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但在运用的方式方法上以及在认识上存在许多的问题和误区:

1 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以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变相地重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一堂课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全部地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剩下的任务就是播放课件和简单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教学主体――学生的相互交流。而课件的播放也同样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最为吸引学生的不是课堂内容,而是大屏幕中连续滚动的文字、图片。他们在如此“充实”的一节课中,完全没有时间思考,只忙于记笔记,这样的结果彻底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

2 质量总体不高的教学课件影响教学效果。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并非一两天便可轻易完成的。教师如果真正想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花费近乎两倍的备课时间:备课及制作课件(其中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的搜索)。再者,就算是自己完成的课件,可能也会因教师自身制作水平的局限性而影响课件的质量。而有些教师是以课件为主,舍弃自己原先设置的教学方式与进度,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教学的效果便显而易见。

3 多媒体教学导致了教学手段单一性。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提供图片,提供视频,提供录音。学生往往认为一节课中的精彩内容都来自于大屏幕上的图像,音箱里发出的各种声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始弱化,原来由教师进行的实验、朗读等都由计算机完成,这并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现在我国的教育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以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融入日常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融入日常教学中呢,首先就得从多媒体的运用上做文章。

1 多媒体的适度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是辅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性,也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各班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的方式。多媒体的使用和教学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以教学为目的,以宗旨为指导的前提下适当地使用。

2 把握应用多媒体的有效时机。多媒体一方面能够因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形象生动的情景、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生动的交互方式等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又常常因过量的多彩效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教材,进而关注在媒体上。所以适度使用多媒体,课堂上对多媒体的使用应把握好有效的时机,达到既丰富课堂,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阅读与思考的时间的良好的效果。

3 努力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和社会都应该努力地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这就对课件的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了解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的特点,并据此设计出个人的教学方案,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将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4 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能。教师要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不可缺少相应的计算机技能。目前,教师们因自身的计算机技能的限制,完成的多数课件形式简单,这样的课件形式不够新颖,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效果有限。所以,为了提高课件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技能水平。

三、教育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实践

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必须打破传统呆板的方法和模式,要有一套与之相配的教学方法;从目前和将来的发展来看,视听文化将可能是构成完整的传播通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而英语能力从实际能力方面而言,可以分为听、说、读、写、译等5种技能,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认为,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语言实践的使用情况是视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说明了视听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其他语言方法不能替代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视听方面的优势,我经常会通过英语流行歌曲,原版影视片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信息,强化语言刺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反应能力,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各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为英语教学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拥有以往教育技术无法比拟的丰富多样的先进教学手段,这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优势。同时,如何真正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先进教学手段切实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工具,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树立正确的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归纳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日常教学方式方法,最终的目标就是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研究变迁 管窥 教育形成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0-02

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技术不断地依据教育本身的特点,选择和整合那些与媒体技术配套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技术在教育应用过程中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把一种工具和手段,逐渐演变成为教育过程本身,即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产生以数字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的教育适应与形成的融合的社会发展过程。

一 技术的教育适应性

依据尹俊华对教育技术的论述“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进入教育领域的智能形态技术是指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它是与人的智力有关的教育技术方法。如建构主义、系统方法、绩效技术等,而物化形态的技术则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们是实物形态的与媒体设备有关的方面,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及相应的软件。

从书本到幻灯片,从影视媒体到计算机,从时空上的限制到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的学习资源,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过教育技术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与应用而使技术获得教育实现,形成了教育媒体技术。而媒体技术在丰富教育手段的同时,自身也成了教育研究新的对象和资源,因为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播工具,更需要的是有效的技术实现方法。于是,教育技术成为了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一座桥梁,“给予一切教育者和接受教育技术理念、方法的人以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理念”。

二 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

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对技术的认识,经历了从“媒体—工具论”“手段—方法论”到“理论—实践论”的深化过程,它们交织在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中,不断地在实践检验、观念冲突和融合、协调和整合中逐渐形成研究者的共识,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

1.媒体技术至上主义

“媒体—工具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今在我国还有影响。它认为,教育技术的实质是指用于教育教学的各种媒体工具,包括硬件和软件,拥有了设备器材及相应软件,就有了教育技术,因此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媒体技术。

