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

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

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业;供应链风险;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的特殊性,它是在给别人做产品。任何建筑企业都需要把建筑物这个产品打造好,这个产品投入运行之后有很长的使用年限,因此,在管理和维护上有一个固定的联盟,对企业的产品有一个很好的保障,对建筑企业的信誉也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建筑工程项目对于风险的管理最主要就是提高工程的性价比,提高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1 建筑业供应链风险概述

由于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再加上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带来损失的种种不定因素,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影响供应链非正常运行,甚至导致供应链解体,在工程过程中影响建筑供应链正常运行,给节点上各企业带来损失,致使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等不能完成预期目标。建筑工程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各方协商合作,应用风险管理工具解决由于建设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动或者有关活动所引起的影响供应链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也就是对建设工程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力求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便保障工程建设活动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各方经济利益不会有所损失的一种管理过程。

2 建筑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原则

2.1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风险来源

供应链风险的来源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任何一个企业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和影响其他企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外部风险主要与所处外部环境有关,包括自然灾难造成的风险,市场经济变化带来的风险,新的政治、政策出台带来的风险等,总之任何阶段发生的与外部环境有关的事故都可归结为外部风险。工程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可归结为内部风险。

2.2 建筑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原则

风险识别指在不确定事件发生前能够对即将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前预防的一种方法。在建筑项目中风险识别作为风险评价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识别,判断并运用现有手段进行归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找出引起风险的原因,并提前预估如果发生此类风险会有何种结果,针对结论及时行动,在事情发生前解决问题。风险识别的目的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为了较容易的评估和得出风险的等级,二是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使事情事倍功半。能否正确识别影响力大的风险,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成败,没有识别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风险,仅对影响整个项目占次要地位的风险进行研究,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很容易造成项目的失败,而承包商就会面临无任何预兆的风险,这样就会造成承包商的损失。

建筑企业大多凭借经验和一般常识辨别和分析工程项目实施中所遇到的常见风险,但对于建筑供应链各节点成员而言,不只看到自己存在的风险,还要能借助外部力量对供应链中存在的新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建筑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专家调查法,环境分析法,现场考察法,幕景分析法等几种组合方法。

3 建筑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策略

由于建筑产品的一次性,单件性,施工现场固定等特性,建筑供应链具有生产集中,不稳定和不确定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建筑业应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做出相应的策略。

3.1 择优选择合作伙伴

选择好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可以使建筑业供应链在系统内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增强成员企业之间的团结协作,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内耗,并且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双赢关系;使得供应链的成员与整体有相同的利益要求和共同的价值标准,从而维持供应链的稳定的合作成本与敏捷性。合作伙伴的优化将体现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此消彼长特性,有利于风险在合作伙伴之间的合理转移,实现分险共担。比如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要考虑我们的客户是谁,就是像银行一样,选择了一个大客户、好客户,风险相对较小,比如我们现在跟惠普合作,其作为全球世界500强企业,也是目前最大的IT企业之一,我们就会更相信他的承诺,风险自然就小。”

3.2 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

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会产生牛鞭效应,导致过量的库存。在供应方与采购方之间建立良好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使材料供应商能共享总承包企业的信息,从而提高供应商的应变能力,减少信息失真造成的不确定。采购部门作为供应商与生产部门联系的纽带,应协调好供应与生产的关系,尽量选择专业采购人员进行采购,采取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不确定。

3.3 物料管理方面的策略

物料部门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物料供应商,在选择时要有一定的管理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在管理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工程中物料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库存管理。由于库存不能马上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承包方却要为库存物资承担资金、场地、人员占用而发生库存成本,所以需要物料部门对库存有效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库存又是工程中所必须的,对保证生产的正常秩序作用重大,具有其积极的一面。库存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所以库存成本是库存控制决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物料部门处于物料管理的核心地位。应对项目部门负责,对资料员进行管理,当发生突发事件,物料部门处理物料问题的同时要及时和项目部门进行沟通,通报库存情况,弄清工程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开始积极规划下一步安排。作为资料部门,应及时下达有关物料更改通知,并全程跟踪新物料进场情况,但不需要事必躬亲,要给资料部门一定的权力,使其能灵活机动的应变突况。物料部门要充分了解库存情况,根据工程进度,使库存所需物料保持在适度水平,同时要有未雨绸缪的计划充分考虑工程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库存的物料既要满足工程使用,同时如果发生突况可以有足够后备物料进行供应,直到新的物料进场。

