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平衡概念

生态平衡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平衡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平衡概念

生态平衡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态平衡;相关问题;研究

王忠武教授在他的专著《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一书指出:“教育生态大体上可以看作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关系,而教育生态平衡则主要是指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调。”体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保持必要的体育教育的生态平衡。

一、 关于教育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谭斯利于首次提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当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都处于生态系统可自我调节的范围内,则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如果说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过多,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范围内,就会引起生态失衡,破坏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趋势。这种生态平衡的理念引入教育界同样适用,教育生态平衡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教育生态系统内容各个环节、要素、部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掌握这一概念,对于我们处理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资金、场地、硬件设备等等,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平衡问题,以推动教育更好的协调发展。

当教育生态处于平衡状态下,教育生态系统内容的各要素、结构和功能都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保持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而阻止教育的发展。教育生态系统各因素的发展也要遵循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运动和平衡的统一。当教育生态系统中某一构成要素发生变化时,势必会引起教育生态系统暂时的失衡,这时需要教育生态系统进行自我调节,使变动的成分在一定的范围内与其他因素相协调,或者是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与变动的因素相协调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平衡。而教育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多是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进行,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推动了教育生态平衡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

二、 关于体育教育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体育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体育教育生态平衡同教育生态平衡的理念一样,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休育教育系统内各个结构和功能,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之间的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当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的状态时,其结构与功能处于综合平衡、运行高效的良好状态。

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也是一个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发展过程。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当社会上的物力、信息、人力、财力等涌入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时候,势必会引起暂时的不平衡,这时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进行着自我调节,也就是诸如教学、体育场地(馆)、器材、体育教材、师资等方面的调整,以达到新的系统平衡,在这一个循环的过程中,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进而向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等人才,体育技术与技能、体育知识、体育观念等等。正是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才推动了整个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和各组成部分的进化和发展。

