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运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使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打破了人类活动的时空障碍,使信息领域变得更为广泛,空间与时间的阻隔在国际互联网消失了。克服了时空障碍以后,远程教育打开了新的一页。远程教育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和交互学习的教育软件为教材,建立起一个现代化教育的新模式。
远程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2)网络课程库建设;(3)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4)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
适于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有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
(2)题库:按一定学科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试题的集合和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
(3)网络课件库:按一定知识点组织起来的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有利与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扩展学生兴趣的参考资料或适于网络运行的课件;
(4)网络课程库:按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涵盖学科课程内容领域的,能自成体系的教学软件。
这些教学资源都要能在标准的浏览器运行,才能符合利用网络的远程教育的需求。
教学资源和相关系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下图: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和维护。由于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使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所以一个高效的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系统。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要能够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有层次,有组织,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提供一个易用,快捷的应用平台,才能发挥教学资源的长处,让教学资源成为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
1.可靠性
教学资源的高可用性对远程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上教学资源的庞大数量,系统必须采用性能优越的,大型商业数据库系统。这样有利于提高大批量数据的吞吐时间,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而且随着数据库的增大和操作扩展到一天24小时、一周7天,能够执行备份操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能够还原数据库,能在最短时间内还原它,使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2.灵活性
素材的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它可以集中管理远程教育工程中的所有素材,也可以将素材按类型或学科划分开来,单独进行管理。系统还应提供接口,可以把多种渠道收集的教学资源纳入系统的管理之中
3.开放性
远程教学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的开放性,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不能仅仅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具开发的教学内容,不能只是支持某些文件格式。系统要支持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能管理所有能够在网上运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课程内容与文件格式,不对教学资源作限定要求。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模式,系统服务器采用可扩展的分布式多服务器计算模式,采用分模块层次结构,多模块分立,允许系统分布式并行处理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各功能模块是普通的网络程序,建立在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遵循HTTP,FTP,XML等普通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消息处理和数据交换。
4.安全性
由于远程教育的应用系统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是远程的,开放的,所以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远程访问会话中传输的信息、分支网络连接中传输的信息,还是内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保护用户信息不被泄漏和限制不同权限用户对各种层次的信息的访问等;提供高效的安全解决方案都是必须的。安全性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授权和预防重播。可以使用网络加密保护,用来帮助尽可能地减少在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上传输敏感信息所带有的风险;和权限限制等。
(三)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
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要实现以下功能:
1.教学资源的搜索
远程教育在互联网上的资源的数量是惊人的,系统必须提供高效的搜索策略和协议,让教师和学生能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源。系统要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课件目录树的生成与动态修改机制,网络课件软件库,教学资源元件库的查询,并且能自动搜寻相关的教育研究站点,扩充搜索数据库;能支持全文检索和多种文档类型的检索。
2.教学资源的编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发挥这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学生或教师必须能对互联网上下载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著和组织,把任何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收为己用。系统必须能把任何教学资源方便地录入,修改;提供对包括各种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教学元件和题库,网络课程库等的编辑,剪辑,制作,预览等功能。还可以从系统已整理的教学资源中检索出有用的素材,根据需求进行完善提高后,再追加为更新的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互联网克服了时空障碍,因此远程教育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人们就会很快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在接收到大量信息的时候,必须要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因此,系统必须提供能有效管理大量教学资源管理工具。各种远程的或本地的媒体素材,题库和网络教程等必须按科学的,专业的方法分门别类,统一管理。
4.教学资源的组织运用
