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污染的来源

生物污染的来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污染的来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污染的来源

生物污染的来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感染

感染性疾病是癌症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1]。恶性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措施均是造成患者严重或反复感染的原因,控制感染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化疗的25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分析

256 例患者,男130例,女126例;年龄(56.76±5.4)岁。其中肺癌68例、乳腺癌46例、淋巴瘤26例、胃癌24例、卵巢癌23例、食管癌12例、ALL 9例、AML 8例、大肠癌7例、骨髓瘤6例、盆腔癌2例、其他肿瘤25例。均接受化疗,排除放疗兼化疗同时进行者。骨髓抑制程度Ⅰ度55例,Ⅱ度53例,Ⅲ度32例,Ⅳ度17例。

本组共有143例(55.8%)患者发生感染。其中男75例(57.7%)、女68例(54.0%)。按感染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骨髓瘤(5例,83.3%)、AML(6例,75%)、ALL (6例,66.6%)、肺癌(23例,33.8%)、胃癌(7例,29.2%)、卵巢癌(5例,21.7%)、 乳腺癌(10例,21.6%)。Ⅰ、Ⅱ、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中分别有5、10、10、1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依次为9.1%、18.9%、31.3%、76.5%,由Fisher确切概率法得P

143例感染者中,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67例,送检率为46.9%,略低于国家卫生部规定≥50.0%。其中血培养阳性8例(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咽拭子培养阳性25例及痰培养阳性17例(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尿培养阳性3例(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大便培养阳性7例(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曲霉菌)。G-杆菌大多对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敏感;G+菌大多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真菌对三唑类(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敏感。

2 讨论

2.1 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感染情况 根据调查: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感染率为55.8%,感染发生率最高的肿瘤分别为骨髓瘤、AML、ALL,感染发生率依次为83.3%、75.0%、66.6%,这与文献资料一致[2]。即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与肿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基本一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因是肿瘤浸润骨髓往往引起粒细胞数量减少及吞噬功能损伤,因此对吞噬病原体杀灭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了感染发生的机会。感染发生男女比例为1.1:1,男性感染发生率高于女性,感染最易发的部位是肺部和胃肠道,分别占58.0%和14.0%。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由于肿瘤长期慢性消耗及化疗药物的作用,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和防御功能,使病原菌入侵的机会明显增加,发生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长,白细胞下降幅度大,持续减少时间长,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易引起感染。

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最易发生肺部感染(58.0%),这与国内报道相一致[2], 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对呼吸道纤毛黏液等细菌清除系统均有破坏作用,加之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病原体容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而使肺部成为最易受感染的部位。其次是胃肠道感染,其致病菌为细菌、病毒及真菌等。陪护探视人员及医务人员中有带菌者频繁走动造成传染,加之患者长期住院接触病源微生物污染的水龙头、门把手、餐具等, 未经洗手接触食品而导致感染,此外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时造成菌群失调也造成感染。再次是泌尿系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住院、导尿操作、尿路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当黏膜损伤时,大肠杆菌依靠其与宿主上皮细胞或红细胞表面的甘露糖结合,侵入人体的泌尿系统而发生感染。

2.2 感染因素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是感染的高发人群。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复杂[3],主要有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伴发基础疾病、各种插管滞留、进行放化疗并发白细胞减少以及手术治疗等,再者,某些肿瘤患者入院时已存在院前感染。因此我们要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 以期较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率和改善生存质量这一原则: ①对多数患者入院后即应用不同的中西药增强免疫力、辅助抗肿瘤治疗;②合并糖尿病、肝炎的患者, 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如控制血糖、保护肝功能等;③放化疗患者予以加强肠内外营养支持;④利用好激素这把双刃剑, 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厌食、乏力, 还可辅助止吐、止痛、退热,又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

