怖因子外,SCL-90各因子与总均分与暴力风险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恐怖因子与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表5显示,E(内外向)与自杀意念总分及绝望因子呈显著负相关。N(神经质)与绝望、睡眠、乐观和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精神质)与绝望、乐观和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正相关。L(掩饰性)与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负相关。N(神经质)与暴力风险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L(掩饰性)与暴力风险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精神质)与身体攻击、愤怒、敌意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表6显示,NC(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总分及绝望、睡眠、乐观呈显著正相关;PC(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总分及绝望、睡眠和乐观呈显著负相关。NC(消极应对方式)与暴力风险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C(积极应对方式)与暴力风险总分及愤怒、敌意呈显著负相关。

5.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特质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暴力风险和自杀意念为因变量,以SCL-90、EPQA和TCSQ的各因子及总分为自变量,分别考察SCL-90、UPI、EPQA和TCSQ的各因子对暴力风险的预测作用。根据表7、表8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SCL-90中的敌对因子、EPQA中的N和L因子进入了暴力风险的回归模型。SCL-90中的抑郁因子、EPQA中的N(神经质)和TCSQ中的PC(积极应对因子)进入了自杀意念的回归模型。

三、 讨论

1.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在人口学变量中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暴力风险的敌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是在面对心理困境或者是挫折情境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为敏感,更容易与他人或环境产生对立情绪。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有留守儿童的经历,离开父母的关爱,在亲戚家或者是寄养家庭生活的经历让他们看待周围世界时多了些紧张和警惕。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具有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由此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对目前的生活和现状不太满意。

2. 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和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总分和暴力风险总分与SCL-90总均分呈显著性相关(P0.01),与SCL-90各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200~0.502之间;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总分与EPQA的各因子呈显著性相关,暴力风险总分与EPQA中的N、P、L呈显著性相关。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各因子与EPQA各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总分与特质应对方式中的NC和PC均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各因子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关性。由此可知,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和特质应对方式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3.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和特质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SCL-90中的扯砸蜃印EPQA中的N,L因子进入暴力风险的回归方程时,可有效预测暴力风险的发生;EPQA中的N和TSCQ中的PC进入自杀意念的回归方程时,可有效预测自杀意念的发生。这一结果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可进一步明确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路径。我们的教育可以在降低敌对状态、稳定情绪水平及提高其社会性的成熟水平方面发挥作用以降低暴力风险;也可以在稳定情绪和减少消极应对方式方面发挥作用以降低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于 情,王礼桂,黄 艳.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3).

[2]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100-102.

[3]胡玉婷.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4]黄艳苹,李 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7):806-807.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卫生教育;必要性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标准也有所变化,通过调查统计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在连年升高,大部分学生都伴有一种甚至多种健康问题[1]。现代健康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性知识,引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大学生卫生教育意义

1.1 促进大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卫生教育是一种把健康知识即由教育的方式转变为个人及社会所能接受的健康行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卫生教育活动,能够使大学生自觉的采用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此来使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排除,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预防,使健康系统工程更加健全[2]。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发展阶段,很容易接受一些知识。学校可以开展如讲座、电视、电影等卫生教育的宣传方式,使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人卫生等多个方面知识得到更深的认识和提高,也要可以使学生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得到改善,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病发生的几率控制到最低程度,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

1.2 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等,人们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校大力开展卫生教育工作,培养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吁大学生从自身做起,共同携起手来创造良好的、整洁的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以此来避免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产生,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2]。

1.3 增强了学生立志成才的责任感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3]。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使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感,使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大学生对卫生教育内容的需求

2.1 心理卫生教育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带有转折性的关键时期,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学知识、长才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极好时期,同时也是他们心理问题和矛盾冲突较多而自己又缺乏相应成熟解决能力的特殊时期[4]。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学习、择业等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负荷越来越大。近年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之态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对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甚至少数大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自残、自杀。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5]。

2.2安全卫生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 当代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存在三个不足的方面,一是社会经验不足;二是独立生活能力不足;三是自我保护意识不足[6]。随之而来,侵犯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多,高校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为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安全问题,防止学生人身、财产受到损害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切实开展好消防安全教育、网络安全、防盗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校园安全和稳定。

2.3生殖与性教育

2.3.1 性知识教育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面临恋爱、结婚、生育等问题的群体,学校和家长要改变思想,要在性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服务上充分理解、尊重和帮助他们,不要避讳和学生谈论性的问题,在高校应当开设有关性知识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男女双方的生理结构,解开性的神秘面纱,同时还要传授一些相关的避孕措施,知道正确的避孕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与性价值观。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困惑,他们非常渴望从自己所尊敬的师长那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引导[7]。他们希望通过健康教育得到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性方面的问题,避免隐患的发生。

2.3.2艾滋病教育

艾滋病自被发现以来,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大学生处于艾滋病感染高危多发年龄段,属于艾滋病防治的生理学意义上的重点人群[8]。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思想和行为都较为活跃,恋爱和择偶已成为校园生活无可回避的问题。但由于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大学生群体正日益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易感人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系统、持久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和情境分析,将性病艾滋病预防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避免空谈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预防原则,增强大学生应对危险情景和拒绝不安全行为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减少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9]。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观念;问题;预防保健;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58-02

