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实习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认为实习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环节,更是师范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教学过程,通过实习培养各种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质,以达到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能力之功效。此次实习感受颇深,总结如下几点
一、纵观实习班级
老师。
俗话说得好,有了好的土壤才能长出好的小苗。小二班的班主任xx老师、教师xx老师和保育员xx老师,她们始终恪守给家长和社会的承诺:对待幼儿关心尊重,一视同仁。她们认真负责、科学教育,让小二班的小朋友沐浴在她们共筑的爱河里面。
2.幼儿。
小二班共有40个小朋友,最小的才有两岁半,但是在幼儿园里,小二班的全体小朋友共享着几位老师给她们的爱,快乐的游戏,快乐的探索,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渡过在幼儿园的每一天。
二、辛苦的实践
集中教育活动。
好动爱闹是幼儿的天性,集中教育活动时间不仅要有好的备课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课堂纪律,否则就是含破喉咙也无济于事,所以能让小朋友在比亚时候安静的听讲,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第一个集中教育活动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很累。之后的每个集中教育活动我都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精心准备各式各样的教具,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让她们能快乐的学习知识。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也穿插一些小游戏,以让达到幼儿在玩中学。
2.户外活动。
说到户外活动,就是让老师最揪心的事情了,每个幼儿都像是小精灵,活蹦乱跳的,教师真的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害怕漏看一个孩子而出意外,好在实习圆满结束,我能把小二班毫发无损的交还给原任老师。
三、发现不足
实习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许许多多不足,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表达能力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仍欠缺。
2.语速、语调掌握还不够好,语言不够童化。
3.专业技能不扎实。
4.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待提高。
5.与教师的交流显得有些少。
四、满载而归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第一次与幼儿亲密接触,这次真枪实弹的练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逐渐爱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亲自尝到了在一线奋战的幼儿教师们的辛苦。
实习让我第一次置身于社会活动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让她们对你又爱又怕。所谓爱就是让小朋友都喜欢你,喜欢你组织的活动,怕呢,就是让小朋友听你的要求,和你一起活动。这次我也掌握了一些与幼儿相处的方法,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机关荷花幼儿园,随着时间飞逝,实习生活的结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保育员的不易。这次实习也让我收益颇丰、受益匪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进园实习初期,我感到了很大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面对新工作,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的确很难。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下手,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步退去,慢慢的融入这个小集体当中。
最初,保教工作时,我虚心请教老教师和其他实习生,积极配合他们工作。户外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热时:提醒幼儿减衣服,喝水时不拥挤,不说话,以免被水呛到。吃饭时小心被烫,安静进餐,不挑食。洗手时用肥皂,消毒杀菌,睡觉时要盖好被子,我们都要检查一下幼儿是否盖好被子,以免受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每一个幼儿。细心、耐心的帮助每一个幼儿并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小常识、小窍门,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让每个幼儿真正爱上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氛围,在玩乐中找到真正乐趣、不断的增长知识。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保育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幼儿各种怪异的提问,我吸取周围保育教师的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能对此疏忽!知识和经验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有不断的吸取、提高,家长才会放心把孩子完全交给你,完全信赖于你。充分信任你。并且做到不怕苦,不怕脏,像母亲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经过这次实习,在这五天里,让我真正的了解幼儿老师是那么的不容易。哎,做什么都不容易啊!曾经以为带幼儿是什么人都能上任的。可做起来是如此之难!回顾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和孩子们一起的喜怒哀乐,想想要分开,实习也落幕尾声,有多少的不舍。
保育工作是一个繁琐而又辛苦的事情,需要保育工作者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并重,缺一不可,总之,保育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保育教师不容易啊~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我自己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保育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我愿意用我的所有热情与爱心,换取孩子们的开心以及家长的诚心,实习间:让我增长了见识,做老师难,做个幼儿保育老师难上加难,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这就是我这几天的实习过程,想要当一名好教师不容易。总之为了以后努力吧,加油!!
