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杨艳丽(197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和林果技术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08102
1驻马店市森林公园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综合公园的改造更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改造是否符合现代使用要求。每个城市绿地在一段时期内都有适合它的功能性和物质环境表现性,对综合公园的改造就是一个寻找适当的功能环境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因此让综合公园重新承载合适的功能和美学特性就需要对现有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要建立公园使用后的评估体系,必须要进行前期调查和评估工作。前期的工作将促进后期的改造设计,并有效提高城市公园的环境质量,使旧公园更接近社会大众的需求,创造出更多宜人的城市绿地公共环境空间。
1.1网上点评
定期收集整理大众对公园景观的评论,分析需改进之处。如下几位就是在大众点评上的评论。
小美鱼翠儿:里面风景不错。而且是不需要门票就可以进入的。值得一去。
dpuser_凡凡:挺美的游玩场所,也挺大吧在驻马店,就是没钱的话就有点不好玩了。
宕笙壬: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森林公园”,整个就是一个卖杂货的小集市。进门阶段到处都是叫卖声,人挤人,摊挨着摊,乱得很!园中的部分湖水已经被一层绿色所覆盖,游船在期间穿行,很脏!公园基本就是一个“半拉子”工程,许多地方没有建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完!很失望!
1.2问卷调查
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归纳整理急需改善之处。调查问卷表如下。
1.3实时监控
时时掌控公园设施、景观、道路、照明、水体、安全、环境质量等状况,据此随时探讨解决方法,请专家和有关部门协同提出处理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具体进行的监控项目:①园内照明路灯的智能化控制;
②园内桥体景观灯的运行监测;③园内局部花草树木智能灌溉;④园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显示;⑤园内水位及泄水阀门的监测;⑥公园内的消防安全监测。
1.4游客游记中的评论
游客到公园中游玩,亲身体会,新会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可以让设计者和管理者从游人的游记中找到急需改善之处和逐渐改善之处。
2加大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力度
在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中要鼓励公众参与,广泛全面地征求全社会的意见,尊重全体市民的感受、需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公众中展开询问、问卷、座谈等形式的调查。在设计完成之后,专业人员应对公众作设计宣传、教育等。因此,公众参与的真正内涵应是决策上的公开化、设计上的交互化和管理上的民主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公众参与。
(1)专家制作设计改造方案,供大众来选。如黄淮学院的文化景墙就采用了此方法,设计了24个文化墙浮雕,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投票,根据投票的排名来决定采用哪20个文化浮雕。
(2)建立网上公众讨论评台。可以参照学习驻马店市“市树市花”的选择,先由园林、林业、植保、土壤学等方面的专家做出几个备选方案,交由公众来挑选。最后再由专家来提炼认同。
(3)改造设计人员到公园现场询问游人并记录。定期到公园现场,直接询问游客感受。并从游客的期望中找到改造方向。
(4)制作调查问卷表,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查。
(5)针对反馈意见汇总并召开相关的专家座谈会。
(6)完善植物或论证的管理养护及认领制度。
(7)查询地方志以核实地域文化信息。
3景观设计师和园林专家的审核
整体公园改造设计的步骤及想法及需求不是毫无理由、不进行甄选辨别就无条件满足的,要进行筛选、汇总、凝炼、抽象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结果。这要求景观设计师和园林专家要在满足景观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去寻找大众强烈要求的、与时代吻合的、经济的、与自然和谐的景观来设计。
整体公园改造设计第一步要把握时展变化的速度;第二步要掌握大众
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需求;第三步要大众真正参与到景观改造中去;第四步:园林专家审核指导实施;第五步要根据时展同步进行,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
参考文献:
[1]
李慧生.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若千问题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6).
[2] 李大鹏,沈守云,陈燕.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12):11~12.
[3] 裴小明.基于周边环境变迁的综合公园整合设计[J].建筑,2007(4):38~40.
[4] 秦启宪.探索创新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2005(2):35~63.
[5] 石金莲,王兵.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06(2):67~70.
[6] 陶敏.中小型城市传统公园的适时更新[J].小城镇建设,2004(4):34~37.
[7] 崔文波.城市公园恢复改造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8] 关午军.重生・再利用-城市更新中公园景观有机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9] 左辅强.纽约中央公园适时更新与复兴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5(7):68~71.
[10] 曾军.当代中国城市更新与城市改造的分析[J].四川建材,2007(3):185~186.
[11] 张国中.公园改造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手法[J].湖南林业,2008(8):28~29.
