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厂培训学习总结

工厂培训学习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厂培训学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厂培训学习总结

工厂培训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厂式人才培养模式 资源整合 团结协作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模具技术。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模具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媒体不断呼吁“高薪难聘高素质的模具技工”。 模具专业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该如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于是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具专业工厂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促进我校模具实践课程能够更生动和灵活的教学措施,以期望达到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希望改善模具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社会现状提出个人见解。以下就是本人对:“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具专业工厂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1.资源整合

1.1 培训设备的整合

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场地和条件,把学校现有的、有关模具教学的设备,整合利用。使现有的设备按工厂的加工流程布置,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再结合工厂实地考察的情况,按照工厂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内容,调整学校的培训项目和方案。使模具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接近工厂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2 师资的整合

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对模具专业老师进行师资培训,或是进行集体备课。使同一专业的老师能够深入的沟通、交流。利用本专业教师的集体智慧,讨论每一次教案如何书写,每一次课如何设计、安排,才能使课堂更生动、形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等等。

1.3 学生资源的整合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让想学习的学生,都能学好。把爱学习的,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都整合和调动起来。为他们安排和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考证。如喜欢绘图的同学,可以利用相应的时间,把他们整合在一起,深入的学习制图知识和考绘图员证。如喜欢模具钳工制作的、操作加工中心的、喜欢操作铣床的,在设备、时间、教员允许的条件下,学生也精力充沛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学生的整合、学习和培训考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科目,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学时,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

2.兴趣测评

在模具专业课程走到一定的阶段,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兴趣测评、能力图表制定。了解学生的所学,与学生所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和就业方向、岗位。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分组,因材施教的安排教学和学习。才不会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学生觉得学习某些知识很难,学不会,而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同学觉得所学的知识太浅,还想深入的学习该知识。尽量使同学们都适当的学习,朝着他们喜欢的方向发展。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具专业工厂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大胆的把企业资源请进来,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工厂的典型工作岗位对接。以企业冠名班的方式(如:某某企业班),以企业定单式教学,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和严格的科学管理是我校办学的特点。

3.团结协作

经过学生兴趣测评,整合资源后,更要让同学们懂得团结协作。这是在工厂不可或却的职业能力。让同学们在团结协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知识与岗位的联系。如何在学校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模具专业工厂式技能型人才培养,让同学们学会团结协作呢?就如定单或任务是:要生产一个勺子或其它零件。按照工厂的生产模式进行加工生产的安排,既:(接单设计)下毛坯料普通机床加工高、精、特种设备加工钳工加工钳工装配、调试上冲床或注塑机试模。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按照兴趣爱好进行分组。A组:对二维绘图有兴趣爱好的同学,绘制零件图,以及要生产零件所需的模具的模板图、装配图等,并出二维图。B组:由喜欢画三维图的同学,主要负责把二维图画成三维图,并进行检查、装配完成整套模具的立体图。C组:由喜欢手工编程或软件编程的同学,负责设计产品的模具型腔,用手工编程或软件编程、模拟走刀及加工。D组同学,进行下毛坯料。E组同学,进行划线和普通机床加工高、精、特种设备加工、加工出模具模板及其他部件。F组同学,进行钳工加工钳工装配、调试。H组同学,把整套模具装配到压力机或注塑机上试模,加工出勺子或其他零件产品。这样以工厂模式、定单任务式的分工协作教学,使每个同学主要负责的任务都不多,以组的力量都有能力做好。在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任务后,同学之间就可以互相调换工作岗位进行学习和操作。使同学之间可以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达到轻松、快乐的学习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更加清楚工厂的生产流程和加工方式,一举多得。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能把注重把理论、多媒体(绘图)、仿真和实操,四位一体的进行教学,虚实结合。使教学内容更生动而具体,学习内容是对职业工作过程的整合,强调职业能力形成的团结协作。

吸取MES“模块式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具有开放性和适应性;具有评估反馈系统,对社会生产有快速反应的能力。

