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现状;方向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人们已不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对所生活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各城市建设中城市园林景观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是一个集生态、环保、文化和休息的多重空间,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有效的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效的结合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了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而且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需要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加快城市的建设步伐。

1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

1.1 没有正确的认识景观园林

目前一些城市因为相关知识的缺乏,和在观念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因而使得一些城市对园林景观缺少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来讲,这些城市虽然有意识到景观园林对城市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尚未意识到景观园林的实际作用和它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占有的重要的比重,因而导致景观园林很难发挥它的真正作用;另外一方面是在设计景观园林的时候,一些城市通常将绿化的工作摆在不重要的位置,一味的追求园林设计要大气化,不但未曾重视绿地可以为城市环境带来生态的效益,也未曾以市民的生活实际角度为出发点,而只是盲目的追求即时的利益,从而并未考虑到城市的长远的发展,不利于对城市绿化的普及。

1.2 设计的方案不能切合到实际

大部分园林设计师在设计刚看之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只要真正的实施起来,就可以发现施工的难度很大。即使向设计师进行了询问也只是得到含糊的回答,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到后来不是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就是将方案搁置起来,导致园林工程半途而废。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因为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并没有端正态度,不但不顾及园林的环境条件,也未考虑施工单位的实际能力,乃至对于园林布局的合理性都没有加以考虑,盲目的将诸多景观融入到设计的方案中,追求创新的设计。二是因为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态度敷衍,尚未正确对待景观园林的设计项目,也未核对设计方案的可进行性。

2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2.1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独立完整与高质量的绿地系统来规划,只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各种性质用地的相对补充部分,只是对绿地分布提出初步的考虑,而不能确定出绿地的具体指标与建设的主题思想。从而使得在绿地建设的实施期间随意性加大,以至于造成了绿化建设的不合理性与无序性,它的结果弱化了景观设计在城市设方面的作用,久而久之,给人们以“园林设计就是做成绿地”的印象。

2.2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追求自然与和谐的国家,园林设计在我国也有着丰富的理论性实践的经验,还有着世界精品级别的园林艺术性典范。从规模宏大且华美无双的清圆明园以及巧夺天工、设计精湛的苏州园林艺术群等,这些都称得上是园林设计中的典范。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园林慢慢与现代社会间相互融合,并且逐步在城市居民改善生活的质量与提高生活品味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园林设计的施工队伍不断在完善,设计理论也不断走向成熟,设计的水平在不断得以提高,整个园林设计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可是,也能看到,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特定的经济历史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城市园林景观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文中结合多年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经验,做出简单的分析:园林设计盲目的模仿,缺乏个性。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没有顾及实际而盲目的模仿,导致适得其反,观赏的效果降低,园林建设的生命力不强,经常需要改造,而且浪费大。而朴素的本身就是一种理念,简约有的时候更可以体现其身份。很多街道绿化与城市的空地实际上只要简单的设计就行了。即使简单却可以收到大气与恢弘的效果;园林设计当中的世俗化与潮流化:近些年欧风与港口风及洋风又来光顾我国,一味的追求所谓开放式的时代要求。

2.3绿地建设难于落实到位

虽然每年的绿地建设项目都当做重点来抓,可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绿地总是各个专业项目中首先被删减的牺牲品。马路越来越宽阔了,高楼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绿地却越来越少了。在一个绿地项目建设的初期,有完整的设计方案与理论思想,有它完备的设施和功能作用。往往在实施进行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而遭至搁浅:如资金不足,与其它市政设施的交叉关系,商铺门脸经济的利益驭动等等,最终一件完善的项目设计会被删减得体无完肤,功能尽失。由最初的公园变成街头绿地,再由街头绿地变成花坛树池。同样,各个房地产商开发的住宅小区宣传给用户描绘的是一片优美的户外景观环境,但重点在于建筑户形、道路和停车上,绿地一般会迫近用地边缘和建筑四周,始终是一个配角。有的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甚至变相成为其它用地,不要说以人为本了,就是满足一些简单的体闲娱乐的功能要求都难上加难。

