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的知识点

机械制图的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制图的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制图的知识点范文第1篇

1.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在讲授一门新课和一节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习目标提得愈具体明确,愈能引起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拿出往届学生的作业,让同学们知道制图的具体内容,应该达到的标准,这样,往往很多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都会认真仿效这些优秀的制图作业,给他们一个高的起点,当看到自己也绘出同样好的图样时,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常有学生说“这个物体的空间模样我总是想不出……”,其实这大都是空间想象能力太差的原因。此时,我们不妨发挥一下模型和橡皮泥的拐杖作用,帮助学生想象空间物体的形状。课堂上老师先从图形上帮助学生构建物体形状,继而取出模型进行对照说明,给学生以“眼见为实”的感觉。课堂上一个接一个的模型演示,也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也克服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的不利因素,学生才有信心和兴趣去学。

2.充分备课,把握教学各个环节。对于《机械制图》教师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教案。在这方面我们首先就是熟悉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每备一份教案,都要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逐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才认为教案合理。如《机械制图》视图这一节分解为:①什么是视图?讲清概念及分类;②画视图前要做什么?掌握各视图投影方式法及标注;③视图为什么这样分类?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④何地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位置配置关系;⑤何时画何种视图?各个视图的应用范围;⑥如何画视图?视图投影规律及各视图特征表示方法。

在备好课的前提下,练习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把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训练了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的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CAD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以及“CAD技术”均是职校开设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在掌握“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识图与制图能力,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绘图。传统的课程安排中,这两门课程是分开进行的,然而将两门课程分开进行存在许多漏洞,不仅有内容重复的情况,还要增加课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佳。现阶段,探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是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点。作者认为,将“机械制图”以及“CAD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机械制图课程作为CAD课程的理论基础,以CAD课程作为机械制图课程的操作工具,两者相辅相成,可提高《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添加式教学

将CAD教材知识加入到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中。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操作便捷、实施简单等优势,但未重组计算机绘图的内容,使两门课程未得到有效的融合,且教学课时少,导致学生在计算机绘图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全面的训练,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质量不理想。

(二)独立式教学

将CAD分离出来,单独开设一门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可有效突出计算机绘图课程的重要性。然而机械制图课程与CAD课程一旦出现了时间段上的分离教学,就一定会使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实际操作发生时间性脱节,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组合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是指由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先讲解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再讲解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方法。组合式教学方法相比独立式与添加式教学方式,突出了计算机绘图的全面性,较符合学生对学习机械制图知识的认知规律。但两门课程仍存在未有效融合的缺陷,两门课程未能有机结合则导致内容衔接不合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融合式教学

融合式教学即是将机械制图课程与CAD课程进行整合,合并成一门课,并以各知识点作为设计模块,机械制图以及CAD课程的学习同时进行,使两门课程的教学的有效融合,对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综合、增加、压缩以及精简等方法,将重复交叉的课程内容精简化,合理兼顾到两个课程,落实机械制图作为教学基础,CAD作为深入教学的这一教学方式,通过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及手段,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二、《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改革

通过分析添加式、独立式、组合式以及融合式等教学模式与《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相互关系,根据机械专业的特点及其需求,借助实践探讨有机融合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1.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将实际应用作为整合目标,适当调整、优化两门课程原有的教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并将其分 为十大模块:(1)国家标准;(2)CAD的理论知识与几何制图;(3)点、线、面投影与三视图;(4)创建简单图形、基本体投影;(5)轴测图基本理论;(6)组合体的识图、绘图与尺寸标注;(7)标准件及其常用件的相关知识;(8)零件图;(9)装配图;(10)专题测绘、综合训练。

2.联合CAD软件授课与多媒体授课,采用穿插讲授的教学方法对两门课的知识点模块进行讲解,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借助CAD技术对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复杂图形进行制作,将其制成分解动画,通过多媒体将其呈现,以深化学生对复杂图形的理解,加深教学过程的感受,从而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有效培养。

3.同时抓好手工绘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工作,两方面的绘图练习量比例要适当,并制定对应的评价方法,与课程的考核挂钩。通过适量地练习手工绘图,打好绘图基本功,灵活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以满足机械制图现阶段对绘图技术的需求,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实际动手能力、读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

4.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1)“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将课程知识点隐藏在学习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团体协作、小组讨论、问题分析等方式,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构建意义,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2)实例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在授课中选取典型的绘图实例辅助知识点的讲解与练习,调动学生对《机械制图与CAD》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3)多媒体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将相关的图片、动画以及作图步骤呈现出来,同时通过课堂互动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知识点的积极性;(4)示范教学方法,在CAD技术的授课中,通过示范计算机绘图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要点。

