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

   一、总则

   为有效地防范和处置因干旱少雨、冰雪等恶劣气候引发的灾害,切实保障行车和仓库物资财产安全及广大职工的安全,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公司安全发展提供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仓库和道路运输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以下部门:

   1、东区仓库

   2、黄土坡仓库

   3、昆沙仓库

   4、小屯仓库

   5、运输部

   6、集装箱部(昆南项目部)

   7、施救站、修理组

   8、黄土坡停车场

   9、公司各职能部门

   公司各部门以及安技、机务、调度等相关人员发生灾情时应立即向组长和副组长报告,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应急救援处置办公室设在安技部,电话:xx。

   三、本预案启动时机

   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分析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即应启动本预案。

   1、组长职责是及时听取事态情况报告,立即召集小组成员研究、制定处置对策,组织开展应急工作。

   2、副组长职责是在组长的统一部署下,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研究制定的处置方案,指挥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和善后等相关工作。

   3、成员职责是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具体落实所负担的职责和任务,并及时报告完成情况。

   四、应急响应准备

   公司各运输、仓储、安全职能部门要在特殊季节和气候变化较大及运输旺季期间,安排专门人员(调度员)收集中、短期气象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车辆沿途道路通行等情况,立即通知在途驾驶员同时做好各项应急响应准备工作。

   五、处置程序

   1、遇有达到启动本应急预案条件时,应及时向组长和分管领导报告,由组长或副组长确定相关人员和职能部门负责开展应急工作。应急指挥负责人视事态发展程度,必要时可成立现场领导小组,部署现场处置方案,同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确保疏运和疏散物资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如遇暴雪,凡属简易仓库、工棚的屋顶积雪厚度超过5厘米以上的须采用消防高压龙头水喷去屋顶积雪和易结冰情况,结冰厚度超过2厘米以上的采用工业用盐进行泼洒,除去结冰。如遇高温,提醒车辆减速,防止因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如遇暴雨,车辆减速慢行或到安全地点停放,各库区须做好篷布、水桶、阴沟等准备工作,巡视库内是否漏雨、库外排水沟是否畅通,确保客户仓储物资安全度汛。

   2、参加应急疏运和疏散物资的工作人员(装卸工)应积极配合,齐心协力,听从现场指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如现场处置需要增加人力、物力支援时,应及时向组长报告,由组长统一协调调配。

   3、根据确定的疏散、疏运方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由组长确定设立相关的工作小组,并开展相应的具体工作。

   六、应急疏散、疏运措施

   1、安技部门和保安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维持现场治安保卫秩序力度,确保现场及仓库物资的安全。

   2、对已经装卸危险货物、重要生产、生活等贵重物资待定但尚未出发的货运车辆,要将车辆停放或将货物储存于应急领导小组或物资单位指定的位置,安排人员做好看护守卫工作,并随时准备好道路通行恢复后的启运工作。

   3、在途危险货物、重要生产、生活必需物资运输车辆驾驶员、押运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自身和货物安全的情况下,随时保持与公司的联系,同时,服从现场疏导工作人员的指挥,根据所载物资性质,必要时可向现场疏导工作人员或属地公安、环保等管理机关报告相关情况,防止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

   4、要运用GPS监控系统,密切关注车辆行驶及道路通行情况,做好车辆调度准备工作,确保在通行恢复后及时疏运物资,确保安全,平安地将物资送达目的地。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2

   为切实有效应对这次暴雪灾害,防范、处置今后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我局制订了《xx区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参照制订本单位工作预案,做好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结合我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气象灾害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各校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区教育局对各校应急处置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并开展督查。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区教育局设立防御气象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全区学校的防汛防台及灾害性天气险情处置工作,组长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教育局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区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各校建立相应的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抢险队伍。

   (二)主要职责

   1、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组织制订完善学校防灾预案;组织开展学校防灾检查,督促各校及时处理影响防灾安全的有关问题;贯彻执行上级防灾指挥命令;遇重大灾情时统一下达停课、师生转移等命令;指导学校抢险自救和灾后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学校灾情调查统计,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指导并开展学校灾后救助;决定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业工作小组)职责