3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方向

3.1合理利用地利条件,科学搭配园林植物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到原有自然资源,通过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建筑成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而且可以使景观更为真切、自然。利用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可以使景观的轮廓感更加清晰,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画中,有身心愉悦的感觉。在景观的配置上宜多采用乡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且更易于养护管理。同时还要适当配置一些具有观赏价值及较好适应性的外地植物,使园林中的植物结构多样化,而且乡土植物与观赏类植物之间科学的搭配,可以实现四季观景的需要,使景观四季显现出不同的变化。

3.2强调人性化的园林绿化设计

城市园林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色,要为人们进入园林进行休闲、运动和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使景观更具有人性味,所以在设计时要加强对绿化的设计,使人们尽可能多接触到绿色,在绿色的环境中尽情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雨露,使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3.3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面”的情况外,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结束语

城市景观园林工程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又净化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因此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喜爱。目前,在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改善园林设计。由于景观园林工程涉及到了植物学。建筑学等多种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为此,我们在进行规划景观园林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按照相关设计原则将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的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李薇, 浅析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4).

2吴晓聪,赵宇红,分析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

3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J]. 大观周刊,2012,(43).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城市、文化景观、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文题的源起

城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聚居地。它既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容器,也是人们交流思想、体验和传播文化精神的载体。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前世今生,即由来已久的历史沿革和今天的物质形态、精神面貌及未来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

过去的历史人文、地域文化是城市体内的遗传基因,现代的城市景观是外在的形态风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它可持续前行的驱动力。尊重自然、关注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使我们的城市景观少一些雷同和均质,多一些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结合城市现代化发展方向,增强城市景观文化的可识别性,构建现代文化景观的精气神,这是基于对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也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于是,本文针对当前城市文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上述理念,对其进行梳理和解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设计方法。

二、城市文化景观的理论概念

1、文化景观的概念发展史

文化景观是景观整体含义中的一个支系, 早期被人们称为历史景观,与

人为景观或人文景观具有词义等同性。1906 年北美地理学家卡尔・苏尔提出将人类创造的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1925年,在他的经典著作《景观形态学》中,他定义景观为一个物质和文化形式的混合体,并指出在景观中,“文化是原动力,自然区域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1]。苏尔阐释出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并开始了文化景观起源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从分析自然景观开始,接着研究居住于某个地域的文化群体,随后,苏尔创立了著名的文化景观学派,“文化景观”一词开始在地理学中被广泛使用。1927 年,在《文化地理学的近今发展》一文中,苏尔又给出文化景观一个简单的定义, 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苏尔指出文化景观概念的核心在于强调景观的文化属性。随后越来越多国家的学者们都对文化景观的概念做出了定义。

2、文化景观的概念和类型

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 “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著名文化地理专家王恩涌教授认为,“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 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2]。综上所述,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出某一文化体系的文化特征和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景观的定义修改如下:

1) 有意设计的景观:被人类有目的设计和创造的景观,包括由于艺术审美原因建造的花园、公用场地景观,其通常结合宗教或纪念意义的建筑和景观群。

2) 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这样的景观反映了其形式上和组成特征的进化过程。

3) 关联性文化景观:结合了自然因素,反映了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的景观,它可能是不重要的甚至是不存在。[3]

这三条定义也同时将文化景观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园林和公园等设施,经常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有联系;

二是有机进化的景观,包括残遗物(或化石)景观和持续性景观。

三是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我国城市文化景观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致使一些超级城市的扩张呈指数级增长,而另一些中小城市则正在日益萎缩,处于经济转型期或候鸟模式的转变下,不管是哪一种缩张变动,其城市的历史文化正经历着彻底的分解和重组。历史文化区域的分解也导致了城市传统社区的弱化。片段式的文化遗产保护、孤岛式的文化遗产圈存破坏了城市的历史肌理和文化景观的整体性。

与中国经济崛起,城市现代化进程所取得巨大成绩相比,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景观缺乏整体规划,商业化建设割裂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及人地关系。有些城市打着 “文化城市”的旗号,不惜大拆大建,以毁坏本土自然人文风貌的代价,去营造换取异国情调、另类体验:假古董、假建筑、假风俗……建造了一个个异域文化主题旅游景点,盲目追究旅游经济效益,完全不顾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得城市景观缺少自己本该有的地域文化性格,造成了历史文脉的断裂;

