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核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成本价=进货价/(出成品率*投料标准(数量)。
3、毛利率=(销售价格—原料成本)/销售价格*100%。
4、销售价格=原料成本/(1-毛利率)。
5、销售价格=原料成本+加成额。
6、加成率=毛利率/(1-毛利率)。
7、原料价值=毛料价值-(次料数量*单价+下脚数量*单价)。
1、成本核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包括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2、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对企业来讲,计算企业主要产品成本,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选择一种最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但这一种成本计算法并不一定能满足该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成本计算和最优的成本控制。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成本核算是企业在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市场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核算好成本,努力提高利润水平。
一、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类型、成本管理要求进行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企业的生产类型
1.企业生产组织类型。
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是其组成的三大部分。连续不断的重复一种或多种产品的生产指的是企业生产类型中的大量生产。按照预先规定的数量进行的产品生产指的是企业生产组织中的成批生产。单件生产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个别的性质特殊的产品的生产。
2.企业产品生产公艺类型。
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是其组成的两大部分。单步骤生产又叫简单生产,是指不可能或者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的产品生产。多步骤生产又叫复杂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在工艺技术上可以间断,整个生产过程由多个生产步骤来完成的生产。
(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主要构成因素
1.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即生产耗费的承担者。由于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耗费所以要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就要确定好成本核算对象,否则,生产耗费分配合规及的目标就不明确。成本核算也就无法进行。一般成本核算对象可以为某种产品、某产品的某步骤、某批产品、也可以为某种作业或某种劳务。成本核算对象是成本核算方法的重要组成内容,成本核算对象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也就不同。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成本核算对象,就等于选择什么成本核算方法。
2.成本核算期
成本核算期是指,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根据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所确定的成本核算的起止日期。通常成本核算期包括月份和产品的生产周期这两种。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所确定的成本核算期也不一样。
3.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成本
经过分配归集的生产成本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也是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需要确定的问题。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分类
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这三种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其次分类法、定额法是其辅助方法。
(一)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对象归集生产耗费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是产品计算最基本的方法。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大部分与品种法匹配。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中,如果各步骤之间的工艺界限不是很清楚,也可以适用品种法
1.品种法有三个特点
第一,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第二,定期于月末计算产品成本,也就是说成本核算期是以月为单位;第三,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采用品种法时生产成本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无需分配。
2.品种法的分类
因其应用在不同生产特点的企业,可以区分为简单品种法和典型品种法。企业在采用品种法时,尤其是大量大批单步骤,鉴于产品品种单一,很少有在产品的存在,对于成本计算程序来说,称为简单品种法。对于一些企业内部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算,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单步骤大量生产的劳务成本的计算通常也可以采用简单品种法。用于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某些小型多步骤生产企业的品种法,其成本计算要复杂一些,要按不同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还需计算每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简单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是有区别的,多数企业会采用成本计算方法是典型品种法。
(二)分步法
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耗费,指的是分步法的含义。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成本管理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情况下,例如,机械类,造纸类企业等。
1.分步法的特点
分步法的特点如下:其一,分步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每种产品及所经过加工步骤成本,即按产品分步骤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成本;其二,成本计算期与品种法一样,定期于月末计算,需注意的是计算期与会计结算期一致,不是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其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下,生产比较复杂,期末会同时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以此来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2.分步法的种类
(1)逐步结转分步法指的是按照产品加工的步骤,计算各步半产品成本,并随着各步半产品实物的转移,将各部半成品成本逐步结转至下一步骤,直至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导致月末会出现这种情况,产品成本一定包括半成品成本,月末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成本还原。
(2)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平行的各生产步骤只归集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耗费和步骤生产耗费进入最终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而后将各步骤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方法。
(三)分批法
分批法也是计算产品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它是以产品生产的批别或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此来归集生产费用。
1.分批法适用情形
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类型的企业。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对商品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企业的生产组织要求小批量、多样化。分批法则适应这样的生产组织方式。具体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第一,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第二,产品种类经常变化的企业,如药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以及小规模机械制造等。第三,以修理业务为主需要分别计算修理业务成本的企业。第四,新产品试制及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的成本核算等。
2.分批法的特点