2.3 病原微生物及敏感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强调“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增加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数量是提高临床抗感染疗效的根本,对减少盲目用药,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提供明确指导,能提高疗效,同时还能避免耐药菌的产生。病原学送检可调查结果显示,咽拭子及痰培养出的病原菌占总病原菌的62.6%,其余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仅占37.4%,也提示呼吸道较易发生感染;咽拭子及痰培养出的多种条件致病菌,依次为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真菌的5.5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呼吸道感染不仅有外源性感染,也有内源性感染,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者菌群失调时,这些条件致病菌便成了主要致病菌,是培养出多种条件致病菌的原因。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患者自身口咽部定植菌有高度同源性,而肠道菌群是口腔革兰阴性杆菌的主要来源,即肠道细菌逆向移行和易位;而化疗药物、激素、抗菌药物的应用,导致黏膜屏障受损,口腔、胃肠道内外环境改变,细菌增殖活跃、菌群失调,易发生感染,且以真菌感染多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大剂量化疗5%~20%的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因此临床医师不能仅凭经验用药,应当提高病原学的送检率,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尽量避免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2.4 存在问题与建议

2.4.1 临床医生应树立强烈的病原学观念 目前临床上病原微生物检查送检率较低,临床多数医生仍是以经验用药为主,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费用,同时医生与患者对病原学送检认识不足,建议对医护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认识,从而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查送检率。

2.4.2 标本的留取及培养 标本留取不规范,培养技术不严格,培养及药敏结果尚未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予以科学评价。临床医师必须提高确诊细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能力,并能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关化验等辅助检查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排除病毒性感染可能。

3 结论

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是一个常见的、不易解决的临床难题,病情严重、治疗棘手、病死率高,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4]。因此,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进行化疗时应注意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加强化疗后的恢复,密切监测感染的发生,并及时合理的应对。从而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梁新文,谢德荣,李红玉. 恶性肿瘤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4) : 260.

[2] 崔洁,李志光,罗立勤,等.194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医药导报,2002,21(12):813.

生物污染的来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检测

[中图分类号] TS97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5-110-02

Det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Daily-use Cosmetics

HAO Yu'e1 CHEN Xu2 HE Aitao1 ZHOU Yi1 QUAN Shufen1

1. Experimental Center of Radiation Hygiene,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2. You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oucounty 4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daily-use cosmetics in Hengyang city. Methods All of 150 cosmetics sample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hotels and guest houses and a college in Hengyang,and the test was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smetic health norms" 2007.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microorganisms was 96%. The qualified rate of colony count was 96%; that of its Fecal coliform, 99.3%; that of its Fecal coliform, 99.3%; and thos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fungi count and yeast, 100%.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samples used after 30 d and 60 d from the a college amounted to 94% and 8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over standard colony count still exists in cosmetics. So does the problem of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 pollution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Key words] Cosmetics;Microbial contamination;Detection

化妆品的pH在4~7之间,最适宜微生物生长,其成分复杂,所含营养物质也极易引起微生物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繁殖可引起化妆品腐败变质,还可产生毒素或代谢产物。这些异物作为变应原或刺激原可能会对施用部位产生致敏或刺激作用,引起各类型化妆品皮肤病,例如接触性皮炎、痤疮、毛发损害、光感性皮炎和皮肤色素异常等。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按照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来源分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化妆品安全和卫生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衡阳市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其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衡阳每年流动人口过千万,旅游人数达百万,为衡阳市各宾馆和招待所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另有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是高频使用化妆品的一个群体。为了解该市日常化妆品中的微生物状况,对衡阳市宾馆、招待所客房用化妆品和衡阳市高校大学生日常化妆品的微生物状况进行检测调查,并对衡阳市高校大学生日常化妆品分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为预防和减少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化妆品安全性和化妆品功效作出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于2010年采集150份衡阳市区宾馆(50份,标为1~50号)、招待所(50份,标为51~100号)、某高校(50份,标为101~150号)的日常化妆品样品。所采化妆品均为标识符合卫生要求、保质期内的产品。来源于宾馆和招待所的样品均在其使用前进行采样,来源于某高校的样品分别在使用前、使用30d后和使用60d后进行采样。

