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教育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的基础美术教育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包括教育新理念的普及、教师素质的提升、硬件设施的配套等,还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能代表新一轮课程改革成果的案例。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美术教育也往往游离于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之外,处于边缘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师范美术毕业生如何真正成为贯彻课改精神的中坚力量,甚至成长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动力,这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和更高挑战。
笔者认为,面对基础教育课改,高师美术教育应保持一种贴近、融合、引领的姿态。贴近,是保持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关注,了解课改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发展趋势;融合,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教师教育方案,把基础教育美术课改的理念和细节融入教师职前教育;引领,并非居高临下,而是通过美术教师执行力和创新力的培养,拉动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
正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所说,“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学科的专业特性,包括形象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决定其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基础美术教育的中心价值所在。审美素养应成为高师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落实到具体的措施,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
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以审美素养为中心。审美素养是一种具有宽泛内涵的综合能力,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美术基础理论、美术史、美术技法理论、美术表现技法等。目前较普遍的现象是,美术教师在技法演示与指导方面游刃有余,但在理论表述与欣赏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也反映出我国当下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即过于专注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其他理论基础和能力的培养。
基础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具有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根据目前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模块设置,建议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课程以一专多能为目标,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和针对性,强化书法教学,补充手工制作、现代媒体艺术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到所有类型的美术基础教育课程。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特色课程意识,发掘自身优势,关注具备鲜明地域特点的美术资源。
充实基础理论课程,树立审美教育全局观。美术专业需补充对课改最新进展和成果的介绍。美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课改也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中。高校老师一方面要保持对时代和专业的敏感性,关注课改的实时进展,另一方面也应把最新的课改理念和成果介绍给师范生,让学生能跟进美术基础教育的发展,丰富审美经验,保持前沿的职业眼光。
此外,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教育视野。开阔的眼光与心胸是美术教师创新力的必要前提。当前开放的信息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美术基础教育的最新发展状况,甚至通过慕课平台接触国内外相关课程,也是有待开拓的课题。
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在实践与应用中拓展审美素养。高师美术教育应增加书法课学分和学时。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审美素养之一。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水平不仅是教师重要的基本职业技能,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更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除了常规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往往还会承担学校的环境布置和宣传等任务,一手好字能提升美术教师的职业形象。一般高师院校虽然也会开设相应的课程,但重视程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求。尤其是一些以书法为美育特色课程的学校和地区在这方面对师资要求颇高。因此笔者建议从大一开始将书法作为一个常设的系列课程,贯彻始终。
另外,还要注重美术科研教研能力的培养。这是师范生吸收、鉴别和创造审美文化的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师范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空间。现实中,科研与写作往往是美术师范生的短板,而这种能力的训练是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落实到各个学习阶段。
一、以感受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的起点
音乐的审美教育起点是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能力,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主要表现为能够感知调式、音色、和声、旋律和节奏等各种音乐语言中的美感,能够辨别生活之中的音乐现象的丑与美,体验享受音乐的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感觉,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和对比,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体验。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配以《江月图》的水墨画,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聆听《春江花月夜》,然后通过姿态、眼神、表情等静态的表达方式,逐步将音乐的信息向学生传递,使学生能够迅速地在这一情景中进入自己艺术的感受,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能够使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
二、以鉴赏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的基础
鉴赏音乐是一切音乐活动的重要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对所听的音乐的任何见解和感受,切实地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鉴赏能力,帮学生建立起人生和音乐的密切的联系,为学生能够终身的学习、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音乐的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情趣是评价和理解音乐现象的审美特点的能力,审美情趣的健康与否,是学生趋于高尚排斥庸俗、就美去丑的思想武器,近些年的流行音乐中夹杂了许多不良元素,这对学生的审美趣味性有着很大的冲击。作为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自然担当着矫正学生审美趣味的责任,要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抵制庸俗低级的音乐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理想,更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审美,有助于学生能够对音乐现象进行正确的判断。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形象、气质、形式等各方面都充分感受音乐独有的魅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以表现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
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充满自信的演奏、演唱能力和综合性的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表演的潜能及创造的潜能,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个人情感并且能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享受音乐的愉悦。
多动是学生能够参与音乐的艺术实践活动中的最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最佳的方式。“动”包括了耳动(用心去听,去感知音乐)、喉动(用心且有表情的歌唱、表达、朗读)、眼动(凭着看乐谱,能够有理解的通过意、情、神表露)、手动(体验音乐的即兴编舞、动作表演、奏乐、急性智慧等)、脑动(用大脑去思维、联想、想象、记忆、理解、分析、体验、感知,用大脑来指挥全身器官按照音乐的律动去感知,全身心投入,受音乐的感染尽情放歌、感人的演奏、协调的舞蹈、着迷的欣赏)。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形象、思维、语言等各个方面。这正是音乐审美体验表现的重要魅力,正是作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四、以创造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手段
以创造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手段,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探索音乐与音响、创作实践、即兴创造等手段来培养学生们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审美的创造潜能。
