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手机消费

大学生手机消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手机消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手机消费

大学生手机消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 品牌 质量 价格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移动通信市场增长加速,其突出代表就是手机的普及急剧上升,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手机产业。但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国产品牌手机与外国品牌手机的争夺市场之战愈演愈烈,使得手机产业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技术创新空间相对减小,要在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细分市场,了解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有关手机的消费行为,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以加大对市场的开拓。

在手机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消费群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消费主力军。纵观今日的校园,大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已成事实,甚至在发达地区的初中校园里,也出现高的手机普及率。手机消费的低龄化趋势使得研究青年消费群的手机消费行为变得刻不容缓。而大学生作为这一消费群的代表,研究其手机消费行为,为在这一细分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提供依据,使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本文以青岛地区的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揭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我国手机产业应对手机消费低龄化趋势,制定相应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本项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随机取样调查。一般来说,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己有产品因素,也有消费者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本研究中主要围绕产品因素包括品牌、质量、功能、外观、价格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行为的。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影响购买手机决策的因素来打分,采用七分制,而第二部分是对手机产品的一些具体要求来进行选择。市场调查是中国海洋大学2004级市场营销的部分同学等完成的。调查对象是青岛地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共5所高校,包括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达83.6%。 而在被调查的500个对象中,每人都有手机,这说明大学校园中手机拥有率已达到很高的比例。

三、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影响大学生手机购买的因素分析

在此项研究中,我们将主要围绕消费产品本身的因素包括品牌、价格、质量、功能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手机购买行为来分析。

可以看到表1,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第一考虑因素为质量,第二考虑的因素为品牌,其次为功能与价格。产品的质量永远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作为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可靠的质量,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消费者往往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的质量。而价格高低与购买意向则比较复杂。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不熟悉的,倾向用价格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价格高的被推断为高品质的。而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而言,显然属于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质量的消费群,他们的经济收入决定了他们不会考虑价格高的手机,不管产品的品质如何。

2.品牌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大学生手机购买注重的是质量,但就质量而言,大学生属品牌推断型,而不是价格推断型消费群。为此,我们对大学生目前所拥有的手机品牌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诺基亚手机在校园里占有比例最高,为36%,与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总体份额基本一致。不仅如此,其满意度高达6.4(7为最满意),表明诺基亚凭其高品质在大学生消费群中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其次是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这些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联想、海尔等。这些结果表明,品牌深刻影响到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别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三个品牌很受认同,加在一起占到了被调查者总数的半数以上为65%。表中其他项里包括的手机品牌为LG,夏新,天语,中天,海信,CECT等品牌。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在选择品牌时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就下列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列表如下:

在上列五个因素中,舆论评价高的,以及周边人的推荐对大学生的购买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新闻媒介的多层次拓展和渗透,包括互联网的发展、论坛和BBS的广泛使用,使得舆论评价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影响大学生选择品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周围人的推荐。这是由于大学生这样的消费群生活在集体中,有着基本相同的学生生活,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当周围某人拥有一种品牌时,他(她)就是个活广告,可以把产品的信息传达给周围的人,所以对某一产品或品牌容易产生认同感。相比之下,传统的广告及促销手段等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质量的影响

产品的质量可以说是产品的核心。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手机的功能保证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耐用性、可维修性、销售服务几个方面。研究发现最为关注的是性能稳定性,其次是耐用性。性能稳定如信号灵敏等是手机的基本质量内涵,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最基本的质量。这给企业带来的启示是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新产品开发,要把保证手机的一些基本质量放在第一位。耐用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的一个表现。对大学生而言,受经济的限制,频繁的手机更换不现实,因此手机的耐用性显得重要。

4.价格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在1000元以下,1000元~1500元,1500元~2000元和2000元以上四个价格档次中,大学生选择1000元~1500元价位的手机占49%。一方面这个价位的手机品种很多,功能款式也比较不错,性价比较高,一般的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其次是1500元~2000元的品种占27%,这是较为上档次的手机,也许是大学生追求个性的产品一种体现;再次为低于1000元的品种,占17%,最后为2000元以上只占7%。

5.外观的影响

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是受其外观的影响的。在外观方面,对手机的色彩、轻薄、造型和外壳材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外观选择方面,造型被视为最重要的因素,而色彩、轻薄和外壳材料基本处在同一考虑位置。从选择外观款式造型来看,平板明显占很大比例(43%)。这与上述耐用有关。相对于平板而言,翻盖、滑盖等手机,由于经常翻动,时间一久就会出问题。而且相对于其他造型而言,平板的手机价格要便宜,性价比高。其次的选择是滑盖(22%)和翻盖(21%)。

