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管理转型;制造企业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5],具有万物互联化、知识智能化、数据要素化特征[6]。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的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有效推动了GDP增长,数据资源成为驱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但仍存许多问题。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发达国家较弱,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根据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内涵,现代制造业应该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本质特征即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数字化[14],企业需对数字化工作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管控,利用物流和资金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因此加速高新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融合迫在眉睫,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4]。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要素

为了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我国制造企业全力推进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更加趋于网格模式,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转型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销售物流、产品创新等环节的应用进行[8]。这样企业就能改善客户体验、创新价值主张、提升组织效能。基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结合数字经济时代背景特点,企业管理转型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供应链管理,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快速的合作和交流的渠道,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供应链管理转型是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为基础,以最低的整体成本满足客户的同时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二是生产与研发,关键在于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客户管理关系中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体系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均应有相应的改善。三是客户关系管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关键。数据信息对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关系等起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以上三方面相互联系协调,为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同时业务流程重组不断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创新,则是对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保证[15]。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化的供应链平台成为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支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成熟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的链接、索引和交互等问题,实现了供应链不同环节的有机联合,供应链效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对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横向一体化、物流系统数字化等方面。第一,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等的支持。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需要利用大数据构建系统化的现代管理体系,搭建好信息供应链管理平台,以确保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促进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1]。第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为了追求资源整合往往采用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控制。数字经济时代横向一体化成为主导,企业只需抓住产品方向和市场这两个重点,及时整合外部资源响应市场即可。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完整贯穿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链条,链条上所有节点的企业都需同步、协调。因此供应链横向一体化程度也是影响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数字经济时代,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交错,物流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数字化程度对企业交易的完成度有重要影响。企业需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建立适配的物流系统,使全范围、全过程的物流活动能够实现纵深化的管理和协调。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研发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生产技术创新的同时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等也发生变化。第一,生产模式趋于模块化、柔性化。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客户管理关系中实施的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变化,单一批量的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企业的生产需适合于定制化产品的模块制造,生产模式逐渐柔性化。同时数字经济降低了企业的搜索、复制、溯源以及认证等相关成本,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模式优化中去[8]。第二,产品设计趋于版本化、迭代化。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用户识别、敏捷学习、迭代试错成为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重要能力[13]。迭代创新模式增加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多样性,也降低了资源禀赋约束[12]。迭代化的生产节奏有利于企业及时地适应供需两端的需求与发展,更加精确地感知新变化、把握新机遇。第三,研发模式趋于开放化、开源化。数字经济发展过程是全生态协力共进的发展,创新不只是部门内部的创新,更是整个生态的协力共进。企业需要不断综合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发掘跨界创新潜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凸显核心竞争力,拥有更多的选择、更稳定的系统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2]。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的业务流程中一项完整的工作会交交由不同的部门依次进行,信息传递路线较长,信息失真概率更大,导致组织内各部门交流、协调较为缓慢,生产效率与决策准确率较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涉及到组织结构和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第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具有复杂化、集权化等特征[3]。组织结构为适应精细化分工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等,逐渐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为了与业务流程相适配平台型经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16]。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企业环境快速变化、组织边界模糊化、组织创新多元化,网格制相对于科层制更具优势,也是数据驱动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规则和权力两方面。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行动者规则,行动依据不再是科层制中稳定的公式规则系统,而是由原来的经验规则变为数据规则,数据、信息技术、知识等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以数据信息及相关技术为核心的规则体系[10]。开放的网络式管理模式和无边界的生态圈管理模式使得权力趋于分散,变得更加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同一组织内的不同层级之间信息高度透明,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权力越来越小,拥有大数据信息的大型平台组织和政府部门等成为权力集中地。第二,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主要作用是提高信息决策质量和速度、简化管理流程[7]。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支撑主要是作为流程再造规划管理工具从整体把握项目的规划、进度、预算、评估等;作为成本分析工具分析项目所需资源与成本;作为人事计划工具来进行人力资源相关分析;作为集成工具、编程工具等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相对应的,业务流程重组也对信息技术有较大影响,促使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不盲目接受,而是注重人工和信息技术的配合与协调,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支持。第三,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到技术,还涉及到人文因素。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深层的管理变革,原有企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将被重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企业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变革,需要在创新协同的文化引导下,以客户为中心,团结协作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整体氛围的引导与激励,调整员工的意识行为、价值观等,以实现企业业绩的提升[17]。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模式,使企业文化与业务流程重组过程相适应,两者相互交融,共同进步。同时数字经济背景下,智力价值不断提升,企业组织管理更趋于扁平化,权利也更加分散,企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养、态度等也需与之匹配[18]。第四,企业战略是业务流程的总纲领和指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实质上是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从业务流程出发挖掘企业潜能来进行战略构想[17]。传统制造企业需要结合数字经济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环境、市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进行更适配的调整。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转型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2篇

