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技术学概念

教育技术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技术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技术学概念

教育技术学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离散数学;概念教学;APOS理论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是许多专业课程如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人工智能等的必备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离散数学有众多抽象的概念,在离散数学的教学中,几乎每一次课都有新概念的引进。除了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外,许多都是在已有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层次的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概念是思维的单位,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判断p选择p推理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到离散数学教学的成败。从多年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弄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将繁多的概念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

基于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我们提出离散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采取的策略,并使用大量的实例进行说明。

1APOS学习理论

美国的杜宾斯基等人在数学教育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种APOS理论,即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操作(Action)阶段、过程(Process)阶段、对象(Object)阶段、模型(Scheme)阶段[1]。

操作活动阶段,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问题的直观背景以及与生活现实之间的联系。

过程阶段,是学生对操作、活动进行思考,经历思维的内化、整合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

对象阶段,是通过前面的抽象,认识概念的本质,对其赋予形式化的符号定义及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一个具体的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中,以此为对象去进行新的活动。

模型阶段,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来逐步完善,起初建立的概念模型包含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过程、定义以及符号,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他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APOS理论揭示了数学概念学习的本质,是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理论。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改课题“离散数学概念教学研究”(52030780)。

作者简介:陈义明(1969-),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李舟军(1963-),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理论。

2概念教学策略

对应于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我们提出了离散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采取的策略。

2.1通过直观教学和情景引入,揭示数学概念的来源与背景

由于数学概念本身具有严谨性、抽象性和符号化等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如果只注意数学概念的传授,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则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很多学生觉得离散数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一遍概念的产生过程,即从需要出发,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体验到数学概念产生是自然的、合理的,而不是人为强加的,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

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有的来源于现实世界或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有的是对已有数学概念的进一步抽象概括,有的产生于理论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何种情形都有鲜活的背景材料为例证。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直观事例,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在讲述欧拉路、欧拉回路和欧拉图的概念时[2],笔者先介绍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很想给当时人们提出的问题一个解答。接下来介绍数学家欧拉如何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图论问题,然后给出那样的回路不存在的结论。从而非常自然地给出上述的三个概念,当时人们要找的路径叫做欧拉回路,如果不要求回到出发点,则那样的路径叫欧拉路,具有欧拉回路的图叫做欧拉图。等价关系、等价类和商集是三个比较难的概念,笔者首先给学生一个等价关系,让学生画出它的关系图,观察这个关系图的特点(集合的所有元素被划分为一些“团”,来自不同团的两个元素不满足关系),从而定义这种特殊的关系叫等价关系。接下来引导学生描述每一个“团”,引出等价类的概念。最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等价类描述整个集合,给出商集的概念。整个过程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每一个概念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体现数学概念在形成过程中的运动性、变化性、过程性,让学生通过活动与操作,获得对数学概念更深入的认识。如我们可以通过动态显示删除图的顶点及关联的边的方式,给出点割集的概念。

2.2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概念的内涵就是被概念揭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而外延则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或集合)[3-4]。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内涵认识不清,学生往往区分不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把非本质属性当作内涵。为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我们除了从概念外延中挑选正例来说明概念外,还应该选取一些反例来进行对比。反例可以排除与概念无关特征的干扰,作为揭穿错误、伪证的强有力的数学方法,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对概念认识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正面例子做不到的。如在学习关系闭包的概念时,我们除了按照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的概念给出三种闭包的求解方法以及关系图和关系矩阵的特征外,还有意删除闭包中的有序对或者添加不必要的有序对使之成为一个反例,突出闭包概念的本质属性。

外延与内涵是紧密相连的,外延是随着数学活动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逐步深入的,因此,学生理解概念的外延往往比内涵更为困难。在后续内容的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提及一些重要概念的外延,如讲图的连通性的时候,我们分析得到图顶点集合上的连通关系是一个等价关系,加深对等价关系的理解。

2.3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定义、名称、符号及正确表述

数学概念的名称、符号、文字和口头表述在学习与运用数学概念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数学名称、符号、文字表述和口头表述是交流与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物。第二,数学名称、符号的简明性、直观性等特点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3]。概念定义是从具体―抽象的升华,是概念学习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是通过已有概念与关系建立新概念,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教学中除了原始概念以直观描述的方式引进外,其他数学概念均须在不失严谨性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这些属性结合的规则,以及该概念的名称、符号及正确表述,对该数学概念形成言语的、符号的、图形的不同形式的准确表述,并做到它们之间的互释互译。这是我们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构筑离散数学理论体系的必备基础。

教育技术学概念范文第2篇

小学生的天性是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基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在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通过相关教学手段,促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动大脑,动手制作数学模型,将数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要将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能力发展,贯穿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之中。

