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于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以及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存问题,我认为必须将其视作一个涵盖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专职机构等主体在内,囊括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系统等对象在内,涉及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等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来抓。具体而言,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
一、结合课改运动,全力清除应试教育制度的残余阻碍
关于如何清除现行应试教育制度的不良影响,长久以来不仅有专家学者立足现代教育理念高度的理论建树,而且不乏一线教学工作人员的经验建议。但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建树和经验建议要么单独论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步意义、特色优势(没有将其与现行教育制度作比较),要么将课程改革和现行教育制度完全对立起来,主张彻底抛弃应试教育,尤其是取消中考、高考,急速投身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来。
基于此,我认为必须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来全面审视课程改革和应试教育的优劣所在。对于应试教育中“唯分数和升学率至上”的“一边倒”倾向、“一考定终身”体制、“教师主导”现象,自然要全力摒弃,但也不能片面地将其全盘否定,而要看到在目前改革时机和条件尚不完全成熟的前提下,必须稳拿稳打,积极吸取应试教育中的一些精华,如学形式可以让学生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能节省教育投入资金等,进而不带个人感彩地看待中考、高考等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而对于课程改革也不能过度美化,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其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多元化与多样性、重结果也重过程的强大优势,但也应当看到教学评价标准过多、自主空间较大,精准量化难度大,如果把控不好,极易滋生“教学腐败”和“教学表演”的现象。
二、引进先进理念与做法,开展语文评价试点活动
所谓“引进来,走出去”,一是要广泛吸取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在把握语文教学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语文教学评价理念,学习并践行优秀经验与做法,确保国内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与国际接轨。二是落实到行动上。首先要求学校加强国外现代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引进强度,要通过电子期刊引进、书籍购买、专家讲座、出国交流、校际合作等形式全面引进国外各种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如多元智力论、建构主义、元认知理论等视野下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并在深入解读和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精华要素,然后以中学为中心广泛辐射,进而为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足够的先进理念指导和支持,确保其沿着自主多元的国际路线向前发展。其次,要求学校加大优秀人才国外交流学习的培训力度,通过甄别选拔的方式选取优秀人才系统观摩国外语文教学评价的优秀经验与做法,身临其境地吸取国外语文教学评价的精髓。就可供借鉴参与的国外优秀经验和做法而言,法国的“持续考察”、德国的“实践成绩”、英国的“课程作业’、美国的“教师评估”,日本的“家长参与”都是不错的经典案例,可加以引进,并根据国内中学实际情况适度调查,以扬长避短地为我所用。
三、广泛联动社会各级力量,建立健全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42-02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化的构建对大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只有完善大学生思想教育,才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促使其为祖国的复兴繁荣奋斗。虽然,近几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较快,其建设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实践也在不断丰富。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问题,需要高校不断地深入研究。因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有效开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跟社会主义理论结合紧密,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其理论构建根植于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中。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构建诉求
1.适应现代化教育客观需求。现代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变迁流程的概述,引领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在新的教育视野下,现代化教育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其思维方式和个人行为的转变就是现代化现象。我们在客观角度分析,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大学生的现代化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思想政治的教化、学习灌输其理念,才能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现代化理念,是其发展的趋势,因为这是时代与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其大学学科的现代需求。现代大学生教育是开放性和多样性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学科同样地要与时俱进。而且,只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才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教师更好地了解现代大学生思想,比如教师通过微博、微信等接受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反馈信息。
2.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思想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大学环境氛围,其环境氛围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大学环境氛围可以良好地保障政治教育体制的顺利开展,其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并且顺着时代的发展,制度在不断地改良,逐步地优化,新形势下的环境进程正在开展。只有顺应环境的变迁流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地符合社会实际,其开展才能科学规范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衡量道德水平,常常在社交言行中判断,并不是根据道德规范制度为准则,由此可知,社会道德发展需要大众自我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人文理念发展,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环境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只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才能弘扬正气,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3.当代大学建设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制度建设的灵魂,其制度建设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需要约束其道德素质。大学建设肩负重任,不但要履行培养社会人才的责任,还要完成自身存在的使命,所以大学的建设要跟社会联系紧密,从而适应于时展。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北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大学的建设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及时地接受当代学术流派思想,适应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大学建设还要有先进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大学文化培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其也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