发展学生对音乐创造的才能是审美教育的归宿。学生对于音乐创造的才能的培养、发展都必须经过丰富的音乐赏析活动及在音乐的表现环境中实现,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发展对音乐创造的才能,不仅能够创造出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同时也会创造出带有丰富的情感的审美主体,又是用来检验学生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判断和高尚的审美理想的标准。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音乐所表现出的情感,引导学生二度创作,可以是绘画、散文、诗歌、自编自演的小故事、小舞蹈等,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先生曾经说“以美育代宗教”,当今中国的美术普及教育亦是以“美育”宗旨为核心。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全面的。杜甫的《春夜喜雨》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术教学就是这样,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美化,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开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大多数学校由于没有专业教师,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学都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以我镇为例:我镇美术教师少,小学基本没有美术教师,全镇14所小学,3所中学,美术专业教师8人,其中3人还是最近两年的特岗教师,新教师存在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需要改进,各学校美术课教学开展不起来,10所小学没有开设美术课程。
三、美术课与信息课整合的可行性:
1、硬件条件:现在国家在远程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给每个中小学进行必要的配套(每校至少有一套录像播出设备。即将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各学校有必要的微机、多媒体教学、录像、刻录设备;中心学校、中心小学有达标的图书,相关研究资料比较齐全,中心学校以光纤接入互联网;办公已实现无纸化。
2、软件条件:中心学校、及中心小学有专业的美术、计算机教师且大都是本科学历;有中心学校的支持,研究时间有保障。
四、整合的方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整合美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光盘教学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现有美术教师为主导,以信息技术教师为辅助,用现有的师资资源、电教设备,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上课等环节,进行学科整合,制成光盘发到每一个需要的学校,对有的学校有非专业的美术教师利用课件、电子教案、帮助制作一些教具,有的学校有美术教师,但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或两个,没法开展教研活动全镇范围内距离远充分利用网络可以随时进行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之与学生手中教材同步,使每个学生享受较优质的课程资源,开齐、上好美术类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的优化,完成义务教育规定的目标。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形成全镇教育均衡有秩序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稳步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五、开展步骤:
1、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而且都身兼多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美术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美术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与使用电教设备的能力。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2、重视教研,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指导。
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科研活动,循序渐进,首先要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要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媒体资料。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安排教学内容。
3.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学生家长改变认识
由于家长认识的偏颇和部分农村学校对美术教学认识不足,致使许多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连最起码的美术学习用具都无法配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阻碍了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采取通过班主任、任教的美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座谈,让家长们认清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占有的份量,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要让家长明确到学习美术,不仅仅是让孩子懂得掌握如何绘画或制作手工的方法,它还能促进学生良好审美素养的提高,知道如何辨别美与丑的道理,以及个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长会将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渗透给家长,让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程度,支持学校教学工作,配合美术教师的教学要求,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或材料,保障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的正常进行,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整合的效果显现
(1)、各校开足开齐美术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师有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2)、通过发挥美术教师积极作用,制定适合当地民情的美术教育措施,建立适合当地教学实情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的整合,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教学资源,解决美术教学教师资源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的矛盾;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整合
在目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应景被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2]在教育中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高中教育中属于学生教育阶段中的关键环节,它在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高中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合理地将现代化技术有效整合在美术课堂中,有利于改革和创新高中美术教学形式、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地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为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灵活性。[3]在当前高中实际美术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课堂中,它可以根据教师要讲解的教材内容进行实际的效果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在大脑中的记忆力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提高美术学习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前制订好本节课要讲解的教材方案,积极地在教学课堂中引入教学环节,在课程开始之前的导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视频题材或者图片,让学生观看,在学生进行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学生们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一些问题,同学们认为这个播放的视频中,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并且大家可以构思一下,如果让同学们通过绘画的方式,你们可以将视频中的意境用什么方式变现出来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边观看视频培养视觉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养成及时思考的习惯。然后在播放视频完毕以后,教师可以针对之前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回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教师可以让大家于问题进行集体思考讨论一下,这样可以活跃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在学生集体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增进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讲解出最后正确的方式,供同学们参考和对比之前自己的观点不同之处,以便及时做出纠正。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充分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思想,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还可以相应地进一步拓展和帮助学生查阅更多世界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及视频资料讲解,供学生观看,进而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借鉴能力和对事物的审美能力。积极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丰富实际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方便教师大量教学资料的查阅,提升学生的借鉴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学科融合的有效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学科教育中一门基础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学科。