关键词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综述
中图分类号 TU98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34-02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工业文化特色、并重新组构产业价值,使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将是城市发展与特色营造的重大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 相关概念
1.1 工业遗址
所谓遗址(Sites)即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1]。套用上述概念,工业遗址(Industrial Sites)就是人类工业活动留下的遗迹,其中包含2层含义:一是工业遗产[2](Industrial Heritage),属于不可恢复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棕地[3](Brownfields),属于可改造再利用的闲置工业土地资源。
1.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就是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对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建筑、审美启发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闲置荒废的工业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其空间主要包括场地、建筑、废弃工业设施、废弃材料、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景观要素。其内涵不仅仅是将废弃的工业空间改造再利用,而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遗址的艺术处理,延续场地的工业文化特色。
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
2.1 发展历程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兴起,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景观设计领域。国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4]: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地艺术家参与废弃地的更新实践,矿区更新运动与大地艺术结合;20世纪80~90年代,生态思想与生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标志着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成熟;21世纪初,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美学思想的普及,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繁荣。
在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历程中,德国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废弃工业设施的循环利用和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促成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容纳和集合了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和理念,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实践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5,6]。
2.2 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相继出现了工业遗址观设计实践,国内学者在总结国外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德国的鲁尔区是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典型,对于鲁尔区的复兴与其中的景观设计案例是国内关注的重点。王向荣[7]最早介绍了鲁尔区中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和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含蓄地指出当代景观设计师应该大胆探索并使用能“体现当代文化的设计语言”。丁一巨[8]多次介绍了欧洲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实例,特别是对德国做了丰富的研究,提出了“工业化的花园王国”概念。刘抚英等[9]结合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现场调研,重点分析了公园设计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景观整体布局、生态对策、尊重自然演化进程等方面的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张艳锋[10]介绍了杜伊斯堡钢铁厂的改造,以期为国内类似的废旧工厂找到理想的开发模式。李建斌等[11]重点对德国工业景观的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从旧有工业景观更新再利用到新建工业景观设计和建设2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其中蕴含的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建设模式。罗萍嘉等[12]则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2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设计手法。
此外,张杰[13]从政策、规划思想和开发实践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伦敦码头区改造的发展过程,深入探讨了这一改造与英国总体经济结构变化尤其是伦敦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孙晓春[14]则对理查德・哈格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这一划时代的作品进行了分析,认为他“在利用中合理保护”的做法值得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类似的工业废弃地改造学习和借鉴。虞莳君等[15]认为菲尔德设计事务所为纽约市清泉公园设计竞赛所作的获奖方案“生命景观”,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工业遗址再生的新范例。张健健[16]认为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竞赛获奖方案“树城”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废弃地的恢复和重建方面,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是中国最早改造工业遗址最成功的范例,其设计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更多地吸取了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等现代西方景观设计手法,表现出人们在生态学更新设计思想、美学和艺术思想、多元化思想3个方面的追求,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简圣贤[17]分析了歧江公园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认为设计师对于场地的认识与解读存在不足,过多地强调改造和再生而忽略了保护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张艳锋[18]从建筑、文化和产业等不同角度对沈阳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振兴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手法。朱建宁等[19]介绍了改建日照市银河公园的指导思想,以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历史文脉作为设计重点,营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征,又与现代城市肌理融合的城市公园。俞孔坚等[20]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和设计案例,探讨了大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工业棕地的生态恢复和工业遗产的利用途径,在满足大型会展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城市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景观。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型的都市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机,体现了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新思路。于雪梅[21]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探讨了在旧厂房与旧仓库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的途径,并对如何保护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了思考。李飞[22]把欧美出现的大多数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成果归为后工业景观的园林,认为这种园林流派立于功能主义之外而继承了文化。
对工业遗址的改造是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思想影响从“环境生态原型”生发出来的[23]。包志毅等[24]对土壤基质改良、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种植技术3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生态特别是植被恢复角度探索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反映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不同的着眼点和理论背景。周曦等[25]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的观点,对当前设计领域的所谓“生态设计”等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3 结语
工业遗址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是具体解决城市健康而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手段,也是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景观设计领域,而更多的属于城市及全世界范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学术领域和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更多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中国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工业遗址景观价值的认识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造成目前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再利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人们在对国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景观、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特色,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展开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45-49.
[2] TICCIH.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R].Paris:TICCIH,2003.
[3] 牛慧恩.美国对“棕地”的更新改造与再开发[J].国外城市规划,2001(2):30-33.
[4] 梁芳.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5] 蔡海燕,彭震伟.德国埃姆歇地区的空间、生态和经济更新――从埃姆歇园国际建筑展(1989-1999)到埃姆歇景观公园规划(2000-2010)[J].现代城市研究,2007(4):82-88.
[6] 迪特・哈森普鲁格(德Dieter Hassenpflug).德国在后工业时代的区域转型――IBA埃姆瑟公园和区域规划的新范式[J].刘崇,译.建筑学报,2005(12):6-8.
[7] 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2):50-52.
[8] 丁一巨,罗华.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J].花园与设计,2003(10):11-13.
[9] 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11):77-85.
[10]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1] 李建斌,王重亮.德国工业景观建设[J].工业建筑,2008,38(1):45-49.
[12] 罗萍嘉,钱丽竹,井渌.后工业时代的风景――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J].装饰,2008(9):67-69.
[13] 张杰.伦敦码头区改造――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再生[J].国外城市规划,2000(2):32-36.
[14] 孙晓春,刘晓明.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中国园林,2004(3):11-15.
[15] 虞莳君,丁绍刚.生命景观 从垃圾填埋场到清泉公园[J].风景园林,2006(6):26-31.
