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历史教师的教学是要还原历史的真实,但也要刺激学生的创新性。历史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为了深入探索历史研究性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在学校举行“里水地区风俗初探”的活动(里水镇是佛山市南海区的一个古镇,有“梦里水乡的称呼”),具体做法如下:
1. 选题的选择依据、来源、意义:我们的选题是“里水地区习俗初探”,目的是探索里水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过节习俗,以此教育学生,让学生重新认识里水,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并承“狮武南海,梦里水乡”,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2. 选题的可行性、研究计划、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办法:我们的课题本身是比较可行的,因为在佛山南海特色水乡地区进行这样的研究,是很方便的。只要学生留心身边的一事一物,留意:“家乡人怎样过节,有什么特殊习俗……”并将之整理成文,就可有成果了。
3. 预期成果形式及经费预算:①我们的预期成果是让学生重新认识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荣誉感。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对这样的研究都很兴趣,并很主动的去研究地方人文风俗。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这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②在预算方面,因为我们定位学生生活的地区,所以操作比较容易,省去交通、门票等费用,因而经费预算不高(千元以内),所以这样的活动很能适应一般的中学。
4. 预定方案执行情况:我们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就在学生中宣传,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兴起了报名的,全校有100多学生报名。我让同学们利用假期调查冬至和春节的有关风俗,并要求他们将调查的成果和材料整理,写成文章。
5. 研究过程记录、资料整理、实验数据:在具体的研究后,学生先后交了60多篇论文,而这些论文,有一部份的观点和材料都有不少相同之处(由于在同地区的原因)。我们指导学生这类相同的材料再分类取精,最后定稿的文章有20多篇。这是学生在收集第一手材料而写成的文章,因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6. 在研究过程中的分工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每位的指导老师的分工是不同的,有的指导学生写论文;有的带学生参观家乡名胜,探求资料;有的将学生成果收编展览。总之,既分工又合作,充分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把历史研究性学习做得最好。
7. 成果与收获。我们学校的成绩是显著的,一部份论文被镇区级刊登了。可见,我们活动的社会影响是良好的,因此我们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兄弟学校的学习。在学生的论文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的文章很有家乡的气息,例如:梁家利同学《里水赤山村跳火光》等一系列的好文章。
8. 结题报告。在活动的未段,我们举办了成果的展览,将学生的成果一部分编制成册,在学校传阅;另一部分放进我们的网页,以供社会各界欣赏。接着我们准备和举行全校的总结报告会,总结我们研究学习进行的情况。
通过开展具体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发现历史研究性学习有以下积极的意义:
第一,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历史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第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激活自己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能力提升
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学生必须开动脑筋,结合各种知识大胆创新,直接、亲身地去体验和研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是主动地探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研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以识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为宗旨的课程。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成为“主角”,学生成为知识接收的“容器”课堂教学毫无生机与活力。新课程理念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倡导他们自我发现与探索知识。因此,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成为当前历史课堂“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给学生更多“探索”与“发现”的机会,他们才能真正调动学习热情,不断提升问题意识与实践能力。
一、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讨论热情
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心理障碍是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培养方法是:当学生问“问题”时不能轻视,不能嘲笑,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要想尽办法进行合理地表扬,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份,要充分肯定,对不合理的成份要用积极的态度进行指正。对问题指正时要尽量让学生相互讨论。
其次要给学生有足够的问“问题”的空间,不能对问题草草了场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间充分争论,尽量让学生有讨论问题的体验,使他们在讨论中不断修正对问题的看法,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事实上在争论中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二、收集分析信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便进入了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制定研究计划、搜集史实资料、提出观点和总结整理。
课题确定后,研究小组就应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计划。同时在小组内实行具体分工,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题分工,即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主动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的课题工作;二是角色分工,即每个组员都要承担一个角色,如负责查找资料、执笔等,大家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标强调“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思想、合作学习”,倡导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个体的学习方式。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与人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分工之下,可以积极参与到集体讨论的活动之中,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
接下来,根据计划的规定,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通过图书馆查询、上网查找、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所需史实资料。并及时做好对研究情况和体验的活动记录,这也是以后进行研究成果总结的素材和评价的依据。完成这些步骤之后,学生开始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提出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综述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主动搜集资料、查阅史料,并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一过程本身也就是研究的过程。提出观点和假设后,就要选择论据,论证观点或证明假设。选择的论据在质量上必须可靠、具体和严密。
三、形成表达成果,提升交流总结能力
