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冰雪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通过分析2009年11月以来安阳市出现的雨雪冰冻天气和当地冬小麦生长状况,得出此时正值冬小麦出苗、分蘖、长根的关键时期,雨雪天气补充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但降雪降温时间比常年明显提早,对冬小麦正常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但并无明显冻害,并针对其不利影响提出防御对策。
关键词雨雪冰冻;冬小麦;影响;防御对策;河南安阳
2009年11月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气温偏低[1],安阳市也多次出现强降温天气,雨雪冰冻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现将这次灾害性天气对安阳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分析如下。
1雨雪冰冻气象资料
1.1气温
2009—2010年安阳冬小麦越冬期气温有2个明显特征,即低温出现早和持续时间长。安阳市2009年11月平均气温为2.0~7.3 ℃,较常年同期偏低2~8 ℃;12月平均气温为-0.2 ℃,相比历年偏低0.7 ℃;2010年1月,平均气温为 -1.8 ℃,较常年同期偏低0.3 ℃;2月平均气温1.6 ℃,与历年1.5 ℃相比正常略偏低。总之,安阳冬小麦越冬期平均气温 -1.8 ℃与历史同期0 ℃相比明显偏低。2009年强低温出现早,且此后气温持续走低,极端最低气温数次接近有气象资料以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冬小麦进入越冬期的1月下旬气温才略高于历史同期值。
1.2降水
2009年11月中旬安阳市降水较多,12月和2010年1月全市基本无有效降水,由于11月降水补足墒情,因此未造成大面积麦田旱情发生。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4 mm,较历史同期8.0 mm明显偏多75%,安阳县降水18.2 mm,比历年偏多136%,林州偏多93%。总体上安阳市2009年冬季降水正常,但时间和区域分布不均匀。
1.3日照
2009年安阳季平均日照时数为370.5 h,比常年438.0 h偏少15%,其中12月日照时数为132.9 h,除林州外,其他县市均少于历年同期值;2010年1月日照时数为137.6 h,与历年147.1 h相比偏少6%,2月日照时数为100.0 h,与历年146.0 h相比偏少32%,各县市日照时数为84.9~112.0 h,均少于历年值。安阳市冬季日照总体正常,以2月偏少。
2雨雪冰冻灾害对冬小麦的影响
2.1不利影响
据安阳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在冬小麦返青期调查结果显示,雨雪冰冻导致安阳冬小麦苗情较常年偏弱。2009年11月以来,安阳连续出现3次寒潮,与常年相比,冬前强降温发生时间早,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且光照不足,致使小麦单株分蘖数少、植株偏小、生长量不足,幼穗发育进程较常年同期偏晚8~10 d以上;处在幼苗期的冬小麦叶片较嫩,抗寒能力低,一些弱苗叶片受冻减小了光合面积,影响生长和分蘖节营养物质积累,对抗寒越冬不利[2]。对比常年数据表明,安阳市各地多数地块叶面积指数、根系、群体均匀性等较差。据调查,安阳市麦田播种量一般在225 kg/hm2以上,西部低产田块达300 kg/hm2。由于播种量过大,致使麦苗簇集,麦苗细长,弱而不壮;一部分晚播田块由于长时间低温,造成小麦分蘖缺位严重。气温低、光照不足、降水时间和地区分布不均,低洼渍涝田块土壤状况偏湿,对冬小麦根系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3]。
2.2有利影响
2009年11月11日,安阳市普降大到暴雪,雨雪有效补充了麦田土壤水分,增强了麦苗抗冻性,对保苗安全越冬十分有利。充沛的雨雪不仅改善了墒情,还增加了水库蓄水,为春季农业生产储备较多的水分,与此同时,持续偏低气温引发的冻害能有效地杀死麦田间虫卵和病菌孢子,减少春季麦苗病虫害的几率。积雪覆盖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低温会冻死一些晚弱苗,缓解小麦旺长势头,改善小麦群体结构。土壤水分充足,利于冬小麦增产。
3防御对策
3.1 掌握气候规律,合理搭配品种,适时播种
小麦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很大,一般冬性强的品种抗寒能力强,不同地区一定要选用经过国家或省审定、适合当地生产的经过试种的品种,严禁擅自跨地区引种[4]。对一个地区来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出现的日期年际间变化很大,最早、最晚出现时间可相差1个多月,因此要积极协助麦农掌握当地气候规律,合理施肥,适时播种,培育冬前壮苗,防止播种过早形成旺苗或播种过晚形成弱苗。
3.2加强田间管理,防冻保苗
雨雪冰冻天气来临前,要及早采取有效防冻措施,抵御低温冰冻对冬小麦的侵袭,特别要防止持续低温对冬小麦旺苗、弱苗的危害,及时给晚播麦田盖土,提高御寒能力,采用猪牛粪等有机肥覆盖,保苗越冬效果会更好。
4参考文献
[1] 蒋珍姣,龙凤翔.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桂林市农业的影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50-51.