4.作品展示

按工厂的工作情境学习和操作,同学们每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都要进行一次班级的作品展示。如完成一次绘图任务,或完成一套模具装配,或是压铸、生产出一种产品都可以作品展示一次。每一个环节的作品展示,都会让同学们觉得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在展示作品的同时,还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加工作品的感受和作品总结,以便让同学之间更好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自己的所学技能、技巧。即是: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后面老师的点评、讲解关注、回顾职业行动经验的习得和形成,增加同学们的职业、专业能力。学生做出作品,并展示,这就是在教学中强化“做”的过程,积累“做”的经验;实行“做、学、教”的一体化,达到“先做,后懂,再提高”的目的。在教学中,在作品展示的过程,就是活学活用的过程,不断促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与渗透,综合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双提高。

5.座谈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定期请一些教学专家和企业、工厂的技术能手以及模具专业的任课教师、模具专业学生,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座谈会。大家进行交流、学习。听一听,学生专业学习的感受、收获和不足,任课教师的课后思考和困惑。请到会的专家和能手,提出宝贵的建议和见解。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寻求更接近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具专业工厂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更佳方案,寻求学校在学习方法与企业的工作方法的对接方式。制定和实施学校学生在期末或假期走进工厂,去实质操作。实现在校的教学内容与工厂、企业的典型工作内容进行对接。

6.调整方案

在教学课题进行的过程中,肯定不是十全十美,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如:学生要学好本专业知识,教学的深入是否恰当;提供给学生的课外专业读物是否够用;提供了哪些自学网站给学生等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计划和适当的、与时具进的调整。所以在作品展示、在座谈会会的过程中,我们为改正不足,讨论办法,不断的修改计划,调整方案。使得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具专业工厂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贴合工厂的需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7.资料整理

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资料的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收集和整理工厂资料,要与企业生产的内容对接,与国家职业标准一致,与企业的典型工作对接,具有代表性。教师的教学资料要整理,收集成册的过程中,就能很好的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值得我们深思。全面和到位的收集学生的资料库,学生成长记录卡。学生成长记录卡,学生负责填写自己的基本资料、兴趣爱好、学习收获、总结和自我鉴定,教师填写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定和鼓励。学生在填写成长记录卡的同时,也是学生在自我的检验和鉴定,是自我的认识和思考。学生成长记录卡,记录着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在成长记录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关心的关注的,对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进行更好的教学。可见整理好资料,对学生和老师都受益非浅!

以市场为导向,以工厂为参照;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术应用为归宿,以一长之技为目标。对中职学生进行工厂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车希海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实用手册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工厂培训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自X年X月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快有一年了。在这过去的一年里非常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很快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公司员工过渡的过程。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很好的完成了岗位职责内规定的各项工作指标。一年的学习、工作,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我得到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一年来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做一个学习型的人。

刚到XXX时,由于工厂正处于筹建阶段,条件极为艰苦。厂领导经常与我们谈心,并积极为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老员工也积极耐心的传、帮、教,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同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这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我获得了很多知识。刚到咸阳路工作时,我发现自己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自己就在工作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并在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快掌握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并了解了大量的污水处理专业词汇。因为当时工厂正处于筹建阶段,厂领导便安排我暂时管理资料,负责设备随机资料的签收、整理、保存和借阅等工作,我很快摸索出一套管理资料的方法,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另外,我还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了所有的设备随机资料,不但弄懂了设备的工作原理,还与实际到货设备相结合,随时发现缺少哪些资料,并及时与机电公司相结合,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工程日益接近尾声,我们的工厂也由筹建逐渐转入运营,工作也面临着转型,我被分配到了中控室。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我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法,在组长与同事的悉心指导下,我通过学习本岗的工作规章制度了解了本岗位的工作范围以及本岗在污水处理厂与其它岗位之间的关系。时值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时期,很多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都到厂里来进行调试,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参加调试工作,多听、多看、多记、多操作,学会了总结经验。并能够严格按照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各类现场仪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坚持每天对仪表进行巡视检查。通过对仪表的调试及维护,使我对仪表的功能及参数设置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还参与了整个工厂自控系统的编程工作,自控系统对于污水厂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天都到现场去反复的察看和调试,深入细致的学习各个工艺环节的自控专业图纸及与之配套的选型样本、技术资料等,查阅自控、仪表方面的专业技术书籍,并将其与现场情况及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查找问题,为厂家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保证编程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厂培训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短短三个月的“酷特”已经结束了,在这期间,我深深体会到服装设计、制作、制版的神奇和奥妙;也意识到自己在服装方面上还有许多不足。没有达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去做的事。在没有开始培训之前,限于学校书本知识,我们都只是涉猎男西裤,女西裤,西服裙、男女衬衣、女上装等的简单做法而已,并没有深入探究。很庆幸有这样的课程,把我们带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感谢“酷特”老师的细心指导。在这三个月时间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培训期间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首先,培训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学校里受课本知识的限制,理论精通,但实践匮乏,不能跟进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使学生就业时的技能不能与企业并轨。然而到“酷特”后,确使我的感触很大,工厂里那种紧张的工作气氛特别在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也使我有了认真学习的动力。

