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评课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范文第1篇

(一)七年级上学期的安排。

七年级第9册的内容为: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论)、Word(操作)、Excel(操作)。教材内容涉及考试的三个模块,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55%左右。

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比重很大。然而,上学期一般有17-18周,各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在七年级时一般安排1个课时,去除中秋节、国庆节、元旦,即不超过16节课,这个课时量相对第9册的内容而言很少。另外,由于七年级上学期距离考试时间较远,初中学习压力又比较重,从初中生大脑记忆规律和实际操作时间考虑,七年级上学期主要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应性为主。因此,学生在七年级时,我们更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无论如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技术课,其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为应试教育增加砝码,主要目标还是通过考试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加学生兴趣,扩展学生知识范围。

(二)七年级第10册的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Photo Impact、Movie maker、Power Point(操作题)。教材内容涉及考试的两个模块,占考试内容的30%左右。而下学期一般有16-17周,去除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妇女节、儿童节,按每周一节课计算,即不超过16节课时。结合内容而言,时间比较充裕。结合经验来看,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般1-2个课时即可完成。Photo Impact不属于考试内容,可用4个课时。Movie Maker属于选修内容,并且Movie Maker在实际操作中,5分钟的影片以学生机房的硬件条件而言,导出时间达20分钟左右,初中课堂一节课一般在40-45分钟,连上讲课时间和操作时间,无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效完成教学安排,因此,Movie Maker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个课时做演示操作,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操作,但是不要导出。其余时间,教学安排以Power Point为主,并以制作电子报刊的形式安排复习Word和Excel。另外,利用所有学生需要制作演示文稿的机会,比如:元旦晚会、圣诞晚会、儿童节等,让学生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

(三)八年级第11册内容为:网络基础(理论)和Frontpage的使用。第12册内容为Flash和机器人。教材内容涉及考试的只有网络基础一个模块,占考试内容的15%。八年级整个学年,除非老师占用其他科目课时,否则,课时总量不超过32节。复习时间比较紧迫,要求教师抓紧时间将考试内容讲深、讲透。因此,Flash和Frontpage仅在八年级上学期做简单讲述,每个项目学生操作时间不要超过6个课时,共12个课时。从2012届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基本能完成教材要求。Flash中的元件、关键帧、两种补间动画、引导层、遮罩层基本能做简单应用,Frontpage中基本能完成对网页的布局和生成。

在八年级下学期剩余时间安排对三个模块理论知识的复习和Word模块、Excel模块和Power Point模块涉及考试操作的梳理。在期末考试中,安排笔试,既可以提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重视,也可以对复习起到督促作用,并且梳理知识点也可以为下学期的复习起到预习作用。

(四)八年级下学期以“任务表”的形式,进行复习。

操作题包含三个模块:Word、Excel、Power Point。由于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练习系统在5月份时才开发出来,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任务表”的形式进行复习。此任务表以高中会考操作题为蓝本,由教师自编。

图1 信息技术任务表

图1为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Word复习中的任务表,完成时间为20分钟,基本50%的学生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分钟内完成的学生将在剩余25分钟内完成扩展练习。

任务表的题目是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来编制的。将Word、Excel、Power point中的各个考点,以一个考点一条操作的形式编写出来。而正式的学业水平考试也是以这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因此,以任务表的形式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考试模式。

在进入5月份后,以“操作题”、“判断题”、“选择题”的形式组成试卷,给学生进行练习。尤其要利用好5月份的模拟考试,以我们的经验而言,由于我校准备的模拟考试完全按照中考标准流程,考试氛围非常严肃,在经历5月份的模拟考试后,不认真的学生基本收起玩乐的心思,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复习。

二、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五月份模拟考试成绩、7月份学业水平考试情况

尽管2012届自入学时,教育厅就已下发文件明确了中考改革,但是考试要求是在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才真正下发。在此之前,为了将来的学业水平考试,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必须将所有教材内容全部讲完。

在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在八年级上学期末安排进行以理论和操作步骤为内容的期末考试,5月份由云南省组织了第一次模拟考试,7月份正式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我们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为样本,选取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5月份模拟考试、7月份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作为源数据,三次考试总分均为100分,题型结构为:填空题5题,共10分;单选题45题,共45分;多选题10题,共20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连线题3题共15分。题目由教师参照高中会考自己编制。

