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叙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英语;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研究与探索的方式获得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另外,新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结合以及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效果正好与这些目标不谋而合。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教学方法是指,从学生的天性出发,用信息技术制作数字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故事内容与教学相结合。该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一、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数字化故事叙述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应用得比较广泛,应用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与语言教育相结合、与探究式项目相结合、通过竞赛的形式开展等。而我国的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情况则非常少,目前关于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研究力度也不够,相关的实践活动就更少了,仅有陈静娴、郑江艳等曾经开展过相关的实践活动。由于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当时进行实践的又是小学生,因此实践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二者的结合为学生的口语练习提供了机会,而数字故事作品的制作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收集故事素材以及编辑与加工故事的过程中通力合作,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由此可知,数字化故事叙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必要,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的流程
1.确定学习主题。数字化故事叙述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属于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学习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教师在确定学习主题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标,围绕社会问题以及学科知识选择主题,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社会环保需求的号召下,教师可以以“打造低碳城市”为主题开展教学,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以及想法提出意见,遵照异质分组的原则让学生负责不同的部分,如组织、朗诵、写作以及电脑操作等。为了便于学生的发挥,教师可以将这一环节的英语学习目标定为学习使用祈使句,让学生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过程中以祈使句为主进行叙述,通过提示学生两者结合点的方式增强活动效果。
2.拟订详细的学习计划。活动的开展是整个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以及能力的提升都在这个环节中完成。在所选主题的基础上,学生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英语故事,既可以通过单独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与探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深入地探讨。在学生自行拟定学习计划并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活动进度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参观、调查以及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活动,让数字化故事叙述更加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仍以上面的“打造低碳城市”为例,该环节需要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承担叙述稿本的编写与输入,图片、背景音乐的收集,场景的配图以及串联处理,PPT制作等板块,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得到认可,增强信心。
3.制作小组作品。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帮助下,结合之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找出与活动主题之间到的联系,形成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脚步,然后根据自己的创意辅以个人解说以及配音,完成最终的作品。学生在解说以及配音过程中,英语口语能力可以获得较大的提升。
4.成品展示。待学生完成自己的数字故事以后,可以在小组间进行分享和交流,彼此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这样的经验交流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在下次的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改进,在一次次的锻炼过程中取得进步。对于非常成功的作品,教师还可以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进而对英语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热情。最后,当学生经过多次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动手能力以及各方面技能都获得提升以后,就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开展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良性压力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比赛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英语口语能力。
综上所述,数字化故事叙述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文娣.数字故事叙述在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6-0056-03
教育部在2003年首次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技术教育正式被纳入普通高中教育范畴。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高度综合的技术课程,定位于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动手实践,并从生活中捕捉和发现实用型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学科。2016年9月,教育部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明确指出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会或掌握通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的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因此,适时引入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相结合,以实际教学中对我国古代经典结构的赏析为例,讨论如何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虚拟现实的定义与功能
1. 虚拟现实的定义
虚拟现实的英文名称为Virtual reality(简称VR)。Virtual意味着用户感知到的世界并非真实的,而是由计算机技术虚拟生成的;reality一词的含义是现实,泛指存在于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两个单词合起来称为虚拟现实,也叫灵境技术。美国是最早进行虚拟现实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国家。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VR技术,并作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进行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是对VR技术进行研究的权威单位之一,在虚拟环境中物理特性的表示和处理、虚拟环境网络设计等多个领域取得良好发展。
