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影视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教学优势
艺术欣赏类课程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不少高校针对非艺术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什么是影视音乐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电影、电视欣赏。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在人类文明史上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如:《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曲调与民间曲调《锔大缸》有机地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的形象。
《影视音乐欣赏》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类课程,正因为“新”,所以这门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二、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影视音乐是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它是依据剧情的发展创作出来的,它的特殊本质体现在影片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在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中。我们更可以用音乐去感受电影、电视,体验到纯音乐所不能够达到的想象领域,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诸多特性,充分发挥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魅力。
电影、电视在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带来了音乐,影视歌曲就是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以传媒为载体的音乐艺术形式。从早些年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黑三角》主题曲)、《牧羊曲》(电影《少林寺》主题曲)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霍元甲》《上海滩》等电视剧的热播,致使万人空巷,其主题曲也唱遍大江南北。再后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插曲等,直到现在影视音乐几乎已经占据了普通百姓的整个视听领域。这些优秀的影视歌曲早已深入人心,也使影视剧本身大放异彩,但反过来,优秀的影视作品成就了影视音乐的传播。近年来,有几部电视连续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有一部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认为此剧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剧本好、演员优秀以外,电视配乐真是为其添色不少。此剧曲作者关峡大胆创新,一改以往片头、片尾主题歌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交响乐为电视配乐,以“主导动机”的专业创作手法,把影视音乐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这非但没有引起“曲高和寡”的现象,还得到观众的喜爱,好评如潮。恰恰是这种直指人心的音乐,让观众在观看剧情时燃烧激情,亦在欣赏音乐时得到审美享受。试想如果《红十字方队》没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没有《少年壮志不言愁》,这些作品不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像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份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人们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影视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音乐是记忆之门,它凝结着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丰子恺说:“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比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这种神秘使它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对人类复杂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词也显得苍白无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选择。若辅之以婉转低回的音乐,这个片段定会成为影片中最撩动心弦的篇章。
三、《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历史、发展状况及音乐的制作过程、制作技术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特性、与音画的关系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喜欢音乐及影视艺术;学会鉴赏影视音乐,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中欣赏美、评价美的素质。因此,《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优秀的电影、电视主题歌和插曲,往往是画面的补充或深化,能更深地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因而要结合影视的情节、人物性格来欣赏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大多具有地方色彩与时代特点,这也是欣赏时应当细细品味的。
在《影视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视作品,通过听、看、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 力、创作能力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影视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动画片《猫和老鼠》,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四、《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优势
1、影视音乐审美的普遍性、通俗性与教育性
作为“声画合一”的艺术,影视艺术比起其他的艺术样式对受众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带给观众无法拒绝的视觉奇观和听觉享受。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使观众能更加容易地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画面和表现手法上获得愉悦享受。另一方面,影视艺术在听觉上也能给观众愉悦的审美享受。悠扬的音乐旋律,精彩的人物语言都能给人以娱乐享受。20世纪80年代末,从影视作品传播媒介逐渐普及开始,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的影视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以深刻的内涵唤起观众对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处境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予以启发,深受观众的好评。它们的主题音乐或优美抒情、婉转缠绵、意境悠远,或粗犷浑厚、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歌词委婉含蓄或通俗明了,被观众广为传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与生俱来地具备了丰富深刻极具教育启发性的内涵,其主题音乐更是剧情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的心灵被感动、情感被调动、情绪被感染,使影视作品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战火纷飞的上甘岭;一曲《英雄赞歌》让人们永远记住英雄王成;《让我们荡起双桨》使人们想起祖国的花朵;《人说山西好风光》使人们记起了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因此,影视艺术中的教育性完全不依靠理性的说教,而是凭借媒介的强烈感染、观众情感的自觉介入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达到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与艺术作品的深刻宗旨和高尚内涵在精神上达到统一。许多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大众传媒的基础,更能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由此看来,不管是影视艺术的创作者还是作为欣赏者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审美心理,无形之中把教育性看做影视美的重要因素。
2、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个性
在新世纪,知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造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调,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个优秀的教育递送媒介和教育信息贮存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加强人文素质是新时期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
大学专业音乐教育最大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和表演人才,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也要重视音乐存在的人文素养。但是纵观现在大部分大学,对专业学生的音乐培养道路上存在着严重的偏颇,重视知识而忽视人文,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无法真正的打动人心,充满苍白无力感。并且一些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更是专业知识自身不够,教学方式也比较死板,缺乏新鲜感,没有相应的音乐文化内涵在其中。
(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推进全面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切入点
