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区规划设计前景

景区规划设计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区规划设计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区规划设计前景

景区规划设计前景范文第1篇

(新疆玛河流域管理处,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当前新疆整体旅游发展环境不够成熟,以及对水利风景区资源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玛纳斯河;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

新疆的水利开发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的西域屯田时期。近年来,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疆许多灌区的灌溉枢纽工程成为生态旅游景区,在注重防洪、灌溉、发电的同时,也开发了生态、旅游等功能,使水利工程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胜地。目前新疆已建水利风景区100多处,其中,大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利风景区9个,中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利风景区89个,新疆塔城西河石门子水利风景区、吐鲁番坎儿井乐园水利风景区等7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新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

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空间或地域。

新疆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玛纳斯河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是准噶尔内陆区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条河流,总面积2.43万km2,全长420km。源头区的冰川孕育着包括玛纳斯河在内的河流800条,冰川面积608km2,该流域的主要径流水源为高山区的冰雪融水与上游的降水。河流贯穿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地表过程复杂。玛纳斯河发源于北天山中段依连哈比尔尕山乌代肯尼河的43号冰川,上游峡谷较多因而水流湍急,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沿途依地势不同,或弯蜒崎岖,或汹涌澎湃,或依山傍水,具有多种动植物、天然矿石等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工程条件、投资融资条件、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发展较为缓慢。

1规划设计面临的困难

1.1事权划分不明晰

玛纳斯河分别流经昌吉州的玛纳斯县、塔城地区的沙湾县、石河子市和八师的19个农牧团、场、乡以及六师的新湖总场。流域面积广阔,范围较大,长期以来存在着流域面积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脱节、事权划分不明确的现象,由于各地州、兵团师相互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管理权力相对独立,各地州及兵团师之间各自为政,加之管理事权不清、分工不明、协调不够,当区域利益与流域利益整体不一致时会有各自的利益取向,很难从水资源开发的整体格局来考虑问题,不利于流域与区域管理部门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实现共赢,不利于玛河水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利用。

1.2网络信息建设滞后

网络信息化建设被誉为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公路”,是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重要载体。玛纳斯河流经的许多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网络信息建设远远落后于其它省区,严重影响了各景区间的横向交流和向品牌景区的学习。

1.3规划工作薄弱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涉及水利工程安全、水土保持、旅游开发和生态修复等诸多方面,覆盖范围广,有其特殊的内容和要求,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用规划做保障[1]。目前在玛河开发规划过程中,对玛河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缺乏对历史、玉石文化有效的开发,不能够把玛河水利资源的开发建设与旅游资源、玉石资源开发交互融合。同时也缺少既懂旅游开发规划、又懂水利工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统一完善的可行性整体规划。

2规划设计思路

2.1规划设计要点

一个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区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前瞻性的旅游规划,是玛纳斯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当务之急。

2.1.1合理定位开发主题

在规划开发过程中,以水利工程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深度发掘玛河历史文化,打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与“水利”的主题紧密相扣,充分利用水资源,传承玛河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经济,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制订合理的发展模式,保护、培育市场资源,为玛河水利事业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1.2努力加强区域协作

以生态旅游为前提设计旅游产品,统一规划,树立“大旅游”的概念,走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之路,将水利工程旅游放在旅游大市场中来定位,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走和谐共赢的共同发展之路。

2.1.3注重当地环境保护

旅游、参观、学习、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是水利工程多方面的功能,如果规划不当,势必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在规划之初,就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水质保护评价,并根据监测、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始终把水质保护、环境治理、生态恢复放在首位。

2.2设计思路

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旅游规划既是专项规划,又是综合性规划。因此,要通盘考虑规划与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文化品牌等方面的联系,做到科学合理,配套实施。

2.2.1严格执行政策法规

2004年5月8日水利部颁布实施了《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2004年8月1日实施了《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办法》和《标准》的出台为新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与法制保障。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玛河流域管理处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委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定,严格设立、规划、管理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

2.2.2深度挖掘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包括水利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水利旅游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之一,发展前景极其广阔。因此,在水利风景区规划时应当深度挖掘水利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开展多项水上运动和娱乐活动,从而丰富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2]。除此而外,玛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玛河历史上有“三不过玛河”的说法,诸如佛教的传播没有越过玛河、三区革命的传播也没有越过玛河等,这些都使玛纳斯河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历史背景。注重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发展特色旅游中独特的文化优势。