大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群体,不仅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道德素养、牢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又具有健康的身体。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由于缺乏对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很少注重健康活动的训练,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活动也很少,使得大学生普遍处在亚健康的状态,身体素质不佳。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各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对于大学生的自身的个性形成和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校和学生都要加强对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

1 现代健康观念的主要内容

现代的健康观念主要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三个方面,我国公民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健康要求,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

所谓躯体健康就是指身体各个发育正常,身体各个机构性能完整、无缺陷,具有健康的体魄。躯体健康从六个方面要求人们,分别时体型匀称、体重达到标准,具有抵抗普通的传染病和感冒等病情,眼睛敏锐明亮,发泽光鲜发亮、头屑较少,牙齿没有龋齿,干净、颜色正常,牙龈无出血现象,身体肌肤具有弹性。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精神健康、心理素质良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优点和缺点、自身的能力特长等,有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对于自身的缺陷能够坦然面对,接受自己、认可自己。个人具备发育完善的大脑,与年龄特征相符的智力条件,没有智力障碍和大脑疾病等。个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接受自己,也可以接受身边的人,乐于助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并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工作、生活的乐趣,认可他人与自己一样有着重要的存在性和价值,在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等。此外,良好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热爱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激励自己在工作中进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持有一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变化不大,不会亦喜亦忧、多愁善感,不自卑、不焦躁,不自暴自弃,遇到困难不畏惧,能够勇敢面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总是处在乐观、满意和愉快的状态。所谓社会性健康又包括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两个方面。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个人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明确的观点和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能够承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道德健康是指在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尊重健康准则,重视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促进和维护。道德健康还包括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如捐献爱心、献血等,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等,这些都是衡量道德是否健康的标准。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性健康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也能相应地推进躯体健康的发展,保持自身的整体健康状况。

2 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轻微或者严重的健康问题。大部分学生熬夜现象严重,晚上一点以后才睡觉的学生大有人在,晚上不睡,白天不起,周末可能会睡一个上午或者直到下午才起床。不重视早餐的重要性,早上为了赶课,不吃早餐,导致上午的课程还没有结束,就出现饥饿、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喝酒、抽烟等现象较多,一些男生甚至女生都会存在抽烟、喝酒的问题,他们认为生活中的压力太大,抽烟、喝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却忽略了这些行为对健康的损害程度之大。大学生的生活缺乏规律性,最终导致了躯体健康受到损害。另外,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中,结果显示,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轻微的心理障碍,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缺乏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心理障碍使得他们产生自卑感,学习成绩下降,生活态度不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降低,最终导致轻微的人格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出现。

大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针对躯体健康问题,是由于大学生的睡眠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因素形成的。现代的大学生都是居住在集体宿舍中,舍友之间的干扰性较大,又由于自身压力等的原因,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足够的睡眠时间,形成睡眠障碍。大部分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慵懒,很少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体育课程减少,更加得不到有效锻炼。锻炼意识薄弱,特别是女生,更加缺乏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影响自身的健康素质。大部分在校生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起床吃早餐,而三餐中最重要的则是早餐,它对于人的营养的补充十分重要,大学生却不能引起对早餐的足够重视。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不高,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表现出生活懒散、对事物不能提起兴趣、对生活的积极性不高等。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导致积极性下降,成绩不好,影响到自己的心情,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变得自卑、情绪不高等,从而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认为别人不如自己,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很大的人际交往障碍,有的学生为了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忍受对他人的不满情绪,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心理健康。还有恋爱问题,由于被别人拒绝,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不能正确与异往,导致在爱情中受到挫折,从而不能正视自己所面临的情况,最终使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3 针对大学生健康观念转变的预防保健对策

对于学校而言,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定期向学生灌输健康知识。完善学校内部的医务室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增加设备,选择优秀的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给学生开设一条良好的健康预防保健通道。此外,学校还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保证学生的健康,及时发现有健康问题的学生,并进行及时的健康维护,防止流行疾病在学校内部的感染,定期对宿舍卫生进行检查,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宿舍卫生等,从各个方面做好学生健康的预防保健工作。

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注意调整自己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熬夜现象的出现。增强体育锻炼,坚持每天散步、跑步等,增强自身的体质,调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促进发育,增强自身的健康状况。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注意合理的饮食,保证一天三餐在规定时间内进食,一定要重视早餐的重要性,每天都要吃早餐,补充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杜绝暴饮暴食和节食等现象的出现。此外还要减少饮酒量和吸烟量,要充分了解酒精和烟草对身体的危害,自觉地维护健康,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针对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预防和保健。首先,要增强自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特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时刻考虑别人的感受,坦然面对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和客观现象。有不良情绪要及时与他人交流,防止走极端、钻死角,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从书中学到更多的交往知识。最后,要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和规划。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思考未来想要达到的目的,并制定一定的计划,有步骤地一步步达成目标。避免失去方向、生活迷茫现象的出现,及时根据所处环境进行规划的调整,增强生活的计划性,为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于社会性健康的维护,要在维护自己健康的同时,加强对他人健康维护的意识,提高个人素养,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定期的鲜血,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质量,还能帮助到需要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能力和特长,承担起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4 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一定要加强对自身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魄。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从各个方面加强自己对健康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和健康同时发展,共同进步。此外,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做好健康的保健和维护工作,自觉提高自己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小兰,李永红.体检信息化系统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5):225-227.