其次,去服装布料、辅料、加工车间、产品展示区。可谓是人生第一次亲身感受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厂车间的操作流程的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了解服装行业工厂生产的操作流程。对我们将来从事服装行业有很大的帮助,也明确了自己现在应该多涉猎知识面。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完整。 负责培训的老师领我们把工厂的工艺流程整个参观了一边,从采料验料到出成品,几百道大大小小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的审核直至成品.一道道操作都那样的严密。

在实习过程中,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基础知识,积极学习新工艺、新方法,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当然、本次培训也有遗憾:一是在培训的同时还需要承担着学校的课程,工作与培训的时间冲突,难免造成学习内容的不全面。二是培训老师不能长时间的陪伴我们,手把手的传经送宝,使企业的标准不能完整的建立。宝贵的是,这是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尝试,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团队协作的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也得以提升,同时,为以后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给予的培训机会,感谢“酷特”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工厂培训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积极投身工厂生产经营的主战场

几年来,五七四厂团委以“创新创效”活动为主线,带领青工投身创新实践,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以导师带徒活动为主要载体,努力提高青工创新能力

他们始终把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作为创新创效活动的工作重点,加大了青工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青工整体技术素质。培训中,坚持岗位技能、岗位文明、岗位效益共同提高的原则。通过建立多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库、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青年科技创新成果鉴定会”、“技能培训月”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青工的技术水平。

