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3年9月《中国经济雷达月报》数据显示,当月美国经济增长率从上月1.3889%上升到1.6204%,上升0.2315个百分点,上升显著;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从上月的-1.0944%变为-0.5042%,上升0.5902个百分点,降速减缓;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从上月1.8768%上升到2.2210%,上升0.3442个百分点,世界经济由于美国和欧元区经济由降转升,世界经济指数上升,世界经济出现显著好转。
在经济增长方面,当月中国经济增长指数为0.7552,比中国经济指数0.7240高出0.0294个指数点,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缺乏中国经济总体的支撑(见附表)。
在国内市场方面,当月中国价格增长率从上月的2.7130%下降到2.6351%,环比下降0.0779个百分点,表明国内市场趋于平衡。
在生产供给方面,当月中国农业增长率3.0456%,环比上升0.0306个百分点;工业增长率为7.7155%,环比上升0.0776个百分点;服务产业增长率为8.4262%,环比上升0.0848个百分点,农业、工业增长率和服务产业普遍上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率上升。
在消费需求方面,当月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率13.3980%,环比上升0.109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3233%,环比下上升0.1266个百分点;出口增长率为4.2253%,环比上升3.171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为6.9675%,环比上升2.9577个百分点,消费、投资、进口上升,增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在财政政策方面,当月财政支出增长率为2.5092%,环比下降0.5883个百分点。财政政策效能已经式微。
在税收政策方面,当月财政收入增长率为10.6308%,环比上升0.176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上升带来财政收入增加。
总的来看,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13个主要因子中,上升因子数量远远多于下降因子的数量,中国经济总体趋于稳定,并出现向好的迹象。
数据显示,当月按照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个口径计算的中国总需求为70477.168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0.5333%,上升显著(见图3)。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当月中国消费增长率为13.3980%,环比上升0.109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1.9890%,环比下降0.4063个百分点,贡献度为5.71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485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和贡献度双双下降。
当月中国投资增长率为20.3233%,环比上升0.1266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9263%,环比上升0.3069个百分点,贡献度为11.769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036个百分点,投资贡献率和贡献度双双上升。
当月净出口增长率20.2520%,环比下降3.7807个百分点,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846%,环比上升0.0993个百分点,贡献度为0.372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192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率和贡献度双双上升。
总的分析,9月份中国经济增长需求结构中,作为经济增长真正来源的消费增长贡献率、贡献度双双下降,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动力不足。同时,在投资增长率上升情况下,投资贡献率、贡献度双双上升,表明中国经济中投资泡沫更加浓厚。同时,净出口贡献率和贡献度双双上升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经济循环有所改善。
2017年已然过去了四分之一个时段,四月份多数工业化国家新财年开始,到了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的又一个时点。去年岁末我曾说过,2017年世界经济变数在两大经济体,而别的大经济体可以作为“常量”去看。两大经济体即中美,别的大经济体依次为欧盟、日本和中国之外较大的几个新兴经济体。F在来看,中美之外别的大经济体仍然有些“常量”的意境。
各经济体的表现
工业化经济方面,无论欧盟经济还是日本经济,接下去多半仍将延续以往状态,可以称作“旧常态”,表现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其中欧盟经济,英国脱欧将是个持续数年的讨价还价过程,影响不会突然降临,而欧元区几个重要成员选举中的右翼逆袭在过去,原来的不确定性在减弱,负面影响将不会太大。日本安倍政府再折腾,也难以走出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形成的走走停停的怪圈。
而新兴经济体中较大的几个,表现最好的印度,多半将会给表现差强的巴西、俄罗斯等“对冲”掉。国际权威机构最新预期数据,也多半支持了我这个判断。最新占优的预期是,欧盟和日本2017年经济增速将在1%和1.5%左右,而新兴经济体几个块头较大者,印度7%增长依然与巴西、俄罗斯负增长成对照,至于陷入混乱的秘鲁等经济,灾难性收缩还在延续。实际上,中美之外的这些大经济体的表现,或多或少也受中美经济溢出效应影响。
中美经济贡献率高
中美两国对世界经济的引领地位基于两个规模因素,分别为经济规模和贸易投规模。这一点不可置疑。经济规模上,中美是全球仅有的两个“10万亿美元经济”。美国2016年名义GDP18.56万亿美元,中国名义GDP11.3万亿美元,两国名义GDP加总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41.1%。
贸易投资规模上,中美两国也位居世界前两位,早几年是中国外贸的后来居上,近年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突飞猛进。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对世界市场影响的互补特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最终产品进口国,2016年最终消费品进口占其进口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中国则是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口国,一半以上的进口属于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故此两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呈结构性互补:美国2.7万亿美元的进口需求足以左右全球最终产品市场。中国的进口虽比美国少,但在国际大宗原材料和能源市场上的影响超强。