[2] .高校医院在医疗改革中定位的几点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2010(02):102-103.

[3] 崔月颖,王小万.《塔林:增加财富与促进健康的卫生系统[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02):23-25.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交往、发展的基本保证。[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好学乐学,学习能力强――智能协调发展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智和能是两个概念。智是智力,能是能力。智力属于认识活动范畴,它主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它要解决能不能、会不会的问题。两个都好才是健康。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先天的智力水平差异不大,能力是后天培养的,而学习的本质就在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可是考上了大学也并不意味着你仍然是个高智能的人,每年我们学校都有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试读、留级、退学或缓发毕业证或肄业的学生,其中还不乏入学时高分段的学生,他们中许多都是因为不会学习,学习调试不当,自主学习能力差造成的。所以,高职高专学生应该有旺盛的求知欲,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智和能协调发展才是健康的。

(二)情绪稳定,情感健康,善于自我调节―协调和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内心体验的外在反映。也就是人喜怒哀乐的外部表现特征。人的情绪和情感一定要和外界环境协调一致,保持乐观开朗,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然而,高职高专学生在情感问题上经常表现出三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一是期望值过高引发的失落心理。二是由于恋爱不当而导致的情感困扰。三是由于缺乏竞争力而产生的就业焦虑。

(三)有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怕困难挫折―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人们都想成为意志坚强的人,成为生活的强者,高职高专的学生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把“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坡在《晃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保证,是他们战胜困难的动力,也是他们迎接未来挑战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进入大学后,因专业方向、就业导向的确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明显提高,但也有一些学生脱离管束后,沉湎于上网、看小说、谈恋爱而虚度光阴。因心智成熟、独立生活,大多数学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坚持性逐渐增强,但也有一些学生遇到点挫折就心灰意冷,丧失信心,遇到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大多数学生在离开父母的呵护后,生活能够自理,可以独立处理个人事务,合理安排生活开支,果断性和自制性得到充分发展,但也有一些学生还是离不开“拐棍儿”,抵抗不住外物的干扰和诱惑。所以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必须正视学生意质品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发展。

(四)心胸宽广,容己、容人、容事―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须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莱斯・吉布林则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归结为技能和技巧,而85%的成功都归结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可见人际关系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每一名大学生都是带着昨日的辉煌与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大学校园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大家在这个集体中,如何适应这个环境,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一些自私、蛮横、孤傲、猜忌、心胸狭窄的人在集体环境中是不受欢迎的。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所以,集体生活中需要同学间的互相帮助,相互宽容和体谅,人际关系和谐了,心理就健康了。

(五)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信―人格完整无缺陷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曾说:“人格像每一种有生命的物体一样,随着成长而发生变化。”完整的人格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拥有完善的人格就是要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将自己的所思、所说、所为协调一致,[4]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乃至外部世界,既要有远大理想又有近期能实现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在大学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优异,但就是思维另类、偏激,总是和大家格格不入,不合群,要么是脾气暴躁,要么闭门谢客,不理不睬,闷头胡思乱想,有的人因人格缺陷还做出极端事件。虽然存在人格障碍的学生属于少数,但对个人和集体的危害却不容小觑。我们可以通过必要的干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二、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一)要学习心理健康的常识性知识,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首要的问题是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学习必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水平,可以自觉运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不适进行自我调节,达到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必修或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参加讲座、报告,借助各种媒体宣传和读书等方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人不可能永远都处在好情绪中,大学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有困惑、有烦恼、有负面情绪。这个时候,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会自觉及时的宣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

1.适度的宣泄。宣泄的方式有很多。如:流泪、倾诉、书信、日记、听歌、运动、书画、散步等,你总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宣泄是自我保护和保养的有效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宣泄掌握一个度,不要报复、毁物伤人。

2.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增进社会交往,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除课堂以外的更广阔的平台。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社团活动、勤工助学、竞选干部、党课学习、课外学习、文体比赛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增进人际交往,维护身心健康。

3.求助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方式,求助于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解决大学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当然,有些人错误的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老师帮助解决一切问题,这是片面的。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学会自己帮助自己。心理咨询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从而达到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要认识自己”。 一个人要想减少心理内在矛盾冲突,关键在于认识自我。大学生要不断修正自我认识,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主动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坦然面对自身的不足,悦纳自己。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的了解,正确的认识,还要坦然的承认,欣然的接受。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跪着。”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付诸努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巨人。

参考文献:

[1]张志华,于书忠,宋中展,路维.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2]夏建军,石国强,毕树广.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

[3]黄静宜.论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