4 总结

供应链是一个多节点企业共同加盟串并相连的复杂系统,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和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每个环节都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过程。加强建筑业供应链风险及管理,及时预防、控制和转移风险,保证整条供应链连续、平稳、有效地运行,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仅能够通过整合企业经营资源、为企业带来新增效益,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防范各种风险的目标,它与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融合也将使企业最终实现“既做项目、也做市场”的目标。

参考文献:

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不确定性;研究

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其作为典型的横向一体化工商管理思想,强调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且要求与供应链内的所有企业加强战略合作,以此来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实现供应链体系中的各参与方共赢。

1、供应链管理不确定性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即建材供应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物流配送,以及上下游信息存在着出入,具体分析如下:

1.1建材供应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材供应商的品质直接关系着供应链的功能健全、有效与否。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大量的建材,比如钢材、混凝土以及木材和砖石等建筑材料,同时还会用到一些装饰材料,所以建材供应、购置,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中,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比如运输延误、物料生产不到位,建材供应商无法保证在合同期内准时供应建材,机器故障、合同纠纷以及上游供货商供货迟延等,都是导致供货迟延的影响因素。

1.2工程施工建设及物流配送

实践中,台风、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以及难以预测的灾害和工人罢工等,均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施工建设过程一定要确保可靠性,同时这也是决定建筑企业所需库存、及时竣工的关键性因素。然而,物料发错、未预料到的不利因素以及施工现场操作不当造成的人员伤亡等们都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临时中断。同时,受空间、时间的物流配送过程,也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大桎梏。就建筑企业而言,建材是主要的施工原材料;物流配送,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最小成本将约定的建材和物料送至目的地。对于供应链结构而言,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构成物流配送中延迟问题的实质,在此结构中,所产生的误差会呈串级形式逐层向上传播,然后叠加在一起放大,此时偏差、不确定性也随之成倍增加。在建筑物流配送过程中,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其也在物流配送时传播。比如,交通堵塞、事故以及道路维修等,都会造成交通改线、供应很可能会无法保证准时,因而出现了供应延迟问题;同时,延迟累计效应,会造成交货期无法确定,这会对施工进程、交付时间产生影响,引起业主不满。

1.3上、下游信息存在出入

由于建筑企业上下游信息存在着出入和偏差,因此需求信息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市场预测出现误差甚至完全错误。事实上,建筑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只是根据相邻节点企业的需求信息来确定本企业的采购计划以及库存,然后进行生产管理,然而一旦需求信息存在着出入或者偏差,则必然会出现逐级放大的现象。在该种情况下,供应商所得到的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而且涉及到的点也非常的多,供应链比较复杂,所有的信息通过供应链传播以后,其上的各个环节附加给信息流系统误差,最终因误差放大而导致信息失真,产生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下游客户而言,因个人喜好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购买购买的不规范化,需求不确定性、上游供应商市场预测不准确,均会导致供应链管理不确定。

2、加强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不确定性控制的有效策略

供应链网状链式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对当前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解决建材供应商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一,建筑企业应当保持适量的库存。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本身应当拥有一定量的库存,而且还要维持建材需求量,这是有效应对供应商造成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措施。对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传播而言,其具有复杂性特点,然而当前还没有能够精确计算生产库存量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所以建筑企业仅能按传统方法依赖于经验决定材料库存量;同时,这也是现代建筑企业解决供应链中变化莫测的不确定的可行方法,建筑企业一定要正确评估企业目前库存管理的性能。

第二,对于供应商下游客户而言,应当对上游供应商延迟数据信息进行跟踪收集和深入分析。比如,供应平均延迟、供应准确性能等,这对决定库存非常有益。同时,供应商、采购方,二者需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使建材供应商可以共享总承包企业信息,提高供应商灵活应变的能力,这对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引发的不确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采购部门而言,其作为建材供应商、生产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定要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并且尽可能选择一些专业水平比较高的采购员购置建材。在此过程中,还应当结合应用集中采购方式与分散采购方式,以此来有效降低供应商造成的不确定性。

2.2解决建筑施工及物流配送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考虑,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实践中存在着的不确定性,应当对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即实行TQC,并且制定和实施奖惩机制,从而使施工过程更加的可靠。同时,还要对供应链进行精简优化,将其中的冗余环节彻底的消除掉,从而使流程更加的科学、合理,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有效协作。对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并且采用便捷、高效的运输路线和工具;通过第三方物流方式,将包装以及运输服务等业务,外包给可靠的物流公司,并且加强运输过程的实时跟踪控制和及时信息反馈。在解决因物流配送而造成的不确定问题时,建议优选地理位置优越的供应商,以减少因建材长途运输而造成的不确定可能性。