6.功能的影响

大学生除了关心手机的基本功能以外,也越来越多的注重手机带有的一些附加功能,使用是否方便。大学生首选的附加功能是手机的摄像功能(如表4)。这种功能让大学生不需要花更多的钱去买数字摄像机的情况下,可以享受数字摄像机给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和色彩。电子词典为学习带来很多的帮助,本身增加了手机的价值。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MP3和MP4自然也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手机有了MP3或MP4的功能,就不需再花钱消费这类产品,对学生经济来源有限的情况,可以节省支出。而上网、发邮件、看电视等对商业人士更重要。

四、总结与讨论

本文主要从品牌、质量、价格、功能和外观对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影响来开展调查研究。统计分析表明:

1.在上述这些因素中,手机的质量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质量是任何产品的核心,而在质量考虑方面,以性能稳定性与耐用性为主。

2.大学生是以品牌为线索来推断产品质量的消费群,而在品牌的选择中,以舆论评价高和周围人推荐的影响力为最大,表明大学生的理性消费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已经意识到商品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

3.在价格方面,在受经济局限的情况下,在追求实用、低廉的同时,也在追求时尚与个性。

4.在外观与功能方面,强调个性化,艺术化的造型设计,而在功能方面除基本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另外具有一些附加功能的手机如电子辞典等适合大学生活与学习之用提供方便。

大学生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它的活力不仅在于它现有的容量,而且也在于企业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在大学生市场所建立的客户忠诚将会随着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而得到更大的回报。我们的调查表明,76%的大学生表示将要在毕业后更换他们的现有手机,第一原因是因为太旧、落伍。因此对企业来说,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建立品牌忠诚,应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李东进:我国家电消费者购买意向的调查研究――以天津市消费者为例[J].消费经济,2004,(4):29~31

[2]陈学军:消费者心理特征对新产品购买的影响作用研究[J], 商业研究,2003,(264):62~63

[3]符国群冬学英:品牌、价格和原场地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J].管理科学学报,2003,(6)79~84

大学生手机消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苹果手机 消费心理

1 大学生苹果手机消费现状

众所周知,在手机更新换代如此频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苹果手机系列在我国一上市就掀起了抢购热潮,五六千元的价格并没有让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还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对苹果手机的热情更是高涨。苹果手机自从上市以来就在市场保持了经久不衰的态势,极大地冲击了手机市场,让其他品牌倍感压力。最低价格的苹果手机在美国定价199美元,约占其人均月收入的6%;在我国,合约机的定价大约在5800元人民币,约占人均月收入的174%。多么震撼的数字对比!据调查,大学生拥有苹果手机的比例约为8%,而大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群体,购买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尤为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2 大学生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市场营销学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客观需要引发购买动机,动机决定其购买行为。众所周知,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各有不同。那么,大学生购买苹果手机又是出于一些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

2.1 彰显鲜明的个性

To be best.To be first.To be different.——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念。如果可以就做到最好,不能最好也要最先,不能最先至少也要与众不同。这也从心理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品牌独特、有个性商品的喜爱。在购买商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时,需要表现出独特而有魅力的个人风格以期能够为自己代言。而实现的渠道就是购买有特点的商品以及为所选购商品进行风格迥异的装饰,以此达到其最独特的生活理念。而苹果手机具有独特的个性,恰好满足了大学生消费人群彰显鲜明个性的特征,使得苹果手机在大学生这个消费市场具有了极强的竞争力。

2.2 追赶时尚与技术的完美统一

苹果手机之所以一直受到“果粉”的热捧,其根本原因是自身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尤其是独特的siri技术,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拨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你只需把想拨打的人的姓名“说”给它,系统就将智能筛选出你所拨打的对象;同样,你只需将想要发送的信息“说”给手机,就能将短信内容发送成功。当代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多种多样,大多数身为“果粉”的大学生都具有彼此相似的消费心理特征: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对青春时光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喜欢尝试不同的新事物,不放过任何一闪而过的奇思妙想。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紧追时代潮流变化,愿意主动花时间去了解时尚变化趋势,在与朋友的交流中主动提及时尚,彼此分享感受。在此种心理的影响下,能够带来新鲜使用感受的苹果手机,必然成为大学生热衷的产品。

2.3 前卫心理和享乐主义

随着西方先进文化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开放性、超前性也成为了我们当代的文化特征之一,这也使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选择、消费观念等等方面受到了西方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的学生更喜欢享乐,享受个性的品牌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这也就促使了他们为了使用苹果手机而超前消费。

2.4 炫耀心理

炫耀心理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因为苹果手机在中国价格不菲,所以使用苹果手机的学生会在其他同学中显得与众不同。追求名牌,攀比炫耀的心理在他们心中作怪,使这类大学生认为一定要赶上所谓的“苹果文化”,才能显示自己的“格调”。他们重视的并不是商品的性价比,只要能够满足虚荣心,他们就乐意购买。

