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支付的优劣

移动支付的优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支付的优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支付的优劣

移动支付的优劣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安全 消费者权益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68-01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这一时尚、便捷、智能的支付方式,给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其存在的移动支付风险也不容小觑。2013年5月发现一款名为“支付鬼手”的手机木马,该木马伪装成淘宝,意图盗窃用户账号和密码。据分析,该木马会将淘宝账号、密码以及支付密码通过短信暗中发送至目标手机,同时诱导用户安装木马子包,劫持用户收到的包含验证码在内的所有短信,一旦掌握了这些数据,用户支付宝内的财产将盗号者被洗劫一空。“支付鬼手”事件,再次为移动支付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资金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敲响了警钟,值得深入探讨。

一、移动支付安全现状

1.信息安全方面

2014年3月11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2014年第一期中国移动支付安全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截获支付及购物类恶意程序2962个。其中假冒类木马为最常见的移动支付恶意程序,占总比约74%。如今手机用户最担心的并不是手机被盗而是手机木马,而移动支付木马更是被称为手机界的第三只手,有着神出鬼没、偷天换日的功夫,手机钱包不知不觉被洗劫一空。除了恶意程序的攻击外,手机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也是造成移动支付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此前360曾手机安全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市场主流品牌的手机均普遍存在安全漏洞。并且,70%的漏洞由厂商定制开发产生,难以修复。而正由于手机存在这类漏洞,才使得恶意程序能够轻易入侵网民手机,威胁网民移动支付安全。

2.资金安全方面

“微信红包”成为移动支付代表者,其背后无不是大型互联网通讯公司的操控支持,而互联网通讯公司在行使支付或借贷中介职能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巨额的沉淀资金。在消费信息化、支付虚拟化、经营国际化的趋势下,移动支付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监管政策、法律法规却没能跟上其发展的步伐。除了第三方支付之外,许多移动支付行为并未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移动支付涉及的平台、客户等多方面,没有有效的监管规划,必定无法有效协调移动支付与传统金融、移动支付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必然导致移动支付的混乱发展。如移动支付所沉淀资金的安全性仅仅依靠没有流动性管理、风险防控的互联网通讯公司的内部控制,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存在一定隐患。

3.信誉安全方面

对支持移动支付业务的银行来说,除了提供一个可靠的服务平台之外,还需要与第三方进行合作,能否持续的提供安全、及时的服务,服务质量的优劣也将影响到相关机构的信誉口碑,如果客户访问其资金或进行移动支付操作时候遭遇严重通讯故障,必然会导致客户对手机移动支付的不信任,引发信誉风险。现行移动支付政策还不完善,市场管理相对混乱,使得消费者难以对移动支付消费权益进行有效保障,严重影响移动支付发展。

二、对移动支付安全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1.加强消费者安全意识教育,保护个人信息

由于移动支付的基础是借助于移动设备及通讯网络,而这些软硬件的各个环节很有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技术漏洞,同时,移动支付在实现用户便捷的基础上必然导致交易的非面对面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恶意软件、系统漏洞盗取用户个人交易信息。因此,涉及移动支付的相关机构,在向用户推荐移动支付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加大交易系统的安全措施开发,及时进行系统安全性运维,对发现的技术漏洞及时打补丁,全方位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在用户交易时适时进行风险提示,引导用户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支付习惯,将移动支付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2.延伸移动支付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保护资金安全

建议移动支付运营商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切实维护客户利益,向用户明确行使移动支付或借贷中介职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巨额沉淀资金去向,合理规划使用沉淀资金,进行沉淀资金的安全性风险防控,确保用户的知情权。

3.构建移动支付金融监管标准,健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处于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阶段,业务内涵与外延依旧模糊,形式多样,各种业务对社会与个人所造成的风险亦不同。针对不同的风险,监管方式、力度也应区别。除了第三方支付之外,其余的移动支付行为也应该纳入监管之中,对同一性质的支付行为应该使用同一监管标准。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制定能够有效管理移动支付的监管法规。所有的移动支付行为,应该依据相关的法规标准,在金融监管的框架内,开展金融创新,拓展业务范围。

移动支付的优劣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消费者意愿;科技接受模型;理理论;计划行为理论