[2] 刘布春,李茂松,霍治国,等.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2):242-246.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危时期,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不仅会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有的还会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是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1.2自然灾害敲响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警钟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亿元。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死亡69181人,影响之大,损失之重,前所未有。因此,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2全面分析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近几年,各级政府逐步成立了应急办公室。目前应急办公室只是具有协调作用的一个职能机构,还不能真正具有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各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权责不明晰,相互间沟通不畅。如,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就是由于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气象信息未能对电力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2.2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
一是由于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的部门往往难分主次,仅有牵头单位的主体应急预案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关部门的配套预案;二是基层社区(乡、村)的应急预案仍不够完善;三是应急预案的编制未能结合自身应急能力的实际,对应急的相关信息进行准确的描述,导致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差。四是预案缺乏有效实施。
2.3 应急队伍建设薄弱
一是部分政府尚未设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现有应急管理机构普遍存在职责不明、人员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二是专业应急人才缺乏;三是我国大多数地区仍用“人海战术”,轻视专业化救灾队伍的建设,缺乏专业化设备。
2.4 应急保障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整体设计不够完善、参差不齐,对应急避险场所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灾害保险工作相对滞后;三是目前大多数地方尚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
2.5 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种类繁多,而涉及灾害管理的部门又分散在政府的不同职能部门和单位,并且各涉灾部门和单位都建立了独立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做到信息共享,导致政府在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应对突发事件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3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
3.1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纵览国外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其成功做法是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基础,成立一个独立建制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协调部门,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俄罗斯的“联邦紧急情况部”等。结合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系实际,应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3.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各单位除了要制定主体应急预案外,还要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完整性的配套应急预案;二是将应急预案延伸到社区、厂矿、医院和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三是对应急预案按层级、领域等类别建立档案库,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四是针对经常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
3.3完善应急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应急管理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优化队伍结构;二是组建以消防、武警、预备役为骨干,专业救援为支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快灾害紧急救援队基地化建设,配齐配全灾害紧急救援队器材装备。
3.4完善应急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避险场所等;二是建立灾害保险制度,健全灾害保险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区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法规。