3 大学生购买苹果手机的心理分析

3.1 品牌价值的影响力

一个品牌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股票价格上,而且体现在消费者的意识里。产品是由厂商生产的,而品牌却是由消费者口口相传成就的,正所谓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除了包装、价格、品质之外,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消费品对自己精神需求的满足感,尤其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心理。这就要求品牌在个性、品味、形象等方面要做到独特和新颖,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消费意识的精神需要。每次苹果新品时,在苹果专卖店排起的长队便是对苹果这个品牌的价值最好诠释。

3.2 出色的营销

3.2.1 未曾营销先造势。消费者普遍存在对产品新鲜感和更好的操作体验的追求心理是商家在营销中最值得利用的。如何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以至于成为在大众言谈话语中的话题,是商家用心经营的重要一步。苹果公司会将其产品宣传成标志时代意义的物品,吊足了顾客的胃口。

3.2.2 饥饿式营销。新品不断问世,即使已上市热销产品的销量再好也要为新品让出货架,这是苹果手机饥饿式营销的成功运用。这充分利用了消费者追赶新品的心理,配合苹果的品牌价值,大大促进了苹果手机的销量。

3.2.3 口碑营销。微博、微信、人人、QQ等社交应用的iPhone客户端的开发,也大大促进了苹果手机的广告力度——iPhone客户端的独有标识。各路明星以及名博博主很大一部分都用iPhone信息,对于这些明星和名博的粉丝,iPhone又一次给了他们深深的印象。

3.3 追求个性与追求认同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人希望与众不同,但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一方面,消费者追特求新的消费观念促使他们选择iphone。毕竟,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款个性、能带给自己精神享受的超值手机。苹果品牌本身鲜明的个性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选择的态度。另一方面,好的品牌在多数人心中都会留下好感,因为大家更注重产品的本身价值,而苹果又能符合人们心中的价值,所以它成为人们无可替代的品牌。这就是人们在选择苹果手机时的消费心理,既能符合自己的个性,又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4 大学生苹果手机消费带来的思考

随着苹果手机的代代更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了“果粉”,由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方面,对于赶时髦、爱面子的大学生来说,苹果手机的出现让他们的虚荣心更加膨胀,有了相互攀比的心理。因此,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我们应当提倡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不同而理性选择,合理消费。

另一方面,苹果的成功也让市场中的其他竞争者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营销理念。这个成功的案例告诉营销者应该意识到现在社会的需求和追求是什么,人们追求的价值又是什么,并且应该注意把握好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企业品牌的打造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站在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这种目标,最为重要的一环是精准把握目标市场当前的消费热点,设法满足或者引导其需求方向。主动创造市场需求,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和期望。

参考文献:

[1]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心理科学期刊,2012.

[2]王晓,孙振宇.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来自网络).

[3]段思岚.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11(2).

大学生手机消费范文第3篇

大学生调研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而大学生也作为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两者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着重从外显因素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购买倾向,发现了一些比较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现象,但是并未就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潜在因素对大学生购买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心理学理论加以阐释.

一.调查目的: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使用的状况

二、调查对象:大学生

三.调查样本:400大学生

四、调查时间:2007年01月29日——2007年02月02日

五、调查方式:网络问卷传统问卷

六.调查地点:大庆职业学院南北校区

七.调研统计人:大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营销05-301刘欢

八.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400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我们小组的营销建议。

在接受调查的400名大学生中,涵盖了从大一到研三的样本,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女性占53.3%,男性比例是46.6%。

1.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78%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16%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61%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体。

2.现在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

这是手机商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到底哪个手机商拥有的顾客最多呢?马上揭出我们的谜底,最多人使用的手机牌子是--诺基亚,在调查中,一共有36%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耐用是它的一个最大卖点,而不断扩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爱立信,虽然使用者人数却是诺基亚的一半,即总人数的18%,但它的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位是三星,占13%,三星虽然拥有高技术,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接着是摩托罗拉和西门子均占6%;阿尔卡特占3%;飞利蒲占2%;与飞利浦占人数比相等的是索尼;接着是NEC和国产牌子,均是占总人数的1%。可见诺基亚这一世界手机销售商果然不负众望,霸占了头位,而其他牌子也不甘示弱,拥有一定的支持者。可见需求成上升趋势。

你获得手机的途径是?家人购买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5%;自己购买占51%;朋友赠送占3%;来历不明占1%,以上调查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提高,部分学生有稳定的收入以满足他们的消费。

3.你选择手机着重哪方面?