[16] 张健健.从废弃军事基地到城市公园――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设计及其启示[J].规划师,2006(3):94 -96.
[17] 简圣贤,何志华.我国工业遗址设计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园[J].园林,2006(11):14-15.
[18] 张艳锋,仝雷,陈伯超,等.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2-295.
[19] 朱建宁,郑光霞.采石场上的记忆――日照市银河公园改建设计[J].中国园林,2007,23(1):18-24.
[20] 俞孔坚,凌世红,方琬丽.棕地生态恢复与再生: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J].建筑学报,2007(2):27-29.
[21] 于雪梅.在传统与时尚的交融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J].德国研究,2006(1):55-80.
[22] 李飞.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园林流派[J].城市规划学刊,2005(3):95-102.
[23] 苏龙,金云峰.现代景观形态原型及案例解析[J].规划师,2005(2):99-104.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理念
一、城市滨水景观概念
城市滨水区(urbanwater-front)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相互辉映,集生活、景观、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它包括滨水陆地、水域以及临河湿地。“滨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往往都与滨水带有关,如上海的黄浦江和苏州河、南京的秦淮河、巴黎的塞纳河等等。这些城市滨水景观带的成功建设,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和生活的城市之一。
二、福安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福安城区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环境景观在人们的意识中不断强化。同时,福安市依山傍水,富春溪从北到南贯穿城市中心区,是福安中心城区重要的交通廊道和河道绿地,沿线保持良好原生态河岸景观,水质清澈、流量充足、岸线长,为福安滨水景观规划提供不可多得的基础。为此,福安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契机,编制了《福安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以及富春溪沿线各个分块的滨水景观规划(如图1),富春溪沿线基地范围内有长汀公园、桃花岛滨水绿带、坂中森林公园、富春公园、阳春公园、龟湖公园、溪口公园、天马山公园、旗顶山公园等。其中坂中森林公园总用地面积480亩,属全市综合性公园,沿富春溪长度约2公里,整体思路是以保育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为基调,以满足城市居民文娱休闲、科普游憩等多样功能为基本要求。阳春公园总用地面积172亩,位于富春溪东岸,与富春公园相毗邻,属全市综合性公园,设计主题是创造宜人的亲水环境,突出自然亲水性、现代休闲环境,充分体现地域性和自然生态性。龟湖生态走廊绿地总用地面积210亩,属于带状公园。溪口公园为城市滨水公园,用地面积260亩。天马山和旗顶山公园为山地公园,用地面积分别为3500亩和 2700亩。以上公园相互独立又沿福安富春溪两岸串联起来形成较为丰富的城市滨水景观。
三、福安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得与失
福安滨水绿地建设有着较好的自然条件,但富春溪作为福安城区行洪河道,防汛功能和景观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加上富春溪两岸的多年无序建设,景观资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近年来,福安城市滨水绿地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也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就其中坂中森林公园、富春阳春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谈谈福安滨水景观的得失。坂中森林公园(图2)位于福安市区西北部,坂中大桥南北两侧总用地面积480亩,其中坂中桥北侧防洪堤内约223亩,防洪堤外约147亩,坂中桥南侧防洪堤内约63亩,防洪堤外约209亩,公园用地濒临富春溪,原内古木参天,地被繁茂,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河滩上湿生植物和鹅卵石形成独特的岸线景观。规划总体定位以保育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为基调,以满足城市居民文娱休闲、科普游憩等多样功能为基本要求,为城市生态型公园。规划方案的优点:1、充分保育生态环境,尽量减少人为干扰的影响;2、建立多维度的空间和游览体验层次,丰富公园内部景观;3、加强森林与富春溪的联系,强化亲水设计;4、为市民提供参与性强的活动项目和场地,使公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方案不足之处:1、由于已建的防洪堤把森林公园分割成内侧和外侧,不利塑造良好的滨水生态界面;2、防洪堤标高较之场地有较大高差,形成不良的滨水视线屏障。3、需着重考虑防洪堤的处理以及对可淹没区景观设施的设置问题。
图2 坂中森林公园总平面
