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动扶梯;安全性能;检测方法

Based on an escalator safety performance braking detector test Method

Shen HangXu Li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5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safety performance of escalator brake testing method, the tester technical features, it provides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validation for safety performance inspection of escalator.

Keywords: escalator; safety performance;detection method

1.概述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统称为自动扶梯)制动安全性能检测仪是依据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TSGT7005-201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提出要求,它是一种便携式的智能化检测仪器,它可以对自动扶梯的自动启动加速度、制动时减速度、制停距离、扶手带与踏板速度的同步率以及扶手带偏离保护等功能进行检测。该仪器操作简便快捷,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常规的自动扶梯安全性能的检测仪器。

2.主要功能及特点

2.1可检测各种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速度、启制动加速度、制停距离、两侧扶手带与梯级踏板速度同步率;

2.2可以对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扶手带偏离保护功能进行检测;

2.3创新性地采用三路速度传感模块对两侧扶手带和梯级踏板同时进行测试,实现真正的同步检测,只需要一次从启动到制停的过程,即可采集到两侧扶手带和踏板三个通道整个过程的速度数据;

2.4采用专门设计的机械支架固定三个速度传感模块,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可靠;

2.5智能数据处理,能根据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两侧扶手带和踏板的速度数据,通过专用的数据模型计算出三个通道启制动加速度、平均速度、制停距离、同步率及速度偏离情况;

2.6彩色触摸液晶显示屏,可以设置各种参数,显示测试结果及曲线,人机界面友好,清晰直观;

2.7存储功能:采用专用的存储芯片用来存储设置的参数、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可存储约500组数据);

2.8打印功能:测试完成后,可现场打印出测试结果;

2.9查询功能:可以查询当前内存状态,并调出已经保存的测试记录,进行查看、打印等;

2.10数据导出功能:储存在主机中的测试数据和信息可通过USB口导出到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上使用专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报表打印。

3.主要参数

3.1最大测量速度:2m/s;

3.2测速误差:≤1%;

3.3速度测量分辨率:0.001m/s;

3.4三路速度测量的偏差度:≤0.5%;

3.5存储容量:约500组数据;

3.6液晶显示屏分辨率:800×480;

3.7与上位机通讯方式:USB;

3.8电源:6600mAh可充电锂电池供电,9V电源适配器充电;

4.检验方法

4.1启动

打开主机电源开关,主机将显示主菜单界面,进入主菜单/设置界面,共有5个按键,可以进行电梯编号和电梯速度等相关设置,点击“电梯类型”进入电梯类型界面,选择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

4.2设置/电梯编号

进入主菜单/设置菜单/电梯编号页面,输入最多10位字符的电梯编号并保存,为了方便查询和管理,尽量以出厂编号作为电梯编号。

进入电梯编号编辑界面时,默认显示上次保存的电梯编号,用户可以点击“返回”按键返回到“设置”界面,电梯编号维持不变;也可以输入新的电梯编号并电机“确定”保存,保存完成之后自动返回到“设置界面”。

4.3设置/名义速度

输入本次测试扶梯/人行道的名义速度,单位m/s,最多两位小数。

进入电梯速度编辑界面时,默认显示上次保存的速度,用户可以点击“返回”按键返回到“设置”界面,电梯速度维持不变;也可以输入新的速度并电机“确定”保存,保存完成之后自动返回到“设置界面”。

4.4设置/运行方向

选择本次测试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

4.5设置/测试方式

测试方式包括“手动启动”、“自动启动”、“速度偏离保护”三个选项。

手动启动时指被测扶梯/人行道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手动启动,该测试方式将测试手动启动的扶梯/人行道的速度、启动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同步率和制停距离,并在结果界面上显示这些数据;

自动启动指被测扶梯/人行道在测试过程中待机自启动或者待机自加速,该测试方式将测试待机自启动/自加速的扶梯/人行道的速度、启动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同步率和制停距离,并在结果界面上显示这些数据;

