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整合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过程考试方案

一、引言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手工绘制工程图样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AutoCAD是一种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功能的软件包,由于其绘图速度快,绘图精度更高,操作简单易上手,因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其已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工程绘图工具。经过各行各业的二次开发,已经有了更简单易用的、功能更强的行业AutoCAD,因此,各行业的计算机绘图已广泛而全面地代替了传统的尺规绘图,新形势要求高等学校工科类各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知识,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

二、整合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图标准和手工制图方法,通过学习《机械制图》,培养学生的手工制图和识图的能力。AutoCAD是在统一制图标准下开发出来的计算机绘图软件,通过学习AutoCAD,使学生绘图速度更快,绘出的图更精确。可以看出,掌握《机械制图》是前提,掌握AutoCAD是提高。换言之,掌握了《机械制图》而没掌握AutoCAD的学生,具有制图识图的能力,可以单独进行设计制图,但绘图效率不高;但是,掌握了AutoCAD而没掌握《机械制图》的学生,只能照仿已有的图样,由于不具备制图能力,因此不具有单独设计制图的能力。

因此,为了具有较高效率的独立设计制图能力,学生既要掌握《机械制图》,又要掌握AutoCAD,这就说明了有必要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到一起。

2.可行性

前文提到,学生掌握《机械制图》是前提,掌握AutoCAD是提高,《机械制图》和AutoCAD绘图的工程标准是一致的,是统一的,学生掌握了《机械制图》再学习掌握AutoCAD,是更深层次的提高,不存在矛盾体,因此,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到一起是可行的。

三、整合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方案设计

工科类专业《机械制图》主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构形、表达、读图、绘图,三种技能:徒手绘图,尺规绘图,计算机绘图(此为近年新增加的技能)。教学内容: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基本知识、三视图、组合体、图样表达、零件图、装配图等。AutoCAD内容:概述、基本图形绘制命令、基本图形编辑命令、图形设置、尺寸标注等。《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环环相扣,已经形成不容打乱的经典体系,所以我们以机械制图的内容为主线,整合后的内容如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基本知识、三视图、组合体(含计算机基本图形绘制命令、计算机基本图形编辑命令、计算机绘图图形设置、计算机绘图尺寸标注)、图样表达、零件图、装配图等。

四、整合后的考试方案

将尺规作图笔试与计算机绘图技能考核相结合,作为整合后的考核方法,原则上那些现实工作中即时用到的内容,如尺寸标注的四要素,投影的三等规律,看二视补三视,图样表达等内容可作为笔试内容,而将实际的工程图形(如零件图,装配图)作为上机考核内容,分值比例是期末考核占50%,课程作业占10%,其中考试占20%,平时课堂考核占20%,而期末考核中尺规笔试占60%,应用AutoCAD绘制大作业占40%。这一考核方式从学以致考转变为学以致用,一方面使得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学会和掌握适应新环境下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能综合测验学生的手工绘图和计算机作图两项基本技能。

五、整合后教师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整合的主旨是利用两门课的优势互补而把作为绘图工具及辅助读图工具贯穿于整个工程制图教学中,由于AutoCAD功能强大,命令繁多,版本每年都更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AutoCAD版本的选择

AutoCAD版本不宜用最新的,应选择社会上用得最广泛的即最流行的版本,并且是与学校硬件设备相匹配的版本。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环节是知识再现的途径,也是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手段,所以除了课堂安排的上机操作外,课后的练习同样重要。

3.合理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但课外作业不宜过多,以免学生反感,从而出现抵触情绪。课余作业要讲究设计,既具有代表性,又源自工程实际。

4.把握重点内容

制图标准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严格要求学生,逐一过关。

5.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心选用,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Flas,利用投影仪、教学软件、实物模型,现场参观。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实践教学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工程语言,是设计与制造之间的桥梁媒介。设计师通过绘制标准机械图样来表达设计意图;制造者通过对图样识读,加工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为了很好的适应技术交流的需求,不做行业的盲人和哑巴,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好这门技术语言。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要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合格技能人才,我们要认真考虑教学对象、分析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一、学习目标