手机除了通讯功能外,还有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附加的应用服务。移动支付业务不仅可突破传统支付服务的地域性及时间性限制.更能突破网络银行的移动性限制.将成为移动支付业者和商家获利的策略性武器之一。然而,目前移动支付的使用率仍然偏低,因此,如何有效推动移动支付业务成为实务界与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结合移动支付的特点对科技接受模型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构造出整合科技接受模型:进一步使用整合科技接受模型探讨影响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因素,以期为移动支付业者提供参考。

1信息科技接受相关研究

在信息管理领域,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影响个人采用新兴信息科技的因素。研究重点主要在于了解使用者采用信息系统的意图,认为人的行为受意图的影响,有意图才有行为。使用者意图理论的焦点在于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意图。研究信息科技采用的理论视角主要包括:理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以及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等。理理论由Fishbein及Ajzen(1975.1980,1985)共同发展出来,理理论主张:人是“理性”的个体,当行为本身是有意志的且自愿的.则该行为会受到态度与主观规范的共同影。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某项行为之前.理性人会先考虑它们的“行动”。

计划行为理论由Ajzen(1985)提出,是根据理理论发展而来的。理理论假设行为的发生都能由个人意志所控制,将理理论应用在不完全受到意志控制的行为时,其预测和解释能力显著降低。鉴于此,Ajzen(1985)以理理论为基础,加入知觉行为控制,形成计划行为理论。根据Aizen的计划行为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由他的“行为意图”来解释.而“行为意图”受到态度、主观行为准则及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Davis(1986,1989)以TRA为基础.探讨认知情感与科技使用的关系.发展出科技接受模型。TAM主要用来了解外部因子对使用者内部的信念、态度与意图的影响,进而了解影响科技使用的情形。该理论主张使用者接受信息科技是以使用者的知觉作为基础,即使用某项科技的意愿主要受到知觉易用性及知觉有用性的影响。

过去研究中,有关知觉有用性、使用态度、使用意图与使用行为间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Adams等(1992)、Straub等(1995)提出TAM修正版,将行为意图从TAM中删除,并获得研究结果的支持。

2对科技接受模型的改进

直接采用传统的科技接受模型来解释新兴信息科技的使用可能要很小心,尤其在解释移动支付的使用时。因为移动支付与传统组织内信息系统在特性上有很大不同,而且移动支付的目标顾客群与传统组织内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在人口统计特征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的科技接受模型变量(即知觉有用性、知觉易用性)可能无法完全解释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有必要寻找更具解释力的额外变量。

移动支付在推广时,必须备有完善的身份鉴别方式及交易安全控制措施.才能吸引用户放心地使用移动电话来进行金融交易。由于移动支付是顾客利用无线通讯设备、无线通讯网络与其它通讯网路的连结.以完成数据流通并实现支付功能的,开放性网络环境安全上的脆弱性,再加上交易服务项目多属于个人财物金钱上的往来,使得信息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基于此,在探讨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行为时.必须了解移动支付使用者的知觉风险对其使用行为的影响结果。

知觉风险最早是由Bauer(1960)从心理学发展出来的,Bauer(1960)指出消费者行为可以视为一种风险承担(Risktak—ing)行为。消费者在购买某项产品时,无法确定这项产品的使用结果.因此消费者会觉得此产品有风险存在。消费者感觉到风险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所预期的结果及不确定性的程度,如果此结果对其比较重要,或是不确定程度比较高。则消费者所知觉到的风险程度也随之提高。Guseman(1981)分析购买实体产品与使用服务之间消费者知觉风险的高低。发现整体而言,使用者认为使用某一项服务的风险较购买实体产品的风险为高。因此。本研究在Adams&Straub等修正的TAM结构中加入知觉风险变量来替代外部因素。另外。很多研究调查信任对于销售或购买的影响因素.在电子商务方面,信任已被认为是影响用户是否愿意与网上公司进行交易的一个重要因素II51。在电子商务中信任是必须被强调的。因为买方和卖方时空隔离。买方必须提供给卖方一些敏感信息(如个人电话号码或信用卡号码)。移动支付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信任对移动支付来说相当重要。

本文使用信任变量对改进的TAM模型(一)进行扩充.得到改进的TAM模型(二),如图1所示。

3研究模型与假设说明

根据改进的TAM模型(二)、计划行为理论以及理理论,本文提出一个整合的研究模型,称为整合科技接受模型.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该研究模型中的假设见表1。