处于新生代的新人类们,无论何时何地均追求外表时髦,所以,手机也难逃厄运,在调查中表明,外型是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着重的方面,占44%;但新人类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的,“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而最少着重的则是价格,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着重实际的。

从以上一些事中,可见手机的使用需求是越来越大了,也因此,开拓了另一个市场,手机装饰品市场,但,跟需求成正比的,当之无愧的是手机的功能,随着使用者的需求,手机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了,但,什么功能才是大家心目中最理想的呢?且看我们的调查,多***铃声占以70%的票数获得第一位,彩屏与第一位差1%,荣居第二位;第三位是大容量电话本(500条以上),占票数65%;排名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对手机的要求还是先漂亮后实用,接着是双频(或以上)占64%;在娱乐方面,播放MP3占60%;可更换外壳占55%;GPRS和收音机均占49%;备忘录占47%,现在的年轻人记忆也越来越好了,所以不用备忘了;红外线接口占44%;可下载游戏占43%;语音拨号占29%。以上是大学生们对手机功能的需求.

4.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最重质量选择手机时,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21%,外型19%,价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费者对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们的口味,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而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②中抵挡产品较受欢迎,在手机价格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比较倾向于1000元至1500元的价位,其比例高达44.5%。另外,有29%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1000元以下的手机。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高价位手机,其中,选1500至2000元的消费者占15%,2000元以上的占12%。

③购机地点较集中对消费者购买手机地点的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地点较为集中,大体上分布在手机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其比例分别为56%和38%,其它的只占6.5%。手机是高科技产品,普通消费者难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质量是否可靠,他们只好以销售人员的信用和专业知识作为判断标准,而手机大卖场或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手机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也是学生朋友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④手机品牌比较复杂在此项调查中我发现,使用诺基亚的最多,占46.25%,其他的如摩托罗拉15.00%,爱立信6.25%,西门子6.25%,三星13.75%,菲利浦5.00%,其他的有7.50%。

⑤手机用途比较统一

大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多数用于联系亲友,占67.7%。还有少数只是跟着大家走(受周围人影响的)和追赶时尚的,各占9.8%。家长方面认为,手机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联系的,学生手机族的手机58.0%都是家长掏钱买的。同样学生也认为有了手机可以方便与亲友进行沟通,以维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手机费用普遍较低

在学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0%,在100元以内的占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00―300元内的占12%,其中200-300这一高消费段也占6%。超过300元手机费用的基本没有。

在被访中,有进82%的是采用充值卡方式。同样,手机费用用于短信服务的占87%。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

上述各项进行的卡方配合度检验结果表明:被试大都倾向选1米或是0.5米.

A: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B:这是目前最流行的一款

C:你适合这一款…

D:沉默的微笑

E:不理不睬

被试对服务态度的选择倾向

5.上述各项进行的卡方配合度检验结果表明:被试选沉默的微笑的倾向较为明显.

讨论:1本调查结果关于被试倾向选择的手机外显特点与已有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被试普遍喜欢的机型具有以下特点:高质量,功能强,外观色泽以银灰,蓝,白等为主色,体积小,翻盖等.2综合分析品牌,广告,时尚因素.我发现被试存在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感性消费与理性消费并存的同时,被试更多倾向于理性消费.一方面,我从区内各大手机专卖或店和学生中处获悉,有一部分大学生挑选手机受时尚潮流影响较大,例如由金喜善代言的TCL的红色风暴,F4代言的西门子2118均为热买机型.另一方面,相较于高档手机,价格居于1000~2000的中档手机更受被试青睐;被试在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是名牌时更多地信赖实证研究所得的统计数据或是专业人士,而非明星;在生产,销售策略上,最欣赏注重技术革新,其次为价格战,公益事业与明星代言排在最后.就存在这一特点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时尚,品牌与人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尚不仅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也触动了年轻人的最为敏感的神经,让他们为了得到他人或是所在团体的普遍认可而不断地追随潮流,更为重要的是让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人们在潮流的传播过程中得到替在的满足感.

大学生有其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发展心理学认为:在生理方面,大学生大脑的活动特点是兴奋性与抑制性处于平衡状态,这为大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基础.在心理特点方面大学的思维方式以辨证逻辑思维为主,不再凭一时冲动盲目消费,他们会从多个角度去权衡得失后再作出决定.

基于以上的描述,研究者认为针对大学生的产品广告诉求形式最好是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形式相结合,并适当的突出后者.所谓的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是广告诉求的两种形式.前者认为,在市场营销中如何用广告多产品进行包装和产品本身一样重要.这种广告通过塑造产品或品牌形象

6.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

确切地说,消费动力与消费需求是密切联系的,当一个消费需求出现以后,为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了,对此我们不想加以详细论述。从上面各种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造成这一高消费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达到一周一款。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活力被激发出来,大大强化了他们对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消费的信心。

第二.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学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体规范发生了极大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的经济必然与新的文化相对应,而新的文化则必然带来新的观念。作为E时代的“e人类”,学生消费者大多受新经济下新文化的影响,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会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而这种强烈的消费欲望恰恰正是消费的动力所在。