5.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时,教师首先分析行业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以及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在课程任务中结合职业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态度、技能、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使教学内容与现阶段企业的需求相符,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

6.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不仅要考核学生平时对手工绘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完成度与参与度,还要考核理论笔试以及上机技能,采用过程评价联合终结评价的考核方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机械制图课程以及CAD课程进行整合,除了可弥补分离两门课程的缺陷,还可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内容的衔接,帮助学生打好绘制机械图与阅读的基本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绘图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的知识点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学习机械制图至关重要。当进入形体的投影、三视图、剖视图的学习时,如果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便不能很好地理解各个视图。因此,要学好机械制图,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一些简单的形体,可以通过教学模型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例如圆柱、圆锥、球等,其三视图及其剖视图可以通过教学模型直观地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答案,从而获得一定的空间概念。

对于稍复杂一些的形体与相贯面的特性,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的剖视图的画法等,却难以通过教学模型来直接演示出效果。这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教学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整合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内容,通过装配体动画演示来展开对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与练紧密结合

机械制图这门课的专业性很强,也需要非常严谨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知识点后需要及时对该知识点加以巩固练习。笔者认为,在每完成一小节的学习后,都应针对该小节知识点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动脑的同时勤动手,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从而更深入彻底地掌握该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过于依赖老师的情况。例如在自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上,往往不如老师讲解过的内容掌握程度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在机械制图这门课当中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教材中介绍了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在布置自学任务的时候可向学生提出思考题: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与四心椭圆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如果学生在自学后能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掌握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就不成问题了。

四、开发机械制图与CAD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和CAD课程有很多共通之处。传统机械制图还停留在平面上进行尺规作图,花费时间多但是效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在计算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利用CAD进行作图,不仅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也更适合当前普遍使用计算机绘图的大环境。

开发机械制图与CAD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要把机械制图和CAD两门课进行有机融合,精心编制出一体化教学的新教材和适合一体化教学练习的练习册。笔者认为,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学生对于CAD的不熟悉,需要一定时间学会CAD的基本操作,以及考虑之后学生在计算机上后续CAD绘图的学习练习,一体化教学的课时量应比单门机械制图课时量增加约一倍;第二,对于制图的基础知识这一章节应先进行传统板书教学,让学生进行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具备基本徒手绘制各种图线、图形、尺寸标注,基本几何作图的能力,之后再进行CAD中图线、图形的绘制练习,更能提升学生的制图基础素养;第三,减少原机械制图教学计划中图形绘制的练习,特别是椭圆、多边形的徒手绘制练习,因为这在CAD绘图中已经非常简单可以实现,不需作为重点,可以改成CAD图形绘制练习,学生完成效果好且效率高;第四,先以板书教学为主,进行零件图的识读和绘制练习,而在全省统考CAD考试当中,以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为重点,所以一体化教学应当在CAD教学时加强装配图的识读学习。

机械制图的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教教材 机械制图 调编轴测图位置

中图分类号:TH126-4 我作为任教《机械制图》课近十年的专业课教师,在制图教学的过程中,摸爬滚打多年,使用过多家出版社多版本多主编的《机械制图》教课书。每当教到“轴侧图”这节时,总觉得这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有些突兀,好似平整的康庄大道上突然出现“地震”和“断层”一样。我也曾试图查找各教科书如此编排的依据和合理解释,可至今没能如愿。更让人感到困惑是难道各编委,各出版社,各教师没感觉到此节放在此处的不妥?

1 把“轴测图”这章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他破坏了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都属于“体”的逻辑推理关系和系统性

搞机械类的教师都知道,《机械制图》教科书,作为一门专业性的科学体系,在编排各知识点先后顺序时,是存在逻辑推理规律的。针对“体”这章节各知识点的编排,也是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具有系统性这条规律的。