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研究与学习,把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多媒体展示、报告会、辩论会、演讲赛、宣传栏等形式展示和交流。最后教师还要认真地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励再战。
四、培养社会责任,增强社会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它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让学生在 “研”中学,从“做”中学;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通过实践活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并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启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不断的尝试中可以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如开题、论证、讨论、采访、提问、咨询、信息搜索、写作、论文陈述等知识和能力,学会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的研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热情。
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就面临着挑战,我们应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也意味着生机和希望,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证明,教学改革能够发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努力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其实就是在创造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会芹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目标《西部大开发》2012年 第9期
关键词: 家史调查 高中历史 研究性学习
历史悠久的虎门,不仅有林则徐“虎门硝烟”的驰名遐迩的光荣历史,而且连续多年财税收入名列全国乡镇之首,获得了“中国财政之星”、“全国创汇十强镇”称号。从改革开放以来,虎门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飞跃性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当代高中学生,如何让他们感受这种历史变革,以及他们是如何思索和感受的?开展家史调查是一种有效而且简单易行的好形式。我们将它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让学生接近生活、接近社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舞台。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组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开展历史课外研究性学习,2007年我们虎门中学组织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家庭历史调查活动”。下面谈谈这次活动的目标、展开过程和教育意义。
一、活动的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庭过去、现在的生活状况的变化,探究其原因。
2.让学生了解邻居、亲戚或其他朋友的过去、现在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
3.指导学生学习撰写家谱的方法,弄清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家族之间的关系,作一次寻根访谈调查。
4.让学生学会开展社会与家庭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撰写小型调查报告,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多媒体调查报告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1.向学生讲清活动目的、活动调查要求,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自主制订调查计划,拟订访谈提纲或设计调查问卷。
2.依据访谈提纲,对被访对象进行调查,做好记录,汇集成资料。
3.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撰写调查报告,得出自己的结论。
4.活动总结。班级组织进行调查成果交流,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
5.对活动的影响作跟踪调查。教师对此次活动成果进行认定,特别是在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作长期观察,以了解活动对他们的影响程度。
三、活动的教育意义
“我的家庭历史”调查活动从2007年暑假开始,到11月中旬完成。在历史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收到530份调查报告,其中53份制成多媒体软盘。这些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好作品。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及成果,我觉得活动的教育意义很大,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增强了学生对家庭、祖国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责任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通过写家史,了解到前人的身世和人生经历,也了解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从学生写的家史看,每个学生的家庭随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欧淑君同学在《我的家史》中写道:“爷爷奶奶那个年代,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三代,……住的瓦房经常漏水,……孩子们经常饿肚子,都不上学,在田里干活。1978年改革开放后,爸爸洗脚上田,做起了生意来,家里很快富裕起来,住上了几层高的新楼房,现代家具一应俱全,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就连交通工具也换了两代,由单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又如沈晓春同学在《过去,现在》中写道:“父亲在十五岁生日那天,为庆祝他的生日,奶奶把家中唯一的老母鸡宰了,但那煮熟的鸡被人偷了。后来只好以咸菜代替,……而改革开放后,家里富裕了,现代家具、电脑、汽车、洋楼都有了。而且父母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知道了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还积极学英语呢!……”从家庭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中,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家、爱国的感情。
2.增进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理解。
对于经济发达的虎门,不少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或生意。他们没有较多的时间同自己的孩子交流,甚至无暇关心他们的教育,所以不少学生在写家史之前很少与父母沟通。在写家史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长辈们在成长、学习、事业等方面的各种经历,并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学生同父母的沟通增加了,消除了以往对父母的偏见,使学生与父母的情感加深了,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赖晓川同学写道:“以前我有点瞧不起父母,觉得他们没文化、没见识,不愿意与他们交谈。自从我了解到父母过去的历史后,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我越来越爱父母了。从那以后,我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多,我觉得他们既是长辈,又是朋友。”
3.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写家史,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体验学习、探索学习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这正是研究性学习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增长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更有兴趣。因为他们感到历史的真实,感到学习历史是有用的,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比如,有些在事业上的成功家长发出感叹说:“我们这一代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学到文化,要创业很艰难,现在很多事都是边干边学,压力很大。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学好文化。”诸如此类的话语让很多学生感触颇深。一位学生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老师,我现在越来越爱动脑筋和动手了,我觉得学习历史越来越过瘾了。”