生态平衡概念范文第2篇

摘 要:尤金・奥德姆作为当代著名的生态学家,把“生态系统”整体性概念置于生态学中心地位,促使整体性原理成为现代生态学的第一原理。同时,描绘了生态系统平衡论范式,每个单独的生态系统要么正在向目标发展,要么已经达到目标,其目标就是健康有序的状态,实现“体内平衡”。奥德姆把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并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尤金・奥德姆及其著作阐述的生态平衡论思想对于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尤金・奥德姆;生态平衡论;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2-0042-02回顾生态学思想发展历史,从吉尔波特・怀特到林奈、达尔文,再从赫克尔到尤金・奥德姆,生态学家一直提供着不同的自然模式,帮助人们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不同时期生态学家们所提供的模式不尽相同,达尔文展现的是一个充满尖牙利爪和血腥气的为生存而竞争的自然,克莱门茨描绘的则是一个经历了演替而最终达到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生命共同体[1],而尤金・奥德姆研究发现各个自然有机体组成生态系统,有能力调节自身能量从不平衡达到平衡。一、尤金・奥德姆及其著作尤金・奥德姆(EugeneP・Odum,1913-2002),当代著名的生态学家,伊利诺伊大学博士,曾任职于佐治亚大学,美国生态学会主席。因其对生态学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泰勒生态学奖,这是美国生态学的最高荣誉奖。奥德姆在学业上走向成熟正是在环境保护主义刚刚兴起之时,他自己也变成了活跃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环境问题是广泛而复杂的,如此重要的问题需要宏伟的蓝图规划。生态学家必须向人们表明,地球的各个部分是怎样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并分清是哪些东西决定这个整体是健康的或有病的,尤金・奥德姆及其兄弟霍华德・奥德姆,站出来提供了这种统一的理论。从某种程度来说,奥德姆兄弟从其父亲著名的区域社会学家霍华德・w.奥德姆那里继承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思想习惯和个人价值观,他们相信能够获得一种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而不是陷于过分狭隘的零碎分析,他们希望能看到和谐广泛存在,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出现和谐,而不是到处充斥着痛苦的、不相容的争斗。奥德姆最早认识到把能流应用于生态学原理的重要性,并使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同时向生态学家提供了一本治理这个地球的综合科学手册。特别是尤金・奥德姆编写的《生态学基础》,为该领域指明了方向,其第五版是奥德姆直到去世之前仍在修订的著作,某种意义上应该看做是他思想的最后定论[2]。这本著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逻辑性、概念、综合性和把数学当做世界通用语言加以运用均对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有影响的生态学教科书。二、尤金・奥德姆生态平衡论思想的基本观点奥德姆把生态学看做是研究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整体性的科学,把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作为生态学第一定理,也即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认为生态学研究必须形成统一的生态系统理论,并用数学、统计学术语精确描述,这样的研究才具有实践应用价值。这种理论必须是整体性的,而不是简化的。奥德姆认为生态系统包含了研究层次和研究尺度两重含义,必须拓展研究层次和尺度,重视对整体特性的研究,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完全还原为部分特性,对各个部分的加和研究也不能得出整体特性[3]。通过集中精力研究生态系统,奥德姆相信该领域马上就能从分歧中达成统一,并能提出一致的理论说明。他解释说,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机能单元,涉及一个既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包括一切有机体(例如“群落”)在内的单位,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便于能量的流动能在这个系统内达到具有非常明确特点的营养结构、生物的多样性和物质循环的目的。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对奥德姆以及这个词的发明者坦斯利来说,涉及的不仅仅是生物,它包括着生物和非生物两方面。奥德姆的教材第一部分,也是最长的一部分,预见性地论及了生态系统及其所属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能量转换、生物地理化学的循环、人类群落、物种群体等。这部书写道,所有的自然万物都组成一种等级结构,位居顶端的是生态系统。只有理解了这最高一级结构,才能以最好的方法去理解地球是如何组成的。奥德姆认为,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发展战略”――能够给整个自然界及各个单独的组成部分以总体方向的发展规划。当然,“战略”一词意味着生态系统也是能够为自己确定目标并能努力达到目标的有意识的存在,尽管奥德姆并不是很想突出这种结论,他只是认为生态系统跟有机物一样是自我调节发展的实体。它们的战略就是“在有效的能量供给和占优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界限内,尽可能达到大而多样化的有机结构”[4]。他认为每一个单独的生态系统要么是正在向目标发展,要么就是已经达到了目标。这一战略是十分明白清楚、极易观测的,目标就是达到健康有序的状态,即他所说的“体内平衡”。这种状态与18世纪的自然学家发现的永恒的自然界秩序不同,体内平衡就像人体的健康平衡,不断被各种感染打乱并导致各种疾病,但同时身体也通过组织抵抗驱逐入侵。同样,生态系统经常被扰乱,但始终围绕着一个稳定点进行波动。一种健康的正常状态总是处于无穷无尽但很成功的斗争中以保持着这一稳定点。同时,奥德姆认为,生态系统的健康还要求系统内各种有机物之间达到互惠共引与协同合作状态。它们从起初紧张的互相竞争向更协同共生的关系方向发展,就像珊瑚礁一样。可以说,它们知道,要共同努力合作来控制自己所处的周边环境,并使之成为越来越舒适的栖息地,这样最终才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免受干旱水涝、严冬酷暑、寒冷炎热的轮流重袭,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到所需营养。换句话说,自然界的统一原则就是有机物明白要协同合作才能控制周边的自然界,以求最大的效率和互惠互利[5]。奥德姆把生态平衡定义为:“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两者间的平衡”。这类定义指出了评价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因素,而且人们可以无需详细分析生态系统内众多组分之间的关系,只根据输入和输出就能判定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即所谓的“黑箱理论”。三、尤金・奥德姆生态平衡论思想的现实意义奥德姆的生态平衡论思想对于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生态平衡问题一直是现代生态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对此生态学家们提出了众多的定义和表述,亦有许多争议。奥德姆描绘了“体内平衡”的生态系统平衡论范式,把整体性概念放在了生态学的中心地位,从而使整体性原理成为现代生态学的第一原理。同时,奥德姆的生态平衡论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把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能量说,为生态系统开辟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新方法,提供了一个衡量和比较各种能量的共同尺度,找到了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流进行综合分析的统一标准,发展和丰富了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学[6]。同时,认为现代生态学是人与环境整体性的科学,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将人类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尝试提出许多跨领域的观念与理论,尤金・奥德姆认为,在自然界经历了大部分蛮荒时代之后,人类已经成为了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因此他呼吁必须在政策上进行种种调整以规范人类的行为,这不仅描绘了人们对世界不同的理解图景,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现代生态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整合、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自然观的角度看,无序、多样性、暂时性、不稳定以及非线性关系开始成为生态学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生态学家从物理学的混沌理论中获得了理论支持。在混沌之后,又出现了复杂论。虽然生态学家强调变化的本质和各种干扰因素,努力摆脱过去的研究,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求秩序的梦想。复杂论试图寻找一种处在秩序与混沌边缘的平衡,划定混沌的界限与外延,这时平衡又开始作为一种广泛可能性而重新出现。奥德姆的平衡论范式在对自然界简单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了一种对生态世界的透明认识,但混沌论、复杂论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思维方式,人们不再把自然界看成和谐与简单相统一,而是面对混沌的自然,探索自然的复杂性。尽管如此,不容置疑的是,尤金・奥德姆及其兄弟的理论与观念对后来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奥德姆兄弟眼中,生态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谐的科学,在自然界中所发现的这种和谐,为一个更有生机的、协调和谐的人类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模式,其蕴含的知识和思想要点包含了自然环境保护的全部含义而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引导人们努力回复到近似于自然界最初的健康和稳定状态,一批生态学家也自觉承担起弥补“人在大陆上已经造成的失衡”的责任。可以说,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尤金・奥德姆生态思想的提出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参考文献:[1]侯文蕙.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J].世界历史,2004,(3):24-30.[2][美]奥德姆.生态学基础(第五版)[M].陆健健,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胡志刚,邹成效.论奥德姆的生态哲学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1):73-77.[4][美]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学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王国聘.探索自然的复杂性――现代生态自然观从平衡、混沌再到复杂的理论嬗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1,(5):95-99.[6]李苏.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能值理论分析法述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2-64.

