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灾减灾工作报告

防灾减灾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灾减灾工作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防灾减灾工作报告

防灾减灾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一、全县灾点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4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监测(其中崩塌56处,不稳定斜坡2处,滑坡163处,泥石流222处。共计威胁5370户21384人,威胁资产132622万元)。

二、防汛备汛工作

1.人员调整。今年的防汛工作方案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按照防汛减灾工作要求,各乡(镇)也对应成立了乡(镇)级指挥部,明确了各级防汛责任人,确保我县防汛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2.预案修订。结合实际认真修订编制《县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预案》、《县2021年大江大河防汛应急预案》、《县2021年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明确了隐患点排查、避灾演练等工作要求,明确了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方案等。

3.物资储备。加强了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保证急需时能拿得出,用得上。县水利局储备了各类水管4.5万米、铁丝网500公斤、编织袋2000条、柴油发电机5台、抽水机2台、救生衣900件、应急人员装备100套(雨衣、雨鞋、手电、兵工铲)。

4.早部署,早安排。4月初启动了县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的备汛工作;4月中旬,县防汛及地质灾害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隐患排查等备汛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乡(镇)及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分工,各乡(镇)及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查找薄弱环节,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确保各项责任制落实到位;提前与16个乡(镇)签订了防汛减灾目标责任书,并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将防汛减灾目标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要求各乡(镇)与村、组、农户、监测责任人以及辖区范围内的企业也签订防汛减灾目标责任书。

三、加强防汛值班值守管理

我县防汛减灾工作由县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统筹管理,从5月1日正式开始防汛减灾日常工作,在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抽调6名人员以三班倒形式值班,水利局指派2名工作人员(a、b岗)兼职处理防汛减灾工作日常事务。

入汛以来,县防汛值班室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并每天都对各乡(镇)值班室和隐患点监测人员进行电话抽查,总的来说,各乡(镇)值班室、村组及隐患点监测人员都能坚守岗位。

四、加强汛期隐患排查

始终将隐患排查贯穿整个汛期,除了汛前对全县所有隐患点开展了排查整改排危工作外,自5月进入汛期后,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组成工作组多次带队到全县各乡(镇)开展防汛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位以及2020年汛期受灾较为严重的灾害点庚即安排资金开展灾害点水毁治理工作。完成了三岩龙河、湾坝河、河段、乃渠段、乌拉溪段等多处河道疏浚12.3公里,堤防维修630余米,总投资16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县雪洼龙镇高位滑坡堰塞湖排险工作,雪洼龙镇甲铺子村杜公组“11.23”高位滑坡形成库容14万立方米的堰塞湖,造成了社公组多处房屋及道路损坏,并且阻断雅砻江二级支流踏卡河形成小ii型堰塞湖,根据省水利厅的处置方案,防止汛期发生二次形成堰塞湖,在河道左岸开挖长443.9米宽16米的人工河道,总开挖方量达到8万余立方米、总投资约300余万元。该工程于2021年4月22日开工,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在本月底完成堰塞湖排险清理工作。

五、全面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的运行

目前我县有野外监测站点共54个,其中雨量站有38个,水位站16个。因部分地区通报信号不稳定,存在有时不报讯的情况,但总的报讯率基本保持在85%左右。县防办在入汛前就衔接了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对预警系统野外站点及县级平台进行运行维护,完成了平台升级和数据上报,确保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预警监测系统能正常运行。

5月4日-5日,镇、镇、乡有3个雨量站点达到暴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镇华丘村为33.8mm。境内多次降雨过程,野外监测站及时传回了数据,发挥了很好的预警作用。截止目前暂无灾情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机构改革,我局水利股办公室与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挂靠合并成一个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及其编制全部划归县应急管理局,导致现在工作人员及值班人员紧缺。

2.部分乡(镇)通讯不稳定。目前,我县所有乡(镇)均已开通了通讯网络,但因供电保证率低,特别是、、等乡(镇)经常因区域性停电导致无通讯信号,致使讯息传递难度加大。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值班值守管理,落实防汛值班制度。进入汛期后,落实好昼夜值班制度,防汛专线电话要有专人值守,保证24小时通讯通畅。防汛主管领导和值班人员手机24小时开通,定时不定时对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值守情况进行抽查;

二是做好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接收工作,及时传达雨汛情信息;

防灾减灾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

进一步增强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认识做好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安全防范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进入防汛关键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根据实际情况,局长唐静对当前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强化责任措施,狠抓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全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主要负责任人提前做好安排部署,分管负责人要亲自带队检查。坚持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相结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做好各领域安全防范工作,严格按照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把责任落实到联系镇,开展对各类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确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避险能力,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等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巡查检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预报预警和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应急协调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好装备、物资、队伍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事故或出现紧急情况,迅速有效处置并及时上报。