    1供应链规划

    如果在一个供应链中,所有的部分均具有同样的处理能力,则供应链的研究将失去意义,但是,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非常不幸的是极少有这种情况出现。由于不同部分的处理能力不同,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瓶颈就必然限制了整条供应链的物流能力,进而就影响了物流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在研究供应链规划过程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瓶装饮料的供应链问题,若饮料工厂的每周生产能力为760000瓶、包装能力为每周12000000瓶、物流最大运输能力为每周900000瓶,而仓库的处理能力为700000瓶,则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整个供应链的瓶颈就在于仓库的处理能力,如果不解决仓库的处理能力,生产越多就会越积压。[1]在供应链规划中,我们看到对于整条供应链的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随着对供应链需求的不断增长,整条供应链的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在需求的增长过程中,处理能力一直引领需求;另一种情况则是处理能力一直低于需求,在需求的刺激下不断扩展。这两种情况就构成了供应链的两种最为基本的调节能力。虽然也可能存在着处理能力与需求一直相当的情况,但是在物流实践过程中,这种情况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2供应链规划发展趋势

    随着历史进入21世纪,整个社会对于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因为决定着第三利润的源泉,因此,近年来已经被摆在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高度。供应链的规划也由原来的无序规划转变为整合上下游资源的规划。供应链规划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效率为出发点,以发挥专业能力为着手点,以提升供应链通过能力为主旨的趋势。供应链目前仍然表现为以市场订单作为拉动的,根据订单调整内外资源的规划模式。全程可视化管理与全部流程的高效衔接将成为供应链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实时管理与高效运作则一直是所有物流行业孜孜以求的终极物流发展目标。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企业做到了,其中之一就是沃尔玛,这也是支撑玛尔沃成为全球最大零售企业的一个不传之密。不同的物流管理企业的组织形态与管理因素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供应链管理存在着重大差异的原因,这也是物流行业难以迅速成长为真正做到实时管理与高效运作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沃尔玛的物流系统之所以能够达到实时高效,完全依赖于其先进的全数字化的供应链系统。全数字化的供应链系统突破了传统的非实时化的供应链系统的时间差、管理差、空间差等问题,使得业务数据交换更为迅速,企业、客户、供应商以及各衔接过程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数据供应链,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也更加快捷。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技术上实现全数字化的供应链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任何企业只要更新管理理念都可以快速实现全数字化的供应链系统。[2]

    3供应链规划对于物流管理的影响

    3.1供应链快速响应的智能化

    随着物流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以及竞争对手的不断进入物流市场,物流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内外的竞争压力。建立快速响应的智能化供应链对于任何物流企业都是势在必行的。快速响应的智能化供应链可以对于客户的需求进行最大化的动态响应,并能够迅速调整物流吞吐能力将物流效率提高至最大化。物流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物流输送特征,物流企业的货物输送虽然是一次性,但是,每一次的输送效率都会对其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任何延误都会有可能使得物流企业损失一部分客户。针对这种情况,物流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快速响应机制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客户需求与竞争危机。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已经不是资金雄厚就能够在竞争上居于有利地位的问题了,因为,对于任何客户而言关注的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成本,另一个方面是效率。可以是二者兼得,但是二者必居其一。对于快速响应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曾经有过一番高论。盖茨说,如果不能快速响应,那么微软公司距离倒闭仅有18个月的时间。对于物流企业,这番话也同样适用,任何失去快速响应的物流公司都有可能在18个月的时间内倒闭。[3]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反映到物流管理工作上就是非常显着的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快的供应链响应速度可以使得物流企业变得活力十足,不仅产生时间上的节约,而且也将大大降低物流总成本,从而为客户乃至全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益。由此可见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对于物流管理效率的影响之大。