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使用过移动支付的消费者中收集数据.来验证上述模型。

4.1抽样与数据分析方法

由于移动支付在我国刚刚起步.使用群体还不是很庞大,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年轻一族。所以本文的问卷主要针对年轻人进行,并采用网上调查方式。抽样后总共取得样本300份。有效问卷225份,其中男性121人、女性104人;学生l14人、已就业者111人。由于抽样在有限的时间、人力及资源的限制下。所以抽样范同较小。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forWindows13.0,首先分析测量模型的信度与效度.进一步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来检验研究模型中的各项假说。

4-2问卷设计与变数测量

本研究的变量测量问项主要参考Chau and Hu(2001:2002)Compeau et a1.(1999)、Compeau and Higginsf1995)及MoonandKim(2001)t81所使用的量表,发展成一份研究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中文量表。整份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份主要是纪录受测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资料.以及是否拥有移动通讯设备情况、使用移动支付交易情形等相关背景数据。第二部分则要求受测者针对各问项的同意程度来填答。每个问项均采用李克特七点尺度(Likert7一pointscale)的方式,让受测者依其同意的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七等分量表中勾选出最适合的选项:每个问项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给予1—7的分数,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而“7”表示非常同意;本研究测量的变量包括知觉有用性、知觉易用性、知觉风险、信任、规范信念与动机、主观行为准则、知觉行为控制、信念与评估、使用态度、以及使用行为。

5研究结果

5.1信度与效度分析

研究结果的分析优劣必须视问卷本身质量的良莠而定,若问卷设计的质量良好.则研究结果必然是确实可靠的。而一份质量优良的问卷除了要难度适中及有高的鉴别度外.最重要是要有信度(Reliability)与效度(Validity)。

由于本研究的变量测量是遵循Chau and Huf2001;2002)、Compeau eta1.(1999)、CompeauandHiggins(1995)2~MoonandKim(2001)等研究中的量表问项,发展成本研究的问项,是将中文的问卷设计题项,经由专家、相关研究学者及移动支付使用者多次讨论与修正的结果,因此本研究中的变量测量模型有很高的内容效度与表面效度。

本研究问卷中的量表采用多项问题加以衡量,故以最普遍的测量类型Cronbach’S系数作为衡量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程度。Nunnally在1978年提出只要Cronbach’S a值大于0.7均属可接受范围。本研究模型中各变量的信度如下:信任,0.8694;感知有用,0.8978;感知易用,0.8175;主观行为准则,0.8479;知觉风险,0.9051;知觉行为控制,0.7154;使用态度,0.7951;规范信念与动机,0.7023;信念与评估,0.7291;使用行为,0.8790。分析结果显示模型中各变量的a值皆大于0.7。在效度方面,针对所获得的资料,本研究以SPsS 13.0作为资料分析的工具。依据Kaiser(1974)的建议,抽样适当性参数fKMO;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 sampling)检验值需达0.7以上,才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此外,若Bartlett’S检验显著性达到显著,则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的主成分因子分析为0.818,符合Kasier(1974)所提出的标准,而Barlett检验显著性也达到显著(p<0.05)。本研究以抽样适当性参数来做资料缩减,并以最大变异法f、,arimax)做转置.并且因素负荷量(Factorloading)以0.5当标准。如果小于0.5.本研究将去除此问项,以维护数据的质量。如此可以利用因素负荷来检视区别效度,而为了检查收敛效度.本研究以分析出的Corrected item—TotalCorelation来检验每一题项与整个量表是否达显著相关,如未达0.4以上则予以删除.但因本研究所有题项皆有达0.4以上,因此拥有良好的收敛度。

5.2假设检验与分析本研究

针对整合科技接受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并检验本研究所提出的各项假说,整合科技接受模型的路径系数与显著关系如图3所示。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研究假说中H1、H4、H5、H6、H7、H8、H10、H11、H13、H14、H15、H16、H17、H18皆获得实证上的支持:H2、H3、H9、H12、H19则被拒绝。

