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支付的普及

移动支付的普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支付的普及

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第1篇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兴起,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正快速代替钱包,改变我们的支付方式。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经发展起来,如今在衣食住行上都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尽管如此,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支付还面临一些困难,包括标准、市场合作机制、商务模式等问题。因此,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资金、标准的引导与支持,以及企业的通力合作来共同推进。未来,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合作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会蓬勃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支付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移动支付,一种能够克服地域、距离、网点甚至是时间的限制,便捷快速的新兴支付手段的出现,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手机付款、转账,只需要轻轻触动一下屏幕,就能实现购物、预定酒店……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快捷高效的移动支付形式也成为了电子支付领域的新热点。银行、支付公司、运营商、社交应用开发商等,都在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市场。而中国银联(以下简称为银联)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参与方,对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兴的移动支付市场更是银联渴望占领的高地。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谈及移动支付未来的应用发展前景时,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总工程师徐晋耀表示非常看好,他指出未来移动支付的应用非常广泛,生活中的点滴都可能成为企业思考的创新点,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将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进入黎明期

近日,据Gartner预计,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突破2350亿美元,同比增长44%,而在今后三年半还将延续这种惊人的势头。在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已有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2011年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已高达742亿元,正式开启了我国移动支付的新元年。而在全球高速发展趋势的带动下,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无疑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几年势必进入黄金发展期。

与传统的支付市场相比,新兴产业的移动支付,横跨金融、通信、商务、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市场机会之大早已被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家所共识。尽管各方对移动支付寄予很大的期望,但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应用仍处于普及阶段,徐晋耀说:“从整体上来看,目前移动支付的应用市场还处于了解、培育、普及的过程当中。在产业方面,由于移动支付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它的产业和相关企业都处于摸索中。而在用户发展层面上,如银行、运营商、电子商务还在接受过程当中,仍处于一个熟悉、起步的阶段。因此,目前对于移动支付的市场发展,还是一个黎明期。”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总会碰到一些难题,正处于发展黎明期的移动支付应用,目前在技术与应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障碍?对此,徐晋耀表示,产品比较少,技术成熟度还不够,在应用与试点的过程中时间的不充足使得初期产品不太稳定等,这些是现阶段移动支付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尽管目前移动支付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随着应用推进与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解决。

移动支付是金融、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单凭任何一方的力量均不足以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徐晋耀看来,与产业链合作、和主管单位联合支持,确定标准、建设基础环境及搭建好产品可信服务平台,这是银联目前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同时,徐晋耀也指出,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只有夯实基础建设,产业才能更好发展。实际上,移动支付更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牵涉的利益方众多。从产业链主要参与方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技术与方案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的互动与博弈将推动着这一市场发展。银联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不仅有利于推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更能为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打好基础。

移动支付 安全先行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日益发展成熟,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线下的实体店购物到网络购物,再从网络购物到移动购物。而在电子商务市场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下,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随之改变,如今移动支付已走进人们的生活。

移动支付虽然有便捷的优势,但由于是“新鲜事物”,安全问题仍使得不少消费者对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不太信任。可见,在移动支付应用的普及过程中,安全问题仍是“拦路虎”。事实上,目前的移动支付在安全问题上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在手机支付的方式中,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后,很容易造成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密码等泄漏。因此,如何有力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中必须克服的一大难关。

在支付服务上,银联始终将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在当前的电子支付领域,银联已经全面开展通过推动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来解决磁条卡存在的难以实现多应用和安全性两方面问题。银联始终将安全作为支付服务的“底线”,徐晋耀坦言,有些客户会因此认为银联“灵活性不高”,“但安全是一切服务的基础,只有以安全为根基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他表示,在移动支付方面,银联之所以要建设可信服务平台、执行标准,也是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

安全既是移动支付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移动支付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徐晋耀说:“如果企业在研发移动支付产品时不注重安全问题,只追求产品的便捷性与消费的流畅性,那么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问题将会日益严重,势必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