防灾减灾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听了十届政府五年工作报告,我最大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讲成绩,有事实,有依据,令人振奋;讲困难,有分析,有措施,催人奋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气象局学术委员会主任徐一鸣带来了一份提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建议》。图为休会间隙,同来自上海的政协委员张鳌讨论。

面对自然灾害,报告提出了“加强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措施极有针对性,也非常有力。

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有许多新措施。

环保方面,从“环境治理”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

优先发展教育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再连续三年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方面,提出了“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今明两年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徐一鸣认为,极端天气还会更加频繁地发生,政府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攻关目标。

个人的一点思考: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必须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置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常重要位置。

一是必须切实把增强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和优先位置。加大投入,开展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增强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科学规划和决策中。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严格实施气象灾害风险论证制度,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依据研究成果,采取更广泛和更有效地措施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御工作,降低气候变化的灾害风险。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应高度重视局地气候变化与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四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部门合作、信息共

防灾减灾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按照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七个体系”即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科学管理体系和气象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实施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建设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监测体系

优化气象观测系统布局。统筹建设农业、城市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在26个乡(镇)分别建设一个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在重点区域建设全要素自动站1个。

提高专业气象观测网自动化水平。按照全省交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规划,建设区行政区域内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

强化高效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建设新型农业气象观测网。根据气候资源特点和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建设我区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和农业气象移动观测设备,建成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1个,配备农业气象移动观测设备1套。在航运航道或生态区建设1个5要素自动站。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水产养殖产业园区建设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站。

(二)建设城乡全覆盖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

建成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中心,建立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和气象预警服务平台,健全现代预报业务体制,开展定量降水预报、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预报等业务,开展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等研发,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度。加强监测预警,利用上级预报指导产品,加工制作服务产品,并开展气象服务。

(三)健全多部门配合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建成1个气象科普基地,加大气象科普宣传的力度,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城乡一体”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编制城乡一体化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贯彻实施气象灾害评估、气候可行性认证制度,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传播网络,协调区应急办、广播电视、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快速通道,实现公众气象服务全覆盖。

采取合作式、融入式、共建式方法,推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建设,完善区、乡镇和村级气象灾害防御网络,完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成乡(镇)级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各乡(镇)政府要明确1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负责人。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增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并增设“气象”兼职岗位(气象协理员)1-2个,负责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工作。结合村村通工程、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建设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担任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信息员在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农情、灾情、墒情联合调查制度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制度,积极组建专业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开展农业气象“直通车”服务,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我区种植大户提供农险气象服务,对各类农合组织(农场主)提供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提升公共气象为农服务的层次。建设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做到100%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00%的村建有气象电子屏或数字化气象信息预警大喇叭。

建成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管理中心,成立作业队伍,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设备和车载雷达,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抗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增产等方面的作用。

(四)建成职能完备的气象科学管理体系

加强气象事业科学管理。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积极完善与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进区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优化机构配置,明晰职能职责,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气象科学管理水平。

进一步强化区级气象机构作为同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的地位,行使气象基础业务、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全面融入政府的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设立地方气象灾害防御机构,落实相应的编制和经费,气象列户经费高于苏北平均水平。

做好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发改、规划、经信、国土资源、环保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气象主管机构会同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城乡自动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区城乡气象观测环境依法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发改、住建、规划、法制、安监、公安等部门要支持气象部门对气象防灾减灾社会管理工作,确保人员密集小区、场所建筑物(构筑物)雷电监管措施全覆盖,易燃易爆等重点行业防雷装置安全检测、重点行业防雷设施检测率达到100%;对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依法实施气候论证管理,将气候论证程序纳入规划、建设审批流程;依法保障全区雷电等气象灾害评估工作开展。

(五)建设规模配套的新型气象台站体系

根据“功能适用、规模适度、建设集约”原则,按照国务院《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继续完善和加强与现代气象业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新型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100%。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建设,注重用先进气象文化凝聚气象队伍,激发干事热情,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改善我区气象业务工作条件,不断提升综合功能。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2013年8月底之前)

区政府成立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区气象部门开展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调研;制定下发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以及《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部署启动实施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10月)

各乡镇及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全面组织实施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根据《关于印发<2013年县(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考评办法>的通知》(办发〔2013〕69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及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关于印发《2013年度区气象现代化“七个体系”建设量化考核指标的通知》(办发〔2013〕48号)文件要求,强化领导,确保完成2013年度气象现代化考核指标。

2014年10月—12月,区气象部门将组织对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10月—12月)

