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实上,银监会早在2007年已经开始推动绿色信贷。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当年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该意见要求银行开始把客户的环境管理纳入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中,特别强调客户的合规行为以及减少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的信贷支持。从2007年到2011年,银监会又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说明和扩大绿色信贷范围及实施要求,主要目标是鼓励商业银行将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防范可能的信贷风险。
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此次新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更强调银行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及体系的完善。该指引对银行的组织管理、政策制度、流程管理、内控管制与信息披露以及监督、检查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意味着,首先,银行需要制定绿色信贷战略,并有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确定的战略、审批高级管理层提出的目标及绿色信贷报告。事实上,董事会及理事会参与绿色信贷的决策很重要,因为绿色信贷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涉及银行与哪些行业、企业合作,并相应承担何种风险的意愿。
战略固然重要,但许多银行还必须在政策层面做提升。在中国,较大规模的银行几乎都已将绿色信贷的理念纳入投资政策中,并以国内的环境法规或执行标准为参考。实际上,银行最大的风险来自过标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即使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估或者环保局相关许可,并不代表其项目不会遇到地方居民的反对或者企业能持续开展良好的环境管理,从而引发银行的信贷风险或担保风险。因此,银行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环境及社会风险评估标准,对信贷企业进行动态评估。该评估不能只限于“通过/不通过”的考评,而是应做风险分类。例如赤道原则建议将风险分类为高、中、低,按照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及贷后监督管理。尽管评估标准会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必须反映出银行自身对于风险的可接受范围。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企业环境业绩评价; 产品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5-0078-07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环境业绩指企业通过调整、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该成果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二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制度树立、遵纪守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环保意识程度[1]。
企业环境业绩评价则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环境行为及其成果进行的综合分析与评定,以持续的方式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可验证的环境信息,确定企业的环境业绩是否良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2]。
(一)设计基础: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指南
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指南是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该指南,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分为环境状况指标(ECIs)和环境业绩指标(EPIs)两方面[3],环境状况指标(ECIs)通常为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研究团体等使用,企业较少采用。而环境业绩指标(EPIs)又分为管理业绩指标(MPIs)和操作业绩指标(OPIs),具体的环境管理业绩指标与环境操作业绩指标如表1、表2所示。
(二)设计改进: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维度和生态效率指标
随着环境矛盾激化以及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重视,在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产品生命周期维度,能对企业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4],既可以满足管理者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监控需求,还能为政府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契合,是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思路。
生态效率最早是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提出,主要理念是在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提高产品的价值,生态效率要求企业在不断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实现较大的价值,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其通用公式表示为:
生态效率=
二、J纸业公司环境业绩评价现状分析
(一)J纸业公司经营概况
J公司始建于1984年,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绿色环保再生纸、特种纸品、造纸原材料为主的纸业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注册资本约为10.9亿元,资产总额为51.88亿元。公司主要有牛皮箱板纸、纱管原纸、瓦楞纸板、白面牛卡纸、生活用纸等一系列产品。
公司长期注重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企业文化,直接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已将成熟的环保技术用于白面牛卡纸、纱管原纸、牛皮挂面箱板纸的生产中。
(二)J纸业公司现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
目前J公司环境业绩是以每年《环境报告书》的形式进行披露,数据采集、资料核查等工作由公司环境报告书编制小组完成,并委托浙江大学等第三方机构进行报告书的编制。
J公司现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由四个维度组成: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目标、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关系。详见图1。
(三)J纸业公司现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问题分析
1.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
J公司的环境业绩评价报告采用《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中国家统一的框架结构进行编制,该环境报告框架结构适用于我国境内企业环境报告书,其科学性、权威性不容置疑,但由于不同行业、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生产性质、排污特点、所处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得该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对企业环境业绩做出准确评价。