2.3解决因上、下游信息出入而造成不确定性的有效防范

针对上下游信息偏差而造成的供应链不确定问题,建议建立电子供应链管理体系,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供应链管理过程之中,从而使供应链上的建材供应商、施工企业以及物流公司和业务合作伙伴,都能够在信息共享基础上实现协作。通过加快信息共享以及传递步伐,使上游能够获得下游企业所需的信息来源,并且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确度,并且对客户需求快速做出反应,确保决策的可行性、可靠性,同时这也是建筑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避免信息逐层传递产生的信息延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从建材供应商、物流配送以及上下游信息出入造成的供应链不确定性方面着手,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晓伟 龚玉洁 建筑企业供应链及其风险与防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2]张利娟.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4(09).

[3]刘晓伟 刘杰 郝代龙.我国建筑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JMI

一、引言

库存管理是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重点,但在库存管理中普遍存在,降低项目库存会导致缺货风险,从而降低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库存,能够确保客户需求,但会增加库存成本;但是,由于业主服务水平的期望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企业的库存成本不断上升。如何在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施工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库存成本,成为库存管理的核心问题。随着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以及供应链节点之间的合作与联盟,给建筑业实施联合库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本文在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采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建筑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建筑供应链管理中影响库存的因素

1.企业内部管理对库存的影响

建筑业库存管理相对于制造业比较落后,以现场临时库存为主,缺乏规范性,同时受到建筑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对库存管理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财务部、项目部、采供部、预算部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跨部门的无缝化的协调与合作,各部门可能从本部门的利益考虑,从而对库存持有不同的观点,使得企业内部对库存方案制定的不一致,导致最终制定的库存方案并非是最优方案。

2.建筑业供应链节点企业对库存的影响

首先,项目建设各阶段的相对独立性,造成库存预测的不确定性;建设项目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开发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由于各个阶段相对独立,因此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必然影响信息共享;从而影响库存预测。其次,同一项目不同施工单位前后施工工序对库存的影响。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存在前后工序的衔接与配合,因此作为后续工序的施工企业的库存材料受到前面工序进度的影响,最后,施工过程中各种变更对库存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变更、设计变更等。

3.外部环境对建筑业库存的影响

主要指建设项目的地质、气候、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库存管理造成的不确定性;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突然阴雨天气,突然的地质变化等都会造成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从而造成项目库存的不确定性。

三、建筑供应链中的联合库存管理

1.联合库存管理的思想

传统的库存观点认为库存是“储备”,库存是维持正常生产、保持连续、应付不测需求所必须的;随着学者们对库存管理研究的深入,产生了以准时制(JIT)库存为代表的库存“闲置”观点,认为库存是一种浪费,因此主张消除库存,通过无库存生产方式不断地降低库存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库存是一种组织行为问题,是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因此,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而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管理,也即我们将要分析的联合库存管理,通过系统的观点对整个项目库存进行考虑,各节点企业共同参与的无缝化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每个库存管理者不仅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协调性考虑,而且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相邻节点之间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这就保证了整个建筑业供应链网络的库存与需求预期保持一致,提高了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克服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局限性和规避了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下图为建筑业联合库存管理模型。

建筑业联合库存管理模型

2.建筑业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的优势

(1)实现了信息充分共享:项目建筑供应链链条较长,而且在同一项目中可能有多条供应链并存,因此建筑业供应链应该是一个复杂供应网,严重影响节点企业间的库存信息交流,JMI系统实现了建筑业供应链相关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不仅包括供应商与承包商需求之间的信息共享,而且包括设计方、业主、监理方以及各施工企业之间的需求信息。

(2)降低整个项目库存成本和提高了库存的效率:JMI实现了供应商和施工企业库存管理的一体化,实现了联合采购,实现了建筑业供应链节点之间的联合库存,减少了库存量,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加快了库存周转速度,减少了由于变更等引起的材料浪费。

(3)实现了建筑业库存管理的战略联盟:JMI在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以项目节点企业共赢为原则,不仅在纵向上实现了供应商与承包商之间协调,而且实现了建设施工企业(包括业主、设计方、监理方,分包商等)之间库存的横向集成,形成了无缝化的、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长期的联合管理库存模式,充分体现了战略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