富春、阳春公园(图3)位于城区西北面,富春溪与龟湖交汇处,总用地面积236亩,由富春溪、龟湖、防洪堤分成三个区域,阳春公园一期72亩,阳春公园二期89亩,富春公园75亩,濒临龟湖两岸及富春溪东岸,主要用地是河滩绿地和园地,植被保存较好,视野开阔,具有良好亲水性。规划方案的优点:1、敞开滨水视廊,强化亲水设计; 2、保留原有的森林以及河滩植物,增加自然式配置,强调植物景观层次,营造开阔空间的植物群落; 3、龟湖两侧石砌护坡进行垂直绿化,柔化岸线; 4、在靠近水系地段,对现有湿地进行重新整合,营造湿地植物群落,注重滨河景观的生态体系建设。方案不足之处:1、龟湖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使滨河空间成为缺乏生活情趣的冷漠空间,把人与水分隔开来,使之可望而不可及,成为规划方案需重点处理的问题;2、防洪堤把阳春公园一、二期分成独立区域,造成阳春公园一、二期之间车行、人行通道组织困难,不利于阳春公园一、二期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城市滨河绿地环境的改造,必须以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城市中这份宝贵的资源,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景观建设,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从规划入手,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和合理的设计手段,运用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的滨水绿地空间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四、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
就福安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得失,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滨水景观的建设水平,应首先从设计理念上提高。
(一)滨水景观规划应遵循生态环境优先原则。
1969年,克罗率先提出景观规划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对福安城市滨水景观来说,生态保护首先是水体水质的维护,在设计中所用于改造原泥土自然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块石驳岸”设计在水面以下,水上部分采用当地的自然风化石作自然堆筑。滨水绿地两侧车行道和休闲步行道上埋设雨、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干管对规划区域内产生的污水进行截流,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排入市污水处理厂。雨水干管对沿线内雨水进行收集导排,经过滤处理后再排入溪中。在保护方面,还利用绿地雨水渗透技术,通过地表渗透或辅助设施使雨水下渗至浅表土壤以及地下水层,使雨水得以利用。这样使富春溪水清、岸绿、水畅、水美。
(二)滨水景观规划应具有超大尺度空间概念。
古代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的。在富春溪滨水景观规划中,设置入口广场、市民活动广场、休闲健身场地等,为广大市民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场地。在河滩摄影区域,利用天然优美湿地景观,开辟景观广场为摄影爱好者提供舒适的摄影空间,捕捉大自然的每一瞬间。在坂中森林景观节点处,通过林间道路系统将园林建筑结合,丰富滨水地带步道系统,形成尺度宜人、环境功能极佳的滨水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一处优美的森林游憩场所。
(三)滨水景观规划应注重现代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互动
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规划设计,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也就是在创造良好的城市滨水景观的同时,使滨水景观又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在富春溪滨水景观规划中,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文化精神。例如,在“龟湖夕照”景观节点上,重新恢复韩阳十景之一――“龟湖夕照”,通过维护以及增加一些硬质景观,改造整合旧有保留建筑,为市民提供一个富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活动场地。另一种是将传统历史文化移植入现代景观规划中,例如,在城市入口处,依据地形地势,设计修建历史文化浮雕景墙,结合滨水景观传承既有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将福安历史文化清晰展观,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四)滨水景观规划应具有亲水性
水是滨水景观的灵魂,也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作为人们休闲、娱乐、观光的滨水绿地,亲水设计成为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滨水景观规划应本着可步行性、可接近性、可体验性三大原则,形成水上活跃、岸上热闹的体验性。在处理这类景观规划设计时,采用多种不同的处理手法:一是设置亲水木平台,二是亲水花岗岩大台阶,三是亲水草坪,四是水面栈桥,五是滨水木栈道,六是游览码头。通过这样的手法,创造多元性、多样性的滨水生活空间,使市民达到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 总能触水、戏水、玩水,给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滨水生活。
(五)滨水景观规划应考虑安全问题。
作为水陆相接的城市滨水绿地,多为开放性空间,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不得不考虑安全问题,包括防洪安全和市民游玩安全两方面。富春溪滨水景观规划时,在防洪安全方面,纵向竖向设计考虑带状景观序列的高低起伏变化,并在高速公路连接桥下游1公里设置活动橡皮坝,它的功能是平时起储水作用,洪水时,放下橡皮坝起泄洪作用,保证滨水空间的常水位和防洪功能;在横向上,综合考虑水位、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要求,采取一种多层复式的断面结构,在不同的高程安排临水、亲水空间,低层临水空间按常水位来设计,每年汛期来临时允许淹没。高层台阶以路堤相结合,达到防洪要求。在市民游玩安全方面,临水平台、栈道标高参照水体的常水位设计,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贴近水面。挑出的平台、栈道在水深较深区域设置栏杆,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当水深较浅时,可以不设栏杆或使用坐凳栏杆围合,既达到亲水的目的,又起到安全作用。