3.5完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管理联动系统,该系统包含五大平台,即:网络通讯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应急联动平台、专题应急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统筹调配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力量,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建立全国性统一的、资源共享的应急信息数据库。
4结语
应急管理工作既是政府应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需要依靠政府的应急机制和法律法规,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会有诸多新的情况与问题出现,也会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各种问题和难题。
参考文献
[1] 曹佩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贯彻实施与应急管理实用手册[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我国电力应急培训发展历程回顾
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标志着国家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
2006年10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举行省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联合演练。
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省开展了省级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联合演练。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暴露出我国电力应急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启动了《电力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规范》及《电力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演练通用规范》的编制工作,为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参考。
2009年12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印发了《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电力企业应急培训做出进一步明确的要求。
2011年6月,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首次对电力安全事故等级进行了划分,强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指导电力企业加强电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1通信动力以冗余减少依赖
■通信产业报记者李博
无论是固定通信,还是移动通信,电力资源无疑是正常通信的重要前提。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暴雪灾害中,由于电力供应不足造成的通信中断约占90%,其它原因如倒杆、天馈线维修等造成的通信中断占10%。在移动通信受灾最严重时,约有6.5万个基站因停电而中断。
应对由于停电造成的通信中断,运营商大量派出抢险维修人员,调动应急抢修车辆,出动应急通信设备,大规模调用发电机等,全力恢复通信。运营商在此次救灾中组织得力,措施到位,人员配备及时,为保证通信畅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事实上,在经历1998年洪水肆虐江南大地后,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全国建设了完善的应急机制,为应对大规模区域停电而造成的通信中断,运营商在中等城市等大型局电机房都进行双路供电,建立了柴油发电机房,同地方油料存储站达成协议,长期进行柴油燃料的储备;在重点通信基站,和离市区较远基站储备柴油发电机;在大规模停电时,统一规划由市区分配柴油发电到在离地市较近基站;同时所有通信基站常年储备蓄电池,在断电后,可维持一天正常通信。
雪灾过去了,运营商一边抵御“雪后次生灾害”的发生,一边也全力进行灾后重建。总结经验,就会发现其在抢险救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联通集团运行维护部副总经理崔荣春认为,首先,运营商抗衡雪灾经验还较欠缺。面对接连发生的全球气候反常,在后续建设中,应建立与气象部门及电力系统等的联动机制,能够在停电之前,提前做好准备,不应等灾害真正发生后,特别是交通陷入瘫痪后才发出警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能做的预防措施已很有限。在这次灾害中,虽然有着很好的预警意识,多方进行冗余设施的准备,但是应对灾害的反应仍有些迟钝。
崔荣春认为,运营商在后期规划中,应将增加发电机的数量储备及油料储备纳入重点考虑范围,确保减少通信设备对电力网络的依赖,增加通信保障度。同时,对于有些在建造过程中没有考虑发电机设备的基站,可根据就近原则,在附近几个基站进行多点配置,而不是仅在单一地点进行发电机配置,从而防止因交通堵塞而不能将发电机和短缺物资及时运到受灾基站的情况发生。
同时,崔荣春也表示,使用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也是一种好的办法,以前在新疆等西部地区,及村村通项目中都曾有应用。但由于太阳能电池对于环境要求很高,必须有长时间光照,后期维护起来困难,因此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还面临严重的偷盗现象,大规模投入可能性很小。这些都有待后期研究部门加快研发速度,运营商很期待这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次大雪可以说是“天灾人祸”,考虑15~20年的灾难防范措施的运营商,显然不能单独面对50年难遇的大雪,运营商只能够尽量减少通信网络对于电力系统的依赖,自主进行发电生产,很多事情(如发电机油料大量储备等)还需国家应急部门的宏观调控。虽然经历此次灾难后,运营商具有的抵御风险能力将提高,但在气候多变的今天,灾害可能会越来越不能够预料。所以,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次灾害,建立风险预警等级及传播机制,加深风险应对意识和应变所有危机的基本能力。