2.2.3重规划更应重策划

为充分开发玛纳斯河旅游资源,必须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在规划原则与要求、规划内容与深度、规划的审查和实施等方面,充分体现出这些特性。

做好这项规划,有助于发挥文化优势,形成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玛河文化。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但规划模式化的东西越多,反而会削弱了规划本身的价值。因此,在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旅游规划之前,更加需要针对水利风景区的实际情况,策划出一些既能满足传统旅游需求,又能满足新型旅游需求的独特旅游项目,如水上娱乐、水产养殖等。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特色,可借助高科技手段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以确立持久发展优势,做到“亲水而不侵水,近水而不进水”。

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规划的时序安排必须与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相衔接,尤其新建设的水利工程设施,最好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应考虑到以后的旅游开发,把施工期间的建筑物、管网和道路等与后期的旅游需要结合起来,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省投资,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景区规划设计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景观;低碳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low-carbon eco-landscape design would be a big trend, proceed from the status quo of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green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eco low-carbon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low-carb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 人性化的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本效益,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和户外行为活动规律,才能使设计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居住区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核心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居住环境对人们心理及行为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老人、儿童、成人、无障碍人士等,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都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合理设置和安排各种休息、文化、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的场地和设施,同时采用无障碍设计,是诸多空间既有区别又能恰当的融合在一起,便于人们的使用。这样,人们在户外也可以相互交流、观望、逗留、锻炼等活动,从而造成一种具有人气、热闹、温暖、积极的居住氛围。

1.2 生态、低碳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利用小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首先对小区及四周进行分析,做出最适合这个小区的景观、植物本土化、依山就势、步移景异、合理借景和对景等原则,才能真正做到设计低碳的经济景观,营造和谐的自然景观环境。

1.3 经济性原则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及生态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因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意味着材料越高越好,就地取材同样能够做出非常好的环境景观。所以,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建设环境景观的费用,还要考虑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

1.4 功能和形式统一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景观环境设计,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园林、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同时还必须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使小区休闲、运动、交流、文化、娱乐设施等人性化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

1.5 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为了创造出具有生态低碳环境景观居住小区,在设计时,软硬景观应以注重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并加以统一。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差甚远,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并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1.6 注重创新

现代园林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不断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各具特色。创新是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等因素,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创造出现代住宅小区低碳型景观环境。

2、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

2.1 道路及园路的设计

居住小区道路应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主次要分明,有条件可人车分流、道路不仅要在宽度上利用交通行径,还要从安全环境角度考虑; 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园路规划要在规划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小区道路,多采用线性自由流畅、迂回曲折的形式以分隔绿地空间,改变空间状况。园路不是指以交通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园路引人制胜,引导居住者进入各建筑景点( 亭、花架、廊等) 水体、小品、铺地等各个景点之中,这就要求园路要做的“出人意料,人人意中”,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使园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在硬质铺地中尽量避免使用深颜色,透水地面的使用率不应低于50%。

2.2 植物设计

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绿化,是在住宅区的用地上种植花草、树木等而形成绿地。种植方式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种植方式最好采取丛植、孤植或群植,虚实相衬,贴近自然,设计时必须注意乔、灌、草以及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乔灌配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景观布局要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配置主要应考虑景观效果和季节变化,以此来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每100m2 绿地上不少于种植3 株乔木、20 株灌木和70m2 的草本; 组团不小于1m2 /人,达到园林居住小区生动、活泼、优美、和谐自然的环境景观。

在植物设计上应先用于能改善生态环境,适应特殊环境的植物,树种产地和运输范围应在500km 以内; 避免选用从其它地区移植过来的大树,并且植被的成活率不应低于98%。公共绿地内的绿化面积(含水面) 不小于80%。

2.3 建筑小品的设计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建筑和景观小品的点缀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效果,更能增添人文色彩,体现文化底蕴,给住宅景观增添了生动、丰富的情趣。使小区居民达到放松心情、缓解紧张工作压力,调节和减缓疲劳。园林建筑如: 亭、廊、榭、花架等,强调有法而无定式,采用回环曲折、层次错落,创造园林景观环境的无限变化,创造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园林小品如: 雕塑、灯具、水景、座椅等,要简单、疏朗、雅致、突出特色,使其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给人无限遐想。园林建筑小品的运用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在小区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美化城市和住宅区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2.4 停车场规划设计

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小区内停车场应以地下车库最为适宜,车库顶面最好采用覆土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形成整个小区景观环境美观自然。