2.指标体系不完整
J公司的环境业绩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维度较为粗糙,从现有的四个维度来看,基本是从企业内部管理、污染物排放、外部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的指标,从政府角度出发、满足监管需求的指标不全面。
3.忽视财务环境业绩指标设置
J公司在评价企业环境绩效时,指标设置多偏向环境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环保目标及完成情况等,比较重视内部环境管理业绩的评价,而忽视了财务环境业绩指标,这不仅不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环境业绩,也不利于调动企业提高环境业绩的积极性。
4.可持续发展战略未充分体现
J公司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公司的环境战略,但其环境业绩评价体系中并没有体现出该战略。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但J公司现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侧重于对环境行为结果的评价,忽视了生产过程,缺少立足于绿色生产过程、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
三、J纸业公司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计
(一)我国造纸行业对环境的影现状
造纸业在我国工业产业中处于重要地位,但也是重污染行业之一,我国造纸业长期以来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速扩张的发展状态,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等处于我国工业行业前列,污染排放负荷、能源消耗等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表3列示了我国造纸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造纸行业的重点工作,同时针对造纸企业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势在必行。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下J纸业公司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体系,J纸业公司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环境管理业绩指标和环境操作业绩指标两大方面。其中,环境管理业绩分为财务环境业绩、环境守法、内部环境管理、利益相关者四个维度;环境操作业绩则由研发环节、生产环节、运输销售环节、回收处理环节四个维度组成。
1.环境管理业绩
(1)财务环境绩效
①环境友好项目资金占用率
环境友好项目资金占有率=×100%
2014年J公司共投入74 770万元对绿色环保生活用纸项目、高档瓦楞纸板项目、高强瓦楞原纸项目、中水回用项目以及其他零星工程进行建设,其中绿色环保生活用纸项目和中水回用项目属于环境友好型项目,2014年分别投入资金20 426万元、2 455万元,公司的环境友好项目资金占用率为30.6%。
②环境优惠政策效益
该指标是指企业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政策要求时,在税收、补贴等方面产生的经济效益。J公司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J公司属于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资源与环境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2014年9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有效期限为三年,2014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按15%计缴,所得税支出节约77万元。J公司的中水回用项目获得中央投资计划补助430万元。
③资源循环利用效益
该指标是对企I当年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获得的经济效益的统计,J公司致力于提高生产废物的回收利用率,2014年公司资源循环利用节约成本合计3 124万元,具体如表4所示。
④环境费用占比
环境费用占比=×100%
公式中环境费用为企业开展环保活动、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等环境相关管理活动产生的费用,总支出费用为期间费用总额。在保证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该指标大小与企业对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成正比。J公司2014年环境费用占比19.9%。
(2)环境守法
①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
J公司适用《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各项排放物均达到行业标准;J公司对废气进行循环利用,基本不对外排放废气;噪音排放方面,J公司厂界噪音检测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Ⅲ类标准中的限值要求。
②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从源头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的关键措施,J公司已按《浙江省实施排污许可证暂行办法》和《浙江省实施排污许可证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相关规定办理排污许可证。
③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对清洁生产措施、审核相关事项进行了说明。造纸行业为能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行业,更应注重清洁生产的实施和审核。J公司于2009年首次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于2013年再次通过该审核。
④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率
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率是衡量企业环境守法性的指标之一。J公司2014年未筹建新项目,2012年的高档包装纸板技改项目、中水回用技改项目分别通过嘉兴市环保局和平湖市环保局审批;2013年的高强度瓦楞原纸项目通过嘉兴市环保局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两年审批率均为100%。
⑤“三同时”制度执行率
“三同时”是指企业的建设项目中环保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2014年,J公司有两个项目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尚有一个建设项目正在审核中,“三同时”执行率为66.6%。
⑥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使企业在面临环境风险事故时能及时、正确做出响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J公司制定了《J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同时设有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组织机构。
⑦最近三年发生环境违法行为情况
该指标根据重要性原则,针对企业近三年发生的环境违法、环境恶性事件进行披露。J公司长期以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012年至2014年生产经营活动均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标准,污染物排放符合有关环保要求。
(3)内部环境管理
①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管理体制建设是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其对环境管理人员的权利职责进行划分,也是企业开展环境管理的行为准则。J公司在整个公司内执行环境监督员制度,其中企业环境总监由公司生产副总兼任,环保办专员兼任环境监督员,环境管理员队伍由公司各环保片区负责人组成。
