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后勤服务标准化

后勤服务标准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后勤服务标准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后勤服务标准化

后勤服务标准化范文第1篇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师生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现代高校的迅猛发展,导致高校后勤服务也在发生变化,最初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师生的生活需求,不能跟进高校迅猛发展的脚步。在现代不断地社会化改革浪潮中,后勤服务管理不断地深化服务理念,转变后勤服务方式,提高后勤服务标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需要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要[1]。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不断地深入,高校后勤部门不断地摸索适应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方法,推行后勤服务细节化,提高后勤内部服务工作效率,增强后勤部门服务意识,不断地提升后勤服务与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管理已从服务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后勤服务信息管理转化。因此,为更为有效地促进吉林大学后勤管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后勤需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及品质,建立健全后勤服务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将吉林大学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如下。

1 问题调查

吉林大学后勤服务覆盖了校园内的饮食、住宿、医疗、小商品经营、日常服务、交通运输、设备抢修维护和物业管理等方面。主要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餐饮服务,卫生保洁工作,水电暖的供给及水电暖房产等维修,学生宿舍宿管管理;教学楼、实验室以及办公楼的门卫值班管理;学校社团、学术交流、晚会等的举办、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工作;以及确保学校各种教学生产设施的正常使用,为在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1 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

(1)后勤从业者没有足够的危患意识、观念陈旧落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员工工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陋习不改,传统观念与看法已成为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十分困难,计划经济体制的用人模式已经扎根[2]。

(2)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制度缺失。后勤企业现有的管理干部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民主的决策机制,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往往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传统的用人观念等管理模式不断影响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的有效执行。

(3)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现有后勤行动目标还听令于学校,服务对象仅仅是校内师生,所以,主体依附性与服务局限性还很大,服务成本不确定,服务观念尚处于计划经济的习惯性中,使得高校后勤有的不敢走出去,有的也不愿引进来,没有形成企业化思维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程度低。

(4)没有真正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质量管理体系。

1.2 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当前后勤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引起管理部门的关注,只有改变不适应当前环境的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后勤管理一直沿袭传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管理标准,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管理不规范制约改革进程。学院在自主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后勤管理的问题,如,后勤服务体制不健全、后勤服务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均制约着后勤服务的发展。后勤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长远规划,也无法对资源浪费严重、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确或重复设置、管理层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3]。

1.3 标准少,覆盖面小

(1)标准较不明确、不具体。目前,经过调查发现,现代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标准后勤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在管理标准化系统方面不完善,同时系统化服务覆盖面较窄,同时管理服务标准不完备,标准化的调节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业务人员较短缺,专业技术较差,技术标准不够充分完备。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管理标准仍存在一定滞后性。

(2)制度、规章往往比较笼统,不易操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的后勤管理各种法规,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制度与工作流程、业务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管理、后勤常用规章制度等管理体系不齐全,相互链接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内容欠缺。

2 建议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等学校为师生员工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组织机构,因此,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对学院的整体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后勤服务工作是高等学府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加强学院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更为专业、规范及科学化。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职能是“三育人”,即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其最主要工作就是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师生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与教育教学一样,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非常首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主要管理建议:一是建立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完善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队伍选拔机制;三是落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做到稳基业、强物业、控成本,而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就是班组建设,通过班组建设,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和沟通,补齐高校后勤发展中的短板。对管理部门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二是要敬畏纪律和制度;三是要结合具体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

后勤服务标准化范文第2篇

多年来,传统的机关后勤存在着管办不分、各自保障、效率低下、成本居高、浪费严重等诸多弊端。为改变这一现状,徐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社情和后勤工作实际,顺应形势、严谨规划、谋远求新,学习借鉴各地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推动机关后勤由管服不分、各自保障、成本居高的传统后勤逐步向管办分离、统一规范、集约节约的现代后勤战略转型。

