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16-01
本文具体研究了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使学生在科学的策略中有效的预习,为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借鉴。
1.将预习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预习是使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对新课教学内容先进行了解,初中数学预习能使学生预先了解和认识教学知识,并发现教学知识中的难点,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可见数学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学生对课前预习缺乏意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应将预习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后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不得不主动预习,这一定程度加强了学生对数学预习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例如,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学之前,教师将对该内容的预习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使学生课下自主预习,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预习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预习中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数与负数的区别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当预习到正负数的运算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学生将这些困难带到课堂,在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时,学生着重对正负数的加减运算进行了解,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2.坚持预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预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作业加强学生的预习意识,使学生坚持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坚持将数学预习作为作业布置下去,但初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强,在学习中还存在一定的惰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习的坚持,而单凭布置作业无法有效的使学生进行预习,因此需要教师在作业布置之后还要按时对预习效果进行抽查,在抽查过程中教师要对预习效果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预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耐心指导,使其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2]。以此监督学生将预习长期进行下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通过预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科学合理的设计预习作业内容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预习兴趣和预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内容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但要注意对于一难度较大的数学预习内容,教师要对预习作业进行拓展,将预习内容与生活元素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灵活的预习方式有效的预习。例如,初中数学《轴对称》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预习作业内容,教师将常见的扇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一些轴对称图形设计为预习内容,使学生课下按照教学内容的提示,分别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将生活常见图形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预习,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4.对预习作业进行有效评价
作业完成效果和学生对预习的热情都和教师的评价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数学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有效的评价,评价要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可考核,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评价时教师首先要对认真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对完成作业具有荣誉感,教师还要对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给予鼓励,以此激励学生在预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预习效果较差或者没有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教师要了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客服预习中的困难,同时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其充满信心加入到认真预习的学生队伍中。
5.师生互动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预习方法完成预习作业,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带到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将问题分享和教师还有其他同学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提出、探讨、解决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有效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和蔼可亲的形象,使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融洽[3]。
将初中数学预习设置成作业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同时教师科学合理的设置预习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结合起来进行预习,充分的提高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学生在预习中对数学教学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并在教学课堂和教师共同解决了预习中的问题,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利前提。
参考文献:
[1] 陈益琴,郁云翔.初中数学中基于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3(17)
一、突出重点,注意练习的针对性
练习设计要突出重点,要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第五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为0。由此可见练习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
那么,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二、梯度不同,重视练习的阶段性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有模仿、熟练、应用和创造四个阶段。练习内容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思考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第一阶段: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第二阶段: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B,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纵坐标为1,点C的坐标为(2,0)。求反比例函数和直线BC的解析式。第三阶段:根据上一题,求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第四阶段:求AOB的面积。
三、纵横联系,考虑练习的系统性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练习内容要考虑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使学生新掌握的知识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把新旧知识连成一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习题能力。
四、因材施教,注重练习的层次性
重点是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分式的乘除运算”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形式多样,体现练习的灵活性
设计课堂练习应该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和动脑,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接受知识。例如教学计算内容时,让学生多进行口算训练;教学几何知识时,让学生多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教学应用题时,让学生多动脑、进行选择条件、补充问题和自编应用题等训练;在概念教学中应多进行判断、搭配、改错等形式的练习。同时还要紧扣教学大纲,注意练习的原则性,统筹兼顾;注意练习的整体性,合理安排;注意练习的时间性和综合性,做到融会贯通。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
六、激发兴趣,挖掘练习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难度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目前,初中数学传统数学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单一,无新意,主要以重复的、封闭的、机械的练习方式达成知识巩固的目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能力、创造力、学习兴趣等很难获得发展。数学作业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逐渐沦为应试的工具。新课改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改变过去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科学认识和分析数学作业,在新理念下优化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发展性作业中感受数学的精神、思想,掌握数学的方法,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最佳措施之一,也是轻负高效的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初中发展性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数学作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心情和学习效果,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体体验、习得的过程,同样,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也应是作业的主体,学生对作业的目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无不影响着作业的功能。教师应当把数学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延续到作业环节中,不仅要考虑本阶段、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面对作业时不是敷衍了事的态度或者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
2、发展性原则。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作业的设计应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打破传统封闭式的作业形式,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基本功和创新能力。
3、差异性原则。每一个孩子如同树上的叶子一样各不相同,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高低优劣之分,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遵循差异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易适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数学作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开发,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二、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类型的设计
1、注重基础型作业设计,巩固学生的双基。无论是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都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对数学这门学科就要求学生首先应掌握基本概念和数学思想。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设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巩固学生的双基。
例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以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巩固型:
观察下列各式,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6+2=8;(2)x+7;(3)4x2+2=6;(4)xy=8;(5)9x-2=x;(6)x-8=5.