五、结语
规划引领工程。按照城市空间布局、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规合一”的要求,继续修编完善柞水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现已启动曹坪等8个中心村规划,完成了东公园环线道路工程的地形图测绘和初步设计方案,完成了风雨景观廊桥的承载力测算和图纸设计工作。
旧城改造工程。迎春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按规划有序推进。县体育场综合功能改造项目占地1333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1483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项目自2014年2月12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7月底前完成体育场面层绿化、亮化、美化等装饰装修和体育活动设施配套安装工程,8月中旬交付使用,9月初完成地下负一层人防工程的配套设施安装和装饰工程。
城市路网工程。乾佑街沥青路面改造工程、河西长廊向北延伸工程、S102省道提升工程、迎春路大桥续建工程、文景路硬化工程和纸房沟道路硬化工程有序开工实施。
景观美化工程。东森林公园环线道路、盘龙公园一期、丝织厂景观大桥改造、盘龙园区绿化、十里休闲长廊、绿化节点和城区乾佑河两岸亮化提升改造工程进展顺利。
功能配套工程。垃圾填埋场续建、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和县城蔬菜市场功能不断完善。
城市管线工程。城市供气、乾佑街管网和县中排污连接工程全面展开。
重点镇建设工程。营盘镇营湖山庄项目正在实施主体工程;大鲵湾酒店已完成项目主体工程,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正在实施营盘镇公厕和污水管道铺设,即将启动广场亮化等工程。下梁镇正在实施“三改二”项目和槐湾、明星小区基础设施工程。凤凰镇正在实施污水收集和垃圾填埋以及公租房工程。
环卫设施工程。计划在红岩寺、曹坪、杏坪、柴庄等镇新建8座公厕及4座简易垃圾填埋场。目前完成投资400万元,各集镇完成6座,凤凰镇垃圾填埋场完成初步设计方案。
[关键词] 景观改造;成本控制;定量化分析
[基金项目] 侨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QSK0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09YJA840006)
[作者简介] 王芳,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福建 泉州,362021;李洪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福建 泉州,362021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039-0008
一、前 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使用过程中总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造和完善,但改造设计并非随心所欲,景观改造设计中进行有效成本控制是实现经济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方法多采用定性描述,如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一旦涉及成本控制,必须数量化,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就成为必要,然而规划设计中定量分析缺乏相应理论与方法指导,因此迫切需要引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的定量科学研究方法。
当前规划设计研究方法运用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较多,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如日本建筑学会《针对建筑学·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方法》(1998年)提出访问类、观察类、捕捉意识类、实验类和资料调查类等5类研究方法[1];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方法和实践》(2005年)提出层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多种研究方法[2]。景观设计成本控制借用相关领域研究方法进行定性描述的较多,一般集中于局部景观要素、或者是对比分析、或者是某种技术等手段方法,如Jimena Martignoni《论低成本理念的设计典范——阿根廷Complejo Tronador居住区设计》(2008年)从地下停车场及地面绿化、基础设施、雨水收集、植物选择等方面考虑节省成本[3];徐晞在《关于中美两国之景观规划设计的比较》(2008年)中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在公园入口、山径园路、校园住区广场和绿化植栽四种景观局部空间设计与建设管理类型等所包含的低成本设计思想[4];斯蒂芬·莱曼在《可持续的城市生长》(2009年)中阐述城市景观设计应充分运用科学技术降低景观建设成本[5];戴维·埃利斯在《以可持续设计营造景观特征》(2009年)中提倡“以垃圾塑造景观”的低成本景观设计方法[6];王芳在《低成本景观设计研究》(2010年)中从设计角度进行景观成本控制分析[7]。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景观成本描述性分析,如曹文波、刘紫薇等在《景观设计中的目标成本管理研究》(2008年)中针对目标成本探讨关于目标成本的制定与分析考评方法[8]。林小玲在《昆明城市居住区植物使用成本控制研究》(2008年)中主要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植物使用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9]。
二、研究方法和模型
本文选用调查问卷法、多重比较法和线性规划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设计景观改造成本控制的模型。该模型的核心研究思路是:通过调查问卷法分析使用者景观感知,获得基础数据;运用多重比较法进行比较检定,选择景观变量因子;通过线性规划法进行定量化分析,以目标值和制约条件获得最适解(见表1)。