技工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为适应行业的需求,机械专业的学生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必须掌握如下技能:1.掌握机械制图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具有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能识读机械图样。2.熟练地掌握基础的手工绘图和多种先进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并能够测绘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部件。3.熟悉并贯彻执行最新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培养学生查阅使用工具手册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岗位上既能识读图样进行加工、检验和装配,又能按照国家标准应用手工绘图或计算机绘图技能进行零件测绘和设计。使他们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教学现状

1、教学对象

生源总体素质的下降是目前技工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入学的新生除了个体差异较大外,还有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等缺点。抽象、枯燥的纯理论课堂使制图的教学效果不但达不到预期,还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抵触心理,完全散失了制图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

2、教学侧重

国内大多数技工院校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老师教(知识讲解——画图示范——总结提高),学生学(被动理解——完成作业)。仍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输教学。观念的束缚、条件的限制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通过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机械零件的测绘和设计能力几乎为零,识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就说明学生只掌握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点,无法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应用。职业适应能力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制图老师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制图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对象整体素质随着生源大环境的影响而急剧下降,我们传统的制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为了培养企业合格的技能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如下:

1、设计项目课题

教师根据章节的内容设计新颖、趣味的项目课题。上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完成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学生分成4-5人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分析——实施——总结。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担当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辅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就要够获取相关知识点。在任务实施成就感的驱动下小组协作、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这样学生不光能很好的掌握知识点还使制图综合应用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这样主动求知的氛围下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效果不言而喻。

2、重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提高。对于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制图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安排在制图教学结束之后,设计时间为二周,内容多为分组测绘机器零部件。学生的设计报告主要以图样的形式表达,主要目的通过对线型、字体、图幅、标题栏、比例和尺寸标注等制图知识点的巩固,来加强测绘方法、工具使用、图面布局、计算机绘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个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分阶段督察和引导。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机械制图的综合应用水平,成为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种“求索”,而不是一种“给予”,学生是知识探索的“主体”,而不是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我们今后的《机械制图》的教学中要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根据教学的对象和课程特点来设计新颖、典型的项目课题,让任务驱动求知,让知识贯穿实践。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3篇

摘 要: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校企深度融合教学改革研究,教材体系游戏化与职业化,提出动态更新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为引领,实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切度。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课 题: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二五”第二期职教课改课题“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生产实践校本化的研究”(课题编号:ZYB142)成果之一。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机电专业中的作用

机械制图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简称“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颁发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2.5+0.5)》的规定,该课程在中职高一年级开设。该课程也是机电加工制造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基础,是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学习、参加对口单招学历提升及将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目前,中职机电专业使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其内容、体系等过于传统,只能从制图理论上列举课程教学案例,很少有与生产企业紧密衔接的课程案例,更谈不上以企业产品为例的课程案例。通过建设校本化、企业化的机械制图课程,可以重新构建课程,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开展游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以生动具体的任务和逼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难以讲授、难以理解的空间三维机械零件的投影图形,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并广泛开发网络课程、微课程、仿真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重新构建机械制图课程,动态更新专业知识、课程和教材,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实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对接度,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要求,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步程度、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切度。

三、全方位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1.教材体系的游戏化与职业化

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教学内容以企业产品图样为载体,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融汇于企业产品之中,以“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形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动画呈现,采用案例教学,精心设计过关游戏,将课程基本知识与理论联系起来,让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以四个项目(轴套类零件、箱壳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为知识能力目标,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多媒体制图教室,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设计转化为好玩的游戏,由游戏任务驱动专业理论知识,以项目驱动教学实施,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游戏任务过关的形式,促进教与学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2)能力提升模块。游戏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以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将学生制图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使学生能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能识读较为复杂的零件图和一般难度的装配图样,能获得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游戏”任务过关掌控学情,课堂游戏任务过关、课后游戏熟练过关练习所花时间由计算机累计得分,知识融会贯通与游戏测试相结合,由此确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给出学期综合评价。

2.教学内容表现为案例化和模块化

教学内容以企业产品图样为载体,将课程基本知识与理论联系起来,分为两大模块:知识模块(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和技能模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以“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形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游戏动画呈现,采用案例任务驱动,以游戏任务过关形式,教与学融合进行,教、学、做“游戏”一体化。

