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职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IT能力 知识管理 医药企业 供应链绩效
资源基础理论(RBV)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企业在资源方面的差异是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关键,也是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1]。在以知识为主导的今天,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现和证明。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了知识对那些传统资源的替代作用,如同珍惜任何其它资产资源一样,对知识进行恰如其分地管理、利用和再开发。供应链(SC)的功能在知识经济环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以知识的视角介入供应链管理(SCM)相关问题的研究将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的一个崭新视角。研究显示,增强IT能力、加强知识管理(KM)对于供应链成员企业在诸如销售量增加、减少库存成本、改善客户体验以及提高柔性等的SC绩效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2-3]。但将IT与KM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较少,尤其在医药领域尚无实证研究先例。本研究以医药供应链成员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我国医药行业的IT与知识管理能力水平以及二者对医药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1.研究假设
有研究表明,IT能力是企业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信息所拥有的知识的程度,信息技术能力应包含三个要素,即信息技术知识(IT knowledge)、信息技术运行(IT operations)和信息技术对象(IT objects)[4]。这一研究结果在学术界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和应用。
结合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情况,知识管理能力可以划分为知识取得流程、知识转换流程、知识保护流程、知识应用流程四个维度[5]:第一,知识取得,将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化到企业内部,使之成为能够为企业创新所用的知识;第二,知识转换,知识被切实地扩散开来并被组织成员彻底吸收,以此实现知识真实的转换;第三,知识保护,组织有效地保护知识,避免被组织内外部不当地加以利用;第四,知识应用,运用既有知识解决工作流程中的问题或利用这些制定决策的过程。
在供应链绩效的测量方面,利用单一的评价指标会有很大的局限。Cooke教授指出现有评价指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21世纪供应链绩效,必须建立新的绩效评价系统[6]。马士华在研究工业企业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文献中,提出响应性、服务质量、物流绩效和财务绩效等4个供应链绩效指标[7]。结合医药行业自身特点,本文采用Beamon的研究成果,从成本效益、顾客满意、灵活性三方面展开:第一,成本效益评价包括对所使用的能源、设备,员工成本,以及库存水平等成本方面的评价;第二,顾客满意是对顾客需求的应答水平,需要从成品的质量和服务两方面进行评价;第三,灵活性评价分为范围灵活性、响应灵活性[8]。
在确定IT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假设,随后加以验证。
H1:供应链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H2:知识管理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H3:供应链信息技术能力对知识管理能力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H4:知识管理能力在供应链信息技术能力与供应链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2.研究方法
2.1 样本来源
研究对象为建立了供应链体系的医药行业,其中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调研的企业分布在吉林、河北、天津、江苏、安徽、上海、陕西、广东及四川,代表了我国主要的经济地理区域。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298份,对无效问卷进行筛选与剔除后最终保留的205份有效问卷确定为研究样本,问卷总回收比率29.8%,有效问卷回收率20.5%。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回收率(MSUGLRT类似的研究回收率为17.1%[10])。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发现,问卷应答者多为企业的CEO或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被访者受过高等教育且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能够正确地理解问卷中的问题。企业绝大多数拥有供应链伙伴关系,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平均年限为6.46年,从而保证了关于供应链绩效的调查的可信度。样本来源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样本来源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假设检验
依次检验IT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知识管理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以及IT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并且检验了知识管理能力在另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分析与验证结果
IT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知识管理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以及IT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均成立,知识管理能力在IT能力与供应链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3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实践启示:第一,重视信息技术,更要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第二,知识管理为供应链有效运转保驾护航;第三,供应链中包括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的集合。准确无误地生产、存储、运输、销售是提高绩效的关键;第四,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实质关系是委托。这些企业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使得某些企业遭受被中心企业压榨而遭受损失或是被其他竞争者替代而被挤出供应链。因而,在增强供应链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的能力,加快知识在供应链节点间转换、传递速度的同时,加强知识保护流程是十分必要的。总之,虽然交换医药产品和药学服务被认为是医药市场的首要目标,但成员企业也不应忽视无形知识资产。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信息技术在简化供应链流程与促进成员间合作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强化知识管理,都将帮助供应链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殷国鹏,陈禹.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理论及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 2007, (1): 26-31.
[2]孙林岩,陈钢,杨洪焦.中国企业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绩效的作用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2(26):105-109.
[3]张旭梅,朱庆.国外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2(19): 34-41.