1. 通过实地调研确定现状存在问题及有可能需要进行改造的景观元素;
2.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景观使用者对景观改造的意见;
3. 运用多重比较法判定需要进行改造的景观元素;
4. 对目标改造景观进行功能分区的划定;
5. 确定需要改造的景观元素的市场造价;
6. 运用线性规划法获得满足低成本景观改造的最适解;
7. 分析满足最适解的景观调整方案,并利用方案指导景观改造设计。
三、模型应用——以西湖公园为例
(一)西湖公园概况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泉州市新十八景之一“西湖烟霞”。 西湖公园以水上古典园林风格设计和建设,占地面积约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ha,陆地面积17.72 ha,绿化面积19 ha,全园共种植绿化植物达200多种,主要景点有风起筝飞、刺桐双塔、古城揽胜、清源晚钟、远峰近月、双岛鹭鸣和玉桥荷色(见图1)。
(二)西湖公园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西湖公园现状存在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以及与西湖公园游客和管理者访谈,西湖公园景观现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功能主题不明确
除入口广场和李贽纪念广场外,其他区域没有明显的活动主题和活动设施,也缺乏对不同年龄层游客提供相应的活动设施和场地,造成局部活动混乱,导致公园管理难度增加。
(2)道路系统不完善
首先,道路系统不循环,公园道路只有沿湖主道路、环园主道路,以及局部围绕主题景点的次级道路,且沿湖道路与环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缺少汀步、园径与游步道的连接,使得游客游园时不得不走回头路或者绕行,或者干脆践踏草地;其次亲水道路的缺失,公园内水域面积较大,但几乎没有亲水道路,未满足人对水体景观的参与性和亲水性。
(3)硬质景观尺度过大
无论是入口广场,或是入口建筑物都给人大而空感觉,竖向立面设计不丰富,平面设计缺乏软质景观穿插。
(4)植物配置不合理
公园植物景观整体上做到了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但是局部地段大面积密植树林,而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未做到植物合理配置应有的疏密有致,同时缺乏丰富的林缘线景观变化;主干道也缺乏行道树遮阴,环公园道路周围主要栽植灌木类,在南方炎热夏季未满足遮阴庇护功能,这降低了公园和园林设施的利用率。
2. 西湖公园景观改造的必要性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确定是否有必要对西湖公园进行景观调整和改造。笔者发放问卷历时两天,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85.8%,发放对象为西湖公园游客,发放地点为西湖公园各个景点和功能分区。
根据问卷调查内容显示,游客对现阶段西湖公园的景观满意度低,满意和基本满意现阶段西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人数为129个,仅占到总人数的33.1%。另外,认为西湖公园很有必要和有必要进行景观改造的游客人数为290名,占到调查总人数的百分之75.1%。因此,西湖公园有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3. 西湖公园景观改造的可行性
西湖公园自1999年6月破土动工至今,一直在陆续地进行新建和改造工程,从西湖公园管理处得知,西湖公园正在积极筹划景观进一步调整与改造的工作,并具备相应资金支持。
(三)模型应用
1. 确定西湖公园可能需要改造的景观元素
基于调研实践和统计数据,依据西湖公园景观现状存在问题,暂定可能需要调整和改造的景观要素为:(1)广场; (2)景观设施;(3)树木栽植量;(4)园路;(5)水面;(6)花坛;(7)草坪;(8)入口;(9)座椅;(10)果皮箱;(11)公厕。
2. 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游客意见
在本文发放的问卷调查中,问卷调查对象认为西湖公园很有必要或有必要进行改造的共290名游客,这290名游客对各项景观要素按增加、维持现状、减少3方面进行再选择,调查结果见表2。
3. 运用多重比较法判定需要改造的景观要素
被调查的使用者对公园内构成要素分别作出各自的选择。为做出正确判断,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鉴定[2],其鉴定结果见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存在组间差异(即差异不是因为统计误差引起,即具有统计学意义,表中以表示)的只有广场、园路、水面、草坪4种要素,而对于其他的景观要素,其中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无意义的(表中用表示)。也就是说可以认为这种差异“不存在”。经过多重比较鉴定,根据使用者要求判断西湖公园内11项要素中除了广场、园路、水面、草坪4种要素外,其他要素均维持现状。结合现场实地调研及公园管理者访谈,以及咨询相关专家建议,其结果与使用者的需求基本一致。因此,对广场、园路、水面、草坪进行针对性分析。
4. 确定改造地段的功能分区
(1)改造区域的确定
西湖公园沿湖区域中被完全开发利用的区域是北入口与南入口划线为界的西部,其余部分处于待开发状态或者不经常被游客利用。西湖公园除沿湖区域外分为4个岛3片水域,其中鹭岛、花果岛是为鸟类保留的自然栖息地,不接待参观游客;桃花岛现处于开发修建状态,所以被游客大量使用的仅为中心岛。并且,三片水域中仅有西南水域开发水上游乐活动项目。依据现有状况,本文中研究改造地段定为图2中的部分区域。
(2)功能分区的确定
在改造区域中,依据主入口划分与景点区分,将改造区域再细分为A、B、C、D四个区(见图2),A区包括北大门入口与西北沿湖区域;B区包括西大门入口与西段沿湖区域;C区包括西南段沿湖区域与部分水域;D区包括中心岛,南大门入口,南段沿湖区域及剩余水域。其中,C、D区域水域的划分以公园西南角顶点与二十一孔桥东端的连线为分界线。这样分区使得各分区面积不会相差太大,便于统计各分区中的各项景观要素面积,各分区有其重点景点,游客利用率不会相差过大。
5. 确定所选景观要素的市场价格
