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特色

教学资源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资源特色

教学资源特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个性化;作文资源

目前,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教师为考试而教作文,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写作文。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写作练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致使作文形成了模式化,缺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既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确定的目标,可见怎样打破模式化,怎样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就成了农村中学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立足农村特色,充分挖掘个性化作文教学资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农村初中学生个性化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农村生活,在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汲取丰富的营养。农村初中学生来自乡村,山水田地养育着祖祖辈辈、酝酿着孩子的童年生活,这种背景为学生个性化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从丰富的自然社会资源、实践体验两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资源的挖掘。

一、采撷丰富的自然、社会资源

农村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素材应该是自由而广泛的。教师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地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引导学生不仅要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功能,更要用心去观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甘甜。在拓宽选材渠道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如,附近的山川田野、道路桥梁、花鸟虫鱼等;利用农村的人际关系,如文明家庭、远亲近邻、致富能手、新人新事等成为写作素材。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家庭和社会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如,开展“听、记、讲新闻”活动,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了解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再如,组织学生收集本乡本土俗语、谚语,鼓励学生在家代家长看说明书、写书信、写春联等。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并不断发现可以动笔、需要表达的契机。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体验活动。在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酸甜苦辣,呵护他们的独特感受,使之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从“怡情”“开放”“体验”三个维度进行个性化作文活动过程的调控。

(一)怡情

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作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灵魂。

1.应充分发挥阅读价值效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关于阅读的要求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课本,让学生领悟到内容的丰富、语言的优美,唤起学生曾有过的生活经历、真切体验,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其形成较为稳定的渴望成功的上进心态。

(2)要通过品味课文激发学生作文灵感。如,学了《春》,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寻觅春的踪迹,感受春天农村的美丽景色;学了《安塞腰鼓》,可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间艺术的美,激发他们抒写家乡民间艺术的愿望。

2.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

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其中去积极地体验、感悟,为逐步形成作文所需要的健康人格打下基础。

(1)要让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要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生活,如:设计园地、筹划活动、开展兴趣活动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激情满怀的创造中享受生活馈赠给他们的作文素材和灵感。

(2)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感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真实的、多彩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的同时注意让学生抒自己的情,讲自己独特的见解,自由倾吐、放飞遐想,陶冶学生的个性。

3.营造积极愉悦的作文氛围

教学中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愉快的富含创造性的作文氛围,让学生欢欢喜喜作文,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爱写、想写、争写,进入那种如饥似渴、欲罢不能的境界。培养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必须从内容入手,活化学生作文对象,要想方设法让作文内容鲜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写作的兴奋点,莫过于“动真情”,一旦触及情感领域,文章便会随心而出,滔滔不绝。老师要让学生动真情,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倾吐机会,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挥特长,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就行。如,可以开几次演讲会和故事会,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这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办法,还可以写日记,给亲友写信,这也是倾吐真情的好机会。

(二)开放

作文教学致力于“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在操作上,首先要解脱对学生作文心理的各种束缚,实现全过程开放、全方位开放,努力创建一个民主的、宽容的、张扬个性的、乐于创造的,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作文教学环境。一要放宽种种过多过严的限制,降低不切实际的作文要求,不设统一的、静态的作文标准,实事求是地、因人制宜地确定每个学生的发展点,不拔苗助长、不吹毛求疵。要先让学生“放胆”写,再让学生“小心”写。二要淡化“审题”,放开题材世界,稍加点拨后设法让学生尽情地说,充满热情地表达。三要宽容“出格”,学生对现实的观察思考、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有些偏差,甚至“出格”是正常的,宽容和肯定会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和作文的欲望。四要开放“形式”,变单一的作文形式为多样化的、多功能的、多个性特点的作文形式,给学生自我命题的自由,给学生选择表达形式的自由。

(三)体验

作文不着眼于给学生以完整的写作知识体系,而在于让学生去扎扎实实地经历学习全过程;不是灌输给学生写作技能技巧,而是在作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体味、发现写作规律。如果学生想要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就要做好“三变”。