徐晋耀指出,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有些企业为把握住市场商机,在推出产品和方案上一味地加快步伐,因而在安全问题上的考虑不谨慎,使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作为支付产品,用户体验尤为重要,那么要如何协调好安全问题与用户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徐晋耀表示,解决好安全问题不能以牺牲用户的体验为代价,移动支付的安全与用户体验两者都要兼顾,不可偏废,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来解决好安全问题,这更是移动支付产业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各方都必须认真去做好。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用户数量大幅增加,为移动支付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但实际上,随着智能机的成熟发展,所带来的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越发严峻。“去年,我们开始做移动支付,智能手机仍属于起步阶段,比较‘干净’,没有过多的安全问题需要考虑。可如今来看,智能手机上面的木马、钓鱼等病毒已经很多,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负面的安全隐患的发展。”徐晋耀说,“因此,在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上我们更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在他看来,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更是一项长久性问题,更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去做好。

多方合力 促进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移动支付也是如此。在国内移动支付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徐晋耀说:“不管是人民银行还是工信部等都对移动支付非常支持,实际上,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商是很重要的方向。”从央行对金融行业的国家标准的公布到发改委对银联在安全实验室上的投建,可以看出在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中,政府对这个产业的支持程度很高,而这在以前是没有的。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进电子支付的应用发展,如成都、无锡、上海等地,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本地的市场能做起来,另一方面,也吻合了国家整体的趋势导向。在企业方面,虽然目前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处于完善过程中,但是企业都看好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相信移动支付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所以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机会,来切入移动支付市场,甚至一些投资机构也看好了这一市场机会。

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第2篇

第三方支付机构平台效应带动移动支付迅猛发展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据资料统计,央行自2011年以来,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央行已发放了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已有26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活跃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

纵观这269家机构,无论是企业类型、性质还是业务都包罗万象。他们中既有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也不乏行业巨头;既有直接跟支付相关的互联网电商企业,还有和支付终端相关的电信运营商,更有软件、地产、保险等看似没有多少关联度的企业。

他们间的鏖战促使了支付业务多元化的转变。据易观智库《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业务延展研究报各2014》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进入迅猛增长阶段,总体交易规模突破1301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800.3%。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则达到7.77万亿元,同比增长近500%,延续了上一年的高增长率。与此同时,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支付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看来,移动支付格局呈现三大势力交锋的局面,互联网系、电信系以及传统金融机构这三方势力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其中,支付宝作为互联网系第三方支付企业中的代表,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得益于移动支付产业在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上的不断探索,以及对应用场景的不断尝试,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黏性得以提高。经过近两年发展,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已经逐渐养成,这为整个市场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由移动支付带动的互联网金融热引发了业界关于移动支付未来的思考。一方面,以阿里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正在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进军金融支付领域:另一方面,以银联和各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支付机构又凭借对互联网精神的理解不断展开各项支付创新。而在这中间,通信运营商和终端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手握着移动支付和硬件的入口,在各方的角力和创新推动下,NFC近场支付、声波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电子支付开始呈现越来越多的创新形态。

有行业研究机构分析指出,未来几年将是移动支付产业取得突破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会迎来三个浪潮:一是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即基于移动互联网把PC端照搬过来的模式:二是020电子商务支付,未来或将出现一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形态,从而为移动支付产业带来一个短期的高速增长态势;三是非接近端支付。随着近场行业标准、受理环境、应用场景、应用内容等基础条件的逐步成熟,移动支付将迎来大爆发期。

智能手机联姻移动支付科技巨头竞相布局

在今年春节假期期间,轰轰烈烈的“红包大战”背后,是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在抢夺移动支付入口。苹果公司在去年就推出了移动支付Apple Pay,加剧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

当下,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移动支付方面快速地打开局面。仅拿Apple Pay为例。截至目前,Apple pay支持的银行和信用卡机构已经达到了60家左右,而据苹果CEO蒂姆库克曾在财报会议上透露,未来他们会和750家银行以及信用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公司的进入,使大众进一步了解NFC近场支付,同时,苹果手机通过加入移动支付功能进入移动支付领域也是其市场竞争战略的必然选择。

对于发展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领域而言,移动手机支付是一个对软件技术、、用户体验、硬件设施等各项条件依赖性很强的领域。苹果公司的介入,将很大程度上推动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普及,构建软、硬件和服务体系的全方位链条,加速产业竞争,用市场竞争的手段不断推动技术升级。这一战略举动将对全球移动支付领域带来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将促进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发展。