   (1)协调组:会同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政策和措施,并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和协调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检查督促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协调全区学校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处理有关重大问题,协调和参与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专业工作小组涉及防灾的相关工作;承办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做好相关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的整理;全面掌握了解、报告及事态发展的各类相关信息;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巡查组: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防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总结;指导灾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流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抢险组:组织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稳定事故现场事态;组织现场伤患人员的救助工作,随时掌握伤患人员治疗情况等;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后勤组:指导和监督学校危破旧校舍的维修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各类灾害隐患点的观测和处置;指导开展灾情统计上报和灾后救助工作,负责全区学校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5)调查组: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经过;查清事故责任及责任人,提出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处理办法等;依法研究提出事故善后解决办法;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处理日常防灾的指导、协调、联系等工作。负责防灾期间会议召集,文件、传真的拟订和转发;通知、督促、检查各校防灾工作;做好值班工作,包括预警和信息记录,与防汛、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做好防灾信息通报、宣传总结等工作。

   4、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日常工作职责

   ①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③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④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锅炉房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2)应急救援职责

   在上级防灾指挥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规范、有序、快速、有效地组织开展本校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三、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一)灾害分级

   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

   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重大灾害(ⅱ级)、较大灾害(ⅲ级)、一般灾害(ⅳ级)四级。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二)预防和预警机制

   1、有危破旧校舍或地处易发生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点的学校,应当确定预警员,落实预警职责。

   2、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前组织力量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可能受降雨、雪灾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均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学校和师生及社会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师生和财产等措施。

   (三)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ⅳ级)

   (1)接到灾情消息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研究防御重点和对策,部署有关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ⅲ级)

   (1)接到灾情警报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学校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学校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区师生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汛情、雪灾等情况,及时制订预防措施,并进行校舍、设施安全检查,落实相关的加固措施;靠山、靠水、有危房的学校落实抗灾措施,做好防御工作。

   3、重特大气象灾害(ⅰ、ⅱ级)

   (1)接到紧急警报时,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等级响应,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灾工作。区教育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学校传达灾害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师生,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及时将防灾情况报上级防灾领导结构。

   (2)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灾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手机和学校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确保通信畅通,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汇报,出现重大灾情时,立即将灾情上报当地政府防灾指挥部,请求支援;学校的建筑工地立即停工,加固在建工地的脚手架、塔吊、升降机及建筑模板,确保施工工地安全,并积极与施工单位配合,避免建材水浸受潮,减少损失,避免学校工地事故发生;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抢险小组待命抢险救灾,做好学校停课、师生撤离、贵重设备转移安置等工作,以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教育局和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值班,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手机、值班电话全天候开机,保障防灾现场通讯畅通,确保防灾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二)应急队伍保障

   组织必要的教师员工应急抢险队伍,落实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力保障。

   (三)治安保障

   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做好学校的治安工作。

   (四)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五)加强防御气象灾害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五、善后工作

   (一)各级各类学校密切注意灾情动向,灾情解除后,及早向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报告灾情损失情况,区教育局一方面及时派人分片到各地各校检查了解受灾情况,另一方面将在第一时间汇总、整理全区教育系统的灾情,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全系统受灾损失情况。

   (二)各校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的学校进行大清理。对被淹的校园,及时请当地防疫部门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重大疫情、病情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对受损较严重的校舍门窗、屋面,以及围墙、宣传栏、自行车棚等,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上报,并抓紧落实维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各校及时向全校师生了解师生家庭的受灾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多种有效的措施对受灾师生家庭进行适当慰问和救助,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受灾而失学。

   (四)抗灾救灾后,区教育局及各级各类学校针对防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及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清灾情损失的原因,找出问题,吸取教训,修改预案,并为以后抗灾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六、附则

   (一)预案制定与完善

   本预案由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各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二)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灾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区教育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或报区给予表彰;对抗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辽矿安监【20xx】257号文件关于转发《Xx省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经厂班子研究结合本厂实际特制定Xx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预案措施。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针对近年来我省我地区多发频发的强降、强降雪、大风、大雾(阴霾)、雷电、高温、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以及由此可能对煤矿、非煤矿等重点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采取必要强制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生产事故发生。

   二、工作制度

   (一)分析评估制度

   根据本地区地理条件、环境、气象和事故规律及特点,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组织评估,制度可行的预防防范措施,并做好防灾抢险的必要物资准备。

   (二)预警预告制度

   厂成立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由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组长每天公布关于极端气象灾害情况,并由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向职工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三)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各分厂领导担任

   (四)、值班带班制度

   在极端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要严格遵守矿预防极端气象规定,领导小组成员密切关注和及时收听气象部门灾害预警信息,并在极端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安排好值班关注工作,坚守岗位,重点时段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班并做到双人值班,随时处置可能的突况。