[4]Tippins M.J.,Sohi R.S.,2003.IT Compet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missing link[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4: 745-761.
[5]陈菊红,王能民,杨彤.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J].科研管理,2002,(1): 98-102.
[6]Cooke J A. Measure for measure [J]. Logistics, 1999, 2 (7): 111-113.
[7]马士华,谭勇,龚凤美.工业企业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4(4):493-500.
[8]Beamon B M.Measur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9,19,(3):275-292.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 早期功能锻炼 依从性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20年矫形外科发展进步非常快的领域之一,它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达到稳定无痛、腰体等长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术后疗效肯定。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 ,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及病人愿望相结合的过程[1]。为了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效果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我科2006年6月—2009年11月将循证护理运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实践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6月—2009年11月共收治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行手术病人100例 ,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6岁~85岁。采用单盲法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52例及实验组48例。两组年龄、性别、损伤类别、手术方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 方法
2.1 干预方法 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早期功能锻炼 ,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实施功能锻炼。循证护理方法与步骤如下。
2.1.1 确立循证问题 ,寻找循证支持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寻找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护理问题,将其特定化、结构化。本组病例具体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时机、功能锻炼的内容与时间、如何减轻病人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如何提高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 ,手工检索教科书等获得相关信息,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做出评价,确定结论。
2.1.2 找出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
2.1.2.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时机 [1]循证:关于何时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机,查询文献发现各种说法不一。有文献报道其肌力训练应在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开始[2] 。亦有研究证实,有50%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在术后第1天,30%发生在术后第2天,故术后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 DVT[3]。但也有文献报道,病人术后第1天或第3天开始康复训练,二者术后第1个月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何时开始功能锻炼,可根据病人个体差异而定。[2]护理干预:为病人选择功能锻炼时机时考虑病人的全身病情,并不盲目地追求早期功能锻炼。
2.1.2.2 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内容与时间 ⑴循证:查询文献确定以下早期功能锻炼项目:术后1~3天主要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目的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预防血栓形成十分重要。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秒,然后休息5分钟,每天90次左右。②踝关节运动:仰卧位,主动地进行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秒,再放松,每天90次左右。③臀肌收缩运动:患者仰卧位伸直腿,上肢舒适地放在身体的两侧,收缩臀部肌肉,保持10秒,放松,每天60次左右。④髌骨推移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轻轻推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每天30次左右。术后4-10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①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厘米,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并逐渐增加肢体抬离床面的时间。②做屈髋屈膝运动:患者取仰卧位,陪护人员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腘窝处,用另一只手托住其足跟部,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前提下使其做屈髋和屈膝运动(屈髋的幅度应小于45°),此动作每天可做30次左右。 ⑵护理干预:根据肌力训练的原则 ,制订出髋部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功能锻炼流程 ,由责任护士按照流程进行康复护理,让病人掌握功能锻炼内容、方法和时间。因为运动产生的效应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乘积 ,所以术后1d~3d内让病人每小时锻炼5次或6次,单次收缩维持时间在5s~6s。待病人体力恢复后每天早中晚餐后半小时及睡前各锻炼20min~30min,单次收缩维持时间达到10s,使每次练习达到肌肉适度疲劳,以达到增强肌力的效果。
2.1.2.3 减轻病人功能锻炼时的疼痛 ①循证:骨折后病人最明显的症状是疼痛,而功能锻炼常加重疼痛,病人可因惧怕疼痛而拒绝早期功能锻炼。使用电脑骨折愈合仪,利用其脉冲电磁场原理可使95.0%左右的骨折病人疼痛缓解[4]。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可让95.5%病人在术后50h内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5]。②护理干预:我们倡导无痛功能锻炼,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术良好镇痛条件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护士掌握每一动作要领,忌用力过度加重病人疼痛。功能锻炼间歇期应用电脑骨折愈合仪,每次30min,每日2次或3次。