    3.2供应链控制能力的信息强化

    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是物流企业通过迅速调动企业内外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的运量满足突发用户需求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越高,物流企业就越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供应链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良好控制以达成管理目标。供应链的信息强化是供应链实现高效控制的基础,信息强化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的EDI(电子数据交换),同时还要对物流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重组、优化、整合,该重组的环节重组、该优化的环节优化、该整合的环节整合,这样就可以让整个供应链重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4]信息强化是IT技术助力供应链与物流企业管理的最为重要的法宝之一,信息强化主要分为信息收集、信息交换、信息、信息管理等几个部分,信息收集与信息交换发生在货物流动的过程中,在货物流动的过程中,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实现EDI以后,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货流的传递,这在未实现EDI的物流企业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有时甚至更长。同时信息强化使得供应链可以将区域内的物流进行整合进而提高了范围效益,而信息强化的另一个作用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整个供应链内的运力整合,这就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规模效益。由此可见对于供应链的信息强化为物流企业带来的管理效率上的影响十分巨大。

    4结论

    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既实现了物流单一环节的效率,又提高了整个物流的工作效率,供应链控制能力的信息强化使得物流企业既可以实现范围效益,又能够兼顾规模效益。范围效益使得物流企业能够在有效范围内将同一目的地的货物进行快速整合,从而降低数据重复率与物流重复路途,而装运规模的扩大则使得物流企业可以满足客户突发的运量的需求。[5]供应链对于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影响十分巨大,并且这种影响还将长期存在下去,随着第三利润源泉的不断发掘,这种影响还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骆温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何炬.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机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9).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EPC;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18-02

1 引 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化、数字化的转变,企业运营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革,协同合作成为企业界的主旋律,企业早已融入企业群体当中来参与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正成为许多企业或组织运用的战略方法,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遇。

供应链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以及顾客在内,各环节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彼此相连,其所包含的功能有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营销、生产运作、分销、财务和客户服务等。供应链产生的价值为最终产品满足顾客的价值与满足顾客需求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有诸多方面值得优化,例如,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商品信息数据库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供应链各环节中的服务效率低下,售后难以保障;企业间因信息交流匮乏和交流不畅而产生放大的“牛鞭效应”,增加了无谓的库存成本及相关费用;供应链运输环节中运输效率不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等。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根本性地改变了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成为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工具,为供应链管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探讨和研究物联网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2 物联网概述

2.1 物联网概念及技术支撑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物品上的EPC标签进行扫描和解读,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的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既可读出信息,又可写入数据,数据携带量大并难以伪造,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采用一组代码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用另外一组数字来唯一标识单品。EPC物品识别模型功能的实现主要由EPC编码标准、EPC标签、解读器、Savant(神经网络软件)、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以及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PML)六方面组成。(见下图)

EPC物品识别模型图资料来源: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为主的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传感网络;二是通过现有的三网(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的传输网络;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它通过物联网与各行各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来实现行业的智能化管理。

2.2 我国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农林业、智能教育等。物联网的存在,使我们生活周边的物品都有可能实现智能化,通过无线网络我们便可实现对这些智能物品的对话和控制,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将得以提高。

我国已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瞄准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例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云浮市政府举行了协议签约仪式,将共同打造畜牧养殖物联网项目,这是国内首个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的项目;无锡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已建“感知中国”中心等。我国目前在传感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起步较早,标准化和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但不是最领先的,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需要克服,这主要有:高端技术缺乏,影响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信息安全难以保障;污染及能耗影响严重等。

3 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

3.1 物联网技术对各供应链环节的影响

(1)运输环节。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便能使管理者实时获取车辆行驶位置和状态,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及时调整运输策略和行车路线等;同时在车辆上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当货物入车时,数据采集器便可扫描到贴于货物上的EPC标签中的货物基本信息,并将采集信息同步传输到管理系统当中,当卸载货物时也同样扫描到出货的EPC标签信息,并同步到管理系统中,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获知在车货物的基本信息、货物数量,还可及早发现和预防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或被盗的事件。