1.1.2 培养基 SCDLP液体培养基、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双倍乳糖胆盐(含中和剂)培养基、伊红美兰(EMB)琼脂、蛋白胨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明胶培养基、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甘露醇发酵培养基等。

1.1.3 仪器和设备 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恒温水浴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天平,电炉,量筒,试管,三角瓶,平皿,玻璃珠,玻璃棒,刻度吸管,放大镜,温度计,载玻片,小导管,烧杯,研钵,移液器,酒精灯,接种环(针),试管架,剪刀,无菌棉,pH计或pH试纸等。

1.2 检测项目

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和酵母菌。

1.3 检测方法

按照2007版《化妆品卫生规范》[2]。

2 结果

2.1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调查结果

按照2007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对150份化妆品使用前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化妆品微生物合格率96%,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99.3%,粪大肠菌群合格率99.3%,铜绿假单胞菌合格率98%,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合格率均是100%。详见表1。通过检测得知化妆品污染主要超标项目为菌落总数,150份样品中菌落总数超标6份(7号、34号、2号、56号、70号和82号样本),分别为550cfu/g、610cfu/g、2300cfu/g、1500cfu/g、3.5×104cfu/g和6470cfu/g,最高达3.5×104cfu/g。粪大肠菌群阳性检出1份(52号样本),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检出1份(70号样本)。6份微生物超标样品化妆品中有2份含《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不得检出的化妆品特定菌。

2.2 化妆品使用前后的微生物污染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将某高校的50份化妆品进行了使用前后的检验,结果显示详见表2。使用前、使用30d 后及60d后微生物合格率依次降低, 即使用时间越长,其合格率越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污染的份数随着增加,由使用前的0份增加到30d后的3份和60d的9份。使用时间超过60d后,出现了霉菌和酵母菌污染。可见,化妆品微生物存在二次污染。

3 讨论

衡阳市宾馆、招待所和某高校抽检的150份日常化妆品样品使用前合格率92%,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96%,粪大肠菌群合格率99.3%,铜绿假单胞菌合格率99.3%,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合格率均是1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对103件47个品牌化妆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92.23%[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年对1478份化妆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99.19%[4];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495份化妆品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平均为92.4%,其中菌落总数为主要不合格指标[5]。故而得知衡阳市日用化妆品的合格率与其他城市报道的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合格率差不多,表明衡阳市宾馆和招待所客房使用的一次性的化妆品产品的微生物卫生质量与相关报道的其他城市的化妆品微生物卫生质量相当。

化妆品中微生物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的检测结果表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化妆品中的菌落总数检出份数也随之增多,并在使用60d后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污染化妆品2份,说明高校中化妆品使用过程的二次污染较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每天开盖使空气中的微生物不断落入、或者是由于使用者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是同学间互相使用可能引起的交叉污染等等原因导致。尽管有文献报道由于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对可能污染化妆品的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使其存活时间不长,但在化妆品的使用过程中,还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且选取挤压式包装的化妆品,尽可能减少二次污染。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化妆品的合格率较高,说明化妆品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卫生质量都还比较重视。然而,菌落总数超标率较高,因此还须加强生产环境卫生管理,以保证产品卫生质量。鉴于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存在一次污染(主要来源于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生产用水导致)和二次污染(主要来源于皮肤和外环境),故在制造前后应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生产用水进行微生物检验和彻底消毒,使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朝武. 卫生微生物[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6-185.

[2] 郑萍,陈西平.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0):2405-2406.

[3] 符晓梅,杭万双.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139-1140.

[4] 杨萍,孙灿,董海燕. 云南省1996~2005年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5):886-888,915.