第二、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浮于表面,没有深层挖掘历史文化。目前出现了两种设计倾向:一种是过分追求景观的现代形式,忽略了对文化主题的探求;另一种是表现形式过于陈旧,不足以适应现代城市的设计形式需要。前一种情况由于忽视了对城市地域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设计缺少文化,游客缺乏乐而忘返的文化情境体验;后一种情况,景观元素表达单一、呆板,形成文化概念的被迫填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视觉疲劳。

第三、没有充分发扬民俗风情 。部分地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不仅没有充分发扬当地传统民风,甚至将其看成落后的标志,加以排斥,这是对当地住民的不尊重,也是对地域文化缺乏理解的表现。在实际案例中往往出现面积很大的广场设计,却总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

第四、没有认真选取当地材料,未能利用好地方植物群落 。在一些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并没有掌握好当地建筑材料及植物品种的详尽信息,不善用地方的物质资源载体,造成了对当地资源的浪费,破坏了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和谐。

四、城市文化景观的设计思路和应对策略

基于对以上分析,笔者对我国城市文化景观设计进行了如下应对思考。

其一、整体规划设计城市文化景观,加强地域文化保护,注重传统民俗风情的继承和弘扬。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出发,规划城市地块及组团的建设,在满足现代人生活要求的同时,将设计保护付诸行动,使城市历史文化的印记更加清晰深刻,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富文化底蕴和魅力。

其二、选取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灵魂的景观设计主题。文化主题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城市景观的性格表达。设计师此时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深入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善于捕捉提炼地方特色文化符号,这样才能推陈出新,设计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景观。

其三、主题表达和谐、统一,忌繁复、杂糅。常见某些城市景观为了强调文化元素表达,将多个主题填入一个空间中表达,致使观赏者摸不清文化主线,从而阻碍了对文化的探寻与领悟。因而,景观文化主题的表达不能盲目求多,应该越专一、越深入越好。

其四、文化景观的主题表达形式需多变新颖。如果风格形式过于陈旧,仅仅是设计手法或景观元素的堆砌,那么其表达的文化也是缺少生机与灵动的,最终无法形成感人的景观。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表达历史文化主题,更能引导游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品味景观中的文化元素。

最后,文化景观应该注意空间氛围的营造,忌陈列说教式表达。景观空间中存在着无形的气场。通过文化空间营造,让人们在有形的空间里感受到无形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样便能将文化从硬质雕塑小品中释放出来,让景观元素间相互对话,真正将人地关系打通,地脉历史串连,富于景观以文化的精神和灵魂。

五、回顾与展望

综上所述,文化景观是体现城市灵魂的名片,它展现着城市亘古的文化底蕴和现世的精神风采。文化景观也是城市的形态剪影,通过精简的城市轮廓,表达出城市的品位和理念。在社会民众中,文化景观是追忆、展示和传承本土文化的象征。所以城市文化景观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魅力,创造有活力和灵性的城市文化空间。在行文末尾,祝愿我国的城市文化景观有着更美好的未来,生生不息、繁衍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伟 景观是人类文化的投影.城市・环境・设计,2012(59):168-169.

[2] 金其铭等 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汤茂林等 文化景观的历史和发展趋向。人文地理,1998(2)。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概念的阐述

景观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是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具体的景观的主要结构以及形态进行相关的配置工作与布局工作的整体过程,与此同时它还包含对相应的视觉景观的建造。景观园林设计课程也能够被称为景观建筑学,在进行相关的建筑设计或者规划的设计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周围的其它的环境要素进行综合地考虑以及设计,最终能够使得建筑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并且能够让整体效果看起来更加和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的整体艺术价值。景观园林设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建造一个风景如画、环境轻松舒适以及优雅文明的游玩场所。

1、如果从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以及要求的角度来讲,景观园林就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并且景观园林在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以及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扮演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及要求的重要角色。