(2)仓储环节。首先建立仓储数据库,将货物编码设为数据库信息主键。当货物入库时,预先为每一个入库的货物设置一个信息编码和储位码,并将基本信息写入货物上的EPC标签中,当货物入仓时,仓库门口的阅读器便可扫描货物基本信息和仓储信息,同时将采集信息更新到仓储数据库中,并根据要求将货物放入指定储位;当货物出库时,仓库管理员按照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出库单找到指定货物并将其运输出库,门口的阅读器读取货物上的EPC标签获取出库信息,同时将采集信息同步至数据库中,并将相应储位状态归置为零;此外,仓库管理员还可定期手持扫描设备对所有在库货物进行逐一扫描,通过无线网络将扫描信息与数据库中信息进行核对,返回盘点结果。通过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仓储利用率,利于减少库存,节约库存成本和相关费用,还使企业对库存货物了如指掌,在作订货和生产出售等决策时做到科学准确。

(3)生产环节。在生产线关键位置装备阅读器,监控工作点的情况,以便控制生产线的成品质量,当遇到突发状况时,读取的数据还可以给予提示和预警,方便操作工人及时应对。

(4)零售环节。通过对货架嵌入扫描器,可有效监控商品流动,并将商品流动信息同步更新到数据库中。通过对货品流动情况分析,对流动量大且库存不足的商品及时补货,对流动缓慢且库存相对充足的货品发出预警信息,以便管理者作出订货决策或是促销决策,由此不仅可以减少并合理利用库存,还能就积压货物及时作出应对决策减少损失。同时,对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对物品EPC标签的扫描,快速准确地获知商品的基本信息,通过公示的商品数据库减少不必要的搜寻时间,提高购买效率。

3.2 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性,从制造商、供应商到分销商、零售商甚至顾客,均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顾客对所购买商品信息准确了解,有效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还便于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零售商通过对商品流动性分析,作出适当的订货决策和营销手段,不仅减少了库存浪费和相应成本,还便于零售商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做好营销策略;分销商通过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和营销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库存情况,向供应商做出订货单,供应商也是如此向制造商提供订货单;制造商通过货物订单适时调整原材料库存和生产量,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整个供应链可视化的加大,使得“牛鞭效应”得以缓解,整体供应链价值增加。

3.3 物联网技术加快了企业信息自动化,实现了管理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之间、整个供应链环节间信息得以共享,使企业能有效整合其业务流程,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诸如库存管理、生产订单、配送路线优化、问题产品召回等问题都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及时优化处理,由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优化及其自动化智能化,使得企业人力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费用得以减少,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同时决策时间进一步缩短,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4 结 论

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是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是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的体现。物联网的兴起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技术瓶颈,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在企业应用范围上也有局限。这不仅需要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扶持,尽快完善物联网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企业放眼未来,及早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当中。

参考文献:

[1]陈荣秋.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8

[2]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12-14

[3]陈子侠,蒋长兵,陈达强.现代物流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98-100

[4]孙泽生,任志宇,阎换新.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2):126-130

[5]徐涛.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0(32):96-98

[6]朱哲学,吴昱南.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济,2010(9):36-37

[7]侯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39-41

[8]周敏,师源,徐祯炜,张华.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26):37-38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4篇

路径一:管理信息化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是从管理的数字化开始,现在很多企业实现了会计的数字化、财务的数字化,但这仅仅是企业数字化的一部分。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到行业信息化,发展到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生态链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还包括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价值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最常用的软件有PLA、SCM、ERP、CRM。未来产品价值变化有三大趋势:一是硬件创造的价值体现在软件,二是网络连接的价值转到云,三是商业模式从产品转向服务。

路径二:生产制造数字化

除了管理数字化,生产制造也要数字化。很多企业做了生产“智”造,但只是某一个环节。所谓的制造数字化指的是全过程的数字化,包括供应、质检、销售等等,并且应该是闭环的,通过实时的加工模式,将信息反馈到计算机系统。过去,很多企业有个数控机床就觉得很了不起,但实际上,数控机床只是按照既定计算模式进行生产制造,不会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的生产并不完全合理。日本的MAZAK智能机床配备了针对加工热变位、切削震动、机床干涉、主轴检测、维护保养、工作台动态平衡性及语音导航等智能化功能,可以自行监控机床运转状态并反馈,进而大幅提高机床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路径三:产品设计网络化