2.1.2.4 提高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 ①循证:功能锻炼最大特点是必须由病人积极参加,其训练效果与病人的主观努力密切相关。依从性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治疗与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因此,如何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有研究发现,病人害怕疼痛及担心骨折移位是髋关节骨折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不好的主要原因。亦有研究指出,病人的心理特征会对依从性产生重要影响 ,要重视病人心理特征对依从性的影响[6]。②护理干预:首先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给病人创造良好镇痛条件,消除病人因疼痛而对功能锻炼产生惧怕心理。同时,护士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系统性健康宣教,强化主动锻炼,保证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时效性和策略性。针对创伤后病人焦虑、抑郁的不同程度,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重视信息支持,讲解疾病性质、程度、治疗、护理和转归,消除病人由于缺乏相关疾病信息所致的负性情绪。并力争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力度,与家属互动,共同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2.2 评估方法 对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 9天分别进行肢体肿胀程度、功能锻炼时疼痛程度及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评估、记录。肿胀程度评估以测量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分为4度,肿胀不明显:周径差≤0.5cm;轻度:周径差0.6cm~1.9cm;中度:周径差2.0cm~3.9cm;重度:周径差≥4.0cm。疼痛评分按数字评分法,将本组病例疼痛分为3度,无痛:0分;轻度疼痛:1分~3分;中度疼痛:4分~6分。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分3个层次 ,完全依从:完全根据指导动作进行功能锻炼;部分依从:部分根据指导动作进行锻炼,有时动作缺少 ,有时次数减少;不依从:偶尔进行功能锻炼或不锻炼。
3 结果
1) 两组术后第3天、第5天、第9天比较,均P
2) 两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比较,均P
3) 两组术后同期比较,均 P
4 讨论
循证护理是以客观证据为主,强调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以最佳证据为指导,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主观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本课题实验组在选择早期功能锻炼时机时虽然并不硬性规定主动功能锻炼从哪一天开始,而是根据病人的全身病情具体而定,但这样既体现人文关怀,又可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在确定功能锻炼的内容时将肢体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并将肌肉等长收缩运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因为正确的肌肉等长收缩运动,不仅可通过股四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等的舒缩将淤滞在静脉或静脉窦的血液泵出,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而减轻水肿,而且其安全性高,适合于术后早期进行锻炼。同时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给病人创造良好镇痛条件,结合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及个体化的心理干预以提高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显示在减轻肢体肿胀方面,因术后第1天患肢处于肿胀高峰期及术后第9天患肢肿胀均已消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后第3天、第5天、第9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减轻病人功能锻炼时疼痛方面,术后5d内,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 9d后,由于各种致痛因素已逐渐消退,两组病人均可达到无痛功能锻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提高病人依从性方面,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从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胡雁,李晓玲. 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
[2]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1-83.
[3]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4-185.
[4] 王丽燕,李琳叶;HGB-200电脑骨折愈合仪对骨科疾病术后消肿及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临床医药实 践杂志;2005年09期.
在物流活动中,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对或错的组织结构,并且每个企业的自身特点不同,所处环境的也不相同,因此适合任何企业的物流组织设计方法其实是并不存在。但是,在企业多年来的发展和总结的经验上表明,创新企业物流组织存在一般的模式,这些模式对大多数企业是适合的。主要表现在:智能化组织向一体化组织延伸,虚拟化物质组织,水平组织结构以流程为导向,建立物流战略联盟,整合与外部企业供应链,提高集体竞争力。
二、创新物流管理技术
物流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之一,物流管理上的创新就是要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基础上,以集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保障生产厂商尽量避免出现库存积压的现象。同时,为了满足企业物流管理的需求,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减少产品运转周期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现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必然离不开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物流硬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首先,企业必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资金、先进技术等来改善我们的物流设备、设施,要转变企业的一些落后观念,如注重眼前的利益、将精力放在扩大规模上以及对企业下层部门的垄断保护等。其次,企业还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形成一个虚拟、动态、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系统,实现企业物流活动各环节最合理的增值。最后,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起计算机支持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以物流管理信息化带动物流管理现代化,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三、创新现代物流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建立和创新现代物流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的每项物流管理职能能够全面贯彻于物理服务中。如企业可以建立物流管理领导小组,设置物流办公室等物流管理部门,赋予这些管理部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物流管理职能,同时,明确其规划、组织管理供应链职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此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建立物流协调会议的相关制度,企业的管理者要定期召开企业内部商谈会议,或者邀请相关的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参加,共同商讨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如何改进企业物流管理等。