本文研究模型的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1)知觉易用性对于知觉有用性有正向显著的影响(p=0.565),可解释31.9%的变异量;(2)知觉有用性、知觉易用性及知觉风险对于使用态度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可解释47.1%的变异量:(3)知觉有用性对于使用行为有正向显著的影响:知觉风险对于实际行为虽无商接显著影响,但其会透过使用态度间接影响实际行为;(4)知觉易用性对信任有正向显著影响(t3=0538),但信任对知觉有用性没有直接影响;(5)信念与评估对使用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t3=0.423);(6)知觉行为控制对实际行为没有直接显著影响:(7)规范性信念与动机对主观行为准则有正向显著影响(t3=0.219),但主观行为准则对实际行为没有正向显著影响。本文研究模型有60.7%的解释力。

6研究结论

Chau&Hu(2001)曾整合科技接受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两个模型,来解释远程医疗科技的采用,其研究的结果显示,由科技接受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两者整合形成的模型的解释力为43%目;Taylor&Toddf1995)在关于信息科技使用的研究中亦整合了科技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模型中的变量有l1个,其解释力为36%。本研究整合理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以及改进的科技接受模型,所得的整合科技接受模型的解释力为60.7%,表示整合科技接受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力。

移动支付的优劣范文第3篇

“声波支付”适合便利店、超市和百货店等传统商业企业,并有望破解排队顽疾,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将加速O2O电商模式全面落地,推进零售电商业变革。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从条码到摇摇支付,再到如今的声波,支付宝在支付方式上玩得越来越炫。如果哪天支付宝再收购一个语音智能识别公司,到时,付钱真的只要说出“我要付钱给***”,钱款立即到账,请你也不要惊奇。

实际上,支付宝几乎利用了用户手机中所有可能利用的传感器和识别方式,从摄像头、屏幕、GPS、加速度感应器、磁场感应器、mic、听筒、蓝牙等,以及二维码、短信等等。据说类似气压、Wifi等也进入支付宝支付技术的超级实验室了。

还有,支付宝钱包的转账功能如今也升级成为了“超级转账”,可以向任何人转账支付。除了支付宝用户间进行转账外,还可以向没有支付宝账号的用户转账,只需输入收款方手机号和真实姓名,收款人随后会收到一条短信,按提示回复相关银行卡号即可完成转账。

另外,支付宝的又一款产品更是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其“一淘火眼”据说可以扫描条码、拍摄杂志上商品页,未来还将推出识别企业logo,识别酒店建筑,并在这些基础上提供商品信息。据悉,马上要推出的“火眼逛超市”可以让用户只“逛”超市,不用排队收银,只需要将商品拍下来加入购物车,便可在家等待送货上门。

“我们希望有一天用户出门时只用带支付宝钱包就足够了。”支付宝相关负责人方面表示,“电子支付相对钱币具有综合优势,替代钱包是一大趋势,今后还将不断优化产品的设计与体验。”

也许你会认为现在支付宝声波支付方式是全世界最酷的,其实那可能有点“坐井观天”了。支付宝的支付方式只能说很酷很炫,但还不是最酷最炫。现在连手机都不要带,就能在商业网点支付了。

你看,你的眼睛、手指,还有你那张脸,现在都能结账!这不“酷毙”?

我们知道,如今支付方式仍有不少安全隐患,如手机被盗、银行卡遗失、网银密码被窃等。有没有比移动支付更为安全、快捷的支付方式?手指(或指掌)支付就应运而生。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家餐馆里,你自以为很酷地拿出手机来支付,结果旁边有人只挥了挥手就走了——他并非是在说拜拜走人,而是利用一种叫静脉识别的技术,通过扫描手掌上的静脉付了账。这真是“酷”得不得了。

手指支付识别是指利用近红外线照射手掌,从而形成你独一无二的静脉图像。服务提供商把该图像存储起来,并与你的银行帐号、信用卡、网银等关联起来。然后,当你支付时,系统只需将即时获取的静脉图像与预先存储的静脉图像进行比对,就可以完成身份识别、核对,从而实现静脉识别支付。

在采用手掌静脉识别技术的产品中,当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广的要数“手掌卫士”PlamSecure了。它最初由日本富士通公司研发,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对个人电脑进行加密管理。如今,“手掌卫士”已经被广泛安装到欧美日许多国家多种非接触式识别装置上,包括提款机、门禁系统、收银台等,十分快捷。