生态平衡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传承;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人类想要生存,必须重视和发展农业。我国农业文化传承经历了几千年,拥有大量宝贵经验,但技术发展使传统农业逐渐被取代,虽然短时间内实现农业利益最大化,但过度依赖先进技术,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人们开始重视研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我国传统农业历经几千年发展,对促进生态平衡,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独特经验。农业文化遗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相关农业专家也在不断进行农业文化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保护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一片绿水蓝天。由于我国关注农业文化时间较短,这一领域仍有诸多不足,需要各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和不断探讨[1]。

1农业文化传承现状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发源地,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并且我国历史悠久,有大量农业文化资料需要整理,涉及农业发展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我国从2005年开始重视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注重开发与农业文化相关的产业,通过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农业文化内涵,促进农业文化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部也在积极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发展,通过发展农业文化保护农业生态平衡,在保留农业文化特色时发展经济,通过现代先进技术研究及一系列评估工作,为农业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我国重视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相关国际组织的认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值得相关农业专家重视并深入研究。

2农业文化传承特征

农业文化属于特殊的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有所区别。农业文化遗产一般存在人口密集和科技相对落后的地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十分宝贵,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农业文化遗产不但关乎民生,还关乎未来发展,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生产方式。提升传承农业文化的意识,认识农业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保持生态平衡。农业文化不仅包括农业技术知识,还包括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文化综合性强,需要加深对农业文化的了解,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构建农业生态平衡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2]。