【关键词】参与式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12-05
一、研究的缘起
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发育相对迟缓,社会、历史与经济等多重原因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查阅国内各种幼教学术刊物不难发现,凡述及西北地区农村幼教问题,“设施薄弱,办园条件简陋”“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低”等描述非常多。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西北地区的幼教人,我们对西北地区幼教的问题了解更多、体会尤深。拿教师培训来说,以甘肃为例,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近5年内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者达68.9%(王杰,2009),而培训费用短缺是影响当地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原因。职前和职后专业教育的不足与匮乏直接影响到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质量。
笔者曾在甘肃某农村幼儿园调研时记录了一次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水”,其基本过程如下:
1.S老师先出示一杯水、一些积木,结论:水会流动。让孩子重复两遍: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形状的液体。
2.出示一杯牛奶,比较水与牛奶,结论:水是无色的。接着,在牛奶杯与水杯里各放入一块糖,说明水是透明的;拿出醋与水比较,告诉孩子,水是无味的。
3.请一个孩子上前闻闻醋与水,提醒该幼儿告诉大家水是无味的。
4.S老师拿出两杯水,说明一杯有糖,一杯无糖,问孩子如何分辨?
5.请一个孩子上前搅动其中一杯水,教师告诉孩子两杯水味道不同。看到孩子疑惑的眼神,老师自己品尝了两杯水后,再次重复一杯有糖、一杯无糖。
6.S教师提问并小结:水没有形状、会流动、是一种液体。
7.教师提问水有哪些作用,然后又自答道:水可以清洁、可以灭火,水对我们人类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一滴也不能漏掉。不要浪费水,一定要节约用水。而后,教师念了一首“节约用水”的儿歌给孩子听。
8.教师再次提问:水是什么物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无味道?
当教师最后小结本次活动内容并宣布下课时,孩子们大声欢呼着冲出活动室……
这个案例至少反映出:(1)教师不懂得幼儿学习的特点,完全采用单一的问答和灌输的方式来“教”幼儿学科学知识。(2)知识授受成为本活动的唯一目的,偏离了“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基本要求。(3)整个教学过程幼儿既没有操作材料,也基本无操作活动,“端坐静听”和“徒手学习”成为幼儿唯一的学习方式。课后访谈中,我们发现该教师其实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这个活动有问题,如“孩子不感兴趣”“组织得不好”“办法少、旧”等,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如何引导孩子开展科学活动?她表示既不清楚也不知该怎么办。进一步交流发现,该园老师多年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对该如何组织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各种问题是不难理解的。
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教师渴望得到专业培训的强烈需求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作为普通的研究者没有能力去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编制、待遇等重要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到底需要些什么?他们有哪些教育需求是我们能够满足的?如何满足?怎样的帮助是有效的?作为西部高校的幼教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在满足研究者自身研究需要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转变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做一些能做和该做之事?厘清这些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二、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典型问题
从笔者数年来奔波于各幼儿园调研、记录的众多案例可以发现,前文“认识水”的例子只是西北地区农村幼教现状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从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职前培训缺乏,专业对口率极低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园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中,52%为非幼师中专学历,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幼师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非常少。在这些教师中有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仅占6.8%(谢秀莲,2007),可以说,专业对口率非常低。
(二)资金短缺,尚未建立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
甘肃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一半是国家重点扶贫县,有60多个县(市、区)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列全国末位。所以,尽管自1999年以来,全省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基本上都在30%左右,但县级财政大大超出了这个平均水平,被称为“吃饭财政”。因此,依靠行政部门投入在职教师培训几乎是一种奢望。由于资金短缺,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难以开展,加上职前培训不足,可以说,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三)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单一,针对性和有效性较低
笔者调查发现,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参与的为数不多的培训多是以专家讲、教师听为主的讲座式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侧重于单向灌输学习内容,对教师在实践中碰到的真实问题和具体需要关注不够。由于培训的内容并未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培训常被当地教师形象地概括为“听时激动、看时感动、回去不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低,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甚微。
三、参与式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实践研究
“如果一个人要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定需要将观念渗入自己的头脑,一定要在行为上进行反复的操练。”〔1〕要想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而观念的转变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条件的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引领”有可能成为很好的“助推器”,而“助推器”作用的恰当发挥与培训教师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一)课题研究与“送教下乡”相结合,走出高校对农村教师进行帮扶
我们将高校教师的课题研究与一些省级示范园为贫困地区进行教学对口帮扶或送教下乡工作联系起来,主动出击,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依托县级教育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原则,组建了由高校教师、省城骨干教师和幼教管理人员构成的合作团队。该团队深入县、区级幼儿园,以县、区级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同时吸纳周边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通过诊断性听课与指导性评课结合、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结合、专家点评与专家讲座结合等形式和幼儿园教师“一起做”,在“做中学”,在“做中变”。
(二)遵循行动研究的取向,以参与式方法为主进行培训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旨在改进教师工作、提升教师工作质量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它通过发现问题,寻找和采取对策,达到改进教育教学活动及提高教师自身批判反思能力的目的。这种研究非常适合调动农村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改革的“原动力”。如果不让教师体验自己亲自参与、主动学习的甜头,他们又怎会放手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操作中体验的快乐?