1.变“熟视无睹”为“敏于感知”

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一些熟视无睹的事物,获得新的感受,边看、边想、边说,把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起来。

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在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在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中产生或选择主题,然后亲身经历探究全过程,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素材,产生真切的体验,激发表达的欲望,领悟写作真谛。

3.变“封闭作文”为“情感体验”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看一看有兴趣的事,做一做力所能及的事,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表达欲望。

体验还应讲求实际,即要求农村学生个性化作文要符合农村实际,就地取材。农村有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等;有种菜、割稻等艰辛的农活,也有捉鱼、摸虾、采果等欢快的农事。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走进农家”“体验农活”“观察农景”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资源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与建立农村中小学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资源的问题,改变设备设施(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设备设施)大量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调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建立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有效解决有硬件无资源这一难题。提供给同学们参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立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在校内实现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查找、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把学校各部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学校局域网,将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硬盘换成超大硬盘,作为学校资源库服务器,达到共享资源库和共享一条电信宽带网访问因特网,形成一个资源库系统共享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学校局域网中加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让使用笔记本电脑(带有无线网卡)的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点访问学校资源库资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建有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将光盘播放室播放内容发送到每一个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盘播放室的硬件资源。同时,学校还应购置必要设备,把计算机音视频接入到电视,一播网络中,把资源库里的各种视频、音频资源发送到每一个教室,为使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方式。

卫星收视室的计算机可安装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配备超大容量的硬盘存储设备,对资源库数据按分类进行网络化集中存储同时利用WindsowsServer2003系统较好的文件权限管理和用户访问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储中心为每一类的资源建立存储目录并进行共享,为每个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靠访问用户名与访问密码,为不同用户、不同的资源共享目录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每位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到资源库内的资源,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对资源库进行管理、更新等。这样既方便对资源进行管理,又能确保了资源访问的安全。学校还要安排专人对资源库存储中心进行管理,定期对学校资源库进行维护、更新和备份等,使学校的资源库更好地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多渠道收集资源,使农村中小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多彩

农村中小学自建资源库其教育教学资源来源:远程教育资源(IP数据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有关节目,因特网上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各类教育教学光盘,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等电子文档,学校管理资料和教育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教师自制课件,学生电脑制作等方面。

总之,为了使农村中小学校白建教学资源库既节约经费又内容丰富多彩,就要发动学校学科教师、管理员、学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创作、整理、分类、存储、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加强学校资源库管理,是建设农村中小学资源库的重要保证

3.1建立建全领导机构

由于学校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建设周期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之下成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规划方案、学年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学校资源库所需人员,以及对管胛小组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同时提供学校资源库建设的经费保障。管理小组对资源库按一定规则进行分工分类管理,进行资源的收索、接收、编辑、分类、整理、再开发、资料的电子化转换以及资源的存储工作,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管理资料登记与记录。

3.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资源二次开发全员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校资源库建设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以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等,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

3.3激励措施是学校资源库建设动力

教学资源特色范文第3篇

/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理性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初中生物重要概念之一,它的概念又比较复杂,超出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乡土特色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的多样性”这一重要概念呢?笔者以在尤溪县开设的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例,谈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1 开展调查活动,加强小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来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而在课外应用相对比较少。调查法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上课前两周,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指导学生们走访尤溪县受保护的特色乡土资源并布置调查任务:有的小组侧重于收集景区全景图,有的小组侧重收集本地具有代表性植物种类的、动物种类的资料,还有的小组收集尤溪杂交水稻方面的资料。