最新估计,2016年中美两国合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其中中国贡献率33.2%,美国贡献率接近20%。另据IMF计算,2014到2015年,中美加总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2.2%,其中中国51.3%,美国30.9%。时至2017年,中美两大经济体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比之两年前只会增加不会降低。故此世界经济,依然要看中美经济。
稳定与风险
大道至简,我以为要以高度简化的方式看中美经济并预期世界经济,盯住两个线索足矣:一个是增长态势及其可持续性。另一个是潜在的风险及其化解前景。
沿着前一个线索看下去,可以认为,两大经济体增长态势都不错,但美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要强于中国。
美国经济企稳的主要标志有二:一个是宏观指标同时向好。四个宏观指标中,首当其冲的经济增长有望提速。美国经济自2009年四季度走出衰退恢复增长以来,到2017年一季度已经持续扩张了93个月,平均增速2.5%,创战后第二个最长扩张期,目前还看不到收缩的迹象,看到的是,随着特朗普减税承诺的兑现推进,正在促成新一轮投资热,经济有望提速。
第二个指标即就业,表现尤其好。不仅失业率持续走低,几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而一度低迷的劳动参与率也开始攀升。在这同时,工资持续小幅增加。
第三个指标即物价,正在朝着预期抬头。2017年头两个月2.5%和2.7%的通胀率,不仅彻底消除了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界担忧的通缩隐患,而且为美联储加息及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创造了条件。
第四个指标即经常项目,也有了明显改善。经常项目赤字/GDP比重,由一度的5%以上下降到目前的3%左右。
看美国经济最关键的是要看其就业。因为就业不仅直接反映着产业运转状况,且直接关乎到大众收入,后者则有两个延展效应,这两个效应合力,就会导致经济的良性循环:一个是财政内在稳定器效应。美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的一半以上,大众收入增加直接推动税收增加,政府财政赤字下降。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赤字/GDP比重在2009年高达9.8%,创造了历史记录,但到2015年降至2.5%。2016年虽然有所反弹,但也只有3.2%。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持平。另一个是消费效应,就业稳定,收入稳定增长,刺激着消费者信心,2017年前三个月接连走高。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表现在刺激性货币政策撤出对宏观经济未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我们知道,这一轮美国经济走出衰退与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增长,主要靠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放刺激了经济复苏,一度担忧的收缩导致经济收缩效应几乎可以忽略。2016年12月以来的两次加息引出的震荡越来越小,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从刺激性增长到无刺激增长转换的平稳性在强化。
中国经济企稳的标志较为零散,两个值得关注:一个是构成经济增长动力“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那块即投资企稳。开年头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其中一度增速大幅下跌的民间投资增长提速。另一个是关键的先行指数在走强,包括企业利润、制造业与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似乎都在改善。如此等等。但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较差,下行压力很大。经济增长稳定性最大的威胁来自宏观政策的撤出。我们知道,这一轮经济增长以及“新常态”的降临,是紧随美国超宽松推出的强刺激引出的。时下美国货币政策已放弃超宽松而走上紧缩轨道,中国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某种刺激政策依赖症,刺激下政策难以撤出。货币政策略微一紧,立马会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难,甚至经济系统的“钱荒”。这是威胁经济稳定的一大隐患。而面对美联储亦步亦趋的紧缩政策回归,我国货币政策将越来越被动。
关于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首先是研究出口贸易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其次是研究进口贸易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鲜有研究本国进口贸易对他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文献。但是在从2007年以来的这场经济危机当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对他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在一些国家,不断有人把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中国出口。
首先,在探讨中国出口与他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时,我们还更应当关注中国进口对他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们不应当只谈出口与经济危机的关系问题,而有意无意忽视中国进口与经济危机的关系问题。其次,在谈到中国当前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时,国内外几乎是异口同声的指出:中国较高的GDP增长率提高了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2007年9月,世界银行了《中国经济季报》就指出,以市场汇率计算,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度可能会达到16%,并超过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2009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在过去几年都是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5%[1]。按照世贸组织的数据,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是8.5%,世界GDP增长率是-2.3%。按照世界银行官方汇率计算的结果,2008年,中国GDP总额(实际是GNI,generalnationalincome,与GDP十分接近,下同)是38998亿美元,世界GDP总额是576375亿美元[2]378-379。由此推算,2009年,中国GDP是42313亿美元,世界GDP是563118亿美元。如果中国2009年GDP增长率也是世界平均水平,即-2.3%,那么,中国GDP将下降到38101亿美元,与42313亿美元相比,减少了4212亿美元,这将导致世界GDP下降为558906亿美元,世界GDP增长率将不是-2.3%,而是-3.03%。即中国GDP高速增长,使得世界GDP增长率提高了0.73个百分点。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就不一一列出了。严格的讲,中国GDP增长率高、增长额大,并不会直接带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或者说,这不等于中国经济增长直接刺激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假如中国是在一个基本封闭的状态下实现经济增长的,那就不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中国对他国的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是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实现的。
