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测控类;专业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11-03

优质教学资源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核心指标,并且是高考学生报考时进行学校或专业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也是在校生进行课程选修或学业规划的一个基本依据。优质教学资源对本科特色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和保障性作用,为此,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质量工程”和“十二五”期间启动的“本科教学工程”本质上都是加强培育和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并努力增强其示范和辐射效应,最终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近年来,我们以教育部“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的总体指导思想为统领,瞄准当前影响和制约测控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测控类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执行能力为关键、以提升测控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创新教学管理以协调和优化系统各环节的关系,努力从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实验(实践)平台等方面,通过教学改革和科研转化教学等途径,培育市级和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在示范性测控类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中成效显著。

一、加强测控类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做法

自从“十一五”教育部“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以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联网工程等测控类本科专业建设为平台,以资源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人才培养效果优良为目标,按照“追求卓越、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满足需求”的原则,前后经历了6年“提炼突出问题—解决方案—建设与实践—总结、创新与完善”的探索过程,通过建设示范性测控类本科特色专业的实践,突出了优质教学资源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全面推动了本单位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回答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普遍关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培育优质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测控类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传感网与物联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对相关专门人才巨大社会需求的问题。

加强测控类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1.围绕培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示范性测控类特色专业的要求,创新教学管理,提出了“强化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责任意识,‘目标驱动、过程优化、务求实效’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新理念,并以“关注热点、抓住重点、补强弱点、培育亮点”(即“四点法”)为教学管理指导思想,系统建立了适应测控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①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根据本单位的教学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要求,合理设定教学管理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以此作为本单位教学工作的行动统领;在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注重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工作的绩效性作为核心考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形成“目标—过程—实效”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相关链。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余篇,形成经实践证明较行之有效的适应测控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推动了本单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与教学管理效率与效果的提高。②创新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并完善管理制度。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等实践中总结归纳出“关注热点、抓住重点、补强弱点、培育亮点”的“四点法”教学管理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质量工程”建设为核心,努力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优秀教学团队等;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数十个教学管理办法,对本单位教学工作予以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和激励。

2.以“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新理念和“四点法”教学管理指导思想为引领,通过教学改革和科研转化教学等途径高效培育优质教学资源,及时服务于测控类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①优秀教学团队类资源:教师是教学的第一资源,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主导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以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建设为重点,实施课程“首席教师制度”,从课程教学团队和课程内涵两方面互相关地加强建设,通过教学改革、多模式进修培训和“科研转化教学”等多种有效途径综合锻炼培养,确保了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并从教研部、课程群和实验教学的角度建成“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部”、“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群”、“测控技术实验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验中心”等四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8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秀的教师资源保障。②精品课程类资源: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我们以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市级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测控类特色专业的建设为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以前沿技术提升课程内涵,注意课程PPT演示文稿、FLASH动画课件、教学案例、媒体素材、专家讲座、学生作品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加强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形成了以“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为代表的校、市、国家级精品课程系列,建设了较为完备的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③特色教材类资源:教材作为体现知识与能力训练要素的基本载体,是学生赖以学习的基本资源。为服务于测控类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高度重视特色教材建设工作,注意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授课体会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映与需求,并借鉴已有同类教材的建设经验,通过教学改革和科研转化教学等途径培育了多个系列的特色教材,其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已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重庆市“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并被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60余所高校选用,相应的PPT等教学资源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700余所高校的教师下载,显示出优质教材资源良好的辐射效应和共享特性。④示范性实验教学平台类资源: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为基本考量,结合测控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基础,面向应用,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等模式,建成了“测控技术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增强测控类特色专业人才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因材施教等准备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条件,为学生多样性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必要的设备保障。可使学生受到接近生产实际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全景式、系统性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学生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多种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在机械产品的项目管理、产品质量监控、设计制作、在线检测、装配、产品性能测试、成品入库、工业现场管理等过程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方面也可得到训练,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的自信心,有力促进学生课业学习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