而据韩国一家媒体的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的新款智能手表中提供移动支付功能。报道称,三星将使用近场通讯(NFC)技术来支持其智能手表的移动支付功能。在此之前,谷歌也已收购了手机钱包公司Softcard的技术和专利,希望借助此次交易在移动支付领域挑战苹果和三星。随着行业的发展,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手机厂商会将布局移动支付领域的目标提到发展日程上来。

移动近场支付能够将手机变成广大消费者的钱包,解决了大量的小额现金交易和各种银行卡、会员卡带来的不便,能够极大地提升社会经济的效率。预计到今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额将达到6700亿美元,远高于2014年的2400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空间,将为移动支付链条中的企业提供巨大的机遇。但是近场支付涉及电信运营商、银联银行等金融机构、终端硬件制造商、软硬件产品服务提供商等诸多产业链环节,目前的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用户使用习惯难于改变,使该项技术应用未能大量普及。可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终端的普及、4G网络的推广、二维码技术的使用以及移动支付标准额确立和统一,特别是智能手机支付的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支付体验,移动远程支付将会逐步摆脱技术束缚,进入高速成长期。

可穿戴设备加入角逐破局移动支付智能终端

日前,就在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纷纷使出补贴优惠杀手锏,线下商超争取用户使用自家支付平台时,两家生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公司却悄然把一卡通植入各自产品,推出具有健康和公交刷卡功能的刷刷手环和智能手表,这两款产品一经亮相,就受到市场热捧,在唯一官方销售平台京东商城上,曾经一度处于缺货状态。

其中,握奇公司战略规划与市场部总监叶新告诉记者,生产这款具有支付功能的“握奇智能手表”,对公司而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作为最早与一卡通合作的企业,叶新坦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了他们一次转型的契机。“之前我们生产的卡都是作为工具而存在,但现在,移动互联网可以把服务置入我们的产品中,这加强了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加之一卡通庞大的用户基数,也让我们对产品的未来很有信心。 ”

自2006年推出以来,北京一卡通已经发行7000多万张,覆盖商家超过数千家,包括零售、餐饮、公园等多个领域都可以使用一卡通。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覆盖而较广的商家同样也是凤凰云科技CEO陈康宏所看重的,他所带领的创业团队所生产的刷刷手环在年初上线后,立即受到市场热捧。“很多人每天坐地铁或者公交都要拿出一卡通,我们的刷刷手环相比于其他主打健康监测的手环,多了另外一项光通支付功能,这对不少人而言是刚性需求,我觉得这是我们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他也表示,“虽然目前与北京一卡通签约的商家不少,但是一卡通用户很少去其他商户消费,基本上还是一个公交卡的功能。”这种情况在深圳也有。这些主打小额支付的可穿戴设备,在商户普及方面存在难点。而针对当中充值难的问题,两家公司都各自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此外,陈康宏还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与百度地图合作,未来会把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信息服务方面。“智能可穿戴设备上自带的GPS功能未来将为移动支付提供更多的信息参考,如果用户同意我们给推荐信息,那么我们会根据用户的位置推荐商户信息,比如哪家美食离他更近,哪家商店正在进行折扣促销等等,更好地把用户和商家连接起来。”

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第3篇

从2月11日到2月19日,支付宝将和品牌商户派发6亿元的红包,其中现金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为4.3亿元。而微信则将联合各类商家推出春节“摇红包“活动,将送出金额超过5亿的现金红包(单个最大红包为4999元),以及超过30亿卡券红包。但如果让我来评判,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谁在这场红包大战中赢得了胜利,支付宝无疑拔得了头筹,但微信未来的爆发不容忽视。

抢支付宝红包的所有用户都需要“打开支付宝钱包”这个行为。你到底有没有抢到,对阿里巴巴来说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你打开或者下载支付宝钱包的行为对支付宝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红包的推出目的其实就为了增加移动支付的活跃用户,提高了阿里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同样的道理对腾讯当然也很合适。

从场景看效果,谁更胜一筹?