虽然生物识别技术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但其真正应用还是在21世纪初互联网普及之后,而大肆其道则在近一年。生物识别支付技术除了指掌支付,还包括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眼睛识别、声纹识别、DNA识别和笔迹识别等支付技术。目前在支付领域应用最广、最便捷的,当属指掌识别和人脸识别。

纵观近两年国内外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继应用最广的指掌识别后,人脸识别技术因其自然、非接触、实际应用效果佳等特点正在被市场广泛看好。在国际生物识别市场上,人脸识别已迅速超出了安防领域。比如:谷歌正在研发安卓人脸识别软件和人脸识别手机应用支付,通过摄像头识别人脸就能实现快捷线上线下支付;目前许多国家的社保系统纷纷启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以规范领取人资格;在日本、美国,银行人脸识别技术也嵌入支付系统里,使人们进入银行支付再也不用带存折、银行卡,等等。

这些无不标志着生物识别技术正驶入急速发展轨道,给世人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安全,人们再也不怕排长队结算,也不怕遭遇银行卡遗失、忘记密码、手机被盗,因为你不可能丢失你活生生的手掌、眼睛、整体面部、声音频率。这可是从未有的划时代的革命性的突破与享受啊!

谁引领消费者支付方式,谁抢占支付入口,谁就将引领消费者消费行为。

纵观全球各资本机构在支付领域尤其是移动支付(大部分生物识别支付也属于移动支付范畴)领域推出创新的频率如此之高,花样如此之多,背后是什么原因?第三方支付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而作为卖方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争夺市场大蛋糕必然会不断推陈出新。IDC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而易观国际机构统计报告显示, 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1000亿元,到2014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3850亿元,预计未来3年内中国大约会有两亿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支付。

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几年全球支付业务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钱潮滚滚,令银行、支付公司、零售商、电商、运营商、IT应用商等各方神仙垂涎三尺,各方快马加鞭在该领域的跑马圈地,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市场,全面进行支付技术创新。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各类创新方式都是为了让消费者得到更加便利的支付体验,而只有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就支付平台而言,能够赢得用户的青睐就是硬道理,才能站到钱潮之涛头。

支付产业已凸显了美好而广阔的钱景,然而勿庸讳言的是,我国支付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就不可避免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需要多方努力探索与解决。

就目前而言,手机支付方式尚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大多数手机受到SIM卡容量的限制,所发送的信息全部为明码,致使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较低;二是通过短信支付方式的即时性较差,难免会造成资金流和物流的停滞。若要使手机支付达到理想的快捷、安全的层面,至少还要从技术角度有效解决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而使用生物识别支付,核心也是金融安全问题,生物识别整体系统建设仍需要诸如银联这样的机构增强其安全与信用的保障。

尽管移动支付优势明显,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据易观国际调研数据显示,国内用户目前对手机之类支付业务的使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月平均消费金额不足200元,主要原因是较为前卫的消费习惯仍没有养成。

此外,应用推广成本仍较高。以“声波支付”的自动售货机为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挺方便,但有许多商家却不愿增加设备成本,将令该技术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普及。以生物识别支付应用为例,其手续费收入是否能涵盖设备及系统的投入?与其他竞争性技术或者替代方案的优劣比较(如手机支付),性价比如何?这些都是需要在做推广应用时认真斟酌的。

需要指出的是,至今支付产业链错综复杂,各施其政各行其是,参与各方的利益和资源的争夺激烈,仅依靠单一技术标准的出台和建立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很难改变目前现状和推进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移动支付的优劣范文第4篇

然而,随着支付概念的日渐走红,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不少,有些甚至已经影响到根基:作为基础服务,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依靠规模化效应,盈利状况一直不乐观,近年来又涌进来这么多家公司,连基本的生存都成大难题了;而支付又是个与“资金”直接相关的高风险领域,不由让人担心该行业的恶性竞争是否会波及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危。

问题多了,说明支付的发展已经触摸到了商业本质。当互联网圈都在为移动支付鼓与呼的时候,支付行业内外的一些机构已经在着手优化和改善这些问题,那么新的一年里,电子支付的发展又将呈现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呢? 支付宝模式的尴尬

众多同质化支付公司的出现加剧了恶性的价格竞争,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支付服务的标准化,使提供支付技术和商务门槛大大降低。应该说,当前的电子支付已经满足了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需求,不再成为发展的主要瓶颈。

然而,这对于“支付工具”而言却意味着自身将会被边缘化。供过于求的状况已经成为现实,虽然支付服务的优劣好坏还有一定的区分,但是价格恶战却在逐渐消除这种差异。在银行电子通道、行业监管方式没有发生重大改革的情况下,支付公司路在何方?