有效运用收集到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关键。教师将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将教学资源运用到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时在教学资源应用系统中选择出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灵活组织和编排,形成具有教学个性的课件,可以让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选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辅助学习,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四)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1)资源检索
系统提供一个检索工具,可以检索系统数据库内的资源,可以从多种角度,用多种形式查询,提供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的手段,检索出来的资源可以编辑和添加到应用序列中。并提供一个接口,当用户要在互联网上寻找资源的时候,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本根据需要,将搜索结果扩充到系统的数据库中。
(2)资源管理
资源的属性有:资源的名称,编号,类型,学科,专业,适用对象,来源,简介,关键字和存放位置。系统会将资源的这些相关属性记录在系统数据库中,并会在使用时按要求动态生成树形目录索引,方便使用。
系统提供了3种方法管理资源:按资源的类型,按资源内容所属的学科,按使用者自定义的主题管理。使用者可以选择一种或使用多种方法来管理收集到的教学资源。
系统提供了与其他编辑软件的接口,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调用相关的外部编辑程序,使用者也可以自己选择编辑程序来对资源进行剪辑、制作和修改。
(4)资源组织
使用者可以按需要将各种的资源组成一定的播放序列,将这个播放序列保存起来,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播放这些教学资源。
(5)资源播放
在浏览器中播放已经编辑组织好的教学资源序列,可以设置播放的次数和播放的形式:连续播放,手动播放等。还可以使用"小黑板"播放方式,方便课堂教学。
(6)系统管理
对系统相关用户信息的管理。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功能,用户通过输入相应的口令来验证自己的身份。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使用上面的各项功能;不同等级的用户对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料具有相应的浏览、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五)小结
基于以上的设计方案,我们开发了一个这样的系统:
系统建立在HTTP和XML等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的,适于运行在互联网Internet或内部网Intranet上的,易于使用的网络应用程序。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使开发出来的系统可以远程使用。在硬件环境和系统软件方面,用户运行环境为支持中文的netscape4.0版本或以上,或IE4.0版本或以上。服务器端采用微软系列平台:microsoftbackofficeserver,使用microsoftsiteserver开发工具。
课外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瓶瓶罐罐当仪器”,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等进行课外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比课堂上的实验使学生感觉更亲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课外小实验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生活的联系,大大延伸了物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我认为课外小实验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特殊的认识倾向,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可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在引言部分教学时布置学生同家长一起在家里完成“如何让鸡蛋从水里浮上起来”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合作,这些小实验都得到了较好完成,大大提高了学好物理的兴趣, “物理难学”这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
在学生中产生物理是一门有好玩又有用的学科的看法。在“声现象”教学时让学生回家自制乐器时,有学生利用竹竿、钢丝和一个空的八宝粥的筒子制作了一个精美的二胡,这个二胡调好音后甚至能够演奏出比较简单的乐曲,有的制作了小风铃等管乐器,有的制作了简单的打击乐器,在制作这些小制作的时候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些小乐器的制作大大的延伸了课堂的内容,使得原本较空洞的知识鲜活生动起来了。
2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课外物理实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例如把两本书书页交错相互插入,然后试图把它们拉开,发现要分开它们还挺不容易。对摩擦力的认识变得非常形象直观可以较轻松地理解这一概念。还有对摩擦力的方向让学生回家拿一个刷子去探究一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答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思维障碍可以具有引导、启发作用。再现作用的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较好的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较难理解的物理问题。
在进行连通器部分的补充教学时我就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去江都的芒稻船闸观察船闸过船的过程,并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交流,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和生产结合起来,激活了教学的同时也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理念。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把一根薄木条置于桌上,让它部分伸出桌面边缘,在木条的桌面部分盖上一张报纸,然后用手猛击木条伸出部分,木条被击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后面的物理知识。这样的课外实验,既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我让学生回家利用家里的乐器进行演奏,并利用摄录器材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和其他的同学一起观察分析声音的产生原因,而且要求学生想办法将物体的振动显示出来。这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使知识的获得更具有说服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活动真正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外实验中,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都是创新活动。课外实验不拘泥于课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思路和方法。课外实验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学习了杠杆的知识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回家选择器材,设计方案制作一杆杆秤,还让学生将制作的杆秤带到课堂上将制作的过程和制作过程遇到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用各人的杆秤进行测量,比较谁的杆秤制作得更好,测量得更准确,分析杆秤上的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试,由不熟练、做得不好到动作灵活、实验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摘要】初中思品教学应当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对教学活动进行补充与拓展,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思品教学资源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开发与运用方面进行初步阐述。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资源;开发运用