   (五)、停产撤人制度

   在遇到极端气象灾害威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如:雷电、强风、强雨等气象),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对气象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评估,并应采取停产撤人,同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通告报告制度

   气象部门极端气象灾害预警报告后,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应及时向本单位职工通告,由领导小组提出应对措施,并向上级极端气象灾害预防办公室报告。

   三、预案措施规定

   当气象部门“蓝色”及以上气象等级预警预告后,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必须按照下列预案措施规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一)、强降雨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详细检点防汛部位、地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准备好防汛工具、防汛人员、随时应对灾害的可能发生,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

   (二)强降雪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供暖保温、供水、供气、供电和房屋设施防寒保温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清除积雪。

   (三)大风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房屋房盖、室外设施、高空悬挂物和通信设施,室外焊工作业要备好防火用具,必要时停止作业。

   (四)、大雾(霾)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照明设施,厂工作车辆停止使用,对重点作业场所、地点设灯光警戒。

   (五)、雷电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房屋、库房、机械设备防雷装置,停止高空作业和焊接作业,有雷电时,停止高频生产设备用电,并切断电源。

   (六)、高温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室内生产车间高温环境通风和室外高温作业场所防范设施并做好防暑作业人员安全工作,合理安排户外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调整,防范机械设备高温故障。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急管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n-depth research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Binzhou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nd needs,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spective.

Keywords: emergency managemen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经济损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及时、有效的灾害应急管理可以明显降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已呈常态化趋势[1],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主战场,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政策研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及应急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研究现状

现代的应急管理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始引起政府管理者的极大关注[3],比如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等,应急管理已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有着许多成功经验。美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反应快速为特征。

目前,我国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4]。如何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需求。在国内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研究方面[2,5-14],王家义对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并举,对完善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薛根元等以 0414 号台风“云娜”为例,提出了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产略与策略;张庆阳对国外气象灾害的应急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张蕾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提出了气象预案应以预警信号为主线,并使之贯穿于防灾减灾全过程的主张。以上研究对我们开展滨州市气象灾害分析及提出具体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滨州市气象应急管理体制

1、建成科学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滨州市政府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重要工作进行调度、检查、督导和考核。2012年滨州市政府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及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各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应规划及应急预案。各县积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全市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超过80%。目前,滨州市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局面。

2、建成协调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组织机构

我局建立和完善了气象服务应急组织机构,将全市气象部门作为一个应急保障集体进行统一指挥和组织实施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明确了应急期间的处置流程和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及24小时值守班要求,并由技术骨干人员组成应急专家服务小组。同时及时组织和实施人影防灾减灾、保障气象通讯畅通、供电以及后勤服务保障等应急工作落实到人,使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运转协调。

3、建成布局合理的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2006 年滨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建设任务,在全市乡镇、办事处以及沿海区域的加密建设自动气象站87个,与原有的7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组成了有效的气象灾害天气监测网络。每年对探测感应元器件进行标校,投入30余万元用于自动气象站应急配件备份,使应急配件储备保持在现有运行设备的30%,保障了全市自动气象站的常年24小时不间断运行。2008年投资100余万元建成的应急移动气象台,可以随时对灾害现场进行实时气象要素监测、现场预报服务会商和决策服务保障,以及气象信息传输等。

4、建成全面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在气象灾害影响前或影响期间,气象部门及时向社会公众免费预警信息,尽力扩大应急信息的受众面。2007年开始建立乡镇级气象协管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到气象预警信息的进村入户。2006年开始自筹资金建立市、县两级气象决策短信平台,在第一时间内,将应急信息能免费发送给市、县、乡、村级和中小学校长,受众人数达5000余人。2012年8月10日,召开了滨州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联席会议,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2012年共制作决策信息191次,覆盖人口达900余万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

1、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有待加强

目前我市气象部门还没有专门化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和组织机构,具体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构挂靠在办公室,人员多为兼职,力量严重不足,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气象应急响应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在气象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上还缺乏有机衔接,对气象灾害预报及对有关地方和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度分析和针对性。

2、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完善

综合性的气象灾害越来越普遍,增强专项预案的综合协调性,己经成为当务之急。某些预案在气象灾害中启动滞后或无法达到效果;一些预案虽然启动及时,但没有实际操作效果,预案无法真正落实;预案制定后,很多没有经过演练;处置单位之间的预案缺乏有机衔接,应急联动响应还不到位,应急预案宣传演练不够,特别缺乏各单位之间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