二、中国出口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关于中国出口与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关系,我们主要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出口不是这次危机的根源。美国一些官方人士和学者不时的放言: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购买美国国债太多和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太低,造成美国人不断发行国债和借债消费,才导致危机。例如,2009年初,即将卸任的美国财长保尔森公开表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并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将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这是典型的嫁祸于人。实际上,中国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内需[3],世界经济危机另有原因[4]。
第二,中国出口不是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获利者。首先,在这场经济危机当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这不是得力于经济危机,而是得力于中国稳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扩大内需的结果。其次,中国并没有从这场危机当中“趁火打劫”,实际上,中国也是这次危机的无辜受害者,其突出表现就是在2009年,中国贸易出口增长率下滑的幅度远远大于进口下滑的幅度。根据世贸组织在2010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贸易出口增长率为-10.5%,进口增长率为2.8%;如果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贸易出口增长率为-16.0%,进口增长率为-11.0%,依然是出口下降幅度大于进口下降幅度[5]。这必然对中国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这场危机造成中国就业压力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所以,中国也是这场危机的受害者。
第三,中国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做出了贡献。在这次危机当中,中国不仅是危机的受害者,而且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中国进口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做出的贡献
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反而是推动世界经济尽快走出这场危机的积极力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中国仍然保持GDP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率产生积极作用;二是中国维持较高贸易进口率,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联结世界各国经济的主要渠道是贸易进出口,尤其是进口对促进他国经济复苏的作用更大。中国一直保持高的进出口贸易额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积极力量。在2009年,世界贸易出口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2.2%,进口下降的幅度更大,为12.9%。中国出口增长率为-10.5%,但是进口增长率仍然是正数,达到2.8%(按照2009年当年价格计算,中国进口下降了11%,但是世界进口下降幅度更大,为24%),中国是世界各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当中唯一保持贸易进口增长率为正数的国家。
关于贸易进出口与本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一般使用贸易进出口指标,来衡量贸易进出口与本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尤其是贸易出口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是,如果考察本国经济对他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则应当用本国的贸易进口指标(如贸易进口增长率)。按照这个思路,可以简单的计算一下,中国贸易进口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贸易进口分为商品进口和劳务进口,本文只考察中国商品贸易进口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首先,运用数学回归模型,简单考察世界商品贸易进口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考察的年份是1990年至2009年,共20个年份,具体数据参见表1。
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参见表2。表3的主要数据用公式表示如下:GDP=1.4079+0.1243•IMR2=0.5003(4.4231)(4.2449)调整后R2=0.4725即:世界商品贸易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世界经济增长0.1243个百分点,括号内数据是T检验值,均通过检验,相关度较高。其次,运用上述公式分析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中国贸易进口额的变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以2009年为例,按照现价计算,根据世贸组织2010年1月公布的数据,2009年,世界贸易进口额为123850亿美元,中国为10060亿美元,中国占世界的8%。2009年与2008年相比,世界贸易进口额下降了24%,中国比2008年下降了11%,美国下降了26%,独联体下降了33%。由此推算,2008年,世界贸易进口额为162960亿美元,中国贸易进口为11303亿美元①;如果中国贸易进口下降幅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同,即也下降24%,那么,中国2009年贸易进口就不是10060亿美元,而是8590亿美元,与10060亿美元的差额是1470亿美元。由此将导致世界贸易2009年下降幅度不是24.0%,而是24.9%,即由于中国贸易进口下降幅度低于世界贸易进口下降幅度,导致世界贸易少下降了0.9%。