2007年,徐州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推行机关后勤机构编制改革,“拆庙清和尚”,撤销设立多年的四大班子及部委办局的后勤管理机构,压减后勤人员,组建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承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及全市市级机关的后勤工作。2007年8月,市行政中心建成,106家市级机关单位迁入办公。在行政中心实行“办公资产统一调配、办公资源统一共享、后勤服务统一管理”的新模式,将机关餐饮、物业、办公用房调配、办公家具配备、一般公务用车管理、公共机构节能、会议资源管理使用、机关通勤车管理、职工宿舍区管理等,全部纳入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集中管理。同时,采取转岗和分流等多种方式,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协调各部委办局落实好撤销后勤机构的人员安置。通过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新体制,为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提高服务保障效益,向现代后勤转型铺平了道路。

与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相适应,徐州市委市政府依据管服分开、管办分离原则,明确凡是能由社会提供的服务都要向社会购买、由市场提供,推动机关后勤服务由自办为主向社会购买为主转型,确保后勤服务项目引得进来、管得到位、走得出去,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徐州模式”获得2013年度“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实践奖”,并在全协四届三次理事会暨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一是打破利益藩篱,确保引得进来。规定党政机关后勤服务项目,除机要通信外,对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的机关后勤服务和商品项目一律向社会主体放开,由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市委市政府网络平台公开向社会招投标采购服务。在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向局属企业倾斜,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我们在《招投标法》的框架下,结合实际制定了机关后勤服务项目招标管理办法,成立了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采购办公室,加强对招标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目前,行政中心和公共场馆的物业管理、餐饮、会议服务、设备购置维保等项目全部通过招标方式由社会专业公司来提供,2012年招标项目27个,2013年招标项目达到50个。其中承担餐饮服务的公司有2家,承担物业管理的公司共有8家,由于竞争充分,实现了后勤服务的优中选优、节约资金和质量提升。二是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管得到位。购买服务较好地实现了管办分离,使我局得以把工作重心从直接负责后勤服务转到加强监管上来,促进了监管到位。首先,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我局以服务社会化推动管理精细化,强化目标管理,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打造满意餐饮服务、管家会议服务、保姆物业服务等品牌,推动保障能力由粗放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其次,着力加强监督考核。整合短信投诉平台、“你点题我整改”平台、12345热线系统、行政中心110投诉处置系统,建立一个部门扎口管理的服务质量监督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设立局督查室,实施对服务质量逐月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支付服务费用的依据,对年度考核不达标企业予以淘汰,解决了企业能进不能出、竞争不充分、一家独大的问题。在保障餐饮服务质量方面,我局邀请各机关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作为膳食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定期组织开展食堂餐饮检查评比和意见征集活动,把餐饮服务质量的评判权交给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再次,严格审核后勤项目支出。所有的后勤服务项目的招标、支出全部纳入预算“总盘子”,而且严格经过财政和审计

后勤服务标准化范文第3篇

一、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

(一)满足煤炭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煤炭企业一般都地处偏远,员工生产和生活在有限的范围内。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后勤服务的业务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承担了部分社会职能。煤炭企业的后勤服务起到保障生产、服务生活、促进和谐的作用,终极目标是创造出整洁、温馨、舒适高效的办公、生活环境,让员工乐享其中,更好地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吸引优秀的员工。

(二)煤炭企业中的后勤行业跨度大

煤炭企业后勤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形成“大而全”的后勤服务体系,后勤机构庞大,服务项目齐全,涉及的行业多,如医疗服务、幼儿教育、物业管理、矿井水处理、供暖、餐饮行业等。后勤管理需要有广泛的知识为基础,涉及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在自然科学领域涉及的学科则更为广泛。在后勤工作中知识多科性还表现在专业技术种类繁多,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几种专业。这就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和多种专业的常识,进行科学管理,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煤炭企业后勤运行中的复杂性

后勤管理工作繁重,任务多,涉及面广,内外关系多,在目前社会这个大“后勤”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完成这种全面的主体服务,后勤既要与单位的每个职工打交道,又要与社会的有关部门保持经常联系,不仅有纵向联系,还有横向联系,不仅涉及人,而且涉及财、物、时间和空间。因此,在现阶段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应认识到后勤管理的复杂性,通过对后勤管理现状以及管理职能的分析,完善管理模式和制度,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实现煤炭企业的稳定运行。