3.优质教学资源为保障,加强了示范性测控类特色专业的建设,持续显现出高素质工程应用创新型测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在广泛调研和内部诊断基础上,分别按照国家级特色专业、市级特色专业、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传统制造业的测控类特色专业定位,进一步对本单位所开办的测控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凝练和优化,通过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分模块多层次的课程平台设置、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等,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多种课外科技活动途径,产学研结合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形成适应“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传感网与物联网等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和示范性实验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出一套对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积极发挥“以赛代练”、“课赛结合”和综合实验平台的作用,通过竞争性课外科技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已在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得以推广应用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人才培养效果在同层次高校中优势明显。如近年来所培养的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成效显著,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铜奖2项,重庆市金奖2项;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重庆市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数模竞赛全国一等奖3个队、二等奖5个队;“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智能小车比赛全国二等奖10项;有10人次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二、建设成效与影响

以培育优质教学资源为途径,以示范性测控类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经过近6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积累,已取得了多项重要建设成果并表现出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1.对校内的影响与作用。以制度、文件等形式融入了本单位的日常教学管理实践中,成为指导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保障,多次通过会议交流、督导简报报道、拓展为各种校级学生竞赛交流活动等方式得以推广借鉴。并以市级和国家级标志性教学成果的巨大影响来推动单位间的交流、学习与借鉴。

该做法指导本单位教学管理工作连续多年在全校名列前茅,特别在以“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提升计划”等具有综合性考量指标的工作中遥遥领先,积累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如本单位已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市级特色专业2个、市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教学团队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多个校级“专业提升计划”实施效果明显。

2.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基于所培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加强其共享特性,在全国同层次高校中展示出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示范辐射效应。如以“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国家级规划教材为典型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共享,因此受益的单位达到700余家;不断有国内高校的代表到学校参观学习所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平台;精品课程首席教师和教材主编还在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详细报告了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并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所取得的成绩和建设方法受到参会人员的高度赞赏。部分高校的任课教师专程到校交流学习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

优质教学资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障,以“目标、过程、实效”三位一体教学管理理念和“关注热点、抓住重点、补强弱点、培育亮点”的教学管理指导思想为引领,以测控类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努力探索从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和实验(实践)平台等方面培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形成了一批市级或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测控类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准备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润华,刘广孚,任旭虎.“电工电子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5):13-14.

[2]李俊,薄翠梅,王鑫国,等.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验平台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3):81-82.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6-0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指示精神,我们在近年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教学实际,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课程建设的经验,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目标,全面开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深入开展课程的教学研究,进一步探索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措施。

一、明确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与定位

在教育部[2003]1号文件中,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并把精品课程定位于“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近几年来,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提升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而科学地理解优质教学资源的内涵是建设好优质教学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开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其目的旨在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建设成为“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立体化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并能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深化教学内容,不断教学创新

我们应不断地深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启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既要积极引导教师的教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又要主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习风气。

1.编著富有研究性、创新性的授课教案。我们在授课教案的编著过程中,贯穿了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其目的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有:在课程内容更新方面,我们把1995年以来考研数学题纳入授课内容,适合做例题讲授的作为例题,并给予解题分析、详细解答和例题讲评。

2.重视课程内容改革,不断充实新发展理论与应用问题。优质教学资源的教学内容要以有效知识为主体,课程结构要有利于建构起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要有利于及时吸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时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网络课堂主页建立了“发展前沿”、“数学建模与实验教程”等页面,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研究性实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教学方法分为“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以适应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地位和需求。