调查活动前,各小组需要制定比较详细计划:调查路线以及如何收集本组需要的资料;活动中如何根据成员优劣势进行分工,还必须与调查相关人士交流协调,当然还可能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都需要小组成员共同面对去克服,小组协作比在课堂上的合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通过这项调查活动,学生的团体意识得到更大的加强,较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 精编调查成果,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在走访与调查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尤溪收集鉴定的野生动物有15个纲、286个科、648种。九阜山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钱豹、云豹和黑麂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花田鸡、褐翅鸦鹃、猕猴、穿山甲、白鹇、苏门羚等56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动物)156种,中国与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9种,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5种。福建省重点保护动物有19种等。全县维管束植物达205科878属2116种(包括变种或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5科68属153种、裸子植物10科24属49种、被子植物160科786个属728种。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6种:银杏、水松、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5种:金毛狗、粗齿桫椤、秃(台湾)杉、福建柏、凹叶厚朴、香樟、闽楠、浙江楠、红豆树、花榈木、喜树等,还有国家Ⅲ级保护植物7种。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有D奇宝优5号;D奇宝优528;D优6号;D奇宝优1号等;Ⅱ优6;Ⅱ优28品种;Ⅱ优29等多种品种; 其中刘文炳选育的Ⅱ优6又被称为瀑布稻。

这么多的生物种类及科研成果在课堂中一一展示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由此,调查之后,教师布置新的任务:各小组将活动过程和收集的资料分组制作成2 min的PPT,分为尤溪美景、尤溪常见或特色动、植物、尤溪改良杂交水稻品种等四个主题进行成果汇报。每个主题只能由一个小组介绍。怎样才能争取到小组展示的机会并将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其他同学们?小组成员通过激烈的讨论,从收集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小组成员认为是最好的材料,然后制作成精美的PPT上交接受教师的审阅。学生在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实践活动中,确实提升了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等多种能力。

3 汇报调查成果,优化学习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初中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如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落实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呢?课前,教师先聆听各小组汇报员的汇报,并给出建议:要求展示内容少而精;对上台汇报的学生给予一定展示方面的指导:语言以能引起学生兴趣为妙。

3.1 美景图片欣赏,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上课伊始,笔者用一张张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尤溪的美景图激发兴趣:幽静的水与红艳的枫叶下的九阜山、社会实践曾经登过的双峡溪山、美妙的银杏林相应而出;破云而出的太阳光束照射下的闽湖与养鱼、放养鱼苗图片等。某学生正放映一张旭日东升下被金色包围的联合梯田,与秋收时的美景相结合,很有范地问:“这个图片大家很熟悉吧!”“对,是联合梯田,那这是什么生态系统?”其他同学在欣赏家乡美景图时,时而发出“哇!这么美”时,而兴致盎然的回答“同学小老师”的问题,“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概念也轻松地解决了。

3.2 本地特色物种介绍,构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另一基本理念,生物学素养包括了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又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了解本地域的生物与环境的大致情况才谈的上保护环境。

课堂上,笔者聆听学生介绍:龙门场银杏林,有300多株银杏,树龄约800多年,是我们祖先栽种的,银杏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它的种子又称“白果”,秋天是观赏银杏的好季节。红豆杉因果皮红而得名的(裸子植物),是Ⅰ级保护植物,尤溪九阜山、梅仙倒排岩、中仙等地均有;在朱熹公园沈郎樟别苑内有朱熹当年亲手栽种的,树龄800多年两棵老樟树。另一组学生介绍尤溪动物,用图片介绍了黑麂,还有云豹与金钱豹主要因花斑的形状、颜色不同而区别,还有易危的国家I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的长尾雉等特色动物。通过学生的调查与展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时,教师顺势提问:我们县的物种就如此丰富,那么我国又是什么情况?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资料分析和教师设置基础扫雷的填空题,了解我国的生物种类特点,自主构建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概念。学生在理解我县建立了九阜山省级保护区等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情感升华水到渠成。

3.3 科研成果设疑讨论,突破“基因多样性”难点

收集杂交水稻品种改良的小组代表用幽默诙谐的口语介绍八闽之子刘文炳的事迹,介绍有“瀑布稻”美称的Ⅱ优6号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倒力强,适应性强等优点。学生一边被介绍的学生深深吸引,一边惊奇:原来我们县居然还有刘文炳这么牛的人,他是怎么办到的……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请同学们比较“瀑布稻”与“普通水稻”的图片,讨论刘文炳改良的杂交水稻品种,穗大粒多,抗倒力强等特性主要由体内什么物质决定的?刘文炳能改良水稻品种成功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得出:穗大粒多主要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的,水稻的不同特性主要是由不同基因控制,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说明了生物的基因是多样的。这样呆以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将学生关心事物表面现象的好奇心推向深层次的思考。之后笔者再让生阅读教材了解美国从中国引进野生大豆事例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理解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利用基因多样性能够改良作物品种;这样就完成基因多样性概念的学习。