速度偏离保护指本次测试是要检测扶梯/人行道的扶手带速度偏离保护功能,该测试方式也采集三个通道的速度,但不计算同步率和制停距离等数据,着重分析扶手带速度偏离情况,结果界面也不显示速度、同步率和制停距离等信息,而是显示是否有扶手带速度偏离现象,持续时间、制停时间等,以便用户判断速度偏离保护功能是否合格。

综上所述,本仪器基本涵盖了目前国内外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检测功能,本仪器以电子系统为核心,微型电机以及软件分析,配备专用测试架、光电测速装置,真正实现了三路同时检测功能。它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测试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与计算机连接。本项目的设计和实现,为我国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检测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和途径。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提供一个有力的检测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技术保障

移动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部分产业,移动支付就是这其中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利用手机进行消费。移动支付的优势就在于方便,快捷。由于目前的移动支付环境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对移动支付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一、移动支付的相关概念

移动支付也叫手机支付,即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一般是手机)进行购物以及完成支付的全过程。使用者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等方式向银行机构发送支付指令,然后银行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支付指令。

移动支付方式分类:(1)SMS,即短消息业务;(2)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3)NFC,即短距离通讯业务;(4)WAP,即无线应用通讯业务。

二、目前移动支付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身份识别问题。对于参与移动支付交易的双方来说,身份识别是尤为重要的。移动支付过程中确认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身份是厄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移动支付的特殊性,商家、银行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资金的往来相对频繁,因此,对于移动支付中涉及到的身份认证问题,必须得到移动支付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2、手机问题可能给移动支付带来重大影响。智能手机的发展,带动了移动智能事业的发展,很多用户为了使用方便,手机号码常常与银行卡绑定。但是,部分用户并没有进行手机加密处理,在支付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信息泄露现象。同时,若是出现用户丢失手机的情况,就可能出现不法份子使用手机进行冒名支付,造成用户的经济损失。

3、移动支付用户的信用体系有待完善。在移动支付中,部分小额支付业务的交易可以通过扣除手机话费的方式进行,这就可能导致手机话费透支、拖欠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在手机号码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手机用户没有实名认证,在透支现象发生后,找不到责任人,以至于恶性循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移动支付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处理措施

1、作为消费者应该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部分消费者在移动支付消费中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内容不假思索,往往就导致了上当受骗事故的发生。所以,消费者在进行移动支付时,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认真思考。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手机要进行必要的加密,同时,对于运营商来说,更应该规范自身问题,加强站内信息真实性的建设,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2、加强对于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方面的要求。消费者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最先考虑到的问题都是安全性。安全问题涉及到参与交易双方的各项资料,对于客户来说,资料的泄露轻则引起不必要的烦恼,重则会引起经济的重大损失。相关单位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电子认证、数字签名和SET标准等安全控制技术。同时,对于这些出台的解决措施,相关部门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交易的合法性,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法律保障。

3、相关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对于移动支付管理方面的相关部门来说,应该加大对于安全方面的资金、人才的投入,积极学习引进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建立安全的手机支付体系,确保手机支付使用环境的安全。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移动支付进行法律约束,确保其运行过程中的合法性,避免客户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用户使用手机来完成支付变得更加普及。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通过移动支付进行购物,还可以进行日常消费的处理以及银行的财务管理,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相关部门对于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应该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网上支付体系以及统一的一定制服实施标准规范,确保交易的各个环节运行安全,这样,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

参 考 文 献

[1] 张锋,赵壮,肖媛. 移动支付应用和发展研究(续) .中国金融电脑. 2006,(2):63-70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支付宝用户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24

一、引言

2015年7月31日,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公告,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更新了第三方支付的相关规定,包括第三方支付账单累计支付金额上限为500元,第三方支付将无法向他人转账等。《管理办法》的出台将第三方支付平台回归为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角色。自此,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方向将会更加具体明确。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法律、科技、社会等方面的进步,移动支付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4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金额已达22.59万亿,同比增长134%,发展速度相当惊人。2015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提出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国网民的爆炸式增长和政府的全力支持,将为移动支付提供不可估量的增值空间和市场潜力。然而,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却成为移动支付发展前途的瓶颈。