价格确定主要是为成本控制模型提供决定系数。这里价格是各景观元素修建和养护的造价。同一景观元素由于型号材质不同,本身材料价格变化幅度就很大,所以价格参考改造区域内原本各景观要素造价来确定,利用资料查询和市场调查方法来获得价格数据。
(1)广场造价确定:研究区域中的广场铺装使用材料均为花岗岩,根据当地石材市场价格调查,将广场造价定为150元/ m2。
(2)园路造价确定:园路在研究区域中大致分为两种铺设类型,即花岗岩内嵌福建红砖(胭脂砖)和花岗岩中间嵌盲道,两侧为透水砖。园路主要按以上两种园路的造价定价,假设两种类型的园路各占一半,依照以上材质组合,以及考虑有一半园路具有沿湖护栏,确定市场造价为200元/ m2。
(3)水体造价的确定:通常水景造价在景观造价中的价格最为昂贵,但是西湖公园情况有所不同,其水体为自然水体,造价费用主要体现在驳岸与池底的建造以及日常养护管理方面,依照西北洋防洪排涝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水面单位价格定为45元/ m2。
(4)草地造价的确定:西湖公园中草皮有马尼拉和中华结缕草两种,这两种的市场均价均为3元/ m2,栽植养护按粗放式管理为主,养护费用定在7元/ m2,所以草地价格定为10元/ m2。
6. 运用线性规划法确定公园景观改造的最适成本
本文研究景观改造主要体现在广场、园路、水面、草地四种元素面积大小上的调整。经过分析,由于总面积的值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下限值为现在四种元素面积之和,上限值为四种元素面积之和再加上其他备用地的面积)。这四种要素之间成一定的对应关系,一种元素面积的上升或下降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元素面积的改变。因此,改造景观总成本的确定就是依靠这四种元素各自占到的面积及其造价来确定。为求出经济成本最低的最优解值,可利用线性规划法进行分析。
(1)线性规划法的标准模型[2]:
目标函数 f = c■X■ + c■ X■ + c■ X■ +……+ c■ X■
最大值Max f ;最小值Min f
制约条件:∑a■ X■ ≤ (= 、≥) b■ (i=1,2,……,m);X■≥0 (j = 1,2,……,n)
1)决定变数(Xj)(决定变数指各景观要素的面积量)
广场——X■、园路——X■、水面——X■、草坪——X■
2)决定变数系数(a■)
设改造区域内分区A、B、C、D中四种要素面积各自所占百分率为决定变数系数。
3)限定量(b■)
设四种要素各自的总面积和在各分区中所占的面积的百分率为限定量(见表4)。
4)决定系数 (cn)
设四要素的造价为决定系数(要素数量和单价见表5)。
5)目标函数
设目标函数最适值的必要条件为造价,并取它的最小值,表示为:
Min f= c■X■ + c■ X■ + c■ X■ +……+ c■ X■
表6中制约式I为现状的制约条件(2-1式、2-2式),其下限量为现在四种景观要素面积的总和,因为不能让原有景观用地变成闲置用地,所以改造后面积不能小于现有面积。其上限值为现有四种景观要素面积总和再加上备用地面积,因为改造过程中可把所有备用地都充分进行利用。
制约式II为分区A、B、C、D的制约条件(2-3式~2-6式); 4式分别有两种选择的可能,即≥或≤。限定广场、园路、水面、草坪四要素在各个分区中所占面积的比例不变,在总体改造区域中,四项要素各自总面积可以通过改造使其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等于原有面积。
制约式III为各景观要素面积的制约式(2-7式~2-11式)。按照调查问卷的结果来限定。即表示广场需要减小面积,水面需要减小面积,园路需要增加面积,草地需要增加面积。
用重复顺列(n=nr),可以得知有16种组合的存在(见表7,表7中表示有解,表示无解)计算结果中满足所有制约条件的可能解有10个(见表8)。
(2)计算结果分析
排除不适解:由于西湖公园作为满足大众休闲需求的公园,必然需要广场这一景观元素为游客的休闲、集会活动提供场地,所以在解值中X1为0的解予以排除,故排除解03、解04、解05、解07、解08、解13。
选择最适解:比较解01、解02、解06和解14,目标函数值最小的是解01。所以选定解01为最优解。
此时,改造区域内最小目标值为13129244元,(目标值即翻新改造后四种景观要素的造价总和)。满足最小目标值的改造方法为广场面积比现有面积减少25480 m2,园路面积保持不变,水面面积比现有面积减少12704 m2,草坪面积比现有面积增加44494 m2(见表9)。总面积比现有面积扩大6311 m2,既改造中利用所有备用地。
7. 西湖公园改造措施
西湖公园进行景观改造,可依据上述结论实现低成本改造设计。
(1)广场改造
现状西大门入口广场和北大门入口广场都比较空旷,景观丰富度低,而两广场都作为承接大型活动和重大节日聚会集散地的功能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按照成本控制结论,改造过程中广场面积应该比现有面积要缩小25480 m2,这意味着西大门入口广场或北大门入口广场其中一个应该完全撤除,仅保留入口,大而空的硬质铺地改造为绿地软质景观。绿地中也可以点缀几个小广场,在小广场上安放健身娱乐设施并且穿插一些绿色元素,或者修建树阵广场营造安静休息区。这样改造既可以使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又能解决人对现状硬质景观尺度不满的问题。
(2)园路改造
现状部分地段存在园路缺失现象,在成本控制结论中显示,园路不增加时成本最低,所以道路系统需要在总面积不改变情况下进行调整,取消不必要的道路,主要用来增加沿湖主路与环园主路之间的连接路。形式可以采用相对低价且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碎石汀步或卵石步道。另外,由于环园主路现状使用率较低,而且宽度为3m,显得较宽,所以建议部分环园路可以在两侧利用卵石堆砌各修建半米宽的健康步道,中间2m保持原有形式,这样在尽量节省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园路景观的趣味性,提高园路利用率。
(3)水域改造
大部分游客都认为现状水域面积过大并且缺少亲水景观设施,按照成本控制结论,水面面积应调整到比现有面积缩小12704 m2,这一调整保证了总体防洪水域大于80 ha的限制条件,是可行的。在改造过程中,可在利用原有游船码头基础上扩建亲水木平台,修建亲水木栈道,这样既能扩大滨水活动场地面积,减少水域面积过大造成的空旷感,同时节省填湖造陆的费用。
(4)绿地改造
改造区域内存在主要问题是现状绿化量不足,硬质景观中缺乏软质景观穿插,植物配置不合理等,按照成本控制结论,草坪面积应比现有面积增加44494 m2,这些绿地的增加主要是为软化硬质景观。按照通常公园草坪与灌木种植比例为7∶3的规律(草坪铺设一般为10元/m2, 而灌木往往高达100元/ m2),应该减少成本高又不能发挥实用功效大面积造型灌木带的应用。同时入口广场增加绿化,主道路两侧尽量种植具有遮阴效果的乔木,并充分利用节点景观树。