4.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还比较分散,主要体现在高校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现代化大学建设,一个有序、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能推动思想政治的教育发展。为此,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高校需要定期开展教育会议,督促大学生思想教育内部体系的构建。还要积极开展教育工作,更好地凝聚大学生精神,促使其自我革新。从而让社会对其关注度更高,以此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来共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构建现状
1.制度不健全。体制是教育制度化体系构建的前提,也是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如果高校制度不够健全,那么其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就不会明显。目前,高校的思想教育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其制度存在漏洞,比如,没有相关的配套制度,让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的单一化。再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过于的紧密,这种紧密虽然会让制度在细节问题上更加的具体,但是可能造成交叉制度的出现,最后造成思想教育制度权责混乱的现象。
2.执行力度不够。思想教育制度在执行时,要让其贯彻整个教育机制。制度的实行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大学生行为,用制度弥补其自身的软弱性。所以制度的执行,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目前,执行制度的力度不够,主要是学校未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放在管理的首位,因为大学发展的重心问题主要是教学质量和科研问题,这就相应地忽视了学校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其发挥的作用不明显,高校虽然设置了其科目,也在期末的时候进行考核,但是依然达到不到目标效果,学生学习这个科目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说,高校的执行力度不够,关注的思想政治角度也比较片面。
3.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体制流程是比较抽象的,虽然有相对的理论和原则指导,但是在执行中缺乏变革意识,也不能很好地跟进社会发展趋势,这样就不能明确地预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并不多,针对性也不强。由于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就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并不深刻,所维持的教育时效短暂。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现状原因
1.环境所限。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产物,有一定的统治烙印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转变巨大,各种思想观念在这个时代相互碰撞融洽,现在网络上的拜金现象严重,很多领域奉行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从而败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公德,这对高校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侵袭。虽然高校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但是社会对其影响是客观的。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制度是要操作性强和时效性高的,但是目前来看,其教育主体还比较单一,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制度的时候,决策者往往是高校的领导,教师与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这样的制度是不健全的。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像是为教学服务的辅助工具。在这个教育氛围里,人们对知识才能的认可远远超过对品德道德的认可。
3.创新力度不够。创新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不够创新,其建设还局限在理论与发展的思路上。只有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才能建设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的机制。
四、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构建措施
1.完善发展目标,坚持公正性与合法性。完善发展目标,坚持公正性与合法性,就是以此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评价标准。保证其目标构建更符合法律法规,适应大学生发展全面需求。这样的体系,大学生才会自觉遵从,也能得到社会的支持。高校在构建其体系的时候,要充分地认识确立目标的作用,因为目标具有一定的目的和指向性,可以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展。高校在确立目标的时候,要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要以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追求。
2.优化组织体系,坚持人性化与生活化。坚持人性化与生活化是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利于大学培养人才。制度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切合实际符合现实需求。组织体系的优化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开展,保证了各种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高校可以多鼓励敬老爱幼乐于助人的学生,广泛地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把学生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来,让学生在学校的人文关怀下,更好地规范自我。
3.健全体系,坚持实践性与灵活性。坚持实践性与灵活性,就是在处理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因为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健全体系,是大学生教育机制实行的关键所在,学校可以建设相应的监督机制,明确思想教育者的工作原则和权限,对高校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做标准要求,有规划有策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束语:
本文浅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构建,明确了其体系化构建的紧迫性,高校只有正确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此制度的顺利实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对社会建设的意义重大,只有完善这一机制,才能健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唐玉琴.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2007,(7):30-31.