二、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如何改革小学数学教学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大多数教师本身是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他们在思维方面都有着应试教育所烙下的深刻印记,所以,落实素质教育改革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的转变开始,教师要积极参加素质教育方面的相关培训,深刻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不断地将这一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科学,达成培养和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就如分数的认识相关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一些橡皮泥,在课堂上用橡皮泥捏成各种水果形状,再通过问题的设置请你切的苹果给我。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学习信心的建立

我国小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是七周岁,他们与周围的人们相处时,在心理上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会开始确认教师的权威性,并且努力寻求教师对他们行为的认可。所以,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谨记,在实际授课中,要对小学生采取更多的鼓励措施。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该部分数学内容,教师便要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这些鼓励可以是语言性的,也可以是物质性鼓励。这些不同的鼓励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心理层面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认可,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三)互动教学的应用

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互动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指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指导作用,即做好互动活动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互动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确保互动活动的开展和推进。例如,学习圆的认识教师在讲授此内容时,首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以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然后,教师在教学资源库中找出几何图形圆,给学生详细地讲授圆的有关知识和特征。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一说他们生活中所用到的圆形物体,当学生每说出一个圆形物体,教师就通过屏幕展示出相应的实物图片。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回顾圆的知识,从而达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

(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数学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但其理论知识较多且计算过程复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数学知识的增长。如借助游戏教学方式,在学习扇形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搜集班级、校园中的扇形事物,使得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实用的数学知识。利用游戏教学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仔细讲解规则,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游戏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但切忌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师应对游戏时间严格控制,提升应用效果,达成教学目的。

(五)积极应用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够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需要将体验式教学延伸至课后,开展实用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要求从实际生活中找出百分数的例子,并举例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如果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爱好、不同的认知水平,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对此,教师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接受水平不高、学习成绩差就对他们产生偏见,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根据学生特点来开展教学,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六)充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技术学概念范文第3篇

一、在直接经验与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首先应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从直观形象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可以通过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采用教具、模型、演示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直接经验,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积极思考。

如在教平均数概念时,一位老师用6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三堆,第一堆1个,第二堆2个,第三堆3个,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一看都明白。这时,又把这些小正方体混在一起,重新平均分成三堆,每堆都是2个,然后告诉学生“2”这个数就是这三堆正方体的“平均数”。同时让学生说说“平均数2”是怎样得到的。这个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渗透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摆成最初的样子,让学生将平均数“2”与原来的数进行比较。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很快就能看出,平均数2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即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数”这一概念。再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特征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各种不同的实物,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进行概括。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用绳子或其它方法量出各种圆的周长,算一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学生通过操作与计算发现圆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入“圆周率”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并记住。

二、在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关注概念表述的精确,强调定义定理的字斟句酌,而忽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忽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学生也会对这种经过简约化提炼的概念知识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中,要让学生对于1厘米的长度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通过有层次的设计,让学生经历厘米概念的认知过程,从而理解掌握厘米概念。有位老师先让学生观看“小裁缝做衣服”的动画,小裁缝用与师傅同样的柞数做成的衣服,客人根本穿不下。通过讨论学生知道,虽然柞数一样,但两人每一柞的长度不一样,从而知道必须要用统一的计量工具,从而引出直尺。然后在尺上认识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在学生测量时,有些学生将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对齐,另一端与7对齐时,认为共有8个数,就是8厘米。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因此可以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经历尺的形成过程,从而帮助理解厘米的长度表象。先让学生用几根1厘米长的小棒去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比如桌子的长与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知到用多根1厘米的小棒连起来量会更加方便,从而引出直尺;接着设计让学生用直尺量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估计线段的长度。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设计,伴随着学生经历直尺的生成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三、在重点知识的引领下掌握数学概念

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这些重点知识在每节课的知识点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是这些知识的核心,同时又与其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老师要高屋建瓴,善于将众多的一般知识聚焦在相关的重点知识上,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深入细致的加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重点知识对一般知识的引领作用。

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用圆规画圆,会画指定大小的圆,通过比一比、折一折等操作理解同一个圆的特征。在这些知识点中,认识半径、直径的概念以及画圆的原理是重点知识,教学中应以此为突破口,抓住理解画圆的原理这一核心知识,明白用圆规画圆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圆的特征的联系。可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圆,选择不同的工具画圆,产生优化画圆方法的需求;展示体育老师操场画圆的视频,体会到画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建立起与圆规画圆的初步联系;命名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认识圆规画圆的原理;比一比、折一折相同的圆,理解同一圆中所有半径、直径都相等的特征。

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完善数学概念

教育技术学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95-01

数学概念课是数学学习最核心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数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容易就找出数学题的本质问题,并利用一系列转换就可以解出答案。所以数学基础概念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好坏。