通过地方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自主构建知识与调查展示相结合,让学生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中学习生物多样性,自主构建出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念。

事实证明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并在课堂中展示,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满足了初中生好表现被认可的心理,在此过程中师生更多地了解本县生物多样性,体会家乡的可爱,并由此升华至爱祖国的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此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继飞.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93-300.

教学资源特色范文第4篇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对于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如何开发利用农村资源是值得我们农村美术教师探索研究的问题。

我校地处农村,虽然在硬件设施方面尚显落后,但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优势,为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有勤劳的农民,这里有肥沃的土地,这里有欣欣向荣的乡村企业……于是,便有了金色的麦秸,毛茸茸的芦苇花,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种子……这一切,都是我们拼贴画天然的资源库,只要我们有这份心,多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合理地加以利用,必将焕发出惊人的艺术生命力。

拼贴画材料和工具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同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感受拼贴画作品的艺术美感,激发创作兴趣

(一)多途径欣赏拼贴画,体验艺术美感

创作一幅作品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没有生活的体验,空洞的闭门造车无法反映出作品所要表达的生命力。所以,通过欣赏优秀作品,观看作品整个创作过程,查阅相关书籍,全方位的对拼贴画进行了解。有助于作品形象的储存,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多角度去分析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家乡的美景,如古色古香的湘溪廊桥、湘溪千年银杏树、风景秀丽的九仰坪、青山碧水的甘坎水库、一望无际的元村梨园……

2.广泛的收集家中的废弃物,让每一样原本只能成为垃圾的物品,成为自己创作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二、探寻拼贴画制作的方法

(一)了解材料的特性

1.材料的质感。质感是由材料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加以合理运用,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棉花、毛类材质具有松软的感觉,特别是雪白的棉花毛茸茸的,用它来粘贴同样洁白的小兔、白猫,或是贴个雪人、雪景图形,质感表现恰到好处。

2.材料的肌理。有不少原材料本身已有天然的、有规则的表面肌理,在粘附装饰中就要发挥它的作用。以橘子皮为例,剥落摊平后仍鲜亮光泽,表面有细小凹点,更增强了厚重柔软的质感;桔皮内里洁白,桔络的网状纤维又体现了另一种肌理。趁其尚未干透,即剪切形状,可进行拼组定形;以桔皮制作人脸,干透后缩皱,正好酷似老人松弛的、布满皱纹的皮肤。

(二)学习拼贴画制作方法

1.拆解探法。学习拼贴画有一个捷径,就是拆解研究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拆解优秀作品,拆解完后谈谈感受,讨论“为什么作者要这么拼贴而不是那样拼贴?”“粘法上有何技法”,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迅速地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拼贴画的诀窍。

2.选料得法。拼贴画的材料很丰富,所以需要的工具比较多。在创作之前,让学生了解每一种材料与工具的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选择哪种工具最好,只要让学生亲手一试便知结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具与材料。

3.以仿促创。艺术往往是这样,欣赏的眼界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要自己亲手尝试却倍感困难。所以一开始学习拼贴画,绝不能求快,应先从模仿入手,学会基本的制作手法后再进行创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难度降低,学生学得更有兴趣。

三、指导学生创作“特色拼贴画”

(一)命题的开放

1.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更能产生创作的灵感。所以,能尽量不给学生命题就不命题。

2.把命题的权利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出题。学生给自己命题,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只有深入思考过了才定得出主题。

3.让学生先创作再拟题,不断反思提高,有助于创作出更富层次内涵的作品。

(二)题材形式的开放

题材的开放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尝试任何一种材料来制作,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选择自己最易找到的一种或几种材料进行制作。这样极大的方便学生取材,减轻了学生准备材料的压力,同时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思考空间。