二、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后勤服务的认识不足

目前就整个社会对后勤服务的认知基本停留在简单、低端的打扫卫生阶段,对服务人员的印象基本是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底。后勤服务人员自身也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属于社会职业底层。煤炭企业也存在同样的认知,认为后勤业务谁都可以管、都可以干,专业性较弱,这种认识导致后勤服务的整体水平偏低。现在无论是企业后勤还是小区物业,已经远不是随便找几个保安,找几个人打扫卫生那么简单。首先从国家整体经济结构来看,服务业对国家GDP的增长已经超过工业,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对于衣食住行有更好高层次的要求和追求,简单、低端的后勤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如果后勤服务向中高端迈进,就必须提高认识,设定后勤管理目标,全面系统地规划后勤服务模式和特色,形成后勤服务品牌。

(二)企业对后勤工作的投入力度较弱

在煤炭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认识到后勤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企业优势产业中,没有加大后勤系统改革的投入力度,造成后勤业务发展缓慢。在这种背景下,后勤管理部门的自我改革意识也并不强烈,后勤管理工作无法得到系统性、有效性的提升和创新,降低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而且在煤炭企业发展中,人员流动的规律逐渐形成高素?|人才向主业或其他辅业流动,低素质人才向后勤流入,削弱了后勤管理实力。这主要是企业对后勤重视程度不足,员工上升渠道狭窄造成的。企业对后勤服务硬件投入力度较弱,后勤设施的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与现代先进的企业后勤拉开了差距。目前有的煤炭企业对后勤硬件初期投入先进、高端、科技含量较高的设施,但是后续在人员、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欠缺导致设施最终无法实现应有的功能。

(三)后勤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通过对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分析可以发现,后勤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对服务质量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认知有限,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后勤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设定的目标。基层服务人员素质相对更低,大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相当一部分人把保洁等工作作为谋生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这就造成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够、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技能不高等问题,在认知和接受新事物方面比较迟钝,导致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无法落地,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管理和业务技能方面不能做到精益求精,意识不到提高业务素质对自身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后勤管理和服务人员应重新认识服务行业,认识后勤服务的发展前景,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自身和后勤发展奠定基础。

(四)后勤物资采购及使用不规范

煤炭企业后勤物资采购及物资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地方,物资采购计划工作管理不到位或不科学,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采购时对市场行情估计不准,造成跌价减值。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合同日常管理不规范。服务商在物资质量上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符合规定要求;物资到货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责任心不强,部分物资感官验收很好,实际使用过程中损坏频率较高;库存物资过多,积压大量资金。消耗材料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分析,制定详细的消耗定额;在使用消耗材料时出现随意性,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后勤运行费用,影响后勤服务品质提升。

三、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实践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

煤炭企业要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来确定后勤服务的发展方向,注重后勤人财物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对后勤服务的规划、设计,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后勤服务品牌,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后勤工作要注重事前分析、事中管控以及事后处理,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满足后续服务的要求,形成闭环管理。后勤组织机构要架构清晰、权责明确、运行顺畅,能够适应市场竞争,满足行业发展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运行过程中引入监督、竞争、创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提高程序化、标准化的程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品牌的激励、凝聚、导向作用;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对后勤服务进行精品化的经营和打造,推动后勤服务迅速发展。

(二)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

伴随煤炭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是后勤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后勤服务的基本特点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是良好形象的标尺,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后勤服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严谨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详细的作业流程,对服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降低服务过程的随意性,使整体服务呈现专业化状态,达到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机制,全面培养后勤服务人员职业化的心态和良好的操作技能,在服务中做到贴心服务、热心服务、快乐服务。对管理层人员应该注重政策法规、管理服务规范、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基础操作层面的人员加强精细化、标准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在煤炭企业发展的背景下,要以全新的目光来看待后勤工作,满足后勤服务发展需求,为全面提升后勤员工的工作素养打好基础。