分批法的特点有三点:第一,成本核算对象为产品的批别或者订单;第二,成本核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而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且不定期计算;第三,月末一般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一批产品存在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月末应采用分批法进行分配。
(四)分类法
分类法是按产品的生产类别归集生产耗费,从而计算出某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再以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该种类别之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分类法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或者是规格较多的企业或车间,如纺织厂、针织厂、食品加工厂、电子元件厂等。另外,分类法与企业生产类型没有直接联系,只要企业的产品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同类产品、联产品以及副产品等,这些也都可以采用分类法。分类法的特点:分类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类别;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在相同类别之内的产品中进行成本分配。在实际工作中累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经常采用系数法,即在同类产品中按各种产品的系数比例分配生产成本的方法。
(五)定额法
定额法是在产品定额成本计算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的基础上,为了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生产耗费实施反馈控制,达到及时控制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的目的,将实际发生的生产耗费划分为“定额成本”与“定额差异”这两个部分进行归集,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主要是成本差异。
1.定额法适用范围
定额法大部分的适用范围指的是已经定型的产品,企业产品的品种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各项定额也应该是比较齐全,准确的,最后一项是原始记录要齐全,这样企业才会采用这种方法。定额法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一种,最重要的是,企业对产品成本的直接控制。
2.定额法的特点
第一,由于定额法是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的,因此,当以品种法为基础时,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品种;以分步法为基础时,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生产步骤;以分批法为基础时,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批别。第二,如果以品种法、分步法为基础,则采用会计期间为成本计算期,如果以分批法为基础,则采用生产周期为成本计算期。第三期末一般也需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行分配。但是要将定额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分别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将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进行合计,即为完工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三、结语
现实社会中,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相同的企业里,或者是在相同的车间里。由于其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各生产车间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由此得知,我们可以在同一个企业或者同一个车间里进行成本计算时,可以同时去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有个别时候在生产一种产品时,这种产品的每一个生产步骤,包括各种半成品在内,各成本项目之间的要求也不一样,企业去结转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也是非常不一样的,由此以来,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即使生产同一种产品,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成本方法。我们认为在一个企业里,根据生产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去修改成本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甘翠文.朱学义.杨丽红.循环经济型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初探[j].商业会计.2010.
[2]孙亚波.朱立艳.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0.
【关键词】 企业物流成本;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尚未进行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更不完善。在此,笔者通过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中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设计研究。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可以分为会计方式、统计方式以及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三种模式。
(一)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把物流成本计算与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物流成本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两套体系同步展开,物流成本的内容在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得到双重反映,也叫双轨制;二是把物流成本的内容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相结合,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对于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若与物流成本无关,直接计入会计核算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若与物流成本相关,则先计入“物流成本”科目,也叫单轨制。
运用会计方式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且准确、真实,这是其优点。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或者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或者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较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调整。
(二)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统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不需要设置完整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行成本核算资料的剖析,分离出物流成本的部分,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重新归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
与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比较起来,由于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没有对物流耗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跟踪,据此得来的信息,其精确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正由于它不需要对物流耗费作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所以运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物流管理意识淡薄、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可运用此法,以简化物流成本核算,满足当前物流管理的需要。
(三)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即物流耗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会计方式予以核算,另一部分内容通过统计方式予以核算。运用这种方法,也需要设置一些物流成本账户,但不像第一种方法那么全面、系统。而且,这些物流成本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对现行成本核算来说,它是一种账外核算,具有辅助账户记录的性质。
从实践操作来看,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成本是指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已经反映但分散于各个会计科目之中的物流成本;而隐性成本是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反映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主要表现为企业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考虑到上述两种物流成本各自的含义和特征,以及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与要求、会计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的现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笔者认为,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是我国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物流成本核算科目及账户设置