(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引导学生从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进等行想象。如:一张竹叶,教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叶子的脉络与形状,然后发挥想象。当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叶的位置和数量,方向和数量改变,想象的空间也随之改变。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形成美术教学的“乡土”特色

新课改中的创新,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而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我们通过拼贴画特色教学的研究,较好地开发了农村的课程资源。从拼贴画的取材、感性材料的积累、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发面,都关注学生个性成长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美术拼贴画教学特色。

(二)展了学生的个性,开发了创造的潜力

通过小学拼贴画教学的研究,唤醒了学生创造的潜能,激发和加深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通过拼贴画的制作,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呈现出强烈的表现力,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三)教师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增强了现代化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用于实践,重视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与能力。

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实践研究的时间比较短,加上对拼贴画的特色研究不够深入,我们也碰到了许多的棘手问题。比如时间上的制约,仅仅依靠每周两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集中利用课余时间的话往往会与其他学科相冲突。再如拼贴材料的选取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一些农作物的成熟期比较短暂,也给我们的课题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学资源特色范文第5篇

关键词:CDIO理念 航天特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原隶属航天部,为航天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生产、管理人才。因学校的背景和办学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既要在文化上与航天精神匹配,又要在专业能力上满足航天企业的高科技、高标准要求,对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CDIO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方面构建教学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尝试引入CDIO教学理念,探讨如何借助学校航天背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有航天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构思(Conceive):融合航天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航天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是中国航天文化的灵魂。弘扬航天精神,加强与航天企业合作,走特色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道路,才能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优化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结构,保障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1.利用航天资源,打造航天特色

依托航天企业,利用现有航天资源,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与航天企业结合的新途径,是航天品牌的重要体现。航天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竞争优势在于对航天企业业务的深入分析与反映,与航天企业建立牢固互利的产学研联盟,全方位开展产学研结合。

2.结合航天文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吸纳航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突出航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反映,在总的教育理念不变的前提下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殊性,遵循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3.融入航天企业管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将航天精神引入高校教育工作,基于航天企业对人才及产品提出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在专业实践中参照航天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航天企业的管理,不仅增强学生对航天事业的感情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让他们提前认识和适应未来工作的企业文化,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设计(Design):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通过“认识企业,走进企业,模拟企业”的方式,践行航天特色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新模式,在教学管理中汲取“严慎细实”的航天文化,使学生被打上深深的“航天烙印”,塑造出兼具航天文化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认识企业

(1)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校阶段认识企业,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内容包括到航天企业参观、学习,到劳动力市场进行市场调查等,对航天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运作程序和模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对当前航天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用人需求及要求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2)金工实习。学生走进航天企业生产车间,通过生产实践,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日后的《劳动定额》、《工作分析》等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2.走进企业

(1)模拟招聘。即通过引入真实的航天企业,面向全校开展招聘。前期组织工作阶段让学生了解员工招聘的原则、程序以及企业和岗位在人员选拔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确定招聘程序与招聘方法,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观察量表。继而通过小组协作方式组织应聘,根据已有的评价标准和观察量表对参与招聘人员的现场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最终小组对应聘人员做出综合评价。实践中学生能充分体验招聘的全部过程,熟悉招聘的工作内容、常用工具及技巧。

(2)顶岗实习。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由学校统一安排,则采取学校组织企业到校招聘,学生分散实习的方式。通过完善与航天企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安排在学生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要求学生到航天相关企业实习,通过实习熟悉航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情况,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要求学生论文必须要与具体企业结合,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讨航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

3.模拟企业

(1)人才素质测评。主要是模拟企业人才素质测评的常用方法,包括心理测验、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所模拟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设计对应的人才素质测评方案,并模拟实施。

(2)ERP实验。包括ERP沙盘模拟实验和ERP 软件模拟实验。因航天生产企业已全面使用ERP系统,实验将航天企业生产、管理的案例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熟悉航天企业运用ERP系统处理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程序和特征,熟练掌握ERP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功能、操作流程与方法。