生物污染的来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烧烤 微生物 大中型餐厅 小型摊位 污染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16-02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1]。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人们的饮食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食品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由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依旧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为突出和最为关注的问题,而食品微生物检测是评价食品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2]。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绝大多数食品均需要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以评价其卫生状况[3-6]。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大肠菌群指的是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是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在微生物检测中常见菌落总数很高,但大肠菌数很低的情况。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引起全球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中约40%为沙门氏菌[7, 8]。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安全与健康[9]。

烧烤,这种人类最原始的烹调方式,逐渐成为受人欢迎的多人聚会休闲娱乐方式。然而烧烤这种食品存在着安全问题,烧烤食材在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烧烤食品包括多种肉类、水产品类等。各类食材自身可能存在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微生物,并且在食材的保存及制作过程中也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交叉污染。畜禽在屠宰前若受到微生物感染,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可直接污染鲜肉,而在屠宰、加工等过程中鲜肉也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在一般情况下,含水量高的水产类比肉类更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10],而且像生鲜肉类等食材在贮藏、销售环节中,条件的不适宜也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除原料自身的微生物污染以外,烧烤食品的加工处理过程是否规范、经营场所卫生条件是否符合标准、市场监管是否到位等对其卫生状况及质量安全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烧烤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主要的不合格原因,寻找防止烧烤食品微生物的关键环节,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样品来自长沙市烧烤餐厅及小型烧烤摊点,共购买采集样品800份。其中,取自烧烤餐厅的样品400份,小型烧烤摊点样品400份,其中每份中都包括多种水产品类、多种鲜肉类。

1.2 采样

用无菌采样夹将样品放入无菌采样袋内,再将无菌袋放入到有冰袋的采样箱中,2h内送回实验室;部分室温储藏,部分放入冰箱冷藏,以保证与初始储藏条件一致。

1.3 样品检测

分别按照GB/T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测定、GB/T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T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和Filmplate测试片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检测。

2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是通过sigmaplot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种经营场所各种菌类合格率的比较用Duncan's methods单因素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代表着两种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表示两种结果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通过使用Excel软件对比较结果进行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

按照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对烧烤食品进行比对分析[11-12]。2类经营场所中大中型烧烤餐厅中的食品合格率高些,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糖球菌的合格率分别为78.75%,89.75%,93.5%(表1)。而小型烧烤摊点出售的肉类和水产品类样品合格率比较低,微生物污染状况严重。此外,从小型烧烤摊点采集的样品中,肉类和水产类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糖球菌的合格率分别为69.5%,75.5%,82.5%(表2)。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小型烧烤摊位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显著高于大中型烧烤餐厅(图1)。

3.2 沙门菌检测结果

本实验按照国标法分离出疑似沙门菌10株,接种到三糖铁琼脂得到疑似沙门菌9株,经过进一步生化及血清学实验,结果不足以判定为沙门氏菌。用Filmplate测试片法将分离的疑似沙门菌在(36±1)℃培养15-24h后未发现紫红色菌落。同种样品沙门菌Filmplate测试片的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一致。

4 讨论

按照现行各类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和国家安全标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3个指标中任何一个指标不合格均判定为不合格样品。本实验结果表明:大中型烧烤餐厅中的肉类和水产类食品,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为78.75%,并且通过检测我们还发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超标现象。说明大中型烧烤餐厅的肉类食品存在着微生物污染问题。此外我们通过对小型烧烤摊位的烧烤食品进行检测发现:小型烧烤摊位中肉类和水产类食品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格率均低于80%,而且其中的菌落总数合格率仅为69.5%。这表明小型烧烤摊位肉类和水产类食品存在严重的微生物超标。我们推测造成烧烤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烧烤这类食品在生产加工后没有包装,食品暴露在污浊的空气中,与外界直接接触极易受到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13],尤其是一些小型烧烤摊位的摊点设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因此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其次烧烤食品的各类原料由于其性质和加工过程不一样,所以在食品加工制造和储运过程中也易造成微生物污染[14],其次在制备不同种类的食材时,没有注意及时的洗刷砧板,换工具等原因造成了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烧烤食品中各种肉类和水产类由于其自身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也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15]。在本次检测中小型烧烤摊点样品大肠菌群超标率24.5%,故其存在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极大,其引起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潜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大中型烧烤餐厅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整体好于小型烧烤摊点类。这可能是因为:大中型烧烤餐厅的肉类,水产类的食材来源可靠,食品质量卫生条件好;其次食材的贮藏,制作过程中条件有保障,还有就是大中型烧烤餐厅的环境卫生也优于小型烧烤摊位。表明正规经营场所、有力监管是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大型经营烧烤餐厅的低温冷藏设施条件基本完善,可以有效减缓细菌增值速度,且食具合格率高。但小型摊点类卫生状况较差,食具、食材暴露在空气中,大部分没有冰柜冷藏食物,就餐者没有安全感,应是监督管理、检测的重点。