2.5 建筑物的设计

住宅建筑物的外型,色彩是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是最重要的主体景观,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特别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建筑布置错落有致,空间组织要有疏有密,层次要分明,结构要清晰。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于周围景观环境配合相宜,有利于小区整体景观的创造和组织。特别是屋顶绿化,墙面垂直绿化,更加美化了建筑物,并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了生动、优美的园林居住景观。

2.6 低碳园林景观设计

(1) 对基地的不同特色进行分析,做出最适合这个基地的景观,要充分利用步移景异,合理借景和对景,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做出好的景观效果。

(2) 材料的选用上,切莫盲目使用最新潮、最高科技的材料,而使用某些低技派的乡土材料、地方材料,这样会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3) 保证小区景观绿地率大于40%,达到小区的碳氧量平衡,尽量保护小区内原有树木和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减少合期物业管理的维护成本。

(4) 废水、雨水的回收利用,可以设计成水景景观,避免水资源的流失,又能利用和灌溉。

(5) 尽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的动力及景观照明。

2.7 实意相结合

目前,城市建设对景观设计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绿色生态和低碳型的城市发展路已经得到确认,生态低碳型景观设计将是一种大势所趋。但是在现代化城市住宅小区中,在场所的意境表现方面要达到传统园林中的那种诗与画一样的意境。在现阶段园林景观小区,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低碳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以增强居住空间的环境艺术感受,提高整个小区的文化艺术品位,这种意境的营造需要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的手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风格。

3、 结语

现代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是功能分区明确,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空间互不交叉,各类景观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把居住区小区建设为方便、舒适、美丽又低碳的园林生态绿色小区,是每一个居民的心愿,也是每一个城市建设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邹良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与原则[J].科技与生活,2011

[2]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

[3]缪赐立.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09,

[4]重庆市园林局编.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景区规划设计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people'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landscape is concerned by gradually. Residential landscape should how to development, how to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be placed in front of botanical garden workers proble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of the work experience of urba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工建筑环境逐渐取代了自然环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学随之迅猛发展,成为时代背景。园林景观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在新建和改建的居民区中应尽量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成长环境,以达到新的平衡。人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在新的时期,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决不能忽视人对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的基本需求。

一、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素

居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1.要有科学依据。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的,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社会的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会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4.满足功能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要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5.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环保、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三、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具体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日趋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景观设计师更应充分认识到21世纪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中求得平衡,是“质”与“量”的结合。作为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绿化生态系统

在城市居住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合理的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是将建筑、绿化与小区居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间,有机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共存”。而目前很多的住宅小区却存在着设计师在进行栽植配置时,一提笔便是色带拼花,处处是剪切出的树篱、灌木球,要不就是空荡荡的草坪与大片的铺装连在一起,这样的设计不仅营造不出舒适的景观效果,反而看上去零零散散,不中不洋,单调乏味。

要想使一个住宅小区在植物配置上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在绿化景观系统设计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应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

2)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现象。

3)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

4)植物的颜色搭配,色彩的搭配能够自然界因为色彩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协调和谐。世间万物因为自身独特的颜色而显出个性的魅力。人们对色彩的热爱已是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对于色彩的追求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景观设计方面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改变着过去的传统构图方式,使现代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具有时代气息。最后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

2.景观形象系统

可意象性的城市面貌无疑表现在城市的景观形象系统中。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住宅小区的景观系统也同样需要具备可意象性。何谓景观形象系统,它涵盖以下3个方面:

1)朴实的自然观,即以软质景观为主,硬质景观为辅,利用步道将景观进行合理而自然的串联,避免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一味追求张扬、喧嚣的硬质景观和廉价做作的“艺术”气氛。隐形的广场处理更能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景观空间中,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之怡然。设计无痕。

2)艺术导向性,通过对建筑风格和小区地形的把握,使设计后的景观效果风格和小区建筑融为一体,在材料、色彩和景观细部的处理上能达到综合的视觉效果。

3)集中和分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使住宅小区整体形象鲜明但又不失个性。

3.户外休闲系统

小区户外休闲系统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自身形式的完整性,而是要和整体的设计相辅相成,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空间的构筑。以避其生硬,与周围的建筑环境有机地结合。

1)居住区内的建筑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般小区建筑的外形简单,若户外景观也片面地强调本身的平面构图,则极易与其周围的建筑边缘线产生冲突,使得景观不能与建筑相呼应,且更易与建筑之间产生一系列的难于处理的边角空间。