之所以要加强音乐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专业音乐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身体素质。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将该目标和特殊性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针对一般的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也要涉及到文化素养方面;第二,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文化素养方面要有特殊性要求。但是在重视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的时候也不能忽视音乐专业资深的特殊性,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是本末倒置的,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平衡。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
(一)加强音乐文化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们具有创新能力,而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以教学管理和实践为主要线路,以教学计划、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为培养方式,这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且不可忽略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有众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提高对音乐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相互互补和结合的重视程度,在新改革的教学中显著体现,将原本缺少的人文素养与内容充实起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实际性,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的课堂活跃性更佳,让音乐艺术的感染与生动性感染大家。有机地将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融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而又整体的提高与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不管是学生还是音乐老师,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素养都要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思想观念,集大家之所长,融合各种有关知识在其中。在融合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首先要有让人信服的专业水准,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音乐老师文化素质的高度与学生学习音乐以及人文素养具有巨大联系,优秀的老师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感染学生。
(三)改变观念,发掘教学中的人文要素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要将价值观和成才观正确合理建立,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老师改变原本的学生观以及教学观,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人特点发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令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获得提高,在渲染过程中领会音乐中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从而获得启发,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对人文的兴趣,同时音乐教学观念的改变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认知,提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四)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
进入21世纪后新技术不断出现也推动了音乐教育的腾飞,让音乐教育获得更多种类的教学手段,能够结合新技术和教育方式完善与充实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教学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时时在身边。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22-01
一、“音乐审美”提出的根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出,是以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Bennett.Reimer)为代表的“音乐教育哲学”为根基,同时还容纳了“音乐文化哲学”的有益因素。雷默强调音乐的内在价值,关注音乐听赏教学,将音乐教育视为情感教育。雷默指出:“音乐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同所有人文艺术学科教育最深刻的价值一样,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针对美国存在多元音乐文化的现实,雷默主张,音乐教育者首先要关注音乐体验的多样性,其次关注音乐体验的质量。他提倡“多元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从雷默“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及其多元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观的阐述中可以看出,雷默的音乐教育思想贯穿着音乐艺术美感、体验、感悟、沟通、交流、认知、多元音乐文化等关键词。《课标》中音乐教育哲学、多元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思想与之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比较重视音乐中的情感体验;关注音乐本体,根据音乐艺术中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等。
二、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新课题,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它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随着人们对人文学科的普遍重视,“审美”一词更多地跨领域使用,导致人们习惯于对其只在共性意义上把握,往往会狭义地理解为“情感教育”。并且,“人文学科的概念本身就极其复杂也必然导致其使用混乱”。
三、课标核心之我见
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改革的方针与核心。由于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因而它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具有审美性,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不仅要将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的能力,提高了对音乐教育的要求,同时音乐教育改革也给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挑战。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的学习就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因此,学校将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两种观点,即批判与赞同。批判方认为,音乐的特征有很多,以审美为核心不能完全体现音乐的特点,不够全面。他们认为,应该以舞台表演或实践为核心。而赞同方认为,我国从古至今推行的教育理念一直蕴含美育的概念,正确审美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正确认识,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教育、心理等方面有指导作用。
在笔者看来,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对音乐课有一个规范作用,为了使学生喜爱音乐,使音乐课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今,在中小学中,有相当多学生喜欢听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最初有人认为是音乐课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枯燥的内容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有一段时间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只放音乐,不教任何音乐基础知识,使得音乐教育出现严重断层。过分教条的理解课标内容,导致音乐课的现状与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
2011年的新课标中虽然仍“以审美为核心”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尽管有些人认为,十年期间课标内容只做了一些细小的改变,略显不足,但笔者认为,课标对于音乐教师只是起到导向作用,最K的教育实施者还是音乐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创新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中,要想使音乐课内容丰富多彩,需要教师根据音乐的本体特征加入适当的教学法来设计课程。笔者认为,应该将实践与审美相结合,不仅要教授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全方面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因此,不论音乐课程标准是以哪一种要素为核心,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更喜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帮助他们学习音乐,从而推动多元音乐文化的进步,最终能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
[2](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马爱红.“以审美为核心”的当下语境思考[J].人民音乐评论,2008.