在当时的教育实践中,“媒体—工具论”造成的结果就是,教育技术的发展变成对高精尖教学设备的不断追求,每当一种新媒体出现时,就会引起一轮新的媒体装备竞赛。“媒体—工具论”在教育技术研究界流传甚广,但存在的缺陷被一些研究者看到了。例如,针对提请美国第92届国会审议的“教育技术法案”中所说的“教育技术这个词指的是硬件、软件,包括电视、广播、幻灯、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D·米切尔更是指出,“把教育技术当做教学媒体是一个范畴上的错误。”随后,这些研究者在极力寻找“扩充”与“修补”之策的过程中,产生了基于“媒体—工具论”的一些变体,比如教育传统技术教育媒体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演变”论与“现代信息技术”“革新”论等。这是技术适应教育进行自我调整的一种表现。

2.媒体技术与智能技术融合

“手段—方法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它认为,教育技术包括两部分:一是教育手段,又称“教育的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二是教育手段的使用方法,又称“教育中的技术”“智能形态的技术”,重点是系统方法。“手段—方法论”强调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将媒体的运用方法和系统技术也看做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的方法意义,它是对“媒体—工具论”的一种突破。然而,在“手段—方法论”中,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方法的移植和应用,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手段”“工具”的作用,受“媒体—工具论”的影响仍很大,对“技术”与“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3.整体技术观建立

20世纪90年代末期,教育技术学界开始出现“理论—实践论”,这一理论认为教育技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知识所形成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二是工作实践,即关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及行业的具体实践。这种观念与美国AECT及其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AECT’1994及2004定义,在教育技术研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以这两个定义为基础,教育技术研究开始步入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的时代。时至今日,绩效技术等的引入与应用,使得教育技术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整体技术与综合教育效益并重的发展时代。

三 技术的教育形成

从上述教育技术研究旨趣的转移情况分析来看,1985年以前,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装备(不具备大规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条件),我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研究还保持着以视听教育技术为主的研究惯性。1990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开始具备了大规模开展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条件。AECT’1994定义以来,我国的教育技术研究几乎与美国同步。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还形成了与美国的“e-教育”(e-Education,e-Leaning)并列同一水平层面的“I-教育”(信息化教育)。

综上所述,并非每一种技术都能进入教育领域,并在应用过程中获得广泛的认可。从教育功能来说,教育总是选择那些促进其功能发展的相关技术;从学习过程来说,教育总是选择那些与促进教学与学习有关的技术。教育自身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教育对技术的选择来说,信息传递过程主要集中在传播工具(媒体技术),选择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即对媒体技术提出的要求:在信息传递载体和方式上的变化,力求提高传递效率,社会化过程主要集中在技术的有效应用(智能技术),选择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徐梅林.关于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思考[C].全球ET资讯,2006

[3]彭绍东.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命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0(10)

[4]傅德荣.教育技术概念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1998.5.18

[5]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9(1)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 师生互动 有效策略 互动主体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多应用,有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正在参加由吴海花主讲的省级研究课题项目——“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研究”,并承担子课题“课堂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课堂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问题,以及有效应对策略。

一、课堂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问题

(一)课堂上的互动主体比例失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互动的主体为教师与学生,而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注意力更多是集中于教学内容演示效果方面,缺少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活动,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和信息,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相对较少。

(二)课堂上出现互动异常,教师的处理措施不当。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意识较强,他们不愿意成为课堂的被动服从者,而是希望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与探索者。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经常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打游戏等现象,教师通常会直接进行指责与批评,教师的处理措施不当,极有可能在师生间产生不良的“互动”,即师生心理上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仍然需要加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问题的深入研究。无论应用多么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两者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在新的教育环境与背景下,教师不但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要积极开展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一)重视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以学促教。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教师应在掌握其应用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式与过程的研究,即重视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进而达到“以学促教”的目标。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多,而教师在教育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时,必须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到学生想要听到什么,想要做什么,及时调整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师生互动。

以笔者所讲授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为例,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将书本中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生产实例,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通信链路”一课时,由于课本中提及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展示,将水、水管、水流分别对应数据、物理链路、逻辑链路等进行讲解,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导入“通信链路”及相关知识。又如: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相关知识时,我要求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将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分别与身体、知识水平等对应,从而实现专业知识的分解。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实现“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等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摆脱了过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现象,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专业性的有机结合。