2、如果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及要求来讲,景观园林是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实景的相应的福利事业,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在生活以及工作之后的休憩、游玩以及娱乐等等相关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所以景观园林对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现状

(一)未正确认识景观园林

当前一些城市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在观念上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使得这些城市对园林景观园林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方面这些城市虽然意识到景观园林对城市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却没有意识到景观园林的实际作用及其在城市环境保护中占有的重要比重,导致景观园林难以发挥真正作用。

另一方面在设计景观园林时,这些城市往往将绿化工作摆在次要位置,一味要求园林设计的大气化,既没有重视绿地可为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也没有从市民的实际角度出发,只是盲目追求着即时利益而没有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对城市的绿化普及造成不良影响。

(二)设计方案未能切合实际

部分园林设计师的设计初看之下没有丝毫问题,然而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就会发现施工难度极大。即便向设计师进行询问也只能得到含糊回答,无法解决问题,最后不是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就是将方案搁置,致使园林工程半途而废。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没有端正态度,既不顾及园林的环境条件,也没有考虑施工单位的实际能力,甚至对于园林布局的合理性都未多加思虑,盲目将诸多景观融入设计方案中,追求创新设计。二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态度敷衍,没有正确对待景观园林设计项目,也未核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中国园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自1992年建设部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2001年国务院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园林行业标准化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存在标准化程度很低、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二)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

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园林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缺乏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的系统研究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园林行业的前景息息相关。园林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约束,具有普遍性等特点。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中国园林行业应从法制和管理上推行绿化环境效益的评价、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这是确立园林行业的作用、地位捉进园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反复的工作,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高质量、高管理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

四、城市景观园林发展趋势

(一)强调景观园林设计的可持续性

一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以原本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规划作为主要依据,最大程度减少人工水的用量,并充分利用天然的水资源,使景观园林与当地植物相结合,完善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完整性,进而实现园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园林设计中融入新颖的生态理念,在城市建设之外适当结合自然进行设计,通过在设计中体现生态与自然的美,从而促进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

三是在园林设计中增加生态原则,如此既能补充地下水资源,又能起到节约用水,利于新兴能源使用的作用,对促进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及避免该系统再次受损有着重要意义。

上述3个园林设计要点不但可对景观园林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效果,还使设计朝向生态美学、价值观、思维内涵及功能等更高层次的方向提升。

(二)重视景观园林设计的创意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城市也在飞快发展变化,因此,作为城市的重要部分之一,园林设计不能原地踏步保持一尘不变,而应紧随时代与科技的脚步不断进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桎梏,在创新中加入时代特征,采用既现代化又超脱的艺术手段营造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景观园林。

例如,在设计方案中引用或借鉴部分雕塑、盆栽或书法镌刻等艺术作品,可使最终效果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变化。亦或是放大艺术尺度,大胆运用各类大型色块的景观植物进行城市园林的铺设工作,在制造气势磅礴景观的同时给予丰富的艺术联想,促成城市景观园林中社会、生态、自然等三者的和谐发展。

(三)在园林设计中贯彻生态景观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离不开生态景观的建设。生态景观包括 2 种:一种为正生态景观,即绿化覆盖面积大,空气质量指标优,水质清澈干净等;另一种为负生态景观,即绿化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情况重,水质差等。为此,景观园林设计师应在设计中加强正生态景观的建设,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朝向更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在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时,由于草坪并不适于我国城市实际情况。因此,可将视线转移到城市生态环境,自然地形以及绿色区域上,结合各个植物物种的生态特征,采用生态法对景观植物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配置。

(四)因地制宜的景观园林设计

城市景观园林除了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洗涤人们的心灵,从心理及身体 2 个方面消除人们的疲劳,使社会经济能够以稳定明朗的形势向前发展。要实现该目的,首先就要对景观园林设计场所的植被、地质、水利、民族风格等情况有充分的认识,而后实现因地制宜,以统筹

和规划的视角,充分将蓝图掌握,强调创意与细节方面的设计。如此才能在传统与创意的碰撞中设计出自然和谐、整体性极强的景观园林,使园林既能带给人们愉快的视觉刺激,又能给予舒适的感官享受,成为适宜人群休闲活动的场所。