②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系列,对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管理策划、环境管理的实施和运行、最终的检查评审等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流程提出要求。J公司早于2002年便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2004年首次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12年完成了换证审核。
③员工环保教育培训率
职工环保教育培训率即为本年度参与环保培训的员工占公司全体员工的比例。J公司侧重于对相关人员的环境治理技术培训和学习,包括脱硫系统培训、废水处理技术研讨、学习联合污水治理技术等。2014年,J公司组织和派选员工参与环保相关培训及教育23次,累计参与人数为240人,公司员工总数为2 438人,员工环保教育培训率为9.8%。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对策;浅析
中图分类号:G259.2;F2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在绿色浪潮兴起之初, 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在企业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给予扶持和重视。由于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绿色物流政策还不完善,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系统缺乏全面的,科学的设计;物流设备标准不完整,缺乏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的有效衔接;相对落后的物流研究和教育,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不多,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资更加少,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的培训方法,职业教育更是一个缺乏物流,商务仍是短期培训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物流标准化建设滞,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缺乏系统有效衔接,配套协调性差,导致物流成本高;回收物流并不乐观,浪费已经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导致垃圾处理困难,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回收渠道混乱,需要回收的废弃物的立法得到加强和改进。
二、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分析
企业绿色物流发展需要从再利用低能耗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物流技术创新机制,拥有最优的物流网络,打造先进的物流装备和物流流程,调整物流经营结构,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全方位实现物流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模式是从外部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太平人寿是由专门的物流服务提供物流业务的企业供方或需方,考虑物流合理化的问题,从一个更高的角度,以简化配送环节,合理的运输,有利于更广泛的范围内物流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你可以用带来的物流,运输低效率,配送环节企业的累赘负担自有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放缓,增加了城市污染。专业物流公司可以降低城市交通车辆,从而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压力的物流。
(二)加强绿色包装和流通加工
在经济上满足包装功能需求,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可以回收和再利用,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变消费过程中的专业集中加工,提高通过大规模的实践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重点放在消费品和的过程中,以减少由色散引起消费者废物,污染产生的废弃物处理等蔬菜的流通部集中处理,分布式处理来降居民带来的废物处理问题和相关联的环境问题。
(三)建立回收物循环系统
废弃包装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废弃包装回收及再利用就成为了发展逆向物流的焦点问题。逆向物流发展主要关键是建立回收循环系统,废弃物统一处理,另一方面开展废弃物再利用和再制造,它充分体现出物流体系是否能够盈利的“绿色”。企业在开展物流活动时有责任回收废弃物及对废弃物再利用,降低资源浪费,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利用信息系统,与消费终端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根据形成废弃物的类型,进行合理及时有效的回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再利用或在制造,从而形成绿色回收物循环系统,形成废弃物良好的物流循环。
(五)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环境管理规定标准,符合标准才能体现企业发展的合理性。ISO14000主要针对企业或组织的相关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产品设计,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回收,再生,废弃物等的要求都符合环保标准。面对世界各地的绿色革命绿色壁垒基础上的出台的环保标准和中国的物流运营商应该积极创造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条件下形成,采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物流行为,塑造形象绿色物流,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六)完善交通网络建设
企业建立合理的交通网络有利于降低企业配送成本,与其他企业联合,打造配送设备共享,从而形成网络绿色交通。信息共享,配送资源共享,发展联合配送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配送中车辆的使用,减少运输次数,从而降低了废气排放,为环境污染问题作出贡献。企业形成“绿色”交通网络就是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优化运输路线,避免不合理运输发生,降低由于不合理运输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运输设备“绿色化”,使用国家规定的清洁环保燃料,提高能源利用率,从根本上避免污染的产生; 打造合理的物流园区形成联合配送,优化交通系统。
(七)加强消费终端“绿色”意识
企业发展绿色物流,不仅要服从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有义务宣传绿色理念。消费者作为企业终端,也是供应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与消费终端的消费者接触时,应通过出售的产品,各种营销手段等方式向消费者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一方面使消费终端的形成绿色的消费意识,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促进企业形成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等绿色物流。倡导绿色物流,加强公众绿色消费,让消费者清楚认识到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污染影响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环境“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才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体现在企业能形成绿色信息,绿色产品,绿色包装设计,绿色营销,形成企业“绿色”文化,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市场,打造绿色环保促销活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中国物流企业只要从“绿色”出发,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诗芸.绿色物流_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物流科技,2007(3).