3.建筑业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

(1)建筑业供应链信任协调机制:首先,信任机制的建立与信任关系的延续、发展应以共同愿景(Common Will)描述为基础,选准某个“切入点”并沿着一条共同的“价值主线”不断展开诉求,建立共同目标,以节点企业间双赢为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其次,建立JMI的协调机制;节点企业合作关系是实施JMI成败的关键,建立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双方的互相信任,信任度越该高,信息越透明,信息共享程度越高,JMI实施越有效。

(2)建立利益的分配和激励奖惩机制:正如亚当.斯密所言,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会容易得多了;因此激励可以使供应链节点之间诚意合作,树立整体的价值观;但在实施JMI的过程中,由于各节点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因此可能存在为实现起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欺诈行为,即存在败德行为(Moral Hazard)问题,因此也需要基于惩罚的约束机制,来有效防止节点企业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

(3)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建立:建筑业供应链的内部结构复杂,各节点企业相互依赖,JMI的效率取决于节点企业的协同行为,而信息及其有效传递是JMI运行的基础;因此应该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GPS和电子数据交换(EDI)集成起来,充分利用Internet优势,实现信息快速、准确的共享。

(4)JMI模式的选择:传统的建筑业库存模式是各个节点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单独建立库存,而JMI要求各节点企业所需材料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原材料库的统一化、集成化库存模式;其重点是节点企业根据JMI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预测施工材料需求,保持合理的库存,既满足施工进度需求,又避免了各节点企业各自为政的库存模式,从而能有效的提高库存的利用率。

四、结论

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供应链;建筑材料供应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03-03

1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今后2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也将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和中部崛起、生态恢复等将成为我国基本建设的长期战略取向,这些必将为我国建筑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各大建筑承包商进入国内建筑市场,无疑将在新的态势和局面下更为加剧国内建筑业的竞争和淘汰,国内建筑业承包商缺乏与国外承包商在同一环境下竞争的实践和经验,面临了挑战。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更多的学者和专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SCM在制造业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受到建筑领域许多学者和机构的关注。为了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国内外众多学者试图将制造领域的先进的、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建筑业中,从而形成了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热点,根据建筑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建筑供应链是指以业主对建筑项目要求为目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开始,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融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维护等阶段,直至改建扩建,最后拆除的这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功能性网链结构。考虑建筑业现行的运行机制和CSCM的操作性,从施工企业的角度,给出一种狭义的建筑供应链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从业主有效需求出发,以承包商为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材料供应商、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分包商、设计商和业主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建设网络。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是供应链协调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还是实行传统的粗放式方法,还是在一些小商小贩处选择一些建筑材料,根本不去考虑材料的各项指标,难怪现在的建筑工程质量频频出现问题呢?我们都听说过中国这样一句俗语:“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再好的施工技术如果没有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的质量也难以保证。由于材料供应方面的差错造成工程不能如期完成、质量低劣等严重问题的情况并不鲜见,且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建筑施工企业要谋求长足的发展,必然要整合供应链。在供应链管理下,无论在材料质量、交货期还是成本上,建筑施工企业对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要求都越来越高。材料供应商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还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整个流程,并最终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地位。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供应商,成为供应链管理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商评价选择情况,提出了建立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与各种常用供应商选择方法。

2 建立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地选择材料供应商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我国建施工筑企业的特点,本文提出供应链环境下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设计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供应链节点上各材料供应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从中找出最适合加入供应链的供应商单位,并为改善供应链管理提供工具,最终增强整个建筑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2.2 科学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通过评价指标能公正、客观、全面、科学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所建立的各项评价指标,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也有利于材料供应商通过自身的评价指标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比较,挖掘本企业竞争潜力。

2.3 系统全面简洁原则

指标体系应该能够系统地、完整地、多角度地反映作为建筑供应链节点的材料供应商的综合竞争能力,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竞争力和潜在的竞争力。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由于材料供应商评价涉及的因素很多,要特别注意一些主要因素既不要遗漏也不要重复,各评价指标之间,应尽可能避免显而易见的包含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在处理方法上尽可能的将之弱化及消除,保证对供应商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地评价,使得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为构建供应链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灵活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指标体系要能科学地反映材料供应商的实际情况,适中实用。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将使评价的注意力不能体现整体;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过粗又不能反映材料供应商的实际水平。

2.5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评价建筑供应企业的竞争力时应综合考虑影响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具有清晰的要领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2.6 动态可扩展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反映材料供应商在未来的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必然会对材料供应商提出新的要求。指标要能够体现材料供应商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由于市场机遇的不断变化,建筑供应链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以及对不同材料供应商具有的核心优势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材料供应商的评价标准应有所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指标体系进行快速调整。