3、应急信息的手段还需完善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段不完善,在暴雨、山洪灾害、地质灾害频发的广大农村地区及偏远山区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气象预警信息接收终端,缺乏应急卫星通信、短波电台等相对独立、不依赖于公共网络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段,预警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到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

4、公众气象灾害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

对公众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工作投入不足,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减灾避险意识不强,缺乏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常识。城乡基层社区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不够,社会救助力量不足,在灾害初始阶段所反映出来的风险意识不足。

5、缺乏统一的气象灾害应急信息平台

统一的气象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尚未建立, 气象部门与农业、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四、工作对策

1、建立科学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组织原则,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建立起配合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预案联动、队伍联动、信息联动、物资联动,形成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合力。

2、建设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建设和完善气象部门面向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在灾害发生前,至少有一种有效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送到受影响地区的领导和群众手中,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采取宣传周、开播专题栏目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文化站、文化广场大屏幕以及宣传栏等,开展应急知识和公共安全宣传活动,突出做好中小学生应急科普宣传工作。

4、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防御预案和突发事件气象应急保障预案,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应对气象灾害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应对内容。随着“黄蓝”两区的开发建设,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丽娟,贾化川,杨学敏,等.常见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措施[J].科技资讯,2011(30):146-148.

[2]肖清华,王孝卿,李树军,等.潍坊市气象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J].山东气象,2011(2):53-55.

[4]佚名.美德日三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官昌贵[Z]

[3]谈媛,缪旭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现气象应急“常态化”——201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11(4):56-59.

[5]姜月清.南宁市气象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0):184-185.

[6]佚名.基于复杂科学理论的武汉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_赵伟[Z].2010

[7]罗文芳,刘贵玲.提高应对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能力的探讨与思考[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2):77-80.

[8]张建荣.江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9]黄雁飞.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10]唐丽娟.苏州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1]刘晓艳.郑州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9.

[12]袁琳.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一、大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继续加强气象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加强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综合监测体系的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增设城多要素地面自动气象站,开展能见度自动监测和土壤水份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快以车载式流动地面观测站为主的移动气象应急系统建设。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提高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实现对重要水库、重点江河流域、气象灾害防御脆弱区、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气象灾害监测。

(二)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建立和完善、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逐步建立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测预报。

(三)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依托气象部门气象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和扩充气象影视、气象手机短信预警系统、广播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气象信息的与传播,建立畅通、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加快农村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二、努力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一)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按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及时组织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二)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加大对人工增雨作业系统的投入,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努力缓解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用水的紧张状况。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大防雷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检测,开展对重点工程、危化物品生产储存场所及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等建设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强化农村防雷减灾工作。

(三)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商业中心、各类商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及时准确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乡、村两级要充分发挥气象协理员、水库堤防安全巡查员等队伍的作用,扎实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和帮助群众转移等防灾避险工作。

三、全面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一)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特别是对容易发生气象灾害的重点区域、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场所等进行隐患排查,全面调查收集本行政区域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因素,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同时,深入查找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人员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二)认真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认真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三)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大对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的内容,切实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指挥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

四、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

(一)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格局。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第二条本区行政区域内与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是指暴雨、暴雪、台风、大风、寒潮、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害,可以预警的气象灾害信息。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一般级(蓝色)、较重级(黄色)、严重级(橙色)、特别严重级(红色)。

第三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执行“归口管理,统一,预警联动、快速传播”的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无偿地与传播。

第四条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的应急预案,组织召开气象灾害预警联动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开展预警信息及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情况专项检查,做好预警信息、传播、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升级完善;统筹规划和建设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和农村地区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等公共设施;保障预警信息与传播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持的财政投入。

第五条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区行政区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管理工作。

区应急办、文广、电信、水利、农业、国土、城管、公安、交运、安监、教育、建工、民政、卫生等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当与区气象主管机构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播发工作,构建预警信息传播的快速通道。

第六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区气象台统一,其他任何组织不得向社会预警信息。

第七条区气象台应当及时、准确、无偿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权限和业务流程由区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报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审定。

第八条区气象台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公共电子显示屏、移动和固定通信等方式及时向社会预警信息,要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快速的“绿色通道”。