在该厂的青工培训工作中,“青年职工导师带徒”是一项比较有特色的活动。至2005年,导师带徒活动在该厂已经开展了四届,可以说,每一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并且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活动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活动保障体系。并且工作中他们已经把“导师带徒”活动逐渐纳入到了企业行为。工厂劳资、人教、技术等相关部门均介入活动的管理与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他们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导师带徒活动考核标准》、《导师带徒活动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厂、车间、团支部三级导师带徒活动考核制度》,做到每月检查、按季考核,定期评比,年度表彰。形成了科学的多元化管理的立体格局。工厂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依然拨出专项资金,每季给考核合格的师傅发放津贴。在每届活动结束后,他们对活动进行单独总结,并对评出的优秀师徒和活动最佳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在第三届青工导师带徒活动中,他们总结了以往的活动经验,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改进。打破以往“一助一”的活动形式,按照经济学“二、八法则”的原理,采取“优优结合”的方法,以青年技术人员拜老工程学艺、一专多能多面手学艺和重要岗位一师一徒学艺三种形式,把技术基础好、上进心强、有培养价值的青工同掌握绝技绝活的老师傅或高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努力用最短的时间为工厂培养最优秀的高、新、尖青年技术人才,以进一步满足工厂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极大调动了老师傅“传、帮、带”和青年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缩短了工厂“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程。几年来,全厂参加“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已达200余名,他们现已大部分成长为各车间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在各个关键岗位上挑起了技术大梁。有31名青年徒弟被评为省、市、厂级青年岗位能手,以点带面的促进了青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工厂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人才后劲,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他们每年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并把8月份定为“青工技能培训月”, 每年参加岗位练兵的青工达20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来进一步检验技术培训效果。工作中,他们还把青工技术培训活动均纳入到了企业管理全过程,把活动中青工的表现及成绩与他们评职、进级挂钩。他们还采取了典型激励的方法,在五四期间开展了“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为青工树立自己身边的榜样。并选树了一批以省级青年岗位能手于秋、王宏大、孙建华等为代表的青年典型,激励青工立足平凡岗位,早日建功成材。通过这种方法,对青工起到了较强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效调动了青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通过各种创新活动,为企业青工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在努力培养青工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他们积极开展各种创新活动,为青年人才提供实践中创新的机会和舞台。这样既在实践中检验了他们技术培训的成果,又锻炼了青工队伍,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他们以“青年科技协会”为载体,把重点放在新机修理、扩修复活、设备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今年以来,他们深入开展了 “百岗百课题科技创新”活动,并把活动内容与工厂的重点科研项目、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每年举办 “青年科技创新成果鉴定会”,有效调动了青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年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解决了许多生产岗位上的急、难、新技术等问题。今年以来,在他们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各攻关小组共完成科技攻关项目32项,节约挖潜,扩修复活24项,这项活动有效增强了青工创新意识,提高了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为工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工厂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科技兴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带领青工岗位建功。创新创效活动不仅提高了青工的技术水平,也提高了青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了青工的管理创新能力。在管理创新方面,他们力求通过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并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管理思路。他们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今年以来,针对工厂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团员青年围绕献计献策,共计提合理化建议60余条,为工厂全面深化改革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创新质量管理方法。今年年初他们以提高青年职工第一手产品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了“青工质量百分达标”、“质量连锁承诺”等活动。活动中,他们采取每月打分、每季排名评比,前三名奖励,后三名罚款的方法,把青年职工的第一手产品质量与军品质量风险奖金挂钩,有效提高了青工的产品质量意识。在质量连锁活动中,青年班组飞机移交工段创造了产品交检合格率100%的佳绩。三是在节约挖潜上下功夫。他们围绕节约降耗,开展了以“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为主题的“节约挖潜主人翁立功竞赛”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既增强了青工的主人翁意识,也为工厂节省了大量资金,为工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厂培训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车组技术;协同创新;主体;校企合作;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一、引言

在全国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协同创新作为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带来重大机遇,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主动对接,打破壁垒,实现跨界合作、资源共享。我院动车组技术专业主动对接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简称:唐车公司),以协同创新为专业改革理念,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度优化,学院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唐车公司用工需求、无缝衔接,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

二、适应专业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项目指导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形成产权清晰、责权利分明、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有保证管理制度。

1.与唐车公司共建校内“动车组零部件加工、组装与检测”工厂

该工厂与唐车公司共同建设,采用资本运作方式,建设具有“校中厂”特点的工厂。唐车公司投资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学院提供场地、培训技术工人(学生)。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创造效益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按照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建立零部件加工、组装、检测3个生产区域,并设置相应的岗位,能进行产品生产与管理。学生在基地中的相关岗位中承接具体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通过岗位轮换,实现多任务、多技能的综合训练与职业体验。

由唐车公司负责人担任厂长,技术及管理岗位人员由专业专兼职教师兼任。工厂对外经营及业务活动按照企业模式运营,所得利润一部本归企业所有,一部分用于学生生产性实训耗材的补贴及工厂运营的基本开支。

专业的教师实行校企双重身份,每学年不少于3个月在工厂挂职工作,并为工厂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机制建设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证教学与生产在目标、内容、过程、效果等方面的协调性、一致性。使教育资源和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教育人员和技术人员优势互补,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相互渗透,成为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和学生实习就业的训练基地。

2.与唐车公司共建企业教学车间

根据岗位技能培养要求,在唐车公司动车组生产一线,建立专业教学车间。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局限于校内的实习实践基地。某些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培养,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完成。

根据动车组基本构造的5个部分,即走行部、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车体及车内设备,根据装备制造岗位群任职要求,选择唐车公司的铝合金分厂、动车预装配分厂和动车组总装配厂,设立“动车铝焊接技术教学车间”、“动车组预装配学车间”和“动车组关键技术学车间”。