传统的设计周期很长,但是Toyota、Fiat和Nissan通过设计者和生产工程师快速共享数据,对不同设计部件及供应商的选择并仿真,使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减少了30%到50%。总理充分肯定了通过网络完成设计的做法,他曾说:“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了异地、多专业协同设计。光是参加设计的终端就有500多个,分布在十几个城市。参加设计的人数就更多了!这就是大企业创新,也体现了‘互联网+’的力量。”

路径四:生产加工智能化

现在国内的汽车厂无一例外均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一点我们和国外比没有太多的区别,但仅仅生产的智能化,并不能说明这个系统就是好的。德国的工业4.0不仅仅是生产车间的自动化,包含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三大主题。

路径五:生产个性化

在生产个性化上具有代表性的是青岛红领集团。它收集了两百万的服装版型和样式包括领型、袖型、口袋、衣片组合和工艺等。顾客可以在数据库中选择自己心仪的样式,下单定制,且七天就能拿到成品。青岛红领集团用工业化的流程生产个性化产品,成本只比传批量制造高10%,但回报至少是两倍以上。在今年的贵阳大数据会议期间,身上的”大数据西服“就是由青岛红领集团设计的。山东省最大的牛仔服装公司海思堡与红领集团合作,打造全球牛仔服定制柔性供应链平台,生产周期缩短2/3。

路径六:制造业服务化

IBM近年来收购云计算与管理软件公司,推出大数据分析平台,生产业已占70%。R&R发动机公司以绩效保证式合同供货,R&R负责对发动机在线监控、故障诊断和实时维修支持,航空公司能够根据双方协商认可的发动机单位飞行小时费用付费,它的市场占有率从5%提升到40%。GE在出厂的飞机引擎上装载传感器,精确检测飞机运行状况。目前GE物理产品的销售收入仅占30%,而保养服务占总收入的70%,主要利润在服务。在国内,也有这么一家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当全国都在为去产能而努力时,它却在努力提升产能。原因就在于该集团开发的i5智能数控机床,能够实现智能编程、智能诊断等,加上集团推出的零元购机、以租代售的,对机床按小时用量或加工量收费,使得客户生产人员减少10%到30%,材料利用率提高10%到15%,劳动生产力提高30%到50%,i5供不应求。

路径七:企业战略生态化

Apple公司利用iOS操作系统和Apple Store平台,承载几十万移动互联网应用,内容与终端捆绑,形成以iOS为核心的生态系统。马云强调:我做的不是生意,而是生态。阿里是数据公司,但建设的不是公司,而是社会化组织。也说:在全球信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所以说,现在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不是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之间在竞争,而是这个企业对整个生态链的控制能力和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大小处于何种地位,这个企业只有具备这方面的竞争力,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路径八:业务开发众包化

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不单是靠企业自身,还可以依靠外部力量。例如,GE的喷气式发动机托架设计就来自民间,基于3D打印设计工具,GE公司鼓励创客社区参与设计,从56个国家/地区将近700件设计作品中选出优胜者,设计质量比原来自己设计的重量减轻了85%。最终的优胜者是马来西亚的一位28岁年轻人。又如世界第一部众包汽车――Fiat Mio,全球超过17000参加者为设计和开发及商标贡献了11000件创意和方案,许多由志愿者提供。

纽约时报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都是纸质的,现在想电子化已经很难,报纸都发黄,用计算机扫描这些报纸,根本认不得这些词。那怎么办?纽约时报用照相机一个词一个词拍下来,并注明是哪一天、哪一版、哪个位置的词,贴在要上网词的后面。网民上网的时候认为后面也要输入,他就把它识别输入了。纽约时报130年存档的数字化工作在几个月内就由网民不知不觉完成了,网民也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纽约时报一分钱没有花。

现在菲亚特做汽车,优途是菲亚特有世界上第一台众包汽车,它发动全球17000多名创新者,为它设计创新方案,有1万多件创意方案,这两天在北京的机器人大会上很多创意收集的是机器人的成果展览。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 重组

一、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构成的电子网络环境下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从商务活动的角度分析,最完整、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电子商务开展的前提条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理论与实务的人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系列化、系统化电子工具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以商品贸易为中心的各种经济活动是电子商务的对象。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是商品生产供需关系的形象表达。