3农业文化传承价值

只有认识农业文化的价值,才能提升对农业文化的认识,加强对农业文化的保护。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已有千年,其中衍生了大量农业文化,这些传统农业文化值得传承和发扬,虽然很多传统农业工具已被淘汰,但先进技术需要与传统农业工具融合,才能保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倡农业文化传承,目的是发展农业文化时不破坏传统农业文化,农业文化具有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等,所以传承农业文化至关重要。重视农业文化发展,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使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文化传承视角下农业保护与发展策略

4.1文化传承视角下农业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国内外在研究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经验尚浅,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体系,但国内外各界专家和政府对农业的关注始终不变,为研究农业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调查发现,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不断地对农业文化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大多是将农业文化当作一种资源,例如孙业红副教授,专注研究农业文化、修复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曾主持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委托项目多个,发表了40多篇与农业文化课题相关的国内外论文,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方面资深专家。农业文化遗产复合性非常强,同时也比较脆弱,文章从各方面阐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是希望深入了解农业文化遗产,了解农业保护和发展现状。这样才能根据农业文化需要提出一系列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建议。经过各界专家分析,发现了旅游业与农业文化遗产间的联系,希望可以将农业文化遗产拓展为旅游资源,从而发挥农业资源最大价值,促进农业文化可持续发展[3]。

4.2通过农业文化开展旅游开发

通过对农业文化展开不同角度的调研,国内外专家学者发现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农业文化,还能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发展。模式一经提出便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对文化传承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实践证明,文化传承视角下开展农业旅游开发,能够提升农业文化价值,增加地方旅游特点。农业文化旅游不同于目前的农家乐旅游,属于重视精神文化的全新旅游模式,旅游者可以从中获得享受和安宁。我国刚开始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时,由于缺少可借鉴经验过度开发,生态平衡被破坏,传统农业文化受到冲击,如今逐渐调整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限度,在农业文化旅游时植入积极价值观,削减农业文化旅游的负面影响。政府一定要重视管理开发机构和农业生产者,促进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国特有梯田农业在开发农业旅游时,深入分析梯田特点,在保护梯田的基础上开发特色旅游,发展定位明确[4]。

4.3建立生态博物馆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建立生态博物馆,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马存利曾指出生态博物馆即活体博物馆,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服务政府和人民才能发挥农业文化遗产最大价值,因此,一定要注重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保证生态博物馆的真实有效和完整。建立生态博物馆可以汇集当地资源,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众多,将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文化博物馆,在原有农业基础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4培养发展农业文化人才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相关农业专业人才较少,发展农业和农业文化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国可以建立农业相关的高校或者开设农业和农业文化相关科系,培养大批人才,为发展农业和传承农业文化奠定基础。政府还可以鼓励资深农业专家传承农业文化理念,为相关科研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文化事业传承中。传承农业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不断重视农业文化,提升各个阶层的认识,共同促进农业发展[5]。

生态平衡概念范文第4篇

近来青岛从广西引进的一万只萤火虫首次在中山公园内亮相,当晚两万市民为看到萤火虫而激动,然而这些美丽的小虫仅在青岛待了三天就有一半死去。

中山公园有关负责人称,他们在引进之前就了解过萤火虫的死亡现象,萤火虫成虫只能存活7到15天,萤火虫从广西到青岛的路上就走了两天,到14日时部分萤火虫实际已经到了寿限。再就是大量游客观赏萤火虫时使用了闪光灯,这也加速了萤火虫的死亡。此外还有个原因,虽然萤火虫来青岛生活应该没问题,但青岛这几天一直没有出过太阳,这和广西的气候还是有差别的。

专家分析,萤火虫是非常脆弱的昆虫,环境稍不合适它们就很难生存。花巨资引进萤火虫,勾起人们的童年记忆,公园是热闹了,但刻意追求生物多样性的做法结局如何,还有待观察。

对此,有很多市民问,这样贩售浪漫是喜还是忧?在哪里可以看到真正的萤火虫?