思品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对教学成效有影响的各种有利因素。思品教学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教师要善于整合思品教学中的各种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引领。
一、思品教学资源简要分析
思品教学资源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与时俱进性和情境性,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1.信息社会的发展对初中生思想心态产生影响。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对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各种思想理念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借助于正规和非正规的渠道获得各种信息,来自于社会的正面或负面的信息,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构成了思品教学资源发掘与运用的前提背景。
2.教学改革的推进对初中生学习模式产生影响。新课程改革对思品教学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这一理念和模式转变过程中,有些学生能够得心应手,也有些学生会措手不及,这些方面的变化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3.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对思品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学生之间因为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在个性发展中出现明显的差别。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各不相同,这些思想理念的碰撞构成了初中思品教学的新形势,需要教师运用各种资源。
二、认真观察和发掘资源,灵活运用发挥其对思品教学的促进作用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学生生活信息融入教学之中。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生活,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相逢在花季》教学中,初中生早恋现象是各学校普遍存在的,也是教师所头疼的。笔者将这一隐晦话题摆到桌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提出喜欢异性是每一个男生女生的正常现象,这一观念在班级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被老师的前卫言论所惊呆。笔者接下来从生理、心理学两个角度,向学生分析了青春期异性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接下来话锋一转,引入到当前初中生应当如何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为未来打好基础,以及在此背景下团结同学,相互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交往,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经过两个弯之后,顺利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向上的方面。笔者借助于学生生活中出现的这些小插曲,将随机捕捉的资源驾驭引用并转变为提升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有效抓手。
2.细致观察学生成长,将正反两种案例融入教学之中。初中生一些观念与行为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逞强好斗是男生中较为普遍的,笔者在教学中细致观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小案例,抓住近期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这样的教学资源发掘与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丰富。例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一课教学中,笔者以上周本校发生的一起学生斗殴事件作为素材,让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学生从宽容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出现这一事件的思想根源进行发掘,明白了这些事件正是缺乏宽容之心的表现,是不成熟心智的流露。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认真回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宽容待人、相互帮助的正面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这样的资源运用通过正反对比方式有效深化了学生的宽容理念教育。
3.强化师生沟通交流,教师要善于将对学生的教育疏导融入教学之中。在初中生的成长中,思想教育引导非常重要,因为有时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往往都是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思想疏导,而导致令人惋惜的悲剧。笔者进行了一些强化沟通的实践,就是将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些鲜活事例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做到寓解决问题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生命只有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本市先后出现的中学生跳楼事件,让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从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对于个人、家庭、整个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白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无比珍惜爱护,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了生命,一切都将为零,轻视生命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在这样的教育疏导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发警示,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4、组织专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思品课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因为思品教学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具有极高的价值,教师可以在思品课外拓展活动中,专门针对一些动态资源进行设计。如《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教学后,笔者经过认真分析,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思想倾向,开展了“抵制不良诱惑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思想与行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偏差进行深刻反省、自我批评,以及相互开展批评教育,对抵制不良诱惑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并且以班级名义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并进行签名传递。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教学空间,而且强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明确了学生的是非观,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觉悟,自然也就将思品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效益发挥至最大。
