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药发展建议

中医药发展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药发展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药发展建议

中医药发展建议范文第1篇

中医医疗服务发展情况

全球目前已有194个国家、地区有中医医疗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50万人,海外注册的中医机构至少超过5万多家。发达国家至少使用过一次中医的人口比例:德国80%、加拿大70%、法国49%、澳大利亚48%、美国42%。

中医药教育培训事业在国际的发展取得不小的进步。中医已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进入大学教育。每年来华留学人员近5000人,同时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

从世界植物药市场发展情况看,全球使用天然药物的人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0%。全球传统药物/天然药物每年的贸易额已高达600亿美元。全球传统药物/天然药物市场发展速度为10%-20%左右。

中医药服务贸易具有最大的比较优势

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国际化实践中要明确几种认识。首先,中医药的“天然禀赋优势”不等于市场竞争力优势;二是中医药如今的技术、资源优势不等于贸易产品竞争力;三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不等于进入欧美市场;四是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不等于忽视中药货物贸易;五是中医药境内外产品价格差不等于贸易利润。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具有最大比较优势(“禀赋优势”)的医药服务贸易行业,但“禀赋优势”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基于要素积累的静态的比较优势往往难以持久,要想赢得长期发展,必须动态的运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战略管理。

恰当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应坚持西向取势、东向取利。具体来说,在欧美地区强化科技合作、文化交流,扩大对医学主流社会的影响;在东南亚、东亚寻求中药、服务市场的战略突破。

中医药服务贸易特征包括:以医疗、教育、文化传播、旅游等为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理论等内涵;对能源等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小;对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集聚效益较大。

之所以说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不等于忽视中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增长具有内在相关性。再者,运用WTO公布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数据分析表明,全球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相关性为0.997,说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呈现互补性。影响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几个问题

影响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包括:在生产要素中,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源结构、质量、数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生产业欠缺;在需求要素中,缺少国际渠道、品牌优势等引导需求的资源。

如今,中医药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2008年全国中成药销售额1676亿元,饮片销售额395亿元,中药材销售额372亿元。三项合计总体规模为2443亿元。2008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5.21亿美元,中成药出口额为1.71亿美元,两项合计约合人民币48亿元。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国内市场与出口市场的比例为51比1,出口所占比例不到2%。

另外,与中医药相关的生产业欠缺。生产业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和管理等活动,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

策略建议

我认为,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需从以下四方面人手:一是创造投资需求。健康产业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

二是产业融合,集聚互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将有利于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构建价值链优化主导产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得主导产业可以从支撑和关联产业的成本、质量、信息交流共享优势中获得竞争优势。

中医药发展建议范文第2篇

1 榆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药材产业现状

1.1.1 品质优良、药材种类繁多。榆林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由于黄土丘陵区域远离工矿,空气、土壤、水体无污染,加之黄绵土土层深厚,农户种植不施化肥、除草剂,榆林生产的中药材天然无公害,被制药企业称为“陕北野生药材”而闻名,深受客户青睐。以黄芪为例,绥德、子洲抽样检测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达0.94-0.1%,是内蒙、青海、甘肃等地的两倍,药用功效非常显著。榆林传统道地药材种植有黄芪、甘草等品种,2000年以来,随着国内外药材需求增加,全国药材市场好转,药材种植种类不断增加。截止2016年种植的药材种类有黄芪、黄芩、板蓝根、金银花、款冬花、苦参、远志、白术、防风、桔梗、麻黄、甘草、芍药、柴胡、射干等十五种之多。

1.1.2 分布广泛、发展势头强劲。我市中药材种植除横山县个别农户零星种植外,其余十一个县区均有大面积种植。北部风沙滩区以板蓝根种植居多,占全市药材面积的9.2%,南部以黄芪、黄芩种植为主,约占全市药材种植面积的78.6%。据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一度达到30多万亩,到九十年代末由于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疲软,全市药材保留面积不足1万亩,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内外对中医中药的认可和富裕起来国民保健意识的提高,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一路看涨,促进了我市药材栽培面积又得到了恢复性增长,目前又发展到近20万亩,而且发展势头强劲。(附;榆林市中药材统计表)