学业水平考试按分数划分等级,A等:90分-100分;B等:70分-89分;C等:60分-69分;D等:0分-59分;P等:补考后60分以上。

表1 三次考试及格率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八年级下学期时,及格率为47.6%,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及格;五月份模拟考试,及格率达到86.7%;七月份学业水平考试,及格率达到98.8%。

表2 三次考试成绩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成绩逐次提高,也就是说,我们所采用的复习计划是有效的。

三、建议

尽管,我们教学计划给学生带来的成绩提升很明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

首先,尽管制定“任务表”后,学生的成绩和动手能力有明显提升,但是学习兴趣却降低了。在和学生谈话后,学生表示,尽管任务表的正式程度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同时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任务表素材的选用时,增加一些娱乐性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亲切。比如:Word素材可以定位为关于新生代明星的杂志封面制作。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实施“同课异构”型公开教学,最重要的是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要主动参与、交流探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摒弃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和教师就要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很多,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跟着时展的脚步走,立足于新形势下的新的教育观念。从定义上讲,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看法。由于教育观念是否合理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且传统的旧式的教育观念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束缚了他们的思想,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教育的发展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接受和学习较新的教育观念,多与外界接触来增长自身的知识经验与阅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观点,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好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与此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中来。

【案例】某中学的数学教师在上“根号的引入”这一节数学课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根号这一数学符号,并记住这一数学符号,而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引入根号,也就是引入根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通过一组数据:4,9,16,25,5,7,10,让学生自己动手求出这组数据的平方根,很显然,这组数据中前四个数4,9,16,25可以很简单地算出它们的平方根,而后三个数的平方根对还没学习本节课的学生来说是个难题。所以学生在求后三个数5,7,10的平方根时就遇到了困难。就在这个时候数学教师说:“看了下面同学计算的结果,前几个数的平方根同学们都能够很快算出,那后几个数的平方根应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请看黑板,对于一些无法开尽的数我们用这样一个符号‘ ’来表示它的平方根,举个例子来说,5的算术平方根就是 ,以此类推。”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们发现这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他不是直接机械地将知识告知学生,而是通过知识的背景启发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落实了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这位教师教会了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也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迁移,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加强合作交流,树立团队意识

在今天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作为教师难道就不应该培养合作意识么?我想,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接班人这一重任的教师更应该具备合作、交流意识,这也是为自己的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可是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为了物质或者是精神上的奖励,为了在与其他教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多教师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协作,生怕别人学去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然而,“同课异构”型公开课特别要求与强调同年级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某位教师在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然后再公开授课,让同年级的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给出指导意见。由此可见,合作交流、团队协作对初中数学“同课异构”型公开教学有重要意义。那么应该如何树立同年级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呢?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备课、集体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交流与合作的热潮当中。

其次,多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数学研讨会,让他们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初中数学“同课异构”型公开教学的开展,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探讨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初中数学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平台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个人魅力,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89-02

一流的教育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撑。新课程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

在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上,课改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点的“三角形”课程理论,从而结束了课程在“学生中心”或“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之间的“钟摆”现象。新课改中,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这种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与“学生中心”、“学生本位”教育思想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它是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的统一。

在培养要求上,课改提出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要求,新课改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种精神,学校及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力观念上,课改提出了关于态度、技能、知识三元合一的基础学力模型,从而结束了重知识还是重能力或者重态度的片面理念。在总结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新课改对学力内涵进行了再认识,构建了基础学力模型基础上的、以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内涵的、再生性强的教育体系。基础学力的核心第一是学习态度,是否肯学、爱学是决定学业成败的关键;第二是学习能力,学生要能够自学、善于学习;第三是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态度与能力的载体,它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发展性学力是指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我素养、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集合,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包括具有作为发展能力载体价值的再生性强的知识,特别强调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创造性学力是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学习主体所具备的探求态度、批判与创新能力,以及开放而多维性的知识的集合,包括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性的认识。在这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型中,三要素并不是处于同等地位,这是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会实践、能创新为根本立足点的。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对于深化初中课改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要点的举措,是落实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初中课改正处于关键时期,以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为目标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是深化初中数学改革,落实相关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培养初中学生的基础学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作如下阐述:

一、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力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不仅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强调人的学习后劲与持续发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初中阶段要把学生学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课堂改革的核心——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设计,努力把学生培养到“会学”的境界。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基于课改精神,立足“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遵循大纲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或合作式等一些类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教学情境的创新。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去调动、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以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获取的能力。

二、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自学、议论、引导、创新”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注重发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开放生成的课堂教学特征,在优化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力。本课题所构建的课堂模式不仅是一个简单传播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的再生产过程,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同时也要转变教师观念、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引导的辅助作用,精讲课程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并配以相应的学生练习,这种师生“精讲多练”的方式,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不是僵化的知识传授,而是基于探究性或问题式的教学活动,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讲述,这种模式下的精讲,突出了教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适合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同时,教师的讲要利于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诸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明确好教学目标,这便于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形成。

三、激励学生的自我总结,强化自我基础学力的认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内容的接受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励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以强化学生的自我能力的认识。学生要针对自我学习的表现,诸如课堂反应、活动探究情况、作业情况等,进行自我学习状况和状态的总结,以及时发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或缺失,这点对于落实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以引导学生“快乐的学、积极的学、有能力的学”,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强化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都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多元的评价体系,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学力推波助澜

在评价准则上,课改提出了四大转变:一是变学业评价为学力评价。学力内涵的突破必然引起评价内容的转变,而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突破要求我们扩大评价领域,建立包括认知的、技能的和情感的,兼顾态度、方法和心智发展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二是接受性评价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改变单一被动的评价形式,建立既来自教师的接受性评价,又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评价的新型评价体系,以增加评价的丰满度。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这种二维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为严格依据评价准则,并进一步贯彻于整个评价过程中,新课改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学段终结性评价、等级考试、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学分确认等。这些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以往我们虽然做了,但显得很不够,尤其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即随堂的教学评价,它包括对学生提问和答问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以及阶段性、单元性考查等。日常性、阶段性考查要控制好频度、难度和采用适当的形式,注意发挥对学生情况的诊断功能,也可以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因为学生个体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就必须做到及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个体学习档案之中。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初中课改的重要内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基础学力,诸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采用分类比较、经验总结、探索法、发现法等开展实践研究。如经验总结法:

1.根据自身上课实施的情况不断总结经验。

2.在听评课活动中采纳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意见、建议或者方式方法。

3.认真学习经过验证的先进教学和学习经验。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并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互动式的探究性教学,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学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钟坚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0,(9).

[2]葛晓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力[J].中学数理化,2009,(3).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范文第4篇

(1)目标不明确,为了讲卷子而讲卷子,按照试卷上的试题先后次序,逐题讲解就行,不顾主次,平均分配时间,结果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主次要点全不落实。空耗时间,事倍功半。

(2)只重解题过程,忽视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教师在试卷分析,往往把着重点放在哪道题错了,错在哪里,正确的应怎样解答,而就是忽视了为什么错。为什么答案这样是对而那样是错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而不那样回答,这样的题应从哪方面去思考,怎样思考?教师缺乏方法指导。

(3)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缺少参与。一堂试卷讲评课,老师往往感到时间不够用,一份数学试卷,除了填空题和选择题外,解答题一般有六~七大题,教师生怕某个环节没讲清楚,所以拼命地讲,一直讲不停,时间上安排的紧紧的,下课铃响后还要拖几分钟,学生则被动接受,根本没有思考与参与的时间。

可以想象这样的讲评课,讲者无味,听者无趣,几乎就是无效课堂。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讲评课既能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又能提高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我们的课堂闪耀着灵动的思想的光芒。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总结了几点讲评试卷的经验

一、试卷讲评要及时

讲评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也是我的观点。因此,平时试卷的改阅一定要及时完成,最好是第二天就能拿出来。及时评讲、及时反馈,效果才会显著。

二、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面面俱到,逐题讲评,这样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科学的讲评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

(1)是对试题本身进行分析;对试题的知识点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判断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试题的命题的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图以及答题思路和技巧。

(2)是对学生答题情况、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样做能够加强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试卷讲评要重视技巧

(1)讲评课切忌教师一言堂,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手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重视启发学生。讲评课教师应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设计的相关数学知识,挖掘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数学模型,建立方程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数学情景。