①轴套类零件:10个轴套类零件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对应不同游戏难度,将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知识,以不同难度要求体现在游戏过关升级中。

②箱壳类零件:10个箱壳类零件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对应不同游戏难度,将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知识,以不同知识与难度要求体现于游戏过关升级之中。

③盘盖类零件:8个盘盖类零件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对应不同游戏难度,将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知识,以不同知识与难度要求体现于游戏过关升级之中。

④叉架类零件:8个叉架类零件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对应不同游戏难度,将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的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等知识,以不同知识与难度要求体现于游戏过关升级之中。

(2)能力提升模块。将制图知识串联起来,重点突出技能,对接岗位,服务专业,提高学生制图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能绘制中等难度零件图,识读较为复杂的零件图和一般难度的装配图样,获得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课程内容的企业化和实用化

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重新构建机械制图课程体系,以适应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机电专业课程和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职业能力,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体现鲜明的校企合作、区域经济特色和专业职业特征,将学生的“学位”与“岗位”融合在教学中,根据校企合作选择知识与能力点,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的要求,针对学生对一般复杂零部件和图样识读的能力,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企业产品的特点,选取相应实训内容,体现课程总体目标要求。

课程内容涵盖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知识点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职业资格,涵盖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改革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的创新

通过游戏重构课堂,以“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形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动画呈现,采用案例教学,学做合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基本理论知识模块设计突出基本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能力提升模块设计突出技能,服务专业,将学生制图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1)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以生动具体的任务和逼真动人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构课堂,构建学做合一。

游戏动画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课程动画和三维模型,使原本静态、枯燥、抽象的制图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形声相伴的可视游戏,易于理解,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游戏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驱动教学任务实施,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好玩的过关游戏,通过过关游戏由基础到综合、由浅显到复杂呈现课程知识。岗位教学法,将学生制图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教学手段创新。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将难以讲授的专业理论,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将网络课程提供给学生,满足学生学习之需,网络资源包含教学课件、动画视频、单元微课、习题解答等。

大量使用网络课程、微课程、虚拟仿真练习、考试平台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游戏动画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动画和三维模型,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模型:在多媒体教学中,结合实物模型,形成了屏幕投影、黑板、模型及零件实物四合一的课堂教学手段。

零件实物:陈列各种机械零部件,让学生动手进行部件拆装,绘制零件图。

网络平台:通过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3)教材内容创新。体现鲜明的校企合作、区域经济特色和专业职业特征,将学生的“学位”与“岗位”融合在游戏中,根据校企合作选择知识与能力点,制定课程内容。

五、重组校内外教学资源

1.校内实训资源的重组与使用

有效将校内实训资源进行重组,充分使用校内多媒体制图教室、CAD绘图室、典型部件拆装实训室机械零件模型、典型零件陈列室、考试题库、课程视频、课程网络资源库等。

2.校外实训基地的共建与利用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江苏万力集团公司的各种资源,使校外资源服务于教学,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加强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是机、电类专业的“语言”,只有将“语言”学好了,才能学好其他的专业相关的课程。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内容对于刚刚从高中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较为枯燥、难懂,尤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同学想要学好非常困难。所以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经过多年本课程教学积累,制定了较为成熟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标准,经过实施,教学效果明显。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开课时间】第1和2学期

【学时/学分数】230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授课对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

2 课程定位

2.1 课程性质

机械制造业有有机加工、热处理、装配、钣金、焊接、维修等多类工种。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应根据图纸要求运用各种设备及工夹具完成机械零件的下料、加工、测量、装配和设备的维护、维修等工作。能否看懂图纸和各种技术要求,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加工及装配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在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其工作岗位逐渐向管理与技术岗位的迁移,在设备的技术改造、工装设计与新产品研发中,要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图纸,其绘图能力则成为核心技能。本课程就是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而开设,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2.2 主要任务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制图员、工艺员等岗位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从而能熟练阅读较复杂的机械工程图样,并能应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正确绘制机械图样;同时,掌握AutoCAD二维、三维绘图基本指令和操作,顺利完成二维零件图绘制,为学生后续学习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等专业课程服务,为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安装与维修等技能训练奠定基础。另外,机械制图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养成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精神,为形成一个机电类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课程衔接