遵循行动研究的取向,我们尝试以参与式方法为主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所谓参与,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和技巧,只要让所有在场的人“动”起来,每个人都有体验、探究、合作、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就是参与。根据这一理解,我们对如何转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行了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改革。最初的形式是专家报告、案例展示、共同讨论、专家点评,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形式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农村地区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后又调整为教师互相展示教学案例、互相评析、组织讨论,把专家的讲座放在最后。由于专家在之前的观摩和讨论中对当地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当地教师的基本专业需求有了大致了解,再开展讲座就比较有针对性了。我们发现,不论使用何种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者能积极参与的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若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真正感兴趣,在学习中就会积极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
(三)观摩他人教学与自我实践结合,促进观念的转变与内化
与传统的参与式培训主要以分组讨论为主不同,我们的参与式培训方法更强调深度参与,其主要程序是先观看省城和当地优秀教师的教学,而后在讨论时相互对话、沟通、分享,并统一认识,启迪智慧。观摩他人教学不是简单地作出对错的判断,而是要提出问题,并在自我反思、互相交流中认真思考,不断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向授课教师学什么”“向同事学什么”“向自己学什么”是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自始至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教师梳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尽可能和他们一起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往农村幼儿园教师鲜有机会观摩到如此集中且特色各异的教学,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今,参与式培训能促使他们在深刻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行为的基础上,从模仿开始,逐渐尝试创新与改革。
以2009年10月在Y市的一次培训为例:同为美术活动“认识颜色”,省城教师的目标设定重在“引导幼儿观察色彩混合后产生的变化,在操作中感受颜色变化的多样和有趣”;Y市教师的目标设定重在“在与蓝色玩具的亲密接触中进一步认识蓝色,通过大胆尝试,掌握初步的涂刷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省城的教师关注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孩子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孩子自由创造的快乐”。Y市教师则比较关注孩子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标准化要求,幼儿的活动更多的是机械训练和简单模仿。活动结束后围绕这两个案例,参训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焦点问题是艺术活动究竟该让幼儿学什么?我们没有急于将结论“告诉”教师,而是和教师们一起重温了《纲要》的精神:艺术活动应“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之后,我们再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引导大家形成共识:开展美术活动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Y市教师通过此次观摩和讨论,认识到他们的观念和行为需要改变,而这种渴望改变的想法是他们自己的深刻体验,并不是我们这些“外来者”强加的。在几个月后的追访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Y市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所以,要真正让幼儿园教师在学习中产生思想升华,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和观念,和他们一起做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四、参与式培训的效果
每次培训结束后我们都会和参训教师座谈,了解培训效果。参训教师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培训,觉得这种学习与日常工作联系紧密,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参与式培训既能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又能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新经验。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认为,省城骨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适合贫困地区幼儿园的教学案例”“观念新,教学活动的目标细,可操作性强”“内容生活化,教师提问少而精”“教具多取自自然和废旧材料,简单易操作”,等等,并表示在今后的活动设计和实施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多考虑幼儿的发展和接受能力”。省城的骨干教师则认为,“虽然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简陋,资源匮乏、教师待遇低,但那里的老师那种渴望有机会接触新理念,渴望提高专业水平,渴望得到实实在在具体指导的学习态度让我们非常感动,他们对孩子那种尽职尽责、千方百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精神和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于高校教师的指导,一线幼儿园教师们这样总结道:“教育实践如果没有比较清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实践。而那些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教育理论,本身一定积淀着很厚重的教育实践。有了理论支持,我们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问题,走出教学困境。可以说,一线幼儿园教师更需要高校老师在理论上的指点与帮助。”
其实,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当地的教育管理人员还是双方参训教师和研究者都深刻地体会到:专家的引领在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地区可供教师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单纯依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的力量,不足以有效地为教师开展在职培训提供支持,来自于高校教师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帮助不可缺少,同时,来自幼教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骨干教师的“专家引领”也不容忽视。此外,外来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不是在“教”农村的教师转变,而是作为“协助者”与他们一起寻求转变。我们不想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因为:(1)直接告诉是学不会的,学习是不可能被教的;(2)有时研究者自己也没有十分清楚的答案,只能在“做”中“学”,在“做”中“找”。而那些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骨干教师,往往在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时,比我们的想法更多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关键是我们能否给他们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五、几点思考