四、培养创新性物流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在物流创新中,培养创新性物流人才,不仅关乎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还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专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物流人才培养机构的联系,深入到高校物流专业中,组织物流从业人员参加高水平的物流培训班。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人员竞争机制,让相关技术骨干进行物流操作示范,树立良好的职工榜样,提高职工内部的竞争力,督促其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同实际工作者进行理论与经验上的交流,吸取其他国家或企业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更多的创新性物流人才。
【关键词】 循证护理;颞颌关节强直;功能锻炼;疗效
外伤时造成颞颌关节强直的主要原因, 颞颌关节、肌肉及毗邻组织损伤可造成出血、炎症反应, 久之可导致活动受限[1]。颞颌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这也是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中,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颞颌关节强直患者, 循证护理应用于后期功能锻炼中,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本院诊治的44例颞颌关节强直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 每组各22例。2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4例、女8例, 年龄15.0~62.0岁, 平均年龄(36.0±5.0)岁, 其中单侧病变16例、双侧病变6例;22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3例、女9例, 年龄16.0~63.0岁, 平均年龄(36.5±5.0)岁, 其中单侧病变17例、双侧病变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变类型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颞颌关节重建术、组织粘连松解术, 后期进行功能训练。
1.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工作, 解答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疑问, 同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使其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面对治疗和护理,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潜在护理问题, 查证解决。针对并发症, 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 通过多种方式查证, 采用查证方式处理。
1. 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依从性、锻炼认知度、患者满意度, 以及生活质量, 进行观察和比较。生活质量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每项单独积分, 分值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依从性、锻炼认知度、患者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锻炼认知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P
2. 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P
3 讨论
颞颌关节强直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虽然成型手术本身的效果不错, 但术后容易复发, 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疗效。但是通过后期功能锻炼, 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少术后复发。所以, 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预后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
循证护理是近年来的新型护理模式, 从整体出发, 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满足患者的正当需求, 对潜在问题进行预防干预[3]。功能锻炼中及时发现不正确方法, 通过查证, 给予相应纠正, 对于不能坚持锻炼的问题, 也通过查证, 寻求解决方法, 将坚持锻炼的意义及不坚持锻炼的危害性详细讲述给患者,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颞颌关节强直的发生机制、后期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 通过健康宣教方式, 讲述给患者及其家属, 并解答相关疑问,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
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锻炼认知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P
参考文献
[1] 邹敬才. 关节成型术后颞颌关节强直小颌畸形的矫治. 中国美容医学, 2009,15(12):1400.
[2] 胡沛. 颞颌关节强直合并小颌畸形的一期整形治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6(4):216.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 效益型 管理模式
“效益型”管理模式定位及特性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生命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管理模式只有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才能发挥出作用。目前,市场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国际观念、名牌观念等已广泛被现代企业采纳。因此,供应链企业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中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及企业经济效益三个基本问题。社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包括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的关系),其实质是竞争―合作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主要体现供、产、销的统一过程,以满足需求为目的实现同步化管理是这一过程的特性。经济效益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使系统经济效益趋于最大化。
“效益型”管理模式的主要特性包括:战略性,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检验“效益型”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供应链企业管理必须体现企业战略目标。集成性,供应链系统的集成是“效益型”管理模式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内在要求。效益性,供应链企业必须讲求经济效益,这是“效益型”管理模式的本身属性。
供应链企业“效益型“管理模式纲要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机制。无论是推动式供应链,还是牵引式供应链,其经济效益实现的前提都是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供应链企业的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来建立运行机制、调控机制和保障机制。