区气象部门组织做好区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总结与评估,并形成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提请省统计和气象部门对我区气象现代化工作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论和气象现代化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机制,制订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各乡镇和区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

区政府继续全力支持气象事业全面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与上级气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健全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向上争取、财政预算列支、气象服务产品市场化运作、部门项目合作等多种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切实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资金需求。加强统筹集约,强化监督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效益,以项目实施带动气象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合作、共建共享

组织、农业、民政、财政、发改、规划、水利、国土、住建、交通、科技、广电、安监、气象、保险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为农服务网络和防灾减灾网络建设,共享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信息,将农村气象信息建设纳入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内容,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建设的综合效益。

防灾减灾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训 启示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34-01

1 学习培训情况介绍及收获

1.1 基本情况

2010年8月30日至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五期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培训班。来自26个省45个基层县局长参加了此次培训。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出席开班仪式并做了题为《加强学习 扎实工作 全面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动员讲话。期间,中国气象局领导、特邀专家及培训中心的老师分别就形势教育、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党性修养、基层综合管理等做了专题讲座。培训在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基础上贯穿了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学员论坛、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1.2 培训收获

一是坚定了事业发展的信念。近几年来,中国气象局党组不断推出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明确了气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为气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优化了发展环境。特别是2009年中国气象局成立60周年之际,回良玉副总理指出:气象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让我们看到了气象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增强了气象服务意识。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气象服务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提升了综合管理能力。这次学习,起点高,内容广,上至政策层面,下至基层具体业务与管理,学员们在一起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探讨制约基层气象事业发展的原因与困惑……,使我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提高了管理艺术。

2 几点启示与思考

2.1 从“德清模式”中学什么?基层气象事业怎样做大做强

“德清模式”从客观上看,德清县经济发达(百强县—— 200亿);灾害严重(1~20亿);社会需求进入较高级阶段;政府职能真正发生转变(公共服务)。从主观上看德清县局领导一是注重感情投入,琢磨县长书记想做什么事,琢磨领导讲话及政府发展战略目标。二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任务中找切入点,抓住机遇、抓住契机、才能有为。三是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手。开始钱不怕少,形成渠道、逐步规范就行,最终形成社会管理和财政保障机制。四是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了解国家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握发展方向。

事实告诉我们,不顾客观,不考虑当地经济状况,完全的照抄照搬的拿来主义,只能导致工作形同虚设,走过场,轻实效,最终会拔苗助长。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将德清模式本地化,也就是学德清的发展思路。总而言之,气象事业要想做大做强,一个硬道理就是,必须将公共气象服务定位在政府职能的大层面上。依靠政府的涵义,不仅仅是出台几个文件,更重要的是要将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工作、争取政府长效投资。

2.2 如何改进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中国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孙健主任题为《加快转变气象服务发展方式 刻不容缓》一课,而且有幸与浙江慈溪市气象局符国槐局长同组讨论。这使我的防灾减灾服务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深刻认识到:灾害天气预警不等于气象灾害预警;有效的灾害天气预警不等于有效防灾。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导致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四大因素之一的气象因素是遭遇强降雨。但当时舟曲县气象站降水量仅为12.8 mm,而舟曲县城东南部10公里的东山镇,为96.3 mm(77.3 mm/h)。那对上游强降雨的及时、准确监测就将是我们迅速预警及启动应急预案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预测预警及应急工作等流程,加强人员值守班、设备维护等基础保障工作,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能力。

2.3 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

曾经,气象部门是人所共知的“清苦”单位、“清水衙门”,但随着近年来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气象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县级气象局的资金量逐步增大,气象系统的基层腐败案件逐渐增多,案件呈现特点为:腐败程度很轻、经济案件呈多发态势、作案手法雷同、作案主观因素相似、形成窝案、气象科技服务部门是经济案件多发领域。如何解决基层政、事、企不分?如何解决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与政策及文件不符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正确领会上级政策、加强领导法制观念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势在必行。

2.4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

通过这次培训,是我重新认识了学习型组织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学习,而是管理型组织,需达到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要求职工应与单位发展目标相结合,自我设计未来2~3年期间发展计划。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最终实现: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解决精神层面的成就感,体现个人价值,在高的物质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新的跨越。

2.5 气象行政执法的发展方向

目前,气象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气象违法行为的性质界定不够准确,存在处罚畏难情绪。二是证据收集欠规范、完整。三是行政处罚受到的外部干扰大,执法人员处罚顾虑多。四是气象执法岗位专业法律人员缺乏。因此气象行政执法应该走“两化”的路子,一是集约化:向市局集约,市局层面高、执法力强;二是市场化:与其他部门合作执法,建立行政联审联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