1.1.3 初具规模、经营形式多样。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一些种粮大户、个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纷纷加入中药材种植行列,改变了过去由农户小面积分散种植的现状。“百、千、万”亩基地片区随处可见。佳县大佛寺农民自组草沟黄芪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发展1000亩黄芪,实现年采收300亩;清涧县2016年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在15个乡镇办事处种植2.38万亩,尤其高杰村镇种植达到7200亩,成为种植大镇。其中沁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自有种植4000亩,带动农户3000亩;绥德强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经营模式,自有基地种植3000亩,带动农户种植7000亩,建成了陕北野生黄芪万亩示范园;子洲天赐中药材有限公司走“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现已建成黄芪基地示范园8个、甘草示范基地3个,面积达1.5万亩,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最低保护价回收农户产品,实现双赢。

1.2 药材产业存在问题

1.2.1 政府引导不力,无序发展。榆林市中药材生产过去一直由药材公司管理,自八十年代国营药材公司改制以后,中药材生产除子洲县有部分补贴外一直处于无政府部门管理、无技术研发支撑的自由无序发展状态,药材生产缺乏科学引导,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制约着药材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1.2.2 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全市有药材加工销售企业20余家,年收购、加工、销售各类药材一万多吨。其中湿黄芪9000多吨,多以分等定级后的等级条外销,少部分切片后加工为黄芪饮片、黄芪茶等简单加工产品进入超市销售。不能深加工为黄芪口服液、黄芪注射液等医药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效益低,辐射带动农户能力自然有限。

1.2.3 栽培技术力落后,生产管理粗放。由于多年来药材生产很少有政府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关注,药材的生产缺乏系统的栽培研究与新技术推广,生产上仍然采用传统的不追肥、不锄草、不防病虫害任其自由生长模式,基地管理粗放,杂草丛生,导致出苗率低、产量不高、效益差,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1.2.4 药材种植起步晚,多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全市各县区均有药材种植,但除子洲、绥德两县保留有较大面积药材种植基地外,其他县区均为近两三年开始引进试种,药材的种植种类、适宜种植区域、栽培技术仍然处于试验、摸索中,中药材产业多处于起步阶段。

2 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

2.1 有广袤的土地资源。榆林南部的黄土丘陵区总面积25275平方公里。有广阔的林下耕地、坡地和五荒地,主要以黄绵土为主,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耕性和通透性良好,土壤无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和工矿企业污染,非常适合发展药材生产,是传统种植区域正在调整寻找的中药材种植处女地。

2.2 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榆林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9-11.3℃,R10℃的有效积温2847.2-4147.9℃,非常有利于常用药材各种养分的积累,发展中药材具有良好的条件。

2.3 有传统药材品牌支撑。榆林是传统的道地药材黄芪、甘草、党生等品种的习惯种植区,所产药材以品质优良,闻名全国,享誉世界。以黄芪为例,素有“东北参、榆林芪”之美称,良好的“口碑”对推动我市药材栽培、销售和建立大型药材交易市场意义深远。

2.4 有旺盛的需求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机构对中医药药理药性的进一步研究,中药材的医疗保健范围不断扩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士的认可,以中药材为原料的许多保健新药和保健品时尚流行。从整体药材市场来看,除花草类品种一般生产周期短、生产投资低、生产易恢复、易调整,生产特性决定了其价格的易波动和总体平稳性外,以黄芪、甘草等根茎类药材由于生产周期L、投资较大,市场价格一直已处稳定上涨态势。

2.5 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药材作为特种作物,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一般粮油作物。以黄芪为例,生长3-5年的黄芪,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按近几年的最低收购价25元/公斤计,亩收入1-1.25万元,除去亩投入4500-5500元,亩年均纯收入1200-1500元,且相较于农作物而言灾害少,收入稳定,明显好于玉米、马铃薯等其它农作物。是脱破南部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瓶颈,摆脱贫困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

3 l展药材产业思路

总体思路:立足本市区域和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扩大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培育塑造品牌,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栽培,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区域布局:按照“北粮南药”、“丘陵区为发展重心,风沙滩区为补充”的布局理念,在南部六县黄绵土覆盖区域发展以黄芪、黄芩为主的根茎类多年生中药材;在北部风沙滩区新修占补平衡耕地上作为马铃薯、玉米的倒茬作物,发展板蓝根、防风等1-2年生中药材。