3 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在上述原则下,综合国内外有关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供应链环境下建筑材料供应商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4 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方法

有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就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选择出最佳的供应商,本文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将常用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以及各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等梳理如下,以便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方法选择出最佳合作的供应商。

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方法包括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成本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评分法等。

(1)直观判断法:通过调查、征询意见、综合分析和判断来选择供应商,主要是倾听和采纳有经验的采购人员意见,或者直接由采购人员凭经验做出判断。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采购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具有可靠性。当采购数量巨大、供应商较多,并且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法来选择适当的供应商。

(2)招标方法:竞争性强,企业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以获得供应条件有利的、便宜而适用的物资。但招标法手续较繁杂,时间长,不能适应紧急订购的需要;订购机动性差,有时订购者对投标者了解不够,双方未能充分协商,造成货不对路或不能按时到货。

(3)协商选择法:如果供货方较多、企业难以抉择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协商选择的方法。与招标法相比,协商方法由于供需双方能充分协商,在材料质量、交货日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较有保证。但由于选择范围有限,不一定能得到价格最合理、供应条件最有利的供应商来源。当采购时间紧迫、投标单位少、竞争程度小,订购物资规格和技术条件复杂时,协商选择方法比较比招标法更为合适。而且该方法也容易受到采购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具有可靠性。

(4)成本法:是用来解决单一产品采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操作步骤是先计算比较所有能够满足产品要求的供应商的采购成本(一般由采购价格、采购费用和运输费用等费用构成),然后选择成本低的供应商。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帮助采购商在决策时从整体考虑采购成本,不单单考虑产品价格,进而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5)人工神经网络法:可再现评价专家的经验、知识和直觉思维,从而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效结合,也可以较好的保证供应商综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但是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复杂,不易掌握,一般不利于企业应用。

(6)层次分析法:是将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多目标评价选择方法。有利于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减少了传统供应商评价中过多的主观性,让评价者给出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等级,可靠性高、误差小,简单易行,可明显地提高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效率。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则在于遇到因素众多、规模较大的问题,判断矩阵往往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难于进一步对其分组。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7)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非参数的新的系统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相同类型单位的有效性评价。利用DEA模型借助Frontier Analyst软件可以对多个供应商的多个指标进行评价,从而选出相对有效的供应商,淘汰相对无效的供应商,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DEA模型不设定各个属性的权重,不仅可以选择出相对有效地供应商,而且能够对相对无效的供应商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是DEA模型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不足,DEA只是给出了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但是并不能够对各个决策单元进行全排序,有时会同时出现多个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因此要想对决策单元进行完全的排序,就需要借助于其他的科学工具。

(8)综合评分法: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综合评分法具有更科学、更量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引入权值的概念,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②有利于发挥评价专家的作用。③有效防止低价的不正当竞争。缺点:①评价因素及权值难以合理界定,用户往往希望产品性能占较高权值,财政部门往往希望价格占较高权值,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更为不易。②评价专家不适应。由于专家组成员属临时抽调性质,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充分熟悉被评项目资料,全面正确掌握评价因素及其权值,有一定的困难。③赋予了评委较大的权力,由于评委的业务水平不尽相同,如果对评委没有有效的约束,就有可能出现“人情分”。

总之,选择供应商的方法有很多种,供应商选择方法有结合应用的趋势,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如果能够将评价方法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将会更有效地对供应商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从而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在此建议采用基于DEA/AHP的两阶段评价法,将DEA和AHP算法融合,建立两阶段评估模型。第一阶段计算两两实体构成的输入输出系统有效系数;第二阶段对这些有效系数构成的AHP判断矩阵,计算各个实体的全排序值。这种综合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了AHP方法和DEA方法的优点,避免了人为设定AHP判断矩阵的主观性和随意性,DEA不能在一个尺度上全排序的缺点。

5 结束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建筑业内竞争的激烈,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供应链中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早已演化成一种相互依存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选择的是否合理、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对于建筑材料的采购与其他材料采购存在明显差异和不可替代性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显得尤为突出。于是,本文提出了科学建立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原则,以及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列举了供应商的多种评价选择方法,并提出了基于两阶段的评价方法更适合于建筑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从而获得较为科学合理的供应商排序,选出最佳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挺,谢京辰.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CSCM)应用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2).

[2]刘铮.基于SCM的建筑材料供应商评价模型及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索永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陈启杰,齐菲.供应商选择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5).

[5]马帅宾,龙勤.基于DEA模型对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的研究[J].经营与管理,2009.