第三.信息的极大丰富化、便利化,对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也有影响。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台、店堂、车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无处不在,各大手机厂商与广告商们的努力,使得通信领域(主要是手机市场)的信息极大的丰富化、便利化了,在这种强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的说来,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的,在这种前提下,结合他们以往在消费过程中的学习,就会导致一种或一系列消费动机的发展。

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

经过学习过程对其消费需求的明确,消费动力的强化,学生手机族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可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求实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9%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形成这一购买动机的原因,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要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受他们依赖性消费的程度较大及自身缺乏经验,购买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求新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1%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学生手机族这一购买动机的产生,与学生消费者特殊的消费心理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19-25岁,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善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观念、思潮的风起云涌,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实践精神,对于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习,逐渐形成了他们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而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求新购买动机的产生。

第三.求便购买动机。根据前面对学生手机族的分析,得知大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第四.求廉购买动机。大多数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总的说来,此动机的产生与我国综合国力不强,人均消费水平偏低有着密切联系。这种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另外,为了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求廉的购买动机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低价,以省钱为目的,更多时候只要价格达到了学生手机族心中“合理”的低价时,动机就产生了。

一般情况下,学生手机族的这四种消费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他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的发生。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动机的产生才意味着消费手段、消费目标等一系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学生手机族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学生手机族四种相互交织的消费动机在得到发展以后,紧接着结合在动机上行动希望得到的结果,就会发展出一系列满足消费动机的目标,从而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7.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在这一阶段,学生手机族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在于评价与选择,在学生手机族的购买动机产生之后,为了进一步满足需求,他们会开始收集与购买有关的信息。在调查中发现,37.5%的学生是通过网上获得与手机相关信息的。但一般情况下,所收集到的产品信息会出现重复、相异、相反或抵触的情况(例如,同档次同功能不同品牌手机之间的重复,同款手机不同商家的不同定价,印象中的手机信息与实际了解到的信息不符),这样,就可能形成多种可供选择的购买方案。因此,学生手机族就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评价各款手机的各种要素(如性能、价格、质量、款式等),去伪存真,去弱存强,筛选出购买符合自己需求的手机时所要考虑的主要要素,评价择优,确定出具体目标,包括具体商品的品牌、规格、性能、价格等因素在内。一般地,这一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最终目标,也可以是抽象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他们购买手机的目的可以是真正地为了保持与他人的联系,也可以是为了炫耀或得到某一参照群的认可。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最终目标的确立不是直接一步实现的,最为常见地,是建立一系列子目标,逐步导致最终目标的实现。

8.营销建议: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提高对他们的注意,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各大手机厂商脱离困境,打破瓶颈,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此,我们提出几

个营销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继续推行中低档手机路线,专为学生消费者开发、设计功能不是很全,但具备一些学生消费群体较喜欢的基本功能并且款式、造型、颜色等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手机,这对抓住学生消费者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第二.对手机销售商来说,在销售地点选择上,主要将手机放在离学校较近的手机大卖场和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上销售;在促销上,选择赠送学生喜欢的礼物的方式;在定价上,则选择中低档价格。

第三.对品牌的广告商来说,强调品牌的情感因素而淡化品牌的功能区别因素,请那些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赋予手机充满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品牌特征。

第四.在广告宣传渠道上,要力争做到范围广,传播面全。特别要重视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里,上网己开始普及化了,这一宣传渠道绝不容忽视。

第五.在销售渠道的竞争方面,厂商应寻求与零售商“背靠背”的战略伙伴关系。抓紧强而有力的大经销商,给予有利的支持,使其战斗力更上一个档次,在此基础上,将分销预算向零售商尤其是手机专卖点重点投放,并推行各项让利策略及鼓励措施,加深厂商与零售商的凝聚力,以便零售商对厂商产品的推广。

9.结论:总的来说,本调查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因素.不过,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理论支持还不够.谨以本调查为以后的研究作下铺垫.

手机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与电脑网络一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机的相关使用和消费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了年轻人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勇于创新,张扬个性的优点。

不过也有不足之处,在某些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还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的使用及消费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并没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与财力。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因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这次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得到一些比较准确的第一手数据,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一些情况,和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就此进行更深的研究与讨论。这次调查透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四个主要方面的调查,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大学生的的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其中得出7个细分结论,

(1)低端手机在大学生中最为普遍

(2)大学生在手机上的日常消费支出较多

(3)大学生对短信功能使用率远远超过了通话功能

(4)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成熟

(5)多数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停留在基础的应用上

大学生手机消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便携式电话;信息交流;态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TN 929.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56-03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ve/ZHANG Shan, WEI Xiao-xue, DAI Li-li, et al. Nursing Schoo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5005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guidance. Methods Totally 75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angdong were assessed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using mobile phone with massage.Results About 99.7%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sed the mobile phone message and 80% of them had been accustomed to carry the telephone with them. Totally 65.8%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message communication was a non-substitutable part in their daily life. There was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time of mobile phone use, anxiety when not check message and worry someone contacts when forgot cell phone. Conclusion The use of mobile phone message is very comm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dong. Ther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bout gender in time of mobile phone message use, anxiety when not check message and worry someone contacts when forgot cell phone. 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phone message use, that is common, habitual and non-substitutable.