2)“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设计师在合理理解了地形后所进行的户外空间的设计应该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可能地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3)住宅小区的广场或是其他硬质铺装地面所形成的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系统中称之为户外休闲系统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区的景观中,户外休闲系统这部分的设计往往追求一种视觉的焦点,以大型广场为主,但是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在视觉上带来一些气派辉煌的感觉之外却不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使用上的方便。

4.交通组织系统

居住小区道路必须主次分明,引导性强,便于车辆进出行驶和人们行走。道路不仅要在宽度上利于交通行径,还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多采用环形道或人车分流形式。园路规划要在宽度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小区道路,多采用线性自由流畅,迂回曲折的形式,以分隔绿地空间,改变空间形状,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给人移步换景,别致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时园路担负着连接建筑景点(亭、花架、廊等),水体、小品、铺地等各个景点任务,做到处处都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四、结语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强调在园林创造中,体现出关心和尊重人的宗旨,利用自然人工手段进行创造,使得居住区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景区规划设计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

1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

1.1 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相冲突。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亲手创造并欣赏这些美景的时候,自身活动的影响也使得水域的生态特征渐渐消失。即自然景观被人工化。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变成了混凝土包裹,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快乐的家园,沿河开山修筑游览大道,边坡岩石,自然植被破坏,把原本漂亮的自然河流掩埋,而把水道变成暗渠,原有空间变成了道路和建筑,再加上过量的污水排放,使得我国的许多城市河道景观失去了其应有价值,自然形态的河流被裁弯取直,被填埋、切割、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致使城市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

1.2 规划体系的欠缺。我国景观规划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在综合调查阶段是对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等客观因素进行统计总结,但是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忽视了大众的需求。再者。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我们缺少对案例的最终完成后的后期评价,总结过去是对将来有知道意义的,这一点,我们的近邻日本做的非常好,日本的景观体系把后期评价作为非常重要的环节,设计的好坏,不能仅凭设计者一人,日本几乎所有的设计对其作品均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已达到更进一步贴近公众。

2 用景观生态学模式对滨水区进行规划

2.1 整体优化原则。景观生态规划坚持整体优化原则,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努力创造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2.2 多样性、协调共生原则。多样性是稳定性的前提,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生态位分化的特点,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到区域大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发挥。生态规划方法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

2.3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规划应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以开发滨水区景观为主导,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使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构架城市生态系统,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有序健康发展。如东莞松山湖区的松山湖雨水处理系统注重了生态效益,以往的雨水是通过道路地漏直接排到湖泊中,这样会有大量的泥沙和垃圾排到湖水中,而松山湖的雨水处理是先导人市政管网,进行过滤后。再排人松山湖,保护了松山湖水质的长期质量,对维持湖周围长期生态平衡提供保障。

3 更新景观观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尤其是珠三角的中小城镇迅速崛起,这些城市的领导者或者决策者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改变城市面貌上来,由于对景观的认知不足,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景观,忽略了对乡土特色和环境协调的引用。但其实景观应该结合乡土特色,协调周边环境,保护其生态系统,这样的景观才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例子也不少。例如沈阳市建筑大学新校区的设计,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又如秦皇岛鸟类博物馆设计,基于场地的滨海特征,利用海风和陆风降温,通过建筑内部和朝向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分别以相应的建筑立面材料,体现海陆之间的边缘特征,基于湿地环境特点,设计地面展示窗。创造独特的展览和体验空间。还有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的设计,“双堤夹镜”的绿色基底,体现自然力与人文,生态与艺术,安静与热闹的递变与调和;使用竹材作为户外临时家具及荫棚和铺装材料,展后撤除粉碎以作为有机肥料,体现节约和绿色理念;同时。竹子为中国特别是江南之盛产。富有特色,成本低廉,加工产品多样、设计灵活,可成为世博园景观的一大特色。

景区规划设计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居住区;居住消费意识;景观牌;一席之地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宅建设与景观有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拥有美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并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居住区景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1 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2 景观设计要素

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常见分类为九类:1.绿化种植景观;2.道路景观;3.场所景观;4.硬质景观;5.水景景观;6.庇护性景观;7.模拟化景观;8.高视点景观;9.照明景观。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3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3.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重庆龙湖“香樟林”小区保留和适当移植了基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3.2 明确的功能要求

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

3.3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

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如深圳万科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天井、前庭、后院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3.4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

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

3.5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3.6 生态的设计原则

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① 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

设和管理。

③ 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⑤ 坚持历史性原则。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