第一,建设分销、开发、生产、物流的四维运营机制,结束目前“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体系。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以营销为龙头的运行机制已广泛被企业采纳。因此供应链企业经营机制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营销把握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应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供应链企业应该做到市场信息以灵取胜、市场竞争以质取胜、市场经营以活取胜、市场开发以新取胜、市场服务以优取胜的世界水平。生产是将生产要素投入并经过装换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开发则以销售为目的,物流不仅是生产的保障,而且是协调采购与制造、制造与分销的管理职能。因此,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再不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了。
第二,建设以生产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时间控制为中心的调控机制,使经营处于受控状态,维持计划能力。控制必须强化计划系统和标准化系统,达到有章可循的目的。通过控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可靠性;通过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控制可以按时交货,确保合作伙伴企业间的关系正常化。对供应链系统而言,生产进度、生产节奏、提前期、库存控制是主要的生产控制内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控制不仅能维持计划能力,而且能保证承诺的条件,提高企业柔性。成本控制不仅体现在企业物流中,而且是业务决策的参考。
第三,建设以产品技术、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保证机制,确保再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知识形态、经验形态和物化形态的发展。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操作技术的提高,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的运用都可增加供应链企业活动,使经营处于有利地位。供应链企业管理者必须持有不断改善的态度,强化适应环境的创新职能,才能确保经营机制的先进性和柔性。
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市场规律要求供应链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这是供应链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来源所在。事实上,供应链系统内部及其环境中无不存在竞争因素。内部竞争主要表现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供应商之间、制造商之间、分销商之间,及个体企业部门之间,所有竞争在供应链中形成内部的网络竞争格局。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的竞争体现讨价还价的能力,遵守合同规则、效益公平分配、风险合理分担是竞争的平衡点,因此供应链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一种竞争合作共存的内部竞争。
就内部竞争机制而言,主要有培植核心竞争力原则、长期效益原则和诚信原则。首先,核心竞争力以核心企业为基础,这是企业加入供应链的基础,企业通过培植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业务,形成规模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类企业中及供、产、销的关系中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其次,长期效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应是供应链企业考虑的另一问题,交易成本增加使企业业务拓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开拓新业务比维持老业务要费更多的资源。这就要求企业在科学计算成本的前提下,决定长期效益与短期利益的取舍问题。这对我国企业改变在长、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取短异长的弊端尤为重要。最后,按诚信原则参加竞争是目前供应链企业的明智之举。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一种委托―关系,客观上要求信息的对称性,建立公平条件下的内部竞争机制需要诚信最大化。
外部竞争原则主要包括:差异化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和顾客满意度原则。外部竞争的焦点是顾客或市场份额。首先,顾客需求主要表现为价格、数量、样式、质量和时间等方面,供应链系统要满足这些基本需求,就必须在最终产品的成本、品种、交货期、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利用差别而制胜。其次,效益是供应链企业经营的本质所在,供应链参与市场竞争,就是要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市场结构,进行正确的市场行为,完成最佳的业绩。最后,顾客满意度原则是供应链竞争主体参与竞争的核心问题,只有满意度提高,才能留住老顾客,获得新顾客,才能提高供应链主体的市场份额,最终获得经济效益。
建立供应链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供应链企业不仅从事经营活动,而且在竞争中寻找机会发展自己。为此,“效益型”管理模式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开展全面的管理。
其一,开展全过程管理,形成纵向的管理。开展全过程管理。按职能、权力、责任将管理分为经营层、管理层和作业层,形成纵向层次管理。经营层抓效果,是企业的最高机构,实质是信息、智囊、决策的高度集中,确定全员的使命、经营战略、经营思想和经营方针。管理层抓效益,是技术、职能机构,其实质是决策方案的执行者。将标准系统、综合系统、计划系统相统一,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使供应链系统的有限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作业层抓效率,是全员专业、现场、班组的管理者及作业人员组成的机构。按定额控制和作业组织生产活动,达到以效率为中心、提高原料利用率、生产转化率和产品合格率的目的。从而“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
其二,开展全方位管理,形成横向的管理。开展全方位管理。不同的专业管理,有不同的业务范围,不同的业务范围,有不同的职责,从而形成横向的管理。
健全以采购计划、制造计划和分销计划为核心的计划、调度和以财务管理为主导的企业基本管理职能,使供应链管理的主体能对客体产生好的效果,促进指挥、控制顺利实施。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使企业生产条件得到最佳组合,从而保证劳动者创造使用价值。强化检查、审计、监督等方式的监查管理,以便达到技术、经济和财务的合理利用,提高信誉和经营能力,达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建立以营销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创新的管理职能,不断改善现有的企业管理形态,从而保证企业在技术管理基础上稳健发展。强化综合管理,形成以经济核算为基础的会计、统计和企业管理在内的综合职能,促进管理信息、效益分配趋于合理化。
此外,实行民主管理,一切决策和计划的实施都应以调动职工积极性来实现,从而创造出好的企业文化及形象。
其三,开展管理小组活动,形成全员性的管理。每个小组都是管理活动的“载体”,开展管理小组活动就是通过“载体”探讨技术进步的可能性,这里的“活动”指任意投入产出过程且具有波动性。波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人的因素、原料因素、设备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和随机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才使供应链管理面向不确定性,使投入与产出的对应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点对供应链企业来说,跟踪核算、跟踪控制、跟踪管理尤为重要。掌握波动性,探讨技术进步,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