2、注重探究型作业设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设计合理的数学探究型作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设计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时,教师要注重探究型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的资料,处理、筛选、加工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通过平台在小组内交流或由教师总结,获得资源共享。
3、注重合作型作业设计,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在进行初中数学发展性作?I设计时,要注重合作型作业设计,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把此次作业的过程整理成文,并通过网络在小组内交流或由教师总结评价。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学生的交流合作,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方法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方法。现实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而忽视对作业练习的系统设计;或者在布置和完成作业的方法上安排不合理,只按部就班地布置课后作业,忽视课前和课堂的作业设计;或者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只注重“量”而忽视“效”等。这种枯燥单一缺乏趣味性的作业,学生会懒洋洋地应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作业练习的效果。教师不务实的作业布置导致学生不务实的作业练习,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把作业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和把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使教学与练习相互促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作业开放化――让学生互相布置作业
根据多年的教学,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对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完成困难较大,自己不会又缺乏向老师请教的勇气,有的学困生一开始还向同学寻求帮助,但时间长了又觉得不好意思,难为情,因此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抄作业,或者潦草完成作业,长期下去,慢慢地他们会害怕做作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困生,很难转化。对此,我改变了普通的布置作业方式,要求他们结合课堂内容和根据自己的能力互相布置作业,可以选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编的,还可以是同学之间互相命的题目,每次作业数量不多,三两道题即可,做好的作业可以交我面批。没想到,他们都非常乐意完成,三三两两互相布置,个个都当起了小老师,兴趣非常浓厚,并且主动将作业交我面批。慢慢地作业质量逐步提高了,更可喜的是,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有的学生为了给同学布置作业居然在家里给我打电话寻求帮助,可见,这样的做法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差异化――布置多层次的作业
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能力都不同,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每天要求全班几十名学生做同样的题,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照顾到所有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作业应有梯度,体现多层次性,如:优等生可以布置课外探索性题目,中等生布置课本问题解决题目,后进生可以布置课本基础练习,这样,努力使初中阶段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完成作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从而乐于学习。
三、作业多样化,布置合作交流作业
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仅用于课堂教学,还适用于课后作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合作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地获取知识。如,在七年级学习正方体的截面形状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合作交流的作业,要求课余四人一组探讨截面形状。这次作业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找到了正方体所有的截面形状,之后,我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了奖励,更加激励了他们交流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四、作业生活化,布置实践操作作业
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到的知识往往比老师课堂教授的要牢靠的多。课堂教授的知识往往过于理性化,如果没有感性的参照物,学生很难理解,把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实物结合起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在学习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物高这一节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测量教室外边一棵大树的高度,学生分小组测量完成。听完作业以后,学生哗然,个个摩拳擦掌,从他们脸上我看得出,他们很喜欢这样的作业。不出我所料,课后他们自发组成小组测量计算,我惊喜地发现,这次活动连班上典型的学困生都积极参与……这次作业,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作业都高效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自己身边的“数学”,学生在操作思考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课后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想教学得到应有的实效,应该在作业设计上做“文章”,设计符合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实际的多样化作业,做到人人兼顾,疏密有度,把学生从传统枯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体现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让学生通过作业轻松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数学的“美”,使他们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姜志明.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2(6).
[2]韩华丽.让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飞扬[J].学知报,2012(2).