发展目标:以2016年药材保有面积20万亩计,年以2.5-3万亩的增长速度递增,到2020年全市药材栽培面积达到30万亩,按三年生长周期,年采收面积10万亩,年总产4万吨,年总产值10亿元。企业80%的加工能力加工能力达到3.2万吨;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保有量达到40万亩,年采收面积15万亩,年总产6万吨,年总产值15亿元,建成县一级药材批发市场,形成政府倡导、专业合作社主导的药材种植模式。

4 几项政策建议

4.1 把发展中药材产业做为振兴南部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南部丘陵区山大沟深、土地支离破碎,旱灾、雹灾频发,发展现代农业面临诸多困难。按照因地制宜原则,从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粮则粮,科学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的实际出发,我市要改变过去保障粮食安全时期全民种粮的战略布局,顺应农业调结构、去产能的时代要求,发挥优势回避劣势,实行“北粮南特”政策,北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粮油菜产业,南部应该在红枣、山地苹果特色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草地、坡地、梯田经济,引导和扩大中药材栽培,整合流域治理、畜牧业、林业、农业、精准扶贫等项目,开辟出一条农民致富新路子。

4.2 给予积极的支持政策,着力加快药材产业发展步伐。一是要给予人力支持政策。明确药材产业组织管理主体,改变无组织状态。在农技推广机构内新增成立药材栽培技术研发与推广科室,承担起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药农技能的职能,通过培训指导迅速提升药农种植技术水平。二是要给予财力支持政策。建议市县地方政府出台中药材补贴政策。农业补贴是政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子洲县财政在万亩基地每亩补贴320元(2公斤种子),清涧县财政按照购种合同为农户每亩补贴三分之一种子款,上述经验值得各级政府借鉴。三是要给予物力扶持政策。主要应该在种质资源方面,支持种子企业经营和引进优良品种,严把种子质量关,从根本上解决种子短缺、供给不合理和种植成本过高问题。

4.3 积极支持药材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大力提升中药材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市药材加工销售企业仅20余家,药材加工企业少,加工产品简单是我市药材产业发展的短板。切片、芪茶、等级条销售成为我市中药材加工产品的代名词。没有药材批号,这些产品都不能进入药店销售。因此政府要重视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和技术,提供技改资金,加快企业的改造升级步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保障种植者和加工者的利益。

中医药发展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支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的提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在深入调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不断兴起和发展。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准则及作风和传统习惯。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领导风格以及全体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因素。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时期改革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久而健康的发展的,今后企业竞争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便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强大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的企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

2.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保持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制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明确企业文化的这些主要内涵,也就给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3.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对员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当企业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为无形的约束力,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企业效益的提高,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文化落地

1.宣传和贯彻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之要在于“化”,在于身体力行,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是对企业决策层确定下来的价值理念的大力宣传、推广并转化为员工自发自觉行为的一个过程。让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习惯,加大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和宣传是最有效的途径。员工是企业文化最大的传播主体和承载主体,所以在贯彻、宣传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时要贴近企业生产、贴近企业经营、贴近企业管理,贴近员工生活,要让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进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让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管理活动当中,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

2.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员工做什么、怎么做都应该在企业的相关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中医药发展建议范文第4篇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医药文化,时代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医院的特色文化,是中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医院实力的提升和竞争力加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管理者也越来越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作用。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医院管理界的重视,并被逐渐引进到医院的经营和改革实践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加快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院的应有作用,在2009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并于多次在全国中医院进行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继承和创新,最终达到提升中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1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生活中传承了几千年,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预防保健、辨证论治、平衡调节、以人为本等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潜力,而且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而在现阶段中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包括有:医院宗旨、院训、医院精神、医院发展战略以及中医院外在形象标志、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成立于1961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建院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省级教学医本文由收集整理院。近年来,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团体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式。医院建立了以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医院宗旨;精诚仁和、继承创新的院训;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的拼搏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质量建院、特色兴院、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2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彰显中医院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中医院发展受到了西医的竞争,甚至是否定,有些中医院出现了萧条的状况。中医院要想在现阶段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中医院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它以提炼、形象和创新等特有的功能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因而中医院应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实践建设,发挥其优势。

首先在价值体系上,要根植于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使得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要走不同于西医发展的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弘扬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医药的主体特征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办院方向,拥有脑病、骨伤、肿瘤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心病、眼病、消化科、肛肠、针灸、肾病等7个省级