1.教授方法。教授方法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实施的教育方案和技巧。(1)研究型教法。我们在授课教案的编著过程中,贯穿了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同行提供互相学习、参考的授课方案。(2)教案贯穿科学研究思想。授课教案编写的思路与顺序是“提出问题—建立概念—分析主要性质—理论与方法应用—关于理论进一步拓展”。(3)评定定理。科学研究,或者说科学创新,一般都是在原有的理论或者实验的基础上对条件和结论所做的改进。因此,对现有教材的定理进行讲评、分析是非常适合科学研究的。(4)启发式教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题目和机会,是启发式教法应落实的两个方面。在时间支配上,我们的优质教学资源网站内容丰富,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不必担心失去学习机会。在思考机会方面,我们编写的电子教材突出简洁而不简单,强调把问题名称写清楚,解题推演设定有一定的跨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时主动思考“这一步是怎么来的”和“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为了能让学生不至于被某些问题难倒,我们提醒学生可以阅读处理过程非常翔实的“授课教案”,也可以观看“授课录像”,可以浏览“多媒体课件”。这样的安排,既适合教师授课所需,也更适合学生自我学习。(5)讨论式教法。我们将讨论式教法放在“例题解析”、“评定定理”等基本理论方面。在例题处理上,我们首先是“分析例题”,然后是“详解例题”,最后是“讲评例题”。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2.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所采取的步骤和手段,是人们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思维活动和实践经验、方式的概括和总结。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数学学习活动,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我们在教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文字材料中,有意识地介绍各种学习方法。(1)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是:①阅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②背诵定义,掌握特性;③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④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⑤与其他概念进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2)超学习法——空降学习法。此处介绍的“超学习法——空降学习法”出自日本人野口悠纪雄所著的《超学习法》一书。这本书指导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有不同的见解。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中,都是注重基础知识的重点培养,灌输学生们打牢基础关。如果中途出现什么知识上的障碍,我们都会让学习强化基础知识,再来解决这个难题。而本书强调“跳伞”方式的学习,就是要针对目前不会的问题,立即针对性解决,而不是回头去完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想一想,当高难的问题解决了,其实那些前面的小问题、基础的知识也就牢记于心了。

四、提高教学质量还需依靠现代教学手段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传统教育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无论从教学方式、手段、过程都要适应上现代的社会步伐,落后的教育模式只会让我们的教学每况愈下。为了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的得到优化和提高,全面提高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准,广泛结合网络技术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教学手段有以下几种。

1.录制“教学影视”并上网共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授课时数为40学时。我们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全程录像。在录像材料的编辑、剪辑过程中,配上了字幕和各种转场效果。

2.编著“授课教案”并上网共享。“授课教案”的编著体现了“详细解答、研究问题、联想对比”等常用的教学方法。“授课教案”对青年教师尽快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水平大有好处。“授课教案”对初学者也是非常合适的。

3.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上网共享。“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来源于“授课教案”,但在娱乐性、趣味性方面更能体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对教师来讲,可以下载作为自己的教学软件。对学生来讲,可以更轻松、更自由地学习或复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

4.编著“电子教材”并上网共享。电子教材的内容简洁,富含思考机会。在一定的学习基础上阅读“电子教案”更能起到融汇贯通、加深理解的作用。

5.设置“网络考试”。自我测试可以由学生答题,自我评判一下学习所掌握的程度。

6.进行“网上作业”。“网上作业”可以方便学生学习,这是正在发展着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质教学资源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将网络课件、教学影视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网络平台建设为教学各环节提供管理上的方便

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最重要的归属点,还是要算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阵地,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围绕这一中心,根据我们新教改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与资源,构建一个整体式联网平台,将“授课—接受—反馈”三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涵盖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统一过程。这种模式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缩短了教学过程的教学信息的反馈和交流的时间。老师授课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教学信息就会搜集到相关部门,并在第一时间让各位老师得知自己的不足和学生对他们的一些建议。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上的缺陷,信息得以快捷的搜集和传达,对我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标是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杜幼文.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建设:倡导“深度使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1):26-29.

[2]马妍柳.创建优质教学资源是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保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5-7.

[3]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59-62.

[4]袁昱明,施建华,陈晔,等.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业务功能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20-27.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3篇

一、 进一步提高校长对学校网站重要性的认识

中小学校园网是现代学校最具特色的办学条件之一,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学校众多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项目中,校园网是其中代表性最强、经济投入最大、内涵品质最丰富、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学校网站则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对外宣传和服务的功能。如果说完成学校网站建设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基于对推进教育信息工作的充分认识而完成的重要一步,那么,校园网站的应用则更具挑战性,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精心组织和实施。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不是网站建成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忽视了网站的应用,那就意味着网站仅仅成为了装饰门面的摆设。

就现实情况而言,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学校网站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教育现代化服务,首先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尤其是校长。学校网站的应用源于学校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驱力使然,是校长现代化教育理念付之于实践的前沿阵地和成果显示的窗口。据网上调查资料显示,学校领导认为学校网站很重要的占24.44%,认为一般的占48.89%,几乎不过问的占22.22%。可见,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多数停留在一般水平。这就不难想象不少学校网站的应用水平为什么仅仅停留在建站时的设计上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校长的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使现代化的装备掌握在与之相匹配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善于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新方法、新途径的校长手上,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二、 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