三、思品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的思考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重视资源的整合运用,并充分提高其效益,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发掘资源。紧贴学生思想成长与生活环境特点,发掘出可为教学所吸收运用的资源;二是要精心设计教案。将思品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等特点充分融入教学中去。设计教案时,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同时还要注意结构设计的巧妙性;三是要有效开展互动。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和学生进行真诚耐心的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注重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思想成长,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申专.初中思品教学资源运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广阔性 发散性 辩证性 深刻性 多元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要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聪明人不一定要有很高的考试成绩,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他们的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他们能通过思维揭示客观事物及其内在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这便是创造性思维,这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创造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语文学科中听说读写的内容,存在着大量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力于开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语文与其它教材的整合中,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寻找知识的交叉点,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史地生相互包融,数理化亦有牵涉,而其自身的编排体系又是前后贯通、相互联系的,语文教材的这些特点,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各知识的交叉点,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从狭小的课堂空间引向无限的课外天地,不要仅仅囿于教材的圈子中。如《数字杂说》中作者为说明数字之妙,列举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特别是一幅对联以五行和五方与十个数字相对,巧妙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这副对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不熟读《三国演义》的人是不能品得其中之味的。讲到这里,我没有急于解释,而是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对这副对联作一解释。一时学生畅所欲言,以自己所读,或电视上所看,对对联中的数字做了恰当的解释。在热烈的发言中,诸葛亮的形象渐趋明晰、丰满。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及面、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历史与语文、经书与地理在不自觉中融合到了一起。
二、想象文章的空白点,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空白”指的是作品已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有限的表达中留下不尽之言,让人去回味、去想象、去思考。看似空白,实则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大大提高创新能力。如阅读《华南虎》中最后一节“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我”明白的什么,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含蓄的语言中,这里我要求学生联系诗中所写,说说作者在此时此刻明白了什么?明白了一个高贵的尊严被践踏的屈辱;明白了一个不羁的灵魂被囚禁的愤怒;明白了自由被禁锢后不屈的抗争……学生们的回答充满灵性也充满理性。再如阅读《孔乙己》中“中秋过后……”这一小节,可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有关描写发挥想象,简要描述孔乙己是如何用手走来的。
三、辩议文章疑点,培养思维的辩证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教材的理解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答案的,特别是在新课标开放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教材的疑点,敢于质疑,敢于批判,走出唯书是从、唯师是从的桎梏。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一个学生突发奇想:“朱自清既然爱父亲,为什么自己不去买橘子,而让年迈的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为自己操劳呢?”此言一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满堂的思维。一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学生们从朱自清父亲买橘子说到自己的父亲,从现在的朱自清说到后来的朱自清,从父子情深说到人间磨难,从享受父爱说到自强自立……争执已远远超出了语文的范畴,让人感受到的是学生对社会与人生,亲情与人性、历史与现实的辩证思考。
四、咀嚼文章亮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文章的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能溅起人情感涟漪的地方。咀嚼品味文章的亮点不仅有助于理解教材本身的内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特别是有些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如《背影》中对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就是文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亮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抓住关键“穿、爬、缩、倾”等关键词句体会父亲买橘子时时的艰难,进一步体会其中所表现出的父爱,进而让学生说说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的父母身上有过这样感人的情景吗?许多学生谈了自己此刻的感受,讲了很多感人的事。一个学生很动情地说,他的父亲终日以卖菜为生,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他马上想到自己的父亲在寒风中笼着双手,伫立在街头卖菜的情景。是啊,我们所有人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为子女、为家庭终日奔走在生活的风雨中,默默地承受着,无私地奉献着呢!