在对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时,每一批次样品用国标法检测大约需要7d,而用Filmplate测试片只需要1d,且测试片灵敏度高,在1.5 X 10-8稀释时仍可计算出菌落;另外,Filmplate测试片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分离培养法1.84‰,复查准确率提高12%。因此,用Filmplate测试片检测沙门氏菌更准确、快捷。在本研究中沙门氏菌检测结果为阴性,可能与单类食品的样品数相对较少有关。如果增加取样次数及取样数量,可能更能够显示烧烤食品沙门氏菌污染的真实状况。

5 结语

本实验数据显示,不论是大中型的烧烤餐厅还是小型烧烤摊点的烧烤食品均有部分样品的微生物指标超出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其中,菌落总数检测显示,在2种经营场所中,大中型烧烤餐厅的菌落总数的不合格率为78.75%;从小型烧烤摊点采集的肉类、水产类的样品中,微生物污染均较为严重,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低于70%,小型摊点的经营方式使得烧烤食品无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比大中型餐厅的样品污染更为严重。因此,在食用烧烤食品时最好选择大中型经营餐厅,并且卫生条件要好的。同时,应对工作人员加强卫生知识教育,督促其规范操作,以减少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万旭刚,牛孝彬,运珞珈.湖北省几类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4(5):464-466.

[2]王宇川,2004~2006洛阳市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3):497-4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2―2010 菌落总数测定[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3―2010 大肠菌群计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15―2010 丝状真菌和酵母计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4―2010 沙门菌检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7]顾宝柯,袁政安,金汇明,许学斌,林亚萍,陈敏,肖文佳.上海市沙门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3):245-247.

[8]童哲,程苏云,梅玲玲.浙江省272份食品沙门氏菌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03(4):33-34.

[9]黄娇甜,祝益民.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196例的临床特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5)22-5.

[10]王燕梅,乔昕,符晓梅,沈S,袁宝君,戴月.江苏省2008-2009年肉类和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J].中国公共卫生,(5):539-541.

[11]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2727-1994烧烤肉类卫生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12]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29921-2013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13]孙平勇,刘雄伦,刘金灵,戴良英.空气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36-340.

生物污染的来源范文第4篇

摘要:

为了解涂料的微生物污染与防腐剂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按照ISO9252-1989(E)检测207件市售涂料微生物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微生物检出涂料和40件无微生物检出涂料的防腐剂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有12件涂料微生物超标;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是本实验检出使用最多的防腐剂;微生物超标涂料防腐剂含量比正常低或者未检测到,种类单一。涂料的防腐剂使用情况与微生物污染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建议建立和完善涂料限用防腐剂标准,指导涂料企业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

关键词:

涂料;微生物;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法

涂料是由颜料、粘合剂和多种化学助剂在水或溶剂中混合分散而成的均匀混合体,其成膜物质包含了大量纤维素等有机物和高分子材料,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1]。据报道,涂料中常见的腐败微生物为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2,3]。添加防腐剂不仅能让涂料在储藏过程中保质,还能有效帮助涂层抵御环境中霉菌和藻类的侵蚀,但是会增加产品成本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涂料中防腐剂的使用种类和添加量需要严格控制[4]。研究市售涂料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与微生物污染之间的关系,对指导企业开展微生物防控,同时对涂料限用防腐剂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和种类