一、绿色壁垒发展的最新特点
自绿色壁垒产生以来,国际贸易中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地位不断上升,出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市场准入限制也不断增强,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近两年绿色壁垒呈现出新的特点。
1、发达国家出台的绿色壁垒标准和限制增多。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以日本为例,其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由原来的42项增加到了现在的一百多项,这些标准几乎都因产品本身质量、包装材料、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而与生态环境问题相关。加入WTO以来,欧盟以食品安全为由,特别是因为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存在的兽医药品残留物,停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美国对牡丹苗木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在原来限制存在植物病虫害的苗木通关外,现在又增加了针对植物真菌的细菌培养检疫,而我们的花农仅仅对苗木进行冲洗,对一些杀菌剂的运用不够科学规范。美国的口岸检验一旦发现了有植物真菌,不符合美国条例规定的特殊要求,货物就将被扣留,然后以改进、退回或者销毁三种方式处理。山东菏泽的对美牡丹苗木出口就因此新制度而损失惨重。
2、绿色壁垒的仿效效应。出于贸易保护考虑,一个国家出台的一项绿色壁垒,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仿效。我国输美商品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病虫而受到限制,此后加拿大、英国也马上仿效美国对我国的木质包装进行限制;德国对采用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装和纺织品采取限制进口措施,日本、法国、荷兰等相继仿效,制定法规禁止含有有毒有害残留物的服装纺织品进口。
3、绿色壁垒中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增多。如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皮革的PCP残留量、陶瓷产品的铅含量、汽油中的含铅量、烟草中的有机氯含量、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用于包装的物料的可回收利用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用量、服装纺织品的染料指标等,进口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近年来都制定了许多强制性标准。《欧盟传统药品法案》正式生效后,法案规定对欧盟市场出口药品的生产厂家必须通过欧盟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准则”(即GMP)审查,出口药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欧盟药典标准,欧盟的进口商必须办理药品进口许可证,这些规定给我国中药出口欧盟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4、关于商品生产加工过程及相关生态环境的绿色壁垒增多。这些绿色壁垒已不限于历来对商品本身的品质要求,为一些国家出台新绿色壁垒提供了新理由。如美国建立了一整套鉴别危害并控制危害措施的管理体系,即HACCP计划,对出口到美国的水产品、果汁、蔬菜,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同时也对包括水质、肥料、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卫生状况、仓储、运输工具清洁卫生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控制,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在欧盟,2004年6月30日起各成员国将禁止市场上销售含蓝色素的皮革制品及纺织品。这一“绿色壁垒”就是要求裘革制品企业使用环保型皮革化工材料,势必限制欧盟外国家对欧盟相关产品的出口。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我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法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发达国家所设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已产生较大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已远超过“反倾销”。
1、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而这些国家都有严格的环境标准,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遭受严重的打击。从当今世界产品出口结构来看,绿色产品比例日益增加,对于以“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中国来说,无疑会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我国现状,许多出口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将直接导致我国出口贸易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产品的出口范围逐步缩小。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额已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80%左右。然而,这些国家在技术上都拥有雄厚的实力,所以更愿意使用绿色壁垒来限制我国的出口。而且这些国家大多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具有更多的特权和优势。因此,我国生产的出口产品如不能达到这些严格的标准会失去很大一片市场,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数额。从横向上看,涉及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医药产品等众多产品类别;从纵向上看,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以及废弃物处理、质检手段等众多环节。任何一个品种在任何一个环节如若不能符合壁垒中要求的标准,就会遭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抵制。而我国出口产品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达到这些苛刻标准,所以大批产品会丧失原有的出口份额。
2、对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2000年以来,由于轻工业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轻工机电产品等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出口,因此导致轻工业出口额大幅增长,出口增幅比全部产品出口平均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3,成为出口产品的主力军。这一发展趋势表明,加快发展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尤其是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可能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偏低,出口机电产品缺乏足够竞争优势;二是发达国家可以制定一系列过高的防污标准,无形中会增加我国机电产品进入的困难。因此,从长远看来,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障碍之一。
3、对出口成本的影响。一是环保成本导致的产品成本增加。一方面我国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产业尚不发达,社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即便是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的技术普及度也很低,不能形成正的外部效应,所以一些基础性环保技术获取成本高;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自身开发研究的环保技术也因缺少经验或人员而造成高成本。根据绿色壁垒及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要求,这两种成本,而且是超额成本,将不得不包含在出口产品成本中,所以会使产品总成本大幅增加,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取得绿色认证或标志引起的产品成本增加。首先,要达到绿色壁垒中规定的标准必须先了解这些标准。由于国际上尚没有统一法规、规章,所以不同国家制定的标准纷繁复杂,要想获得准确的资料信息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最终会增加产品成本。其次,取得一些环保标志和认证的高额费用和复杂手续费也会增加企业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产品竞争力。