目前,虚拟现实系统主要分为4种,即桌面式、增强式、沉浸式和网络分布式虚拟现实系?y。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是将图形工作站和交互设备连接,通过声音、力与触觉等方式,利用2面投影墙,有效地屏蔽周围现实环境,使得学生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2. 虚拟现实的功能
虚拟现实系统的功能非常丰富,本文中所涉及的功能主要包括展示介绍功能、部件拆装功能和轨迹动画功能。
(1)展示介绍
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观察者提供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系统中的古建筑与结构案例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代的经典结构设计的过程,介绍了榫卯和斗拱等结构的部件名称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有极为直观的感受。
(2)部件拆装
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对案例中模型的不同零部件进行拆卸和组装。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结构设计和搭建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观察经典结构不同组成部分的位置和比例,从而帮助学生从技术角度欣赏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3)轨迹动画
轨迹动画是虚拟现实系统的独特之处,古代建筑案例中的建筑可以将建筑的整个建造流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特别是椽和柱的搭建顺序、榫和卯的契合方式以及斗和拱的承重分配。
虚拟现实与通用技术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的内容。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于结构的定义、类型、方向与稳定性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并实际动手设计过简单的结构。本节课的课程目标是学会观察结果的实用性和美,以及能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要求学生能够从结构的功能、强度、稳定性、创新、成本和工艺等角度,对结构设计的优缺点进行评析。还应该具备从历史、民俗和审美等角度欣赏典型结构设计的能力。重点需要观察结构是如何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兼顾其他功能,欣赏独特结构的材料运用,以及经典结构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
2. 课程设计
通常情况下,《经典结构的欣赏》传统教学方式包括展示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介绍经典结构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有些老师还会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向学生拓展一些建筑的基础理论。让学生对于我国古代的经典建筑进行思考、讨论和评价。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可通过现有的建筑结构案例带领学生进入虚拟建筑的内部,了解整个建筑的结构。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系统的部件拆装和轨迹动画功能模拟结构设计和搭建的整个过程,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欲望。课程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用虚拟现实系统中的“永城殿”案例来引入课程,带领学生体验经典结构的魅力。使用虚拟现实系统向学生展示保留最完整的古代殿堂,由外而内地介绍每一个部分,包括结构的构成与装饰花纹的寓意。让学生对于整个建筑的结构进行整体的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记住该案例最吸引你的地方。
然后,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记录并汇总答案。学生带着问题的欣赏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描述和思考。教师对于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评价建筑的角度。
接下来,打开虚拟现实系统中的“结构建筑”案例,展示“大木作”“转角斗拱”“柱间斗拱”和“柱头斗拱”,如图2所示。在进行虚拟展示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榫卯结构和不同类型斗拱结构的理论知识与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切实体会斗拱的构成方法和受力方式、认识榫卯结构的使用功能和不同种类。使用部件拆装功能将整体结构进行分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斗,哪个是拱”,充分体验“何为榫卯,怎样连接”。与此同时,可以使用轨道动画的功能向学生展示古代建筑结构的虚拟搭建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结构搭建的顺序。体验完毕后,学生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针对之前归纳的经典建筑评价体系做出讨论和修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最终的评价标准。
最后,学生欣赏“故宫全景”案例,根据经典结构评价标准对故宫内的宫殿和凉亭等经典建筑结构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做出点评,同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经典结构评价标准的使用方法。
3. 技术手段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为40名学生提供同步的教学讲解和展示,且由于使用洞穴式的屏幕布局,能够有效避免其他真实环境的干扰,现实感极其强烈。在展示的过程中,教??操作手柄和主视角眼镜介绍和展示案例中的知识点。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可以轮流进行操作体验,观看结构组成部件、练习拆卸和装配、实现轨道动画的虚拟过程。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本节课的技术支撑为学生带来了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通过三个虚拟案例,将经典结构的组成部分和搭建过程展示给学生。
4. 评价与反思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通用技术课前后对比,教学效果反差十分明显。笔者作为通用技术一线教师感觉非常强烈。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越来越差。在信息过载的现代社会,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多如牛毛,且大多数以娱乐为主。因此,以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信息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三个内容不同却又主题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学生有持续的课堂关注度。在引入环节使用“永城殿”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让学生有非常感性的认识。教师提出如何对经典结构进行评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结构搭建”案例让学生持续关注结构搭建,并细致了解我国经典结构搭建的技术过程和历史文化,实践动手进行虚拟搭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建立经典结构评价体系。“故宫”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评价体系对我国经典建筑进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整个过程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式教学为辅,真正实现探究式学习。
讨论与展望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关注。虚拟现实系统提供的3D效果和真实感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而保证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持续关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真实体验中了解知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与此同时,虚拟现实系统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现场虚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融会贯通。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五先五后”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86