第一,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必须深入当地调查现状,培训方式应“本土化”。
培训之前,应该对培训地区的幼儿教育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有比较细致、深入的了解,一定要注意倾听当地人自己的声音,避免在不了解他们真实需求的前提下,“一厢情愿”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他们。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如何避免“被城市化”、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更为实用有效是值得警觉的问题。
第二,高校应主动和幼儿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师范院校仅仅将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实习场所,与幼儿园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资源消费”关系,而不是合作伙伴关系,这不利于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完整、持续的职前、职后教育。〔2〕
在日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高校教师应该主动深入幼儿园教育实践,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打造自己的研究团队,熟悉团队教师的基本情况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积累较为丰富和成熟的案例。这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研究能力,还能够在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参与者。
“任何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都来自人的内心,而不是某种外来的思想,而最快的深入人内心世界的途径就是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Johnson,1989)培训初期,高校教师应与参训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他们暴露的问题,更不应包办代替,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应该引导和启发他们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高校教师的作用是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所有人愿意参与教学研究,激发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的愿望,在一次次的交流和讨论中帮助他们理解“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第四,教师培训工作应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
开展培训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培训成本。政府应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埋单”。鉴于西北地区的特殊情况,我们主要采取课题研究与省级示范园“对口帮扶”与“送教下乡”活动相联系的形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省级示范幼儿园不仅有人力资本的输出,还要分担培训成本,农村幼教机构由于经费有限,只要求他们承担极少的一部分。囿于经费限制,培训的规模有限,且受益面还是偏窄,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这样送教单位的积极性较难维持。作为权宜之计可适当采用,但从长远考虑,政府理应承担“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主要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04.
〔2〕谌启标.美国基于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2009,(7):9.
Participating Train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Northwest Rural Areas
Wang Donglan
(College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江苏省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常州 213003)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需遵循幼儿爱游戏的天性开展,但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教师关注结果多于过程,从而忽略幼儿天性的问题。游戏化的实施策略更适合幼儿的科学学习,教师应从烘托游戏氛围、创设游戏环境、开展游戏化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游戏活动。
[
关键词 ]科学教育;游戏教学;幼儿园教育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必要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要把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放在首位,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现象的科学认识,从而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并非短期行为,其目标体系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培养具有积极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要注重对幼儿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的培养,使幼儿获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认识事物。
与此同时,“爱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游戏,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大脑细胞的发育需要,所以孩子才会专注地从事着在成人看来极其枯燥无味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都比在高控制的集体教学中容易培养。而科学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从这一角度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游戏化实施是非常必要的,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的形式或手段来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让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使幼儿在主动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在游戏中学习可以让孩子感受更多的乐趣,从而乐于学习。
二、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教育形式枯燥单一
一直以来,在幼儿园的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最常见的做法是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主要为“听”和“看”,而不是动手操作和探究。走进幼儿园科学活动,通常会发现本来非常有趣的科学实验,却由于教师教学方式上的高控制而使幼儿变得无所事事,教师在前面演示,幼儿只能在一旁观望,教师对于幼儿心中强烈的探索欲望全然不知。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观望后,幼儿的科学兴趣被一点点抹杀,更不用说幼儿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在目标上,教师把科学教育的目标确立为让孩子知道知识点,这种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根本上并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也难以培养幼儿求真求实、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师关注结果多于过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关注幼儿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而不是用简单粗糙的方式追求结果。但在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总是忍不住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让孩子失去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也没有机会在错误中反思和成长。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的策略