(3)管理技能开发。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的形式,用航天精神熔炼团队,用“严慎细实、诚勇勤和”的航天员工准则来要求学生。主要采用的素质拓展游戏有:团队徒步,智穿电网,绝地取水,众志成城,集体跳大绳等。

(4)课内实践。在专业理论课中设置课内实践环节,根据所学理论内容,结合航天企业完成实践任务。例如《工作分析》课程要求学生为模拟航天企业某一岗位,通过访谈、调查,明确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并撰写岗位工作说明书。

三、实施(Implement):用航天高标准控制实践教学过程

1.用航天标准严格管理实践教学环节

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院、系两级管理制定实践教学制度和规范,参考航天企业专家意见,将“严慎细实、诚勇勤和”的航天员工行为准则作为学生的行为要求和职业行为培育规范,严格执行。实践过程中要分级把关,层层监控。校内外指导老师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创造力等方面;院、系则主要检查实践过程环节是否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履行,并通过抽查实践成果、随堂听课等形式监控管理。

2.利用航天资源,采用“亲验式”教学法

“亲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

(l)案例教学。优先选择航天企业或教师参与的课题为基础,设计实验案例,通过教学讲授、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参与,旨在激发学生提出有创造性和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实际工作的必要素质。例如《薪酬管理》课程中介绍航天企业生产工人、科研人员和销售人员的薪酬构成,引导学生讨论其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根据航天企业特点设计接近实际工作的场景或任务,由学员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进行相应的进行指导。例如《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仲裁机构、航天企业与员工三个角色,针对保密协议进行劳动仲裁和模拟法庭审判,在《劳动定额》课程中模拟航天生产企业,针对某一生产工艺进行工时测算及定额设置。

3.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导入航天管理模式

模仿航天技术小组的管理模式,将学生分为5-7人的小组(建议小组人数为奇数,避免出现意见相持的局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依据。小组自发选出组长,实践过程中相互讨论、协作,不断完善实践方案或成果。实践训练后由小组代表完成本组项目答辩,检验实践成果,拓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技巧,适应未来工作的环境与形式。

四、运作(Operate):依托航天企业资源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1.加快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1)加快教育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专业教师观点的转变与知识的更新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与国内外实施CDIO教育的学校合作,为专业教师提供与这些高校深入交流的机会,使教师逐步转变观念,并在教学工作中改革实践。同时依托学校航天背景,教师深入航天及其他企业锻炼形成制度鼓励,支持教师在企业挂职,加快自身知识和技能更新,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2)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三师型”教师。原有的“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和科研要求,需要培养“三师型”教师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所谓“三师型”教师就是在原有“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专业教师还要具备“职业指导师”的能力。“三师型”教师既要长期关注和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并将它反应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与航天企业合作完成各种横向课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锻炼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应用水平,缩小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3)引进航天企业专家,打造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航天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对在校教师进行指导,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掌握新思想、理念和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讲座、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如模拟招聘、人才测评等)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宽专业视野。

2.编制融合航天特色的实践教材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材要么缺失,要么是以简单的实验指导书的形式存在的,不能深入体现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流程及各环节的特点。可将传统的案例分析进行优化,特别是案例的选择上,优先选取有航天特色的,还可以在教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选择,或是把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资料进行展示。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将这些实践案例及资料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对各个环节中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胜任力进行总结和归纳,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环节,彻底改变实践教材脱离航天企业的情况。

本文基于CDIO的思想,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层面探讨了如何从实际出发、依托航天企业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未来研究方向是在此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努力构建突出航天特色,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借鉴CDIO理念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

[2]黎超.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基于CDIO理念[J].科技信息,2011(9)

[3]周灏.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J].纺织服装教育,2013(4)

[4]李闷管,葛莉,宋海宁.“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5]沈奇,张燕,田祥宏.借鉴CDIO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9)

[6]景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7]关斐.基于CDIO教育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路径[J].科技创业月刊,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