本实验抽检了广州、佛山、中山、东莞多个涂料厂家市售样品。

1.2仪器与试剂

微生物检测:生化培养箱(SHP-250),超净工作台(HDLAPPARATUS)、平板计数培养基(PCA)、沙氏琼脂培养基(SDA),由广东环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防腐剂检测: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具二极管阵列检测器(Agilent公司)、电子天平(METTLER),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二氢钠为分析纯,由Merck公司提供。

1.3检测方法

1.3.1微生物检测

按照ISO9252-1989(E)[5]合成乳胶微生物的检验方法。称取样品10g,用0.85%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稀释梯度10-1~10-7梯度,取不同稀释度稀释液1mL加入灭菌平皿,用PCA培养基37℃培养3d,SDA培养基30℃培养5d,做平行对照,检测涂料中微生物。

1.3.2防腐剂检测

以甲醇提取涂料中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布罗波尔(BP)、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5种涂料中常用防腐剂,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1.3.2.1防腐剂标准储备

液准确称取适量防腐剂标品,分别置于50mL烧杯中,加适量甲醇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混匀。

1.3.2.2样品预处理

准确称取0.50g样品于具塞比色管中,经涡旋混合器混匀后,超声提取20min,离心。经0.45μm滤膜过滤,滤液作为待测样液。

1.3.2.3色谱参考条件

色谱柱AglientTC-C18柱(250mm*4.6mm,10μm;流动相:25mmol/L磷酸二氢钠-甲醇(60︰40V/V),并用磷酸调pH至4.0;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IT和CMIT在280nm检测,BIT、BP、DBNPA在220nm处检测。

2结果与讨论

2.1微生物检测结果

本实验检测了207件涂料样品,其中有8个品牌12件样品检出微生物超标。检出微生物主要为细菌。根据ISO9252:1989(E),5件判定为重度污染(微生物总数>105),6件为中度污染(微生物总数>104),1件为轻微污染(微生物总数>103),结果见表1。涂料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主要受到细菌污染,会出现黏度下降、胀桶、发臭、沉淀等现象[6]。本次实验的12件微生物超标样品,从外观来看与正常样品没有明显区别,但由于已经被微生物污染,涂料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施工后漆膜的美观性和持久性会受到影响,损害消费者利益。

2.2防腐剂检测结果

涂料行业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防腐剂是MIT/CMIT,统称为卡松,其它还有BIT、BP、DBNPA等[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述12件有微生物检出和40件无微生物检出涂料的防腐剂使用情况,结果见表1和表2。12件有微生物检出涂料中仅有3件检测到含有防腐剂,有效含量均低于10μg/g,种类也相对单一。40件无微生物污染的样品中有18件仅检测到卡松,8件检测到含有卡松与BIT,5件检测到含有卡松与BP,2件检测到含有卡松与DA,6件检测到含有MIT与BIT,1件检测到含有MIT与BP。有微生物检出意味着产品的防腐体系失效,经检测,其防腐剂有效成分含量较没有微生物污染的样品低或者未检测到;没有微生物检出的样品其防腐剂有效成分含量高于10μg/g。尽管卡松在涂料中单独作为防腐剂也能起到安全的防腐作用,但由于涂料易受到假单胞菌污染,而卡松对假单胞菌作用差,易形成抗药性导致防腐失败[8],还需配合其它防腐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涂料的微生物污染与防腐剂使用种类和含量有着密切联系。

3结论

虽然不排除在有微生物检出的样品中在生产时已经添加了多种足量的防腐剂,但由于某些其它原因导致了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如涂料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配伍性不好[9],涂料原材料被能降解防腐剂的微生物污染等[10]。结合本实验结果,当涂料中防腐剂有效成分含量高于10μg/g,并多种防腐剂组合使用时可以达到更佳的防腐作用。目前涂料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对使用防腐剂的种类、用量、检测方法加以限定。大型企业较多参照国家标准GB/T21866-2008《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和抗菌效果》[11]和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标准ASTMD2574-2006《容器中乳胶漆耐微生物侵蚀的标准试验方法》[12]。筛选合适的杀菌剂和确定使用量,亟需制订相应标准,用以指导涂料企业安全高效使用防腐剂。

参考文献:

[1]李程碑,杨杰,杨俊伟.涂料防腐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3,4:23-28.