当气象灾害严重级(橙色)或特别严重级(红色)预警信息时,区气象台要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书面报告区委、区政府,并以电话传真形式通知区应急办、相关职能部门、各镇街场及开发园区;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向全区政府部门应急处置人员、气象灾害应急队伍成员、防灾重点单位责任人以及特定人群发送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

第九条区气象台应当与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各电信运营单位及有关媒体建立预警信息传播合作机制,畅通预警信息传播渠道,保证预警信息传播安全。

第十条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各电信运营单位及有关媒体,要大力支持预警信息工作,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及时、准确、无偿向社会公众传播预警信息。

当收到区气象台直接提供的气象灾害红色预警和局地暴雨、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区广播电台应当立即播报,区电视台应当采用滚动字幕方式迅速播出,区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单位应当采用手机短信方式向区内全网用户及时播发。

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应当标明预警信息的气象台名称和时间,不得擅自更改预警信息的内容。

第十一条各机关、企业、学校、车站、港口、高速公路、旅游景点、大型集会场所、大型商业、娱乐、健身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设置或利用电子显示屏、广播、公告栏等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二条预警区域的镇、街、场、园区在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应当及时做好预警信息传播工作,发挥镇街气象协理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气象信息员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同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损失。

第十三条气象灾害防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气象主管机构建立预警机制,依据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场所、重要公共场所、大型公共设施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级,制定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做好预警信息接收和灾害防御工作。

第十四条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应当建立预警信息接收责任制度。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损失。

气象灾害敏感单位是指根据其地理位置、气候背景、工作特性,经区气象主管机构确认,在遭受暴雨、雷电、大雾等灾害性天气时,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单位。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各县(市、区)气象局,农业(农牧)局:

近期,国家农业部、中国气象局和省农业厅、省气象局相继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切实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两部门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此,市农业局和市气象局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商定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协商,现就共同做好全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

*是农业大市,农业生产的比重较大,农业发展的好坏对全市经济有重大影响。农业生产与降水、气温、干旱等各种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收成和农民的收入。我市资源性缺水地区,年降水量仅有500毫米,比周边城市都少,干旱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冰雹也是我市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影响很大。其他气象灾害发生也比较频繁。许多地方气象灾害仍是农业丰产丰收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气象部门都合作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服务,对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加强两部门合作,共同做好农业生产指导和气象服务工作,是切实履行两部门职能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对进一步减轻灾害损失、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已分别制定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省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要根据当地常发自然灾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应对措施。加强对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冷害、冻害、大风、干热风、倒春寒等我市常发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根据灾害预测情况,确定其等级,及时预警预报。重大农业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气象部门要及时向农业部门提供灾害发生地气象实况以及短时、短期天气预报;农业部门根据灾害发生等级、作物长势、病虫害发生等情况,及时制定生产管理措施,指导农民搞好抗灾、救灾工作,减轻灾害损失。

三、拓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

各县(市)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要认真研究,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不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及时农业气象信息,并提出分类指导意见,指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搞好生产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要利用简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信息渠道,及时农业气象信息。并通过电视气象节目、121声讯台和手机短信传输等形式,逐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和指导管理水平。同时,要拓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充分应用卫星遥感、雷达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动态监测,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重大病虫害预报、农作物面积监测、产量形势分析等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充分利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手机短信预警服务平台的作用,为指挥防灾减灾和指挥生产服务。

四、建立健全合作制度和机制

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建立定期工作交流制度,积极开展工作会商,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重大问题。

1、建立会商制度。各级农业部门与同级气象部门都要建立气象、农情、灾情分析会商制度,在关键农事季节和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进行定期、不定期会商。关键农事季节由农业部门负责召集气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会商;遇有灾害性天气时,由气象部门召集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会商。

2、加强信息交流。农业和气象两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加强资料、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农业部门要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同级气象部门提供农作物遭受气象灾害的信息和调查结果;提供各种农作物关键生育期的物候时间、正常生长的气象条件要求、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后果及可采取的调控措施;提供各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信息,随时通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报;提供农作物生长状况及土壤资料;提供对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的结论;利用《农业信息网》随时相关农业生产信息。气象部门要在《*农业信息网》设置《农业气象服务》栏目,并负责更新。《农业气象服务》要提供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旬、月报(包括天气气候综述、土壤墒情情报、农业生产建议);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冷害、冻害、大风、干热风、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降水量实况、棉播期5、10、15厘米土壤温度;农作物面积监测、产量分析等卫星遥感资料。气象部门通过电视气象节目、12121声询台和手机短信传播气象信息、农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