如果中国的下降幅度与美国下降幅度相同,即26%,中国2009年贸易进口额就只是8364亿美元,与10060亿美元的差额是1696亿美元。由此将导致世界贸易2009年下降幅度是25.0%,即由于中国贸易进口下降幅度较小,导致世界贸易平均下降幅度减少了1.0%。如果中国的下降幅度与独联体下降幅度相同,即33%,中国2009年贸易进口额就只是7573亿美元,与10060亿美元的差额是2487亿美元。由此将导致世界贸易2009年下降幅度是25.5%,即由于中国贸易进口下降幅度较小,导致世界贸易进口平均下降幅度减少了1.5%。
以0.9、1.0和1.5分别乘以0.1243,可以分别得出0.11、0.12和0.19,即与2009年世界贸易进口平均下降幅度相比较,中国贸易进口下降幅度较低而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率提高了0.11%(或者说,少降低了0.11%);与美国贸易进口下降幅度相比较,中国贸易进口下降幅度较低而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率提高了0.12%;与独联体贸易进口平均下降幅度相比较,中国贸易进口下降幅度较低而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率提高了0.19%。据此计算,2009年,中国保持较高贸易进口额,对世界GDP增长率,提高了0.11个百分点。如果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国贸易进口增长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更大。因为,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贸易进口增长率高于世界贸易增长率15.7%;而上文是按照2009年价格计算的,即2009年,中国贸易进口增长率只高于世界贸易增长率13%。
四、结论
第一,在探讨中国当前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时,我们不能只看到中国GDP增长率对世界GDP平均增长率的贡献,还要看到中国强劲的进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探讨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出口贸易的作用,更应当看到中国进口贸易对促进或者说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动力;预测
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
(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宏观分析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个方面。
要研究投资、消费、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三大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结论。1978~200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5.59%,投资为36.44%,净出口为7.97%。纵向来看,虽然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投资位居第二,但要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是消费的贡献率持续下降,到2006年已经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二是投资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到2006年已经超过消费成为第一动力。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很不相同,发达国家的经济的第一拉动力量是消费,特别是美国,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对于净出口来说,从2005年开始,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超过2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同时,这也说明了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首先,社会总投资是由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构成的。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与政府投资相对应的非政府投资则是指由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投资。理论界关于政府投资是否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汪伟(2009)通过实证检验分析认为,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部门投资在挤进的同时又有挤出,最终起主导作用的是挤进效应。
其次,对于消费来说,我国的消费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06年的50%,年均消费率为57.4%;从消费增长速度来看,1979~2006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9.2%,低于投资增长速度。相较于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有逐年上升趋势的投资率来说,这势必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等,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最后,对于进出口来说,中国的出口最近几年表现卓越,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在出口拉动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低谷,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出口的过度依赖也使我们经常处于一个被动状态,正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外需疲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以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难以维系。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危机的另一面是机会,这也正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大好时机。
(二)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微观分析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除了制度条件完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等诸多努力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生产效率外,促进经济增长最直接最重要的还是加速资本积累。这类似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早期的投资和资本积累加速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们也曾感触到;虽然维持一个有力的外部环境对发展中国家是什么重要的,但这一条件本身并不足以恢复经济增长;那些投资急剧下降、生产要素总生产率出现负值的国家必须既要扭转投资量的下降,又要提高投资的效益;在没有额外的外部融资条件下,这就要求国内产出中有较大部分用于投资,同时要改进鼓励手段,以提高投资效益。