【Key words】 Cellular phone; Communication; Attitude; Students

手机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是继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传媒,这种传播媒体以其互动性、广泛性、非即时性、非现场性、便捷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日益为大众喜爱和接受[1]。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近6亿手机用户中在校学生占46%,短信的主要使用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2]。手机短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速度极为迅速,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工具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该研究对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的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这种交往行为的特点,从而对如何正确使用短信给予合理科学的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广东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医学院等10所高校,随机抽取750名大学生,对手机短信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专业涵盖了经济管理类、文史哲类、理工类、医学类共50个专业。共收回有效问卷655份。其中,男生295名,占45.0%;女生360名,占55.0%。

1.2 测试工具 采用自编手机短信使用情况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其基本内容为短信的使用频率、手机的费用及费用的分布情况、短信的内容、发送短信的时间和对象、手机的依赖程度等5个方面。经过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Cronbach α信度系数为0.96,表明信度较高,证明量表的可靠性较高。调查实施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承担,集中填写,当场收卷。

1.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调查结果用FoxPro 6.0建立数据库,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基本信息情况 99.1%的大学生拥有手机,99.3%的大学生会不同频率地使用手机短信;70.9%的大学生手机费用在50元以下,只有4.5%的大学生手机话费在100元以上;43.4%的学生每月短信量在100或100条以下,3.2%的大学生短信量是在400或400条以上,40.8%的大学生的手机短信在手机费用中的开支占总开支的1/2左右。见表1。

2.2 手机短信使用行为情况 有77.7%的学生会主动发短信。有57.0%的学生有时或者总是有短信发不够的感觉,发送对象排第一位的是朋友,其次是恋人,最后才是父母;52.7%选择了不会和陌生人发短信;91.0%的学生上课会发短信。对于喜欢的短信类型,幽默类的笑话最受欢迎。有80.0%的学生已经习惯手机带在身边;67.6%的学生表示如果忘了带手机,会担心有人联系;在公共场合,虽然把手机调成振动,有86.0%的学生会悄悄看手机。见表2。

2.3 手机短信交往态度调查 73.1%的学生察觉到大学生已经习惯通过发短信来解决问题的现象,65.8%认为手机短信交往已经成为生活交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有48.4%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交往不能满足其交往欲望。对于手机短信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有69.2%的学生认为手机短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交往的不足,还有15.4%的认为短信交往使交往关系变的更为密切。由此可见,手机短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积极的角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男女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比较 女生每月的手机短信量大都在100~200条,而男生大都在100或100条以下,而且女生发短信的频率也比男生高,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检查短信,感到焦虑的男生占15.5%,女生占24.9%;如果忘了带手机,有28.0%男生会担心有人联系,但是女生却有40.0%担心有人联系;在公共场合手机若调成振动,有23.6%的男生会悄悄看手机,而看手机的女生有35.0%。男、女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间方面(χ2=9.253,P

3 讨论

研究发现,手机短息能够激发交流的欲望,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主要媒介,而且幽默短信最受欢迎,调查中77.7%的学生会主动发短信,52.7%的学生不会和陌生人发短信恰恰说明了这些。91%的学生上课会发短信,说明手机短信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42.1%的大学生的手机短信量在100或100条以下,70.1%的学生的手机费在50元以下,可是短信花费却占手机花费的一半。先前已有的调查显示,33.1%的大学生每月手机短信量在100~400条[1],与本调查结果比较,这种消费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计算机及飞信、手机QQ的逐步普及。本研究还发现,面对较尴尬的事情的时候,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短信解决;一段时间没有检查短信,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焦虑;如果忘带手机,女生也会比男生更担心有人联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女生比男生性格细腻,比男生愿意倾诉,更喜欢与朋友家人联系等方面有关。可见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工具,而短信也成为一种最为普遍方便的沟通方式。