关键词:中学数学;作业;创新;素质教育;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05-02
一、背景
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这种“一刀切”的数学作业布置存在诸多弊病。弊病一,根据教材布置数学作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弊病二,学生完成布置的数学作业有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效率高;基础弱的学生,则疲于应付。弊病三,数学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一个数学教师每天要花去很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弊病四,学生订正教师批改过的数学作业后,可能还会出现反复现象。有时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批改数学作业常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画出错误,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部分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
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单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模式,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结合、学生乐于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作业模式。如今,学生的数学作业趋向于程序化、机械化,统一的课后练习让学生涉及的题量较少,需要在课外进行补充与练习。课外的练习固然好,但由于学生的精力有限,无法把众多课外练习中的好题选出来进行交流沟通。“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活动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数学作业创新模式,能起到这个作用。
二、创意
“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备课组的成果,整合备课组教师的智慧,精心备课、精选题目,从课前预习数学作业、课堂数学作业、课后数学作业三方面进行分层布置,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结合学生情况,探索新的数学作业方式,形成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人文化的新型数学作业形式。“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模式,解决了学生数学作业中的规范问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程序
“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活动分三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第一阶段:建立学生个人数学作业档案
(1)进行分层:1)学生分层:智优生、中等生、学困生;2)题目分层:落实双基与提高能力。
(2)建立病历卡:根据所精选的分层题目,以解答题为主要形式,因不同学生而设计数学作业。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做的题目,每个人建立自己的病历卡。病历卡设计内容包括:时间、作业内容、第几题、原题、错例分析。
(3)纠正性数学作业:根据病例卡每名学生设计各自的纠正性数学作业。1)从学生角度:学生自己查找书本及课外书籍或配套练习册等,针对病历卡中的错题类型,找同类题型进行纠错性练习。2)从教师角度:教师根据学生的病例卡进行专家会诊,有针对性地选题或编题,进行针对性的纠错训练。
(4)反馈评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要将错题再现,进行纠正测试,了解学生是否对同类型的数学作业和知识点已掌握扎实。本阶段数学作业是双向数学作业,以学生为本,因需而定。每节课以数学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明确重难点,形成第一次数学作业。教师再根据课堂数学作业情况布置分层数学作业,由此产生第二次数学作业:纠错性数学作业。当纠错性数学作业完成好后由课代表检查、教师检查、评价与建议,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2. 第二阶段:课堂引导数学作业
突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归一”的思想。在学生个人数学作业档案的基础上,针对学优生与中等生进行分层引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如“一题多解”的训练,能够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因此,对于“一题多解”的训练,要求学生对同一道题目最好能有多种解法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3. 第三阶段:非常“5+1”自主数学作业
(1)鼓励学生自主组题。自主组题、自主讲题,能够培养学生在做题时对题目类别的审视能力,学会先区分、再解题,对题目之间的联系更加明确,做到举一反三。数学题目并不是孤立的,很多题目其实在本质上是可以归到一起的。由于平时学生只是做题,很少去思考题目的内在联系,所以很难发现。如果学生通过自己对题目的整理与思考,再加上教师的帮助,就可以养成这拥囊恢趾孟肮撸壕退愣西再多,只要分门别类地安排好了,找起来就会很方便、很容易。这种方式,是每名同学通过简单的15分钟的筛选工作,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到一周来大家学习内容中课外习题的精选。这项工作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可能达成的,但是全班同学一起来做筛选,这些精题、好题就不会成为漏网之鱼,而能够被一网打尽。这个活动分两个部分:“5”即是从周一到周五这五天的关于上课内容的配套课外数学作业,题量酌情控制在15分钟~25分钟完成,意义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温习当天所学内容。其中周六的一天作为前五天的一个总结,对五天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以巩固,增加其所占比重,提高对这一难点的关注度。“1”即是在周日对前六天的数学作业进行整理、筛选,把其中错误的题目、在课内数学作业中没出现过的题目、有创新思路的题目都挑选出来进行整合,形成一张完整的一周学习内容的复习小卷。整张小卷的量控制在能够在20分钟左右完成,约等于5个~7个填空,2个~3个简答。出题者对于小卷的答案应有一定的了解,周一与教师交流讨论。本阶段操作要点:教师在周一收齐全班整理的小卷,并按照班内学生成绩区间分好,对所有小卷进行评估,对分类进行微调。同时,与个别学生交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在其小卷该题处做上记号。在自习课上,按照成绩区分分发小卷,让学生进行解答,20分钟后进行交流。交流以学生提问为主,按小组依次举手提出自己所做小卷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出题人讲解解题方法,教师可进行适当补充,但要以出题的学生为主。最后,对做记号的几道有代表性的课外题进行全班讨论,共同解决。
(2)“一帮一”结对辅导。事先安排好结对工作,辅导的学生做小老师,结合第一阶段被辅导学生的病历卡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一帮一”结对辅导提高了被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同时对学优生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知识与巩固知识的过程。这种形式既增强了学优生乐于助人的意识,同时接受帮助的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辅导,也近距离地学习到他人的学习方法,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四、效果与评估
“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活动效果显著,其中学生对自我组题表现出的兴趣超过预期,交流与讲解也很积极,但是在知识点把握上还需要进行指导扶持。教师在这一活动中也能够看到更多有用的题目,对扩充题库量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度、多层次的数学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自主选择数学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比如,在数学作业布置时,可以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几类数学作业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五、实践后的体会与反思
总之,“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自尊、自信的数学作业环境,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纠错中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师创新的信心和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中努力学习理论,不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创新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