高中数学教师既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坦白地说压力很大。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于宠爱,从小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扭曲品行。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对笔者而言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笔者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努力做到了“五先五后”。
一、遇到问题先“切脉”后“下药”
在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摩擦是难免的,与任课教师的冲突也同样存在。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不能武断草率,首先要“切脉”,了解事情原委,然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营造和谐、团结、好学向上的良好的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在处理师生矛盾的时候,应该维护任课教师的形象,千万不能趁机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处理师生矛盾如此,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也一样,不能因为都是学生,就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那样,有理的一方就会感到委屈。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对集体的依恋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如有些男生有“哥们”义气,无论是校内的集体劳动,还是班级的卫生打扫,他们都是一个“集体”,打架时更会抱成一团,班里的同学们几乎都不敢得罪他们。对他们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呢?笔者首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优点,然后让他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但团结的方向是什么?团结的动力又是什么?“朋友”二字的含义又该怎样理解?通过正面教育,集体教育,同学们懂得了尊重与宽容,不再为鸡毛蒜皮的事大动干戈。对于后进生,“切”准其脉也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教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这种做法更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
二、帮助后进生先察后导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反映他(她)们内心的思想感情,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一点教育学生。诸如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甚至做小动作的情况等,将露于外表,班主任通过“察言观色”,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反馈于学生,帮助学生学习或纠正错误。比如,学生上课时流露出疑惑的眼神,这一定是对某个问题理解不透彻,我们应放慢速度或者进行重复;学生趴在桌上时,也许是他(她)生病了,我们应走过去关心;学生动手动脚,也许是他(她)没定下心来学习,我们就应作必要的提醒,让学生的心回到教学课堂中来。有人认为:“班主任天天与学生‘滚爬’在一起,不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其实,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她)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他(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班主任工作。如笔者班上的赵某同学,有一天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作业马马乎乎、错误连篇,与平时判若两人。发现了这一变化,笔者及时了解,方知他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争吵才导致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于是,笔者及时走访家长,多次做了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后来,家庭矛盾缓和了,学生的情绪也稳定了,学习生活才逐步恢复了正常。当然,及时、有效地班主任工作,离不开班主任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
班主任想要洞悉学生的一切,成功地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观察,做有心人。另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察”,能将师生感情进行交流。比如,给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以赞许的眼光;给未回答正确的学生以鼓励的眼光;给犯错误的学生以严厉而慈祥的眼光;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关怀的眼光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察”,了解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帮助和爱护,会及时改正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毋庸置疑,全班学生有先进和后进之分。工作中的老大难是帮助后进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改变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横挑鼻子,竖挑眼”是转化不了后进生的。笔者的体会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待任何一位学生,当然也包括后进学生。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就要求我们支持两点论、两分法。
三、落实规范先表率后落实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要学生做到,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因此,班主任要对照《规范》逐条学习,并按要求一条一条地认真率先做到。班主任的这种表率作用,有时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示范与点拨。例如,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穿拖鞋进教室上课等。再如,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班主任也要做热爱集体的模范。看到凳子坏了修一修;看到教室角落的垃圾扫得不干净,自己扫一扫;看到地上有纸屑,弯下腰来捡一捡等。又如,每天早晨要求学生6点40分之前到校,班主任必须先到,让同学们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从小养成晨读的良好习惯。这些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终身学习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工作虽然繁杂辛苦,但只要注重对学生心灵深处的拨动与点化,加上科学的管理,定会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班主任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时刻以自己良好的品格作风,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发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表率作用。
同时,在落实《规范》的过程中,也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要让学生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宽”、“严”相济,把对学生的爱渗透在严格管理之中。注意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个别学生中出现的反复,也应正确对待。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量的积累,注意从基础从小事、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科学,措施得当、引导得法、坚持一贯,才能形成爱科学、讲文明、求上进、勇创新的良好班风。
四、正面教育先抓典型后推广
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自我教育为主,绝不能包办代替、空洞说教。因此,班主任要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从学生内部选择各方面的典型,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教育学生。
五、落实措施先倾听后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