对此,本研究基于前人对于移动支付研究成果及各风险因子相互联系的情况,以国内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支付宝为案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通过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构造线性回归方程,确定各风险因子对于移动支付安全有多大影响;二是根据以上的风险分析,提出如何降低风险因子对安全支付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移动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

移动支付的定义既多样又有共性,即交易双方或其中一方应当使用移动终端来进行交易支付。移动支付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具有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电子信息支付的独特优势。我国现阶段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和以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合作为主的商业模式四种。其中,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主导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占领了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份额。较其他模式而言,其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优势:一是第三方支付提供商为用户、商家优化了支付业务流程,进而提升商家业务运营效率;二是第三方支付提供商作为连接商家、用户、银行之间的业务枢纽,能够聚合并积淀B2B、B2C资源。

阿里巴巴集团于2004年末创办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通过10多年的发展,凭借其庞大的用户规模、极高的用户黏性以及超过50%的移动支端占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同时,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环境整体较为开放,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对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做出过多干涉和约束,这些环境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支付宝的发展。

支付宝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平台的链接枢纽作用。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而获得的商业银行信用背书,增加了用户的信任感。同时,其用户信用体系较为完备。支付宝实名认证需要用户实名身份,在支付同时核实会员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保证了交易的定进行。

(二)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与应对

安全性在个人移动支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平台的出现,其安全性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目前关于移动支付风险因子的研究主要为下面几个方面:

1.沉淀资金风险

在第三方支付的操作流程中,由于经历了从充值到最终发出支付指令的时间间隔,资金通常会以风险保证金、备付金等形式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滞留一定时期。当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与经营资金未充分隔离时,沉淀资金便可能进入与其安全性和流动性不相匹配的投资领域。同时我国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沉淀资金的权属进行规定使得沉淀资金的风险愈发严重。

2.信息泄露风险

移动支付特别是远程支付中,消费者无需依靠银行卡卡片等有形介质,仅仅依靠卡号(账号)、有效期、验证码、密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即可完成支付交易。导致私人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容易通过网络技术泄露。

3.监督体系风险

从目前我国对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规定来看,没有发现任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格审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行管理等负有任何监管责任。并且该支付过程涉及用户、商户、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众多参与主体,法律关系非常复杂监管难度极大。

由于消费者具有极强的安全性需求,国内外学者在移动支付的风险方面研究颇多。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移动支付的风险因子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层级。但大体都从消费者、商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思路,对移动支付的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分析。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基于目前的多种移动支付方式,由于支付宝所占市场规模更加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决定选取支付宝作为研究案例,对现有支付宝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安全性问题进行重点深入调查,了解支付宝用户在支付过程中存在的担忧以及操作问题,进而对各个层面的风险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提出关于解决支付宝支付安全性问题的几点建议。

(二)数据搜集和描述

文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调查数据,于2016年9月和10月在南昌市开展了调查。此次调研共发放正式调查问卷401份,回收390份有效问卷,最终问卷有效率为97.26%。

被调查者中女性占51.62%,男性占48.38%。20岁及以下的所占比例最少,为7.98%;21~25岁的人数其次,为16.21%;31~40岁最多,为33.17%;26~30岁与30~40岁所占比例则分别为25.19%和17.46%。受访对象中学历在研究生以上所占比例最少为6.48%;高中所占比例其次为9.98%;受教育水平中大学生学历最多,所占比例为70.07%;大专所占比例则为13.47%。

在南昌市的150位实地受访者中,17.7%的受访者表示从未使用或偶尔使用支付宝;82.29%的用户表示经常使用支付宝;其中35.8%的受访者表示支付宝使用过程复杂,难以操作;39.78%的受访者表示对支付宝安全性存在担忧。由此可知,目前虽然支付宝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市场占有量,但很多消费者依然对支付宝存在一定的芥蒂心理。