五、结语

综上,我国景观园林设计规划与设计起步较晚,整体规划设计水平还不高,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发展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它的发展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精神状态,不仅使人们修生养性,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且对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途径,因此加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造高质量的园林是城市发展前景中不可缺少的日趋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概念探讨

传统的园林称“PARK”或“GARDEN”,l9世纪下半叶以后称“LANDSCAPEARCHI— TECTURE”即“景观”。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是文科与工科的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共同组成一个学科和建设的系列。而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林学、农学、园艺学和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二、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盲目照搬缺乏个性

良好的园林景观应能充分体现其特有风格和地方特色,并可充分体现区域内文化底蕴及历史内涵,而国内现实中的园林景观往往盲目照搬照抄发达国家模式,导致欧美式园林在国内遍地开花,街道失去原来个性,大量照搬照抄现象导致多条街道雷同现象和可识性缺乏,甚至有的设计人员忽视了园林内道路的作用导致行人在草坪上踩出道路,或不结合当地环境及气候特征而盲目引进奇异树种,最终导致植株死亡率高,资金浪费现象。

2.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

正常的设计过程应是接收到设计任务后首先应花费大量精力研究风格、手法以及形式等,同时应充分考虑其功能,但现实中往往忽略其功能而乐道于其形式上的美,或将其功能定位于休息桌椅、集散场地以及活动广场等基本需求,而不能充分认识到该类温饱型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民的需求。

3.讲究气派忽视细节

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只重视视觉上的宏伟、气派而忽视工程后期投资及管理成本,不能充分结合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情而盲目同发达国家相比,诸如近年兴起的草坪热大多因后期维护成本过高而纷纷流产;或仅偏重图画效果而忽视实际感受,导致尺度不宜人,其它如对气候、土壤、水文以及地下基础设置等基础资料掌握不充分,或对历史人文景观及现实环境调查深度不足,均导致设计同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4.城市园林建设的意识普遍不高

受经济条件以及观念的制约,很多城市依然没有意识到园林建设在城市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只是一味的追求气派,难以从其自身的功能以及市民的需求出发,只是盲目的追求景观,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与生态效益。因此,很多的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的追求眼前暂时的利益,将绿化放在次要的地位,忽略了城市长远的发展。

5.园林植物配置缺乏生态学的指导

园林植物配置应尊重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规律,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但是有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往往不切实际的对植物进行配置,比如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者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强的乔灌草结构却十分少见。园林在种植植物时,不仅要考虑其固有的生态习性,而且还应注意其自然地理条件特征,切实发挥其效用。

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

1.摒除盲目模仿,因地制宜创新设计

随着园林景观对生态学以及社会进步需求的不断进步,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摒除传统设计理念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并应能够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最终实现人们可在观察及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意识到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借鉴其他园林优点时应先要考虑其条件是否适合,考虑所要的植株是否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及环境温度等,并通过认真研究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生命力,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

2.应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化设计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城市环境的设计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空间形状、体量、比例、尺度以及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应注意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为特点,进而掌握其认知与使用空间规律。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将满足使用与功能要求为其首要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人性方面的追求是不容忽视的。

3.遵循美学原则,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植物树种选择和配置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l)遵循美学原则现代植物种植设计在遵循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根据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注意主体树种和次要树种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不同的季相草本花卉与木本花木相结合,注意林缘线和林冠线的变化。形成主次分明、疏朗有致、疏密相间、层次和色彩丰富、季相景观明显的植物景观。

(2)与周围环境相配合,注重植物自身的文化性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观赏特征,与其他造景要素相配合,可使得园林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声色俱佳。

(3)注重对乡土树种的运用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注重对乡土树种的运用,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4.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理论

(l)优化园林的布局结构。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应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协调好城市绿地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功能分区间的关系,着眼于整体的城市生态环境之中,将自然引入城市。因而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

(2)选择本地野生或者栽培的植物品种。追求城市绿化的个性与特色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地区之间因气候、土壤条件的差异造成植物种类的不同,乡土树种是表现城市园林特色的重要载体。