二、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问题
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过于依赖物资消耗,在增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存在于中国增长中的这些问题也就越发凸显出来。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从目前的依赖投资、出口转到投资、消费、出口共同发展的方向上来,其别要发挥消费的作用,把经济增长转到消费上来。
第二,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为了应付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拉动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政府热,企业冷;公共投资热,民间投资冷"的局面。但是我们知道,经济的持续增长只有政府扩大投资是远远不够,关键还是要拉动社会投资,拉动民间资本跟进,逐步切换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从消费的角度来讲,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外需与内需之间的失衡,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需。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就是因为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所至。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以外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子越走越窄,进一步扩大内需将成为我们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
第四,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讲,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形成了“低价工业化模式”,确立了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是仅仅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优势基础上的竞争力势必难以持久,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为此付出了“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巨大代价。这就迫切需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尽早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
第五,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讲,我国国家财政教育投入与国际普遍水平相比较是偏低的,到2008年仍不足GDP的3%。这种低投入无疑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支持企业研发(R&D)投资,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调整到依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上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结构。
参考文献:
[1]汪伟.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挤进效应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5).
一是从产业成长看。农业可能快于2003年,服务业也有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性增 长,但比2003年可能减慢,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比2003年小。 二是从需求角度看。2003年前三个季度,投资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2004年,投资增幅将会低于2003年,拉动经济增长的 作用将有所减弱。2004年的消费需求预期平稳增长中有所加快,消费 对 经济的拉动应该会超过2003年不足40%的水平。出口需求的前景不容乐观,外需对经济增长 的拉动有所减弱,进口增长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因此2004年的贸易顺差将会在2003 年大 幅减少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甚至出现逆差。(摘自2003年11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2004年这一轮经济周期将处于快速上升稳定增长期,工业增加值可望增长13%~15%,GDP可 望增长8.5%,物价基本稳定。2004年产业增长可能呈现的特点是,前期快速增长的汽车、 钢 铁等行业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多数行业在较高的平台上稳定增长。
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仍属于低水平(人均GDP不足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从而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潜能仍然很大(市场化程度相当于发达国家的65%左右);中国人口及劳 动力的增长(1%左右);世界经济的增长或恢复性增长(3%左右或更高);1979~2002年我国GD P平均增长率为9.4%,1996年以来增长率低于10%,且逐步降低而稳定至7%~8% 等因素,中国GDP年度增长率今后5年(或以上)可以实现7%~9%,2004年则在9%左右,将保 持 继续走高态势。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3年秋季版)》:2004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仍将稳步上升,将达到8%以上。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略低于这一 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在7%左右。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4.25%,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更快一些,亚洲 的经济增长率将为7%,其中中国的增长率将达到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