学校网站建设,就其硬件部分而言已基本到位,即使需要更新,也已经不是难事了。相对而言,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更为关键。问卷调查显示,学校几乎没有专职的人员负责网站管理。一个档次较高的学校网站,必须要有较高水平的网络管理人员。应该说,建站时学校网站的主页设计、制作无一例外的依赖于校外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士,网页的内涵虽也凝聚和反映了学校教育专家的思想,恐怕更多的还是体现专业人士对学校网站的理解,或者是前者思路和后者技术的结合。但建站可能几个月时间就能完成,而应用的深化则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没有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网站的应用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学校网站应用水平的提高不能长期依靠外部力量,因此,建设一支既懂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专业队伍是提升学校网站建设水平的当务之急。第一,增加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配备,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力保障。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已经明确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附加编制,这正是基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而设置的,现在的关键是要抓紧落实到位。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对现有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应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使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理念和技术与时俱进,更好地为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需求服务。第三,市和县(市、区)的教育信息中心或相应的机构要在发挥指导、服务、管理职能的同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理论和技术应用的研究,积极开发学校网站潜在的功能,为使学校网站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有学校特色和个性化的教育网站提供优秀的版本和模式。要组织系统内外的专业人员,开展切合学校实际需要的课题研究,发挥团队优势,帮助学校克服因技术力量薄弱而带来的难题,实现学校提升信息化水平的目标。

三、 进一步拓展学校网站的功能

“校校通”、互联网的发展,使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方式、学校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使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学校、教师可在学校网站上开发网上校本课程,建学习平台、教育咨询平台、网上家长学校、心理辅导站、健康和安全园地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家长可以借此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家校一体化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为不同学校的学生服务,而要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还有待我们作不懈努力。第一,更新观念,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导向。在热衷于升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学校根本不可能把工作的精力、财力、人力投放到与升学无直接关联的事情上去,也不可能真正把学校视为法宝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大家一起共享,而是像守“商业秘密”那样牢牢守护着,唯恐“泄密”使自己优势不保。所以,只有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共识,才有可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二,创新机制。教育部门负有引领社会先进教育理念的责任,其要在大力宣传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在机制、制度层面营造环境,以激励为导向,以成效为目的,实实在在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做到确定一批项目、开发一批项目、巩固一批项目,先易后难,小步快进,步步为营。第三,专家引领。要使学校网站有效发挥教育功能,并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没有一批真才实学的教育教学专家支撑是难以做到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专家,我们非常熟悉,可谓名师如云,但要称得上教育家的就很少了。而教育家的横空出世必定要有适合教育家成长的环境、空间和舞台,学校网站社会化教育功能的不断提升,或许正是催生教育家的环境、空间和舞台。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字: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76-02

我国高职优质教学资源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受益人数、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具体来说,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高速发展和综合发展。其中,以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志的起步阶段,已完成国、省、校级的近6000门精品课程建设;以2006 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标志的高速发展阶段,已完成近500个特色专业群、4000门优质专业课程、1500种特色教材等建设;以2009年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标志的综合发展阶段,将要完成28个国家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还将与普通本科院校共同完成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这些集全国各高校优势建成的优质教学资源将为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创造了种种条件,积蓄了无穷潜能。本文着眼于探讨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模式,为后续资源的进一步共享提供借鉴。

1 优质教学资源及其共享的概念

1.1 优质教学资源的内涵

优质教学资源是当前阶段或将来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它需要以数字方式存储和处理,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并实现大规模、集成的通信和网络技术中的信息交换。本文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库等优质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其主要涵盖的内容如下表1所示:

1.2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概念

共享模式是解决共享问题的方法,研究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运作模式,即参与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和资源利用。

2 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模式

网络技术悄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教育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制约,只要学习者有意向,就可以随意得到世界最好的网络教学资源。本文根据通信技术、交互情况以及应用范围将目前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模式分为以下两种:即基于校内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基于因特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2.1 基于校内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部门和学习者的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为了实现学校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学校必须共享资源,整合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其次,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将分散的资源进行集中存储与管理;最后,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的类别指定权限,将教学资源提供给校内各类用户使用。