下面这张图是支付宝红包的场景,用户打开支付宝钱包就可以直接抢,简单明了而且极其粗暴。屏幕正中间的新春红包给用户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很容易引导用户进行红包消费。

而对比微信红包,其隐藏的入口无疑要深更多。通过摇一摇抢红包,微信钱包基本没有太大的曝光。简单梳理出一个流程图,一个从未接触过微信支付的新用户需要经历5个步骤的跳转才能到达微信钱包的主页面,进入移动支付场景。

新用户到达微信钱包的步骤非常繁琐,即使各种群里面微信红包抢的热火朝天,腾讯方面其实还是等于花钱买吆喝。因为最关键的微信支付没有获得曝光。要知道绝大多数用户只能到第二张图“抢到红包”这一步。

表面上双方提供的都是红包,但实际产生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支付宝红包很好的让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功能在广大用户面前得到了一次曝光。而微信支付呢,我不知道它获得了什么?去年微信红包大肆扩散的时候,其实早已有断言,这不会给微信支付带来太大的增长。当时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微信在当时没有构建出匹配支付宝的支付场景。

不过随着近一年的发展,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方面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尤其是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款打车软件对线下用户的教育,使得移动支付迅速被普及。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微信红包一度占据了话题榜,但其并没有将用户、支付和真实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对微信支付带来的助力其实并不大。

口碑和实惠,用户的看法不尽相同

红包对阿里巴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极度糟糕的用户体验,使得支付宝的品牌形象获得了不小的打击,此外缺乏社交关系的支付宝钱包,也使得即使有人抢到了大额红包也无法形成有效传播。这也无外乎为什么阿里巴巴方面要不遗余力的在微信朋友圈推广红包口令,虽然我们可能什么也抢不到,而用户对支付宝的积怨也伴随着这个过程在不断加深。但支付宝确实通过红包很好的让品牌得到了曝光。阿里巴巴通过红包很好的像新用户普及了支付宝钱包。

而微信方面,经历了与支付宝红包的对比之后,所有的用户一致认为微信红包体验更好,抢到的都是真金实银。但然后呢?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然后了?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手Q红包,都没有强调腾讯移动支付本身。腾讯花费大力气推广红包,其目的本也是为了推广移动支付,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于沉溺于去年红包带来的爆点,没有汲取教训。今年的红包和移动支付仍然没有太大的联动。

当然微信红包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其病毒式的传播效果已经被广告主认可。微信红包正通过和这些企业形成的广泛良好合作,逐步构建起支付场景。据悉,除夕当晚将会是微信派发红包的最高峰,而红包的最大出资方都将会由企业买单。相比阿里巴巴发放的优惠券,腾讯直接派发现金给用户无疑更加实惠。但电子优惠券给用户带来的影响将会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行为。红包只能带来一时的热情,但未来能否成功还需要看构建的支付场景。

未来的红包将会走向何方?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红包都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营销行为,正如打车软件对移动支付普及一样,红包的普及将会使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越来越多。红包的广告营销价值也越来越被广告主认可,至少这次的红包大战中,就有不少企业参与的身影。企业把真金实银直接发放给消费者,减少营销过程中的浪费。借助红包,将会诞生出一个移动端的超级广告平台。

而在本次抢到支付宝红包过程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如果你想要使用非阿里巴巴生态之外商家的红包,那么必须去下载使用对方的App,并且必须使用支付宝付款。看上去对用户来说带来了不小的限制,但对商家来说,只是花费了一些虚拟的优惠券,就能够获得大量的优质新增用户,这无疑是一件很不错的生意。

而腾讯方面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但未来相信一定也会采取阿里巴巴类似的做法。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极大的普及了旗下移动支付的服务场景,合作的商家App都会支持相对应的移动支付。这对刚刚兴起的微信支付来说尤为宝贵。而另一方面,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是两个高频应用,相比应用商店来说,它们拥有更为优质的流量,但之前很难找到有效的分发模式。商家—红包—平台—用户,这会大大提高转化率。

这肯定会对积分墙带来很大困扰,可以说成是最新形态的积分墙。红包的使用限制限制使得红包带来的下载绝大多数都会是真实用户,或许这将会成为一种新形态的应用分发模式。

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第4篇

(讯)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个人或者商家)借助移动电子终端或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移动网络和移动支付平台为其所消费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在线支付的行为。目前有多种方式方法实现移动支付,比较主流的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和声波支付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技术的进步,许多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萌芽。