(三)加大煤炭企业后勤工作的投入力度

煤炭企业后在后勤管理方面投入力度较小,人财物的输送偏向主业及其他辅助行业,后勤设施更新换代慢,这种情况已经无法满足行业?俗迹?制约后勤的正常发展,所以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增加后勤服务人员尤其是基层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拓宽员工晋升渠道,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后勤服务软实力。二是加大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引进专业、先进的清洁工具及高科技产品,逐步更新老旧设施,响应低碳、节能、环保的主流思想,同时加大后期硬件的维护保养力度,保障其设计使用功能,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延长投资周期,增加投资回报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后勤工作需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念,转变原有的工作思路,明确新形势下后勤发展目标。

(四)强化后勤服务中的物资管理机制

后勤物资管理是保障后勤正常运行的基础工作,物资配送周期和质量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对后勤安全、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后勤服务应建立高效快捷的物资采购系统,在计划提报、审核、采购、配送、验收、库存等环节加强管理,保障物资正常供应,提高库存物资利用率,减少资金占用量。首先做好物资供应监督与检查工作,了解和掌握物资材料的实际供应及库存情况,为物资计划提报、审核、采购提供依据。优化物资的采购模式和采购环节,细化招标文件条款,评标前对评标委员会进行采购项目评标要求的培训说明,严格检查评标情况是否按照评标要求进行。在合同明确物资各项性能指标,对配送、验收、费用结算等环节进行详细规定,规避供应商转包或更换物资的风险。对供应商进行前期考察、筛选,建立供应商业绩考核、评价考核机制,每年对供应商进行履约评价,淘汰不合格供应商。提升验收能力,严格按照招标采购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及其他技术要求等做好现场验收工作。

后勤消耗材料在可控成本中占比较重,应依据现行有关行业标准、公司规定,结合后勤技术条件、设备状况、材料价格等因素,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按照以下几个原则和方法进行:

编制原则主要有,一是平均先进性原则,即在正常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超过的水平。二是真实客观原则,定额应真实地反映现有技术条件、设备状况、人员素质。定额水平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合理性,如果定额失真,不但起不到促进管理提升的作用,反而会有负面影响。三是简明适用原则,定额简洁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查询和计算,并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简明适用的定额,使用者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轻松方便,快捷高效。四是时效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后勤定额是一定时期内后勤单位的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应及时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编入后勤定额中,这是定额时效性的特点。

其次是编制方法,一是写实观测法,对于消耗周期较短的消耗材料,选取规模较大、消耗金额较高的业务现场写实观测,确定其消耗量,如餐饮摆台、洗碗等。现场写实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在现场直接记录消耗量,如洗洁精,现场可以直接记录每桶洗洁精可以洗多少盘子和碗,从而可以计算出单位消耗量;另一种是采用推算的方式,例如摆台,从每天的损耗率中推算全年损耗量。二是理论计算法,是根据材料性质、规格,应理论计算的方法求出定额中的理论消耗量,将理论消耗量加上合理损耗,得出定额水平。如灯定额就可以采用理论计算法,如LED灯使用寿命是30000小时,可以计算出更换率。三是经验估计法,根据一线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经验,对某种材料消耗数量进行分析讨论后确定定额消耗量的方法,例如保洁业务中的拖布、扫把、簸箕等。四是统计分析法,收集整理历史数据,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确定定额。通过编制消耗材料定额可以加强消耗材料的使用管理,强化成本管控,给后勤服务一定的经营管理压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四、结语

后勤服务标准化范文第4篇

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于2005年引进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完成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的编写、审查和实施工作,同年10月份圆满通过质量体系的认证工作。2011年,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将ISO9001:2000版升级至ISO9001:2008版,我校后勤制定的总质量方针是:“质量求生存、管理出效益、创新谋发展、服务创品牌。”主要的质量目标是:顾客满意度达85%以上,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顾客投诉处理率达95%;服务设施完好率达95%;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一切重大事故。目前认证体系覆盖集团办公室、接待旅游与培训中心、学生餐饮服务中心、通讯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通过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各部门规范运行和质量提升。