编者先由大家常见的“基本体”讲起,符合大家的认知规律,因为基本体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大家都有感性认识。教材这样编排,利于教师讲解三视图的投影法则,也便于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和绘制方法及技巧。随后讲解“切割体”,是在基本体上进行平面切割,是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基本体三视图画法基础上的微量变化和延伸。基本体常见,平面也常见,用平面切割基本体得到切割体的物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见,故学生学习切割体这个知识点,也是有一定的感知基础的,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遵循了人们探究事物的规程。在弄明白了切割体这之后,让人最易想到或最想知道的是,基本体与基本体的相交,故随后讲“相贯体”,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掌握了相贯体的知识之后,人们绝对首先想到或最想探究的是,基本体与切割体、切割体与相贯体、相贯体与基本体、以及切割体、相贯体等之间的叠加和组合,说简单点,就是“组合体”的投影规律及其三视图的绘制方法,这样推理是符合我们大家正常的逻辑思维的,因为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都属于“体”的范畴,理应编排在一起,这样才便于教师系统地讲解“体”的知识,学生学习“组合体”才有所归属感和系统性,更便于理解和掌握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转绘时的规律和方法。

遗憾的是,编者把“组合体”放到了“轴测图”之后。换句话说,在“体”这个有机体中插入了“轴测图”,把“轴测图”放在了“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决不亚于在“体”这个完整的章节中出现了“地震”或“断层”,把组合体与相贯体、切割体、基本体之间的逻辑纽带给割断了,让人的思维出现了紊乱。这种破坏“体”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的编排,实为不妥,也是不妥。

2 把“轴侧图”这章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打乱了整部书这个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推理联系和系统性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之间的排序,具有不可置凝的逻辑推理联系和系统性。我们可以跳出书外,宏观地来把握和疏理一下整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此知识体系也是遵循了人们的认知规则的,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从点到面,渐近性地推理着和不断地完善着这个“制图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譬如:教材先从制图的基本知识讲起,涉及到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图纸图幅的国际规定,比例、线条的规范使用及相关的几何知识等等,这是因为这些基本知识是制图前的最起码技能。假如连这些最基本的技能就不具备,就去学制图,那将是非常困难的。有了这些基本绘图知识后,紧接着讲“投影法”——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才正式触及到了《机械制图》的实质,因为投影法是贯穿全书的总则,既是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换的法则,也是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换的总纲。仅讲解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更是枯燥无味的,必须经过示例演练,才能得到充实和完善。故随后讲解点、线、面、体的投影,正是投影法在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换中的演练,在此演练中,是让大家明白并掌握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换过程中应遵循的投影规律及绘制方法。摸清了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换的规律还是不行的,我们知道,任何规律性的东西,都是经得起举一反三的事例来检验的,故而我们心中自然就会问,那二维平面如何向三维立体转换呢?至此,水到渠成地讲解轴测图的知识,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实际上,《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知识体系“主轴”到此已经成形,换句话说,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已经达到,该掌握的理论我们已经拥有,该达到的技能我们已经具备,因为我们现在既可以把三维立体绘成二维平面了,也可以把二维平面转绘成三维立体了。至于以后章节讲的机件的表示法,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以及零件图,装配图,公差等知识点,都是在对这根“主轴”的补充,完善和修正。

遗憾的是,纵观各出版社,各版本,各编委们出的《机械制图》书,却在这根“主轴”的构建过程中,把本该放在组合体之后讲解的轴测图,偏偏放到了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破坏了这根“主轴”的逻辑构建,我不知其故,也难解其故,因为轴测图这章节,肩负着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绘的重任,放在贯体与组合体之间,不仅破坏了“体”这章节的逻辑推理顺序,而且打乱了整部书的知识体系构建,似断了“脊柱骨”的人,又何谈健全和完美呢?

3 把“轴侧图”这章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思维定式的混乱

我们知道,认知事物,把握规律,改造世界,针对每个人都是有一定的思维定式的。我们学习知识,也是一样,符合我们思维定式的东西,非常便于我们接受和掌握,并会很快学以致用,达到终生不忘之效;而一些逻辑混乱的东西,很难让我们接受、理解和掌握,甚而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兴趣,其后果只能是让我们不知所云,思绪混乱。

前面讲了,轴测图这章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不仅破坏了“体”这章节的逻辑推理关系,而且打乱了整本书的知识体系。