[4]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4).
[5]王州.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D].中国音乐学院,2011(4).
一、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分析
从整体教育情况来看,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开始转变传统观念,开始尝试创新性的教育策略。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及个人素质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二者结合运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一,师生双方对于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难以真正实现思想教育和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相关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很少有教育者真正将音乐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在上课过程中,仍旧坚持使用传统说教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育者所理解的“借助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就是在一些音乐歌唱比赛或是文艺汇演之后,让学生进行思想总结,强化其心理建设。这种形式往往流于表面,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和积极反馈,导致音乐教育的效果难以真正地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二,教师的音乐素养有限,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不足,导致音乐教育难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近些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的音乐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是由于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音乐作品的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部分音乐内容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念与社会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明显相悖。这些音乐内容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十分不利。其三,从大学生的个人素养来看,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高速发展和交流的时代,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类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音乐的喜爱程度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对于歌曲中的价值观念鉴别能力有限,很容易被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所误导。
二、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利用音乐教育模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个人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品位。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动下,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双重的影响,即正确的音乐作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具有阻碍作用。另外,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大学生审美品位及个人素养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塑造作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不同,音乐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核心内涵并不是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的,而是通过一种柔和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听者感受到一种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正面的情绪。因此,借助音乐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就个体而言,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可以得到不断的洗涤和升华,在思想道德方面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就整体而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整个校园形成一种和谐、团结的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利。其次,音乐作为一种反映人们现实情感的艺术形式,可以直接体现出创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个人理解和思考。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鉴赏者能够通过个人的理解,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再创造。因此,选择合理的音乐作品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近年来,音乐教育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其以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大学与初高中阶段在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大学阶段专业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的思维很可能会受到某一学科学习性质的限制,在看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片面性,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有相应的缺失。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平衡大脑的发展,使其逻辑思维能力更加完善,同时音乐作品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反应力、判断力。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选择合理的音乐作品对于人才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再次,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载体,具有显著的思想品德塑造及养成的功能。优秀音乐作品往往可以直接体现出演唱者的优秀思想品质和深厚的思想情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行为、思想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借助音乐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形式上的丰富性,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的目的。最后,优秀的音乐作品大多可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对学生的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导向性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开始逐渐形成独立世界观、对待事物和外界的认知逐渐清晰的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问题与之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初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来自于学习,对于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并不深入。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开始逐渐独立接触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不仅来自于学习,还来自于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多个方面。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化解压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优秀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缓解各种压力,使其在优美的旋律中放松身心,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与美好。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这些作品不仅有着浓厚的音乐艺术色彩,也可以体现出作曲家的精神面貌。这些积极的情感信息借助于音乐媒介传递给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能够起到独特的治疗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为了充分实现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高校领导以及相关的教师、学生要正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此,高校应该不断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个人音乐鉴赏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进行优秀音乐作品鉴赏交流会,提高以辅导员为主的思政教育主体人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高校有必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次数,将音乐教育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理念转化为彻底的实践。另外,教育者需要充分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特点,了解其在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音乐作品,以提高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在方式上,高校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可以利用的优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设置明确的教育教学规范,利用教育措施统筹推进大学音乐教育,有效突破现阶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禁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此外,为了实现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高校需要在形式上积极创新,开展形式更加积极、内涵更加向上的音乐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音乐艺术的机会,使其更大程度地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达到教化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可以融入更多的音乐教育内容,如《南泥湾》《我的中国心》等音乐作品,不仅旋律动听、朗朗上口,更蕴含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个人素养的积累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利用音乐教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教学形式,目前在形式和效果方面还亟待提升。但是鉴于音乐作品本身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激励、培养、塑造作用,只要教育者多加用心,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合理的音乐载体相结合,就一定能够发挥出音乐作品教化思想品质的重要作用,全面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当代大学生,从而为我国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真正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芦燕娜.论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5).
[2]袁贲.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2014(05).
[3]任晓婷.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4.
[4]朱海瑞.音乐教育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5(18).
[5]贾婧蓥,许琴,普奕等.试论音乐教育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5(10).
[6]袁美清,何小强.浅谈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23).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