五、假想情节的变化,培养思维的多元性
说到创造思维的培养,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其实假想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所谓假想就是对原有的情节予以否定和假设,进而推测在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新结果。假想不只是对内容本身的一种假设,同时也有对假设结果的想象。如在教学《丑小鸭》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假想故事中的某一情节,然后再说说在假想的情景下丑小鸭的命运会如何呢?他们是这样假想的:假如丑小鸭忍辱偷生,赖在养鸭场不走呢?假如丑小鸭贪图安逸,在老太婆家定居?假如丑小鸭到处流浪,至死也没遇着白天鹅?假如一开始人们就认出了那只天鹅蛋?假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消息传到它生活过的地方……在学生的发言中我们看到的是智慧的闪耀,是思想的锋芒,是创造的美丽。我们知道,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般要经历“感知――表象――概念”三个阶段,从认知心理学讲,也是一个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宜采用“引探”教学法,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特别是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探究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过程,提高他们学习水平。
创设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巧妙地将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个情境,开展由问导思、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实现学生主体作用。
一、运用远教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我在讲“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猫妈妈分鱼’。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教育帮助它。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猫妈妈和其它小猫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小猫吃到的鱼一样多)。猫妈妈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猫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时,可以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我在教授圆是如何形成时,一改传统的做法,以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是手持一端系着小球的细线,甩动,让小球旋转一圈,叫学生观察小球走过的轨迹。这一做法学生不容易看清,因为小球走过的轨迹实在太快,一掠而过,留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是很模糊的,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我把这一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先在电脑上出示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周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球在屏幕上走过一圈,留下了一条红色的轨迹,然后再放慢速度重新演示一遍,这样学生对圆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为圆各部分的名称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感性铺垫。
又如,我在教授《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通过钻研教材,注重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明确了该课时的难点是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用假分数表示图中的深色部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在教学例1图形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就这样设计多媒体课件,在例1图2教学后,我一边演示一边问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4份,在这个图里最多能表示几个。(其中的“”部分涂上红色),如果要表示5个,够吗?我又提问学生:“如果一个圆表示不够,那又该怎么办呢?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屏幕,4个,是,这时,从原来例1图2的图中誊印出一个同样大小的圆,这时我就进行阐述:在这里增加一个单位“1”(同时多媒体出示誊印出的那一个圆),同样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对份,给其中的一份也涂上红色,此时,我就问学生:现在红色部分一共是几个?学生回答以后,我又追问学生:5个是几分之几?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操作,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了假分数的意义,从而就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三、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拓展书本知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通过整合及课外实践,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实践,可以拓展书本知识内容。
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发现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误以为尖尖的就是"角",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程序: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剪刀,在剪刀的交叉处显示一个红色亮点,并配上声音,接着从亮点处射出一条射线,闪烁数次,然后脱掉原型--剪刀,显示抽象的角,让学生明白角必须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帮助学生建立了角的表象,进而形成角的概念,使学生一看到"角"这个字就能在头脑中重现角的表象。
如学习“利息”这节课后,让学生拿出一些压岁钱自己尝试着到银行存款,计算出自己存款所获得的利息。学生为发现一般存款利息还得扣除利息税,与课本上所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不同。通过调查与实践,使学生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的课本知识与现实不同,要灵活地运用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运用多媒体练习巩固时,可以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
例如,我在教授10000以内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许多色彩的图片让学生读出、写出上面的数字,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巩固了知识。如教学用余数的除法时,在学生初步感知"余数"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动画情景;今天是小象的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大象叫小象把7个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可分得几个?小象搔搔后脑勺说:"这可怎么分啊?"然后老师问:"是啊,这可怎么分呢?"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巨大地调动了学生
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五、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验证原理,创设生活情境,启迪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要联系生活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所获得的知识必须到生活实践中去检验去应用。教学时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充分发挥它的特长使这一目标完成得更好。在教完“圆的认识”,学生掌握了圆的特征后,我在总结时提出问题:现在有谁知道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呢?这时可出示一段影像:一辆方形车轮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汽车上下颠簸;又开出一辆椭圆形车轮的小汽车,汽车还是上下颠簸;最后开出换成圆形车轮的汽车,车子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平稳快速地行驶着。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解释了所学知识符合实际的原因,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观点之三,就是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特点,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探索和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如果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再现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就能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教学"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首先通过录像再现如下生活情景:小明拿着10元上街,他到文具店买一盒彩笔用5元,再到隔壁的超市买一支钢笔,用去4元,问小明还剩多少钱?小东也拿10元钱上街,走进一家商店买一盒彩笔,用去5元,买一支自动笔用去4元,小东还剩下多少钱?因为这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所以感到特别亲切,一下子就想了多种解法:从10元里去掉买彩笔的5元,再去掉买自动笔的4元;从10元里去掉买自动笔的4元,再去掉买彩笔的5元;先算买彩笔和买自动笔一共用去9元,再从10元里去掉用去的9元等。使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而且以后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自觉联系生活经验,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