4.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从小到大衣食无忧,从来没有体会过贫困,也没有体会过生活和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他们在家史调查中更加懂得了我国的许多古语在现实中的真正含义:“创业难、守业更难”;“业精于勤,荒于嬉”。通过写家史,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人生的意义,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加深了对八荣八耻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采取更加客观的态度,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前途充满自信和乐观。正如杜福弟同学在《人生的痕迹》中最后写道:“从我的祖辈、父辈身上,我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我的家庭历史变化中,我看到了祖国的伟大变化。今后,为了我的家,为了振兴我们的民族,为了祖国的前途,我要认真学习,努力拼搏,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总之,中国自古就有记家谱、写家史的传统,我们应该发场光大。指导学生写家史是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责任。我们的实践证明,写家史这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霍益萍,查尔明,陈百尧.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原则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04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一大亮点。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1.看问题的角度片面。由于知识面狭窄以及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们看待历史问题有时比较片面,如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比较偏激,持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
2.不能从本质上揭示问题。有的学生往往只看到某些历史现象,而不能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去揭示其本质。如清军遭八国联军打败,不少学生仅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清军将士太无能,而没有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治国观念落后的本质。
3.假设历史。历史不能重复,也不能假设,可有的学生以假设或虚构的视角来看待某些历史事件。如有一学生说郑和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当年他奉命下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并建立了“日不落”的中华殖民帝国,今天矗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就是郑和塑像……这种违背史实的观点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坚持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课题设计必须体现实用性,利于学生释疑解惑、增长知识、促进学习、指导生活等。所提出的课题要防止简单化,更不可以在一些无意义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2.可行性原则。课题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及学生所具有的研究条件,切口要小,具有一定的深度,还要便于学生查阅资料。
3.多样性原则。课题可以由教师提供,可以是对课本知识的挖掘或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历史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是纯理论的探讨,也可以是具体历史的调查与挖掘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
4.探究性原则。课题的研究应围绕某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特点、影响、评价等方面去展开,如“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等课题,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5.开放性原则。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申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
1.确定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主要途径:(1)从历史教材的导语、课文、插图、阅读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题。(2)从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三农问题等都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
2.制订计划。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具体内容、方式、参考资料、学习步骤(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个人学习阶段,由学生根据小组的分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搜集和整理资料。第二阶段为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小组成员各自发挥特长,针对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探究,获得自己的见解。第三阶段为全班活动阶段,各小组展示本小组活动成果(如资料汇编、历史人物评析、历史小报编辑等)、人员组成(主持人、主要成员、指导老师、各自的分工情况等)。
3.实施研究。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具体研究,并收集、整理资料,最后得出结论。实施研究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是收集史料的方法,包括收集渠道、资料的形式等;二是分析整理史料的方法,如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社会调查法等。
4.总结交流。由学生自己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举办历史小论文答辩会、历史辩论赛、演讲报告会、成果展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等等。
四、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评价方法
1.制定评价标准。在实施研习计划前要确定评价标准,并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通过正确的评价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
2.重视过程性评价。要十分重视整个学习过程的检查与管理,教师尤其要在课题的研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检查和指导。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规律”教学》在20*年12月获得无锡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理解——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在20*年12月获得江阴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再论前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在20*年1月获得江阴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20*年获江阴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20*年获江阴长泾片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20*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