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建筑企业;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69-04

1 建设供应链内涵分析

供应链管理(SCM)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在制造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将制造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所有参与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等)以制造商为核心,通过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与控制,以达到将客户所需的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使企业的绩效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了库存,减少了浪费,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成本的降低。

建筑业不同于制造业,是一个劳务密集型产业,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呈现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匀性等特点,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形体庞大、建造周期长等特点。与普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的生产程序复杂,参与单位众多,一个建筑的产生要经过可行性分析、立项、审批、设计、施工、交验及维护等许多环节,整个建造过程中不仅有业主、设计院、咨询公司的参与,而且还涉及到政府部门、银行及保险公司。用户(即业主)不仅要指导和确定产品的设计方案,而且要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往往是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承担的,施工单位又按专业划分将工程进行分解分包,由专业分包商承包,这就要求建筑企业有很高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其生产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为雇主服务的意识,所以建筑产品成本的30%消耗在管理和协调等非增值环节,SCM的核心就是以业主的需求为中心,联合供应链上其他优势企业,集成各企业的优势资源,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以达到多赢的目的。

SCM倡导供应链上下游集成化、协同化的双赢战略管理思想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使其受到了建设领域很多学者和组织的关注,有人认为将SCM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建设领域很可能成为继合作伙伴管理模式之后最佳的建设管理模式,并将在建设领域的SCM管理模式称为建设供应链管理(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CSCM)。本文基于SCM的基本原理,结合建筑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建筑施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施工总承包为项目运作模式,从两个层面给出CSCM的定义如下:

企业经营层面的CSCM:指建筑企业从业主的有效需求出发,在占有最关键的优势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快速配置企业内外的人、材、物等各种资源,将与潜在项目有关的经验、技术、管理、经营过程、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因素统筹考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通过企业内部集成以及企业间动态联盟的组建来捕捉市场机遇、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高效、充分地利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资源,赢得市场竞争的一种管理模式。

项目运作层面的CSCM:指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业主的实际需求为中心,以施工总承包商的全面管理为基础,采取业主、设计商、承包商、供应商以及监理公司之间协作共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的项目运作模式。

企业层面的供应链管理注重企业间的长期战略合作,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项目层面的供应链管理注重于项目的具体运作和各参与方的协调,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这两个层面的管理又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企业供应链实际上是营销供应链,供应链上节点企业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围绕业主进行市场营销,其结果是获得项目的承包权,其过程是一个以业主为核心的营销过程;而项目供应链实际是建筑企业生产供应链,在营销成功的前提下,总承包上组织已经在营销过程中选定的各主要合作伙伴进行项目的施工生产,其结果为各企业的运行提供利润,为各自营销工作提供经验积累和业绩支持,其过程是一个以总包商为核心的生产过程。

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看,整个供应链以业主为界面分为潜在供应链和在施项目供应链,也就是营销供应链和生产供应链。营销链是由多个顾客定购预期引发并运行的,生产链是由一个顾客订购启动的。建设营销链 (Construction Marketing Chain,CMC)是指建筑企业在中标前,为求得市场竞争优势而以预测或预期的多个业主为最终顾客,为满足其需求或要求,与供应商(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劳务分包商)和潜在的分包商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营销过程。建设生产链(Construction ProcedureChain,CPC)是指建筑企业中标后,为求得项目的最优效果、业主的最大满意,为了有效控制以项目为动力源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成供应链上优势资源进行的生产运作过程。

建设供应链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效果。SCM在建筑业的应用为推进建筑业全行业范围的改革,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进建设绩效,也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一种先进、适用、有效的建筑管理模式。

2 供应链对营销管理的影响

从建设供应链角度看,市场营销就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与生产链一起组成了整条建设供应链。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运作是一种有效的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因此,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营销管理过程。供应链一体化对营销管理的影响表现在:

2.1 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消费的日益感性化,顾客已不满足大众化的同类消费了,个性化消费已渐渐成为潮流: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方便性获得、即时性享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仍然坚持有距离的营销模式,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企业应站在客户的立场,按照客户的需求,用客户的眼光看待生产经营,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有机整合,合理分配,有序运作,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

品和服务,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知晓制造过程,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交付,顾客消费培训,顾客抱怨的及时响应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