4、对出口企业效益的影响。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牵涉到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它要求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卫生学等学科原理运用到工业制成品以及农产品的具体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今后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潢、标签、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更大的适应性调整。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出口产品成本本来就居高不下,如果出口费用继续上涨,无疑会使得我国出口企业效益下降,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经营积极性。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良性互动有一定意义。事实上,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贸易限制措施,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约束刚性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我们除了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开展贸易协调和环境外交外,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面对现实,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我国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环保技术标准,从而成功突破这一绿色瓶颈的制约,达到贸易和环保的双赢。有关外贸企业也将重新审视发展和环保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真正花大力气抓好企业环保工作,包括开展绿色认证、采用绿色工艺等,从而有效化解过去借内力无法解决的环保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促进经济、贸易和环境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三、应对新形势下绿色壁垒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纷纷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绿色壁垒。事实上,加入WTO后,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比加入世贸组织前更为严重。因此,面对绿色壁垒新形势,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用有效的应对策略。
1、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IS014000系列综合考虑了各国的环境标准,是世界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推行IS014000将促进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它将很快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的国际认证,将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更符合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企业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供有效的“通行证”。事实上,我国对IS014000一直持积极态度,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委员会”,之后成立了“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专门开展和推进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工作。下一步,应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和体系,有效、全面、强力地推进。
2、积极申请取得绿色环境标志认证。绿色标志正成为各国产品走出国门的通行证,有助于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厦门某进出口公司向法国出口服装就曾因染料没有取得法国的环境标志而失去了大批订单,从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出口市场。绿色标志还是一种良好的促销手段。企业通过使用绿色标志,可以向公众表明其产品除了使用价值外,还有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环保价值,也可以表明企业在环保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树立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所以,企业欲提高自身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尤其是进入海外市场,冲破绿色壁垒,就要积极开展绿色经营活动,使自己的产品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标志。商品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标志,如同获得了绿色通行证,可以任游世界。
3、建立生态现代化外贸机制。生态现代化的外贸机制把生态观念纳入外贸的经营决策过程中,把进出口造成的环境成本纳入经济核算范围,按照资源枯竭的边际成本计算企业进出口商品中包含的环境价格和环境成本,以确定产品的绿色经济效益。此机制的实行,不仅可以避免国外的“生态倾销”指控,还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环境标准方面的差距,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
4、鼓励企业跨国直接投资。跨国直接投资可以使我国企业充分享受与东道国企业相同的自由流通便利,避免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为此,我国必须在总结海外直接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和移植国外这方面的法律,尽快制定和调整我们自己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外直接投资法律规范。目前,我们已经有许多国内企业具有“走出去”的实力,只要政府加以积极引导,并辅以政策支持,必然取得良好的成果。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策略探讨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绿色贸易壁垒概念的界定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凭借科技和经济优势,通过制定复杂多样的环境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以及课征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
2.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
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的契合决定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应用较为广泛,绿色贸易壁垒应用的广泛性,使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绿色关税制度和绿色补贴、以绿色技术标准为条件的市场准入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和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形式。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以环保为借口的贸易壁垒,有其不同与其他贸易壁垒的自身特点。它涉及的内容广泛,保护方式灵活隐蔽,虽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有重要的阻碍作用,但绿色贸易壁垒在形式上又是合理合法的。
首先,名义上和形式上的合理合法性。“绿色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范畴,任何绿色贸易壁垒都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立法为依据。
其次,绿色保护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系统,且保护方式是灵活而隐蔽的。绿色保护所涉及到的对象已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各国在政策和标准制订上往往是有利于本国生产者而不利于外国出口商。
再次,绿色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歧视性。绿色贸易壁垒一般由技术和环境水平都比较高的发达国家做出,最主要是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以其自身适应贸易发展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1.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首先,绿色贸易壁垒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隐蔽性强、技术要求高、灵活多变等特点在国际贸易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器重和利用。