而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充分发展,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企业内部和相关企业的各个方面的管理。

二、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分析

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Arthur Anderson公司对互联网顾客的调查,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运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电子商务实践中,供应链经常被忽视或者未能很好地得到管理,结果导致许多公司由于较差的供应链管理业绩而失去顾客甚至倒闭。亚马逊公司就曾为其物流不畅付出过高昂的代价。从根本上说,缺少了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整也不可能实施。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新特点。(1)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其表现为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及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它使供应链具有了新的特点。(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结果是高效率。它可以扩大供应链管理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供应链管理中的差错等。(3)智能化。在供应链管理自动化的进程中,智能化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新特点。(4)柔性化。柔性化本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这就要求根据客户需求的多样性,灵活制定和实施供应链管理。(5)运作模式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转化成利润、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了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管理进入了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因而企业的供应链逐渐由“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运作。(6)横向一体化与联盟化。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的“纵向一体化”逐渐向“横向一体化”转变,使企业利用外部整个社会的资源来快速相应市场,而企业本身只做核心的业务,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紧密合作。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供应链联盟正在蓬勃兴起,它正在逐步替代企业集团和战略联盟的位置。

电子商务促使供应链重组。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出新特点,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促进作用和企业对重组效益的追求,迫使企业采取提高竞争力的新方法――对原有供应链进行重组。(1)业务流程重组(BPR)理论已经成为一个泛化的概念,一方面,它包括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另一方面,它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同样适用于企业之间。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与生存方式的首要途径。(2)与以往的市场竞争特点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面临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迫使企业进行供应链重组,以适应客户的需求。(3)电子商务的应用促使供应链重组。电子商务模式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它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起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大增加,信息流速加快,企业之间为保持业务过程的一致性和协同化运作,就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可以认为,供应链流程重组,是电子商务推动业务流程从企业内部流程重组向企业外部流程重组发展的结果。(4)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重组的效益。通过供应链的重组,可获得更加精细、敏捷、柔性的企业竞争优势,给整个供应链带来巨大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改进决策;提高市场地位;时间压缩;柔性提高;减少浪费;利润增加。供应链重组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供应链重组成为必然选择,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竞争。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实施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的实施原则:重点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最高领导层的参与和重视至关重要。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的实施步骤:成功实施供应链重组,可以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流程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竞争潜力。(1)从整体上把握供应链的重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工作流程设计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部门重组,而且要把流程的工作特征考虑到相关企业中去;(2)分析和评价现行供应链管理,为将来的重组找到一个“比较”的基准;(3)确定关键的供应链重组项目;(4)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5)设计和建立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供应链管理的原型系统;(6)取得合作伙伴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允许有个先后顺序,但是应该着重做好具有重要关系企业的协调工作,首先得到它们的配合,否则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就难以保证。

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中主管人员的培训:加强主管人员的培训,其目的是要提高组织中各级主管人员的素质、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适应由于供应链重组带来的新的挑战和要求,从而保证供应链的重组能够顺利进行。

持续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供应链自身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的内外部危机都时常存在,需要对供应链管理不断加以完善。(1)降低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牛鞭效应”引起的不确定性和物流供应时间延迟累积效应导致的交货期的不确定性。(2)及时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外部危机处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保障,当供应链合作伙伴遇到危机时,就会对供应链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来自外部的危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内部危机处理:内部危机指的是源于合作伙伴内部的危机,主要是指供应链联络人员的突然变化和对要求和目的的误解,对于这两个问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致力于各方完全有效的合作关系向良性方向的发展,而不是用来要求加快交货速度和争论价格或者催交订单和发票。为了解决关系发展中出现的危机,一方面要花时间来维护如前所提到的关系,另一方面大部分时间能用来增加价值,这样供应链管理的成果就可以得到各节点企业认同,从而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

四、结论

本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重组进行了研究,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又使得供应链管理从“推式”向“拉式”转变,其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也向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体系转变。为了实现电子商务和实施供应链重组,企业需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在实施供应链重组时,应该重视人的培训及观念的转变,克服供应链管理过程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解决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内外部危机,通过合适的手段,把危机变为机遇,从而持续加强供应链管理。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华.电子商务物流与电子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