2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效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几年的运行,给集团服务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后勤集团的日常管理日趋规范,员工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师生满意率不断提高。

2.1后勤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后勤集团质量管理体系文体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等,文件中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界限清晰,操作规范,任何工作都可以从体系中找到规范的程序,并进行有效的协调。因此,推进ISO9001体系的实施,能够促进一步范围内服务标准化的形成,从而加深高校后勤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为后勤服务提高竞争力、加强交流及行业自律创造良好条件。

2.2员工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员参与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一个重要管理原则。人力资源是发展之本,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后勤服务处的员工整体素质偏低,这就需要集团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素质,构建网络信息学习平台,使员工快速学习所需知识和技能,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管理程序不善所导致的种种损失。后勤服务的每一个职工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学习,深入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精神,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逐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2.3师生满意率得到有效提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能够在体系内部建立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秩序,各部门通过宣传网站、调查表等形式定期与顾客沟通,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处理、反馈沟通和调查结果,真正做到以顾客(师生)为关注焦点,事先了解顾客需求,从而把工作做在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顾客投诉,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要防止ISO偏重文件化的倾向

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编写一定数量的程序文件和相关资料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会发现这些资料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有些条款互相矛盾,不适用于后勤服务部门,这时就不得不重新修改文件或删除不必要的条款。因此要正确理解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文件,而不是在文件的编写形式、编写数量上纠缠。

3.2正确认识ISO9001认证的目的

后勤管理如果仅仅是围绕提高管理水平而开展ISO9001认证,往往会陷入“为了认证而认证”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这也是有些后勤实施ISO9001认证后为何效果不理想和存在“两层皮”的原因。殊不知后勤在实施ISO9001认证的过程中不是简单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而是综合全面提高的过程,提高管理仅仅是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所以应该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为目标进行认证,不是以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为目标进行认证。

3.3注重职工的培训学习

全员参与是质量认证体系中的重要原则,若使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必须对职工进行培训,以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参与技能,对职工培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训职工体系文件的学习,包括过程、质量方针以及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要得越详细,职工越容易学习和掌握,并易于操作。其次岗位技能及岗位考核学习,要具备岗位技能,掌握岗位指标要求,做到程序化标准。

4有效运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4.1要广泛宣传和全员参与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涉及各部门全过程的综合体系。ISO9001标准中明确要求“全员参与”,这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建立和推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后勤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还需要大批中层领导干部自觉主动地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体系标准和规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带动全体员工自觉地按照体系要求去做。特别是后勤管理人员,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接受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的改变,正确认识管理体系的作用,正确处理旧的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之间的矛盾。

4.2不断加强体系文件的学习与培训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要继续加强员工对文件的培训与学习的工作。一方面制定详细的培训的计划,既要重视开始,也要重视过程和结果,通过培训学习使文件的内容与要求内化为员工的工作需要,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与程序。另一方面要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树立遵守质量标准的理念。只有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对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才能使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有着更大的进步。抓好内审员和基层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为管理评审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3坚持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后勤服务标准化范文第5篇

一、转变职能,推行后勤集团企业化经营

1.事企分开,企业化经营。高校后勤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即实行事(行政管理)企(经营部门)分开。学校派出后勤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学校对后勤集团实行宏观管理,落实经营权,不直接干预后勤集团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同时,后勤集团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组织经营活动。在保证校内服务和管理前提下,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经济实力,进而将后勤集团办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经济实体。因此,为了建立起“小机关、大实体、企业化、大服务”的新体制,首先要转变行政职能,将后勤系统分开,由原来行政管理型变为经营服务型,建设起若干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其次由“多实体”向“大实体”转变,组成实业集团。全部实行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的后勤社会化服务模式。

2.融入市场,积极竞争。高校后勤实现行政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的转变,实力得到提高。在保证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要融入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行经营企业化,不断开放校内市场,从而深化社会化改革。与此同时,要灵活运用政策,增强后勤活力。按“产权明晰、事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争取学校优惠政策,并灵活运用政府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等),加大对后勤产业的投入。通过职工入股、专项融资、“借船出海”等方法,增强后勤产业的活力,促进后勤产业的发展。