(3)试题的变式或延伸。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已知条件、结论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四、重视讲评后的内容的消化,问题的复现和个别辅导

(1)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讲评内容。为了巩固讲评结果,教师应采取必要手段促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讲评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消化讲评内容。要求学生在讲评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点,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建到自己的错题集中,以便随时查阅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错误,从而提高了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重视讲评后的普遍问题的复现。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试卷中普遍问题的复现工作,教师应把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做好笔记,为下次考试命题做好准备。在整理过程中,最好变换角度,重新设计题目,以达到彻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范文第5篇

镜头一:二年级数学课,教学《观察物体》

师(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第一张照片(小猴正面)是小红拍的,大家想一想第二张照片(小猴右侧面)是谁拍的?

生1:第二张照片是小玉拍的。

生2:第二张照片是小云拍的。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第二张照片到底是谁拍的?

生3:小云拍的。

生4:是小玉拍的。

……

由于第二张照片是从观察者对面拍摄的,二年级学生受空间想象能力的制约,难以分辨小猴右侧面照片的拍摄方位。课堂眼看就要 “冷场”,教师忽然灵机一动:

师:看来大家现在不能确定第二张照片是谁拍的,那我们就先看后面两张照片,第三张照片(小猴背面)是谁拍的,能确定吗?

生:能确定,是小芳拍的。

师:大家同意吗?第四张照片(拍摄方向与学生的观察方向相同)呢?

生:第四张照片是小玉拍的。

师:那剩下的第二张照片是谁拍的呢?以后我们在做这类题目时,可以把不能确定的放在一边,先把能确定的找出来,最后再看不能确定的。

镜头二:学校教研活动,评议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

评课老师1:执教老师不应该完全按照课前预设实施教学,在学习例2时(附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了大船和小船各几只?)有学生提出列方程解答,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不能轻描淡写地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一起探讨这道题的方程解法。”把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浪费掉,这同时也是与初中数学教学接轨的需要。

评课老师2:我赞成评课老师1的意见,学生用画图、列表的方法解答例2,只是低层次的解法,我们要让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评课老师3:我的看法与前面两位老师差不多,教材上在讲解例2的解法时,虽然介绍了画图和列表两种方法,但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引导学生列方程或算式解答,因为学生即使会画图解答,考试时能在试卷上画图吗?如果不把图画在试卷上,那试卷上仅有得数没有过程,一定会被扣分。

这时参加评议的老师大多数对评课老师3的意见表示赞同。

对上述现象的反思

这两个镜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明显透露出一些教师的思想深处还有应试教育思想的残余,并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外显出来。

镜头一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上课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在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和右侧的情况下,急中生智想出了“排除法”来救急,似乎与应试教育毫无关联,其实这正反映了这位老师的大脑中还残存着应试教育的意识,并无意中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不管用何种方法,只要能正确解答题目就行,而没有顾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材把小云看到的小猴图放在第二个并非偶然,而是以此来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使由于教师课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而导致教学进程“卡壳”,教师也不应满足于用“排除法”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因为“排除法”只是一种用来对付考试的解题技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几乎毫无用处。这种情况下的正确做法是围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调整教学思路,为每个学生创造观察实物(或模拟实物)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小猴的侧面照片,比较有什么不同,再来体会题目中的照片各是谁拍的,从而感受如何抓住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

镜头二中的例2虽然可以用列方程或算式的方法解答,并且这两种解法都是“有价值的数学”,但列出的方程六年级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会求解,而列算式的方法对很多学生而言思维难度过大,这两种方法都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数学。因此上课时教师淡化列方程和算式解答的方法,突出画图、列表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对教学目标的正确解读,并没有偏离教材的编写意图。如果说评课时前两位评课教师只是对教材编写意图(使学生掌握“假设——调整”的解题策略)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那第三位评课教师则完全是从能否对付考试的视角来考量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考试时试卷上是否真的不允许通过画图求出答案?退一步说,即使试卷上必须用列算式(或方程)的方法求出答案才能给分,我们是否就必须围绕这样的方法展开教学?经过十年的课程改革之后,相信对这两个问题大家都会作出否定的回答,而评课教师3在如此背景下仍从应试的视角衡量课堂教学的优劣,足以说明他的教育思想中还残存着浓厚的应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