四、移动支付――支付宝安全性分析

(一)评估风险因子指标建立

1.从文献及访谈出发预建量化指标

根据文献分析及深入南昌市商家以及各大商场的实地访谈,对支付宝用户的支付流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预建可量化的指标,对于支付宝用户在支付流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指标建立如下:

消费者层面――是否清晰了解支付宝所有功能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否因错误操作受到诈骗或不慎进入病毒网站造成财产损失;

商家层面――在使用支付宝进行商品交易过程中,是否完全信任交易卖家(商品/服务),是否遭遇不良商家卖假货及退货退款等售后服务的困扰、在使用支付宝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是否知道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资金索赔;

第三方机构层面――是否认为支付宝平台作为提供结算服务的非金融机构不存在非法转移资金(洗钱)套现等金融风险、是否认为支付宝平台中海量银行完整客户和账户信息十分安全,不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监管层面――是否认为支付宝的内部监管制度完善、外部监管体系完备,是否认为支付宝应当出台明确说明支付平台发生安全问题如何确认其与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如何对客户的损失进行赔偿等问题的“服务协议”;

其他层面――是否认为支付宝采用更先进的加密技术、是否认为支付宝在二维码支付过程中加入二维码防伪功能。

2.风险因子线性回归分析

在研究准备阶段,我们制作了基于“用户感知风险视角下的安全性评估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中把用户对支付宝现存各种风险的满意度进行七级评分,(即将用户对五类风险的满意度按照1~7进行划分,其中“1”代表对现存的该种风险非常不满意;“2”代表对现存的该种风险比^不满意;“3”代表对现存的该种风险略微不满意;“4”代表对该种风险的满意度没有偏好;“5”代表对现存的该种风险比较满意;“6”代表对现存的该种风险相当满意,“7”代表对现存的该种风险非常满意。)

在发放该问卷前笔者首先进行了预调查,将该问卷首先发放给身边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与不同受教育水平的30位群众,他们普遍认为该问卷没有出现引致性以及模糊不清的选项,通过预调查,我们对初始问卷做了微调以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汇总,利用STATA建立数据库,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以消费者对支付宝用户的综合评价作为因变量y,以消费者在支付宝完成一系列操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作为自变量,对各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多元相关系数较大的对支付宝整体评分有较大影响,对消费者层面的风险,商家层面的风险,第三方机构层面的风险,监管层面的风险,以及其他层面的风险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4.416576+ 0.0916942×1+0.0661157×商家层面风险因子+ 0.131875×2+0.0490106×3-0.0961733×4

(二)支付宝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看出,消费者层面、商家层面、第三方机构层面以及其他因素的风险因子系数的t检验统计量在95%的置信水平下均大于临界值,可知四个层面的系数均显著区别于0,说明这四个层面的风险因子的评分对支付宝的整体评分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然后根据每种层面风险因子的系数的大小,详细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支付宝综合评分的影响。从分析结果看,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第三方机构层面的风险因子对整体评分影响最为显著,说明用户对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结算机构在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非法转移资金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没有表示出太大担忧;监管层面的风险因子最不为显著,这说明消费者对现有的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存在一定质疑,用户担忧外部监管未成体系以及法律方面存在的漏洞所导致的法律风险;支付宝用户对于由于主观原因所存在的操作风险在表示很大程度上可以接受,但不同的用户对自己所面临的操作风险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分歧,一般年龄增加,认为自己所面临的操作风险越大;支付宝用户对于商家层面所存在的信用风险与倒闭风险没有表现出很大忧虑,支付宝用户目前普遍认为支付宝关联商家不存在信用风险。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文探讨了影响移动支付安全性的风险因子并分析各风险指标在支付宝用户评估其安全性中所占权重的大小,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即使对于占领着移动支付大部分市场的支付宝,用户也并没有表现出完全的信赖,倘若移动支付走出安全风险的制约因素,凭借着已集聚的客户资源,移动支付产业链条会更加完备,步入扩张期。