以黄冈职院校园网为例,建立适应黄冈职院师生需求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基于黄冈职院校园网共享平台,进行黄冈职院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建设,根据教学管理数据库的学生证号或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工号认证,根据认证结果,以获得相应的教学资源,它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以了解他们的自我学习需求,如下图1所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精品课程、校内资源库、校内选修课程都是基于这种共享模式。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虽然能满足本校师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但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大多高职院校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不规范,如对资源的命名、分类、组织、加工方式等完全依赖于管理员个人的认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为优质教学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二是众多高职院校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很多校内教学资源完全依赖于教师自主开发,而其开发的水平有限,导致花费大量精力开发出的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内容成旧等,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需要;三是资源建设重复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总之,仅凭一校之力很难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政府机构或教育管理部门统筹兼顾,集各高职院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之力共建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共享模式。

2.2 基于因特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对于基于因特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来说,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进行统筹规划。共享的范围可以由校内到校际、校际到区域内、区域内到区域外,以及区域间等。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省级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课程都是基于这种共享模式。

1)职业教育数据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项目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开放共享;会计专业;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223-02

1 研究的缘起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部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具体负责协调“资源库”的建设,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资源环境,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力图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强化示范院校及重点专业的辐射能力,完善高职教育的载体,推动教育资源与行业标准的融合与衔接。

本课题将以会计专业为模板,构建共享型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开放性会计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学院其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序推进学院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优化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与载体。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将具体会计专业课程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数据库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学院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资金的共享性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服务于全院师生,使每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考人员从中获益,同时也可为其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服务,使教育资金的投入实现全社会共享的目的。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科研的特点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研究,将得到的经验与感知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解决一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2 建设目标

2.1 为会计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多年以来,会计一直是热门职业,也是各大院校招生的热门专业。会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开放共享的会计专业数据库建设,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等提供平台,确保会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建设的互动发展,为职业院校其他专业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范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会计职业与其他的职业的融合,甚至延伸出了很多新职业,这些新的行业对会计人员不仅数量再增加,复合的专业技能也要求更高,这些都为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会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将为会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资源平台,为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2 凝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成果

随着示范校项目的深入开展,各示范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样在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积聚了丰富的成果,建立了适合会计工作岗位人才需求的个性化校本教学资源,但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在基于网络平台的共享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建设成果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等。因此,推广共享型会计教学资源库,“采集”、“固化”优质教学资源成为高职院校教改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3 打造会计专业终身学习平台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既是高职和中职会计类专业在校生自主学习平台,也是企业会计类人员、社会学习者学习咨询、培训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需要。

一方面,会计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利用资源库中的模板和丰富的素材进行相关课程开发和应用,共享会计资源库不仅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而且也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企业社会在职人员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库进行资源检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等,为企业解决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帮助,企业可以借助会计资源库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企业用人标准。实现人才培养、学习、就业的有机结合。

2.4 提升会计专业教学内涵,推动会计教育信息化发展

通过会计资源库项目建设可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教学的内涵和容量,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整合各种优秀教学资源,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规范专业教学资源内容,统一会计专业图表、流程图、视频等各类素材的标准,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是推动会计专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需。

3 建设设计

3.1 建设思路

按照共建共享、开放式管理的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教师、企业、社会学习者的需求为根本,整体顶层设计为引领,以为会计专业领域的资源建设为高质量的学习与借鉴的模板”,带动专业领域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

调研行业企业高职会计人才需求,论证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会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配套的课程体系,所有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为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建设等方面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满足会计专业在校教学、在岗培训、终身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2 建设内容

3.3 建设步骤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会计专业师生利用资源情况分析,以资源库的使用为基础,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与教学质量关系研究。以会计专业资源库为试点,面向全院构建开放式学习体系。通过会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对社会人才培养的职能,服务于全院在校学生,构建面向全院的开放式学习体系。

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是简单的资料积累与库存,也不是机械地只供师生学习永久性模板,而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社会信息变化的速度,不断对会计专业理念、知识、结构等的更新与运行管理,紧跟会计专业特点与要求,结合产业适应行业快速发展,充分体现高职会计教育特色的共享资源库。

参考文献:

[1]吴彩霞.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1(8).

[2]赵居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