【多维解读】

1. 倡导生态理念

表面上看,大量买进萤火虫可以暂时调节生态平衡,营造萤火飞舞的景象,但是效果不长久,做法并不可取。因为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概念,一个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需要综合整治,需要逐步修补,需要多物种的平衡,单单引进万只萤火虫显然不能解决生态失衡的问题。

2. 违背生长规律

青岛中山公园为了让人们也能在城市里看到萤火飞舞的情景,从广西引进了一万只萤火虫,本意是好的,但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三天就死去一半,让我们再次看到违背生长规律的事是干不得的。萤火虫从城区消失,是因为城区内适合萤火虫生存的大环境不复存在,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明白这个道理,萤火虫的消失是因为萤火虫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绝非通过购买可以解决的问题,此举可谓治标不治本。

3. 决策之殇不容忽视

生态平衡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垂直绿化;纵向空间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35-01

一、课题背景与现存问题

(一)课题背景

如今,城市的壮大速度越来越快,这种扩展方式是通过道路的延伸,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当交通系统越来越完善、合理、方便时,同时这种交通网络把人居住的空间变成为交通服务的空间,而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忽略人的感受,更多的是考虑车行的畅通。

(二)现存问题

当交通得到量的提高时,也带来各种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再加上目前城市中心城区用地发展十分有限,地面建设空间容量接近饱和,建筑密度过大,高层建筑过多,导致绿化率过低和环境急剧恶化,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处理,生态平衡将受到更大破坏,并将严重制约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二、纵向的绿化空间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一)纵向的绿化空间的概念

纵向的绿色空间亦是垂直绿化,其概念泛指用攀缘植物或其它植物装饰建筑垂直面或在立体空间利用棚架、围墙、栏杆等做的一种垂直绿化形式,以达到美化和维护生态的目的。

(二)纵向的绿化空间作用

1、占用城市中的土地较少;2、净化空气,减少噪声;3、提高绿化率;4、观赏效果好。垂直绿化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层次,不但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增加城市及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

(三)纵向的绿化空间的类型

1、墙体、坡体绿化;2、阳台绿化;3、屋顶花园。

三、纵向绿化空间现状和问题

(一)纵向绿化空间的现状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城市绿化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设计师逐渐把注意力放在城市绿化空间的纵向探索上。

(二)纵向绿化空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纵向的绿化空间存在着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和植物种类单一,研究的思路比较窄,一提到垂直绿化,言必称攀援植物,虽然攀援植物是比较适合用于垂直绿化,不过它们并不是唯一选择,它也不能代表垂直绿化。其次,垂直绿化效果有待改善。从量方面看,大部分城市的垂直绿化都是处于起步阶段,垂直绿化面积不够;从质主面看,,垂直绿化没有充分解决生态,资源收集和循环等问题。

四、垂直绿化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由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出现了很多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循环设计、组合设计等,随着人类认识和设计探索的深入,人类实现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的方式还会不断涌现,但目的只有一个:即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产品、环境的三位一体,最终达到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化生活方式实现目的。

我的解决方式:“脉络”+立交桥+土地=新的景观

新的景观主要是通过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和循环设计来实现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岛效益等。其中主要以城市垂直景观为中心,对绿色空间的纵向探索。为了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为了使人的视线不局限于平面,将人的视线向天空延伸,与水平方向上的事物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一种新的视觉景观享受。立体空间加上垂直绿化空间打存了传统景观空间概念,出现了纵向空间的概念。

本次设计中打破了常规的垂直绿化的概念,是做了一个垂直花园,里面有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这个垂直空间是一个构筑物,是一种同时兼具自然和人工的混合体,它要为人们营造出如同在那些被子我们现代大师们称作公园、公共空间、大广场之中的体验。

五、结语

今天,通过结合新的具有可塑性的内涵、新的技术和材料、新的科学范式和新的“维度”,以及能体现时代感的吸纳整合,更加繁复的形状已经进入到部分建筑和造景形式之中。垂直花园就是在构筑的基础上对公园―高耸的摩天楼和大尺度的公共空间――相结合的创新结晶。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开放性的、又同时兼具自然与人工的混合体,亦是对公共绿地发展生直化的一种预言,将为景观这门公共空间和环境的学科带来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