第二,支付宝平台层面安全性在用户评估中安全性最高,主要在于其较为完备的用户信用体系、用户交易记录保存机制以及与银行层面的合作,这可为其他移动支付方式提供借鉴。

第三,监管层面风险因子是影响用户安全评判的最为重要因素,完善相关立法与修订刻不容缓。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有利于规避商家层面的信用风险以及支付平台层面的沉淀资金、洗钱套现等安全威胁。

(二)对策

1.用户层面

其一,熟悉移动支付交易流程,规避操作风险。用户应知晓移动支付基本操作步骤,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财物损失或个人信息泄露。其二,妥善保管私人信息,在进行网上交易时,不要随意向对方透露重要的个人信息,注意删除存留在公共场合网页中的账号密码信息,防止重要信息被他人恶意使用。其三,加强安全支付意识,避免访问可疑网站,警惕陌生人的付款要求,借助安全软件为支付保驾护航。

2.支付机构层面

其一,不断开发升级安全技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支付机构应不断升级安全技术,加强软硬件系统的建设,提高交易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和用户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其二,健全用户信用评价体系与用户交易记录保存机制,提升支付双方之间信任度,使每笔明细资金动向有踪可循,规避洗钱套现风险。其三,注重员工自身风险意识培训,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定期开展安全事故与风险防范的专题学习,形成诚信、自律的企业文化。

3.法律监管层面

其一,进一步厘清交易过程中各主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配置。相关法律应明确界定移动支付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各自的基础性权利、义务,制订有关的支付规范性制度和体系并充分发挥《电子签名法》的规范作用。其二,强化沉淀资金的管理,落实反洗钱的管控工作。有关主管机构应当对滞留在交易平台上的消费者交易资金进行确权,明确其所有权属于用户,可试行与证券交易保证金账户类似的监管措施,要求行银行专户存放。其三,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强化消费者教育与保护。为移动支付的持续、稳健发展构建健康、有效的外部发展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健民.基于价值网络的移动支付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

[2]李宏涛.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3]杨迎秋.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4]王维东.支付宝向移动支付突围的策略[J].经理人, 2014,10:44-48.

[5]程慧平.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及其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2):46-47.

[6]卜慧.支付宝商业模式研究[D].海南大学,2016.

[7]马涛.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 2005,03:9-10.

[8]王雅龄,郭宏宇.基于功能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91-95.

[1]张春燕.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及利息之法律权属初探――以支付宝为样本[J].河北法学,2011,03:78-84.

[9]康华一.移动支付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金融会计, 2014,12:18-21.

[10]樊吉宏.基于感知风险的移动支付使用行为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1.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农村地区;市场前景;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包括手机、PDA和移动PC等)对某种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服务方式。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银行机构、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6.48亿笔,金额近2.5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仅银行机构发展的移动支付客户就超过3亿户,处理业务1.7亿笔,金额3.17万亿元。

二、榆林市移动支付业务的市场前景分析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辖1区11县、5474个行政村,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364.5万,其中农村人口292.7万,占80.3%。

(一)政策环境

近年,榆林市政府和人民银行榆林中支围绕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难点问题,立足“惠农、支农、便农”的工作思路,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由于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方式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陈旧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金融机构网点进驻动力不足、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有效配置,影响了榆林市支付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二)经济环境

2012年,榆林市实现GDP27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速超全国4.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125.8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027.87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615.47亿元,增长8.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40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1元,比上年增长17.8%。

(三)需求环境

截至2012年12月,榆林市手机用户达319.5万户,手机普及率达到87.65%。目前,移动支付业务在榆林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营商从2010年开始陆续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但业务量还很小,仅局限于居民网上购物、信用卡还款、订购各类票务(机票、火车票)等少量应用功能。笔者在榆林市部分乡镇调查问卷显示:32%的用户愿意使用移动支付业务,17%的用户暂时不打算使用,51%的用户对于其持观望态度。其中35%的受访者没有使用移动支付业务主要在于对其不够了解,这说明当下榆林市农村地区的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还缺乏力度。