[4]为了将其与高中美术更好地有效结合、有效互动,教师可以考虑从建设自身的角度出发,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功能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比,引入现代化技术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能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的信息技术中突出其基本的教学应用,比如:办公软件、表格软件、曹组系统等,并没有涉及深入的理论编程和程序开发,所以,从整体上来讲,课业负担相对比较小,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美术教学的需求性进行相应的开发一些全新的课程,如:如PS软件应用、Fash动画制作等。利用这些与美术教学结合较为紧密的软件,教师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整合。比如:教师可以展开一些联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自己查阅到的经典美术作品扫描然后发送给班级内部的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PS软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展开创新,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对问题思考的观点和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同学和每个同学对作品的创作也是不同的。这样可以根据学生自己观点和看法,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自主完成作品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脱离固定传统的绘画方式,进而满足美术基础理论的实践需求和增进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视写生,基于任务驱动的有效策略整合
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源自生活之中,所以学生学习美术绘画创作同样也需要回到生活中熟悉生活,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高中时期的能够进行美术创作的学生,大多数还是表现在教师为其提供的‘文本’上的东西,很少数学生可以从课本回归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面向生活、面向自己。在写生过程中可以基于任务驱动展开整合策略,以美术教师为主体,结合外出写生的美术教学任务,为学生策划相关的美术任务。例如,每年的暑假时期是学习和创作美术很好的一个时期,由于课程没有像在学校时期那么紧张,所以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绘画技能、去思考,去创作,去认知大自然,回归生活。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安排学生们去山水景区等地方去学习创作。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教书一路随从,而且教师可以在报名去写生的学生中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平时学生们的纪律问题、安全问题等。教师提前订好学生的住宿地方,安排好一切所需。到写生景区以后,教师要管理好学生的安全问题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创作、去学习。在此同时,写生期间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三部分进行:第一步,素描绘画技能的温故而知新,查漏补缺,加强技能训练。第二步,教授学生创作方法、如何去创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第三步,根据前面的绘画写生练习,总结心得,让学生总结自身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课堂上仅能用言语表达的事物,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触摸到。从而增加创作灵感。其次,还可以查漏补缺,在之前学生不懂的绘画技巧可以重新加深学习,例如素描中几何结构、比例结构、有主有次、松紧有度和素描步骤讲解(观察、起稿、深入刻画)等方面的技巧。而且,写生也是绘画创作中最重要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学生可以结合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按照教师要求从互联网平台上下载对应资源,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创作的见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成果,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的教学功能,还可以顺利实现美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且,美术创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高级艺术院校培养人才,更重要的而是在于进行全方位的细化美化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考虑,注重美术创作技能与学习文化课技能共同进步和培养,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丰富美术教学课堂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在加强活动的探究性和综合性的同时,还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艺术课、陶冶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感知自然。使之以崇高的、积极的、上进的、将康的审美态度来认知事物和未来。从而也缓解了学习带来的压力,积极迎接学习带来的新挑战,完成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以此实现美术教育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海波.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2]尹卫.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16.
关键词:创新教育;德育;美术教学
一、创新教育和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1.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应试教育传统根深蒂固,教师、家长、学生受到应试考试模式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学生考试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另外,部分美术专业学生只是盲目地将考试作为美术学习的终极目的,根本无法从思想上对创新教育及德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即便是美术课堂进行创新教育及德育也难免流于形式。
2.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及设备陈旧落后
社会上对美术教育存在认知偏差,使得美术专业“门庭冷落”,即便是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也是因为高中时知识文化学科分数差,而不得不选择“艺考”,这使得美术专业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重视美术教学,从而导致学校的美术教育设备陈旧,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及德育的要求。
二、创新教育和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1.创新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我国传统教学课堂常常以教师为中心,违背了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重视美术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及视频,促使学生对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
(3)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机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壁垒,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美术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切实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质,使美术教学创新有源头活水。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其自身的行为素质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因此,要想实现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师还应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着手。教师首先要从“创新教学能力”着手,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通过创新教育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确保创新教育源远流长。
2.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1)利用美术鉴赏课进行渗透。名人名画鉴赏是美术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样的鉴赏课当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一些高科技或者有意义的科学工具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预先准备课件,将名人名画做成PPT或者小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这些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特质进行不同审美元素的渗透。
(2)通过课下练习题进行渗透。教师除了要有效利用好课堂时间外,还应抓好学生课下作业,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布置合适的课下作业。比如,教师可以将临摹作业放到课下,学生通过对名人名画的临摹可以深刻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思想。
(3)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一名合格的美术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练就辨别美丑的“火眼金睛”。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还需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结合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