动车组技术专业的所有相关专业课程均在学车间进行。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由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由学院专任教师完成。

专业车间不仅仅只用于学生的培养。以专业车间为平台,利用学院师资,组织实施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为企业培养紧缺人才、提升员工素质、提供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利用企业的技术骨干,培训学院专任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实施教学模式改革

依托“校中厂、厂中校”教学车间,专业教师与唐车公司一线技术人员根据当前任务共同创设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平台并建构知识。

实施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指标、专业规程。在每个任务后都留有由学生完成的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设计的实习任务,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发挥拓展能力的空间,教师对工作任务所涉及的课外知识进行辅导,让学生掌握原理性的知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用案例或任务的实际操作演示方法对新知识的重点进行讲解,并对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学生按照任务的真实工作过程,设计任务书并进行任务的实施,任务书要明确指出要完成的项目内容,工作过程的先后,且对重难点以及易发生问题之处作强调说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要保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要求。

学生分组研讨时,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启发式的引导,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

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践、边总结,最终形成一个总结报告和任务完成的自我评价,并学会总结和养成总结习惯;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新知识等进行总结并加以强调;请企业专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估,并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四、改革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教学组织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迫切要求创新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结合本校自身情况,摒弃传统的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学校统一执行、内容和进度安排程序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根据学校地域特点、教育背景、本专业学生水平、动车专业特点、教师素质水平等具体情况,探索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1.制定多学期改革方案

在建设期内对动车组技术专业试行《动车组技术专业学期试行方案》,不断探索、完善草案中的具体环节,归纳总结方草案对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影响,验证此方案的可行性,撰写可行性报告,最终形成《动车组技术专业学期调整方案》。

方案规定动车组技术专业第一二学年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年整年为顶岗实习期。三学期制为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依次按顺序进行排列(见表1)。两个长学期教学时间由原来21周调整为19周(18周教学周和一个考试周)。考虑到北方气候条件及春节因素寒假仍为4周,暑期取消,短学期为6周,短学期与长学期之间各有2周的休息时间作为缓冲。相邻学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按照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顺序进行多轨整合运作,即内容多的课程可以跨两个或三个学期安排。内容少的课程可以在短学期或一个长学期内完成,起到双学期、三学期、四学期的多重功能。

三学期制教学改善了传统两学期制学期冗长、课程设置僵硬、学生自主学习性差的弊端,增强学生学习紧迫感,学时分配灵活,便于按需施教。

2.分段式教学

利用多学期制改革有效开展分段式教学,三学期制将三年的教学时间有机的划分为七个阶段,长学期按照课程性质与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和实验周,进行“厂中校”学习或“校中产”实习,形成课程的分段式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相互促进。

五、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由学院和唐车公司专业负责人牵头,建立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根据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对每一届不同企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归纳出学生在企业的岗位任职和发展情况,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岗位对口情况、知识和技能的适用性、发展空间、薪酬水平、对企业的认可度等)。和企业满意度(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录用人数等),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效果及其目标的实现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顶岗实习学生录用比例等指标,以此形成《动车组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提交用人单位和专业带头人。

通过调查报告及邀请生产一线代表来校座谈,及时反馈对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了解《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适用情况及企业对毕业生的新需求,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经论证和探讨及时修订《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按照“Plan----Do----Check-----Action”即通过不断“构建、执行、检查、修正”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指标标准和权重,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适应”,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

通过人才质量评价改革,学校可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合理的纠正,疏通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当前的质量情况,因而带动其他因素如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等改革,加大对提高学生质量的教学因素的投入力度,对影响学生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修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通过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通过人才质量评价改革获得导向和激励,及时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便于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努力方向,增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更有竞争力。

六、结语

在协同创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学院与唐车公司及动车城企业在高职动车组技术专业中的建设,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了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了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2]方丽.协同创新视阈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选择[J].江苏高教,2014(2).

[3]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4]周继良.大学协同创新的内部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张洋,苗德华.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