以支付宝为例,其行业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但是除了被淘宝和外部商户“调用”这样典型的被动模式以外,支付宝却与用户基本没有什么主动式的交集。这样下去,支付宝收银台的作用仍然很显著,支付宝公司的商业价值却终究有限。其与银联电子、快钱易宝、超级网银有何本质差异呢?京东商城弃用支付宝的情况会否在其他大电商门户上重演?如果此类情况大面积发生,支付宝公司仍有必要存在么?

支付宝其实早已在尝试改变这一尴尬处境,在自己独立的门户上引入了很多“应用”,如彩票、水电煤民生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但终究效果有限――这种周期性商品并不能产生足够的用户黏性和商业回报。更严重的,这也带来支付宝定位的尴尬:这些服务放在淘宝上不是更好么?支付宝等支付公司究竟是电商的朋友,还是潜在对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这个隐隐的矛盾愈发凸显。

支付公司靠什么来抢占智能机用户的主屏或次屏?不仅是纯粹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有着“主业”大树作为依靠的集团级支付公司也同样尴尬。那些本来就不太畅销的“民生缴费”类业务是否要让渡给主业以增加APP的竞争力?支付公司需要现在就花力气做个没人搭理的、只能“查询账户余额和历史交易”的支付APP么?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移动互联网把众多支付公司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某种意义上又变成一种难得的机遇了:以前探索支付应用可算是大公司自发性的尝试,现在则成了所有支付公司在移动互联环境下一种势在必行的转型了。整个行业都在寻找最合适的方向,移动支付、O2O支付正是这种背景下所诞生的大热门概念,而我们则要进一步挖掘出响应这种需求的最迫切的应用,我想最直接的莫过于“移动金融应用”了。 移动金融应用萌生

当前支付业界两种典型的移动客户端都存在或多多少的职能错位。第三方支付公司天然拥有着互联网基因和多银行通道,却把力气花在销售“民生缴费、彩票点卡”等自身并不拥有、也无力深耕细作的商品上(实际上这些更适合追求政绩的国有公司们去扛大旗);手机银行则拥有着吸引人的金融产品和银行卡服务,却受限于自身客户群太窄、经营思路较狭隘,有着天生的发展天花板,而且在银行内部始终作为成本中心或技术部门,很难争取到足够的资源发展壮大。

上述两者的有机融合,就是“以用户账户为中心”的移动金融应用的雏形:为用户打造贴身的“自助金融管家”,整合各家银行(或其他账户发行方)分散的流量和产品,提高银行卡的活跃度,帮助真正的B2C电商做好流量引导。这是用户、银行、商户都需要的服务。例如,“任意银行卡间的转账”、“银行卡营销活动指引”、“收支记账”等基础的产品包装优化后,就足以使三方共同受益。

已经有先行者在尝试:51银行卡管家、卡牛等第三方应用,银联手机支付查余额、手机银行超级转账等金融系客户端,以及刚刚公测的“支付宝卡宝”等,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这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期待着一个更纯粹更坚决的移动金融应用的出现,可能是一家金融系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可能是个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众包”型的支付服务提供商。无论如何,这将是一家伟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的雏形。

需要进一步阐释一下,移动金融应用看似以“移动客户端”为载体,却不是只做远程支付。通过NFC、二维码、智能机配件以及与移动运营商的SIM卡结合,同样可在近场支付领域发挥奇效。这也是在银行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的大背景下,广大中小银行在发卡领域赶超传统大银行的契机之一。

当然,向移动金融应用转型,意味着支付服务从幕后逐渐走到台前,不再只是商户与银行之间的临时桥梁,而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商业使命,成为金融与互联网协同发展的纽带。 银行势力的崛起

比尔・盖茨曾断言“传统银行将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该结论未免有些夸张,至少在国内是不现实的。但银行的电子化能力确实远远落后于发展,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此才造就了中国特色的电子支付业务。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彻底颠覆了银行对持卡用户的传统服务思维,使之变得更加电子化、便捷化和个性化。网银是第一个因互联网推动而标准化的银行通道能力,接下来会是什么呢?快捷无卡、IVR语音、代收代付、空中发卡…… 无论如何,银行的电子通道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标准化。另一方面,这些电子通道的承载能力、安全保障、产品易用性、资费定价方式等需要大幅优化,才能满足80后、90后主流用户急速膨胀的消费需求。