[2]林宣益.涂料用防腐剂和防霉防藻剂及发展[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6,1:54-60.

[3]陶宏兵,邱晓颖,冯劲等.被污染的工业产品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工业微生物,2015,45(5):42-45.

[4]葛雅.水性涂料中抗菌剂应用配比及提取测定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

[7]王文毅.水性建筑涂料领域的防腐防霉抗藻剂及应用[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5,36(8):34-42.

生物污染的来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乳及乳米粉;污染;检测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88-02

乳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热门话题,刚刚结束的两会,香港的乳粉限购,使得乳粉安全越来越受关注。检测乳与乳制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适宜各个年龄段的人食用。但乳与乳制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在乳和乳制品中可迅速生长和繁殖,这不但降低了乳与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影响其风味,而且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1]。为了解佛冈县市售乳及乳米粉的微生物卫生质量状况,我们对在佛冈县销售的乳及乳米粉进行了微生物检验,现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在2011年―2012期间,从佛冈县市场购得。所有样品包装完好,在保质期内。

1.2 检测项目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

1.3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GB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大肠菌群:GB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第二法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

沙门氏菌: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第二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Baird-Parker平板计数;

阪崎肠杆菌:GB4789.4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第一法 阪崎肠杆菌的检验

1.4 评价标准

参照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任何一项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即判该样品不合格。

2 检测结果

2.1 总体合格率

共检测乳粉和乳米粉124份,合格121份,合格率为97.6%,其中乳粉合格率97.9%,乳米粉合格率合格率96.7% ,乳粉和乳米粉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不同阶段结果比较

根据乳粉包装上说明,把检测的乳粉按阶段分,3段以上包括老年乳粉等归入其它段。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率最高的是2段,合格率为100%,但是各阶段结果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40,P>0.05)。

2.3 羊乳粉与牛乳粉结果比较

共检测牛乳及乳米粉59份,合格58份,合格率为98.3%,羊乳及米粉检测10份,合格10份,合格率为100%。

3 结果与分析

3.1从结果上看,乳粉和乳米粉微生物总体合格率在97.6%,与民众的期望值相比,还是有一段的差距,需生产企业与监督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令民众更加信任的结果,其中,控制微生物污染问题是确保所有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

3.2在调查中发现,佛冈县乳粉及乳米粉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未发现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的现象,乳及乳制品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主要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24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中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是否有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2]。在不合格的乳粉中,有些样品的菌落总数的检测值为105CFU/g,大肠菌群104CFU/g,远远超出了国家乳品安全标准,这需引起企业的重视,任何一个生产、贮存或流通的环节疏忽,均可导致不合格的样品出现。在生产中,企业应按照GB126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对从原料和包装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微生物污染。

3.3 调查结果显示,乳粉与乳米粉,牛乳品还是羊乳品,卫生质量在统计学上的结果是无差异的。据调查,佛冈县销售乳粉商场大部分分布在县城,镇级除一些较大型的超市外,很少见有母婴店或小型商店有乳粉销售,一般乳粉及乳米粉的来源也比较可靠,销售的品牌大多是大众常见常听的,但也有个别奇怪的情况,售买乳粉的商家不肯提供收据、发票甚至小票等任何证据的东西,虽然最后检查的乳粉微生物卫生指标合格,但是也让人感觉不放心,监督管理部门应对这些形似可疑的商店加大抽查力度,以确保市场流通的乳粉是真正来源可靠,质量保证。只有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乳粉才真正让人放心。总而言之,乳品企业必须持之以恒,狠抓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更要加强监督管理,以良好、稳定的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重塑我国乳业的形象[3]。

参考文献:

[1] 丁晓贝,谢志梅,裴晓方.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中国乳业,2009(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