(3)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植物本身并没有低劣好坏之分,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植物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应尽量挖掘植物的各种特点,考虑不同植物的搭配,切实增添园林的色彩及其个性特

参考文献:

[1]何敏贞.简议城市园林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4).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一、全盟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近三年来,累计争取投入611.79万元,重点完善了沿山、沿河、沿交通线和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36个苏木文化站、117个嘎查文化室建设。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创作。“一团三队”共创作舞台艺术作品247部,其中3部歌曲等作品入选全区“五个一”工程奖,盟歌舞团在2004年全区文艺调演中获银奖。“西新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盟广播电视工作得到加强,认真实施了“村村通工程”,更新了部分设备,完成了308个广播电视盲点的覆盖,解决了部分地区长期听不到、看不到广播电视的问题;全盟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76.l%提高到2003年的88.3%。

(二)教育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结合“转移发展战略”的实施,撤并改造了部分中小学,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危房改造”等项工程,投入资金7600多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学环境。民族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基础教育以旗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全面落实,目前全盟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16%,辍学率控制在0.02%和0.74%以内,青壮年非文盲率稳定在97%以上。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实施,群众体育普及化程度明显提高,竞技体育工作稳步发展。

(三)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卫生和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3年,全面完成苏木镇卫生院经费、人事、业务管理权上划,实行“旗办旗管”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了“病人选择医生”、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完成了城乡居民疾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91%以上,建立了全盟城乡居民健康数据平台。加大了疾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建设力度,已建成盟、阿右旗疾控中心、盟急救中心、三旗传染病区。重点加强了农牧区卫生、预防保健、民族医药、科教兴医四项工作。阿左旗积极开展了新型农牧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参保农牧民达3万人。预防保健体系逐步完善;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97%以上;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全盟“十五”以来未发生重大疫情。

(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

坚持把计生工作作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综合保证指标和工作服务指标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继续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创新了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三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利益导向机制。三旗均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了1―2个“三结合”示范基地,盟直和三旗旗直部门启动了生育保险实施方案。

(五)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制定了《阿拉善盟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使旅游业逐步成长为全盟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先后完成了主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旅游基础条件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组建国内旅行社3家,星级宾馆3家,旅游景区(点)1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旅游定点单位23家,旅游商品及纪念品生产销售企业若干家。加大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和宣传促销工作力度。2003年全盟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3.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1亿元。“十五”期间,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亿元人民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文广事业发展积欠债务多

由于阿盟“两基”达标属低水平欠债达标,目前仅“两基”达标和巩固提高所欠债务已高达5950万元;盟民中、一中,为了满足高中教育规模扩大的需求,近年来贷款1856万元实施改扩建工程,每年支付利息就达136万元;与盟卫校、技校、师范合并后的电大承担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2004年基础建设缺口资金200万元。高额的债务已影响到各级教育部门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阿盟贷款1700万元率先在全区成立广电网络公司,但自治区网络公司至今没有接收阿盟分公司,不仅给阿盟广电事业发展和运营管理带来困难,而且每年需支付100多万元的利息,文广部门已到了无力承担的地步。目前全盟教育、文广口积欠债务已高达9706万元。

(二)服务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全盟社会事业部门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有367人,占到全盟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总数的60%以上。但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继续教育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称高、学历高、自身能力素质低”的现象。全盟社会系统82%的专业人员集中在盟旗所在地,不足18%的专业人员分布在基层苏木镇、嘎查村,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呆在机关、浮在上面,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人才资源闲置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各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要求之间的明显差距,也是目前全社会比较关注的病源和高中生源大量流失现象发生的症结所在。