2基站天线基站应自启动、可降载波
■本报记者周晓娟本报实习记者逄丹
随着南方灾害天气的影响逐渐减弱,运营商的基站灾后重建也拉开序幕。相对电力和运输系统的瘫痪,通信承受住了考验,但是也应该看到主要依靠电网供电的基站系统仍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专家指出,在重建的同时,应该看到,通信系统的应急预案和物质储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电”惹的祸
50年罕见的雪灾给当地通信网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各方力量的紧密配合下,还是将雪灾对通信基站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中国移动重点基站基本保持正常运行。移动的数据显示,因雪灾而退服的基站中,停电原因的占98%。除了因停电而退服的基站外,传输线路原因位居其次,基站设备原因只占万分之一。
雪灾对基站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天线铁塔及其线路上。据悉,受损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冻雨带来的架空光杆倒塌;其次是蓄电池过度放电引起的蓄电池严重损伤;此外,一些地区发生通信铁塔上方的天线角度发生倾斜,使其覆盖范围缩小,倒塔现象倒很少见。连接通信设备的电缆因为积雪压盖出现断裂现象和开关电源受损也会直接导致基站的退服。
重建有条不紊
由于断电的影响,造成大部分基站供电无法得到保证,贵州从外省调入多部油机,加上本省油机共5000多个油机,使大部分的基站已经得到了供电保证。但是,对于一些边远山区的基站,由于油机的燃料运输比较困难,还不能完全保证基站的供电。据悉,很多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像“可乐瓶”等一些饮料瓶来运输燃料。另外,油机还是存在缺口,为了防止已经恢复的基站再次出现供电不足情况,很多油机没有撤下来,这样还未恢复的基站没有油机的支持依旧无法正常工作。
随着电力的改善,截至到2月21日,贵州已经将近有3/4的退服基站得到恢复。
应急能力的反思
这次雪灾通信影响空前,给业界带来了很多启示。某地方通信管理局领导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对于基站的蓄电池,当地管理局将组织技术专家,制定新的技术标准,例如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保护,防止其过度充放电。其次,对架空的光杆出现倒塌将采用“四方拉”技术,即在杆的东西南北方向分别用一根绳子固定住。另外还会积极调研,研究出更有效的固定电杆的技术。最后,对于基站,希望其具备自启动、降载波功能。即当基站供电不足时,可以自动完成从蓄电池供电向油机供电转换,而且能够降载波,进一步降低能耗,工作人员无需到现场进行技术支持,只要远程监控即可。
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何廷润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从此次雪灾中可以看出,基站安全没有得到保障。”在目前已有的应急预案中,通信只是用来解决突发事件,而没有当成突发事件来处理。
导致基站退服的主要原因是电力中断。而在这种大规模电网停电的情况下,采用临时的油机供电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由于此次受灾区油机供应有限,只好从外省现调油机。因此,何廷润指出,保证一定的油机储备量是应急预案的重要一步。
3传输接入局端位置需合理
■本报记者于尚民
在雪灾重建工作方案中,固网运营商提出要以“光进铜退”为基本重建思路,在传输层面,用光缆替换受灾阻断的长距离、大对数铜缆;在接入层面,将光缆和设备接入点推进到行政村和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实现农村通信网络由窄带铜缆网向宽带光缆网的发展演进。
“光进铜退”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为适应宽带发展需要,2007年确定的一项重大网络改造战略。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总工张成良表示,用“光进铜退”建设思路重建灾区传输和接入线路,符合电信网络宽带化、光网演进等长期战略规划,同时也有助优化网络结构布局,提高网络安全性。考虑灾区具体情况,传输和接入线路改建也要因地制宜的实施,力争做到信息产业部“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的抗灾原则指示。
传输实施要因地制宜
在传输层面,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对灾害造成电信杆路倒塌、线路损坏,需要进行灾后重建的地区,采用光缆替代原有的主干电缆。
受雪灾影响,电信运营商架空线路倒杆,局端设备电源损坏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一方面来自线路、设备老化,一方面来自线路设备抗灾能力不足。对此,来自抗灾一线电信设计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使用光缆改建传输要按照增强网络稳定性和提高抗灾能力为基本设计原则,局端设备在更新的同时,还要根据光缆架杆和直埋选定,考虑局端位置合理性,以便能在改造同时增加网络可维护能力和抗灾能力。
光缆作为传输使用时,通常分为架空使用和直埋使用,对于架空光缆线路,设计院专家强调,要按区域重新规定架空线路的负荷指标,过去设计的10-15年一遇抗灾害能力,要提高到20年甚至更高的抗灾指标。直埋光缆已经在长途骨干中应用十分广泛,线路稳定,但是较架空对建设环境要求更为严格和费用更高,换架杆用直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接入改建要长远兼顾
在接入层面,固网运营商将引入PON技术和语音、数据一体化设备,将光缆和设备接入点推进到行政村和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实现农村通信网络由窄带铜缆网向宽带光缆网的发展演进。
电信运营商之前认可的光纤到节点+各种DSL技术有ADSL2+、VDSL2等方案,经多年研究和试点,各种方案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设备商能提供的产品也丰富成熟,可以为运营商的接入改造提供足够支撑。
设计院专家分析,运营商先前考虑农村宽带改造时,考虑更多的是需求的推动,因为那时有还有正在使用的铜缆资源,现在采用全新光缆铺设传输之后,下一步考虑的是把光纤节点推进到用户端什么位置。按照灾区建设长远规划考虑和光接入发展趋势,本次光接入改造宽带会以满足未来几年农村信息化需要为原则,切实做到兼顾长远发展需求,合理利用光缆资源。