一、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教学

数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得出的结果。高中数学课程繁多且困难,但是无论数学的题型如何变化,只要学生学好了数学基础概念,那么一切难题都可以由繁化简。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基础教学时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为主。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形成思考探索数学知识的习惯。例如,在“异面直线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异面直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会碰到哪些直线是异面直线。学生在了解异面直线的基本概念之后能够列举出一些平时常见的异面直线,但是也有可能有一些学生列举的异面直线是错误的。这时候教师应该指正出这些错误的地方,并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教师也应该提出一些例子,比如,厚一点的课本棱角处连接的线可以看成异面直线,教室的各个角连线也可以形成异面直线。通过这两方面的指导与举例能起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概念课教学研究

数学概念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对如何学好数学概念课提出一些观点,以及进行了一些研究。

1、数学概念新旧联系

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很多的基础概念知识,如此多的基础概念且一些比较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忘记以及混淆。例如,“异面直线与平面直线”“空间角和平面角”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之间形成体系并教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每一种概念的含义,抓住重点,找清关联点与区分点。

2、联系实际,应用实际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不能明确理解概念对解题会有很大的影响。面对如此抽象的概念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这种抽象的概念进行转换。数学知识来自于实际也应当应用于实际。将难懂的数学概念转换到实际中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集合与元素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的男生和女生看成一个集合,其中的一个男生就是这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堂上能够非常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了课堂效率。

3、提高文化素养

早在几千年前就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数学这一门学科。随着时间流逝,数学被运用到了越来越多的方面。在数学的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名人为了数学研究贡献了自己一生的时间。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解数学的历史文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比如,在“指数”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指数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以及在课堂上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指数的概念。又比如,在“复数”概念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布莱尼茨进行介绍,介绍他的生平以及一些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和著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名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4、因材施教

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悟性以及理解能力来进行不同的教学。除了对学生因材施教外,对数学概念也应如此。由于数学概念的难易不一,且种类繁多,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概念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概念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好的创新,一直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上课内容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材施教、提出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知识。

三、课堂应用,课后反思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高中数学概念课学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将这些概念实际运用到习题上解决难题。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到熟练运用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与之前的“轻概念,重做题”的教学方法相比我们应该换一种教学方式。虽然解题对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但是不能把全部的时间放在解题上,同时还需要清楚的理解以及熟练的运用概念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不能一味的让学生去解题,只有在完全理解概念之后,进行一定量的数学习题测试,这样做才能充分发挥课堂学习的作用。否则,概念混淆不清就去解题,不仅问题解决不了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

一节课有四十五分钟,课堂上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基础概念知识,下课后进行适当的练习来巩固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则应该在课后进行思考分析,不同概念之间有何联系,教学中有哪些不足还需要去改正,平时应该多注意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概念。教师还应该多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学习对高中数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必须重视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提出创新。正如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要注意学生对基础概念的学习,教会学生解题时的技巧与方法,如何去更好的运用基础概念解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重概念,也要做到重解题,要做到两头兼顾,将概念与解题相互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邝燕冰.高一数学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3.

教育技术学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游戏教学

新课程改革明确希望学校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小学数学课程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精选了社会对数学的一般需要和学生就业实际需要的最基本、最有用的知识,适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可以为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提供新的思路。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侧重抽象逻辑思维的课程。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一旦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2.教学方式保守落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他们认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做法直接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过于依赖教师的不良心理,这不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基本号召。

3.学习方法没有到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在学习方法方面还掌握得不够到位。再加上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小学生能熟练背下教材中的公式,但是不会用;有些学生眼高手低,说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一落实到书面上就错误百出。这些问题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正视的。

二、基于游戏改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对策

如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而游戏的引入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答案。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游戏导入,激活想象

游戏过程充满了未知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有着一种天然的喜爱,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内容,使学生发挥想象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比如,我在教学“4的认识”这节课时,刚上课就对学生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话音刚落就得到了学生的一片欢呼,这时我先在我的头上戴着做成1形状的花环,对学生说:“小棒子,长又长,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1,接着我又带上做成2形状的花环,对学生说:“小黄鸭,在游泳,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说像2,然后我又带上表示3的花环,对学生说:“小耳朵,爱音乐,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说是3。在这样的游戏导入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一节活泼的数学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2.操作游戏,活跃气氛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亲自感受数学,才能让他们在自然而然中习得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游戏,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9个方形的小卡片,对他们提出分堆要求,不管分成几堆,每堆都要有同等数量的卡片,学生很快就投入到分堆游戏中,接着我再让他们操作每堆放2个、4个、5个的做法,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很快就发现余数的存在,这时候我再引入教材中关于余数的知识,就显得顺理成章,很快被学生所接受。

3.互动游戏,和谐关系

自古以来,教师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是学生的引路人。新课程明确提出,师生之间要构建和谐、良好、民主的关系,使W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互动游戏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可以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中的“左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为学生设计了左右口令游戏。我说口令,学生做动作,培养他们分辨左右的能力。我说“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左手摸右眼、右手摸左眼、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双手放好身坐正。”在我的口令下,学生快乐地做着游戏,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使他们快速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游戏,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