由于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核算和隐性成本核算两个方面,其中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而言。
一般来说,在会计核算中,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同时由于我国核算中对于采购存货成本的确认通常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等与物流成本有关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连同存货本身的采购价格一并计入“材料采购”科目。所以,计算企业物流成本时,除了从上述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入手计算外,还应考虑材料采购科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信息。
显性物流成本往往需要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针对财务会计所设账户),具体需要设置哪些物流成本账户,取决于物流成本计算对象的选取和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基本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主要包括三维,即以物流成本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这三个维度,以“物流成本”作为一级账户,以物流成本功能所包括的具体成本作为二级账户,以各物流范围成本作为三级账户,以各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作为四级账户,按照以上思路,共需设置100多个物流成本明细账户。例如物流成本中自营运输成本的核算可以设置下列明细账户:
(1)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供应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
(3)物流成本——运输成本——销售物流成本
(4)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回收物流成本
(5)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
根据需要在每个第三级明细科目下可分别设置第四级明细科目: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
其他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可参照物流运输成本账户的设置,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只是开辟了一条核算物流成本的通道或者说是一种方法,明细账户设置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通道来核算物流成本。
三、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核算物流成本需要分别计算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然后将两大成本汇总,即为物流成本总额。现分别依据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特征对核算步骤加以分析。
(一)显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不变的前提下,还应该依据前述方法设置显性物流成本辅助账户。
其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以及材料采购等科目及明细项目逐一进行分析,确认物流成本的内容。
再次,对于应计入物流成本的内容,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在期中与会计核算同步登记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或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集中归集物流成本,分别反映出按物流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归集动因的物流成本数额。
最后,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汇总计算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成本数额。
(二)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对存货按采购在途、在库和销售在途三种形态分别统计出账面余额。无论按在途或在库哪种状态统计,均以存货正在占用自有资金为统计标准,对于存货已购在途或在库但企业尚未支付货款以及企业已收到销售货款单存货仍在库或在途的,不计入统计范围。
其次,按照公式:
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余额(存货占用自有资金)×行业基准收益率,计算出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生出的机会成本。
其中,对于生产制造和流通企业而言,若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存货账面余额为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
四、企业物流成本表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出来后,需要通过一种载体披露物流成本信息,这个载体就是企业物流成本表。按披露物流成本信息内容的不同,企业物流成本表可以设计成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两张报表。
(一)企业物流成本主表
企业物流成本主表是按物流功能项目、物流范围和成本支付形态三维形式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各项物流成本信息的报表。它是根据物流成本的三维构成,按一定的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功能物流成本、范围物流成本和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予以适当的排列,并对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编制而成的(见附表1)。
(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
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是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的补充说明。物流成本按支付形态划分为自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自营物流成本又有其具体的支付形态。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除了要了解自营和委托物流成本的数额,还需要了解不同支付形态下的各项自营物流成本数额。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中的自营物流成本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细化,使相关信息使用者可以更详尽地了解企业内部不同支付形态下的成本发生额以及不同成本项目的支付形态构成(见附表2)。
【主要参考文献】
[1] 鲍新中.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易华. 物流成本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傅锡原,高风琴.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M].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有必要推广作业成本法信息化,使作业成本法融入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更好地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计划、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和服务。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作业成本法;有效实施
当前,信息化时代已经深入发展,处于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基础,以信息产品的不断发展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应用己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是直接面向生产过程的核算方法,对成本管理的核算和监督着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而未把流通过程包括在里面,已不能准确反映成本费用的耗用,从而不能为企业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会计信息,最终导致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
一、作业成本法信息化的推广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2014年11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在主要任务和措施别提出“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而其中管理会计推广在成本核算方面主要体现为作业成本法的信息化。信息化时代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间接成本比例大幅上升,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没有细致核算,如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采用确定作业、划分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成本,克服了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不仅能够精确地核算成本,提供实时有效的成本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了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作业成本法所提供有关作业的成本信息,深入到作业层次进行动因分析,找到成本的控制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非增值作业”,为发掘“增值作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尽可能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成本竞争优势。