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第一的在线付款服务Paypal,其及时支付、及时到账等服务受到了全球亿万用户的追捧。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移动支付也发展迅猛,尤其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中国移动支付规模约为美国同期的50倍、中国已经进入无现金社会”等论调频现。

小艾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一些数据,一张图带你了解中美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上的差异。

(来源:艾利艾智库)

移动支付的普及范文第5篇

当80后、90后的消费时代来临,这款试水近场支付的“手机钱包”真的会消灭信用卡吗?这不仅考验着开发商与投资商,同样也考验着年轻的消费者。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与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近年来的广泛应用,全球移动支付产业迅猛发展。

13年前,拥有100多家网点的招商银行推出境内第一个网上银行,一举改变了零售银行业务市场格局;13年后,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又一次将眼光投向移动支付领域,这次他联手的是全球3G智能手机主要制造商HTC掌门人王雪红。不久,一款被马蔚华称之为“国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推出的首款移动支付产品”亮相。

“手机钱包”试水近场支付

去年,马蔚华提出未来几年内“消灭信用卡”,意思并不是真正消灭信用卡这种支付方式,而是把信用卡和手机合一。这一背景恰是近年来移动支付迅速蹿红,并沿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方向一路狂奔。

此番招行联合推出的“手机钱包”便是一款近场支付产品。

9月18日,招商银行与HTC(中国)联合“招商银行手机钱包”移动支付产品,这是国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推出的首款产品,开创了中国金融业近场移动支付领域的先河;此举正式开启了银行卡与手机合二为一完成支付结算的历史新篇章。

根据美国权威IT咨询公司高德纳的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41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交易总额年均增速将超过42%,到2015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占全球支付市场的比例也将由目前的不足1%提升至2.2%。

此外,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3亿户,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7亿户;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2000亿元。

“这些数据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青一代消费方式变革的带动下,未来几年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必将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

在马蔚华看来,银行业本身具有IT属性,“信息技术之于银行业如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历史上每一次通讯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

自2011年始,招行吹响了向移动支付领域全面进军的号角,并提出在未来几年内“消灭信用卡”的战略目标,力求在变革传统信用卡形式的基础上,将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终端设备中,以更好地满足移动互联时代社会公众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需求。

招行副行长丁伟向记者透露的数字显示,目前招行手机银行客户端在iPhone的下载已突破600万,移动支付人数已占招行整个支付领域的17%;其专业版网上银行,每个月的交易量都超过1.5万亿元。

“招行的网点很少,全国就900多家网点,因此,靠物理网点和工农中建等大行竞争很难,一定要从互联网突破。”丁伟进一步表示:“招行整体的规划就是通过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来带动整个零售业务的发展。”

影响移动支付发展三因素

引起银行业界关注的是,当前,随着移动支付产业标准的逐步统一与明晰,产业环境的逐步改善,移动支付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并非易事。

马蔚华认为,在移动支付产业标准确立后,未来影响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将涵盖三个层面。

一是合作共赢模式将逐渐成为产业共识。“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面广,涵盖了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银行、银联等,没有一方能从头做到尾,单靠某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努力来获取成功的,只有包括运营商、银行、终端制造业、银联等在内的相关各方携手合作,积极构建开放共赢模式,形成标准统一、协调有序的格局,移动支付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NFC手机的快速成长。由于NFC手机是移动支付的主要载体,NFC手机的普及速度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是大家公认的NFC手机元年,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将有爆发式的增长。

三是受理环境会快速完善。“有了内置银行IC卡的NFC手机,还需要能受理NFC手机进行支付交易的POS机才可以完成消费支付,这个受理环境在国内就是银联的闪付,完善的非接受理环境是推动移动支付发展重要的因素。”马蔚华强调。

技术变革带来无限创新空间

马蔚华强调,“招行手机钱包”之所以能顺利推出,得益于央行对移动金融创新给予的全面支持,以及银联对商户移动支付受理环境建设的积极投入。

在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看来,只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信网络的网速升级和金融IC卡普及,为我们打开了移动支付创新之门。

柴洪峰透露,至今年8月底,境内具有受理功能的POS机已达98.2万台,10月底将突破100万台,覆盖餐饮、超市、公交等多个行业。根据计划,银联年内还将重点发展机场、铁路、学校等商圈,POS机总量可达到120万台,商圈总数将达到10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