手机短信作为便捷、时效的资讯交流方式对人际交往影响越来越大。它突破了时空限制,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渗透到了大学校园,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新时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手机短信现象[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的划分,当代大学生应处于成年早期,即个体的任务在于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所以其人际交往也有独特的一面[4]。本研究调查结果也显示了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点:(1)普遍渗透性。以往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已达94. 5%[5]。从本次调查结果可知,手机的使用率已经高达99.8%,而手机短信的使用率也已高达99.7%,可见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手机短信的普遍和渗透。(2)不可替代性。有66.3%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代替。虽然网络已经席卷了全球,但是目前却没有手机短信这么便捷。以往有数据显示,68.3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是收发短信,每月的短信费用占手机消费的百分比在50%以下的大学生占到68.59%[6],57.4%的大学生当手机一离身时会感到惶恐不安[7]。可以看出,短信使用频率增加,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短信使用率越来越高,在生活中已经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了。虽然短信消费和手机短信的依赖感和焦虑担心感下降,但却不会消失,因为手机的沟通作用依然存在,而且是任何交流方式都不可替代的。(3)习惯性。调查发现,80.0%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一直将手机带在身边,虽然手机短信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但较之以前的追捧沉溺依赖[5],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行为特点应该说是习惯,是把手机短信当做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大学生手机短信的依赖现象已经不那么严重,再加上时下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年轻化,大学生已经渡过了手机依赖过渡期与新鲜期,正在逐步把手机短信真正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来使用。手机短信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们越来越习惯于以短信方式取代原来以书信、电话甚至见面方式来维系的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8],但是这可能会引发比依赖沉溺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大学生合理科学的手机短信使用方法教育依然十分重要,例如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避免上课和休息前发短信、把短信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引导短信文化,提高学生传媒素养,理性对待手机短信[9],及时了解大学生短信使用情况,进行细致持久的个别教育[10]等,正确的手机短信使用方法将会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发挥极大的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朱其志,宫佳,刘传俊,等.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与焦虑状况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20-322.

[2] 李莹.短信文化流行原因的多维度分析:以大学生群体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126-127.

[3] 范文利,朱晓斌.大学生手机短信行为与心理特点探析.科技文汇,2007:4.

[4] 张茜.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短信使用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07(1):291-292.

[5] 房敏.简析新形势下大学校园“手机依赖”现象.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4(3):22-23.

[6] 黄玉莉.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影响的调查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13-16

[7] 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学探析.青年研究,2005(12):34-38.

[8] 石笑寒.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流行现象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6(s2):295-297.

[9] 施福新.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报,2009,9(3):52-56.

[10]冯遵永.校园手机短信文化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4(12):138-139.

大学生手机消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机报 导读 互动

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以来,手机报逐渐渗入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手机不仅仅是一种人际传播通讯工具,更逐渐成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体”。而年轻大学生由于是手机媒体使用的主力人群,针对他们的手机报业务也就更引人注目。早在2005年7月,新华社江苏分社便与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江苏移动新华资讯”业务,大力推进个人移动终端媒体。①可以说,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大学生手机报》属于在一个较早的研发技术平台下,依附国内第一新闻通讯社的业务,因而针对它的分析也就更具有代表性。

一、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的现状

(一)信息来源: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网络。中国新闻网、搜狐、网易、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的教育频道是其主要的新闻来源。江苏本地的媒体如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也是其重要信息来源。

(二)内容:围绕大学生群体这个核心,一份大学生手机报一般包括十个栏目左右,如《历史今天》、《新闻午餐》、《学生驿站》、《校园资讯》、《拍案惊奇》、《博你一笑》、《新鲜速递》、《校园奇人》等,栏目不固定,不断调整更新中。

(三)篇幅:手机报在篇幅字数上总是“力求精简”。“长篇”一般在400-600字左右,“短篇”一般控制在100-400字。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一般不会出现超过14个字的长标题。

(四)风格: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定位决定了手机报应该以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有趣有“味”的形象出现。隶属新华社的地位又要求它同时应该是端庄大方、有度有“品”的。因此,总的来说它是一份活泼大方而又不失稳重的手机报。

(五)盈利模式:“手机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对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为20元。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②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大学生手机报》属于第一种,即对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每月2元。

二、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问题分析

(一)信息量少

由于新闻内容多来自其他网站、报纸电子版新闻的改编,所以难以形成手机报的独家风格。此外,因为手机报必须以“瘦”和“活泼”的面目出现在大学生面前,这是尊重和符合“手机媒体”传播特性的,但为了“精简”和“有趣”的删改就不可避免的“稀释”了原文的信息量。

(二)滞后的时效性

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的发送时间为每天中午12点以前,由于手机报的审核还需要一定时间,就造成了编辑选稿、修改稿件的时间非常有限。于是编辑就会在前一天备好部分稿件,然后再选择今天的新闻一起编辑的情况。这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读者看到的手机报内容他(她)大部分都已经知道甚至阅读过“原文”了。以这样“慢半拍”的时效性来做手机报,对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无处不在,甚至可以随时随地手机上网阅读新闻的大学生来说,其吸引力可想而知。

(三)互动不足

受众与传播者的互动早已在传统媒体中以广播点播、电视热线电话等各种形式出现,网络的诞生则将“互动”这一特性做了更生动的诠释。而手机作为一个主要通讯工具以及信息传送平台,先天就具备“动起来”的优势。然而在新华社(江苏分社)这份《大学生手机报》上,互动性明显不足,仍主要以编辑单方的信息传播为主。