三、移动支付业务在榆林农村地区的困境分析

(一)消费习惯制约业务推广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习惯用现金和银行卡消费。农村相对信息闭塞导致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对新鲜事物认知进程比较缓慢。农村居民不知道如何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甚至对其安全性存在疑虑,同时近年来电信诈骗行为屡见不鲜,加之媒体的片面宣传,农村居民对于移动支付的恐惧情绪也较为严重。

(二)使用成本影响业务拓展

移动运营商往往对使用移动支付附加条件,如使用手机的品牌、手机功能及使用套餐等,这增加了客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成本。客户在开通移动支付业务后,无论是否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只要不注销该业务,各银行均会收取1~6元/月不等的服务费,增加了该业务的拓展难度。

(三)存在安全风险

移动支付作为新型支付方式,无论是移动支付的提供方,还是客户,都需要考虑支付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安全性,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确保安全。消费者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在防病毒、防泄密等方面的保护还远远不够,由于手机的PIN码、网上银行密码以及个人信息等被盗取而引发安全风险的案例需引起各方足够重视。

四、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部门要针对农村移动支付业务尽快出台具体监管办法。一是要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和对大额及可疑支付交易的监测,防范违反犯罪分子利用移动支付手段进行资金转移;二是要重视客户权益保护和移动支付安全技术标准,在保护用户的同时,提高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三是要明确和细化移动支付业务的准入条件,规范该项业务的发展方向。

(二)培养用户良好地使用习惯

根据国外经验,不发达地区因为金融服务供给相对匮乏,其移动支付发展程度较成熟,而发达地区由于本身金融服务供给充足,所以移动支付都偏重于小额,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应重点考虑农村地区,解决其支付不便的问题,以及城市的零星小额支付。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服务。比如可以在适合开展小额支付业务,但银行等机构不方便进入的行业或场所进行移动运营商为主的移动支付业务试点推广,提升普通民众对移动支付的参与程度。

(三)提高移动支付安全性

为了促进移动支付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顺利推广,建议移动支付相关各方要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发展优先考虑的位置。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遵循保护公民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原则,在技术和管理上相互结合,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和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慧,浅谈我国移动支付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基于实际应用的角度[J].贵州农村金融,2012(1).

[2]龚敏.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格局及前景探析[J].计算机时代,2012(02).

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范文第5篇

存在的问题

但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井喷式”的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诈骗和盗取账号等技术手段,对用户的“电子账户”虎视眈眈。比如,针对NFC技术的“闪付”,利用特制的读卡器隔着厚厚的钱包和衣服也能读取闪付卡数据。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从技术标准方面来看,移动支付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下,存在不同的技术标准,例如金融行业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和社保行业标准等,不同的技术标准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大大增加了移动支付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成本。支付协议与网络大数据融合程度不高。交易中的信任表示和度量、信任模型、与安全支付决策和相关协议机制的联动等研究有待加强和深化。从安全威胁角度考虑,移动支付业务主要面临的安全威胁来自于支付操作时所处的操作环境和程序运行环境,以及支付过程中的信息数据传输与存储环境,而其中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和各类APP所面临的威胁较为显著。一方面是移动终端安全漏洞,这是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最大的威胁,非法分子利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自身的漏洞,可以在不破坏APP数字签名的情况下,偷窥账号密码等;移动终端应用软件APP作为第三方应用,它的开发者和开发过程并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如果APP中存在病毒,那么这些病毒能够未经允许私自下载软件并安装,窃取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从信息安全形势来看,移动支付所面临的风险隐蔽性强、针对性高、手段专业且影响面广,一般用户很难发现和应对。相反,一些具备专业技能的不法之徒,可以有针对性地组合多种攻击手段,锁定受害人并窃取敏感信息,进而威胁受害人账户资金安全,同时还有可能针对支付后台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渗透攻击,从而一次性获得海量的用户数据,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因此,急需加固移动支付安全防护体系,打击支付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用户安全意识教育,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资金与信息安全。从法律监管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出台的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文件大多属于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有限,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移动支付发展速度迅速,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其发展速度。

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