三、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任何模型的实际运用总有一定条件的适用性,总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公园景观改造成本控制模型也是如此。
(一)景观改造成本控制模型优点及适用性
公园景观改造成本控制模型以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与实践分析为依托,运用调查问卷法、多重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对公园景观改造成本控制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此模型将方法探讨及操作过程进行了详解分析,各过程及步骤都较为直观明了,具有较好的参考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研究成本控制模型主要适用于城市人工景观,例如城市休闲公园,城市居住区公园,城市居住小区游园,游乐公园等人工建造痕迹明显的公园。因为本文研究成本控制模型主要是从景观元素数量上的调整来进行最适成本分析。而对于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由于无法任意对自然景观元素的面积进行增减调整,所以不适用本文研究的成本控制模型。
(二)景观改造成本控制模型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1. 价值量化的局限性
改造目的是为提高景观价值,然而提高景观功能价值(即满足使用者需求)仅仅是提高景观价值的一部分,景观价值还包括生态价值,视觉审美价值,如何确定这两部分价值并且把量化数据运用在成本控制模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未作深入探讨。
2. 资料获取的局限性
第一,获得的景观元素造价资料是不准确的,造价因素确定本身要考虑景观元素材料价格与人工修建费用两大部分,材料价格由于市场情况的波动以及采购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单纯以市场价格确定均值过于粗糙。而人工修建费用通常是根据相关建设单位的拨款定额来确定。由于笔者获取相关资料有限,本文中景观造价的确定主要参照当地公园景观造价经验值。价格作为决定系数,如果经验值与实际值存在偏差过大,就会影响到计算最终结果,特别对价格相近的景观元素,它们之间数量比例调整会受到较大干扰。
第二,获取游客意见途径是通过问卷调查法,样本数数量直接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文针对38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但这些样本也不足以概括所有游客的想法,也可能会造成最后结果的误差。同时游客意见不一定专业,其结果也会造成偏差,需要参考管理者及专家意见进行修正。
3. 利用多重比较法的局限性
多重比较法本身在成本控制模型中的利用中不存在理论上局限,但是目前统计学专家之间对某些多重比较检定法的争论还未能得出明确结果,这是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4. 利用线性规划法的局限性
运用线性规划法首先要找出决定变数,决定变数系数,限定量,决定系数四大量,但是如果分析的改造元素无法靠面积来确定限定量时,此时运用线性规划法就显得意义不大。例如改造要素中包含公厕要素,按照线性规划法分析,公厕个数越少越节约成本,这样结果就没有发挥出实际意义。
其次,目标函数式确定的值是改造区域内景观要素完全进行改造翻新的成本总和。而在实际改造中,多数原有景观会得以保留,只是在原有景观基础上进行扩建或局部调整为其他景观。所以得到的成本目标值是不准确的。但由于本文想要得到的结果是各种元素的面积应该调整多少才能使得造价最低,而并不是把重点放在改造成本预算上,所以计算结果依然有很大参考价值。
另外,由于方法限制,制约条件式中决定变数系数是定值,在本文中限定广场、园路、水面、草坪四要素在各个分区中所占面积的比例不变,这样限定属于假定,而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这些百分比并不一定固定不变,有时候正是这种比例调整才使改造更具有现实意义。
5. 精确结果导致的局限性
以量化方式确定景观改造成本控制模型得到的结果是精确数字,这些数字是用数学方法分析出的满足成本最小的最优解,没有完全结合实际改造中具体设计要求。所以,把精确数值作为结论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按照计算结果进行改造,理论值只能作为参考值,指导改造设计中景观元素布置和尺度确定。
四、结 语
本文尝试从定量分析角度探讨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成本控制模型的实际应用。但是由于景观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尤其是在景观改造设计中,需要分析考虑的限制因素很多,单纯依靠本文设计的成本控制模型来确定景观改造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随着城市公园的发展,低成本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相信在未来研究过程中,科学定量化研究方法一定会成为景观设计领域中的主流研究方法并且将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日本]日本建筑学会.针对建筑学·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方法[M].日本:井上书院,1998.
[2]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阿根廷]Jimena Martignoni.论低成本理念的设计典范——阿根廷Complejo Tronador居住区设计[A].景观设计[C].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8.
[4]徐晞.关于中美两国之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的比较[A].景观设计[C].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8.
[5][澳]斯蒂芬·莱曼.可持续的城市生长[J].张纪军,译.风景园林,2009.
[6][英]戴维·埃利斯.以可持续设计营造景观特征[J].王霞,译.风景园林,2009,(1).
[7]王芳.低成本景观设计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