(三)社会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近三年来,全盟社会事业部门累计投入11561万元,其中国家、自治区投入的比重为60.2%,旗县为27.4%(其中49%以教育附加费形式投入),盟市仅占总投入的12.4%(其中52%以教育附加费形式投入),盟、旗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的增幅远远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事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健康需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社会事业发展的欠账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设备上。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更新速度缓慢。2003年以前,医疗系统没有增添先进的医疗设备,目前全盟10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仅有1台(中心医院CT机),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只有23台,且91%集中在旗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苏木镇卫生院、计生所设备简陋,正常的业务工作运转都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中苏木镇枢纽基础作用的发挥。文化设施严重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全盟苏木镇文化站房舍大部分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旧房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单一陈旧,专业艺术团体排练场所破损严重;演出器材、设备严重老化,无法适应舞台艺术演出的需要,遇到大型演出只能向周边地区租赁。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盟旗所在地缺乏高标准、现代化的文化设施,严重束缚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是引不进、留不住人才。从2002年至今已外流优秀教师54名,近4年全盟卫生系统已累计减员296名专业技术人员。二是用不活现有人才。由于出口不畅、进口所限、激励机制不健全、用人制度不配套、新陈代谢功能不完善,使各单位急需人才不能引进,胜任不了工作的人员不能正常流出,院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吸纳,致使各单位冗员臃肿、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发展后劲不足。

三、“十一五”发展重点和前景展望

(一)文化广播电视方面,“十一五”期间建设阿拉善盟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工程等;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积极进行定远营古城、曼德拉山岩画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定远营古城民居保护和修缮工作,继续做好居延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全盟文物普查;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抓好《阿拉善风韵》、《土尔扈特婚礼》等重点剧目创作;同时要做好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人才开发培养及重点专业艺术团体建设

广播电视要以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广播电视网络一体化的综合信息交换平台。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的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初步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以提高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传输、收看质量。继续加强广播电视的覆盖工作,在“十一五”期间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按照“高起点建校,高质量办学”的思路,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满足社会接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需求。重点抓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及相关项目建设,实施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结合起来,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全盟卫生事业发展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牧区卫生发展与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基本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重点建设好盟、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区和急救中心两个救治体系,苏木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四)旅游工作要以资源为依托、产品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努力开拓客源市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力争在2010年以前,树立“中国秘境阿拉善”的旅游总体形象,把阿盟初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沙漠探险基地

重点建设四大旅游功能区:阿左旗山漠湖生态旅游区、巴丹吉林沙漠探险旅游区、居延文化旅游区、东风航天城高科技旅游区;五项旅游精品工程:贺兰山森林生态旅游精品工程、腾格里沙漠湖泊度假旅游精品工程、巴丹吉林世界级沙漠探险旅游精品工程、额济纳居延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东风航天城高科技旅游精品工程。

(五)民政工作要建立以低保为主体,临时救助为补充,社会互助和优惠政策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对口支援、临时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的社会互助体系;在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和帮扶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老年人福利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重点建设巴彦浩特殡仪馆、老年人活动中心、敬老院等项目。

(六)继续加强乡镇以上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建设,全面推行“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积极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牧区逐步建立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保障制度和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

四、今后社会事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和改善对社会事业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工作,要把社会事业建设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要进一步完善机构、加强领导、细化措施、量化目标、责任到人,为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方面分工负责的社会事业领导体制;要广泛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整体合力、要认真抓好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发展社会事业的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力争做到财政预算中用于社会事业的经费在逐年递增的基础上,增长速度要高于财政增收的幅度。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创造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深化社会事业投资体制改革,依法放开社会事业投资领域;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社会事业和社会产业,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和自身投入相结合的社会事业投资体制。

(三)加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要大力实施以规划为先导,以资源整合和项目争取为切入点的重塑重组工程。要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重点加强盟民中和一中的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区一流的民族学校和重点高中。要全面实施农牧区卫生帮扶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加强中心医院和盟蒙医院建设。要继续实施好“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建设好多功能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要加强三旗、重点苏木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旗服务站达到甲级服务站标准;全盟二分之一的苏木镇达到甲级服务所标准。

(四)深化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

要牢牢把握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的界限,依据不同性质加以分类指导,在不搞齐步走、一刀切的原则下,该推向市场的要果断推向市场,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该政府承办的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其加快发展。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实施以激发活力为目的、以人事制度和分配激励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能力建设工程。要重点抓好基础教育课程和中小学人事制度两项改革,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要全力推进农牧区卫生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两项改革,建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构筑城镇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在文广系统中引入竞争机制,畅通进出渠道,不断增强各单位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要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力推进依法管理进程,逐步建立健全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