三、3G时代大学生手机报的发展对策

随着手机向3G时代的迈进,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上网、可视电话、视频下载、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功能越来越多的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在强大的数字技术浪潮面前,大学生手机报如何能够真正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息接收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手机报的优势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和设想。

(一)改革内容,打造“新闻导读性”媒体

针对手机报信息量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对大学生手机报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由之前少量新闻的改编改为多则重要新闻、热点新闻的导读。具体来说,增多新闻的条数,但都以新闻标题和至多50字的简单核心事实提要的形式出现。在新闻的结尾附加读者如果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查找的网站、报纸电子版、甚至图书等详细阅读的路径。也就是说,大学生手机报可以成为大学生的“新闻导读性”媒体。笔者认为,“新闻导读性”媒体,更适合大学生目前的信息接收特点,有利于手机报优势的发挥。理由如下:

首先,电脑在大学生中的高普及率使手机报新闻吸引力降低。在上海大学曹红艳做的一个《上海市大学生手机报认知和使用情况分析》的调查报告中,大学生对手机报认知度虽高,但订阅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使用电脑方便,他们选择不订阅手机报的主要原因是有其他更好的取代媒体――网络,这一选项在目前没有订阅手机报的群体中约占60.2%的比重。③”虽然大学生随时携带电脑有不便之处,但3G手机上网技术的出现更为完善也适时弥补了这一缺憾:“3G网络的全IP化也为手机媒体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转变。新浪、搜狐、网易、天涯社区等已纷纷建立自己的3G门户网站,当前中国的WAP站点已达10多万之众”④。手机已经并且更好的在延伸着电脑的功能。因此,与其复制、粘贴到处泛滥的同质化网络信息,不如另辟蹊径,避开内容,专做导读。

其次,大学生群体存在对“新闻导读性”媒体的潜在需求。网络带来的即时、海量、超链接信息在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也使其选择和阅读信息的时间成本增加。而手机报的“新闻导读”可以使读者在快速一览新闻标题和提要后,确定哪几条是自己感兴趣的、想要深度了解的。然后依循导读路径直接寻找“新闻源”和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这种模式不仅增大了手机报的信息含量,而且符合现在大学生以及其他多数人阅读新闻的习惯,即先看标题,然后根据个人兴趣、需要选择性阅读,也为读者节省了上网浏览新闻的时间。

因此,“新闻导读性”媒体的定位事实上将规避手机报与其他媒体同质化的情况,弥补它不仅同质化而且信息含量少的弱点。用标题和事实提要导读的方式,给大学生群体在信息膨胀、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里起到“导航”的作用,极大的提高大学生了解新闻的效率。

(二)改变“发送”时间,提高时效性

由于手机的随身携带特性,通过手机的第一时间的新闻,可以保证人们迅速快捷、随时随地的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发挥手机这个优势,就要求手机报在发送时间上进行改革,提高其时效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新闻发送次数、减少每次发送内容。如将手机报发送时间调整为中午、晚上各一次,或调整为晚上发送,保障一天最新新闻的汇总。

(三)加强互动,打造“最适宜互动”媒体

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的今天,用手机上网、写博客、拍照片甚至视频都已经成为现实。而它同时是最适合和媒体以及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媒体”。当手机媒体普及后,手机用户将会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制作者。在这个“公民记者”已经来临的时代,如果有一张报纸属于手机,那么这张报纸必然是最能够和受众进行互动的报纸。

发挥手机随时随地可以“互动”的优势,可以在手机报上提供大量可供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新闻话题。这样的新闻话题最好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关心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如针对一则毕业后马上结婚的“毕婚族”新闻,可以让大学生进行“为大学时代的爱情找一个结果”――“毕婚”到底可取不可取的讨论。

让每位大学生参与到“大学生手机报”的编辑中来。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学生手机报信息源的新鲜、接近性,又可以让参与者体味到传播信息的乐趣,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手机报的互动中来。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手机报上专门开辟一个“我的手机报”专栏,由各个大学生将各自感兴趣的、重要的、有趣的各种校园新鲜资讯编辑发送给手机报运维平台,然后由新华社手机报编辑从中选择一部分发送到专栏中去,发送时提供信息的大学生将可以署名。

如果能将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和媒体平台的特性结合起来,加之其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的特点,手机必将成为“最适宜互动”的一个移动终端。■

参考文献

①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靖鸣、刘锐:《手机传播学》,新华出版社,2008

③曹红艳,《大学生手机报认知和使用情况分析――以上海大学为个案》,《今传媒》,2009(12)

④鲁帆,《手机媒体在3G时代的四大机遇》,《通信企业管理》,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