很多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缺乏与课程专业性的有机结合,过多的追求课堂演示效果,必将导致专业知识的讲解受到影响,而师生互动的时间也将大为减少。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支撑平台,应用声音、文字、图片、视频技术、三维动画等软件工具,增强专业课程内容的表现力,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前提下,教师应注重课程本身学术性、专业性的深入研讨,课堂中讲解的专业知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而且要注重自身教学艺术的全面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清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教师必须将课程专业性研究作为工作的主体,并且善于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从而才能在课堂中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师生互动的问题已经日渐凸显,而且成为影响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应用效果的提升,教师必须加强对于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从而在保证教学工作现代化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俊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索[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10):189.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教学;多媒体;农村高中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等方式都在无时无刻的发生变化,对教育领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局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如何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直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个层面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吉林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业省农村人口较多,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许多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相当有限,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条件、思想观念以及学习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主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以此为依据,我们对国内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特别是吉林省农村现代教育现状和对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农村高中数学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调查,提出了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以及开展研究的必要性.1.设置调查问卷.在大中城市,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知识形成的最佳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可通过三维演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和模拟事物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和手都动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农村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别针对高中一线教师和学生而设计,共设计16个问题,第1~6题调查的是教师平时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情况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了解一下教师对于多媒体应用的熟练程度,以及教师对多媒体的一些了解.第7~9题调查的是教师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态度,以及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认识情况.第13~15题主要调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的细节情况,以及在应用多媒体的反思情况.第16题调查教师对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见和建议.2.统计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上述16个问题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均不理想.下面列出前三个问题统计的:3.调查结果分析.第一,目前农村高中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上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还不够完备,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多媒体的显示屏就是用屏幕很小的电视机代替,在课堂展示过程中,由于字号太小很多离电视远的同学都看不清.有些教学环节根本无法展示,影响教学效果.第二,教师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强烈愿望,但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的普及率还远远不够,有很多老教师不会应用计算机,更不用说多媒体课件了,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让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以新带老,使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三,课堂中尽量减少滥用多媒体的情况,要注意多媒体与讲授法的有效结合让多媒体的用法和用量都能够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反思与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用;积极目的;消极误区;目的与效果

一、现代教育技术简论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对于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强调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应是人类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创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方式、能力和资源的总和。

二、现代教育技术容易走入的几个误区

根据我国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情形来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硬件软件配置不协调性

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设备达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可以说,硬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软件匮乏”成为已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我国目前师范类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总体目标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方法;具备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设计与开发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具备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可以看出,对于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要求都是很高的,但是目前来讲,我们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很多学校缺乏对教师较全面、较系统、深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相对滞后,根本不能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2.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性

一方面,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人员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学人员,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很少能有让这两方人员同时参加软件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的机会。结果就导致“骨肉”分离,相互轻视。

3.重效应轻效果的浅见性

由于国家不断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不得不使用这些技术。事实上,在使用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掌握这些技术的精华。往往有一种重效应轻效果的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多个方面:

(1)重技术轻理论。教师热衷于技术的学习,愿意花费时间来制作各种课件;而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2)重制作轻应用。人们在制作教育教学软件时华而不实,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软件稀缺。(3)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拿到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入场券,并不考虑真正的教学效果。

4.运用过程中的背离目的性

我们过多地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夸大了它对教学的有利作用。有时候很容易忘记所有一切技术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而使用的。夸大技术的结果,就是依赖于技术,而忽略掉所有的技术都是人开发出来的,不可能达到完美,都有缺陷。让技术成为主导,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走入模式化、僵化的这样一条死路上去。(1)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激发兴趣性,忽略学生的兴趣培养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引导,而不是靠机器的引导;(2)过多强调使用技术,不论是否需要这种辅助手段,强迫使用。过度依赖技术和信息恐怕并非我们本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之所在;(3)拿多媒体教学来说,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存在一种看热闹的心理。一节课下来,可能就是只看了热闹,这节课的重要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并不在学生关注的范围之内;(4)育人功能不足,情感交流不畅。教师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会走入一种模式化的道路,产生一些“PPT”教师。他们脱离了课件就无法讲课;(5)海量信息与有效信息的价值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省去一些教师板书的时间,所以这个本来可供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处理和消化的时间就被剥夺了。

三、结论

善假于物而非为物所假,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选择是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为目的,以素质教育为奋斗的意义,才能真正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避免其误区。

我们在运用教育技术的时候,一定要谨记,技术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要运用它来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更好,而不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要想真正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我们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从理论上深化认识,在实践中多动脑筋,将这种辅助手段运用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徐菊红,赵呈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