4应急规划重在资源有效整合
■本报记者许婷
百年不遇的罕见冰冻灾害给各运营商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带来了极为严峻的考验,各运营商相继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受灾地区通信畅通。
应急通信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系统,不同于电信运营企业日常运行维护中的例行维护工作内容,运营商应该遵循“立足根本,保障应急通信;面向市场发展机动通信”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以中央、省、地(市)三级管理的应急通信系统。而在运营商内部,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该运营企业的运维体制。
根据运维体制的不同,运营商应急预案体系的设置可根据自身情况分成多种模式,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运营商。应急通信与交换、传输、数据、电源、支撑系统等专业一样,是电信运营企业运行维护工作的专业之一。从应对突发事件的角度来讲,通信保障工作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主要阶段。事前更多体现在预防和预警、资源准备等工作方面;事中主要体现在备用资源的启用、应急措施的启用和故障排除;事后主要体现在总结、改进和完善,也包括一些建设项目等。
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疫情、恐怖事件、重要活动等的不同需求,运营商还应进一步细化制定各应急通信系统的保障预案,规范非常时期指挥调度、组网方式、人员联络、设备准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并尽可能在演练中检验、完善和补充,不断提高保障预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指导性,确保通信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形成通信能力。
在公共安全专家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臣看来,运营商的应急通信规划重在对现有各种通信资源的整合能力。李红臣认为,应急通信涉及多个通信领域,主要包括有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他专用通信系统等。每种类型的通信技术都有其特点,适用于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对象,因此在设计应急通信系统时,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完美的体系架构,而且也很难使用单一的通信手段,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全盘考虑,选择合理的应急通信系统,并进行有效整合。
李红臣强调,运营商在应急通信系统设计和建设时既要考虑长期目标,又要兼顾近期需求,要依托现有通信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扩容,实现有线通信系统与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相结合。李红臣说,在应对突发灾害面前,各运营商之间的协调也至关重要,应该利用各自特有的技术手段和资源进行协同保障,在此次抗灾过程中对卫星通信系统的有效利用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科学分析,果断决策
*的雪灾始于元月15日,特大暴雪一直延续了5天,路上积雪10至30厘米。积雪经车辗压,立即结块成冰,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而南江地处山区,日用工业品完全依靠县外供应,就连农贸市场出售的蔬菜的大部分也必须从成都等地调回。交通受阻,市场一下紧张起来。面对严峻的市场供应形势,*经商委一班人根据中央电视台提供的预警信息,和省市县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分析资料,预感到今年的冰雪灾害不会短期结束,如不果断处理,将会对市场供应造成巨大的损失,于是紧急请示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三级响应机制,全力投入抗灾保供工作。
二、齐心协力、稳定市场
在抗灾保供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县经商委内各职能科室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一是深入各农副产品主产区,指导农民积极就近供应蔬菜,确保县城和场镇蔬菜不脱销。二是指派专人协调县内粮、油生产和经营企业,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确保粮油供应不断档。三是定人定点,包干负责,进住各生猪定点屠宰场,了解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帮助定点屠宰场组织收购生猪,确保市场猪肉供应不减少。四是加强市场监测,确保市场稳定繁荣。五是请求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和重点企业参加的抗灾保供动员大会,结合家电下乡和迎春购物月活动,鼓励重点流通企业和农民发扬老革命根据地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精神,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确保冰雪灾害期间蔬菜销售不减少,粮食供应不减少,生猪屠宰不减少,日用消费品供应不减少,基本保证大灾之年市场供应不发生大的震荡,人民的生产生活不遭受大的损失。
三、密切配合、保煤护电
该县是重点产煤区,保证电煤和人民生活用煤供应也是经商委的主要职能之一。今年由于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导致全省乃至全国电力紧张。为了认真完成省、市下达的煤炭生产和电煤调运任务,委里成立了专门班子,直接进驻煤炭生产重点企业和罗坝火车站,组织协调煤炭生产和调运工作。这些同志在极度艰难的自然环境中爬冰卧雪,忍饥挨饿,夜以继日的工作,即使大年三十也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是他们个个无怨无悔,在天寒地冻的地方默默无闻的为人民群众发出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