各大银行的支行为了存款或其他竞争性资源近乎“无底线”地放宽接入限制、调低接入价格,良莠不齐的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产生了相当可观的交易规模,却也透支了这些电子渠道的生命力,特别是安全性得不到可靠的保障。某些恶意公司的技术漏洞可能会影响使用同一类通道的所有同行,进而威胁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

这个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优秀的电商和支付公司可帮助银行,一起重新梳理和规划银行电子渠道的接入和使用规范,并划定出合适的成本空间来作为银行升级和创新的动力。

过去,电商和支付公司为了在快速发展中尽量不受银行限制,创造出“虚拟账户”,现在看来其普及程度、户均余额、合规安全性、盈利模式等在业务发展中逐渐触摸到了“天花板”。随着银行电子渠道能力的加强,我们看到支付公司已经有这样的趋势,将虚拟账户作为银行账户的一种营销补充,而非用户资金的中转主体。这样,支付公司与银行也就避免了无谓的竞争,而以一种互相补充的方式更好地合作和发展。 监管方式需要调整定位化繁为简

支付作为离钱最近的非金融行业,在国内的信用环境下确实是需要加强管理的。人民银行承担了这一重任,然而当前的状况却并不乐观。

人民银行以“支付业务”为对象开展监管是一种管理上的错位,很容易陷入用传统机制制约新兴业务发展的僵局。“支付业务”是响应市场需求而诞生的,天然多变而复杂,其类型和模式根本不可能定义清楚。例如在人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三大类八小类支付业务中,“货币汇兑”已不复存在,“移动电话支付”始终给不出定义,“互联网支付”与其他业务明显不在同一维度。即使是操作模式相对清晰的业务如“银行卡收单”,对业务行为直接进行规定也只会遏制其创新。更别说是其他仍在不断演进变化中的支付业务了。

移动支付的优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商务 平台

一 、引言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的电子商务。据数据显示,截至到 2015 年底,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3.64 亿人,预计到 2018 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接近 5 亿人。

中国是典型的区域经济, 80%以上的中小企业立足于本地服务与销售,然而却很少有适合本地化推广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支撑。目前,移动商务技术平台还没有一个成熟解决方案,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移动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 等多种终端,采用原生系统开发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具有升级难、开发成本昂贵、难以统一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性等缺陷。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一个平台的区域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一些商业平台也在抓住机会,移动商务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信息管理工具,它能帮助企业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开展经营管理活动,高效便捷的与客户进行沟通,但是在这种大时代的发展下也存在一些多多少少的问题,要想站稳脚步,就必须要有竞争优势,以便于站稳脚步。

二、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分析

1、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技术简介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信息管理工具,帮助企业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系统,如ERP,CRM,OA,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升级和扩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引领消费模式新潮流,现在越来越多的微房产、微旅游、微汽车、微电商、微餐饮、微医疗、微婚庆等等都可以通过移动商务商务技术平成,一个软件程序不单单只有一个进入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订阅号及APP端等多端口进入。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通过无线应用协议(WAP)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运用这些技术实现多方面交流。

2、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建设飞速发展,逐步迈入4G 时代,这极大推动移动电商的发展。但移动互联网是通过一个开放的信道进行通信,无法像有线网络那样依靠信道的安全加以保护。其自身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例如移动网络漫游过程容易被监听,数据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以及用户的合法身份容易被假冒等。在 2015 年互联网金融的“e 租宝事件”中有多少用户血本无归,而这只是移动电商行业发展的冰山一角。由此可见,为保障移动电商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已经迫在眉睫。

(1)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

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丢失、器件物理性损坏、数据破坏、SIM 卡被复制、手持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漏洞、系统后门以及恶意应用软件的威胁等方面。这会导致用户信息被窃取、业务被恶意订购、资费被恶意消耗、通话被窃听等安全风险