其次,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优化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立和发展促使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争夺国际商品市场的重要产业。
再次,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不同,在环保资金和环保技术水平上存在差距,这种矛盾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贸易地位进一步恶化。
最后,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所造成的国际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量。
2.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到的出口产品范围很广,据联合国有关机构估计,我国每年约有70 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欧美、日本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但是它们制定了许多法令,建立了较为完备和严格的卫生检验、检疫制度,并对我国出口各类产品采取了近乎禁令的歧视性措施。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绿色检验检疫标准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我国各种产品的出口。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营销策略不得不作重大调整,“物美、价廉”将不再是企业的追求目标,绿色形象将成为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欧盟、东盟、台湾省、韩国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日本、美国、欧盟都是世贸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这些国家的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环保技术居于世界前列。由于我国现阶段出口的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必将使我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减少。
三、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无疑是进行绿色贸易壁垒研究的重点和落脚点。
1.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政府策略选择
(1) 加强宏观调控。绿色贸易壁垒大多来源于国际环境公约、WTO 协议中的环境条款、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绿色标志制度等。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认证体系、创造便利企业出口的宏观政策条件、通过政治公关等手段签署贸易条约等方式为企业营造便利出口的宏观条件。
(2) 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指其产品和劳务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产业。环保产业具有其经济效应,它通过与其它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用自己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仅处于开创阶段,国际竞争力不强,需要政府扶持。
(3) 发挥“环境外交”的营销作用。发挥“环境外交”的营销作用,是建立既符合国际规范,又符合本国国情的环境与贸易政策是政府“环境外交”的重要任务。但是,政府仅仅是在政策上维护国内出口商的权利是不够的,还要为企业申请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创造条件,促使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贸易环境。
(4) 构建绿色技术和环境标准体系。绿色贸易壁垒最核心的部分是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是对进口产品进行检疫查验的基础。我国要积极主动的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首先应该制定中国自己的绿色标准,构建绿色技术和环境标准体系。
舟山市向欧盟出口的冻虾仁,浙江省技术监督局没有检测出任何问题,而到了欧盟却被检疫出含有10 亿分之0.2克的氯霉素,结果惨遭退货。如果这批产品是外国对中国出口的,由于检测不出问题难免会顺利入境了。
(5) 完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与IS014000 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总的趋势是标准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要及时了解绿色贸易壁垒的最新变化,把握其发展方向,及时向出口企业告警。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及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2.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企业行为分析
企业应用战略眼光看待环保问题,要认识到环保是一种投资,是对外贸易发展强有力的推进器,只有顺应潮流,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才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1) 推行环境标志制度使之同国际接轨。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开发环境标志产品。环境标志显示的是人类知识和解决环境与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中国企业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绿色产品、绿色标志方面的规定企业要积极争取国际绿色认证,积极发展无污染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格限制乃至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2) 树立环保意识,强化绿色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系统化、标准化是国际惯例的发展趋势。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就是建设一整套能够全面促进环境改善,实现环境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机构与机制。同样重要的是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环保是一种投资,是对外贸易强有力的推进器,只有顺应潮流,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才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
(3) 优化贸易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品,实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保作为经营理念,以绿色文化作为价值观,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方式。中国企业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四、结论
绿色贸易壁垒将随着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变化而发展,随着技术水平和环境标准的进一步提高,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将更加深入,并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改变的只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和合理性的界定,不变的是绿色贸易壁垒对贸易发展的各种效应中具有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中国对外贸易要想成功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必须不断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跟踪研究,努力找到绿色贸易壁垒本身发展和它对贸易影响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王海峰 顾肖荣 王勉青:WTO 法律规则与非关税壁垒约束机制(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泊溪:论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