[2]权燕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59-59.
[3]王海燕,吴絮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制度化研究刍议[J].高教论坛,2012,(11):69-72.
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革,还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同时对教育制度和教材的改革也是革命性的。因此,两者之间进行整合是很有必要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因为:
1.1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可以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实现教育公平和民主,同时还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丰富学科教学内容,深化学科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1.2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各类知识,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自身需要的知识,并在知识的海洋中培养出自身的想象力,通过不断地的学习,自身的各项基本素质一定能得到提升。
1.3由于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传统教学中的精髓可以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师生中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2整合的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而现代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①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师和学生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并传到网络上面,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找到方向。②教学过程探究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过程是传承型的,而信息技术和职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变成了探究型,具体就是学生主动的获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教师放置在网络上的资料,也包括其他来源的网络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在旁参与并引导学生的讨论。③教学活动网络化。过去学生要想获取资料渠道比较单一,只有教科书,但是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后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素材,培养了自身自我创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
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①课文精读:对课文的精读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还是在网络环境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对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课文精读时学生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源供学生参考,并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评价。②主题性研读:学生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查阅相关文本的方式就是主题式研读。这种阅读方式具有很大的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③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首先确定自己的需求,然后通过快速阅读选取相应的文章或者段落进行精读。它的结果一般是通过写作表现出来。④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得以快速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也有了变动,那么势必会引起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的主要力量,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价值观偏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形成崇高的理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高职院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涉及到的部门和人数较多,有担任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社科部的叫师以及政治辅导员,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也有刚毕业的叫师,现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经验不足,在讲课时驾驭知识能力不够,照本宣科严重,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这无形中又给学生带来了厌烦情绪。
2.教育方式单一。在对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般为教育方式单一,只重视显性教育,把价值观教育简单的看成是一门知识来说教,只强调教育的正确性,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身心特征、接受能力等,不能形成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方法、手段,也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组织教学。其结果就是让学生对价值观念的死记硬背,更谈不上通过教育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以达到使其内化为个人思想素质和行动的目的。
3.教育实效性不高。当前,高职院校都很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率都比较高,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注重理论的灌输,课堂互动性较少,其效果不理想。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尚不能完整答出,更谈不上通过教育内化为行动。
三、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对策
1.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对“两课”教师的培养教育,他们应身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只有如此,广大教师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化。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有效开展教学。同时,要积极利用“五四”“七一”、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政治性节日,丰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要开展集体备课,有的放矢整合教材内容,尊重理论逻辑结构,重建教学体系,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道德讲堂等多样化的教学平台,追求最大化的教育效果。同时,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发挥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整合到学科课程中来。但是,在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实施面临三个突出问题:
1.学校的硬件设备达不到要求。近几年,随着上级主管部门对西部教育政策性的投入,大部学校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但让广大老师实施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有开展现代化教学的设备,但教师手中没有与学科教学相适应的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就要自己开发软件。而实际上,由于教学工作繁忙,老师们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而作为教师个人甚至个别学校是很难开发出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的。相反,老师更担心长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而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教学上来,甚至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会对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2.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还很不够。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已经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在一些学校也同样难以推广使用,其原因就是各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很难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3.有了软件,有了掌握技术的教师,客观上也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那么,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必然趋势
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便于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如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如在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小学的自然课中,学生通过摆弄各种类似游戏性质的玩具,从与玩具连接的电脑显示上看到玩具的各种物理特性,如运动轨迹、速度、距离、温度和压力等,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
3.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有机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线索,但各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把学科中知识汇聚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成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在这个过程中,学科活动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的特点,扩大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各学科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以方向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
2.现代教育技术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级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此外,在自然课、生产劳动课、环保教育课中把新科技、新信息和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使学生从中获得较全面的知识。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
4.整合的关键是培养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信息时代的学科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应用电教媒体的水平。处在学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主力军,让他们掌握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尽快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素质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