2.2 异业结盟,协同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传统的企业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自建网络,自产自销,自给自足。供应链一体化顾客服务策略倡导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分散生产”或“外包生产”,企业从事自己具有竞争力而且附加值较高的核心业务,而把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外包给世界范围的最可能的地方生产,其结果是它只抓住了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而把非核心的业务分包给全球在此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制造。因此它们不仅愿意与供应链中的企业结盟,而且也愿意与供应链之外的非同业结盟,组成异业同盟,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分散优势为整体优势,从而按照顾客的喜好来定制产品以满足顾客的特定需要,这就是企业基于供应链的顾客服务。

2.3 品牌资源、设计资源、制造资源和渠道资源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要素

在供应链环境下,营销的重点不是模式单一的“推销”了,而是弥补企业与顾客在时间、空间、信息、消费观念、供需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和服务顾客消费,或根据顾客需要提供相对个性化服务,因为企业与顾客的差异越小,与顾客的距离越近,市场的主动权越大,企业的竞争力越强。这样,品牌资源、设计资源、制造资源和渠道资源成为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的核心四要素。

在这四个核心要素的关系中,设计是一种创新,任何一个成功的现代工业设计都须包容顾客需求定位、外观品牌形象、内部结构布局,外部功能适应顾客需要,生产制造资源合理调配,营销策略的实施等因素,因此它是源于顾客,服务于顾客的一种生产创新、营销创新的综合活动;营销渠道是一种资源,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面向市场,面向顾客的共用平台,渠道资源短缺会导致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不能与顾客建立直接通路;制造资源是使品牌资源和设计资源变成顾客愿望所及的产品的关键,也是渠道资源的承载之物。品牌是顾客的认知识别系统,是企业资源和信誉的保证,是企业与顾客交流的语言:任何一个品牌的产品营销都是设计资源、制造资源和渠道资源的有机整合的结果。

2.4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起来的高效的专业化供应链能够使企业通过电话、网络、顾客关系管理系统以及面对面的接触和顾客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支持渠道,同时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的知道公司所需零件的数量、时间,从而大大减少了存货,避免了库存风险,降低了产品价格,使顾客得到实惠。建立面向顾客的、安全可靠的平台系统,使顾客能够方便、安全地与企业进行便捷即时沟通。优秀的信息平台系统可以在顾客一进入就能够很快地辨别其身份和需求,通过设立网上自我故障排除和技术支持信箱等服务,让顾客能够通过网络便捷的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快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传统营销组合理论分析

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理论主要经历了4Ps-4Cs-4Rs三个阶段,即JeromeMc-Carthy的4Ps,Robeff Lauterborn的4Cs,Don F.Schultz的4Rs。

4Ps即Product(产品)、Price (价格)、Place(地点,即分销,或渠道)和Promo-tion(促销),在4Ps营销组合模式中,生产者是整个营销活动的推动者,企业生产与销售决策,都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并根据这种预测来组织整个企业的生产与营销活动。

4Cs即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这种营销模式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的,属于“需求导向型”营销,因此专注于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偏好的定制营销模式应运而生。

4Rs即Relevance(关联)、Response(反应)、Relationships(关系)、Returns(回报),这时抢占市场的关键己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责任,从顾客变成用户,从管理营销组合变成管理和顾客的互动关系。

4Ps、4Cs、4Rs不是取代关系而是完善、发展的关系,由于企业性质、层次不同,所遇到的情况千差万别,市场、企业营销还处于发展之中,所以至少在一个时期内,4Ps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4Cs也是很有价值的理论和思路,4Rs不是取代4Ps、4Cs,而是在4Ps、4Cs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市场营销经典理论的基石。目前市场营销领域比较前沿的营销理论,如定制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等都是在此基石上衍生发展而来的。

对于建筑施工这个特殊的行业,从制造业研究衍生出来的经典营销理论显然不能完全适用建筑营销的需要。建筑产品是由设计单位根据业主对建筑形象和功能的要求特殊设计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产品的影响力较小,而且建筑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小,对于普通的促销手段不太敏感,因而基于“产品导向”型的4Ps理论与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需求偏差较大。而基于“顾客需求导向”的4Cs理论显然较4Ps前进了一大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业主提供便利,并且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以提高业主满意度,这对于建筑企业还是不够的,建筑企业处于激励市场竞争中,仅仅满足业主的需求是不够的,还更多地注意到了竞争对手,冷静分析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而且建筑产品的生产需要集成大量的资源,不能只关注上游的业主。4Rs较4Ps、4Cs更加符合目前的市场状况,更加贴近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需求,但是4Rs同样只关注与业主的关系,而忽略了与下游供应商的关系,注重外部资源的利用,而忽略了企业自身能力的培养。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将4Ps、4Cs、4Rs应用到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其各自优点和适用于建筑企业的方面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供应链管理适应建筑企业发展和营销管理创新的需求,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因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盟主,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基本动作模式,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销售商、供应商、制造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络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营销管理过程,通过供应链一体化