二、作业成本法在信息化环境中面临的机遇
(一)信息化环境实现了作业成本法的价值链应用
作业成本管理是全过程的完全成本管理,它将企业所进行的制造和提品或服务的不连续工作划分为不同的作业,连续的作业则构成了整合的作业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信息化软件可为每项作业建立成本库,可以全面地对整条作业链进行计划、预算、分析和控制,同时还可以使企业的价值链不断优化,扩大了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成本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二)信息化环境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作业成本法从不同维度对产品成本进行计量,成本核算内容和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对原始数据的精确性和实时性要求非常高,信息化环境为作业成本法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使得作业成本法得到完全实施。
(三)信息化环境使得作业成本法的运行更有效
信息化环境下,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原始资料,成本计算分析的速度大大加快,进而使企业通过作业分析溯本求源,不断改进生产方式,使得有限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最终达到不断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信息化环境促进作业链的优化
信息化手段有助于对作业链中耗费资源的作业进行归集、计算和分析,进而区分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尽可能地减少不增值作业,不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作业有效性和整个作业链的投入—产出比例,使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预先制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以利于更有效的控制成本。
(五)信息化环境实现了作业成本法下对成本的实时控制
使用信息化手段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就可以实时汇总和处理作业会计信息,提供实时的成本信息,为生产流程的优化、物料的节约、业绩考核等等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为财务报表提供快速的数据服务,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现状,管理者就可以实时有效地控制成本,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还有助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有重要的作用。
三、作业成本法在信息化环境中迎接的挑战
(一)作业成本法信息化对实施环境的要求较高
作业成本法信息化对实施企业的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是随着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全体员工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核算成本的方法,作业成本管理信息化更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必须改变他们目前的传统管理观念,才能逐渐接受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将其引入企业进行有效地实施。另外,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除以往的能力外,成本管理人员还要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等信息产品的能力、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及时更新作业成本信息等,以便对企业成本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从全局着手分析解决问题。
(二)数据的收集与具体核算的难度较大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为复杂和困难,它要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全部资源耗费逐项分配到作业中,形成作业成本库,再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并考虑剔除整个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核算工作繁琐,要保证其顺利实施,就需要收集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数据和信息。
(三)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软件支持不配套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主要靠软件的支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成本核算软件,但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软件工具,现有的信息系统采用的都是传统成本核算程序,数据收集和核算也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设计的,当前的一些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多是利用自行开发的工具来支持。
四、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信息化环境对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运用作业成本法,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完善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环境
信息化环境已经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企业要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应从企业文化、企业人才、流程梳理三个方面来完善。首先,构建一种正确的可以推动作业成本法发展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上至股东、董事下到每一个员工都正确地认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感受先进管理理念带来的氛围,接受作业成本法的价值取向,将作业成本法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其次,培养足够全面的会计人才,提供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信息化的功效,将其带到企业管理的制高点;最后,企业可以梳理经济业务活动,建立中心数据库,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收集和整合,进行作业识别,划分作业中心,归集资源费用,确定成本动因等基础工作,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加强对业务活动过程的控制。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企业要推行作业成本法信息化,对从事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就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除以往的能力外,还要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等信息产品的能力、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及时更新作业成本信息等,以便对企业成本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从全局着手分析解决问题。另外,鉴于信息化环境下运用管理会计需要员工具有相对较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因而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信息系统的使用培训,以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使用熟练度,打造既掌握成本核算知识,又懂得相应的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尽快获得作业成本法的信息化软件支持
《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特别提出“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因此,软件公司和其他机构尽快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是促进作业成本法信息化实施的关键。
总之,作业成本法具有长远的发展优势,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弥补了其本身的不足,在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持下,作业成本法应尽快推广,充分发挥优势,更好地为企业的计划、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和服务。
作者:李西媛 单位: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