二、引进质量标准,实行专业化管理

1.标准化管理。把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之中,练好内功,壮大自我,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之需要。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便捷地规范后勤内部管理。通过质量认证,明确后勤工作职责和权限,加强员工岗位培训;理清所属的设备、资产,对工作的各个过程进行识别和有效控制,制定检查监督机制;把持续改进和开拓创新的思想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后勤集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建设质量文化。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具有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突出预防、持续改进的特征。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在后勤服务中形成“质量文化”,规范领导权力行为,减少个人色彩,统一服务行为标准和服务行为质量标准,在服务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感情化、人性化、但不失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标准体系和明确的工作质量要求,能促进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管理,把后勤实体的日常运行纳入法制化、契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范畴。

3.规范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更要强化后勤服务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目标与要求,以确保高等学校的稳定。随着教学要求的提高,后勤管理人员要懂得教学规律,注意研究教学现状和发展,形成后勤工作实际与需求的有机结合。规范服务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如制定后勤服务项目的市场指导性价格,以保护后勤服务实体、高校与师生之间的利益。

三、以人为本,构建师生参与型后勤管理模式

1.高校后勤集团应建立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后勤职工、家长、社会各界等组成的咨询机构,并保证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使之真正成为高校后勤集团领导层的智囊团。咨询机构定期对后勤集团重大事务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设立监督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监察、审计部门有关人员和师生代表组成对后勤集团经营服务活动实行全面监督,并提供反馈信息。后勤集团应定期召开师生代表会议和设立意见箱、服务热线电话、后勤管理网页等,全面了解学校各方对后勤工作的评价以及期望,集思广益,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

2.苦练内功,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后勤工作的关键,也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优质服务,开展“技术练兵”、“优质服务月”,推行服务承诺制和服务回访制,聘用学生质量监督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的诚信度,让广大师生得益并感到满意。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服务的本领,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

四、规范剥离,完善监控机制

1.规范剥离。高校依照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分开的原则,重组后勤机构,形成了“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甲、乙方模式。甲方小机关,代表学校行使协调、监督、检查、管理职能,进行宏观管理;乙方为后勤服务集团,实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剥离成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甲、乙双方为经济契约式的关系。

2.完善监控。高校后勤集团从学校规范剥离后,仍是学校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学校的关系不仅是甲、乙双方的经济契约关系,而且仍存在着领导的上下级关系。为了保证后勤集团健康有序地运行,首先要选拔、配备好后勤集团的领导班子,强化后勤集团的内部管理,建立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校董事会、监事会的管理、检查、监察、领导等作用,亦可选素质高的学生代表参加后勤集团的管理、检查与监督。同时,在必要时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信息网络,以全面规范和协调高校的各项后勤管理、服务工作。

五、加快改革,激活运行机制

1.建立创收机制。从依赖学校全额拨款到按工作任务量拨款再到停止拨款、融入市场,是高校后勤经费来源的一般过程。高校后勤集团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合理有效的创收机制尤为重要。多渠道开展创收活动,逐步提高后勤员工的福利待遇,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保证思想稳定的有效手段。

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首先,合理安置后勤“老人”,消除改革阻力。制订优惠政策,适当增加档案工资,鼓励后勤“老人”提前内退,维护“老人”既得与预期的合法利益,为实现后勤集团与企业“同成本”公平竞争创造前提条件。其次,规范人才聘用制度。后勤集团需要积极争取学校的特殊政策,引入具有较高专业文化知识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后勤改革与管理的后备力量。

3.建立科学分配制度。员工分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后勤改革的关键步骤,关系到后勤改革的成败。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原则,集团员工的工资待遇,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责任、不同的劳动强度和安全程度,设立岗位工资系数,进行重新分配。打破“大锅饭”、论资排辈的传统分配体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能,按能取酬,优质优酬。建立新的分配制度时,要和集团经济效益及员工年度考核情况相结合,实行上下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