的协调互动、资源优化配置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来降低顾客成本,使整个供应链围绕顾客提供增值服务,因此供应链运作是一种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管理营销渠道、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营销组合策略的在建筑企业不足,从而形成带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市场营销模式。

4 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模式

在供应链环境下,建筑企业营销的重点不是模式单一的“投标”了,而是与业主、设计单位、供应商及分包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协同营销供应链,利用供应链的优势资源弥补企业与目标业主在时间、空间、信息、消费观念、供需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和服务业主的投资建设,或根据业主的需要和对手的情况提供相对个性化服务,因为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与业主的差异越小,与业主的距离越近,市场的主动权越大,企业的竞争力越强。这样,关系(Relationship)、成本(Cost)、服务(Service)和品牌(Brand)成为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核心四要素,也形成了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基本框架体系。由建设供应链的内涵分析可知,我们得出建设供应链由建设营销链和建设生产链组成,那么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则简称建设营销链,建设营销链管理(Construction MarketingChain Management,CMCM)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CMCM框架图可以看出,关系、成本、服务、品牌共同组成了CMCM的核心,也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进行市场和竞争对手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具备的四个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战略部署提供依据,进而形成了市场营销策略和资源整合方案。当然,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CM-CM同样要在信息支撑系统地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也属于营销资源整合的一部分。

关系、成本、服务、品牌这四个核心要素在CMCM框架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他们各自的内涵有什么呢,笔者认为:

关系(Relationship),即渠道,它不仅在4Ps、4Cs、4Rs中都有体现,而且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建筑营销链组合策略中处于最重要首位。关系是一种资源,是设计商、承包商、供应商等面向市场,面向业主的共用平台,关系资源短缺会导致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不能与业主建立直接通路。这里的关系既不是4Ps中的“Place”,也不是4Rs中的“Relationship”,而是SCM合作伙伴关系的体现,既有与业主的客户关系,又有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既纵向的一体化的合作思想,又有横向一体化的联盟策略,从而有效地弥补了经典营销策略组合对于“关系”理解的不足。关系的管理就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关系资源,形成市场营销的合力,来提高企业市场反应的速度,从而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共同赢得市场,它不仅包括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也包括关系的评估与改进。

成本(Cost),由于建筑产品投资巨大,一直是业主最为关注的对象,希望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造价,而建筑企业要实现它自身的利益,这样就形成了价格上的博弈,促使工程招投标体系的出现,从而使建筑企业过多的关注投标,而忽视的营销的其它方面。这里的成本不单是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者说4Ps中的Price(价格),而是接近于4Cs的“Cost”,它不仅包括建筑企业的建筑安装成本、业主的预算投资成本,同时也意味着建筑产品定价的理想情况,应该是既低于业主的心理价格,亦能够让企业有所盈利。而建设供应链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工程成本,通过对合作伙伴的协调互动、资源优化及先进技术的应用消除供应链每个环节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无效流动与浪费,从而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满足业主投资估算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盈利,使供应链各方利益达到平衡。

服务(service),建筑企业没有工厂,无须销售,而是以业主提供的资金调动资源来进行工程建设,确切的说建筑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企业可以为业主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成功营销的关键。“服务”的思想在4Cs和4Rs中都有体现,Convenience(便利)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购买和使用的便利,Response(反应)要求企业对于顾客的需求及时答复和迅速做出反应,CMCM通过异业结盟、协同服务,使供应链的所有企业为业主服务,比如由设计单位协助业主前期的工作,供应商负责相关产品的使用及维修工作,这样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的服务延伸策略无疑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商机。同时服务也表明了一个建筑企业自身的优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为业主提供服务,同时为供应链上其它企业市场营销贡献自己力量。

品牌(Brand),是业主的认知识别系统,是企业与业主交流的语言,是企业资源和信誉的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任何一个建筑品牌营销都是企业在关系、成本、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的结果。品牌是4Ps、4Cs、4Rs所忽略的一个方面,也是建筑企业管理长期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它对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为建筑产品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包工头”和“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使得业主在选择承包商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品牌。

建设营销链的这四要素是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不可或缺的,构成了建筑企业营销的组合策略。建筑企业营销管理就是要对这四个核心要素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有机整合,合理分配,有序运作,为业主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