重点专、学科;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各重点专科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中医推拿、按摩、火罐、艾灸、针刺等传统浓厚的中医特色,广泛应用研制的中药特色制剂,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专药的专科建设新格局,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次在医院规范管理上,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并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为患者提供合理舒心的医院布局、方面快捷的服务、优美宁静的诊疗环境,使得患者和医院职工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医院环境建设进行优化,在医院门前有药王孙思邈雕像巍然耸立,并建设具有特色的综合病区外景、中医文化专栏、中医药文化长廊等特色景区,整个医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在医院管理上,医院通过大胆创新,建立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管理。通过落实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员数量也大幅上升,病人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最后在精神文化上,坚持以人文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要弘扬人文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药王孙思邈认为医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还说“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秉承以人为本经营理念,始终以追求一流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因而,医院提出了“六声”(来时有迎声,走时有送声,治疗时有称呼声,接电话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合作后有谢声);“六心”(接待病人热心,解释工作耐心,护理工作细心,听取意见虚心,改进工作诚心,病人家属放心);“九主动”(主动迎接入院病人,主动自我介绍,主动了解检查结果,主动收集资料,主动落实护理计划,主动汇报患者病情,主动巡视病房情况,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和“感动服务十个点”(爱心多一点,冷漠少一点,微笑多一点,脾气小一点,解释多一点,埋怨少一点,宽容多一点,苛求少一点,沟通多一点,距离小一点)的服务要求。

中医药发展建议范文第5篇

一、由来

__省因为独具的地理、地质、气候、物产优势而号称“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就是中草药的主要产地,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据资料统计,全川中药资源有5000多种,其中植物药4600多种,动物药320种,矿物药130余种,约占全国中草药的75%。其中著名的原产地中药材和主产药材就达30多种,如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川药”在中医中是不可替代的金字招牌,为医家和患者推崇备至。故我区应当传承历史优势,对接现代科技,顺应生态文明,将中药产业作为我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农业的换代升级。

二、区情

__区素以“鱼米之乡、柑桔之乡、蚕桑之乡”闻名,土壤以冲积土、紫色土、黄色土为主,土层厚、土质肥沃。属亚热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均降水935.9毫米,无霜期达33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为26%。嘉陵江流经区内76公里,区内河流密布,水网发达,水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中型水库一座,小型水库32座,提灌站85处,全区农田的自流灌溉和提灌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5.8%以上。区内原生的木本植物达60余种,草本植物达150种以上,其中可入药的原生植物种类就有50余种。

三、设想

1、总体设计:以生态农业为载体,以发展木本、草本药材为主体,结合林业、水保、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区域性的特色品种基地,以嘉陵江沿岸乡镇为主,建设中药材“绿色走廓”,逐步将__建设成为__中药材的生产基地,并争取半夏、大黄等成为全国的主产地之一。

2、主攻品种:木本药材以杜仲、桔皮、枳实、枇杷叶、花椒为主,草本药材以半夏、苡仁、麦冬、丹参、、黄连为主。

3、加工流通: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以加工中草药半成品、成品的企业,采用“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确保产品的销路与加工,并与成都中医大学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联合开发柑桔、蚕桑的副产品,提升产值。

4、基地布局:以凌云山为中心,建设千亩杜仲基地;以永安、石圭为中心,建设万亩桔皮、枳实基地;以大山坡农业生态园为中心,建设千亩枇杷叶、花椒基地;以东观、长乐为中心,建设千亩半夏、麦冬基地等。

四、建议

目前,我区中药产业尚处于原生状态,农民的产业观念尚未形成,栽培技术、种子种苗、销售渠道均较为缺乏,因此,笔者建议:

1、区政府成立专门的产业推进机构,主抓此事。负责全区中药产业的规划、指导、督促及目标考核,每年将此项工作列入乡镇经济目标单独考评。

2、形成“一乡一品”。以乡镇为单位,根据本地的土壤、地质条件,确定一项主导品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种植科技含量,申报无公害、绿色原产地称号,逐步形成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进而形成“一乡一品”。

3、培训技术骨干。每年组织乡镇和重点村选派人员参加中药材种植、开发、经营、管理的业务培训,参加专家的辅导和现场操作示范,从而保证每村均有技术骨干负责管理及教会农民科学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