(2)病毒与黑客攻击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统计,2015 年全国经监测发现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已超过 145 万件,较 2014 年增长 52%,手机软件病毒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软件病毒会对非法信息进行传播,对手机的硬软件进行破坏,导致手机系统不稳定甚至崩溃。黑客攻击则主要窃取和泄露用户隐私,如通讯录、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与密码等,威胁移动支付安全。

(3)运营管理漏洞

目前,各种移动商务平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移动应用商店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优劣共存、真伪难辨;移动商务平台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虚假广告、提供弱售后服务,消费者维权困难;移动平台服务提供者疏于平台管理,审核不严甚至形同虚设,导致木桶效应,造成各种存在安全威胁的应用和内容的传播与泛滥。

(4)法制建设滞后

移动电商发展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在变,国内虽然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专门针对移动电商的法律法规却尚未出台,法制建设严重落后,成为制约移动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

3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问题的应对策略

(1) 端到端策略

端到端策略就是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数据从传输点到接收点的整个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保密性。由于移又斩松璞浮⒉僮飨低场⑼络技术等存在多样性和不成熟性,因此制定端到端安全策略时要统筹兼顾、系统科学,既要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应用等各方面的要求。

(2)技术防护策略

应用无线公开秘钥体系(WPKI)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 (CA) 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WVPN 技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入企业的内联网,它结合了 VPN 的高效安全性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快捷性,集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校验、数据保密传输等服务于一身,提供了端到端的最好安全性的连接,在移动电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安全管理策略

提高用户安全使用意识和安全交易意识,作为移动电商的参与者特别是消费者,在交易前应该认真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要避免上当受骗。其次,使用移动终端的移动用户在进行支付交易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并注意对移动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SIM 卡等敏感信息的保管。当发现在移动终端丢失,需要及时报告,做好移动终端丢失备案,紧急保护 SIM 卡和银行帐户,防止发生损失。最后,保存相关订单信息,交易记录,合同文件,当发生纠纷时,可以出现在法庭上作为证据。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更新、升级来完善这些漏洞。比如可以设置防火墙、秘钥等一些安全技术,建立诚信系统。能够在它的不断发展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去解决。加强监督和管理。除了技术之外还可以加大范围,应用于更多的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移动商务平台建设规范它的环节,规范它的交易,反复确认,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4、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特点

(1)独立性:不是买家也不是卖家,而是交易平台,如实体店中买卖中的交易。

(2)依托网络:第三方商务平台就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脱颖而出的,和电子商务一样,必须依托于网络才能发挥它的用途。

(3)专业化:作为一个服务平台,第三方商务平台就更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其中包括对订单的管理、支付的安全等能够为买方和卖方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的开放应用平台。

5、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优势

(1)网络营销成本低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最好的一面就是成本低。在传统营销中:人员促销、营业推广、参加广交会等活动可能会花很多钱,但是利用第移动商务技术平台营销费用才几千元。

(2)针对性强、人流量大,交易信息充分

市场的价值在于其中的买卖力量,买卖力量越大,市场价值就越大。与其它形式的网络营销相比,通过第移动商务技术平台交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人流量大,交易信息充分、营销效果明显。

(3)解决了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问题,使交易更加安全

网络交易的特点就是虚拟性,使得双方在交易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欺诈阻碍交易进行。而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都会对所有的会员进行身份认证、会员所发的信息进行核实,只要信息属实就能通过,使双方消除了在交易中的欺诈顾虑,为达成交易奠定了基础。

(4)具生态性的附加服务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开展了网络营销,不但成本低、见效快、安全性高,而且它提供的附加服务,这些附加服务的存在有力的扩展了平台的功能,还增强了客户凝聚力,聚集人气,强化了原有的市场功能,是平台更完善。

三、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持续火爆,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发展蒸蒸日上,但面临着比传统电商更多的安全威胁。,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各个参与者应该加强合作,从技术和管理层面采取多种可行的安全策略,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多管齐下,才能为移动电商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而使得我国的移动电商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系统,展现更强的市场活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有不断的完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保C其安全,增强其功能,满足人们更多地需求,吸引大量的人群。

参考文献:

[1]董圆圆 移动商务分析与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徐林海 移动电子商务 东南大学出版社

[3]《第三方电子支付探索与实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4]罗凌云 《基于移动跨平台技术的区域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5]唐兴佳 《移动电商安全问题探析》 科技经济导刊

作者简介:

张文雅,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电子商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