作为传授知识主导者的教师,面对如此混乱的编排教本,假如不加以调整和重组,就照本宣科的话,在讲授此知识点时,不仅自已不知所云,心存疑惑,感觉不爽,总觉得前面讲的知识与后面将讲的知识之间失去了联系,这无疑是对本来很清晰思维的冲击和逻辑推理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让人产生本来走在平坦的大道上,神采飞扬,却突然在路中出现了“窟隆”,在我们还没缓过神来,就掉进了深渊的幻觉,那惊恐之状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面对老师就心存疑惑的编排学本,既无精彩故事情节的吸引,又没顺畅的逻辑推理联系,本来学得就枯燥无味,甚而心烦意乱,好不容易在老师前面知识点的推理讲解中悟出点清晰的学习思路,确定下学习制图的思维定式,并尝到点学习制图的乐趣,假如教师遇到轴侧图这个夹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的知识点不进行调整,照本宣科的话,对于还处在微观知识点的应付学习和摸索规律阶段的学生来说,将是致命的一击。刚构建起的思维定式将荡然无存,学习兴趣将倍受打击。没有了学习兴趣,要想学好《机械制图》这门机械类的基础学科,是根本不可能的。连最起码的图纸就绘不出、看不懂,识读不了图纸,又怎能学好机械类的其它学科知识呢?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深感《机械制图》教科书调整“轴测图”这章节位置的必要性。把“轴测图”这章节调编到“组合体”之后,让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还原成一个整体,也让《机械制图》这部书的知识体系构建通畅,富有逻辑推理性,既利于我们讲授,也便于学生掌握,对于激发大家学好机械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无凝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罗光秀.《机械制图》(机械类通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8.

机械制图的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机械制图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6-01

相对来说,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时挥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的教学越来越注重效果,教师更加关注最后的结果,而过程并不是他们所能够掌控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当中,已经将教师看做是一个辅的教员,而不是马首是瞻的领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环境的改变,很多的课程都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教学当中,取得一个积极的成果。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到《机械制图》的教学当中,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思维优势,并且对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此,该文主要对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机械制图》当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

1 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应用的时候,首要的工作就是任务设计。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任务设计对后续的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本文认为,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进行:第一,精确地分析教学内容,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任务目标。《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经过教师的讨论和分析,教学内容应该以“圆弧连接的画法和平面图形的画法”为重点,同时以4课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目标为“按照正确的绘图步骤绘制图形,会光滑连接圆弧”。任务目标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由于目前的《机械制图》偏向于实践,并且很多的知识点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提高了难度,同时在实际应用当中,也提高了考量标准,按照上述的方式来进行,相信可以得到预期效果。第二,分析学生特点,确定任务项目。当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制图》的时候,并没有办法一次性学会,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了解和学习,同时逐步增加实践。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首先教会学生画作图基准线,确定图形位置;其次是教会学生绘制手柄的后端与前端;最后是画尺寸标注。每一个部分的教学,都要有理有据,务必让学生亲身体会、透彻理解。

2 任务实施

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来教学《机械制图》,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需要实践来检验。本文认为,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阻碍和教师的教学阻碍,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让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牢固掌握,并且深刻记忆。首先,引导任务。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起始阶段,并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之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同时加以指导,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应用。其次,演示任务。学生要想充分的掌握《机械制图》当中的每一项知识,就必须根据教师的演示来学习。教师在演示任务的时候,要用三角板和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按照步骤去绘制和讲解图形,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及时的讲解,避免落后。第三,执行任务。当教师全部讲解结束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并且不要设置过高的目标,基本上与他们现阶段的能力和理论相结合即可。教师在点评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软硬兼施”,硬性规定必须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其他方面的窍门则以灵活的方式去授予。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零件图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如下任务:读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等。然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选出小组代表进行陈述自身观念,教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指导。之后,教师对读零件图的方法进行讲解。最后,当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留存操作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3 任务总结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到《机械制图》的讲解中后,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进行任务总结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些完成任务较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众多的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同时不要完全肯定,避免展示作品的学生出现骄傲心理。之后,让学生互相点评,发现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形成良性的互动,一边竞争,一边互相学习,一边进步。通过互相总结、点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最后,教师展示出最正确的做法和理论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避免因为小问题影响日后的应用和后续学习。《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关键在于灵活的运用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否则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4 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思考

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但是并没有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原因在于上述的三个方面(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没有良好的配合,有时候是“头重脚轻”,有时候是中间内容过于空泛,有时候是总结的不彻底,与前面的教学相违背。在日后的教学当中,首先要从《机械制图》的本身出发,既不能与大纲相互背离,同时又要符合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各项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有些知识在教师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学生就是不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双方观点不同,也可能是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导致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出现错乱。以后的《机械制图》教学,需要发挥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并且遵循稳扎稳打的方式。

5 结语

该文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长期的应用效果来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越来越理想,很多的难点和重点,都能够通过一些连续性的任务或者是关键性的任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减少了硬性教育的不良后果。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教学水准。

参考文献

[1] 赵明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案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