科学教育的游戏化指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都要以幼儿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在快乐愉悦的游戏中进行,由此才能既适合幼儿发展,又为幼儿所喜欢,且易于幼儿接受。
(一)烘托游戏化氛围
学前儿童的思维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活泼鲜明、生动有趣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尤其是一些孩子们认知度较高的人物、动物形象,会使幼儿身临其境般地融人角色、走进情境,因此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游戏化的氛围.一方面可以将科学伟人的形象、成长历程和发明创造引入课程,这样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充满激情、带着向往参加科学活动;另一方面游戏化的情节也是烘托游戏化氛围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角色扮演,成长再现等情节,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创造自然环境,让幼儿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开辟农夫农场,让孩子在农场种植或养殖、观察动植物,通过记录“农夫日记”来反馈幼儿的所见所闻所思。
(二)创设游戏化环境
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充满智慧和幼儿情趣的生活活动空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而是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良、材料丰富、幼儿可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浓厚的科学氛围和适宜、丰富的科学游戏环境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开展科学游戏活动的重要条件。在创设游戏化科学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园所生均面积、条件设备情况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空间,科学设计幼儿户外、公共区域、专用室、班级区域等功能区,进行科学环境多维立体创设,高效开发幼儿园现有场地和器材的教育功能,营造开放、互动的科学游戏环境,独创性地建设科掌文化氛围,让置身于其中的幼儿乐于探索、善于学习、勤于动脑、勇于发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三)开展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指运用各种游戏的方式组织实施科学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地实施游戏化教学,幼儿园可以转变集体教学模式,以特色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以区域游戏实现自主探索,以混龄活动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科学游戏走出班级小课堂,走向自然、社会大课堂。
1.区域科学游戏。
区域科学游戏以班级为地点,每日开展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探究能力创设主体化的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如“水世界”“纸系列”“光影魔幻”“空气系列”等。在同一个时间段,教师可以提供4~5个游戏内容,让幼儿自主选择。每两周可以安排一次级部范围的自主游戏,一个级部的所有班级都开放各自班级的科学区域,幼儿可以到各班去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科学游戏。这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让班级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举办科技节。
幼儿园可以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每次科技节为期一周。在这一周内,幼儿园可以组织设计一系列的科技活动,从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宣传活动、家长活动、日常渗透等多个方面人手。比如,“森林学堂”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户外探究活动,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兴趣点更多元。“亲子小实验”可以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分享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成功感。“环保时装秀”可以激发孩子们分类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开发瓶子、纸盒、瓶盖、宣传册、包装袋、报纸等系列,进行创意服装制作,并大胆展示。“自然工作坊”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的特长,邀请他们来园当“科学博士”,和孩子共同探究、游戏。“亲子科技小制作”可以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一些使用方便、操作性强、牢固安全的材料,共同开展亲子小制作。
3.科学探索之旅。
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欢乐大家庭”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由家长发起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拓展幼儿科学教育空间。如参观汽车修理厂,了解汽车修理的一般程序;参观牛奶厂,了解奶牛的养殖方法,机器挤奶、牛奶消毒、牛奶包装等方法。外出参观活动可以大大拓展幼儿的视野,使幼儿看到更多幼儿园以外的科学现象,既增长科学知识,又丰富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有了更多的体验。
(四)开展游戏化教育评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就要求对孩子的评价不能简单搞一刀切,而要运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具体而言,在每次科学区域开放活动时,教师应为每个孩子设计一个参加科学活动的“护照”,作为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评价工具。孩子到每一个班级去选择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孩子在活动区玩的情况给孩子盖不同的章,比如探究能力缺乏的孩子会盖工具章,问题解决能力弱的孩子会盖小手章,这样孩子回到自己班上时,教师只要看孩子的“护照”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游戏情况。在参加农夫农场后,孩子们记的“农夫日记”既是观察记录,也是适用于孩子的教育评价工具,教师可以收集孩子们的记录本,对照前后的不同来分析孩子在表征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游戏化的评价让评价更加简单、直接、具体,也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
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者,教师要始终将游戏精神作为贯穿于教育的主线,让游戏成为融汇于全部教育活动及其所有过程的灵魂,[如此幼儿园科学教育才能真正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园教育才能为幼儿提供快乐的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梅.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4,(1).
[2]李阳洁,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的游戏化教学实践研究[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10).