该课前续课程无,后续课程为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CAM应用技术、普车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

3 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将知、技、能的培养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读图、绘图、测绘能力的培养,能够顺利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图纸的的识读,能够使用软件顺利完成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绘制、测绘工作。培育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具体包括以下目标:

(1)能够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能够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按照国家标准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

(3)能够熟练测绘中等复杂零件,并使用正确的表方法进行表达;

(4)具备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5)具备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总结的能力;

(6)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7)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 课程设计思路

4-6人一组组成团队,以完成生产中常用的减速器、球阀等项目全套图纸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为六个学习情境,在每个情境中,分若干子情境,从对减速器等机构的拆装、测绘等真实任务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基本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工作任务中,采用六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学习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接合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图形绘制和实体造型训练,获得基本的工程图样绘制的能力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整个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教学中联系机械制造的过程和造型基础,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读图的应用技能提高。通过生产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模型与图样之间的关系并初步了解机械零件的制作加工过程,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

6 教学参考书

机械制图教材的选用:杨老记主编《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AutoCAD教材的选用:杨老记、梁海利主编《AutoCAD2008(中文版)工程制图实用教程》。UG教材的选用:黄开旺主编《UG产品造型实例教程》;郑福禄,等主编《UG NX产品造型设计实例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7 教学基本保障条件

(1)工业用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10套、配套图纸10套;

(2)专业绘图室、绘图机房(计算机60台,按照相应的绘图软件);

(3)测绘工具10套。

8 考核标准

通过国家高级制图员考试者即为合格。以上课程标准经过两学年度的实施,由于实施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率良好,两届学生高级制图员通过率95%。此课程标准可作为实施《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较为成熟的参考方案。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械制图 一体化教学 改革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制图、校图、识图能力,即要求学生具备通过观察三维立体实物的形状、结构,绘制出该物体的平面图形的能力,同时,又具备通过识读平面图形正确还原出实物的三维立体形状、结构的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主要针对制图的国家技术标准展开讲授,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底子薄、基础差,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传统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并主要围绕教师展开,完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另一关键主体――学生。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普遍不理想。

2.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教学主要强调规定是怎样、标准是怎样,要求学生必须理解什么、必须熟记什么,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抽象和枯燥,容易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的内容安排主要是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投影法及三视图、组合体三视图、标准件及常用件的表达、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内容编排比较注重知识的渐进性,但各部分知识较为孤立。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标准和规则的识记、简单零件图的绘制等内容上,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地培养、锻炼学生在绘图、校核、识图等方面的能力。

4.过于依赖考试结果评价方式

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依靠最终的考试结果进行评价。然而,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师不会考、学生不会答,最终的考核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平时绘图水平较高,但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平时绘图水平较差,但考试成绩很好的情况。

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与实施要点

人社部自2009年启动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积极鼓励和要求技工院校按照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按照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制图、校图、识图等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的就是较好地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意见、教学考核要求七个方面的内容。机械制图课程要实现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一体化学习任务的对接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知识点较琐碎,内容较抽象,因此,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从学习任务设计入手,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精心准备绪论课,要解决学生对于机械制图课程的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大量的高端机械制造的视频和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通过轻松、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课程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2.解决机械制图教学任务的构建问题

机械制图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难易层次结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检查、评价等,因此,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难易层次关系。在任务设计时,把握的原则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例如,“简单几何体的视图表达”学习任务中包括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一个法兰盘的控诉”,引导学生树立标准意识,进而引导学生查询、总结机械制图的标准、规则。教师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熟记标准,最后通过总结和考核评价等环节把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制图知识后,教师可以依次让学生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等学习内容。每项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具体任务为载体,通过任务约束保证学生人人有事做。教师要把握好关键环节的引导,确保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解决好机械制图教学考核评价问题

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的形式,通过期末考试对学习效果尽心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考核是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的,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对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首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进行考核,这样能够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使考核起到促进后续学习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学生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每一种评价都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机械制图课程最终的评价是对每一个学习活动的评价的综合。

三、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各个技工院校之间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各个院校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院校之间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平衡,一些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形式上。

第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任务的设计、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先导性工作的质量往往受限于技工院校的教师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