关键词:游戏 教育幼儿园 基本活动
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肯定游戏的教育价值,并确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这对幼儿教育的改革起着重大影响。
一、不能落实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的原因
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还很不深入,对幼儿游戏的年龄特征等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幼儿园游戏指导方法方面缺乏系统研究,致使教师观念上重视游戏,而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却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把握游戏指导中“度”的问题,由过去的教师游戏管得多,变成了游戏让幼儿随便玩玩的活动。游戏是体现了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非功利性、体验性、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但目前人们对幼儿园游戏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对游戏的认识不足,认为上课学的知识比游戏更重要,游戏就是玩玩,学不到知识,存在着重教学轻游戏现象,功利性思想严重。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自由玩,只是能满足幼儿好玩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不到知识,对游戏教育功能的整体性研究认识不够,忽视了游戏的功能性。
误区三:游戏就是自由游戏,让幼儿随便玩玩,摆弄玩具的游戏、手舞足蹈游戏就行了。
误区四: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游戏具有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因为游戏,能满足幼儿的不同水平,不同时期,不同要求。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努力让幼儿所饰角色的是自愿的,在游戏中幼儿所言所行是自主的,在游戏中获得的感觉是平等的。对幼儿游戏角色行为不适宜给予正确点拨,还给幼儿游戏的真实性。幼儿可随自己实际能力选择自己能够进行起来的游戏活动,教师与幼儿共同建立的游戏,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幼儿可在各种游戏中,各种角色中,由简单到有难度,逐步完成“角色”任务,从而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是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如何落实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一)确定教育目标,创设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游戏环境
《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素质提高的基础,要发展幼儿素质必须建立在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我园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创设游戏环境,有“爱心医院”、“宝宝超市”、“快乐家园”、“美食一条街”、“大酒店”、“理发店”、“小小表演台”、“手工作坊”、“推荐图书角”、“探索区”、“美劳区”等,并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游戏,保证幼儿每天游戏时间,教师加强游戏指导,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促进幼儿体、智、德美三者方面和谐发展,让游戏成为幼儿一日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确立游戏为基本方法和手段
1.激发幼儿的良好情感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需要游戏。幼儿好模仿,只有在游戏中,才能真正做到自由地所言所行和所感,表现自己的个性,良好情感才能得到真正地发展。如当幼儿认识、了解、喜欢“医生”角色时,教师不教,他也会自己表现与创造,完全沉浸在表现与创造的意境中。为此,教师要以游戏作为基本手段,激发幼儿的良好情感,为幼儿创设能体验快乐、满足和成功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愉快满足和成功。游戏活动后鼓励幼儿自由自在地大胆讲述游戏中的感受,促进良好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2.满足幼儿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幼儿本质上是愿意学习的,对周围事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教师通过游戏,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信任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建构新经验。教师要明确地认识到,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场所,幼儿在实践中可充分与物体相互作用,为幼儿主动学习打开了宽广之路,它利于幼儿内部潜能与个性本能得到充分的开展与发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巨大的自我发展的潜力,在游戏中教师要让幼儿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学习,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幼儿运用感官,与物体相互作用,培养幼儿自主能力,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发挥是主导作用,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人,从而掌握良好学习方法。
3.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善于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共处能力的人,游戏是幼儿交往能力实践锻炼最佳的途径。教师积极创造游戏交往环境,让幼儿尽情、自主、轻松地在游戏中与“角色”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交往中的机灵表现,以鼓励积极的姿态对待幼儿拙作的交流活动,幼儿天真的悄悄话,无恶意的争论,善意的“小大人”说教,模仿成人的角色交流,做错事被“经理”批评,成功时被“厂长”赞扬,不注意个人卫生生病了被“医生”的教育……幼儿在游戏的各种交往中,不断学习组织自己的语言,顺应游戏角色的需要,使自己体验到与人共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体验到与同伴交往成功时的快乐,体验到困难时的苦恼。这对幼儿学会与人共处,发展交往能力的基本素质具有很大的作用。
4.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在游戏中,幼儿需对所饰的角色进行再创造,为之要加合适的语言,相应的动作,操作其使用的游戏材料。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所饰的角色时,不可能与生活中的人和事一模一样,在进行游戏时要对所饰的角色有关特点使用材料进行转换,重新组织,演绎出适合游戏情境的替代物特征,幼儿在过程中,就会出现与自己经验与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幼儿就会重新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学着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幼儿的创造性达到了发挥。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也是创造力表现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引导得好,能使幼儿创造力精神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